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223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莎士比亚与古典音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6 17:3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莎士比亚与古典音乐

赵建人

“莎士比亚的全集有煌煌十一卷,是一片博大精深的海洋,而根据莎翁作品创作的乐曲也像蓝色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一颗颗瑰丽璀璨。”

1994年的秋天似乎来得特别的晚,一个漫长而又难捱的炎炎苦夏刚刚过去,申城的凉爽的阵阵秋风中,不时有隐隐的桂子清香飘来。望着满街张贴着的“第二届莎士比亚戏剧节”的宣传广告画,几位音响发烧友忽然发现,原来这莎翁的不朽剧作和古典音乐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呢!于是,中秋明月之夜,他们各自分头收集了一些有关的CD唱片,准备了一些月饼,来到了C君家里,举行了一次以《莎士比亚与古典音乐》为主题的中秋音乐沙龙。

仲 夏 夜 之 梦

(这几位古典音乐爱好者中的L君在这花好月圆之夜喜结良缘,他们是几天前参加完他的婚礼之后来到这里的。所以今晚的话题就从门德尔松的这首《婚礼进行曲》引出来了。)
前两天我们为L君唱的那首《婚礼进行曲》到底是瓦格纳写的?还是门德尔松写的?这两首曲子我都听得很熟,使用的场合也几乎是一样的,我经常搞混淆了。把它们张冠李戴,闹出了笑话。
其实,要回答S君的这个问题,就已经涉及到我们今天聚会的主题了。应该讲,这两首曲子还是很容易区分的。我们刚才唱的那首是瓦格纳写的,而我们现在要欣赏的这首《婚礼进行曲》便是门德尔松写的。它选自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根据欧洲的民间传说,在每年的夏至之夜,在森林里就会有一些精灵徘徊游荡。人们要是误入林中,精灵们就会把你带入种种奇妙的幻境。于是莎士比亚就以此为背景,用一种独特的笔法铺陈出一个极富浪漫情趣的故事,来讴歌当时的人文主义理想。此剧因此被后人誉为是一出“充满月光、音乐、爱情与诗意”的不朽喜剧。门德尔松在17岁时读了莎士比亚的这部戏剧名作之后,就写下了一首《仲夏夜之梦序曲》。17年后,他又利用这首序曲中的一些音乐素材,加以扩充发展,写成了戏剧配乐,一共12首曲子,并把原来写的那首序曲原封不动地拿来放在整部作品的起首,而脍炙人口的《婚礼进行曲》则是剧中第四、第五幕之间的间奏曲。现在欧洲人举行婚礼,教堂里一般都演奏这首曲子,听来确实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这部作品现在由DG公司用4D技术重新录制了一张CD唱片,片号为439897—2,由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唐莱渥德合唱团演唱,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指挥。

