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595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正确声音”的一篇好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 08:3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音乐欣赏讨论


每每看见大街上戴着耳机听音乐的人,个人认为对于非发烧友其实也有对音乐欣
赏的需求,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好的音乐,只是觉得值得不值得。好的音乐让你觉得是享受,不好的音乐让你觉得头涨。本人想以下面的讨论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欢迎大家拍砖。




  • 一、关于Hi-Fi的定义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当器材播放效果接近录音现场的临界值时,通常就称之为Hi-Fi。也就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
  • 那么什么样的音响器材的重放声音才是Hi-Fi呢?迄今为止仍难以作出确切的结论。音响界的专业人士借助于各类仪器,通过各种手段,检测出各种指标来决定器材Hi-Fi的程度,而
  • 音响发烧友则往往通过自己的耳朵去判断器材是否达到心目中的Hi-Fi。
  • 判别重放声音高保真程度的高低,不仅需要有性能优良的器材和软件,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听音环境。因此,如何正确衡量音响器材的Hi-Fi程度,还存在着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的差别。
  • Hi-Fi=高保真,发烧友口中的Hi-Fi系统一般指技术指标较高音响器材。
    在追求Hi-Fi上是无止境的。
  • 这个定义给我们带来了以下五个结论:
  • 1)Hi-Fi系统往往通过自己的耳朵去判断的。
    这也告诉我们在没有听见器材以前不要轻易的对器材下结论,更不要说值多少钱,有时候价值和价格是不符合的。在传统的音响改装中还存在同样的器材,因为调试水平的不同,技术指标会差别很大,譬如:平衡指标。
    音质这种抽象的东西就必须要用自己的耳朵收验一下,才能体会到其具体感受,从而判断声音的优劣。就像一杯水的味道一样,如果不亲自尝一下,别人给你描绘的如何精彩,自己终究是不会体会到其中妙处的.
  • 2)Hi-Fi系统往往通过比较去判断的。
    既然Hi-Fi系统往往通过自己的耳朵去判断的,那么,自己的耳朵听过多少好的器材是判断的基础。
    而人对音乐的记忆才20秒,所以,比较最好的方法是:在一套器材上听好一首曲以后马上到另外套器材再去听同样的这首曲。
  • 3)用不同的CD去判断同一套Hi-Fi系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不是每张CD都适合做试音碟的。
    盗版的、自己刻录的CD因为本来就缺损音乐,再好器材也不能还原录音现场。作为普通消费者是很难区别正版CD和盗版CD的,也不要以为正版CD就一定很贵,各大家推荐张正版测试CD--《汽车音响调试指南》,发行公司:柏菲音乐,柏菲编号:HZH-CD060,出版: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在淘宝上的价格一般是50元。
  • 4)因为耳朵的原因,每个人对同一套器材评判的结论可能不同。
    理论上说人的耳朵可以听见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但实际上每个人可以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不同的。譬如:一般成年男子可以听见的高频是16000HZ,而年轻女子可以听见18000HZ的高频声音。
    全国可以称为金耳朵的人不会超过50人。
  • 5)每个人都有自己对Hi-Fi的标准。
    因为每个人听过器材的限制、每个人爱好标准的不同,每个人自己就形成了对Hi-Fi的标准。当然,这个标准随着人的环境的变化是会变化的。
    音乐就象美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标准.随着吃过的菜种的增加,爱好和标准也会变化,并且养成习惯。你可以说你喜欢川菜,但是,你不能说潮菜比川菜差。
  • 二、Hi-Fi系统的最低标准。
  • 1,高音亮丽
  • 高音的最低要求是亮丽,而不是尖锐。
