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2646|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走始兴满堂大围 感受客家建筑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3 19:5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京珠高速下来,经过G106国道转入S344省道,不远就是隘子镇的满堂客家大围。

标志牌 (1).JPG (75.1 KB, 下载次数: 352)

标志牌  (1).JPG

标志牌 (2).JPG (128.81 KB, 下载次数: 415)

标志牌  (2).JPG

标志牌 (3).JPG (72.79 KB, 下载次数: 388)

标志牌  (3).JPG

隘子镇 .JPG (163.14 KB, 下载次数: 380)

隘子镇 .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9:59:3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广东客家人,仅有的印象是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七十年代,因为工作关系,经常与一群活动在公交车上的广州市公安局七处(反扒)人员接触,他们大部分都是客家人。那时,公安人员挺神秘的,相处中也不便多询问,因此在他们身上并没有了解到更多客家人的信息,只知道当时的公安系统里很多是客家人。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7-23 08:00 PM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0:01:40 | 只看该作者
    时移世易,慢慢地知道客家围屋举世闻名,值得探究;有一个传说:八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从卫星图片发现我国福建某地有一个地下导弹发射井,于是派出情报人员前往一探究竟,情报人员在福建看到的是一个圆形的围屋群,根本不是什么地下导弹发射井。由此客家围屋就名声鹊起,远近闻名,四方游客纷纷前往参观探秘,客家围屋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其实,客家围屋在福建、广东、江西都存在,只不过围屋的形式有所不同。广东的客家围屋大多分布在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兴宁、梅州、始兴等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0:04:10 | 只看该作者
满堂客家大围始建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3),竣工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历时28年,为当时的富豪官乾荣所建,占地面积达23,300平方米。是始兴县现今保存良好的200座左右的客家围楼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广东省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
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古代的雄浑朴实的气势,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只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客家民俗风情及近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源。大围由上、中、下三个小围楼连接构成,中间围楼高16.9,另两座稍矮的围楼拱卫其前后,气势非凡,蔚为壮观。围楼中有栽花种树的大院4个,祠堂6个,议事厅17个,天井16个,水井四口,寝室、厨房、储粮间、杂务间、厕所、牲畜栏舍等大小房间777间。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7-24 05:16 PM 编辑 ]

大围远景 (1).JPG (154.98 KB, 下载次数: 349)

大围远景  (1).JPG

叶剑英题字 .JPG (112.83 KB, 下载次数: 356)

叶剑英题字 .JPG

大围大门 (1).JPG (150.15 KB, 下载次数: 353)

大围大门  (1).JPG

大围大门 (2).JPG (159.04 KB, 下载次数: 369)

大围大门  (2).JPG

满堂围牌坊 .JPG (103.15 KB, 下载次数: 356)

满堂围牌坊 .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0:07:54 | 只看该作者
围楼是客家民居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属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其建筑布局是北方古代城堡和四合院住宅的组合,目前始兴县尚保存有200座左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隘子镇的满堂大围。该楼建于清朝道光十六年(公元1833年,竣工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前后历时28年,为当地富豪乾荣所建,占地面积达23,300平方米,是始兴也是广东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其建筑既有古代雄浑朴实的气势中,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民俗风情以及近现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7-24 05:14 PM 编辑 ]

IMG_7133_conew1.JPG (117.74 KB, 下载次数: 369)

IMG_7133_conew1.JPG

IMG_7137_conew1.JPG (104.48 KB, 下载次数: 360)

IMG_7137_conew1.JPG

IMG_7139_conew1.JPG (84.05 KB, 下载次数: 374)

IMG_7139_conew1.JPG

IMG_7140_conew1.JPG (118.53 KB, 下载次数: 356)

IMG_7140_conew1.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0:11:26 | 只看该作者
    在建筑风格上,既有古代的雄浑朴实的气势,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建筑风格为一体,只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客家民俗风情及近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源。大围由上、中、下三个小围楼连接构成,中间围楼高16.9米,另两座稍矮的围楼拱卫其前后,气势非凡,蔚为壮观。围楼中有栽花种树的大院4个,祠堂6个,议事厅17个,天井16个,水井四口,寝室厨房、储粮间、杂务间、厕所牲畜栏舍等大小房间777间。

IMG_7141_conew1.JPG (155.07 KB, 下载次数: 364)

IMG_7141_conew1.JPG

天井 (2).JPG (149.84 KB, 下载次数: 352)

天井  (2).JPG

天井 (3).JPG (125.7 KB, 下载次数: 364)

天井  (3).JPG

民居后巷 (1).JPG (143.33 KB, 下载次数: 361)

