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6864|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要用定焦镜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30 05:3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镜走天下,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你拍摄的对象是什么。在一机一镜的定义中,不存在变焦镜头的内容。如果讲变焦镜头的话,也就没有一机一镜的定义。卡蒂埃-布勒松是一机一镜的典范,寇德卡也是,他曾经长期使用一枚25毫米镜头。一般来说,人文领域及特定的拍摄内容,一机一镜足够用。商业摄影中,一机一镜的情况非常罕见,但也不是没有。新闻摄影中这种情况就基本没有了。

人文领域的拍摄,一般来说,主要以三枚镜头为主:28、35、50。

尼康曾想高价收购拍摄世界名人的邓伟手中的那枚标头。一般来说,选择标头,是以环境人像为主。35毫米镜头人像与环境兼顾,28毫米镜头主要以环境介绍为主。象寇德卡拍摄吉普赛人,介绍吉普赛人的生活环境,是衬托主题主要手法,所以他选择25毫米镜头的广角。

有人说变焦镜头很方便为什么还要买定焦?定焦能做的变焦也能做的啊。表面看是这么个道理,实际使用中完全两种感觉。我们知道,西洋画中,素描是基本功,那么,摄影有没有基本功?我的理解,摄影的基本功就在这个一机一镜中。我们有时候讲镜头感,什么是镜头感?布勒松说:“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所谓的镜头感,就是“条件反射”四个字。长期使用某一焦段的镜头,譬如标头,你就学会用标头的眼光看世界。开始的时候你还需要用手搭个方框笔划一下才能确定取景的范畴,熟能生巧后,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拍摄的内容是哪些。

比较毁人的是开始就使用变焦镜头。用变焦镜头培养镜头感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拍摄不仅仅是焦距的问题,拍摄最重要的,是要去思考拍摄的这个过程。比如你想拍摄矿工的生活,场景是几个矿工兄弟在炕上喝酒,屋内环境比较简陋。在拍摄这个场景时,首先你要先找光,光是摄影的生命,你要看,我的光在哪里,最强的光线打在哪里,在这种环境拍摄,光比很大,所以你必须要有取舍。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你要找位置,比如你用28毫米镜头,F8,4米外全清晰,但屋里容不下这个距离,所以你要走两步,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景深。景深是什么?景深就是空间感。景深可以非常非常非常切实地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观看。用普通话说,光圈先决决定一切。(谈到光圈,这是一个基本功。比如标头,一般的练习,是在五米之内,用各种光圈拍摄物体,一米下各种光圈组合的景深是多少,两米是多少...虽然镜头上有景深指示,但你还是要去练,这个过程很关键,你要把这种烙印烙在脑子里。我们有时候讲艺术的创作,你连景深的范围心中都没有数,怎么去创作?)第三步,就是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在恰当的时间里按下快门。高潮会在某个瞬间降临。

一幅好片子有没有,按下快门的瞬间就知道了。有人说胶片要等到冲洗出来才知道结果,那是你基本功不扎实的缘故。现在的时尚是用数码相机,如果说拍完了还得低头去看LCD,那是你滥竽充数的结果。从来没有一种艺术,可以在数量中找到质量。

一机一镜,开始的时候和训练自己的镜头感有关。无论你用什么机器,胶片还是数码,训练的过程都是艰苦的,如果你用的是35毫米镜头,那么你就时刻要用35毫米的取景范围看任何东西。看的时候要注意,先看画面的四个角,然后再看中心的内容。这个过程很关键,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先看四角。要用摄影师的眼光看世界。如果你是用35毫米镜头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35毫米焦距的世界——直到你成为大师,这个世界才能再次向你敞开。

