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wl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指挥家简介(转载自林逸聪《音乐圣经》)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09:25 | 只看该作者
61、贝尔格伦德 Paavo Bergland 1929--
       芬兰指挥家,就学于赫尔辛基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主学小提琴,毕业后,1946--1956年在芬兰广播交响乐团任小提琴演奏员,1952年起任赫尔辛基室内乐团第一任指挥,1956--1962年任芬兰广播交响乐团助理指挥,1962—1972年任该乐团首席指挥,1972--1979年任伯恩茅斯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5年起任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现任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贝尔格伦德是诠释西贝柳斯作品的权威,他对北欧民族史诗的色彩感有最准确最权威的把握,而他指挥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对俄罗斯音乐的诠释,也能体现那种独特的较为冷峻的色彩感。
6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10:49 | 只看该作者
62、多纳尼 Christoph Von Dohnanyi 1929—
       德国指挥家,其祖父是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埃奈斯特,冯•多纳尼,在大学学习法律,后赴美国,随祖父与伯恩斯坦学指挥。多纳尼在 1957—1969年间,先后担任卡塞尔和法兰克福歌剧院音乐总监,在法兰克福歌剧院期间功绩卓著,把这个剧院提升为德国四大歌剧院之一,后又任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汉堡歌剧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总监。多纳尼的指挥风格热情、强调作品的结构,在指挥克利夫兰乐团时,能很好发挥这个乐团对管弦乐色彩的强调,在处理一些标题性作品时能显示出自己特色。多纳尼充分发挥了克利夫兰乐团欧洲式的细腻、严整、精密的特色,他指挥的现代作品堪称感性与理性的极好结合,所以有“演绎20世纪音乐的权威”的称号。
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12:35 | 只看该作者
63、海丁克 Bernard Haitink 1929—
       荷兰指挥家,10岁左右开始学小提琴,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受教育,毕业后进荷兰广播交响乐团任小提琴演奏员。1954—1955年,参加两届荷兰联合广播协会举办的夏季国际指挥讲习班,由于成绩突出,1955年被聘为荷兰联合广播交响乐团副指挥。1956年替代生急病不能上场的朱里尼成功地指挥凯鲁比尼的《安魂曲》,从此引起注目,同年成为希尔维鲁斯姆广播交响乐团首席。1962年起成为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首席。1967—1979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和艺术顾问。1988年离开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成为科文特花园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他还在世界各地广泛担任客座。海丁克对速度有准确的把握能力,他所统帅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和伦敦爱乐乐团,以强调作品的幅度、力度的演绎而著称。他指挥的肖斯塔科维奇和马勒的交响曲,在这种幅度与力度的迷人表达中,都体现出管弦乐的厚重色彩。因为对厚重色彩的重视,他在类似德彪西的管弦乐标题作品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13:59 | 只看该作者
64、哈农库特 Nikolaus Harncncourt 1929-
       德国指挥家,在奥地利格拉茨长大,就学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1952—1969年在维也纳爱乐乐团任首席大提琴。1953年联合维也纳的一些优秀演奏家,组成维也纳音乐协奏团,专以古乐器演奏早期音乐,任常任指挥。1992年首次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指挥大管弦乐团,引人注目,之后接替阿巴多任欧洲室内乐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哈农库特在提倡“本真运动”方面功绩卓著,他指挥欧洲室内乐团在Teldec公司与莱昂哈特等合作的巴赫康塔塔全集、贝多芬与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都是获大奖的名片,他处理的舒伯特的弥撒曲与贝多芬的序曲集,也得到很高的评价。
6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15:26 | 只看该作者
65、普列文 Andre Previn 1929—
        德国裔美国指挥家,4岁起随父亲学钢琴,6岁起进柏林音乐学院随布赖特豪普特学钢琴。二次大战中,因是犹太人而遭迫害,1938年全家逃离到美国,结识蒙特而拜他为师。1950--1952年,普列文在美国军队中服役,复员后进好莱坞,成为电影音乐作曲家。普列文作为专业指挥首次正式登台,是1963年指挥圣路易交响乐团。 1967年,休斯顿交响乐团聘其为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9年辞去该职而任伦敦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78年起任匹茨堡交响乐团常任指挥,进入 80年代中期后,又辞去所有乐团的常任指挥职务,专心地担任各地的客座,又恢复了钢琴演奏,但经常演奏爵士。普列文最辉煌的指挥生涯是与伦敦交响乐团近20年的合作。他是现代指挥家中最富浪漫气质的一位,善于强调作品的幅度与情感起伏,伯恩斯坦评介普列文的长处是“能够把不同风格的音乐演绎得同样出色”。普列文最能体现出其指挥特色的,是指挥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沃恩•威廉斯及美国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
6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17:26 | 只看该作者
66、波宁吉 Richard Bonynge 1930--
