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6328|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小提琴演奏流派之浅见(大家一起不断补充内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8 11: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说钢琴是乐器的“皇帝”,那么小提琴就可以称之为乐器的“皇后”。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的几百年来,小提琴在音乐活动中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当然包括在流行音乐领域。为小提琴而作的作品可谓庞大浩瀚,协奏曲、奏鸣曲,与其他乐器的二重奏、二重协奏曲、独奏曲、变奏曲、改编曲、即兴曲,小提琴在室内乐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体材之多数不胜数。小提琴以她的优美动人的声音征服了几乎所有人的心。小提琴演奏技法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与作曲相得益彰,历史上的小提琴演奏技法流派也大大丰富了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发展。这里我们不妨引用相关资料,重温小提琴的“威水史”,顺便理清一下关于对小提琴认知的思路和概况,相信对今后聆听小提琴音乐有所帮助的。


法比小提琴学派

      1782年维奥蒂第1次来到法国,在他的训练和影响下,法国的P.巴约、P.罗德和R.克鲁采共同创立了法国小提琴学派。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成立,它成为年轻的小提琴家们向往的学府,目前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教学,几乎都采用J.-F.马扎斯(17821849)、克鲁采、罗德、P.加维涅等小提琴家的练习曲来训练学生,其中尤以克鲁采的《四十二首练习曲》为公认的优秀之作。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对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H.维尼亚夫斯基、P.de萨拉萨特、F.克赖斯勒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在继承法国学派的演奏风格上,增加了浪漫派色彩。法国小提琴学派强调声音的华丽,有许多手腕的运弓动作,这给他演奏连顿弓带来了困难,后来他终于发现通过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顺利地掌握这种连顿弓法。1862年维尼亚夫斯基把他的演奏技巧带到了俄国,为以后出现的俄罗斯演奏学派的宽广发展,打下了基础。出生于西班牙的萨拉萨特,是法国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演奏家之一,他的演奏以音色甜美、纯净而著称。他使用的揉音幅度更宽,他的音准,特别在高音区非常出色,技巧辉煌而流畅。他写的《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很有创造性,技术上难度很大。奥地利人克赖斯勒1887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他有着潇洒自如的演奏风格,从不炫耀技巧,运弓优雅,乐句处理得十分巧妙,富于节奏的活力。克赖斯勒继承和发展了维尼亚夫斯基的揉音技巧,使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音色变化。他的弓法和指法都很有个性。

    在小提琴演奏史上有法比学派这一名称,是因为这两个学派不仅在形成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又都受维奥蒂的影响。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C.-A.de贝里奥的老师是维奥蒂的学生,贝里奥也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过。他把帕格尼尼的辉煌技巧和法国的优雅风格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古典的法国演奏学派现代化了。贝里奥不是法国学派的直系门徒,他能突破传统,创造一个新的浪漫主义的法比学派。贝里奥的学生H.维厄唐对比利时学派有很大影响。他在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巨大贡献是发挥了小提琴在交响乐中的独奏地位。他的《第四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约1850)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品,H.柏辽兹称它是一首有着独奏小提琴声部的壮丽的交响曲。E.伊萨伊是维厄唐的学生,他演奏热情而充满活力,威严而又优美,富于诗意,他使用更为强烈的揉音。法比学派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J.蒂博以及现在仍活跃在世界乐坛上的Y.梅纽因。
德国小提琴学派

