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wl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古典音乐CD

[复制链接]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2:30:02 | 只看该作者
德彪西/拉威尔弦乐四重奏
编号:420 894-2

       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牧神午后前奏曲》、《大海》、《意象》、《儿童园地》等。
    德彪西和拉威尔都只写了一首弦乐四重奏,却都是他们俩各自重要的室内乐力作。在弦乐四重奏的写作上,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共同点是都采用套曲曲式的构思方法,第二乐章采用拨弦、第三乐章加弱音器等,但两者在材料的处理方法上却是不同的。这两首作品以其瑰丽的旋律,华美的色彩和新颖的风格震惊乐坛,不仅成为专业演奏团(组)在音乐会和国际比赛上的标准曲目,同时也受到乐迷们的喜爱,成为最受欢迎的室内乐曲目。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4 22:54:27 | 只看该作者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1949) 德国作曲家。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德国浪漫派晚期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他最初严格地学习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古典音乐,但后来赞赏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新音乐,从而完全转向标题音乐。从他的作品目录中就可看出,除了他在年轻时写作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等无标题音乐之外,大部都是作为标题音乐的交响诗和歌剧作品及其它声乐曲。
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编号:417 720-2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创意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是描写无神论者从唯心走向唯物的一个富于哲理的过程。全曲共分9段。第一段“日出”的标题是理查·施特劳斯自己加上的。虽然只有短短的130秒的音乐,却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情景刻画的极为深刻。由于这段音乐强大的气势和艺术表现力,常常被喜爱音响的朋友作为试机用的片段。其余8段的名称均来自尼采的原著,它们分别是“来世之人”、“渴望”、“欢乐与激情”、“挽歌”、“学术”、“康复”、“舞曲”和“梦游者之歌”。
理查德·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
编号:PM1012-2

   《英雄的生涯》作品创作于1898年。它是理查·施特劳斯以单乐章形式所写的交响诗的最后一首。这部传记音乐作品并不是以哪个真人或神话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的,而是理查·施特劳斯描写和叙述了思想中的一个理想人物的生活。
    全曲共分六段:
    一、英雄;  二、英雄的对手;  三、英雄的爱情;  四、英雄的战场;  五、英雄的和平事迹;  六、英雄从世上隐退。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22:21:26 | 只看该作者
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最著名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
编号:CD-3

    第二交响曲作于1900年到1902年之间,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初演,是西贝柳斯交响曲作品中最流行的一部。《第二号》交响曲不但继承了先人的传统,也明显地体现出西贝柳斯的个性。作者本人称这部作品描写的是“芬兰为政治自由而斗争”。
    因为这部作品有着很强烈的芬兰风土气息,和浓厚的北欧民谣色彩,有人将这部作品称为是西贝柳斯的《田园交响曲》。


西贝柳斯《芬兰颂》、《图翁涅拉的天鹅》
编号:413 755-2

   《芬兰颂》是一首用芬兰民歌和故事以及忧伤的旋律组成的音诗,是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作品,俨然是芬兰国家的象征。
   《图翁涅拉的天鹅》是作者的一套取材芬兰民族史诗《卡莱瓦拉》的交响组曲《列敏凯宁四传奇》的第三首,经常被单独抽出来演奏。描写了一个死亡区域,被一条黑河围绕着,在上面有一只天鹅总是唱着悲伤的歌曲。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22:35:58 | 只看该作者
沃恩·威廉斯作品选集
编号:460 357-2

   沃恩·威廉斯(1872-1958)英国作曲家、著作家和指挥家。本碟收录了《绿袖幻想曲》、《云雀飞翔》、《塔利斯主题幻想曲》、《英国民歌组曲》等热门曲目。
14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23:13:43 | 只看该作者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之一。出生于富贵家庭,曾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二十岁就一举成名。在音乐史上,像他这样顺利的音乐家是少见的。他的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交响曲
编号:448 116-2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
编号:466 375-2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编号:446 673-2

    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共著有四部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和《第三钢琴协奏曲》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水平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大超过了拉赫玛尼诺夫后期在国外的一些创作,和柴科夫斯基著名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一样,这两首钢琴协奏曲也可以称作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交响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被公认为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最高杰作”,最为动听和著名,乐曲开头象“钟声”般的主题,恐怕是古典音乐中最令人难忘的声音。
   《第三钢琴协奏曲》因为电影《海上钢琴师》而更为人熟知。

146#
发表于 2010-5-27 08:51:00 | 只看该作者
W兄,听说新近好像收了套好东西呀,拿出来晒晒
14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21:30:09 | 只看该作者
不必了,梳理完余下的唱片该好好听听音乐。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20:45:48 | 只看该作者
拉威尔《波莱罗》
编号:438 209-2

