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乘着绵绵细雨来到星海音乐厅,观赏一场大师级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不仅作为第十届国际肖邦钢琴大赛的金牌得主,第一个亚洲人拿到冠军,还囊括当年的马祖卡奖,波兰舞曲奖和协奏曲奖,邓泰山Dang Thai Son(又译为邓泰松,邓泰新)毫无疑问成为当晚的主角。现场的邓泰山看上去比图片要苍老些,头发发白了不少,但是精神显得不错,每一次出场步速飞快,自信感满载着一代宗师的范儿。
上半场是法国作品,除了第一首的福雷Faure升F大调叙事曲,基本上就是另一位法国拉威尔Ravel专场。开篇的福雷叙事曲是作曲家早期作品,题献给老师兼作曲家圣桑。大家常听到改编后的钢琴和乐队作品,而原作钢琴独奏并不常见,不久前听到王羽佳的2015年新专辑里面正好有这首曲目,但似乎觉得平常无奇,甚至让人有摸不清路数,而现场听到邓泰山的演绎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只见大师挺直腰板,把双手放置于钢琴盖板上沉吟片刻,缓缓地从一连串弱音带出这次音乐之旅的第一站,原本以为漫不经心的段落却如同讲故事般吸引着你,处处留有悬念,总有方法让你静心坐下来细听,而且你听到这个故事不但是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跟你诉说,而且故事的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充满美不胜收的层次感. 不知道是否这个吸引力的缘故,就连上面两旁的两个小孩子也听得专心致志,津津有味,丝毫没有影响他人,实在大赞。另外值得一赞的是,不知道是否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在下半场听完第16号夜曲后居然没人鼓掌,让美好的音乐继续延续到第13号夜曲结束,效果却出奇地动容。
随后的拉威尔作品更是惊喜不断。从第二首的小奏鸣曲到第三首《水之嬉戏》,邓泰山都弹得相当有味道,华丽而不滥情,音色醇厚丰润,触键清晰准确,成功地结合了法国钢琴学派的手指清晰和俄国钢琴学派的音色控制,对各种力度的施展都能做出高度精准的示范。个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技巧上只用音色去突显取悦某一种场面,就会有种很炫技的感觉,而且会容易忽略对内声部的控制力,听感上有会变得不耐听。特别在表现《水之嬉戏》这种场面感强的曲目,演奏家需将‘响度强弱’以及‘音色层次控制得宜’,才能将如何把舞动中的水花飞溅与缤纷尽收眼底,而且让你身临其境,这个相当考功力的,这也许就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家’的风采展现吧(艾萨克. 斯特恩语)
上半场压轴的拉威尔的圆舞曲,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听到这个曲目,而在一般的唱片也甚少出现。开篇那一阵慑人而不安的琴声,仿佛让人走进阴森的树林里,随着一步步深入,欢快的圆舞曲时隐时现,但更多的是伴随无穷无尽的变数,绚丽而光辉交织纠缠,充满一股璀璨夺目的强大力量,简直不相信是一台钢琴发出的声响,完完全全就是交响团的表现,让人听得目瞪口呆,过耳不忘。
下半场的是大师成名已久的肖邦作品,其中有两首夜曲,一首谐谑曲,三首圆舞曲和一首波兰舞曲,限于篇幅,只能简单谈谈夜曲和波兰舞曲,如果说上半场的拉威尔的圆舞曲的刚烈的弹性速度的表现,那么下半场的肖邦第16号夜曲就是较为舒缓的弹性速度的体现。弹性速度多指演奏者即兴运用的速度,以避免音乐表现中的生硬与机械,使之变得圆润和"合理"。刚开始以为平平无常,但慢慢随着悠扬的乐韵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让人回味无穷。而第13号夜曲有种凄美悲壮的语调,被认为是最波澜壮阔的一首,说到夜曲,不由得想起鲁宾斯坦的经典演绎,这几天一直听这他们的录音,发现两者都会有惊人的相似度,首先表明在肖邦的音乐里面个人是不喜欢过于阴柔,而带有宝玉那种无力残缺感,而这两人不仅仅拥有健康充满正能量的音色,拥有发自内心满满人情味的温暖。鲁宾斯坦的演绎更像是一杯无比纯净山泉水,而邓泰山的演绎更像一杯带有轻微回甘的普洱茶。
节目单最后一首是第6号波兰舞曲‘英雄’,前段时间在网上买下邓泰山的肖邦作品准全集(主要缺少了他弹的叙事曲,练习曲,圆舞曲,即兴曲等),其中这首波兰舞曲最为印象深刻而深得我心,大胆运用低音烘托出庄严而肃穆的这首舞曲,不仅仅用技巧用纯粹表现华丽之风,更是在结构上严谨地张弛有度,听过众多版本后仍铭记于心。尽管在现场听到有一两个错音,但依然是一气呵成的演绎,豪气万分的英雄凯歌。
现场的掌声不断,大师也兴致勃勃地加演了一首肖邦的马祖卡(第8号作品)和一首圆舞曲(第10号作品),已经令人觉得非常欢愉和满足。还不只是这样,和蔼可亲的大师还在表演后现场签名,十分幸运的是,我正好把CD带上,能够在小册子上签名留念和合照,不禁让我这个小小乐迷兴奋不已。
做梦时仿如看到天使在歌唱,伴随着耳边响起昨晚的美妙琴音,绵绵不绝……
[ 本帖最后由 嘉贤 于 2016-3-13 02:10 P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