民居后巷  (1).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0:17:03 | 只看该作者
    为了有效防御当时猖獗的盗贼兵匪,围楼的墙基砌得格外坚固,一般厚0.6米,其中中围楼主墙基厚达2.4-8.2米,全部用河卵石砌成,叠角放花岗岩石条。墙体上布满了各种瞭望孔、射击孔。各围楼仅向外开一扇大门,门板用铁皮包裹,并有铁杠横顶。若遇盗贼侵扰,大门一关,围楼便成—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大门两侧或顶部设有水池,若遇敌人放火烧门,只要打开机关,水池内盛满的水便会倾泻而下灭火。
围楼的大门整个门楼、门洞乃至地面,皆用优质花岗岩石条砌成铺就,整座围楼只有一座大门可以进入,大门设有五道门扉,第一道是铁皮厚板两页门扇,第二道由是一根坚木横栅,第三道是七块坚木厚板,此前三道皆为木材制品。为防火起见,厚板门的楣上有三个直通二楼的两寸口径的圆洞,如遇贼人用火攻门,可从二楼凭借三个圆洞往下灌水灭火;第四道是十一条寸八直径的铸铁棍横栅,且每条铁棍还可以套上备好的铁板,如果这道门一下,整个围门就是铁板一块,固若金汤了。第五道谓平安逍遥门,实则是两个木框架装上纱布,太平日子大家围坐在围楼里聊天,也起到挡住蚊虫之类飞入围楼内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7-24 05:28 PM 编辑 ]

坚固大门 (1).JPG (108.19 KB, 下载次数: 357)

坚固大门  (1).JPG

坚固大门 (2).JPG (141.91 KB, 下载次数: 350)

坚固大门  (2).JPG

坚固大门 (3).JPG (140.72 KB, 下载次数: 361)

坚固大门  (3).JPG

铁夹木门 .JPG (136.78 KB, 下载次数: 365)

铁夹木门 .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0:20:37 | 只看该作者
围楼建在两河交汇的沙滩上,地基松软,当年开挖地基数十米仍未到坚实的岩石层,两边的河流之水渗透进来成一大水塘,眼看前功尽弃,最后决定用附近山上的松木沉于其中,如今150多年过去,地基十分稳健,高大的墙体竟无一处下沉开裂现象。实为民间建筑中上乘之作。199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参观完围楼之后,欣然命笔题写了“满堂客家大围”的横匾

鹅卵石地面 (1).JPG (175.58 KB, 下载次数: 366)

鹅卵石地面   (1).JPG

鹅卵石地面 (2).JPG (201.06 KB, 下载次数: 362)

鹅卵石地面   (2).JPG

鹅卵石地面 (3).JPG (198.86 KB, 下载次数: 356)

鹅卵石地面   (3).JPG

过【道 (3).JPG (150.25 KB, 下载次数: 352)

过【道  (3).JPG
9#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0:22:21 | 只看该作者
右边是满堂大围的中心楼
中心围楼全用青砖砌成。离大围西去约半公里左右,当年建了十二座砖瓦窑专门为筑造大围烧制砖瓦,而今残迹犹存。为了施工快捷和保证质量,应张赞业师傅的要求,建中心围楼的每一块青砖都要经过手工打磨,至使每块砖的大小厚薄得以统一。
砌墙用的是成本昂贵的蛋清糯米石灰浆,这种灰浆由鸡蛋清、糯米浆、纸筋、黄糖、石灰浆等多种粘性很好的材料混合而成。还用中药材砒霜、催干等毒药熬成毒液进行搅拌,所以这种灰浆除了粘性很好以外,还有防潮防湿、防虫防蚁的功能。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7-24 05:30 PM 编辑 ]

过道 (1).JPG (134.83 KB, 下载次数: 367)

过道  (1).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20:25:08 | 只看该作者
客家围屋(也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省福建省台湾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
围龙式围楼
也称半圆形围屋,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兴宁梅县等地,在东江流域以至珠江口流域的深圳都可以见到。
圆形围楼
典型:福建土楼圆形的围龙屋简称土楼圆楼或圆寨,在西和东都有分布。
方形围楼
典型:四角楼方形的围楼主要分布在南和北,也称为四角楼。和圆形围楼一样,四角楼注重的是建筑的防御性,四条边上一般有二至四层的围楼,四个边角都是碉楼或炮楼,有如堡垒。中间仍然保持“三堂二横”的祠堂形式,或者浓缩为一间祖祠。
椭圆形围楼
椭圆形围屋是将一般的围龙式围屋的前坪(本来是水塘的部分)也围起来,称为前围,从而成为一个类似于带跑道的足球场的形状。
半月形围屋
主要分布在与闽西交界的大埔、饶平、上善等地。
八角形围屋
仅在广东饶平发现两座。奇怪的是楼内的黄氏居民讲的是潮州话,但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客家人。
堂横式围屋
粤东客家人称之为“第府式”。福建客家人称之为“五凤楼”。这类围屋适合人们聚族而居、几代同堂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杠式围楼(又称“牛角屋”)
见于广东梅州“白宫丘氏大夫第”。引起纵向排列,山花朝前,故称为杠式围楼。港式围楼最少两杠,多至八杠。
城堡式围屋
东江流域、深圳、香港客家居民的一种特有建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17 04:3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