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音乐情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七杂八杂碟汇(2022年1月30日更新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斯科广播交响乐团(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全称“莫斯科广播柴科夫斯基交响乐团”,隶属于莫斯科国家广播局。1930年创建于莫斯科。最初名为“苏联广播大交响乐团”(USSR Radio Large Symphony Orchestra),隶属于苏联国家广播局,以后又曾改名为“苏联广播电视交响乐团”、“莫斯科广播电视交响乐团”(Moscow Radio and Television SymphonyOrchestra),1993年改为现名。乐团演奏技巧卓越高超,并录制了大量乐曲,其中有《瓦格纳名曲集》等相当一批的通俗名曲.指挥相继有高克、罗杰斯特文斯基、费多谢耶夫。乐团总员约110人。 乐团建立不久便发展成为一个能演奏世界众多优秀曲目的乐团,如交响乐、清唱剧、康塔塔等。今天,乐团除去在国内外参与众多活动之外,继续成为俄罗斯首屈一指的广播交响乐团。历届指挥包括亚历山大·戈克、尼古拉·戈洛瓦诺夫、根那季·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以及现仟指挥弗拉基米尔·费多谢耶夫,其中前苏联著名指挥大师戈洛瓦诺大为乐团的发展做出厂至关重要的伟大贡献,他在担任乐团首席指挥的十六年间,以超凡的指挥技艺率领乐团成为全胜界最优秀的乐团之一。既是广播交响乐团,又是音乐会的组织者,并以俄罗斯作品作为乐团的本要演出曲目,许多20世纪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部经由乐团首演。
  乐团首任音乐总监是奥尔洛夫(Alexander Orlov)。1937年由戈洛瓦诺夫(Nikolai Golovanov)接任,他在任的16年中,使乐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1953年戈洛瓦诺夫因卷入政治斗争被斯大林免去职务(后来被迫害致死),由高克(Alexander Gauk)继任。1961-1974年,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任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1974年起,费多谢耶夫(Vladimir Fedoseyev)任指挥,进一步扩大了乐团巡回演出的规模。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20: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MELODIYA中文意为“旋律”。成立于1964年的苏联时期,属国有唱片公司。作为音乐大国唯一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Melodiya 旗下曾汇集了一大批杰出的指挥家、演奏家,诸如奥伊斯特拉赫、吉列尔斯、罗斯特罗波维奇、里希特、孔德拉申、穆拉文斯基、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等,以及列宁格勒国立爱乐管弦乐团、苏联大剧院管弦乐团、鲍罗丁四重奏等世界一流的演奏团体。雄厚的实力加上廉价的唱片定价,使这一品牌受到世界各地爱乐者的普遍好评。尽管一些大师有大量录音是在 DG、EMI 等国外大公司录制的,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录音,尤其是早中期录音为这一公司独有。此外,公司成系列地录制了一批19世纪及20世纪苏俄作曲家的作品,很多都是首次录音。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德尔松《第一、二钢琴协奏曲》
钢琴∕安德拉斯.希夫
迪图瓦指挥巴伐利亚国家交响乐团
安得拉斯·席夫,匈牙利钢琴家,5岁开始学琴,15岁在匈牙利电台举办的"发掘音乐天才"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同年入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并在伦敦师从马尔科姆学习大键琴.1973年在匈牙利国家广播钢琴比赛中获第二名,1974年参加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获第四名,与同时代人兰基、科奇什一起被称为匈牙利钢琴三杰.席夫学过古钢琴,精心钻研斯卡拉蒂巴赫、海顿等作曲家的分句技巧,其演绎的巴赫、海顿作品有清新、清秀的特点,音色极佳,充分发挥了现代钢琴的魅力。他与1929年在英国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有过合作,曾录制过巴赫平均律集全集,全集分两集,每集两碟,实为巴赫平均律中佳品。
