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大昌、诺昌的都买了一圈,最后的一套是瑟顿21SE功放及CD机+雨后初晴35周年纪念版,最后都全出了。我后来想了很久,其实我买音响,感觉一直都在试图完当年的发烧梦,但觉得不外乎如此时,也就没有再摆弄的激情了。正襟危坐地听音乐,觉得很烦腻;不断地纠结于提升、提升、再提升,已失去了享受音乐的乐趣。如果不差钱的话,或许可以折腾到意兴阑珊时,自然地放弃,反正钱不是问题;如果是倾其所有而去购买,注定得到的不是快乐,特别是省吃俭用地一件一件器材地去淘,有何乐可言?赞成理性地消费,反对无度地发烧。年前搞了10万的小金库,折腾了半年,剩下的大概也就5万吧,当然,就像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样,“还有一半呢”,用这剩下的钱,买了一台2.5万的乐声冰箱、换了一台联想电脑、给老爸老妈换了一台变频空调,剩下的没多少,跟银行卡一起上缴老婆了。最后,我连音箱线都出了——当我坐在HIFI器材前,反问自己这样听歌适合自己么?不想这样听了。或许已成习惯,昌业的论坛也经常逛,而在逛得时候,是不经意地听着自己下载的流行曲,有时候不知不觉一放就是大半天,而这喇叭却是多媒体音箱。我很怀念初中时收录机听磁带地那种感觉,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或许人应该有追求,但HIFI的追求在不经意见会过态,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败家。最近去买一台显示器,商家间为了一百几十元的利润而争得头破血流,曾几何时,电脑器材也高高在上,然而现在已是极其微利;HIFI真的太太小众,并非其技术有多先进,而是买的人越少,确实需要卖的就越贵,当然这是周瑜与黄盖了。在我出瑟顿功放的时候,有一个宁波的66岁阿伯联系到我,表示此功放是他朝思暮想的心仪之物,退休金存了好久好久也不够买,希望我能便宜转让,他真的真的找了我很多次,只是功放后来给深圳的一个开凌志的人过来自提了。阿伯后来在发烧音响站用15000淘了个二手的,德邦代收货款,但淘来的却是台故障机。阿伯后来还是给了我很多次电话,说那是他几乎所有的积蓄了。后来阿伯是病了一场...或许就算15万,对那个开凌志的人来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充其量一笑置之,权当掉了;但对于倾其所有淘宝的老伯来说,可是要命的。HIFI到底能走多久,青黄不接,年轻的接班远远填补不了那些离去的空缺,而器材确实不可理喻地贵、再贵。“上帝让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这是老婆对我说的。暂时退烧。等孩子能独立,自己能经得起大浪淘沙,受得起时间的沉淀,再玩吧。只是,那是不知还是否有HIFI。发烧之路,在自欺欺人中孤独。要玩,用你的一小部分资金去买器材,千万不要风不顾身地投入淘宝。否则,欲望暂且满足的同时,已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