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弥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拜托各版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3-6-12 13:34:57 | 只看该作者

音响很主观,你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感觉去评价

不过,你说:
"但事实我们看到我们国内音响厂加工质量和生产线都不比外国差",
就大错特错了,音响器材说到底还是工业产品,需要产业基础的支持。
你以为"斯奔达、音乐之旅这些的铭器"是凭空由几个人倒腾出来的吗?
工业的基础、原辅材料的供应、人文环境、实验条件、严格的质量管理---等等,我们的工业和文化内涵还有不小的差距。

对胆机而言,
在鼎盛时期,国外可以为其专门的冶炼钢铁,现在,量产太少,不会有了。
相反,由于结构简单,技术进步不大,而且中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具有一定的电子管基础,现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胆机制造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无论规模、品质和出口量,斯巴克堪称第一梯队领头羊。

其实,斯巴克的机器也是在大量出口后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噪音、工艺、外观、声音、质量,多少次反复的才使得产品趋于完善。也可以说是,在外商的影响和帮助下,不断的改善了自己的工业和文化基础,提高了企业文化。

很多人都很喜欢自己的DIY产品,但他们都会赞叹斯巴克的精美工艺和优良品质,都为中国有斯巴克这样的产品而自豪,好象与CAV不可相提并论吧。

音响产品有很主观的成份,但生产工艺水平,产品的可靠却是客观的。
12#
发表于 2003-6-12 14:20:05 | 只看该作者
赵大哥,其实我的观点简单:生产工艺水平,产品的可靠这些都是靓声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您也说了“工业的基础、原辅材料的供应、人文环境、实验条件、严格的质量管理---等等,我们的工业和文化内涵还有不小的差距”,可以看出工业基础只算其中一个必备条件之一,我觉得关键在于厂商的文化内涵和对音乐的理解,否则只是一间音响设备的高级组装厂。

就我个人来讲,特别反感某些器材经常以“远销港澳东南亚地区”“特别受到港台发烧友欢迎“等广告来误导消费者。难道港台发烧友的音响品味和对器材的评论水平一定比大陆的音响发烧者高,他们认同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未必!我很发感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港台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如国内高,看看台湾每年上演的选举闹剧就知道这个地区文化底蕴到了什么地步;香港人往往是重外表多于重内涵,所以出口香港的器材的外观都是做的特漂亮的,同一个产品打上”港台版“可以卖贵很多。可能我这样说有点过,香港和台湾的优越地理环境和贸易环境使当地的音响爱好者比国内的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高档的器材,但仅仅以此来断定产品在港台卖的不错就是好音响,我觉得未必!让我听听再说!
13#
发表于 2003-6-12 15:08:1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没有港台什么事?

对目前国内发烧产品而言,要解决的恰恰是工业基础。

建议benwei兄有机会的话,用同一台机听不同的管,从中感受一下其中的差别。
还有,听胆机且不可以频繁换机,管子刚开声是不会很润的,至少要15分钟左右的热机。
胆机要煲,不是我要说,而是客观现实。
如果你认为煲与不煲是一样的,可能你接触的太少了。
14#
发表于 2003-6-12 20:16:20 | 只看该作者
啊!!三越兄我什么时候说过胆机煲和不煲区别不大??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啊!
15#
发表于 2003-6-12 21:30:4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就是

对于平价的国产功放,绝对不可以有这种思想--
“音响器材是一样艺术品,很多方面是用常理无法推断”,
它首先要解决的是:品质优秀,稳定可靠和极好的一致性,如果把它们看成是艺术品,正好为其参差不齐的品质找到合理的借口。
16#
发表于 2003-6-13 11:01:46 | 只看该作者
今年的高考题目我觉得很有意思,是一个寓言,说的道理是感情的亲疏会影响人对事物的看法,要求学生为此进行讨论。我觉得这个道理在现实中经常体现。
17#
发表于 2003-6-13 11:14:54 | 只看该作者
当然啦,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主观和片面的,连真理也是相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2-23 12:03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