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音乐情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七杂八杂碟汇(2022年1月30日更新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9:28:14 | 只看该作者
捷尔吉·马克西缪克;指挥家、作曲家与钢琴家捷尔吉·马克西缪克1936年出生于1936年的波兰的格罗德诺,他是波兰乐团古典音乐的指挥。在1964年,他获得夫斯基钢琴一等奖,很快成为他的主要职业和工作。他现在是英国广播公司的SSO的指挥奖获得者。在英国,他还开展了英国广播公司国家管弦乐团的威尔士,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伯明翰市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和爱乐乐团。此外,他还多次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演出。
他在华沙音乐学院分别获得钢琴(师从耶日·勒菲尔德)、作曲(师从皮奥特·佩尔科夫斯基)与指挥(师从博古斯拉夫·马代)三个学位。他在音乐比赛中数次折桂,曾获得在比得哥煦举办的波兰帕代雷夫斯基国家级钢琴比赛一等奖、在卡托维兹举办的国家即兴演奏比赛的一等奖(1962)。在克拉科夫举办的阿图尔·玛拉维斯基作曲大赛以及在卡托维兹举办的斐特尔博卡作曲大赛中,他均获奖项。
1970年到1972年间,他在华沙大剧院任指挥,指挥过多部作品的首演,包括巴尔吉尔斯基创作的《小王子》、马图兹扎克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卢托斯瓦夫斯基创作的《波兰芭蕾》中的音乐部分以及他本人创作的《言外》(1971年)。1972年,由原华沙室内歌剧团的音乐家组成了波兰室内管弦乐团。在马克西缪克的带领下,该团在国际上大获赞誉。
1973年,马克西缪克开始与波兰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并赴美国巡演。1975到1977年间,他担任该乐团的首席指挥及艺术总监。
1977年,他带领波兰室内管弦乐团首度出国巡演,获得广泛认可,尤其是在英国。这一次的成功演出促使EMI与他签下了录音合同,他也因之得以与众多英伦乐团合作,包括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英格兰室内乐团、BBC爱乐乐团、爱乐管弦乐团、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等。1979年,他带领波兰室内管弦乐团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亮相。1981年该团赴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及德国等地进行世界巡演。
不少评论家都认为,马克西缪克非凡的指挥生涯与该团紧密相连,并将该团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为该团富于了极具个性的音色,并打破传统的断句。他将演奏的速度推到极致,听起来极具震撼。他对18世纪的音乐--尤其是对亚当·雅尔泽布斯基(Adam Jarzębski)的《小鼓(Tamburetta)》以及罗西尼的奏鸣曲--有独到的诠释,并已载入史册。波兰室内管弦乐团有由此蜚声国际。
1983年至1993年间,马克西缪克担任了格拉斯哥BBC苏格兰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在他的带领下,该团跻身英国顶尖交响乐团之列。1990年,他首次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逍遥音乐节上亮相,由此先后等台二十余次。他也曾携BBC苏格兰交响乐团赴波兰巡演,包括两次在华沙秋季音乐节的演出。同时,他还与英国国家歌剧院合作,指挥了莫扎特《唐璜》与施特劳斯《蝙蝠》的首演。
马克西缪克还不遗余力推广当代音乐。多年来,他担任华沙秋季音乐节曲目委员会委员,促成多部为波兰室内管弦乐团创作的作品。在执棒BBC苏格兰交响乐团期间,他每场音乐会的开场曲必定是一位苏格兰当代作曲家的作品。
为表彰他在BBC苏格兰交响乐团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格拉斯哥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还获得埃尔加协会授予的金质奖章,以表扬他在世界范围内对埃尔加作品的推广。他还以客席指挥的身份与多个交响乐团合作,如以色列室内管弦乐团、洛杉矶室内乐团、东京大都会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等。
他与EMI、亥博龙(Hyperion)及拿索斯等厂牌合作,录制过百余张专辑,赢得了很多颇具声望的大奖。他与波兰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莫扎特作品(1982)获得了维也纳音钟奖(Wiener Floetenuhr)。他于1992录制了詹姆斯·麦克米兰的《格迪的忏悔》,1995年在"亥博龙"厂牌录制了麦德讷(Medtner)的《钢琴协奏曲》(由尼古拉斯·德米登科担任独奏),这两张唱片分别获得了留声机大奖。在波兰,他的录音数次赢得肖邦唱片大奖,其中包括与华沙交响乐团、钢琴家欧雷尼扎克及女高音帕塞兹尼克合作录制的卢托斯瓦夫斯基的作品。
捷尔吉·马克西缪克也是一位作曲家,从事交响乐、室内乐、芭蕾舞、歌曲及电影音乐的创作。他最近的作品包括咏唱剧《生命之树(Arbor vitae)》(2003)、《红月亮》(2004), 为大提琴与室内乐团而作的《梦的细语》(2005)、为双小提琴与室内乐团所作的协奏曲《四重色》(2006)、为巴洛克管弦乐团而作的《维瓦尔第在波士顿》(2011)、为室内管弦乐团所作的《木葉萧萧》(2011),为女声与乐团而作的《悲情凯尔采》(2012)以及2014年为弦乐与钢琴而作的《献》和为弦乐而作的《Vers》。
捷尔吉·马克西缪克在学生时代即开始为电影创作音乐,并以此开始了他的作曲生涯。他曾为大约二百部纪录片及故事片写过音乐,其中包括由沃伊契赫哈斯(Wojciech Has)导演的影片《沙漏疗养院》。他最近还为由宝拉尼格利主演的默片《疯魔》写了85分钟的音乐,在电影放映时现场演奏。
马克西缪克获得过很多奖项,包括波兰共和国的十字勋章、艺术荣耀金奖章以及颁发给杰出荧屏人物的终生成就超级大奖。此外,他还被授予比亚韦斯托克荣誉市民称号。(资料来自网上)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6:47:11 | 只看该作者
克鲁采《17、18&19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 阿克塞尔.斯特劳斯
安德鲁·莫雷利亚指挥旧金山音乐学院管弦乐团
    克莱采尔RodolpheKreutzer( 1766-1831),法国小提琴家,作曲家,法国小提琴学派创始人之一。一生写过43部歌剧,19部小提琴协奏曲,15首弦乐四重奏,15首弦乐三重奏。当然还有这部和他的学生,同事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前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林耀基先生曾把克莱采尔的的42首小提琴练习曲誉为小提琴的“圣经”。

