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2-11-2 08 AM 发表 ![]()
据路透香港10月30日电---中国设计出了核导弹,并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但是一项核心技术至今未被攻破。尽管中国科技在几十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仍未能研制出可靠、高性能的飞机发动机。
然而这一现状 ...
想的太简单了。技术这东西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的。
--------------------------------------------------------------------
报道同时援引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什的话说,还谈不上中国人对F-35进行完全的拷贝。为此需要掌握飞机发动机生产、机载电子雷达站和操作系统等各种技术。这些和其它一些方面组成部分的技术水平要远远超过中国的工业技术能力。从歼-31飞行样机的情况看,这种飞机大概是安装了俄产RD-93型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是向中国出口的用于装备FC-1出口型歼击机的。如果是这样,中国最新型战机所具备的动力装置并非源于1983年开始进入苏联空军最优秀第四代战机的装备。中国参照RD-93型发动机研制WS-13泰山型发动机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也许,这项工作还远未完成。到目前为止,中国似乎还未掌握第五代战机的一些重要技术内涵,比如有源相控阵雷达等。
香港《太阳报》11月4日文章 原题:中国战机短板在发动机 中国歼31新型隐形战机升空,这是中国第二款第五代战机,表明中国的航空科研能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发动机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国的航空界,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中国就不能成为航空大国。
第五代战机由于研发费用高昂以及技术创新复杂,目前单凭一国之力能研制两款第五代战机,只有美国与中国,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亦只能研发四代半的阵风战机,俄罗斯拉上印度才发展T50战机。虽然中国第五代战机的设备与国际一流水平看齐,但发动机与复合材料的使用却仍然是短板。
第五代发动机要求推重比超过十,使飞机具备超音速与超机动能力,而发动机必须具备超强的可靠性,能够重复使用。美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傲视全球,其预研能力已发展至第七代,相比之下,中国的发动机才刚跨越第三代,包括歼十战机在内的新型战机至今仍然装备从俄罗斯进口的发动机。如果中国航空界不解决这个心脏病,第五代战机只是空有其名。
发动机研发涉及复杂的材料工艺与高超的制造技术,比如,铸造出空心的复杂气动外形的涡轮叶片,成为挑战各国航空工业的大难题。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困难和性能差距,主要体现在涡轮叶片以及涡轮盘材料和工艺两个方面。
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发动机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对中国进行全方位封锁,中国根本无法进行技术引进,对俄罗斯发动机的逆向研究也是困难重重,发动机技术已成为阻碍中国发展动力的瓶颈。事实上,若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上有所突破,不管是飞机动力还是军舰、坦克等其他装备动力获得质的飞跃,整个武器系统将全方位升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
中国已将发动机研发作为国家重点工程,投入费用高达一千亿元,成立了振兴航空发动机委员会,组建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并在北京建立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并非有钱就能解决,关键是吸引一批先进的人才加入,不断迸发出创新思想,中国发动机才能赶超世界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