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1-7-2 19:52:48
|
只看该作者
02 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76第一~三号(NAXOS-012)
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其实也是“弦乐四重奏之父”。许多评论甚至认为,海顿对于弦乐四重奏这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要超过作曲家对交响曲发展的贡献。
所谓“弦乐四重奏”,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所组成的。这四种弦乐器代表四个声部,从而构成一个高中低音相当完整的小型乐团。
海顿经过数十年对弦乐四重奏这一曲式的创作,逐渐确立了其基本创作技巧以及四乐章的整体构架。又经过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等一代代后辈音乐大师的完善,弦乐四重奏逐渐成为了“室内乐”的代表形态,其拥有均衡的四部合声,音色容易协调,表现力丰富,音域宽广,富于音色对比。
海顿从18岁开始创作弦乐四重奏,直到晚年一直未曾间断,作品往往是以曲集的方式出版,通常习惯以六首作品为一个整体,辑成一套。早期的作品作曲家自己称之为“多声部嬉游曲”或者“四声部嬉游曲”,在诸多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海顿逐渐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形式。
在众多作品中比较引人瞩目是晚年的一些作品,具有代表性的则是No.75-No.80这六首。这套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797年,也就是海顿写下《小号协奏曲》之后的一年。由于曾经出价转让给约瑟夫·艾尔道迪伯爵,所以有了《艾尔道迪四重奏》这样一个标题。实际上大家更熟悉其中三部作品的小标题:《五度》、《皇帝》、《日出》。d小调的No.76《五度》是因为其第一主题的主要动机为下降五度音型而得名。而降B大调的No.78被称之为《日出》,则因为整部作品体现出精神抖擞的气质而得名。C大调的No.77的第二乐章主题是著名的《皇帝赞歌》,所以被称之为《皇帝》。这个背景很能体现海顿“忠君爱国”的情结。在伦敦的时候,海顿便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示,很想为自己的祖国创作一首国歌。
柯达伊四重奏团成立于1966年,由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的学生组成。经过几次人员变动,柯达伊四重奏团已经成为具有匈牙利传统弦乐四重奏风格的演奏团体了。乐团成立初期,受到弗里吉斯·向陀尔、维尔莫斯·塔特拉伊和安德拉斯·米哈伊诸教授的悉心指导,尤其是后者对该重奏团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
柯达伊四重奏团自成立以来成绩斐然,至今已获得“李斯特奖”(1970)、“匈牙利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称号(1990)以及“巴托克·帕斯托利奖”(1996)。该团在Naxos演绎的多款海顿的室内乐作品都获得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三星以上的好评鉴,1993年发行的室内乐专辑(海顿:弦乐四重奏Op.64)被古典CD杂志评为最佳唱片。
柯达伊四重奏团的首席小提琴阿蒂拉·法尔瓦伊:16岁时即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师从斯尼科夫斯基教授。1979年获西盖蒂国际小提琴比赛二等奖。翌年获胡巴伊比赛一等奖。毕业以后,他在维也纳音乐学院的约瑟夫-西沃教授指导下继续深造。1980年加入柯达伊四重奏团。
第二小提琴托马斯·萨博出生于布达佩斯。七岁即开始学音乐。1969年毕业于李斯特音乐学院。当时他已经是匈牙利国家乐团的成员了。后来成为布达佩斯节日乐队的第二小提琴首席。在大学期间,萨博研习并演奏室内乐,1969年成为柯达伊四重奏团成员。
中提琴嘉博尔·费亚斯出生于杰尔,并在那里接受基本音乐教育。1963年—1967年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并成为李斯特室内乐团成员。1966年他进入柯达伊四重奏团,1968年该团在布达佩斯举行的莱奥-韦纳国际四重奏比赛上获一等奖。1969年,费亚斯个人获ARD慕尼黑三重奏比赛二等奖。
大提琴杰尔吉·埃德尔:在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埃德-班达教授。完成学业后他继续在美国与加拿大的耶鲁大学(1978)、班夫中心美术学校(1983)以及威斯康星大学(1984—85)学习。他曾担任布达佩斯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多年。他还是埃德尔弦乐四重奏团的创始人。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1-7-2 09:05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