克鲁采《小提琴协奏曲》.jpg (59.59 KB, 下载次数: 272)

克鲁采《小提琴协奏曲》.jpg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7:30:37 | 只看该作者
约阿希姆小提琴协奏曲
约瑟夫·约阿希姆(1831一1907),匈牙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指挥家。十九世纪后半叶德国小提琴学派的领袖。
是最早录制唱片的演奏家之一。是第一个宣告“演奏家是为了音乐作品而存在的,而不是音乐作品为了演奏家而存在”的人,约瑟夫·约阿希姆奠定了小提琴演纪中忠实于原作的现实主义原则。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
约瑟夫·约阿希姆的演奏崇高、宏伟,富有高贵的气度。这些和德国音乐大师的艺术理想投缘契合,使他成为19世纪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作品的最高权威。1905年,约阿希姆灌录了几张唱片。这时,他已经73岁,但是演奏中的权威与活力栩栩如生。他把勃拉姆斯的21首匈牙利舞曲全部改编成小提琴和钢琴演奏版本,完全保留了原作的神韵。 
约阿希姆写了许多小提琴曲。最著名的是第三匈牙利民歌主题协奏曲。他把舒伯特的《大二重唱》改编为管弦乐曲,现在有时可以听到。约阿希姆认为,演奏家的艺术修养和广泛的涉猎密不可分。他的演奏实践还包括弦乐重奏曲等等,像勃拉姆斯的许多弦乐重奏曲,就是由约阿希姆组织乐手率先演出推广的。他对作曲家构思透彻的理解,忠实的表现和塑造艺术形象的技巧,对20世纪的弦乐演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约阿希姆小提琴协奏曲.jpg (61.35 KB, 下载次数: 253)

约阿希姆小提琴协奏曲.jpg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0:50:46 | 只看该作者
莫扎特 巴赫 维瓦尔第 奇马罗萨 格雷特里 萨列里《长笛协奏曲》
    这是一张DECCA出品的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的《长笛协奏曲》。这张协奏曲中的作曲家除了格雷特里外,其他的都比较熟悉,从网上搜来格雷特里相关资料供参考:
安烈·欧内斯特·莫德斯特·格雷特里1741年生于列日;1813年卒于巴黎蒙特莫伦西。比利时(后为法国)作曲家。1759年因创作四声部弥撒曲而获得资助,于1761-65年在罗马进修。间奏曲《收葡萄女工》(La Vendemmiatrice)于1765年上演,一举成名。曾访问日内瓦,结识了伏尔泰,1767年返回巴黎。在巴黎,从1769年的《有声图画》(Le Tavleau parlant)开始,他的喜歌剧很快就风靡一时。在其后的35年中写作歌剧约50部,以《采米尔与阿佐》(Zemire et Azor)(1771)、《嫉妒的情人》(L'Amant jaloux)(1778)、《乡村比赛》(L'Epreuve Villageoise)(1784)和《灯笼岛上的帕纽热》(Panurge dans l'ile des lanternes)(1785)最为杰出。最佳作据说是他最严肃的歌剧《狮心王理查》(Richard Coeur de Lion)(1784)。作品还有安魂曲、经文歌、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6首、长笛协奏曲和歌曲。他具有极高的旋律才华,但在和声与对位方面却功力不足,这是他终身的缺陷。著有论文数篇。自1883年开始,比利时政府拨款出版他的42卷作品全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8:10:20 | 只看该作者
约阿希姆小提琴协奏曲的另一个版本,由韩国美女小提琴家Suyoen Kim演奏;