  • 高频是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实际上已经很少乐器演奏涉入这段频域的。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了。乐器的基音尽管很少出现在这个频段,但是,大多数的泛音却是在这里表现,甚至出现在更高的超高频上!而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
  • 想想在生活中的拍手声音,并不是尖锐的,但是很亮丽。
  • 我听到的有些器材表现的小提琴声音已经很尖锐了,主人还说高音很好,高音很足,我就问他真实的小提琴声音有这么尖吗?经过提醒他也意识到没有这么尖的声音。真正的小提琴声音就应该是亮丽的。
  • 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160HZ-1280HZ,1/4音域都在1280HZ-2560HZ,小提琴音域的上限在2560HZ-5120HZ。
  • 声音太尖了就是失真了。
  • 其实,我们许多人的耳朵已经被某一类器材所污染了。因为,高音是最快传到人的耳朵的,为了销售的需要,有些器材存心把高音频率做高了,高音相对锐利很容易会误解成高频很好。
  • 高音的尖锐总体表现声音为硬、吵、粗糙、人声薄、音乐细节及3D舞台定位感欠缺。也就是音响音量开大时会令人不适,甚至头痛。
  • 2,中音丰润
    简单的说就是要有被音乐的包围感。
  • 有的器材也不错的,但它始终给我们的感觉是"平面"的,没有立体感,更没有被音乐包围的感觉,声音的表现就会瘦薄。
  • 中频部分由于一般器材都能够做的很好,可以测试比较经典的人声CD,如蔡琴老歌等就比较容易发现问题。
  • 3,低音下潜度、速度。
    低音要求下潜度足够,速度快。
  • 潜度足够至少能够听见鼓皮的声音。
  • 低音速度快意味着有足够的弹性,所谓收的回来、低音不模糊。
  • 在这里不得不说下超低音:
  • 按照七个频段的划分方法,从20Hz-40Hz这个八度称为超低音。这个频段的频率重播时是需要借助于物理环境本身的共鸣,同时这个频段的声音已经失去了明显的位置定位。超低音部分可以一直向下延伸到10Hz以下的频率(次声)。而实际上,当频率低于20Hz时候,人的耳朵的听觉能力就已经很差了,但是依然可以借助胸腔和骨骼等的传导,来感受它们的存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超低音有敲打胸膛的感觉!强烈的超低音还会使人有呕吐的感受就是因为超低音作用于人的身体的表征。这个超低频(超低音)的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而有一些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来刻意安排的另当别论。所以超低频对于纯粹的音响迷来讲其实用处不算太大的。除非你是一个大动态音乐迷,经常需要超低音!
  • 三、Hi-Fi系统的评价标准(参考)
    1,音质
    2,音色
    3,高、中、低、量感的多寡与控制
    4,音场表现
    5,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6,透明感
    7,层次感
    8,定位感
    9,活生感
    10,结像力与形体感
    11,解析力
    12,瞬时反应与速度感(瞬态反应)
    13,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14,人声与乐器的大小比例
    15,人声与乐器的质感、空气感
    16,细节再生
    17,空间感
    18,整体平衡性
    这部分内容我就不详细写了,18个指标每个都有详细的定义,有兴趣的TX欢迎PM。
  • 四、鉴别音质的通俗标准
  • 声音尖锐的就是错
  • 小提琴的声音听起来会尖锐刺耳吗?不管你有没有听小提琴演奏的经验,告诉你,-定不会。不信的话你可以到饭店里的餐厅,听听那里经常有的小提琴、钢琴、大提琴演奏,看它们会不会刺耳?保证不会。人声会刺耳吗?绝对不会!可是,为什么店家放起女高音或男高音就会有撕裂耳朵的感觉?那就是失真了嘛!人声那么的浑厚那么的美,怎么可能会刺耳呢?不必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人声会刺耳就不对。人声与小提琴不能刺耳,其他大提琴、长笛、木管铜管等会刺耳吗?当然也不会!所以,你要大声有自信的说:不对不对,它们太刺耳!
  • 声音缩缩的就是错
    "缩缩的"可以用闽南话来讲,换句话说,声音放不开,老是挤成一团,不够开放宽广,这些都是声音缩缩的表现。如果你去音乐厅听演奏会,乐团演奏的声音缩在舞台里面传不出来,这样的音乐厅设计对吗?当然不对!同样的道理,音响的喇叭与扩大机的功能就是要将音乐送到房间每一个角落。如果你听到的声音就缩在喇叭里面传不出来,或者声音老是挤在二支喇叭里面放不开,不必怀疑,肯定有问题。


