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弥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的盲听评价是否比较公正些?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3-6-25 11:58:4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真的不说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3-6-26 12:47:41 | 只看该作者

!

哈哈哈!讨论的味道愈来愈淡!到有些“中苏论战”康生“九评”的意思了。
既然商人--追求最大利润的本能是恒定的,那么“挂羊头卖羊肉也好,卖狗肉也好”,好象是无可厚非了!每件商品(好象有些“枪手”经常给一些器材冠上艺术品的美名)都是物有所值了。至于放在这套系统里是否符合常规配置要求和“性价比”的要求,全靠消费者自己是否“火眼金睛”了!也就有了今天凭“吆喝”可以把这件器材吹捧成至高无上,明天就可居高临下将其“踏上亿万支脚”永世不得翻身了!这样的吆喝,足可让消费者丈二和尚。这样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消费者总是相对处在弱势地位。
13#
发表于 2003-6-26 13:40:0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首先对常发表文章、“引导消费”的大虾们用盲听测试一下。
14#
发表于 2003-6-26 18:49:37 | 只看该作者
只是这种讨论很难有大家认可的结果,各人的立场不一样,结论也不相同.
15#
发表于 2003-6-26 19:41:03 | 只看该作者
以标榜“民主”、“法治”、“自由”、“公正”为主体的西方社会,人家的音响文化与音乐修养比我们现在要深厚的多,可至到现在还都没有一本“盲听”的杂志出现,我想,这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非白即黑”或“非友即敌”的思想,可以说在国人的潜意识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迷崇“包青天”式的人物降临我们的生活之中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退一步讲,假如在中国有“盲听”的杂志出现了,或者说,“盲听”的杂志成为一种“主流”杂志了,它就能解决器材评论的“中性公正”问题吗???
我想,只要是有一些社会阅历的人都会清楚,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时时都会不断地创造文明,这是国人值得骄傲和歌颂的地方;但国人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传承”文明方面不足。

“拱手礼”是中国人发明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和文化”;然而,经过文革以后至今,不知为什么,它就很难再被“传承”下去了。
不明白中国的上层社会可以用这样或那样的、其实都是源与“拱手礼”却又不是“拱手礼”、或者说是被扭曲了的“拱手礼”出现在公众下;为什么就不愿意堂而皇之的使用我们中华民族发明创造并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拱手礼”呢???

“标新立异”呗!那可是封建社会的东西呦!

我看过一部电影,使我很感动!西藏的****喇嘛进京去朝拜皇上,当两人相见时,****喇嘛双手合十行“佛教礼”;而康熙皇帝则以“拱手礼”相还。
简短的一个镜头, 却反映出了民族尊严、文化传统和国格人格。

现在我们已很难看得到这么庄严和神圣、具有国格和尊严的一幕啦!

其实我只想着重说明一点:形式不是目的,关键是看结果。
我们大陆也有多本专业音响杂志,无论是编辑出版的年限,还是它的发行量,都可以列为“大”刊了;但我们的知名度、影响力与公信力与海外的同类音响刊物相比如何呢?要知道,海外的音响刊物与我们的“性质”是一样的,也不是什么“盲听”杂志。

所以,做事情要专一,要有敬业精神,要有责任心,要有对读者、对消费者负责人的态度,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修养与心态,这才是通向“中性公正”之路的必备要件。

穿上西装并不意味着已拥有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和行为;
公检法的体制也并不能保障审判结果的绝对合理和公正。
16#
 楼主| 发表于 2003-6-26 20:36:38 | 只看该作者

?!

既然版主多次提及中国的发展历程,那么首先需要澄清两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沉积并非导致了“非白即黑,非友即敌”,而是形成了国人处事的“中庸之道”,这也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二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许多人类叹为观止的文明,也传承发展了影响世界进程的儒家,道家等学说。
  但是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中庸之道”有时恰恰为一些“心有旁驽”之辈所乘。表现在市场中的经营和消费就更加明显----误导的广告,假冒伪劣极其猖獗。在音响界由于一些“枪手”的推波助澜,再加上深谙国人事不关己的中庸之道心态,在器材推介上采取了非常不负责任的态度。致使部分国内的优秀产品只能是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不正常状态。也产生了国内音响企业跑到国外注册“摇身一变”其产品成了进口音响的可笑行为。更是由于对“盲听和非盲听”采取相同待遇的抵制和否定,致使一些优秀的“土炮”难于脱颖而出,这也是很多“土炮”不服气的原因,进一步讲:这也是难以形成“中国声”的重要原因。
也是这些“枪手”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了中国的音响杂志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乃至发行量.......
17#
发表于 2003-6-26 20:57:33 | 只看该作者
在市场经济中,广告只要合法,是应该允许的,认可与否,是个人的事,一件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跟多种综合因素有关.
18#
发表于 2003-6-27 12:22:32 | 只看该作者
“中庸之道”思想那是封建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去学习、去实施用的;说得严重点,那是封建统治阶级害怕老百姓“造反”,所以才不断强加“贯输”给老百姓的一种精神鸦片。关于这一点,你可以从很多史记、小说、电影、电视剧当中得到应验:皇上昏庸无道,下面的臣子还要死“保”,不能有丝毫的不忠反叛之心;同时,最后都会把皇上“昏庸无道”的责任找个“替死鬼”给了之。反正,正反,你是不能对皇上有任何的不满和不忠之心的。这就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中庸之道”思想的核心与实质!

