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427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文,值得一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2 12:4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怕的“公正”
音响系统的评价是个很困难的事。由于各个听音空间的特性不同,各个听音者的耳朵特性不同,所以“主观听音评价”是个很难得出确切结论的事。在相当的意义上,这正是音响产品百花齐放,难以“定于一尊”的原因。
而高级音响,其购买价值,主要也就是在其与其他类似产品的个性不同,风格不同,口味不同。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级音响的消费,正象时装和美食的消费,花的钱,并不是为了御寒和果腹,而是满足一种生活品味的享受。也可以说,玩高级音响本身是很“个人化”的事,除了声音扰民和花钱影响家庭生活外,其他是很难落给旁人批评的。
在高级音响成为商业之后,实践已经证明,用单纯标榜技术数字的方式来推销家庭用音响,势必把家里变成“的厅”和摇滚演出不可,对于这部分消费者,给他们廉价的大功率组合音响就够了。但是对于真正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士,他们往往有些年纪,不喜欢单纯的喧闹,也比较懂得欣赏音乐的内涵,这时候针对他们的广告宣传便转为提倡“品味”,“音乐感”,“身价”等模糊的东西。
广告的直露,空洞和不实被消费者厌倦之后,厂商又诉之于内容比较丰富,给人以“公正”感的“评测”。应该承认,“评测”如果出于比较有名望,比较有发烧实践和阅历,比较有操守的音响名家,那么是有相当参考价值的,尤其是他的参考器材,听音环境,软件,和他的明确的评价标准,个人口味都是固定的话。同时这种人士也很明白器材评价的“变量”和个人口味影响,并不讳言这些影响,仅出于珍惜个人声誉的目的也不会随便说不负责任的过头话。
在这种意义上说,比较负责的权威评测,可以起到购买器材时候的“灯塔”的作用。就是说,你尽可以不迷信这些名家的话,但由于他们有清楚明白的立场,你至少可以当做一个固定的参照。
然而,什么东东到中国,都很快被染上“中国特色”。商家很快发现,“评测”也是可以买的,尤其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名”或者“化名”评测,简直是厂商的宣传稿。随便一件器材,都被评得天花乱坠;而不同器材之间的确切差别-------这才是高级音响购买的主要追求------完全看不到。这样的东西,只好算是大海里的“浮标”,只能是产品报道,算不上有意义的参考。
在杂志文章越来越失去威信之后,恰逢网络兴起,许多音响消费者,把“公正,客观,超然”的希望,寄托在人人可以发言的音响论坛上,相信“群众的眼睛是亮的”,曾经有不少人都对网上言论的客观公正,抱有希望。
然而,网上的言论,毕竟也是社会生活中的活人所发出的。而且正是由于网上的匿名环境,更便于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大意:国民风气如同血液,血液有了病,身体中那部分都不可能单独健康。
尤其是人们看腻了杂志的吹捧文章,对网络上的毫无责任感的“批评言论”往往有一种新鲜感,非常容易误认为这些言论是“没有商业背景的”,“公正”的。其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普通消费者怎么斗得过居心不良的专业人士?人们对网上言论,尤其是那些简短,明确的判断帖的“免疫缺失”,早被天天泡网的老鸟了然。所以,在杂志上收买“评测”的同时,在网上则培养“杀手”,用貌似公正的“群众言论”来剥夺消费者的判断力,这奇怪么?
如果说杂志上常出现的是误导消费者的“浮标”,那么论坛上除此之外,又漂浮着一些“水雷”,在有目的的杀伤施放者所不满意的人和产品,却不必承担责任。
这种言论是一种“可怕的‘公正’”。其危害之处,不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不光明的,不公平的竞争,它破坏了消费者的正当知情权,杀伤了诚实努力的业者;尤其甚者,它冒着“公正”之名,败坏着网络空间的信用,从源头污染着人心。
人们可以说,网上的言论相对自由,可以靠言论自由竞争么!
这个观点,其实是似是而非。
因为许多玩音响的资深玩家,年岁比较大,并不上网。即使上网,接触到论坛上的言论习惯,浅薄,狂妄,没有尊重感,受不了那种环境,躲了的又占大多数。
鲁迅曾经比喻,“茅厕里的战斗”,又有几个洁身自好者受的了?
所以,少数论坛常客,以论坛为家,实际掌握了舆论空间,这就是许多论坛的实际状况。
这在纯娱乐性质的论坛妨碍不大,反而可能是论坛繁荣之必须;然而象音响论坛这样性质的,带有浓厚消费者咨询味道的论坛,披着“热心助人”外衣,“公正”,“非商业”外衣的论坛,带着网上网下,俱乐部式互动形式,还常有买卖进行的论坛,问题就多了。
这种情况下,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私交,造成的舆论裹胁形式,甚至发展到干涉别人的消费选择,已经形成了典型的“公器滥用”。
相反,一些成熟慎重的言论,或者不被重视,淹没在“水帖”中,或者顾忌到网下的交情,不便明言,结果论坛成为浑水,成为厕所的墙壁,成为广场上的喧嚣。
唯哗众者,才能取宠。
这种情况,难道是论坛创始者的初衷么?
许多人慨叹,中国国民素质之可悲,在中国坚持做好事,不同流合污之困难。说到音响,中国为什么没有真正的好品牌,成为名器,足以传世的好产品?很简单,中国没有好的发烧文化,没有好的商业环境,最根本是没有成熟,理智,健康的消费者!
一个人,有自己的偏好,甚至有自己的商业立场,是完全自然的,理所应当的。推广自己的爱好,批评自己所反对的,也是完全正当的。然而对于一个有起码道德的人来说,这种言论应该是公开的,完整的,负责的,尤其是逻辑一贯的。
所谓公开的,就是指公开自己的商业背景,为那家说话,不妨明言,好东西不怕推广,敌手不妨公开对阵。
完整的,就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让公众可以了解自己的特定口味,也客观描述对方的特点,而不是用简单的“判语”来加到对方头上。
负责的,就是指为自己的见解,立场负责,摆事实,讲道理,把对方当作体育竞赛上的对手,为对方的成功高兴,承认自己的各种不足,尤其不把观众当作愚弄的对象。
逻辑一贯的,指用规则公认的,前后一贯的尺度来评价对方和自己。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可比性,而不是象鲁迅曾经指出的那种“批评家”,用英尺来量俄尺,又用市尺来量公尺,“发现无一正确”,惟有自己高明。在音响器材的评价上,表现为恶意罗织罪名,对自己的敌手,用昂贵的世界顶级器材的工艺来苛求其完成度,不考虑其10倍以上的差价;又用DIY自己装的零件成本来批评其售价,把自己装中最难解决的“声音把握”难题回避不谈;至于其独特的创意,和国外,国内同等价位器材比较的声音水准和长期的口碑,则有意回避。相反的,为了用来做反衬,攻击特定的敌手之武器,不惜吹捧其他的所有东西,原谅其他产品的相应缺点,如昂贵进口器材的性价比低,保修无着;国产音响中常见的毫无主张的抄袭,缺乏基本水准的声音;DIY的技术困难等等。
我以为,任何值得大家尊重的人,任何值得大家参考的意见,应该不违背这些最起码的准则,否则大家应该保持对其人,其立场,其言论的合理怀疑。
我指出被种种人,出于种种不公开的目的搅成浑水的音响舆论环境,那么具体对于普通消费者,和理智的,希望自己的器材合心意的发烧友,在这种环境下,又怎么来识别这一切呢?
我个人的见解,认为高级音响是一门人性化的手艺,因此在市场上长期生存的品牌,已经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带。有些品牌是打有钱而又有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些品牌是打有钱而没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些品牌是打没钱而有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些品牌是打没钱也没文化的人的市场的。有的品牌是为真高手服务的,有的品牌是为假行家服务的。
当然,每个品牌自己宣传时候,都不会说自己的客户“没文化”,那么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看这个品牌有没有个主张明确,见解高超,有着持久影响的灵魂人物。
一个正直有操守,有品位的高手,是搞出好东西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免谈。
如果你买普通人的音响,你就信自己好了,看着舒服,听你自己的音乐舒服,掏钱的时候舒服,就是正确的选择,就这么简单。
然而如果你的要求高点,就要跟对有灵魂人物的好品牌。
一手被称赞,算不得什么,二手还被人追捧,才是真名器。
如果你是为自己用而买音响,而不是为加入混战而买票,那么,把某些冒充“公正”的,实则居心叵测的“网上大侠”的高论忘了吧。
2#
发表于 2003-7-2 13:34:09 | 只看该作者
好。
3#
发表于 2003-7-2 16:40:32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昧心话都是钱闹的

