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605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听前线11月杂志预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7 11:4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期封面




这是一个不必拘于形式、碍于成见、限于常理的时代,任何表达的方式,都可以自由地享受张扬的个性、毕露的锋芒、创意的颠覆。例如跨界混搭的尝试,在服饰、餐饮、建筑、音乐、时尚等几乎可以想象到领域里面大放异彩。而这种手段在音响行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在我们看到的G&W TW-A100,一台犹如糅合了跑车般柔美和SUV般刚毅的高端跨界甲类功率放大器。线条流畅得如名模般惹火,但却有着SUV一样粗壮的“四肢”;厚重端庄的外表不失豪华和气派,这是一台纯后级放大器,可以配合不同品牌的前级,构筑风格多向性的系统,它把G&W的理念令“跨界混搭”进入到更为广泛的进化空间。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1:50:01 | 只看该作者
数年前热烈喜爱过一段时间的听耳机,不数月就歇了。今年春节开始,发现耳机爱好者非常地多,就又决心要多接触了解耳机了。定购了一只拜亚动力DT990,600欧高阻的,后来又向成都裕勤买了一台332S电子管耳机放大器,算是有了自己的一套耳机系统。





发烧友都会知道“音响需要搭配”,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平时因搭配不当而无法获得理想声音的大有人在,即使玩到贵价器材的人因搭配问题而一筹莫展也是屡见不鲜。在音响搭配中,很多人觉得关键是功放和音箱的搭配,但实际上即使是功放本身的搭配——前级和后级的搭配,也不容易做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1:50:32 | 只看该作者
随着家庭影院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购买器材前,都会参考一些实例或在专业刊物上获得相应的帮助,便于在购买时得到借鉴。但对于影院效果分析对比标准这个话题,一直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结论。鉴于此,我们也希望能够做些工作。在这期的特辑里,我们组织了雅马哈DSP-Z11、先锋 LX-90、雅俊AVR600、安桥NR1008放大器,就实地现场表现的:音乐味、动态效果、对白、环绕效果几个环节重点加以点评。AV放大器的品质对于一套影音系统而言,所处的位置至关重要,耳朵所听到的声音细节越丰富,音画的色彩表现就更为丰富,让人听起来看起来更接近真实。声音细节丢失,整体的声音表现就会显得呆板缺乏生气。因此,我们这次测评的几个要点对于一部放大器都是非常关键的。希望借此考证器材的特色和技术手段,从而为提供搭配AV影音系统时,提供相应依据,找到适合自己的放大器,获得平衡与优质的效果。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在英国没什么时间去哪玩,原因之一是陪广州来的亲戚去了近十多所大学面试。基本上所有的大学都会变着法的问:“我们为什么要招你?”“你为什么与众不同?”“你能给我们学校的diversity(多样性)带来什么?”“你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很现实。那面试的亲戚问我怎样回答好,我想啊想,想啊想,思路堵塞了,想来想去都只想起一句话:因为我看到过你没有看到过的景色。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看到这句话的,很孤独也很伟大的口吻。在记忆里搜索,这句话似乎是连着一个机器人的,不知道是银翼杀手还是银河系漫游指南还是别的什么电影小说貌似那个机器人说我虽然不是人,但是当我孤独地漂在宇宙中的时候看到了所有人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各位看客自己想象)。而每个人为什么特别呢?也是因为所有自己特别的记忆吧。请在心里默念几遍,眼前就会浮现出只有你自己才会或是会心一笑或是感动到几乎落泪的景色。至于我想起的那些图景,原本是想写的,但是突然改变了主意,有些东西无法分享,只能独藏。我只能说的是:生命太宝贵,不能任凭命运支配。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1:51:43 | 只看该作者
傲然于世的独特技术
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英国PMC,是一个致力于专业领域和民用市场的音响品牌,在超过二十年的发展中,PMC以独特的箱体结构还原真实准确、细致传神的声音表现,获得了专业人士和发烧用家的厚爱。