指挥家迪图瓦生于瑞士洛桑,先后就读于洛桑音乐学院,日内瓦音乐学院,年轻时学过钢琴,小提琴,中提琴,打击乐,并加入洛桑室内音乐团,1959年指挥该团演出。1964-1967年任苏黎世广播交响乐团指挥,此后10年任伯尔交响乐团音乐监督,长期以来将这个原先名不经传的加拿大乐团调理得大放光彩,并借助Decca的优异录音,使得他们的大量唱片为爱乐者所珍视。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德尔松的《第一、二钢琴协奏曲》相对他的《双钢琴协奏曲》稍微逊色,个人爱好上并不推荐。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文介绍:门德尔松的《第一钢琴协奏曲》,G小调,Op.25,作于1830-1831年,1831年10月17日在慕尼黑首演,由门德尔松主奏钢琴。其实,门德尔松至少作有4首钢琴协奏曲,在这首第一号之前,已作过2首,另还有一首为两架钢琴而作的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共3个乐章:1.热情如火的很快的快板,G小调,奏鸣曲式。有序奏,序奏开始以乐队的半音阶上行。主部开始以钢琴有力地呈示华丽的第一主题,下行固定于降B大调后,以钢琴平静地奏第二主题。降B小调扩展后,再强烈地奏第一主题,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在第一主题再由钢琴反复后以木管处理第二主题,其中交织钢琴的琶音。然后木管与钢琴分别处理两个主题,以对位形态交织。再出现由乐队演奏的部分,与序奏同样上行,达到顶点后进入再现部。钢琴加入,以G大调表情丰富地再现第二主题,转入G小调,乐队呈示第二主题后,钢琴以低音表现第一主题,乐队相继呈示第一主题后的经过句与第二主题,再由管乐激动地奏鼓号调动机。这个主题不间断进入第二乐章。2.行板E大调,三段体。钢琴将鼓号调给予变化呈示,奏出暗示这一乐章主要主题的3小节序奏后,中提琴与大提琴优美地展示主要主题,加入低音管与圆号对位。钢琴将主要主题予以装饰,在中提琴、大提琴再度呈示主题后,经转调的经过句,进入B大调中段。中段由钢琴以细密的音型演奏,中提琴与大提琴三度呈现主要主题。第三段钢琴的精致的律动交织,在弦乐震音伴奏下,钢琴奏主要主题,最后在附有延长记号的E大调和弦中静静地结束。3.G大调,回旋曲式,以鼓号调音型开始,相当于序奏。主部为活泼的很快的快板,强有力地呈示回旋曲主要主题。第一副主题为D大调,钢琴以分散和弦与音阶表现伴随,长笛与小提琴以含颤音的音型交错其间。第一副主题以B大调再现后,钢琴以D大调奏主要主题。处理完两者发展后,主题再由乐队以基调再现。钢琴承奏后以G小调,表情丰富地演奏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作为经过句。回复原来速度后,进入结尾,钢琴华丽地跳跃,回想第一副主题与主要主题,最后强有力地奏主要动机而结束。
门德尔松的《第二钢琴协奏曲》,D小调,Op.40,比第一号晚6年,作于1837年,1837年9月21日在伯明翰音乐节,由门德尔松自己演奏钢琴而首演。共3个乐章:1.热情的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有4小节序奏,钢琴接着奏即兴风格乐句,经过与乐队对话,引出乐队表现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由钢琴修饰后,进入经过部,再由钢琴以A小调奏第二主题。发展部乐队先以D小调呈示第一主题,并以卡农方式处理,钢琴加入后拓展成高潮。再现部先再现第一主题,后再现第二主题而形成高潮,回想第一主题与序奏动机,钢琴华彩处理后,直接进入第二乐章。2.持续的很缓板,降B大调,回旋曲式,钢琴奏主旋律动机,乐队持续,钢琴更抒情地表达,乐队与之交织。此乐章以附有延长记号的降B大调和弦结束,直接进入第三乐章。3.谐谑的急板,D大调,回旋曲式。乐队先呈示主要主题,钢琴加入,两者对话,钢琴再奏主要主题,副主题为A大调。乐队演奏主要主题,钢琴再加入,作发展处理。副主题再现后,对位形态的主要主题交织加入。钢琴表现的主要主题最后三度出现,作发展处理后,副主题再出现而由乐队推向结尾。
门德尔松的作品大多都是这种婉约清纯的感觉,让人非常放松,好象可以融进音乐一样。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 管风琴作品  温伯格 管风琴  