正因为人们对音响器材的好恶更多地取决于各人的主观感受,而绝大多数爱好者限于条件(少数居住在大城市的高烧友除外)很难对众多器材的不同搭配进行对比试听,因而各种器材评论对音响器材消费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受利益驱动各种庄托(套用股评术语)的乱七八糟的器评满天飞,你可以去看看各种专业杂志,即使是多种器材的综合评论也必须充分发挥读者的分析推理能力,才能大致猜测出各种器材可能存在的不足,说好者仿佛天下无双,被贬者则不值一谈。当你慕名前去聆听后,可能感觉不过尔尔。但对于那些试听机会较少或者刚入门者,谎言说上三遍就变成了真理,js的目的就达到了。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对实现js的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果哪个消费者照单抓药出了问题那也毫不奇怪。 如果你认真看看包括本论坛在内的帖子,你同样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品牌倾向性。在前面的帖子中,某初烧友提出是否可用v8i 或v6i推夜莺2差点被版主斥为弱智,不可否认品牌之间的差异性(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艺术上的)是客观存在的,但追求最佳性价比对于任何商品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永恒的主题,从来都不存在唯一的最佳(对音响产品来说尤其如此),在一定的投入下追求效果相对的好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极少数富人除外)是最终目标,但版主却坚持推荐商家所代理的品牌,对其它的产品简直不屑一顾,说到底并非别的产品不好(我是指性价比)而是根本不考虑其它品牌。商家自卖自夸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以高级发烧友的身份自居,说些昧心话,那就只能让人不齿了。多有得罪,有感而发。  
4#
发表于 2003-7-2 17:19:58 | 只看该作者

