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RITON解析力 TRITON无疑是一条解析力很高的电源线,但在表现方式上又和我以往听过的许多高解析力线材有所不同。实际上在这次测试中我又听了一些其它的曲目。TRITON能将这些唱片是如何录制的交代得清清楚楚,比如是在录音室还是在音乐厅或者教堂录制的。TRITON有效清除了“雾霾”,毫不留情地暴露了录音最微妙的细节。事实上,这种级别的透明度并不罕见,但问题是TRITON是以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展现它高超解析力。何谓不正确的方式?大家不知道是否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球面显像管电视机?有的人以为将对比度调得很高,以为这样画面就越清晰,但这样做会导致画面非黑即白,中间缺乏柔和细腻的过渡,使画面变得很硬,甚至阴影部分有“浮雕感”。而某些刻意制造细节的线材就存在类似的现象,初听时有惊艳,但听久了就容易累。而TRITON没有“人工化”,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我们在音乐厅里所听到的那样,在那里没有什么是模糊的,但也从来没有前冲、锐利的感觉。TRITON能将弦乐器微妙的阴影和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逼真现场感所需要的,其层次丰富的渐次过渡令人赞叹!可以说,TRITON并非追求更多人工化的细节,而是追求正确的细节表达方式,在解析力和音乐性方面作出了完美的平衡。 |
《芬兰颂》:交响乐团众多的乐器形体感仍旧丰满,但因为音场大了,加上结像的方式是紧致凝聚的,所以并不显得拘束、拥挤。TRITON能让结像、音场清晰到何种程度呢?此时我不管目光投向哪里,在音场两侧和后方的每一个角落和缝隙中总能发现一些之前未知的“宝藏”,尽管这段录音我已经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
《为双小提琴与通奏低音而作小协奏曲》:系统韵味的基础不变,而小提琴的速度似乎加快了,充满勃勃生机。小提琴声音密度和线条感都很高,穿透力超卓,琴腔共鸣之充沛令我以为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就在我两米开外的地方演奏。其结像的轮廓也几达极致,音场的聚焦度、透视感一流! |
TRITON用在放大器上的效果 应该说,TRITON用在放大器上和讯源上的总体音色是相似的,改善的地方也基本相同,例如更深刻的音乐表现力、更透明纯净的背景、更汹涌澎湃的能量感等等,这里就不再赘述。但TRITON用在不同的环节,还是会使系统在声音取向方面有一定区别:形象地说,TRITON用在讯源时会使系统更“黑胶化”,拥有更多鲜活、润泽、饱满的元素;而用在放大器时则使系统向“高清”的方向发展,像由高清变成了4K,系统的解析力、透明度、层次感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
在表现力方面TRITON让系统展现出多样的色彩:时而威风凛凛,时而紧张不安,但不管怎么样都是扣人心弦的。在高潮处,喷薄而出的能量让我想起了涌动的炽热岩浆,而不是地表喷出的热泉。更可贵的是,系统还展现出纵然泰山压顶也巍然不动的安定感,LEGACY Signature SE音箱那两只10英寸的低音单元好像一下子变成了12英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