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音乐情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史文化古村——南海松塘村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9: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松塘村的太史第,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积169平方米,府第的总体结构和村内临街建筑的前厅后屋格局相同,门口右侧的一幅“自置墙”上,镶嵌有大典科举的功名碑。太史第是南海目前保存为数不多的官宦宅第之一,也是松塘文化历史的载体之一。

这个太史第是松塘翰林公区大典的故居,区大典就在这里出生,松塘人就把这间房子进行修复,将这里打造成松塘翰林文化博物馆,让游客来到松塘,体会得到松塘的翰林公是怎样生活的。

区大典是翰林院庶吉士,也是“香港开埠百年,提倡国学,教泽广被之第一人”。由于后来区大典居香港工作生活,家族亲人亦次第赴港,太史第就借予邻居使用。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一度作为生产队的“文化室”使用。直到八十年代后,太史第才归由居乡的亲属管理。

2013年,区大典的嫡孙区奇贞大姐,把自己在西樵的一间店铺,捐给了“松塘翰林文化基金会”,并以她爷爷的名义建立
“松塘村区大典奖学金”,将店铺的租金当作奖学金,奖给松塘学子。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7-18 07:07 PM 编辑 ]

太史第 (1).JPG (269.42 KB, 下载次数: 268)

太史第  (1).JPG

太史第 (2).JPG (266.28 KB, 下载次数: 275)

太史第  (2).JPG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9: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雍正以后,选官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9: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以“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老坊巷为肌理,为数众多的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井古树等点缀其间,构成完整的历史风貌。村中传统建筑规模达20275平方米,代表性建筑有“区氏宗祠”、“六世祖祠”、“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明德社学”,“养正书舍”、“培元书舍”、“汇川家塾”、“孔圣庙”等。村中历史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的“三雕一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季房六世祖祠 (3).JPG (294.35 KB, 下载次数: 270)

季房六世祖祠   (3).JPG

季房六世祖祠 (2).JPG (240.89 KB, 下载次数: 249)

季房六世祖祠   (2).JPG

东山祖庙 (1).JPG (303.59 KB, 下载次数: 254)

东山祖庙  (1).JPG

东山祖庙 (2).JPG (285.3 KB, 下载次数: 272)

东山祖庙  (2).JPG

东山祖庙 (3).JPG (245.15 KB, 下载次数: 258)

东山祖庙  (3).JPG

见五大夫祠 (1).JPG (267.88 KB, 下载次数: 247)

见五大夫祠  (1).JPG

见五大夫祠 (2).JPG (226.78 KB, 下载次数: 248)

见五大夫祠  (2).JPG

僬侣祖庙 (1).JPG (318.3 KB, 下载次数: 281)

僬侣祖庙  (1).JPG

僬侣祖庙 (2).JPG (241.05 KB, 下载次数: 239)

僬侣祖庙  (2).JPG

世大夫家庙 (1).JPG (265.17 KB, 下载次数: 236)

世大夫家庙  (1).JPG

世大夫家庙 (2).JPG (289.37 KB, 下载次数: 239)

世大夫家庙  (2).JPG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9: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塘村人崇文尚学,村内文武圣庙俱全,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共出了二十几位进士和举人,其中四人入选翰林,因此松塘村也有“翰林村”的美誉。松塘村的“培元书舍”;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9: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塘村是佛山历史较为悠久,保存历史文化遗产较丰富的岭南村落。村内有多处保留较好的明清民居、祠堂、青石板街巷以及传统窗花雕饰等,以青砖青瓦的基调为主,整体建筑风貌协调,具有岭南村落的典型特征。

DSC0983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82.69 KB, 下载次数: 342)

DSC0983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5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36.97 KB, 下载次数: 343)

DSC0985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6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64.88 KB, 下载次数: 354)

DSC0986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91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88.74 KB, 下载次数: 337)

DSC0991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9: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名。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2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塘村村道整洁,石板街面没有垃圾随地,池塘里荷花绽放,村边的龙眼树果实累累,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大树下闲聊纳凉,一派祥和安静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7-20 08:08 PM 编辑 ]

DSC09878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404.02 KB, 下载次数: 339)

DSC09878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79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315.81 KB, 下载次数: 339)

DSC09879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7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178.89 KB, 下载次数: 317)

DSC0987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74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165.14 KB, 下载次数: 302)

DSC09874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36_调整大小_conew1.jpg (256.54 KB, 下载次数: 329)

DSC09836_调整大小_conew1.jpg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p 于 2016-7-21 09:39 AM 发表
龙眼能摘不?
龙眠还未到收成期。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6-7-21 11:02 PM 发表
文昌旺位!
松塘村文风蔚然。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7-23 02:07 PM 编辑 ]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22: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iming 于 2016-10-22 10:42 PM 发表
沿海一带的发达文化从其建筑便可窥见一斑,这是内地所不能比的啊!

同感。广东潮汕、南海及在广东的客家族群,推崇家族祖训,通过考取功名以期望封官进爵,日后衣锦还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4 11:3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