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乐曲完全展开,音乐充盈编辑部听音室时,Gold Note展现了专业器材的必备素质:隐身能力,凸显其对ECM录音场景深度的还原力。4分30秒后加速的钹声为乐曲注入明亮色彩,金属震颤声与其他乐器分离度优异,空气感充盈。钢琴与贝斯对话尾声,贝斯接管主题时A3 EVO悄然隐退,将舞台完全交给右侧的低音提琴:拨弦圆润且有颗粒感,与其他乐器重合时仍保持右定位稳定性。曲终节奏渐缓,留下对精彩演绎、卓越重放的不舍与曲终遗憾。 这款Gold Note A3 EVO II令我倾心——除了高端工艺完成度,更具备同级领先的音色一致性与空间再现力。无需苛求其天生不适的领域(如管风琴32Hz极低频),但若配以优质功放与正确摆位,必将带来卓越的聆听满足感。 |
结论 这对完全意大利设计制造的紧凑型音箱,从设计到手工组装均体现极高工艺水准,在有限容积内凝聚了令制造商自豪的卓越特质,堪称"意大利微型奇迹"。使用便捷性与完美平衡度是其核心特征,所有细节处理均经精心考量而非刻意炫技——性能本身足以说明一切。为匹配A3 EVO II系统,Gold Note专门开发了风格契合的脚架:黑色烤漆HDF结构结合8mm厚异形铝板,做工质感与音质表现相得益彰。 |
听感评测 我将音箱移至听音室,安置于80厘米高的实心支架上,连接Unico 150功放配备的粗硕线缆。随手放入第一张唱片并以中等音量播放,让单元与功放充分预热后便暂离听音室。约30分钟后返回,开始正式试听——支架保持初始随意摆放状态(离后墙约80厘米,侧墙70厘米),率先播放正在旋转的专辑《Black Dog》,正是齐柏林飞艇的经典之作! 连续试听多曲后,首先吸引我的是这对音箱呈现声场的从容度。但音色平衡度尚有可调整之处,于是通过移位尝试优化低频与中低频的衔接(鉴于其靠近后墙时阻尼表现始终出色,未作特别调整)。借助从摇滚到管风琴乐曲的多类型曲目测试,最终确定最佳摆位:侧墙距离小于70厘米,后墙距离大于100厘米。将箱体朝向听音点微调后重播《Going to California》,吉他与人声的过度聚集感(在当前形势下本不推荐)表明激进的内倾角方案并不理想。逐步恢复箱体角度至近乎平行后,声场彻底舒展——空间感显著拓宽,演奏者距离层次分明。 |
总噪声失真(Total Noise Distortion)测试在90dB与95dB平均声压级下进行。鉴于小型两分频音箱的常规灵敏度特性,升至100dB测试并不合理。测量结果优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尤其在低频段表现突出:90dB声压级下仅产生1%-2%的平均互调失真,既未出现中低音单元常见的中频段严重边带效应,也未对高音单元造成明显音染,即使在最高测试声压级下仍保持高度纯净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