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上的评论)
在音乐乃至其他艺术上,尼德兰民族拥有辉煌的过去。一个曾诞生过拉索,斯维林克的国度在18,19世纪竟找不出几个说得上名的作曲家。而Johannes Verhulst,“低地的贝多芬”,就生活在1816-1891年的荷兰。
这张专辑中的e小调交响曲,是我对Verhulst的初次接触。首乐章以长大的引子开始,弦乐奏出的宽广,忧郁的主题以及双簧管哀怨的答句勾画出全曲的感情基调。主部主题的上行音调令人想起贝多芬,发展部展示了作者的娴熟技艺,逐渐积聚的力量在乐章结尾处爆发出音的洪流。慢板乐章令人惊异地带有莫扎特情调,附点音符的节奏把听者带到那个优雅的时代,而中段略微沉重的小调主题则提供了鲜明的对比。谐谑曲是贝多芬式的,又略带舒曼的味道,管乐的出色运用使色彩丰富动人。末乐章始终酝酿着紧张的情绪,在胜利的号角过后,引出出人意料的悲剧性结尾。
很难想像这首不逊于同时期德奥佳作的交响曲有被湮没百余年的命运,或许这只能理解为缪斯和爱乐者们开的又一个玩笑了。
音乐自古就盛行于荷兰。音乐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荷兰绘画大师们所描绘的集市、郊祭、竞赛和家庭生活场面得到了反映。早期荷兰音乐的代表者是吟游诗人--巡回演奏的民间音乐家和歌手,从13世纪开始,荷兰就有了吟游诗人的学校。目前保存最早的荷兰音乐文献是15世纪的宗教歌曲。
15、16世纪,荷兰(更准确地说,为包括现今荷比卢及法国东北部的尼德兰地区)音乐文化达到较高发展水平,混声合唱十分流行。在民间多声部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荷兰学派是此时期荷兰音乐的代表。当时重要作曲家为杜费(Guillaume Dufay)、奥凯盖姆(Johannes Okegham)、奥布赖赫特(Jacob Obrecht)等。他们对多声部音乐艺术的发展影响了当时整个西欧的音乐艺术。到16世纪末,荷兰流行反对西班牙暴政的贵族歌曲,曲调已初具民族歌曲风格。
同时期,在歌曲之外,荷兰器乐(风琴、钢琴、弦乐合奏)也得到长足发展。欧洲首次大风琴手公开音乐会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乐器的制造也具有了很高的水准。17、18世纪弗兰德斯名匠制作的钢琴享誉全欧洲。作曲家、风琴演奏家斯韦林克(Jan Sweelinck,1562-1621)是当时荷兰学派的代表。
19世纪,荷兰音乐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作曲家。其中维尔赫斯特(Johannes Verhulst,1816-1891)以创作管弦乐、室内乐、礼拜音乐见长;尼克莱(1829-1896)以创作儿童歌曲闻名。
19世纪末,茨维尔斯(Bernhard Zweers,1854-1924)、迪本布洛克(Alphons Diepenbrock,1862-1921)、瓦赫纳尔(Johan Wagenaar,1862-1941)等成为荷兰新音乐的奠基者。多普比尔(1870-1939)在创作的交响曲中大量采用民间曲调;龙特根(Julius Rontgen,1855-1932)则致力于民间歌曲的搜集和整理。
20世纪初,荷兰作曲家比波尔(Willem Pijper,1894-1947)、德烈斯登(Sem Dresden 1881-1957)等的创作受到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
在现当代作曲家中,巴丁斯(Henk Badings,1907-1987)、德鲁尔(Ton de Leeuw,1926-1996)等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