“非白即黑”或“非友即敌”那可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镇压或利诱广大劳动人民的特权工具。像“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或者说,“一夫失足,诛灭九族”这样的事例,在封建社会里应该说是太习以为常了吧!

关于“中国声”的问题,我觉得那是水到自然成的事,强求不得!
“中国声”的形成,不是说只要能把机器造出来,三大指标OK,声音有模有样会响就行了;相反,它需要我们的设计师与消费者要具备有相当的音响文化与音乐修养的知识和氛围。

九五年在深圳我去采访过深圳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国家一级指挥、国家特殊津贴享受者姚关荣先生,他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年他出访德国和奥地利时,在一个偏远小镇落脚,晚上当地正好有一个“乡间乐团”的演出,他也应邀去观看了。当弦乐四重奏的音符飘洒在空中时,他立刻惊愕了!这样的音乐他太熟悉了!他已指挥过太多这样音乐的演出了!但在此时此刻他才好像有如梦方醒一样的感觉。
凭着他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对古典音乐的长年研究,音乐的直觉告诉他:这才是古典音乐的原貌!这才是古典音乐的神韵!

我与国内很多“著名”的音响设计师都有过接触,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他们自己都承认自己很少去听什么音乐(因很多时间要用来研发产品的嘛),真正听音乐的时候是在机器设计完工以后,拿来“校声”时,才会去听一下“蔡琴老歌”的某一首的前一分二十八秒这一段;再就是去听一下“穆特小提琴专辑”的某一首前二分五十八秒这一段。等等。(“人声和弦乐”的表现是最重要的,这一点看来大家都明白!)
几年以后等我们再见面时,他们又会告诉我:现在听的曲目和范围比以前多了。云云。

从上述这两个事例当中我们会发现:文化的沉积、氛围的形成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有一个时间的过程、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最后,还需要有一个品味的过程。

至于“枪手”的问题,我在前面的贴子当中已对此事有过一个阐述,这里我就不再复说了。

最后,我在谈一下我个人的音响成长过程和经历:我看台湾《音响论坛》杂志有十多年了,受益匪浅。或明曰:《音响论坛》是我的老师和导师。其中,我又特别喜欢看刘汉盛总编、赖英智前主编、李陵(陈弘志)前主编、刘名振前主编的文章。可以说,他们对音响的思考方式方法、他们的文风文才、他们的个人修养与专业知识等,对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多少年了,我曾反复不断地去“研究”他们的器评文章。我发现,如果我要想了解某款产品的性能特点,看他们的文章都能给我95%以上与我相同或相似的看法或感觉。
多少年了,我总有一个感觉:似乎去看这几位先生的器材文章时我心里才会“有底”,也才能对某器材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到位的认识和了解。

问题来了!或许你会说:杂志社是“中间人”,他们的器材评论才会“中性公正”也!
实际上,能说出这些话的人,大多数也都是对这个行业的内部运作知之甚少的人!
媒体与厂家或商家的关系是最为复杂和敏感的。可以说,厂家或商家对媒体的器材评论“满意”的只占少数;只能说好,如果说一些不好,那么就会遭到一些厂家或商家的不满或“质疑”。(这就是市场经济!其实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媒体行业其自身的压力也很大——毕竟这些厂家或商家是他们的“赞助商”啊!
所以,他们也是经常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处。
在这个关键时候,完全就是要靠职业道德、责任心、专业知识和个人修养来权衡或摆平这些事情了!久而久之, 一些媒体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另外一些则不被大家所接受的情况也就出现了。

或许会有这样问题:那“盲听”就能解决这一“十字路口”尬尴局面!问题是怎么来操作?又怎么来监控呢?到底是“盲听”还是“非盲听”的器材评论你又怎么知道呢?久而久之,“盲听”不又回到了,不!不!不!又“俗”到了以前的“非盲听”阶段了吗?!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会创造文明和奇迹的!
但我们自己也会更清楚:国人“造假”或“走形式”的水平那可是国际一流尖端的水准啊!