约阿希姆 小协 (1)_conew1.jpg (60.23 KB, 下载次数: 268)

约阿希姆 小协  (1)_conew1.jpg

约阿希姆 小协 (2)_conew1.jpg (92.06 KB, 下载次数: 254)

约阿希姆 小协  (2)_conew1.jpg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8:14:56 | 只看该作者
多纳尼《第1&2钢琴协奏曲》[size=21.3333px]《小提琴协奏曲》
钢协:格鲁森科指挥BBC苏格兰交响乐团    马丁罗斯科钢琴
小协: 小提琴∕米迦勒.路德维希    乔安.法利塔指挥皇家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
    埃尔诺.多纳尼(恩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1877年生于普雷斯堡(今布拉迪斯拉法)1960年卒于纽约。1885年——1894年从福斯特纳学习钢琴及和声,1894年进入布达佩斯学院,同事师从达尔贝尔。1897年——1908年开始从事钢琴演奏,驰誉国际乐坛。1908年为柏林高等学校钢琴教授,1919年人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院长,1931年匈牙利广播电台台长,1934年任高等学校校长,1949年定居美国,任塔拉哈西的佛罗里达州立学院钢琴与作曲教授,创作具有民族风味,但远不如巴托克和柯达伊强烈。
他作有F大调与d小调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升c小调《组曲》,钢琴与乐队的《儿童变奏曲》。室内乐方面作有三首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大提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

多纳尼dohnanyi钢协 格鲁森科指挥BBC苏格兰交响乐团 马丁罗斯科钢琴 .jpg (70.72 KB, 下载次数: 247)

多纳尼dohnanyi钢协  格鲁森科指挥BBC苏格兰交响乐团 马丁罗斯科钢琴  .jpg

多纳尼dohnanyi小协 (1).jpg (79.66 KB, 下载次数: 257)

多纳尼dohnanyi小协  (1).jpg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47:27 | 只看该作者
维瓦尔第/阿尔比诺尼的木管管乐协奏曲;
维瓦尔第和阿尔比诺尼是同年代的作曲家,音乐风格因时代特征的影响而大至相似,但也各自有自己的特征。
从《四季》开始进入维瓦尔地的音乐,主要还是协奏曲,比如双簧管协奏曲、长笛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等等,而对阿尔比诺尼的认识则是他的《柔板》,继而还是他的《双簧管协奏曲》。他们那个时代还喜欢创作几件木管或小提琴、双簧管、巴松管、小号与弦乐队的协奏曲,这张协奏曲里就包含了这样体裁的协奏曲。阿尔比诺尼的《小号、双簧管、巴松管与乐队协奏曲》就是一例。维瓦尔第在这方面的创作更是恍如烟海。喜欢巴洛克时期协奏曲作品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这张CD

维瓦尔第 阿尔比诺尼 木管协奏曲 (1).JPG (122.82 KB, 下载次数: 257)

维瓦尔第 阿尔比诺尼 木管协奏曲  (1).JPG

维瓦尔第 阿尔比诺尼 木管协奏曲 (2).JPG (87.25 KB, 下载次数: 275)

维瓦尔第 阿尔比诺尼 木管协奏曲  (2).JPG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09:33:51 | 只看该作者
博泰西尼《升F小调低音提琴协奏曲》、《B小调低音提琴协奏曲》、《双低音提琴协奏曲》
低音提琴∕Boguslaw Furtok,弗托克、约翰 斯托豪
法兰福克广播交响乐团
指挥:斯蒂芬特茨拉夫、乌尔里希·艾德曼
乔瓦尼·博泰西尼(意大利语:Giovanni Bottesini,1821年12月22日-1889年7月7日)是一位意大利的低音提琴家、指挥家以及作曲家。虽然博泰西尼生前作为独奏家、指挥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等多重分身活跃在舞台上,但在西方音乐史上,尤其是提琴艺术史上,博泰西尼主要是以低音提琴炫技名家的身份而为后人所知。他的作曲生涯也主要是为了低音提琴服务的,并将这种乐器的独奏性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高度。后世称博泰西尼为“低音提琴上的帕格尼尼”。

博泰西尼 低音提琴协奏曲 .jpg (68.36 KB, 下载次数: 265)

