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468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期待Neo1的评测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9 19:4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希望尽快有neo1的评测报告出来,或这个型号的相关使用文章。看了neo1的简单产品介绍,我有些心动了,它比较evo1,是不是各方面提升了许多?价格好像多700元,是否值得期待?
2#
发表于 2007-8-29 21:33:50 | 只看该作者
相对它的价格而言,NEO 1实在是太优秀了,在《视听技术》、《视听前线》、《音响世界》应该都会有评测。
3#
发表于 2007-8-30 16:43:50 | 只看该作者
国内首篇AE Neo 1器评

   早在去年底,有关网站已经开始报道AE最新的Neo系列,引起了国内广大发烧友的关注。而在Neo 3连续获得《What Hi-Fi?》五星大奖和《Hi-Fi Choice》Best Buy大奖后,对Neo系列的关注更是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惜在国内迟迟未见Neo的踪影,令国内发烧友好不心焦。终于在9月号的《视听技术》上可以看到国内首篇Neo的器评了,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让您对Neo系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篇器评从技术、理念、声音方面深入剖析Neo 1的特点,也是迄今为止对Neo系列描述最详尽的一篇器评,极具参考价值。经过与《视听技术》协商,我们获得了这篇文章的电子文档,原文扫描件请看这里:http://www.changye.com.cn/web_8_ ... E+Neo+1%C6%F7%C6%C0
4#
发表于 2007-8-30 16:45:15 | 只看该作者
            漂亮的超越
          ——评AE NEO 1音箱
                              李宇凡

好事多磨

  英国AE公司在设计廉价却又有高性能音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到一定时间,总会给发烧友带来这样那样的惊喜,在市场上掀起或大或小的波澜。那么,今年AE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我认为非NEO系列莫属!

  其实,早在去年关于NEO的消息已经见诸于权威的音响媒体,发烧友们已经可以看到NEO音箱的玉照了,特别是那款Ring Radiator(环状辐射器)高音单元尤其引人注目,你很难想象在这么一款平价的音箱上会用上这么高级单元,那么发烧友们对NEO系列的热切盼望之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无奈国内市场却是“光打雷不下雨”,英国那边NEO的器材评论都出了,但这里连NEO实物都没有见到,大伙对该系列的声音特点就只有臆测的份儿了。特别是NEO 3音箱刚刚面市,即获《WHAT HI-FI?》和《Hi-Fi Choice》两大权威媒体的一致好评。《WHAT HI-FI?》给予NEO 3五星奖项,结论是:“这对落地箱在这个价位具有极强竞争力,使该市场变得更加炽热”。《HI-FI Choice》给予NEO 3 Best Buy的奖项,该结论是在一次和多项同价位音箱比较之后作出的,认为“它的高音清晰分明,低频有力而深沉,结像力要强于大多数对手,声音自然开放,动态惊人”。有了这层铺垫,相信大家对NEO系列音箱的期望只会更加强烈。

来自Ring Radiator和钕磁单元的惊喜

  终于在七月份见到NEO音箱。AE为什么将该系列命名为NEO?这是因为该系列的中低音部分用了钕磁单元,而钕的英文单词是neodymium,NEO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其实,光从外表来看,反而是那款Ring Radiator高音单元更加吸引人,简直就是旗舰AE 1MKIII高音单元的翻版!要知道,现在许多Hi-End品牌像Sous Faber、Eventus等,都无一例外地用上了Ring Radiator,但在如此便宜的产品上也用上Ring Radiator,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自从Dynaudio停止向外供应单元后,各音箱厂的高级制品的高音单元便不约而同地选用了SCANSPEAK的Ring Radiator。与传统的球顶高音单元相比,Ring Radiator的优势又在哪里呢?其实,光从外形上看,Ring Radiator已经可以算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与球顶高音那半球形的辐射面相比,Ring Radiator的双环形辐射面更加近似于平面,这样高频讯号到达人耳的时间更趋向一致,从而有效减少由于相位差异而造成各个频率之间的干扰,从而获得更清晰、细致的高频表现,加上尖尖的相位锥良好的扩散效果,整体表现应该说是明显凌驾于传统球顶高音单元之上的。这次NEO系列所用的Ring Radiator由与SCANSPEAK同一集团的VIFA制造,型号是XT25SC90-04。