还是我上次说的那句话:形式不是目的,关键是看结果。
同是在现有的这种“形式”下,我们自己都没有做出让我们自己、那就更不要说让世人叹服的事情来;试想:换一种“形式”去操作,我们就能做出让我们自己、乃至于让世人敬佩的事情吗???
19#
发表于 2003-6-27 12:28:46 | 只看该作者
“也是这些“枪手”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了中国的音响杂志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乃至发行量.......”
对于这一问题我的看法和理解是:

我已经反复说过多次了:“真理都是相对的!”——噢!我搞错了!这原话应该是马克思说的。

    发烧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没有错;在网站上发表意见是应该的;“枪手”受雇去写器材评论文章有理——他要靠这个去生活的吗!这些都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力,也是真正体现言论自由、民主生活的一个缩影。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统治和影响,国人在潜意识里都存在着“非白即黑”或“非友即敌”的思想观念。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当中可谓举不胜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要么是红得发紫;要么就是嗅不可闻。
    有一些人觉得老美的布什总统还是一个挺有创新思想和举措行为的人,因他一上台就搞了一个什么“单边主义”;因伊拉克战事他又设立了一个所谓的“非友即敌”的政策。其实,只要懂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都会明白,布什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崇中媚华”的洋人。他搞得这些东西,那一样不是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当中攫取的呢?

    从我本人来讲,不太赞赏“笔名制”;而是比较欣赏像日本的《立体声》杂志与台湾的《音响论坛》杂志那样的“实名制”,我认为:这是实力与自信的象征。他怎么说某某器材如何如何的好或如何如何的不好都没关系,这是他个人的权力,也是他个人的喜好所在。作为一个读者的任务是:看他所说好的(或不好的)一面之辞与你自己所亲身感悟到的东西是否能够相吻合或大致相近。久而久之,这个人是在说瞎话,还是在说实话,还是一半瞎话一半实话等等不就大白于天下了吗?!

    日本的《立体声》与台湾的《音响论坛》杂志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呢?说的通俗点,就是因为“实名制”的缘故!久而久之,你不是对这本“杂志”而是对某一个“实名制”中的“枪手”产生了信任感和推崇感。
    “实名制”的结果就会使得每一个“枪手”要更加珍惜他手中的这杆“枪”(笔);他也会更加的尊重他自己的这个“名号”——现实生活中那有自己不要自己脸的人呢?!

可怕的是:“笔名制”成了“不要脸人”的瘟床,也造就了这个社会大批的“不要脸人”陡增。试想:用一些不断更新的、永不会重复的“笔名”去写一些文章,“枪手”他会对读者负责任吗?他会对自己的这个用一次或许再不会使用的“笔名”负责任吗?他还会写出真正负责任的器评文章吗?

    可悲的是:人们对这种所谓的“笔名制”倒还挺赞赏的,言名曰:中性公正也!因没有让那些厂家、商家或专业写手——不不!用词不当,应该是“枪手”去写文章觉得心里很有“谱”。哎!愚昧之极呀!

    或许,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国内的一些音响刊物,为什么在公信力和影响力方面老是不敌海外的一些音响刊物的知名度高的原因吧!

    只要出来发表意见和评论,这就意味着相对真理(或相对谬论)的出台。
那还有没有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谬论)呢?有!闭上嘴永不讲话!

人从不会说话到会诡辩;从没有思想到会逻辑推理,都是从这“相对真理”之中慢慢地启蒙、学习、觉悟、成熟与老道起来;人们应该从内心深处感激这些“相对真理”的存在,否则,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时间与过程要比现在慢长得多得多!

    伟大和智慧的人就在于:他会实时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0#
 楼主| 发表于 2003-6-27 14:51:39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一篇)看看“枪手”们发明的“松香味”术语(此题目是我自拟的)

我是音响,音乐双料发烧友,拉小提琴十多年,在乐队搞过近八年的文艺演出,自认为有一付好耳朵,我曾自制过多种功放:OTL,OCL,动态偏压,超甲类,集成的,分立的等等。可以说:只要电路不同,音质音色感觉就不一样。我也自制过音箱,只要箱体结构,箱体材料,扬声器品牌,口径,振膜材料等等音箱素材不同,都会听感不同,也就是所谓音色不同(微观)。对于音响界常说的小提琴所谓松香味,实际上是在哗众取宠,因为凡是拉过小提琴的人都知道:小提琴有很多种运弓方法,如顿弓,跳功,半弓,全弓,弓梢,弓中,弓根,上弓,下弓,上半弓,下半弓以及同一音高在不同的琴弦上和不同的把为上,音色都有相当明显的差别,这些都在乐谱上标出,不知我们那些资深发烧友所谓松香味是指以上何种运弓方法演奏出来的?不能一概而论都为松香味啊?再有:当我们刚把琴弓刚打完松香去演奏和演奏一段时间松香已磨掉一部分,此两种情况演奏同一琴音色也是不一样的。按照资深发烧友所谓松香味应该是琴弓刚打完松香去演奏松香味最浓,琴弓打松香越多味越浓,如果用资深发烧友所谓松香味浓的一套器材去听一首较长的小提琴协奏曲,那么乐曲越往后松香味越淡才对,大家想一想,可能吗?怎样才是正确的?欢迎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2-22 04:1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