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399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FI音响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7 20: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i-Fi一词对于音响发烧友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很多未接触过Hi-Fi的人来说,就未必知道其真正的意思。我相信有很多人虽然明白Hi-Fi是指音响或对其有个朦胧认识,但它的确切含义就未必回答得出。
 Hi-Fi是英文HIGH FIDELITY的缩写,意为“高度传真”。
 一套Hi-Fi器材,只要你安坐家中不必亲临现场,就可享受到真实动人的音乐。如此说来,所谓Hi-Fi器材,应该是忠实再现音乐现场演奏,给人浓郁音乐味的器材。
 然而,即使是世界上最Hi-end(顶级)的器材,都不可能100%地再现音乐演奏场面的原貌,正因为这个差距的存在,才会有无数的发烧友为缩小这个差距而不懈努力地追求,他们不惜工本,对数千元一条讯号线、喇叭线也在所不惜,因为线材是音响的神经,玩音响的人称之为神经线。世界上有一对最贵的喇叭线,你猜多少钱?九万美元,等于两部奔驰轿车的价钱。不过,玩到这份上已不是玩线,而是玩钱了。至于对器材的质素要求与投入就更不在话下了。香港人发明了“发烧友”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玩音响玩得失去理智、玩得像发了疯似的人,也真够绝的!
 当然,这些有巨额金钱开道的发烧方法并非我等工薪一族所能接受的。发烧友粗略可分为两类:音乐发烧友和音响发烧友。当然,也有不少发烧友还两面兼顾,音乐发烧友渴望高质素的音乐艺术感受,而音响发烧友主要追求音乐重播达到尽善尽美的音响效果,简言之,前者注重音乐艺术性,后者注重音响效果性。
 音响器材怎样才算是Hi-Fi呢?本人认为,应以在效果好的音乐厅的现场听到的音乐为准,越是接近就越Hi-Fi。很遗憾,即使是顶级的High-end器材,也难以达到现场聆听的感受。音响播出的乐音“太干净”而稍欠“音乐味”(特别是交响曲、协奏曲等大型的管弦乐)本人曾在音乐厅内,听过不少的现场演奏,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坐在最佳的位置(在中间,与乐队距离适当),听到舞台上各种乐器发出的乐音,在到达耳朵之前就已经混和了,很协调,很有韵味。而听器材播出的音响,仿佛各种乐器各自发音,到达了耳朵才混和的感觉。其间微妙的差异,只能各自体验,难以说清。
 不少CD出版商、音响器材厂商,意图宣扬其产品达到“发烧级”、“天碟级”,什么高清晰度、层次分明、高分析力、准确定位、结像力、空气感、通透度、力度、堂音等等。其实这些都难以用仪器精确测定,更无法定出标准的参数。实际上,不管一套音响器材是多么的Hi-Fi,它重播的声音始终与现场不一样……有些发烧友把CD录音和重播戏称为“罐头音乐”。即使罐头食品是真材料,经过加工泡制,味道始终与新鲜食物不一样。CD和音响器材的购买者,往往被这些所谓的“发烧级”所误导。音响播出的高清晰度、分明的层次、精确的定位、结像力、空气感、密度感,还有“力度、速度”等等,有些似乎超过了现场听到的效果。例如定位,有些音响发烧友说,可以听出演奏者是在第几排、第几个位置,甚至演唱者的高矮都能听得出来!而在音乐厅现场,只能大致分辨左右前后。这种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所谓‘定位’,严格来说是掺入了一些人为的因素。一些发烧CD夸耀录到了清晰的“齿音”和“呼吸声”。其实是因为离话筒太近,以致“齿音”被扩大、夸张了,成了难听的“吱喳”声,不少歌星没有学过科学的发音方法,音量不够,不得不凑近话筒才能够演唱。
 音乐的艺术性,现在还不能用仪表来测定。有些音响参数可以作定量分析,但艺术性却无法作定量、定性分析。有时我怀疑:是科学的仪表骗了我?还是自己的耳朵骗了自己?
 例如:电子管胆机早已被淘汰,但近十年来又卷土重来。仪表分明显示晶体管的保真度比电子管胆机高很多,但音乐发烧友却感觉太生硬了,宁可听“失真”大的胆机,而不愿听干巴巴的所谓“高保真度”的石机。因为“音色”和“音乐味”无法用仪表测量,只能用耳朵感受。晶体管石机可以从测试仪表上“看到”高保真度,而“失真”的胆机却由耳朵收听到接近现场演出的音乐味。哪一种更真实、更Hi-Fi、更“发烧”?只能由听者自己体验,耳朵不同,见仁见智。笔者认为,真正对音乐发烧的朋友还是多亲临现场聆听,那才是真正感受美妙的音乐艺术。
 音响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音响科技要以人为本,既然科技以人为本,那么也就意味着在科技结晶—音响器材中听到的音乐亦要以人为本,从人听音乐的本质出发,在音响产品中寻找最接近真实的声音境界,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同时这又是个最复杂的过程,它永远有最理想的目标,却永远不会有最理想的结果,否则音响世界将不会发展。正因为如此,音响界各路诸候才有了各施拳脚的机会,纷纷尽一切可能推出自己最好的音响产品,同时也积极地推动了我们的音响事业发展。
2#
发表于 2011-10-7 20:36:12 |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啊,当然音乐厅的现场演出跟器材播放的确存在差异,听音响只能是说去接近现场真实的声音
3#
发表于 2011-10-7 20:40:2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4#
发表于 2011-10-7 20:46:1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不错学习了感谢楼主。
5#
发表于 2011-10-7 21:41:40 | 只看该作者
多声道系统加上蓝光、高格式音频文件,可以比以CD为基础的两声道系统更接近现场!
6#
发表于 2011-10-8 13:30:5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学习贴。
7#
发表于 2011-10-8 14:29: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8#
发表于 2011-10-8 15:28:26 | 只看该作者
对,广州的烧友应该多到现场听,如星海音乐厅都经常有级数很高的表演。上次去听吕思清的小提琴,波兰钢琴家皮特独奏音乐会等很是震撼。任何Hi-end级的音响都达不到现场的效果的。
9#
发表于 2011-10-8 15:37:15 | 只看该作者
纯粹HIFI人说的是
10#
发表于 2011-11-13 16:43:15 | 只看该作者
我理解现在所谓的hifi就是‘’找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和对自己口味的音染风格,利用有音染的器材规规矩矩的表现出音乐的清晰度 细腻度 平衡度 音乐动态灵敏度而已 。音乐已不可能还原真实的声音了。音乐制作初期分轨录音后每个声部要加混响,后期制作混音整体加混响,母带处理加混响,再通过音染风格各异的器材播放出来还会是真实的声音了吗?那就是音染+音染+音染+音染=? 我觉着我们大家不是在玩hifi是在玩音染,看谁把音染能玩到最高境界!!!!!如果想听真正的hifi‘’听听调频收音机, 那都比咱们的声音来的真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3 09:2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