    1650年以前,德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基本上是走意大利人的路。1700年左右,德国作曲家写的小提琴作品使用了比意大利人还要难的技巧,特别是在使用和弦、特殊调弦法,以及某些描写性的演奏效果方面。小提琴已经发展为一种技巧性很高的乐器。J.S.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对演奏者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1756年L.莫扎特(W.A.莫扎特之父)写的《小提琴教程》是德国小提琴发展的总结。1831年,德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施波尔完成了他的《小提琴教程》。F.达维德(1810~1873)在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开办时是小提琴系的负责人,他是一位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师,在他的努力下,使莱比锡音乐学院成为19世纪中叶的小提琴学习中心。达维德编订过许多古典作品,对丰富曲目作出了贡献。著名的演奏家J.约阿希姆的历史功绩,在于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来忠实地再现作品的音乐内涵。巴赫的6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就是由于他的演奏,被现代小提琴家们公认是小提琴复调音乐作品的高峰。他的另一历史功绩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20世纪初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L.奥尔就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约阿希姆的最后一名学生A.魏登堡,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时,他逃亡中国,旅居上海,并在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小提琴与室内乐
意大利小提琴学派

  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确认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他所写的奏鸣曲,在快板乐章中摒弃了那些非音乐性的效果,而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乐章,富于歌唱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富于歌唱性的演奏特点,为意大利学派奠定了基础。A.维瓦尔迪是意大利学派创小提琴协奏曲的代表人物。他是采用乐队为小提琴伴奏的首创者。他的这一创举,使协奏曲具有交响性,并增添了戏剧性。G.塔尔蒂尼是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意大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据科雷利作品的主题写了50首变奏曲,使小提琴弓法艺术得到巨大发展。他奠定了由 3个乐章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是18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高峰。
18世纪中期,小提琴弓还不是现在这种弧度,而是向外拱起,适于演奏巴罗克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更适合演奏J.S.巴赫的复调小提琴作品。到J.海顿、W.A.莫扎特,音乐作品的旋律线条具有更大的起伏,音量上要求具有更有力的重音,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也随之而改变,从而产生了1785年法国人图尔特的现代小提琴弓的创制,在运弓上有了发展与提高。被称为现代小提琴演奏之父的G.B.维奥蒂是巴罗克时期过渡到古典主义时期体现小提琴艺术发展水平的代表人物。他把小提琴的歌唱性乐句和技巧性乐句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使用了E弦的音域。维奥蒂的《第二十二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1797)至今仍受到许多作曲家们的赞赏。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学派处于衰落时期出现的新的浪漫主义先驱。他的《24随想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范本。他所使用的新的旋律技法,大胆的转调,丰富的半音进行,尖锐的和声组合,有特点的节奏音型,多种速度变化,对以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有很大影响。他的随想曲,被人们誉为小提琴技巧的百科全书。帕格尼尼演奏时所使用的许多技巧,如双泛音、连顿弓、抛弓、特殊调弦法、左手拨弦技巧、双音以及复杂的和弦、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远距离大跳等,都是与他同时代的小提琴家们尽力探索的秘诀。
俄罗斯、苏联小提琴学派

  L.奥尔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近50年的教学,使他成为20世纪初著名的小提琴教授。J.海费茨、M.埃尔曼、N.米尔斯坦、E.津巴利斯特等世界第一流小提琴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奥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他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一书,阐述了他的教学思想和美学观点,例如音乐第一,技术第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乐等等。奥尔对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不过,早在奥尔之前维厄唐和维尼亚夫斯基等曾长期在俄国教学和演奏,可以说俄罗斯学派是在法比学派的基础上自然地、历史地形成,而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和建树。海费茨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生,他有着火热的感情,钢铁般的控制力,惊人的技巧和强烈个性。他所使用的快速揉音、表情性的换把滑音、强烈的运弓起奏、比较快速的乐曲处理等,这一切都是他那强烈的音乐个性的自然表露。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成立后,敖得萨音乐学院的斯托利亚尔斯基、莫斯科音乐学院的А.И.扬波利斯基和К.Г.莫斯特拉斯等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事业,形成了苏联小提琴学派。斯托利亚尔斯基在1933年创建了苏联的第一所天才儿童音乐学校,成为苏联学派的创建人之一。他主张从童年起就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技术与艺术训练。他的学生.奥伊斯特拉赫,是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把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还积极演奏现代音乐。莫斯特拉斯所著的《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小提琴演奏者的节奏训练》、《小提琴演奏中的力度问题》都很有价值。他的学生I.加拉米安在美国成为著名教师。波利斯基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教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全面发展。极为纯净的声音、精确的音准、高超的技巧、高尚的风格、对乐曲处理的细致而深刻,是这个教学体系的特点。他的侄子И.□.扬波利斯基是《小提琴指法概论》的作者。扬波利斯基的另一名学生□.И.扬凯列维奇,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教学原则,善于对学生的才能作透彻的分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演奏技巧和个性。中国著名小提琴教师、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林跃基,曾是扬凯烈维奇的学生;林跃基的学生胡坤曾在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需要提及的还有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I.斯特恩。他与俄国学派有很深的渊源,又曾受法比学派的影响,他善于采撷众长,独创一格,成为当代第一流的演奏家。他曾两次来中国访问,进行演奏和讲学活动,给中国年轻的小提琴家很多教益。
    他的学生I.加拉米安在美国成为著名教师。波利斯基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的教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全面发展。极为纯净的声音、精确的音准、高超的技巧、高尚的风格、对乐曲处理的细致而深刻,是这个教学体系的特点。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10-28 01:33 PM 编辑 ]