《波莱罗》
    拉威尔(1875-1937)法国印象派音乐家。拉威尔是公认的管弦乐大师。拉威尔《波莱罗舞曲》创作于1928年。此作品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本曲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

《西班牙狂想曲》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于1907年用油画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部杰作《西班牙狂想曲》,于1908315号在巴黎首演。许多听众认为这部作品是无与伦比的,它以如画般的手法描绘出浓郁的西班牙气氛和西班牙的精神。西班牙作曲大师法雅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最为中肯:“这首狂想曲让人吃惊的是通过运用我们西班牙‘流行’音乐的调式和装饰音型,它所表现出来的纯粹的西班牙特性丝毫没有被作曲家的自身风格所改变。”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21:15:12 | 只看该作者
法雅(1876-1946)是近代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体现了西班牙音乐中最富色彩的一面,他的作品保持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传统,并具有印象派特征。印象派音乐在音乐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在音乐创作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音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奉献给世人,并对近代的音乐创作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
编号:410 289-2

    这首 1915年完成的钢琴与乐队组曲《西班牙花园之夜》是作者为数不多的代表作之一,可说是其创作中最富印象派色彩的作品。乐曲主题基于西班牙民间音乐,表现该国特有乐器的效果(表现于节奏、调式、装饰音型等方面),作者认为此曲是一些“交响印象”,音乐特性除喜庆以外也包含忧郁和神秘。
    全曲分三章:1、在海奈拉里菲宫的花园里,小快板的音乐平静而神秘;2、远处的舞蹈,精确的小快板;3、在科尔多瓦的山区花园里,活跃、快速的音乐比以前更加狂热、粗犷,富于激情与色彩。
    拉罗查和弗吕贝克被誉为演绎这首曲子的最佳配合,两位都是西班牙音乐的专家、大师,演奏中处理西班牙音乐的弹性、柔韧十分得当,该版本被评为三星带花。

法雅芭蕾舞剧《魔法师的爱情》和《三角帽》
编号:410 008-2

   《三角帽》是法雅最富魅力的作品,剧情取自阿拉贡的同名小说——那也是西班牙的文学名著,说的是一个关于男女偷情的极为幽默的故事。音乐也是幽默而泼辣的,并且在这种嬉戏和调侃的进行中,很容易形成火爆、奔放的舞蹈场面。在打情骂俏和种种恶作剧中,法雅把西班牙民间音乐中的安达卢西亚风光和奇异的乐队效果调和得如此之好,配器生动而丰满,甚至低音管在这里也派上了大用场,仿佛在扮演风骚的磨坊主之妻的女高音之外,还有一个用低音管代表的男低音的声部,就是那位来向女主人求爱的戴三角帽的老年官吏——既老当益壮又老不正经。《三角帽》的几段主题音乐已经成为西班牙音乐的象征了。成为这种象征的,还有法雅另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独幕舞剧《魔法师之恋》。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21:36:11 | 只看该作者
雷斯庇基《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罗马的节日》
编号:5 55600 2

    雷斯庇基(1879-1936),意大利作曲家。原为小提琴演奏家,1900年赴俄国,曾在圣彼得堡歌剧院乐队任首席小提琴,后成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学生。1902到柏林,又拜布鲁赫为师。1913年起任罗马圣契西里亚音乐学院作曲教授,1923-1925任院长。雷斯庇基的创作受其老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配器追求色彩感的影响,而又追求古典曲式,其作品融合了意大利式歌唱、传统的德奥曲式、俄罗斯式民族色彩三者因素,创作上的最大成就是配器。

    雷斯庇基的罗马三部曲,即《罗马的喷泉》,《罗马的松树》,《罗马的节日》,可以说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又一成功尝试。
   《罗马的喷泉》,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是对一个大型现代化乐队进行富有想象的探索,力图表现四个罗马喷泉中的每一个在与四周景色最相协调的那一瞬间或者在向观赏者显示出最美的那一刻上所映起的他的情感与幻象。
   《罗马的松树》,雷斯庇基则是这样说明:“如果没在他的前一部作品罗马的喷泉中,作曲家寻求用音乐来表现大自然的印象,那是在《罗马的松树中》,他则以大自然为出发点,旨在唤起回忆和幻觉。那些最能代表罗马风景的百年老树已成为罗马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见证者。”这部作品的四节标题分别是:1、彼尔盖塞别墅的松树,2、墓地的松树,3、雅尼古伦山的松树,4、罗马大道上的松树。
   《罗马的节日》表述的是对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及现代的印象。这部作品分为四节,1、竞技场,2、大赦节,3、十月节,4、主显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2-17 06:3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