  NEO系列的中低音单元是由AE自己制造的,为高级的钕磁单元。该单元由AE与丹麦一家研究所合作开发,总共花了三年时间才最后定型,为小口径音圈长冲程设计。对于钕磁单元,我们在高音单元见得比较多,但在中低音单元上并不多见。对于这款钕磁单元的介绍,《HI-FI Choice》在评测NEO 3时讲得有些含糊,只说它比传统的单元“更强大”、“价格要高得多”,一般的读者可能会摸不着头脑。原来,所谓“更强大”是指钕磁单元的磁通量要比普通铁氧体单元高得多,具有更高的效率,采用体积较小的磁钢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钕磁的价格也比铁氧体要贵很多,前者的价格约为后者数十倍。所以在平价产品中,厂家通常只会用于使用量较少的高音单元上,中低音单元则甚为少见,在许多万元及以上的产品才会看到钕磁中低音单元。AE这次能毫不吝惜地在平价产品大量用上钕磁,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眼光。钕磁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居里点”要比铁氧体高得多。何谓“居里点”?19世纪末,著名科学家居里发现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人就把这个临界温度叫做“居里点”。电饭煲就是一个利用“居里点”的一个显著例子:在电饭煲底部中央装了一块磁铁和一块居里点为105度的磁性材料。当锅里的水分干了以后,食品的温度将从100度开始上升。当温度达到大约105度时,由于被磁铁吸住的磁性材料的磁性消失,磁铁就对它失去吸力,这是磁铁和磁性材料之间的弹簧就会把它们分开,同时带动电源开关断开,停止加热。那么钕磁单元较高的居里点会带来什么好处?我们知道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音圈是不断发热的,随着通过的电流的加大,音圈的热量将会辐射到磁钢,使磁钢的温度也逐渐升高。如果长时间播放大动态的音乐,磁钢的温度将会变得越来越高,高到什么程度?——要手指一接触就立刻弹开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铁氧体的居里点比较低,这时磁钢的温度会越来越接近居里点,虽然此时磁性还不至于完全消失,但磁通量已经大大减弱,很容易引起非线性失真,产生“声音压缩”的现象。而钕磁单元的居里点则要高得多,同样的温度离它的“警戒温度”还远着呢,这样其失真则显著低于铁氧体单元,从而获得更纯净的声音。此外,这款NEO中低音单元所采用的小口径音圈长冲程设计也值得一提,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在有效磁隙内,音圈受到的磁通量都是一样的,音圈运动时受力均匀,同样不容易产生“声音压缩”的现象。这里第二次提到了“声音压缩”,有必要解释一下“声音压缩”的现象是怎样的:就是当你不断把功放音量加大,本来音箱的声压应该是越来越大的,但你发现当音量处于一个比较大的水平时,音箱的声压反而会上不去,甚至好像还有稍稍下降的感觉,声音此时变得很干硬、紧绷,如果继续加大音量,将会有烧毁音圈的危险。
5#
发表于 2007-8-30 16:45:34 | 只看该作者
人性化的本质

  这次首先测试的是AE NEO 1音箱。在对它进行解剖时,发现它的箱体除了有内支撑外,前障板还相当厚,原厂的说明书说有15mm,我量了一下,足有25mm,看来NEO系列仍是走低音染、低失真的路线。在分频器方面,NEO 1采用的是高阶分频器,这与录音室音箱的标准做法是完全一样的。采用高阶分频器的好处在于滤波衰减斜率更大,分频效果更好,而且也有利于设计分频补偿电路。但高阶分频器制作成本高,调试困难,稍不留神,会影响到相位特性,还会降低音箱的灵敏度,所以平价音箱一般不敢轻易尝试。但这次NEO 1不仅敢于采用,而且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光从那89dB的高灵敏度来看,已经是出人意外;而高灵敏度的音箱如果设计不好的话,声音很容易毛躁,但NEO 1的声音却是异常的平滑、柔顺。光凭这两点,就可以看出AE设计师的功力还是挺高的,因为灵敏度高却又好声的平价音箱非常少见。