小提琴 .jpg (48.52 KB, 下载次数: 340)

小提琴 .jpg

科莱里.jpg (16.1 KB, 下载次数: 351)

科莱里.jpg

维厄当 .jpg (37.59 KB, 下载次数: 359)

维厄当 .jpg

帕格尼尼.jpg (21.93 KB, 下载次数: 330)

帕格尼尼.jpg

蒂博.jpg (17.82 KB, 下载次数: 356)

蒂博.jpg

米尔斯坦 .jpg (27.48 KB, 下载次数: 350)

米尔斯坦 .jpg

克莱斯勒 .jpg (24.93 KB, 下载次数: 350)

克莱斯勒 .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12: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二百年来小提琴表演艺术的发展,我们首先应当提到被誉为现代小提琴之父”———维奥蒂本人是一位杰出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他却成了开创法国小提琴古典派元勋。他发明了一种断弓奏法被称为:维奥蒂弓法维奥蒂把自己演奏技艺和风格传授给了他的得意门生罗德。罗德所著《小提琴24首随想曲》,继承了维奥蒂古典主义的精髓,又揉进法国的气质和韵味。
  十九世纪,与法国小提琴家有密切关系而相互影响的,乃是比利时小提琴家,很多著名的比利时小提琴家都在巴黎音乐学院受过训练,如比利时小提琴名师贝里奥他是十九世纪比利时小提琴学派的领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于1843年在布鲁塞尔建立的小提琴演奏学派与巴黎学派类似,贝里奥从维奥蒂那里获益颇深。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比利时小提琴家在巴黎音乐学院任教。如巴萨尔、马西克等。因而产生了所谓法比派小提琴学派,他们的技术与理论观点是分不开的。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法比派产生的伟大小提琴家,比其他任何派别都多,因此对整个世界小提琴影响也最大。贝里奥、维尼亚夫斯基、维奥当、萨拉萨蒂、伊扎伊、克莱斯勒、蒂博、艾乃斯库为及弗莱什等等,都属法比学派小提琴家。
  十九世纪最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是当时被称为音乐家之王的意大利人科雷里。但是,意大利学派的真正顶点是尼古拉·帕格尼尼,他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的演奏技术完美无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演奏中的神韵以及使人陶醉的个性,强烈影响和促使听众达到歇斯底里般的狂热。他集演奏家与作曲家一身。他的作品是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具有鲜明的意大利民族风格;他那迷人的旋律,多姿多彩的技巧,富于诗意的形象,无愧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他既继承传统,又能从传统中走出新路,抛弃传统桎梏。他的革新不仅为小提琴,乃至一切乐器开辟了新天地。他影响了李斯特、肖帮、舒曼、勃拉姆斯等大师的器乐创作方向。