巴赫 管风琴作品 温伯格 管风琴 (1).JPG (60.22 KB, 下载次数: 301)

巴赫 管风琴作品  温伯格 管风琴  (1).JPG

巴赫 管风琴作品 温伯格 管风琴 (2).JPG (68.53 KB, 下载次数: 295)

巴赫 管风琴作品  温伯格 管风琴  (2).JPG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08: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德尔 6首大协奏曲 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 平诺克与欧洲的古乐团演绎的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受到一些喜欢古乐器的爱乐者的追捧,而这个ARCHIV的录音又是一个十分棒的录音,值得聆听。

亨德尔 6首大协奏曲 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 (1).JPG (124.45 KB, 下载次数: 283)

亨德尔 6首大协奏曲 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 (1).JPG

亨德尔 6首大协奏曲 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 (2).JPG (87.9 KB, 下载次数: 291)

亨德尔 6首大协奏曲 平诺克指挥英国协奏团 (2).JPG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8: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尔斯·奥古斯特·德·贝里奥德.贝利奥特《第1、8、9小提琴协奏曲》
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夏尔-奥古斯特·德·贝里奥(Charles-Auguste de Beriot)1802年出生于比利时鲁汶(Leuven)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少跟著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维奥蒂的学生堤比学习小提琴,九岁时便举行了个人演奏会。不幸的是,也是在九岁那年,他的父母同时离世,成为孤儿的他由老师堤比收养。贝里奥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当时的一位法国男爵对贝里奥在音乐上的天才表现记。

查尔斯·奥古斯特·德·贝里奥(CharlesAugustede Beriot),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比利时小提琴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以他那杰出的才能,培育了魏欧当、恩斯特、雷欧纳等许多饮誉世界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1802年2月20日,贝里奥出生于比利时卢万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父母双亡,除了那家庭虚名和高尚的情操,别无遗产可继承。要不是音乐教师蒂(J.F.Tiby)的仁慈,他的光景就会更糟;蒂比察觉到孩子的音乐天赋,教他拉琴,而小贝里奥也勤奋好学,9岁时便公开演奏了维奥蒂的一首协奏曲。

贝里奥于1843年来到布鲁塞尔音乐院任职。该院早在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以前,就是欧洲在弓弦乐器教学方面显得出色的学府之一,当时驰骋于音乐会舞台的贝里奥,应邀负责这个著名学府的小提琴教学部门而给予世界乐坛的影响,却大大超过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演奏家的贡献。

贝里奥天生精诚专注的气质和善于独立思考的头脑,不仅使他的小提琴技术学得扎实,而且广泛地掌握了与艺术有关的一般知识.他学习技巧和提高素养的主导思想,甚至还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远远超越了当时一般音乐家所抱有的那些见解。

贝里奥的音乐作品以小提琴为主。共创作了10首协奏曲以及大量的小提琴小品曲、重奏曲等,另外他亦有出版小提琴教学法的书本。现时大部份作品都只限作为教学用途,真正在演奏厅内演奏的并不多,他的《芭蕾舞场景》,作品100、以及第7、9号小提琴协奏曲是极少数仍流传至今的作品。

DSC01198_conew2.JPG (88.93 KB, 下载次数: 266)

DSC01198_conew2.JPG

DSC01200_conew1.JPG (74.47 KB, 下载次数: 286)

DSC01200_conew1.JPG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09: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尧姆·勒克 钢琴三重奏、四重奏  
纪尧姆·勒克(法语:Guillaume Lekeu,1870年1月20日-1894年1月21日),比利时作曲家。早年自学音乐,1888年到巴黎师从弗兰克,弗兰克逝世后师从丹第。1891年获罗马大奖第二名。1894年不幸因伤寒英年早逝。勒克的作品受到弗兰克的影响明显,常采用循环主题,风格细腻优美。
纪尧 姆勒克曾在听完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 尔德》序曲之后竟然激动得昏了过去,当场被人抬出剧院一事,为瓦格纳的影响力徒添了一份话题。

纪尧姆·勒克 钢琴三重奏、四重奏 (1).JPG (126.85 KB, 下载次数: 295)

纪尧姆·勒克 钢琴三重奏、四重奏  (1).JPG

纪尧姆·勒克 钢琴三重奏、四重奏 (2).JPG (73.52 KB, 下载次数: 292)

纪尧姆·勒克 钢琴三重奏、四重奏  (2).JPG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21: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瓦尔第;乡村协奏曲、小提琴与双簧管协奏曲、G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双簧管协奏曲、G大调曼陀林协奏曲
平诺克指挥英国合奏团
唱片号:ARCHIV415 674-2

维华第 乡村风格协奏曲 (1).JPG (120.11 KB, 下载次数: 300)

维华第 乡村风格协奏曲  (1).JPG

维华第 乡村风格协奏曲 (2).JPG (103.12 KB, 下载次数: 268)

维华第 乡村风格协奏曲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14 10:24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