暴 风 雨

    听了这张片子中的音乐,确实让人感到有一种置身于一个很大的布置得很辉煌的地方听音乐的感觉。我很喜欢其中的那首序曲,确实如后来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说,这是一首“令人惊奇的、充满灵感和诗意的新颖之作。”目前市面上的4D片子真是越来越多了,可惜价钱实在太贵,只能拣自己最想听的买上一两张。这张的录音效果是4D片子中比较好的。
    其实,我这个人喜欢莎剧,很大程度上最喜欢他的语言。可以说,莎士比亚写作的语言风格是最独特的,读上几行字,你就能立刻把他的作品与别人的东西区别开来。这种语言的缤纷艳丽、灿烂辉煌,甚至也给了作曲家以巨大的影响。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有资料表明,贝多芬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他对历史、哲学和文学都有一定的涉猎,对莎士比亚戏剧也曾下过一番研究的功夫。他在阅读了莎剧剧本《暴风雨》之后创作的两首钢琴奏鸣曲《热情奏鸣曲》作品第57号和《暴风雨奏鸣曲》作品31号之二,在音乐语言的创新方面,在给听众的艺术感受方面,似乎让人觉得与莎翁作品的语言特征很相近,也有一种气势磅礴、色彩斑斓的感觉,一听就知道是贝多芬的东西。
关于这首《热情奏鸣曲》,我曾经在“文革”期间借到一张密纹唱片,是殷承宗演奏的,那唱片的封套背面就印着伟大导师列宁的一段话:“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更好的东西了,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它。这真是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常用自豪的,也许是幼稚的心情想:人类还有什么样的人间奇迹不能够创造呢?”有了宛如圣旨一般的这段话作为盾牌,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足音量欣赏这一曲“靡靡之音”了。果然,两天以后就有一位工宣队模样的人打上门来了。我从容不迫地把唱片纸套给他看,并且把唱片放给他听,他惊愕得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然后不可思议地摇摇头。拉了拉臂上的红袖章走了。现在我听的这首《热情奏鸣曲》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钢琴家霍罗维茨演奏的。这个录音我自从1979年时的录音磁带,一直听到后来的CBS出的ADD的激光唱片,再到现在SONY公司用SBM高清晰度录音技术重新制作的CD,一直陪伴了我l0多年,常听常新,魅力无穷。其间我听过其他的演奏大师的10多个录音版本,都不如霍氏那样激情如火,气势澎湃,一泻千里。听着它,我常常会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来:“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SONY公司此片的片号为SK53467)
贝多芬的《d小调第17钢琴奏鸣曲》(暴风雨)。据说其音乐灵感也是来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贝多芬写作此曲于1802年,在这一年,作曲家经历了他一生中最绝望,最苦闷的时期。他热恋中的情人与他人成婚,耳聋已经明显治愈无望。10月,他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什塔特遗嘱”。在这样的时刻,贝多芬还在阅读莎翁剧本。我想多半是为了汲取其中的博大的人文主义精神养料的。果然,我们今天聆听这首不朽名曲,震憾我们心灵的,还是他那阴郁的绝望和呼喊,还是他对生活的那种殷殷切盼。即使是在第二乐章柔板的一片恬静安宁之中,我们仍然能够清晰地听到一颗英雄的心脏在有力地搏动。这部作品最具独特魅力的是它的第三乐章,它由川流不息的快速16分音符织就,构成了一幅轻快飞翔的诗意图画。整个乐章竟然没有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对比,也没有演奏速度的变换,有的仅仅是几次调性的转换。这川流不息的音流似乎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人生哲理:既然我们的思绪我们的行为我们的人生都是一个生命的不断的延续,那么我们不妨就把我们所生存其中的浩浩宇宙也概括成为一个过程吧。我每次听这一乐章,总会想起唐朝诗人陈子昂的那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种很深刻的已经渗入骨髓里的悲凉。这首曲子,我喜爱的是阿根廷钢琴家指挥家巴伦波依姆的演奏录音。DG公司1984年出品的DDD片子,片号:427803—2。同一唱片上还有贝多芬的“月光”和“告别”两首钢琴奏鸣曲。现在这位巴伦波依姆已经出任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了。