  德国小提琴学派也受到法国学派一定影响。比起法国人来,德国人总的来说技术上要保守些,在音乐表现上严肃些。德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小提琴家斯波尔,他在演奏方面受法国学派,特别是罗德的影响很深,但他的演奏观强调音乐表现,认为技术是表达音乐工具,并非目的他最得意的弟子是约阿希姆,超人的天赋与极好的训练,使约阿希姆成为大音乐家般的具有一种忧郁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复兴了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和贝多芬的协奏曲。他是勃拉姆斯写作小提琴协奏曲时最亲近的顾问,在这期间大卫·费迪南和约阿希姆是众多艺术家中的杰出典范。
  犹太血统的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奥尔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鼻祖,他是维也纳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顿特的学生。顿特和德国学派的代表人物约阿希姆都曾是维也纳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彪姆的学生。因此,奥尔最初接受的是德国学派的演奏风格。1868年,他应刚刚创建六年的彼得堡音乐学院的聘请,去该院任小提琴教授。他在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长达半个世纪。在此期间,他逐步使世界演奏艺术的优秀成果与俄罗斯演奏艺术的民族传统结合了起来,创立了一种新的演奏风格。他培养了成百的小提琴家,其中最著名的有:艾尔曼、米尔斯坦、津巴里斯特、海菲茨,这些得意门生的出现奠定了俄罗斯学派的基础。奥尔是一个伟大的教师,如同他与他的学生们所说,他并没有特殊的方法。作为一个教师,他的伟大在于他把每个受训学生中的最优秀之处,作为一种个性挖掘出来的能力。因此,由一个名师奥尔及一批天才学生为基础构成了俄罗斯学派。
  有趣的是19世纪最重要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一支却几乎断了香火,这是因为帕氏一生中仅收了一位门徒西沃利,西沃利的徒孙是当代唯一的帕格尼尼派传人,他就是弗朗切斯卡蒂。有人抱怨没有听到令人心服口服的帕格尼尼作品,那么如果听了弗朗切斯卡蒂的演绎也许会彻底改变对帕格尼尼的认识。弗朗切斯卡蒂的录音主要由SONY垄断,种类不多,这也是弗朗切斯卡蒂逐渐被人遗忘的原因之一。
各学派的巨匠,都不是原封不动地维持该学派的演奏风格,而是不断发展其风格。如克莱斯勒、海菲茨、奥伊斯特拉赫、梅纽因等,他们都在互相影响,取长补短,采撷众华,丰富自己。因此他们都在各自学派的基础上,独创一格,自成一家。实际上,他们之间在其演奏风格的某些方面已经互相接近。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器乐是在活跃着了,但任何器乐都无法代替小提琴独有的艺术魅力,而且,时间的磨练,相信也会再次造就那些如天空星子般的艺术大师,也许,这些大师的产生因科技的进步而与制作手艺无关,但流派依然会纷呈,大师仍然会寂寞,他们留给后人的,必将是永恒的回味和艺术的享受。

阿卡多 .jpg (18.87 KB, 下载次数: 327)

阿卡多 .jpg

格罗米欧 .jpg (20.16 KB, 下载次数: 315)

格罗米欧 .jpg

格罗米欧的莫扎特小协.jpg (20.81 KB, 下载次数: 324)

格罗米欧的莫扎特小协.jpg

格罗米欧和克莱默.jpg (40.17 KB, 下载次数: 338)

格罗米欧和克莱默.jpg

格罗米欧与哈斯基尔的莫扎特奏鸣曲.jpg (18.65 KB, 下载次数: 323)

格罗米欧与哈斯基尔的莫扎特奏鸣曲.jpg

克莱默的巴赫小协.jpg (25.2 KB, 下载次数: 375)

克莱默的巴赫小协.jpg

克莱默与阿格利治的门德尔松协奏曲.jpg (25.49 KB, 下载次数: 334)