  热机时用的是MYRYAD Z140SE功放、Z112 CD机。由于是全新的箱子,我对它的脾性也不清楚,所以对声音方面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反正先“煲”着吧,等热身好了,再给NEO 1找个好搭配不迟。于是,就找了一张王菲的《天空》,把功放的音量关小,然后反复播着。过了三个多小时我回来,一听声音——咦,不会这么快就煲好了吧?声音怎么会这样平顺、柔和?一点都没有新箱特有的干涩和生硬感。难道NEO系列的音色天生就是这样?因为,Z140SE本身并不是一台色彩特别丰富的功放,如果这样都能让NEO 1发出漂亮的声音,那么我们还会有理由担心NEO 1不够悦耳动听吗?如果再给它配一台音色美妙的胆机,那又会是怎样的诱惑呢?但即使就是眼前这个搭配,所出来的声音都很好听,在没有立即与高级音箱作AB对比的情况下,我都觉得这对音箱实在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要知道NEO 1的售价还不到3000元。

  初听之下,我发现NEO 1的声音很象AE 100——柔和、饱满、厚实,这是音响器材“人性化”的基础,也是让大部分发烧友很容易接受的一种声音风格。聆听“不插电版”的《天空》时,王菲的嗓音因富有润泽感而显得特别有磁性,其亲切的程度并不亚于蔡琴;原来在一般平价箱听起来比较单薄、缥缈的口琴声,此刻听起来也显得比较“肉感”,那种滋润的余韵也多了起来,活生的音乐表情令它更接近真实的乐器;吉他弹奏起来有铿锵感,但有不会因过分光辉、尖锐而产生“眩目感”,弹拨时所呈现出强烈的质感,分明就让你感觉到那是一把琴活生生地摆在那里!

异于对手的表现方式

  很好,NEO 1那亲切的声音让我感觉到传统英国声的魅力。那么,NEO 1在速度、动态、低频、解析力方面的表现如何?它会不会像某些传统英国箱那样因过份专注中频而忽略了其它方面?从NEO的整个设计理念和所用的元器件来看,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能延伸至40K Hz的Ring Radiator高音单元;高刚性、低分割失真的钕磁中低音单元;按照监听音箱标准的高阶分频方式;异常厚实的箱体结构等,无不体现出NEO系列音箱那现代的音箱设计手段。但从我的实际听感来看,NEO 1并没有像某些“现代”的音箱那样,因“两端延伸而使中频变薄”,造成声音清淡无味,也不会因为具有良好的解析力,而使声音变得尖细而不耐听。我觉得NEO 1对于细节、低频、动态的表现方式,显得“不露山水”,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然,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平价音箱通常在“悦耳性”和“音响性”两方面难以兼顾好,通常会偏向某一方面。而NEO 1能做得这么好,我在同价位的音箱还是头一回碰到!