罗 密 欧 与 朱 丽 叶

今天我们谈论莎士比亚与音乐,最起码也应该弄一张有关《哈姆雷特》的片子听听,因为这是莎翁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了。可惜的是,与此有关的CD很难找,实况演出的影碟也不大容易看到。据我所知,以此为题目,李斯特写过交响诗,柴可夫斯基写过幻想序曲和戏剧配乐,肖斯塔科维奇也写过戏剧配乐……这只能以后再找机会欣赏了。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柴可夫斯基的《罗密鸥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不知怎么的,每次我听这首曲子,总是不知不觉地拿它与我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做比较。我总觉得柴可夫斯基在刻划戏剧矛盾,渲染戏剧冲突方面比我们中国人强多了,他很善于运用交响音乐所特有的语言手法把这一幕人间惨剧描绘烘托得撼人心魄。尤其是其中反复出现的那一段“爱情主题”,纯美高洁,在内在气质上与莎翁的诗一般的戏剧语言同样让人感到深邃博大。而我们的“梁祝”呢,其中的“爱情主题”虽然初听起来很好听,但这是一种过于甜腻的美,与柴氏的作品一比较,内涵中的浅薄就隐隐约约地显露出来了。就像这次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出了越剧《哈姆雷特》,同样是这段著名的独白,劳伦斯·奥立弗演得多好,孙道临的配音也绝了,偏偏这个赵志刚跑来糟蹋莎士比亚,弄得多俗气!
我不能完全同意C君的观点,这不成了“月亮也是外国的圆”么?不错,我喜欢老柴这首名曲,在很大程度上苏联国家交响乐团的出色演奏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你听刚才那里头的长号、大号,把黑暗势力的暴戾严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反过来,这段“爱情主题”就更显得崇高善美了。但我觉得柴氏此作也太忠实于原作了。悲剧没有感情上的升华,格调以及美学上的价值就有所限制。而我们的“梁祝”,好就好在双双化蝶,天上相会,有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今天听的这张CD我是三年前买的,片上的商标是everyman,片号是EVCD45,指挥:斯加尔斯基,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演奏,3D录音,与DG公司的黄头片比较,音色有点冷艳干硬,但铜管乐和打击乐的表现很“帅”。这个牌子的片子前两年上海到处都是,价格很便宜,有一些曲子演奏得不错的。这张片子上,后面的《天鹅湖》组曲也是如此。
在西方古典音乐作曲家中,许多人都曾经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题写过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可谓是情有独钟啊!普罗柯非耶夫写过舞剧音乐,柏辽兹写过戏剧交响乐,古诺写过歌剧,就连前几年刚刚去世的美国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伯恩斯坦,也把莎翁的这个悲剧故事搬到了现代的美国纽约,写了一部音乐剧《西区故事》,很受大家的欢迎。所有的这些CD,要是今晚我们都放一遍的话,我看是搞到天亮也听不完。这其中还是普罗柯非耶夫的同名舞剧音乐,描写人物心理很出色,这张唱片是Telarc公司出品的,片号Dig CD80089,由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演奏,莱文指挥。这位指挥是该乐团1980一1984年间的常任指挥,他的表达起伏很大,感情充沛。此录音被英国《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
一个充实、愉快而又值得回味的夜晚很快就过去了。他们都觉得:似乎莎士比亚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他的全集有煌煌11卷,有37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三部长叙事诗……这是一片博大精深的浩浩大海,这是一个广阔无垠的宇宙;而根据莎翁作品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像蓝色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一颗颗瑰丽璀璨,不可胜数:如威尔地的歌剧《麦克白》、《奥赛罗》,布里顿的歌剧《卢克莱修受辱记》,巴伯的歌剧《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序曲,托马斯的歌剧《哈姆莱特》等等。
于是,分别时他们依依不舍,“乐”兴未尽,他们相约聚会在明朝,再与莎翁同“发烧”。

刊于广州《音响世界》杂志1995年第2期

[ 本帖最后由 zhaojianren1230 于 2015-10-26 05:41 PM 编辑 ]
2#
发表于 2015-10-26 20:27:29 | 只看该作者
读过以上佳文,不禁拍手叫好!赵老师把莎翁与浪漫时期和近代作曲家关联的作品逐一介绍,对赵老师的知识渊博表示深深的敬佩!学习了!
3#
发表于 2015-10-26 20:38:04 | 只看该作者
小泽征尔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绎的门德尔松《仲夏夜梦》CD封面:

《门德尔松《仲夏夜梦》小泽征尔.png (492.51 KB, 下载次数: 168)

《门德尔松《仲夏夜梦》小泽征尔.png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1:57:2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尝试用多人讨论闲聊文体写的古典音乐知识普及文章,因此,其中有各种观点的差异和比较,读起来会热闹一些。真的是“音乐大家谈”了。

[ 本帖最后由 zhaojianren1230 于 2015-10-28 11:58 AM 编辑 ]
5#
发表于 2015-11-1 08:27:2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关于莎士比亚的话题似乎永远的讲不完,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电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2 08:25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