[ 本帖最后由 simonchan2122 于 2010-4-2 08:42 AM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4-2 08:45:47 | 只看该作者
"Hi-Fi系统的最低标准",这个提法好。。。。。。

多谢S兄推荐一篇好文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8:53:03 | 只看该作者

谈谈音响的音质和音色



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什麽叫作声音的品质?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时不时髦。同样的,当您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您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专指这件器「耐不耐听」!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

    或许我这麽说您还是认为很抽象。其实不然,我可以再举实列来说明。当您提到布料时,您会说:这块料子的质很好。当您在吃牛排时,您会说:这块牛排的肉质很好。当您在称赞一个小孩时,会说:这个孩子的资质很好。所以,当您在听一件音响器材或一件乐器时,您也会说:它的音质很美。从以上这些例子,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高贵、很好、很美就代表著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我可以说音质是音响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将它摆在第一要。

    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在英文里,音质(TONE QUALITY)与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里,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说法,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愈暖声音愈软;音色愈冷声音愈硬。太软或太硬当然都不是很好。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过,就像布料一般,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是指它的颜色,这其间还是有明显的界线。在音响材评论里,音色就如同颜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颜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黄、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说它是带点忧懋的蓝。总之,音响器材就如乐器一般,几乎脱离不了愈贵音色愈美的事实。一把二百万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著金**的光泽;而一把五千台币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画。虽然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是,「美」仍然有著一个大家承认的「共识」,您不能说一个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样的您不能说一件冷蓝音色的器材是美。这就是我们对音色之美的共识。   





[ 本帖最后由 simonchan2122 于 2010-4-2 08:55 AM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08:53:39 | 只看该作者
音响第三要: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这个项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怎麽说呢?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於如果把从20Hz到20KHz的频宽只以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里呢?多低呢?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频宽加以细分。照美国TAS与Stereophile的分法很简单,他们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小段,也就是变成「较低的中频、中频、较高的中频」分法。这种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当规律化。不过用在中国人身上就产生了一些翻译上的小问题,如「较低的中频」我们称作「中低频」还是「低中频」?那麽较高的低频呢?「高低频」吗?对於中国人而言,老外这种分法恐怕行不通。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这七段的名词符合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而且易记,不会混淆。


极低频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麽低的音域。由於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麽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於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麽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低频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麽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麽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於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著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中频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麽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於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

    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麽用呢?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中高频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麽乐器呢?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高频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我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於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喇叭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体中。如我前面所言,当您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您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从高音单体的表现中,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  


极高频   
    从5120Hz-20000Hz这麽宽的频段,我称之为极高频。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换句话说,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从这里,发生了一件困扰喇叭单体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什麽是「两全」?您有没有想过,假若一个高音单体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麽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於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於刺耳的原因之一。   
  

    您还记不记得以前的Spentdor SP-1喇叭?它是三音路设计,那三音路呢?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超高音单体三路。那个超高音单体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都「不解」,为什麽SP-1有超高音单体,而声音却是那麽的柔呢?应该要很锐利才对呀!现在我想您该了解了吧!SP-1设计著眼点在於使高音单体不会失真,而又能再生极高频。这就是SP-1听起来很舒服,具有音乐性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後,我们接著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後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 本帖最后由 simonchan2122 于 2010-4-2 08:56 AM 编辑 ]
5#
发表于 2010-4-2 09:05: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兄台费心了…
6#
发表于 2010-4-2 11:49:51 | 只看该作者
这类好文章值得多看。
7#
发表于 2010-4-2 13:22:46 | 只看该作者
,好,学习了。
8#
发表于 2010-4-2 16:45:14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4-3 22:43:22 | 只看该作者
小弟进来学习了,多谢楼主分享了
10#
发表于 2010-4-3 22:45:5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9-28 05:2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