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685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易有伍透露早期cd靓声的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8 13:5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易有伍透露早期cd靓声的原因
《HiFi音响》

“人家说,LPCD 1630做出来的声音很鲜,一点也不像旧录音;而且没有数码声。”这是访问伊始,易有伍讲的第一句话。其时,环球唱片的十款LPCD 1630刚面世。

     易有伍对歌手自有一番心得:“陈百强虽是个男人,但他的歌唱温柔到不得了。邓丽君的温润如玉自毋需多言。林子祥就不同了,他的歌声有时带攻击性;Beyond也是。不同于罗文的‘执到正’不留棱角,Beyond和阿Lam带有一点粗糙,也算是他们的特色。陈慧娴活脱一个都市少女,娇滴滴的。叶倩文——是个健康的女人。”易有伍说“健康”时,还摆了个大只佬的姿势。

      LPCD 1630之所以叫1630,那是由于制作用上“1630”的硬件和载体。
      Sony PCM-1630数码音响系统一度是录音行业的一个公认标准。PCM-1630是一个调制格式,设计来录在4份3吋宽的叫“U-Matic”的卡式录像带上的。换句话说,
前者是个处理器U-Matic是个数码音响数据的载体。

      PCM 1630的前身PCM 1600是八零年代初进行CD制版的首套工作系统,CD之所以给Sony订定44.1KHz这个取样率,跟U-Matic录像带的水平同步率有关。应该说:1630和U-Matic都是录音史上显赫的名字。

饱和度与能量非常高
      易有伍亲自指出,“LPCD 1630”的特色是中音密集,饱和度与能量非常高,这个跟制作所用的U-Matic带子的物理特性,和其它雨果科研的成果也有关系。
      “CD碟生产在压印层面来说,廿多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可是在制版(mastering)和碟材用料上,不同时候的人都花了不少心思。”
     “SHM-CD,HQCD之类的特选材料CD,属后者。我对数码产品不知何解是十分敏感的,CD碟用的铝材的厚薄,保护透明胶膜的厚薄,我都听得出来。因此雨果CD在这个环节不是没考究的。LPCD45的CDR盘片是千挑万选的。放在盐水中泡浸,放在日光下照,是经过实验测试的,不是空口讲白话。保证寿命达五十年。”
      “LPCD 1630保证是一个玻璃母模做一个金属压模具,每个压模只印制1000只CD便给销毁。印四千张的话,就要这四个玻璃母模、四个金属压模。每个金属模以字母识别,ABCD一直下去,每张CD的身世可以追查。”
      我问:“那么Stamper A印出来的碟,会否好声过Stamper D印出来的?”
     易有伍答:“不会,因为每个Stamper都是第一代。(编按:这一点,稍懂计算机的都会明白,但总有部份发烧友是不够理智的)CD厂一般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刚压好的CD碟出来,用仪器量度:一旦量出来的群组误差率(Block ErrorRate)高过限定水平,就立即停机,换一个新的Stamper,继续印。我比较相信自己的耳朵。事实上,能够做雨果生意的CD厂,都必须承诺依我定的标准去生产CD碟。目前有一间CD厂的一条生产线是专门做、只做雨果CD的。他们不能用这生产线压印别家公司的碟——这是我俩公司的协议。他们收得我们比较贵,因此有义务履行这个协议。”

由头到尾一把抓
      “其实那个老板我是认识的。我曾叫她配合我做一些做模和压碟的实验(当然是要付款的)。那老板笑问我,有这个需要吗?我说有必要!”易有伍的认真,非同小可:由最前期的studio工作到最终压印成品,全部一把抓,达到严格质量管理。
      我代表发烧友问一个关键的问题:“许多人都有个疑问:说是向唱片公司取得‘母带’来制作‘LPCD’,哪里来这么多的母带?
据说许多旧母带若不是一把火烧了(加利大厦宝丽金Studio)就是由于保养不好,到了不能再用的状态。”
      易有伍:“母带有老化折损是无可避免的,即使数码母带,由于是‘带’的状态,同样有此遭遇。但有得救。不同公司的母带得到的待遇又有不同,个别公司挺重视保养的。”
      易有伍又说到开卷型带和U-Matic卡式带的耗损、老化问题。问题各有不同,重要的是,到了他手里,他就是出尽办法克服、解决之。
     也有些无关老化、耗损的「有趣」事:“从一些旧母带,我们听到许多与音乐无关的杂声,可能是关门声、踢到了东西的声音等。昔日的LP和再版CD上未必有这些声音,但在母带上就一清二楚。在‘LPCD’制作中这些声音是可以重现出来的,我要决定哪些可以保留。假如妨碍了音乐声,那一定要移除。”

