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圣贝多芬是一位名垂千古的伟大人物,他的九大交响曲与众多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都是人类文明的高度结晶。由于贝多芬的伟大,因而平时音乐爱好者们所能接触到的一些有关传媒的文字介绍,就多把贝多芬形象塑造成为“高、大、全”式的人物。给人印象贝多芬生来就不曾是肉体凡胎,而是一位至高无上的音乐之神,人们把对他的膜拜和敬仰在传播中自觉与不自觉地给予完全神化,好像只有这样才更能表现出其音乐的伟大。这种偏颇的宣传对于深入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来说是很不利的。
殊不知如果我们能够有机会多听听贝多芬的一些非主流作品,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其实贝多芬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他的作品也并非款款精彩,他在世时也有七情六欲,也曾为人生不平而沮丧,他也和常人一样时不时地犯些错误,虽然他作有表现性格刚毅不趋炎附势的第三交响曲,也有气吞山河不向命运妥协的第五交响曲,并在这些作品中充分表现了他鲜明的思想与正面形象,但作为一个人.在生活面临种种危机之时,他也不乏为五斗米折腰而作一些应景式的作品以求生存需要,《威灵顿的胜利》和《三重协奏曲》等就是如此作品。但这丝毫也不能损毁贝多芬作为伟大音乐家的形象,通过聆听这些乐曲却可以使我们感觉到作为一名普通人贝多芬五味人生的内心情感。
贝多芬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乐队而作的《三重协奏曲》(作品56号)与那些具有反映历史重大题材与博大精深充满人类至爱、每个音符都进发着思想火花的交响曲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这首《三重协奏曲》创作于1803年。当时愤世嫉俗的贝多芬在写作他的《英雄交响曲>的同时,又要为取悦于他的一位贵族学生同时也是他的主要经济赞助人鲁道夫公爵面创作。这位鲁道夫公爵曾经当了贝多芬20多年的钢琴学生,在此期间他曾经给予过贝多芬以极为丰厚的报酬与物质资助,从而使贝多芬得以放轻生活的重负而专心从事作曲并为世人留下了众多的惊世骇俗之作。贝多芬为了感谢公爵遂决定创作一首作品题献给他,以示回报。但运用什么体裁写作使贝多芬大伤脑筋,虽然当时公爵已做了贝多芬多年的学生,但据资料证实.鲁道夫公爵的琴艺实属一般。贝多芬为了让这位特殊的学生能在当时的上流社会社交场合中有显山露水公开上台演奏的机会,于是在反复思量后便决定采用三重奏协奏曲的形式来进行音乐创作。
《三重协奏曲》是贝多芬运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件乐器的组合与交响乐队相对置形式写成的一首协奏曲。在这首作品中,贝多芬将室内乐纤细温暖的重奏形式与大型的具有磅礴气势的交响性协奏曲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新形式。虽然这一形式并非由贝多芬所创立,并且这首乐曲的艺术成就和音乐价值在音乐史上也不能算做是经典之作,但是它的问世及音乐表现力的充分展现,不愧可为佳作。(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09-12-7 12:16 PM 编辑 ] |
-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 先C.jpg
(124 KB, 下载次数: 203)
贝多芬《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科尔钢琴 拉特奥小提琴 施密特大提琴 海瑟指挥英国室内乐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