博泰西尼 低音提琴协奏曲  .jpg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09:42:45 | 只看该作者
弗朗茨·丹齐 全部交响曲
意大利瑞士管弦乐团∕霍华德·格里菲斯
弗朗茨·伊格纳茨·但齐(Franz Ignaz Danzi,1763-1826)出生于德国的施韦青根(Schwetzingen)。他的父亲Innocenz Danzi(约1730-1798)是当时最著名的乐队——帕拉丁选帝侯Karl Theodor的曼海姆宫廷乐队的首席大提琴手,曾经参与莫扎特的歌剧伊多梅纽(Idomeneo)的首演,他的演奏得到了作曲家的盛赞。Franz是他第三个儿子。
弗朗茨从小跟随他的父亲以及学习大提琴、键盘乐器和歌唱,15岁的时候他就在曼海姆谋得了一份大提琴手的工作。1780年,他的第一部木管作品集在曼海姆出版,
1778年3月,帕拉丁选帝侯将宫廷和乐队搬到了慕尼黑,老但齐也跟着去了,但是弗朗茨留了下来,成为新组建的国家剧院乐队的成员。剧院是选帝侯为对抗意大利音乐的时尚而建立的。这段时间弗朗茨·但齐也在Vogler神父(AbbéVogler,原名Georg Joseph Vogler,1749-1814)的曼海姆音乐学校学习。建立一所上演德国音乐的剧院意味着需要有天赋的作曲家为之工作,尽管当时弗朗茨·但齐还很年轻,他还是被分派到任务去写作一些供临时演奏的作品。
经历了一段在曼海姆的国家剧院乐队的学徒生涯以后,1783年,弗朗茨·但齐来到慕尼黑接替了刚刚退休的父亲在慕尼黑宫廷乐队的首席大提琴职位。得益于此前的剧院经历,但齐还被要求创作一部歌剧,一部叫做《午夜时分》(Mitternachtsstunde)的喜歌剧。它获得了成功,在欧洲许多剧院上演。
1790年,Franz Danzi与MariaMargarethe Marchand结婚,婚后他们在欧洲各地进行了广泛的游历,其实也是进行巡回演出,足迹遍及莱比锡、布拉格、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地,最后定居于威尼斯。
1798年但齐回到慕尼黑,他获得了慕尼黑——这个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中心之一的宫廷乐长助理的职务,担当起管理德国音乐剧院和宫廷的教堂音乐的职责。二年后他的妻子去世;他在工作中不得不面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敌意和新的选帝侯。1807年,出于对宫廷给予他的待遇的不满以及进一步擢升机会的渺茫,他离开了慕尼黑,接受了斯图加特的符腾堡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任命,担任国王的宫廷乐长。5年后他再一次移居到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在当地的皇家音乐学院度过了他生命最后的岁月。在某种方面来说,但齐晚年的职业生涯也并不轻松,他一直需要为提高当地音乐机构的社会地位而努力。
1826年,弗朗茨·但齐在卡尔斯鲁厄去世。

旦齐 交响曲全集 .jpg (89.9 KB, 下载次数: 260)

旦齐 交响曲全集 .jpg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安东·雷哈《长笛与小提琴交响协奏曲》、《D大调序曲》、《降E大调交响曲》
德国乌珀塔尔交响乐团∕Peter  Gülke
    安东尼·雷哈,波希米亚裔法国作曲家。1770年2月26日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布拉格(Praha, Bohemian, 今属捷克)。父亲是一位笛手。雷哈一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随叔父约瑟夫(Joseph Reicha)学习钢琴、小提琴和长笛。后约瑟夫担任波恩的宫廷乐队指挥,将雷哈带到波恩。
    雷哈少年时便显现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他的叔叔约瑟夫·雷哈是一位大提琴家,也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1785年雷哈全家搬到波恩,在那里他结识了贝多芬。1801年到维也纳。法军占领维也纳后,他再次迁居巴黎,并担任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
    他作为长笛手加入了宫廷乐队。在这里,1785年,他与贝多芬成为伙伴。1793年移居汉堡,担任教师并作曲。1799年试图以歌剧作曲家的身份移居巴黎,但没有成功,因而移居维也纳,在此与贝多芬重逢,并见到了海顿和萨列里(Salieri)。1808年重返巴黎,创作了大量的器乐曲。后任教于巴黎音乐学院。在他的学生中,包括了许多知名的作曲家:李斯特、弗洛托(von Flotow)、古诺(Gounod)、托马斯(Thomas)、柏辽兹、弗兰克等。1836年5月28日逝世于巴黎。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3-14 06:18 PM 编辑 ]

DSC04396_conew1.JPG (83.08 KB, 下载次数: 246)

DSC04396_conew1.JPG

DSC04397_conew1.JPG (65.33 KB, 下载次数: 254)

DSC04397_conew1.JPG

DSC04398_conew1.jpg (70.39 KB, 下载次数: 259)

DSC04398_conew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3 10:4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