用变焦镜头培养镜头感,是件多么庞大的工程。不是说不可以,不过按照一般的规律,天才总是你旁边那个的人。变焦派的焦虑是,有些东西拍不下来怎么办?(其实变焦用久了,你也会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偏好某一个焦段的拍摄。)这个事情一点也不矛盾。对于使用定焦镜头的人,没有拍不下的内容,关键是你想怎么拍。还是拿拍摄屋内矿工的场景打比方,用50的标头照顾不了环境的介绍了,怎么办?没有什么好怎么办的,改变原来的拍摄思路,改拍特写或者其他。取舍只在一忽悠间。谁也没有规定,一幅好的照片,一定一定要是什么什么的模式。模式是你自己制订的。变焦在学习的阶段,特别限制人的思路,这也是我不主张在初学摄影的那几年,用变焦头的缘故,因为你总是会试图用一种模式拍摄所有的内容,所以拍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除了家里的高跟鞋,你已经找不到新的视觉;你开始把兴趣转到摄影器材上,然后你就会发现,玩玩器材做个逍遥派在有米的日子里也是很快乐的事情。所有这一切,有可能仅仅是因为,从始至终,你都没有掌握自己的镜头感,你一直都在摄影的大门外徘徊,尽管你握着1670万象素的马克兔,但是那个,只和你的腰包有关。数码的危险性还在于,你可能更多地关注PS的技巧,而忘记了素材的来源。所有的素材都要求经过你那独一无二久经训练的摄影师的眼光来裁剪。

一机一镜,怎么用都够了。
2#
发表于 2011-4-30 08:32:38 | 只看该作者
Z版提供很好的学习摄影资料.
3#
发表于 2011-4-30 12:59:04 | 只看该作者
Z版对HIFI,对摄影的感悟颇深。
4#
发表于 2011-4-30 13:19:22 | 只看该作者
除了旅游(16-85),平时常用35定焦,85和50因为焦段原因用得很少。
5#
发表于 2011-4-30 16:00:10 | 只看该作者
记得第一次接触摄影,一个老前辈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喜欢拍照,那么去玩变焦头;如果你喜欢思考和捕捉美感,那么去好好玩定焦头。他这话的意思,好多年后才明白,其实,定焦头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训练和创造审美观、镜头感最有效的一个工具。觉得这个说法,放在现在数码摄影的大背景下,同样很有意义。
6#
发表于 2011-4-30 16:0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1-4-30 04:00 PM 发表
记得第一次接触摄影,一个老前辈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喜欢拍照,那么去玩变焦头;如果你喜欢思考和捕捉美感,那么去好好玩定焦头。他这话的意思,好多年后才明白,其实,定焦头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训练和创造审美观、镜头 ...
老前辈的话概括得既全面又中肯.
7#
发表于 2011-4-30 23:25:47 | 只看该作者
又上了一堂很好的摄影课,最近,我正在考虑为我的尼康D40配个镜头,是变焦?是定焦?拿不定主意。我明白,也有个计划,二种镜头都需要,看了Z版的帖子,看来,先上定焦,再上变焦,循序渐进比较好。
8#
发表于 2011-5-1 10:23:21 | 只看该作者
Z版爱好广泛 贯穿“六艺”之手啊。。。。。。
9#
发表于 2011-5-1 17:31:32 | 只看该作者
用什么镜头,要看拍摄对象和选题。
自以为,拍摄人文题材的不见得就不碰人像,拍人像的也可能在某一个时期专注于人文和纪实题材,这时候定焦与变焦的使用完全不同,甚至用怎样的相机也要取舍。比如,同样拍人文,如果表现形式是现代生活,我可能选择现在的高画质的数码加上35毫米的镜头。如果去做主观性强一些的民俗类题材,我会第一时间考虑使用135胶片,甚至是古董级的胶片机器,一切的一切都力求手工完成,包括后期。如果应媒体的需要完成一组新闻纪实的照片,我绝对不用定焦,因为它影响组照全面性。而如果要表达自己对环境,社会的理解,我就不会用变焦,除了力求还原人眼视角外,还有就是我可以从容地完成表达。因此各种镜头的使用没有绝对好坏,全看你对相机和题材把握的是否恰当。与Z斑探讨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21:22:52 | 只看该作者
老庄子兄说的很有道理,因为我在单位也经常从事新闻和一些报道性的纪实拍摄,这个时候,定焦反而成了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很赞成这句话:而如果要表达自己对环境,社会的理解,我就不会用变焦,除了力求还原人眼视角外,还有就是我可以从容地完成表达。

是的,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不同使用范围要求去拍摄,但为自己拍摄时,就更多以表达自己的视角和思考为主。。。。。。老的胶片机很有魅力的,在按下快门的时候时光已经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0-1 04:3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