  NEO 1不会通过强调某些频段来表现其所谓的“分析力”,它那优秀的分析力是一种完整、和谐的方式来再现,相比于一般的平价音箱的刻意,NEO 1完全就是一种“整体”能力的提升。单独听某一段音乐,您不会留意到NEO 1的高、低频具体表现如何,但只要你和其它同价位的对手作一个比较,便会立即发现NEO 1领先的距离!它的“音响性”表现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通过下面这个例子你就可以明白一切:第二次试听NEO 1时,我的朋友张先生也在旁边。他不是发烧友,但很喜欢音乐,他的女儿正在学钢琴,便来电器城买几张名家的唱片给女儿欣赏一下,顺便听听一些平价器材,打算日后组建一套万元级的系统。张先生自己很喜欢李谷一的歌曲,买了一张“百利”的《秋水伊人》,要求我在NEO 1上放给他听。我首先放了第七首“二月里来”,因为里面有大段的大提琴拨弦,正好用来测试一下NEO 1的低频。听完之后,我又选了第十六首“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因为这是这张专辑中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曲。听完之后,张先生突然对我说:“李谷一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时不在状态,嗓音条件没有唱‘二月里来’时好”。我一听这话,心想这也太神奇了吧,连这也能听得出?不会是故弄玄虚吧。不料,稍后我查找这张唱片资料,竟然发现张先生所讲的一点都没错!原来,录制“二月里来”时是在1982年,录制“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时是在1993年,前后相距11年。随着歌唱家年龄增加,嗓音条件出现落差是很自然的事情,毕竟岁月不饶人呀。在82年时,李谷一是38岁,正当壮年,自然挥洒自如;而在93年时,她已近五旬,底蕴虽有增加,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想而知,两个时期的演唱效果肯定是有差别的,只是当时我将注意力都放在考察NEO 1在高、低频和细节方面的表现,造成了“一叶障目”。而张先生不是发烧友,不会纠缠于一些Hi-Fi元素的表现,只着重从整体上把握演唱的效果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自然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我想,这也是音响爱好者和音乐爱好者之间的区别吧。接着,我又尝试用其它平价音箱播放这两首歌,发现这些音箱对歌曲的揭示,仅限于让你听得出哪首歌的高频多一些、哪首歌的层次清晰一些的水平,是片面的、离散的。再对比NEO 1,它的演绎方式则显得更成熟、完整得多,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从总体上揭示这种微妙的差异:李谷一演唱“二月里来”时,声音圆润流畅,充满活力,带着适度的嘹亮感,就象一块泛着光泽的润玉,同时她所擅长的“气声”唱法收放自如,丝丝的吸气声就象柔软细滑的绒毛,让歌声更有穿透力和感染力;而在演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时,李谷一所擅长的“气声”唱法仍是魅力依旧,但嗓音则显得比较“干”,缺乏唱“二月里来”时的“润”和“透”,特别在高潮的片段,声音还有些许嘶哑的感觉。如果打一个直接、浅显比方,前者就好象是一台功率裕量大胆机的声音,而后者就好象是一台很容易失真晶体管功放的声音。也正是通过这件事,让我发现NEO 1 在拥有优美、柔和声音的同时,其实在速度、低频、解析力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将它这种优势用一种和谐、自然、整体的方式去表达,能反映出很多你以前没有留意到的东西,但又没有一丝刻意、机械、生硬的痕迹,在平价音箱能做到这样的,我还是头一回碰到!

结论

  经过长时间的聆听,我终于确信NEO 1 是一款完全超越AE 100的新作,加上NEO 3在英国出色的表现,我完全有理由认为NEO系列已经完全站在当年经典的100系列的肩膀上。AE 100当年被称为“AE 1的简化版”,而从今天NEO 1所使用的Ring Radiator高音单元、钕磁中低音单元,以及它高人一筹的音乐表现方式来看,把它称为“AE 1MKIII的简化版”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过分。从听感上来说,NEO 1融合了AE 100和EVO 1两者的长处:既有AE 100的饱满、柔和、温暖,展现出传统英国声的美态,又有EVO 1那良好的细节、速度、动态和低频冲击力,而且还能将这方面的优势和充满人性化的音色完美结合,足以在平价音箱中树立一个新的标杆。由于NEO 1的灵敏度较高,相当好推,不需要贵价功放就能出好声音,也就是说搭配一台两、三千元的功放就行了,完全符合大部分发烧友的搭配原则。随着日后对NEO 1和各种功放搭配的评测越来越多,应该还能不断挖掘出它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对于AE NEO 1的出现,凭着其非常突出的性价比,我相信只要你听过它的实际表现,再和同价位、甚至更高价位的对手比较一下,就没有理由不投上满意的一票!
6#
发表于 2007-8-31 09:59:1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

不知在我的系统会不会有惊喜 原创A8S+欧博M100第六代
7#
发表于 2007-8-31 10:17:20 | 只看该作者
欧博M100第六代推AE NEO 1会很好听。
8#
发表于 2007-8-31 13:32:38 | 只看该作者
李宇凡写过很多AE音箱的文章,看他的比较,感觉NEO和AE100I是相同的风格的,可能和EVO1相差比较大吧?
9#
发表于 2007-8-31 13:47:56 | 只看该作者
按照我的感觉NEO 1是兼具了两者的优点,NEO 1大概有60%是像AE 100I的温暖和厚实,剩下的40%则吸收EVO 1清晰、细腻、能爆的优点。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2:40:5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斑竹的热情而及时的回答!现在我就盼望着一些有关的功放搭配文章出来。看来neo-1是好过voe1了。正在我准备买voe和100而举棋不定时,neo1出来了,这是我的福气。我希望能尽快将neo1搬回家来。我是一名不懂器材的人,但我喜欢音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10-13 08:10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