长期低烧的这篇“言论”针砭实弊!着实精彩!
5#
发表于 2003-7-2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文章观点!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7年,对于网上做秀已经见怪不怪,论坛本身就是一个是非之地,它的好处是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弊端是每人可以都戴着假面具说话,而且是说话不用负任何的责任,而甲用一个名字发了帖子然后换个名字上去进行回帖“唱双簧”的事已经是见怪不怪,但很可惜,许多人还以为论坛上面都是普通的人,说的都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一天下来有多少人被误导,有多少人在所谓“客观”评价指导下花钱买了不合适的器材?!

说一句不是太全面的话,目前到音响论坛上的人很多都是网络初哥,很多人并不能从文字上分析出每一贴说的真假,在商家和众多枪手精心策划的“言论氛围”下,好的说成坏,坏的说成好,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住他们的“推荐”

提倡用自己的耳仔收货,反对利用论坛控制大家的思维,更加反对在论坛上以“让利”口号来卖“垃圾”!!!!!
6#
发表于 2003-7-3 10:41:30 | 只看该作者
上面各位的意见都很有见地,所以说什么杂志器评、论坛发言、盲听测试等其实都是形式,期望某种方式能带来绝对的公正是不可能的。因为音响本来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再掺和其它的因素,相信包青天自己的器评也很难让人信服。有些人觉得《音响论坛》的器评较客观,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你可以看看REVEL F30的器评,当初把它拔得有多高!还连连获奖。但实际听感怎样?相信F30的用家是有苦自知,现在广州和润二手市场摆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型号,而且F30现在也非常难卖——“发烧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激情过后就是理智和冷静”,市场最能说明一切。此外,有些人觉得《音响论坛》的器评较客观的原因,我想和它评价的器材有关,这些器材较高级,市面上也较少见,一般发烧友很难有机会听到;再加上写手们那些优美言辞(《音响论坛》的器评难道不是样样叫好?),发烧友脑海里早以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当然还有“台湾的月亮比较圆”的心理在作崇。发烧友即使有机会听到上面提到的高级器材,纵使声音不对劲,又有多少敢说“不”呢?最后还不是用“器材本身个性就是这样的”、“我不会听”、“可能搭配不好吧”之类的理由来安慰自己?所以,《音响论坛》的器评总是“较有参考价值的”。要真正提高器评的质量,首先写的人要提高自身素养,能把握到设计师的追求、器材设计的难点和神韵所在;作为读者,本身也要多听、多比较,明白正确声音的大致轮廓应该是怎样的,并且清楚地了解自己究竟需要一种怎样的声音。如果做不到这点,就很容易出现自己被器评和器材“玩”的情形,然后将一切归罪于器评的始作俑者,实际上这样也不公平。
7#
发表于 2003-7-3 11:03:56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年以前了,台湾《音响论坛》杂志的刘汉盛先生公布了两封信,一封是一位读者写来的;另一封就是他本人所回复的信。

读者在来信中写道:我在贵刊中看到刘先生试听时所使用的器材与我一模一样;试听时所选用的那一张CD唱片我也有。但我却听不到尤如先生所描绘的那般美好壮观的听音感受。我希望作为一刊之主的刘先生说话办事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不要为商业利益所驱使而扭曲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刘先生在回信中写道:既然你使用的器材与我试听时所使用的器材一模一样,那我就请您到我家里再用那张CD唱片实地来听一下,如果你听不到我在杂志评论当中所写的那些美好壮观的听音感受,您可以当时就把我的那套器材给砸了,您还可以在我的杂志上撰文把我不负责任的行为公布于世。

随后,这位读者去了刘先生家里,在那里他果然听到了与杂志上所描绘的美好壮观的听音感受。后来,刘先生也应邀去了那位读者的家里,并对他的音响器材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调配,基本上,那位读者也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听到八、九成的“美好壮观”的听音感受了。

这位读者是一位比刘先生还要年长的很有地位和身份的人,通过此事,他非常感慨:玩音响是需要知识和投入的。再好再贵的音响器材买回来往那里一放一接,它顶多能给你出50%的好声就不错了,剩下的那50%则是需要靠你精心的调配才能出来的。

这位读者最后消除了他对刘先生的误解,也有幸使自己的音响系统重播质量得以大大的提高。但也就是这“一位”读者而已,还有其他很多与这位读者一样使用相同的音响器材却没有听到这“美好壮观”声音效果的读者怎么办呢?他们不骂死刘先生啦?!