        澳大利亚指挥家,就学于悉尼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1962年在罗马初次担任指挥登台,由于波宁吉担任过歌唱家的钢琴伴奏,对美声唱法有兴趣,也深入研究过芭蕾音乐。与苏萨兰结婚后,潜心于研究歌剧与芭蕾音乐,先后任悉尼歌剧院音乐总监、安布罗西亚歌剧院、科文特花园剧院指挥。波宁吉对芭蕾音乐的节奏有非凡的把握能力,所以是少数几个指挥芭蕾音乐的权威。由于对歌剧艺术的深入研究,他和苏萨兰、帕瓦罗蒂合作的歌剧作品,都具有相当的水准,其中尤以贝里尼、多尼采蒂和莫扎特的歌剧为出色。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19:19 | 只看该作者
67、C.克莱伯 Carlos Kleiber 1930--
        德国指挥家,E.克莱伯的儿子,先到瑞士学化学,后由于全家受纳粹迫害而移居南美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学音乐。1952年在拉布勒塔剧院首次登台指挥,1954年又在波茨坦剧院正式登台指挥。1956—1964年任莱茵德意志歌剧院指挥,1964年起任苏黎士歌剧院常任指挥,他是各大歌剧院的客座,还是爱丁堡音乐节与拜罗伊特音乐节的主要特邀指挥,近年来,他不担任任何一个歌剧院和乐团的常任指挥,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按每分钟来收费的客席指挥家。C.克莱伯首先是一个出色的歌剧指挥家,他强调音乐的线条与和声的变化,对作品的诠释总能有独到的见解,音乐评论家们认为是在其中运用了几何学的原理。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又被称为是“给古老的交响乐焕发出新生命的人物”。美国音乐评论家迈克尔•沃尔什评论他指挥的音乐“既给人以欧几里德命题一样的清晰感,又给人以雷霆万钧般的紧张感,与其说是一个启示者,不如说是对作曲家写在纸上的作品不加夸张的再创造,这恰似复活的荷马来背诵《伊利亚特》一样。”C.克莱伯录制的唱片数量不多,但几乎张张都精致、出色。
6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20:41 | 只看该作者
68、马泽尔 Lolin Maazel 1930--
        出生于法国的美国指挥家,4岁就随父母移居美国,5岁开始学小提琴与钢琴,之后随俄裔指挥家巴卡莱尼科夫学指挥。马泽尔精通乐队的大部分乐器,1937年7岁就指挥一支非正规乐队演奏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两年后9岁又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成功地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成为神童。马泽尔15岁时从指挥台退隐,进匹茨堡大学学文化课程,19岁进匹茨堡乐团任小提琴演奏员。1951年经萨巴塔提携而到意大利留学,1953年在意大利卡塔尼亚举行他成年后的欧洲首演,其后担任欧洲一些重要乐团的客座。1965— 1971年任柏林德国歌剧院音乐总指导,兼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1972年回美国,接替赛尔任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76年任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客座,1982年又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80年代后期重返美国,接任普列文,任匹茨堡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马泽尔擅长于把握舞蹈节奏,他强调表情,涉猎各种作品,强调力度与节奏的鲜明对比,但处理得精致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他客串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绎的拉赫玛尼诺夫的全套交响曲,受到好评。
6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22:09 | 只看该作者
69、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Gennady RozheStvensky 1931--
       俄罗斯指挥家,父亲是著名指挥家,母亲是女高音,8岁就进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校学钢琴, 10岁进莫斯科音乐学院随其父学指挥,在学生时代已作为少年指挥家而登台。1955年从音乐学院毕业,当年指挥普罗科菲耶夫的舞剧《灰姑娘》大获成功,第二年苏联大剧院便聘他为舞剧指挥。1961—1973年任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65—1970年兼任大剧院首席,1974年还兼任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首席,1978年兼任BBC交响乐团首席,克利夫兰交响乐团与伦敦爱乐乐团也聘其为首席客座,后又在莫斯科组建文化部交响乐团,1982年起兼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客座。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指挥风格,在强调结构的同时注意细节的刻划,他演绎的柴科夫斯基三大舞剧,堪称为杰出的典范,而他与文化部乐团演绎的肖斯塔科维奇与昔罗科菲耶夫的交响曲全集,也被认为是最出色的佳作。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23:44 | 只看该作者
70、阿巴多 Claudio Abbado 1933—
        意大利指挥家,先在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后赴维也纳音乐学院拜斯瓦洛夫斯基为师。1958年在伯克郡音乐中心获库塞维茨基奖,1963年获米特罗普洛斯奖。1964年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并于1965年指挥萨尔茨堡音乐节,1968年起任斯卡拉歌剧院首席,1971年起任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指导,1979年起任伦敦交响乐团、欧洲室内乐团首席。卡拉扬逝世后,接替他而成为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阿巴多以热情、充满歌唱性的指挥风格而著称,他的手势极为丰富,善于通过对织体变化的把握,从细部刻划入手而展示出作品丰富的层次。他对歌剧、舞蹈性与歌唱性有出色的表现力,是意大利歌剧、类似舒伯特等德奥作曲家的作品的阐释权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4 11:1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