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j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领略“银影”威力,从Aegir开始——评Stage III Concepts Aegir电源线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8-14 19:10:46 | 只看该作者
吊足胃口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0:44:43 | 只看该作者
                                                   用在CD机上的效果



我首先在EMC-1UP身上用Aegir代替了X线。一开声,我吓了一跳——“怎么会这样?!”在Aegir的映衬下,X线的一些缺点便马上显现出来了:结像不够清晰、速度偏慢、线条不算很细致……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0:53:50 | 只看该作者
具体来说,Aegir电源线用在CD机时具有以下的优点:


播放《祝我幸福》时,背景明显更加干净,从而使音场更加宽阔,定位更加清晰,声像的轮廓更加鲜明。比如两把伴奏吉他的伴奏位置明显被拉后,结像更为凝聚,可以明显“看”到一把位于左边、另一把位于中间偏右的位置,而蔡琴的口型则位于中间、音箱所在平面后约1的位置。


原来在使用X线时,尽管也能分辨得出各种声像的位置,但远没有现在这般清晰、通透。再听蔡琴的嗓音,X线也是厚实的,但没有Aegir那么细致,Aegir的人声特点是又厚又清晰,能够让我感受到其中的“纹理”。


还有就是活生感的差距:在歌曲的后段会有伴奏小提琴在左侧响起,在用X线时只是让我觉得这只是一段普通的演奏,没怎么特别留意;但用了Aegir之后,我才发现这段小提琴其实拉得上下起伏、颇为生动,琴音细滑而坚韧,静谧中徐徐吐露衷情,如夜空中远方飘来的阵阵花香……

IMG_5273-3.jpg (85.11 KB, 下载次数: 146)

IMG_5273-3.jpg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0:31:38 | 只看该作者
在《嘉禾舞曲和回旋曲》这首曲子当中只有小提琴一件乐器,我本以为是平平无奇的。Aegir却可以将一件简单的乐器表现得很有生命力,琴声不仅细致、有着比X线更高的致密感,而且在袅绕中流露出丝丝的高贵感。


在出色的空间感和宁静背景的映衬下,斯特拉迪瓦里琴所散发出来的余韵无疑是更丰富了,配合阿卡多婀娜多姿的倾情演绎,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当最后一个音符嘎然而止的时候我仍意犹未尽,心想怎么这回曲子的演奏时间竟短了许多?!

IMG_5276-5.jpg (91.18 KB, 下载次数: 131)

IMG_5276-5.jpg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5:58:54 | 只看该作者
而在播放《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时,Aegir的表现与X线相比完全是判若两人:同样一支乐队,Aegir明显更加活跃生动、精神抖擞。而X线则显得有些迟缓臃肿、稍欠明快;Aegir的细节明显更丰富,对乐器的刻画更加深刻,例如弦乐群中的小提琴可以一件件地剥离出来。而X线则只是略显模糊的一片;Aegir有力地拓宽了音场的深度和宽度,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位置被向后推深了约一米,位于音场中间偏右的中提琴组和位置更偏右、偏后一点的大提琴组被鲜明地区分开来,定音鼓点的运行轨迹也历历在目。而X线所表现的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位置几乎和左侧的弦乐群处于同一平面,这显然是不对的。而中提琴和大提琴似乎混在了一起,要不是Aegir的出现,我还以为这是正常的,至于鼓点的运行轨迹更是无从谈起。

IMG_5284-9.jpg (74.93 KB, 下载次数: 145)

IMG_5284-9.jpg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1:36:09 | 只看该作者
                                                用在功放上的效果


接着我又把Aegir电源线接到ECI-5MKII合并式功放上,X线接回EMC-1UP上。那么Aegir用在功放和CD机上有什么不同呢?按照我的听感,Aegir在这两部分所起的作用是相似的,比如会使声音的背景更加宁静、纯净,改善音场的三维度,锐化声像的轮廓感,提升声音的速度和鲜活度,增加整体的信息量等等。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1:37:48 | 只看该作者
但在细微之处仍有区别:当Aegir用在CD机时,韵味会更浓郁一些;而使用在功放时则在力度、速度、线条感方面表现更好。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1:40:4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当Aegir电源线用在源头的时候可以确定一套系统的声音走向;而当它用在功放上时则可以提供更强大、更纯净的电流,从而使功放可以更好地掌控、驾驭音箱,直接的效果就是上面提到的在力度等方面的改善。

IMG_5274-4.jpg (80.06 KB, 下载次数: 146)

IMG_5274-4.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10:58:26 | 只看该作者
比如在播放蔡琴的《祝我幸福》时,由于GamuT Phi 5MKII的低频被控制得更好,所以背景的宁静度进一步增加,音场的宽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几乎可以达到能“完全透视”的级别。


同时由于拨开了“迷雾”,反而可以将原来不太引人留意的左方大提琴给“挖掘”出来,我想不到其低频还潜得相当低沉。不仅在低频部分如此,即使在中高频段也不例外——和唱的小提琴此刻也更显深情缠绵!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10:58:59 | 只看该作者
在播放《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时,感觉乐队的速度再度提速,音乐场面拉得更大,乐器群之间的分离度进一步加强,动态范围摆幅更大。定音鼓在保留低沉的同时,鼓皮会绷得更紧,敲击时的振荡愈显清晰;铜管乐器依旧厚润饱满,但此时会更加开扬、穿透力更好,从而在高潮时可以迸发出辉煌的火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16 01:1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