进入高清时代,新的科技格式让我们的视频享受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影音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近十年的视听电子产品发展中,每一个时代所创造的技术对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1:52:20 | 只看该作者
出色的号角负载技术铸就了60年的辉煌
美国Klipsch(杰士)音箱诞生于1946年,至今已经有60 多年的历史。当时,其创始人Paul W·Klipsch酷爱音乐并一直渴望在家中欣赏真正的管弦乐队实况演出,这一梦想使得他忘我地投身于音箱设计原理的改良研究和实验工作中。长久以来,电影院和音乐厅一直使用号角音箱还原动感的电影音轨,但是那些长达9英尺号角难以在家里使用,Paul便采用将号角折叠起来的办法,把音箱放在墙角,使家里的墙角变成了号角的延展部分,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成功。创业初期的号角皇(Klipschorn)至今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音箱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连续生产60年的音箱。





在过去,要我对一台AV放大器有所期待,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只听音乐,暂时还没考虑多声道家庭影院系统,另一方面是过去所听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声道系统,大都是昂贵的解码前级加上后级,或用庞大阵式堆砌出好声,虽然好听到挑不出毛病,但皆属梦幻等级,凡人不易拥有。不过,自从天逸AD-7100HD/AD-7100PA 7.1声道前后级放大器的出现,我觉得我的这项认知将要有所改变,因为操作容易、使用方便、系统简化、声音表现优异等条件不仅可同时并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确有机会负担得起。这样子,还不令人期待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1:52:55 | 只看该作者
5年前,香港新汉建业将位于荃湾工厂区的写字楼搬到香港黄金地段湾仔;今天,再次搬迁,虽然只是楼上搬楼下,却同样是不同凡响。





2010年10月11日下午,《李海鹰作品巨星璀璨大型交响音乐会》DTS CD亚运特别版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外商大酒店隆重举行。该专辑汇集了著名作曲家李海鹰先生三十年来的主要作品,由著名录音师陈珞全程现场录音及后期制作,该专辑采用了全球领先的数码环绕声DTS技术,并由JB集团天艺音像发行。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1:54:25 | 只看该作者
昌业音响特约专栏

     由昌业音响主办的第二届发烧友摄影比赛已经圆满结束了,评选结果如上,这也是“昌业真情十六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吸引了不少的音响发烧友,参赛作品数量超过了第一届,据说还有省一级摄影协会的会员参赛,参赛作品普遍水平较高,可以说这一届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到截稿前依然有不少发烧友递交作品,遗憾的是还有发烧友错过了截止期,错过了一次可能获奖的机会。






      昌业与你相伴十六周年——“我对昌业有话说”建议征集已经圆满结束了。一个企业,敢于公开征询意见,能够收到这么多的真诚意见,实属非常的不易。本次活动收到来自不同层次发烧友的建议,其中有资深的发烧友、昌业的长期用家,还有为昌业音响“操心”的热心人。这些建议有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而来,亦有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有的希望得到商家更多的便利,有些给商家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1:55:1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许多乐器,包括现在一些列入中国民族乐器的乐器,最早也是来自外域。例如京胡、二胡、板胡、琵琶…等。但经过长期的兼容、融合,这些乐器脱胎换骨,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乐器。一曲《二泉印月》更成为标志性的中国乐曲。





至今期,连载了10多期的“转着圈子听音乐”就要与读者道别了。我们伴随着杜帝的文字,感受到了青岛地区发烧友对音响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从“躲着音响店走”的谢颐城到关于“除了古典,其他的都是垃圾”中作者与宋志坚的争吵;认识了虽以篆刻为职业却爱“讲课”的于宁,并与我们分享了他对音乐的感悟;从“雅室何须大”的王义勇,再到“拥有价值百万元器材”的江志雄、“腕级人物张维国”,画家、雕塑家徐立忠历经沧桑,却在音乐中找到了力量,及“发烧与我的生活方式”中的胡义明等等,这一个个具有个性的发烧友,构成了一幅幅人物肖像画。正是他们用愿意拥抱音乐的心,聆听着、幸福着、快乐着。我们借此文结束之际,向杜帝及杜帝文章中的朋友表示感谢!同时,也期待各地的朋友写出如此稿件,或提供发烧友线索,供我们跟进采访。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1:55:28 | 只看该作者
路边新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5-2-23 06:30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