玩音响听音乐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人们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它还需要人们具有无比的投入和激情,这样玩音响听音乐才能走到一个比较高的层面和境界!
8#
发表于 2003-7-3 15:14:53 | 只看该作者

并非是同双龙虎跃“过不去”!

我丝毫不怀疑版主叙述的这件往事的真实性!但是按着前贴表达的意思而你用这件“往事”做为回应,颇有不妥之处。如果循着这篇回帖的脉络,不难让爱好者理解为:消费者购置回家的音响系统,没有达到预期(枪手文章中表述的那样)的效果,相当程度上是没有调校好听音环境。但是客观上是:“枪手”们在介绍推荐系统的文章里,也是只字未提枪手在“测试”系统时所处的环境是何种状态;同时更未提及音响系统在不同的环境下有多大的偏差;更达不到刘汉盛先生的负责境界,将爱好者请到家实际倾听,并亲自到爱好者家中现场指导。由此可见:用刘先生的往事为之辩解,是否妥当,颇有商榷之处!
9#
发表于 2003-7-3 16:27:54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在你所提及的有关“盲听”的那个贴子当中,我已连续三次在问你:请你把那些“枪手”以及他们不负责任的器评文章公布出来,我们好一起去讨论、交流、掲批乃至于声讨都行。我连续等了你发的三个贴子,但均没有你所提及的有关“枪手”的问题。那你说我们还如何来讨论这个“枪手”的问题呢?

你在这里又提及了“枪手”问题,从你对“枪手”的字里行间描述当中,似乎太可怕了,国内的音响媒体早就被“枪手”所垄断了。包括网络也是如此。好!立意非常好、非常及时、非常尖锐,那就请你把这些“枪手”以及他们不负责任的器评文章公布出来,让我们来揭穿他们不说实话、唯利是图、骗人的鬼把戏。

如果老是张口闭口说“枪手”误人子弟,却又拿不出具体的实例来,这不仅给人以“雲时雾里”的感觉,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说得多了,则还会有“狼来了”的感觉。

至于让器评者公布其“听音环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目前国内媒体很少或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和介绍,今后要努力加强和改善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和要求。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提出问题发贴,再来讨论,形成一个“群众呼声”的民意基调。我想,国内的相关音响媒体会听得见、看得到这一民心民意的,他们也会从善如流的去做好这一利民利己的工作的。

而不应该是:在我们器评文章里“有”或者说是“没有”听音环境的介绍时,都先入为主的给“设定”一个不怀好心、完全是为了商业目的的这么一个“光环”在那里。那下一步我们的器评文章是做这个“听音环境”的介绍工作呢?还是不做呢?按照你的逻辑推理我认为:做也是白做!做了也是假的!做了该是“枪手”还是“枪手”!应该是这样的情况吧?

我已说过多次了,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科技给我们创造的这么一个快速便捷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通过它使我们学到更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并为我所用。

老是用这样的思想、文字、设定去提出问题,我想,提出“问题”的本身就不是想为了解决问题的。否则,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就不会把这个“问题”给“设定死”了。
10#
发表于 2003-7-3 17:07:24 | 只看该作者

Re: 并非是同双龙虎跃“过不去”!

最初由 弥勒 发布
[B]但是客观上是:“枪手”们在介绍推荐系统的文章里,也是只字未提枪手在“测试”系统时所处的环境是何种状态;同时更未提及音响系统在不同的环境下有多大的偏差;更达不到刘汉盛先生的负责境界,将爱好者请到家实际倾听,并亲自到爱好者家中现场指导。[/B]

弥勒,你的想法不错,但实际操作会有一定困难,例如,如何界定“测试”系统时所处的环境是何种状态?难道每一篇器评里,作者都必须不厌其烦地介绍房间的尺寸、每一面墙所做的扩散/吸音措施、混响时间、音箱摆位、避震措施......,然后读者“依葫芦画瓢”,用一样的器材、布置一样的房间、作一样的摆位,声音与作者描写的差不多,就谓之“公正”?还有,难道可以要求作者分别测试音响系统在不同的环境下有多大的偏差?我想连刘汉盛先生都做不到。至于请消费者到实地听听器材的表现,这倒可以办到,你不妨到广州昌业试音室听听,我有信心保证器材的实际表现与器评并没有什么出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2-23 03:46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