笔者:“我绝对相信你不会拿只CD当做母盘,而是从相关唱片公司那里,取得现实中最接近‘原始’母带的音源——如果不是‘原始母带’的话。我个人真正关心的,是重新制版的后续性问题。今天你拿着的这条母带已损耗了若干,五年、十年后你极可能发明了更好的再版方式,但届时这条母带又再折损(老化)了若干……”   
易有伍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大意是说如今各唱片公司都有保养旧母带的意识,也寄望他日有更好的从母带提取音讯的新技术。

     笔者问易有伍为何选中1630U-Matic带,他说,唱片工业从开卷式“大带”到U-Matic再到DAT带作为制唱片的“种”,演变到PMCD(Pre-MasterCD)和CDR得到唱片厂普遍接受,到今日流行的DTPI档案格式,盘片出来的声音是一蟹不如一蟹。我问:为何各大唱片公司趋向采纳DTPI?老易说:“由于用计算机于互联网上/下载,省时间、不怕运输中途遗失;而且由于DTPI本身已可包含了titles、barcodes和各种制作上需要的非音讯资料,因此很受制作者和出品人的欢迎。”

     “我本人经常听黑胶唱片,对数码声十分敏感(反感);哪些CD的制作采用了DTPI作音源,我听得出来。LPCD45的开发,一次性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毕竟成本较高,不可能卖一个很平民化的价钱。LPCD 1630不够LPCD45好是事实,它是在成本考虑之下,具备了部份LPCD45优点又同时具备U-Matic带特性与魅力的厂印CD。”
UID442373 帖子3513 精华0 积分10 威望8  交易诚信度0  在线时间1222 小时 注册时间2007-9-24 查看详细资料
TOP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3:57:25 | 只看该作者
雨果公司最近推出的改良型LPCD 1630关键采用了92年之前普遍采用的U-Matic母带来实现音质上的飞跃,禁不住感叹技术的变化带来的未必就是进步。“大量的发烧友收藏早期西德、日本头版CD,原因单一只为‘好声’,但媒体、网络却很少报导原因何在——其实在92年以前,几乎所有的CD都是用U-Matic(U-Matic,带宽 3/4英寸,带速9.53cm/秒)母带制作的,但92年后U-Matic设备淘汰,被DAT(DAT,带宽4mm,带速3.38cm/秒。

DAT其实是把巨无霸ADDA 和 Video 带结合、浓缩的相关产品。)取代,如今DAT也消失了,取代它的是CDR, CDR也正面临着被淘汰,现在已经是下载的世界…… ”



这段记录在首张雨果LPCD 1630内的文字,恰好客观地道出了音乐制作领域的残酷现实。成本驱动下,牺牲掉的正是人们的耳朵,因此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未必全都是品质上的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3#
发表于 2010-6-8 14:57:3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木耳朵还是认可西德版的大多数录音唱片,讲压片技术和包装就要算9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这方面,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制作工艺的。老易的LPCD讲白了就是重新包装制作,在某些频段作了调整,虽然增强了某一方面的效果,但也损失了原有的自然和平衡。俗话说,在商言商也无可非议,好不好还是看个人喜欢和观点。
4#
发表于 2010-6-9 17:55:24 | 只看该作者
有对比才有真知,斋讲未知效果。我多次用“头版”CD与非“头版”CD的录音(同一曲目录音、同一音响)对比,结果头版胜出。
5#
发表于 2010-6-9 19:0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6-9 05:55 PM 发表
有对比才有真知,斋讲未知效果。我多次用“头版”CD与非“头版”CD的录音(同一曲目录音、同一音响)对比,结果头版胜出。


音版正解
6#
发表于 2010-6-10 01:31:3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吧。。。。不知大家有无注意。。。许多首版都很耐听没有丝毫的张扬和火气,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
7#
发表于 2010-6-10 22:52:18 | 只看该作者
就像婴儿的肌肤那样
8#
发表于 2010-6-11 00:36: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0-6-8 02:57 PM 发表
我的木耳朵还是认可西德版的大多数录音唱片,讲压片技术和包装就要算9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这方面,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制作工艺的。老易的LPCD讲白了就是重新包装制作,在某些频段作了调整,虽然增强了某一方面的效果, ...

9#
发表于 2010-7-6 22:24:07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如何区分头版和非头版CD,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30 06:00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