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zhouj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宝岛台湾——大好河山,亲切人文,地理特色”——纪行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20:47:05 | 只看该作者
台湾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第一.西周〔毛公鼎〕(铭文字数最多,造型古拙)
    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间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毛公鼎出土后,经多次转手秘藏,抗战期间,险为日本军方所夺,抗战胜利,民间献鼎归公。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
  
  第二.西周〔散氏盘〕(铭文字数多,铜质特佳)
  西周晚期出品,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盘内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散氏盘在康熙间出土于陕西凤翔,记载的是西周晚期位於今日陕西宝鸡凤翔一带的散国,被西北方的国侵占了土地,两国议和,过程与合约均铸在盘上,作为证明。
  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第三.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真迹,天下排行第一或第二行书)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
  
  第四.苏轼〔黄州寒食帖〕(苏轼代表作,后有黄庭坚跋,可与王羲之兰亭及颜真卿祭侄并列三大行书〕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庭坚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第五.五代赵干〔江行初雪图〕(五代名家绘画真迹,李后主题字)


  全卷描写长江沿岸渔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苇业树林,江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微波;渔人卫寒捕鱼,骑驴者缩瑟前进,表现出江南初冬渔民和旅行的生活情况,绘景画人均积传神。图中树石笔法老硬,水纹用笔尖劲流利,天空用白粉弹作小雪,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飞舞。
  图前题“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应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笔迹。
  
    第六.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范宽真迹,有东方蒙娜丽莎美誉,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画幅上诗堂处明董其昌题“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本幅上钤“典礼纪察司印”半印、“祚新之印”、“墨农鉴赏”、“御口之印”及乾隆内府诸藏印多方。

  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现出北方山水画派坚凝雄强的特点。
  
    第七.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代表作)
    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黄公望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曾为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烧毁处较完整的一段单独装裱,人称《剩山图》,现为浙江省博物馆所收藏。画的前段(短段)名为“剩山图”,最后到了画家吴湖帆的手里。当时在浙博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从中周旋,后一直深藏于清宫中被运往台湾。
    后几百年来,此书一分为二,未再重合。许多年来,两岸书家和有心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破镜重圆』重新拼合此画。
  
   第八.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汝窑无纹片的唯一传世杰作,造型优美)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70件,台北故宫收藏有21件。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北宋宫廷御用瓷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


  
  第九.北宋汝窑〔莲花氏碗〕(汝窑另一代表作)
  此碗呈十瓣莲花式,碗腹壁稍呈圆弧,直口稍敛,口缘花瓣流畅贯连,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匀,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蓝,有细开片。全器满釉,圈足内底以五支钉垫烧,支钉点极细,支钉痕胎土呈灰黄色。

    汝窑莲花式温碗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

    第十.清朝〔翠玉白菜〕(一般人眼中的玉之第一名品,知名度最高)
  翠玉白菜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超人气明星,居国宝排行榜的第一名,跟肉形石一样「全年无休」,故宫不敢随意换展品,许多岛内外游客一进故宫,就先问翠玉白菜放在哪里,一定要看过翠玉白菜才觉得不虚此行。
  翠玉白菜一体成型,深受喜爱,在翠绿的菜叶上有两只昆虫,体型较大的、伸长著后脚的是螽斯,位在上方、小只的则是蝗虫。


[ 本帖最后由 zhoujl 于 2011-12-26 09:52 PM 编辑 ]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12-26 08:13 PM 发表
能上一些台湾故宫的照片吗?


        一到台湾故宫,马上被其端庄、淡雅、凝重的建筑所震撼。但是我们去时正在维修,到处是脚手架,施工现场倒还干净,但是要找到较好拍摄的角度太困难了。 展馆内部已经被告知“不可拍照”,内部的监控、空调是一流的,我们只能按规矩办事。

       一个最向往的地方,因为这些原因,照片寥寥。

       故宫入口,以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为题匾——


[ 本帖最后由 zhoujl 于 2011-12-27 12:27 PM 编辑 ]

DSCN5200ms.jpg (212.12 KB, 下载次数: 229)

DSCN5200ms.jpg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21:13:44 | 只看该作者
靠大门侧面的一个展馆,同样的风格——

[ 本帖最后由 zhoujl 于 2011-12-26 09:15 PM 编辑 ]

DSCN5203ms.jpg (245.2 KB, 下载次数: 219)

DSCN5203ms.jpg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21:19:3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四层的主建筑,题匾是“中山博物馆”。下部在维修到处是脚手架,展览依旧。

在展厅我们看到了第一重器——“毛公鼎”。形体并不大,大约有半米多高,但记载的是中华民族先民的历史。
另外还看到了“玉白菜”、“肉型石”,真是非常漂亮。同时也巡回陈列名人字画,因为多是来自皇家,也都是价值连城。

[ 本帖最后由 zhoujl 于 2011-12-26 09:55 PM 编辑 ]

DSCN5211ms.jpg (213.46 KB, 下载次数: 207)

DSCN5211ms.jpg
135#
发表于 2011-12-26 21:26:31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书画真迹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华的瑰宝。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21:31:53 | 只看该作者
整个建筑群面南开阔,三面群山环抱。应当是建设设计已经考虑了整体环境,形成了背靠青山,面南而据的气势。最近据报道台湾故宫又要进行新一轮扩建。

这是台湾故宫博物院东面的山势——

DSCN5212ms.jpg (213.87 KB, 下载次数: 219)

DSCN5212ms.jpg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09:48:23 | 只看该作者
        从远处看,台北故宫博物院主楼景观——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

        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博物院保持对文物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内部、外部保卫森严。
   

         衷心希望有更多的音乐友参观台湾的故宫。一是要提前了解参观的重要内容,心里有数重点要看那些,因为展品太多不注意就会错过;二是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至少一个整天。因为这是到台湾最重要的一个参观点,中华民族的大量历史瑰宝都在这里。

[ 本帖最后由 zhoujl 于 2011-12-27 12:28 PM 编辑 ]

DSCN5202ms.jpg (238.26 KB, 下载次数: 207)

DSCN5202ms.jpg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20:39:01 | 只看该作者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在台北有孙中山的纪念堂“国父纪念馆”,这是一所朴素、端庄、宁静的建筑。我觉得纪念馆设计的很有风格,中国人民将会永记这位伟大的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

[ 本帖最后由 zhoujl 于 2011-12-27 08:41 PM 编辑 ]

DSCN5290ms.jpg (217.38 KB, 下载次数: 218)

DSCN5290ms.jpg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20:52:24 | 只看该作者
馆内部有先生的坐像,坐像下面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礼记·礼运》中的一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先生既书,必是他的终身追求——

DSCN5291ms.jpg (213.57 KB, 下载次数: 239)

DSCN5291ms.jpg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21:01:44 | 只看该作者
          室外还有一个先生的塑像,塑像朴素、平静、祥和。注意背后有不少题碑,其中一个写着“丈夫不怕死,怕在事不成”,表现了当时的革命精神——

DSCN5283ms.jpg (214.84 KB, 下载次数: 235)

DSCN5283ms.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29 11:39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