克莱默与阿格利治的门德尔松协奏曲.jpg

朱克曼的《浪漫曲》集.jpg (16.86 KB, 下载次数: 350)

朱克曼的《浪漫曲》集.jpg

谢伦格.jpg (20.35 KB, 下载次数: 326)

谢伦格.jpg

谢伦格的巴赫小协.jpg (20.46 KB, 下载次数: 348)

谢伦格的巴赫小协.jpg

大卫.jpg (21.2 KB, 下载次数: 330)

大卫.jpg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jpg (23.02 KB, 下载次数: 313)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jpg

大卫的贝多芬奏鸣曲.jpg (17.84 KB, 下载次数: 329)

大卫的贝多芬奏鸣曲.jpg

阿格利治与克莱默.jpg (16.18 KB, 下载次数: 328)

阿格利治与克莱默.jpg

米尔斯坦 克罗采、春天.JPG (22.98 KB, 下载次数: 320)

米尔斯坦 克罗采、春天.JPG

莫洛娃.jpg (29.32 KB, 下载次数: 323)

莫洛娃.jpg

莫洛娃的门德尔松小协.jpg (21.37 KB, 下载次数: 439)

莫洛娃的门德尔松小协.jpg

莫洛娃的西贝柳斯小协.jpg (20.04 KB, 下载次数: 339)

莫洛娃的西贝柳斯小协.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13: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罗克时代的小提琴家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多是作曲兼演奏,以罗马派最为突出,从科莱里到塔尔蒂尼均属此派。   
      18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出现了近代演奏法,意大利人维奥蒂被尊为近代小提琴奏法之祖,维奥蒂门下高徒辈出,从这里开始诞生了小提琴演奏的各种流派,最有影响的当数法国流派和德国流派。   

维奥蒂的曾徒孙是比利时人维厄当,此人开创了法国、比利时流派,这也是欧洲最大的小提琴演奏流派,本世纪小提琴演奏名家:提博、梅纽因、斯特恩、谢林、格罗米欧都是此派的嫡系传人。  

另一支是维奥蒂的法国高徒罗德,其门下广招德奥系弟子,名家约阿西姆正是罗德的徒孙,维也纳派的代表人物克莱斯勒也属此支。从维也纳派里还派生出一条重要分支,即俄罗斯派。创始人名为阿瓦,阿瓦的高徒有艾尔曼、海菲茨、米尔斯坦等人,奥依斯特拉赫、柯岗也属此派。另外约阿西姆的传人弗拜还缔造了以西盖蒂为代表的中欧流派。  

有趣的是19世纪最重要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一支却几乎断了香火,这是因为帕氏一生中仅收了一位门徒西沃利,西沃利的徒孙是当代唯一的帕格尼尼派传人,他就是弗朗切斯卡蒂。有人抱怨没有听到令人心服口服的帕格尼尼作品,那么如果听了弗朗切斯卡蒂的演绎也许会彻底改变对帕格尼尼的认识。弗朗切斯卡蒂的录音主要由SONY垄断,种类不多,这也是弗朗切斯卡蒂逐渐被人遗忘的原因之一。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13: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雅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杰出的美籍俄裔(一般这么认为,事实上海菲兹出生在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纪最为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其实省略掉之一也绝不为过。
    海菲兹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速度是绝无伦比的,他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常常把自己的技术发挥到了极致是二十世纪的帕格尼尼也是二十世纪的小提琴之王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提琴的音准取决于演奏者手指按弦的位置是否准确,半毫米之差音已经大不相同,因此小提琴演奏中出现杂音、错音是再所难免的。然而,这条定律在海菲兹身上却失去了作用。海菲兹的演奏就是以高度的精确和完美作为其最鲜明的艺术特征的。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在演奏中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和闪失。每次演奏前,他都一丝不苟的设计好整部作品的布局和所需的弓法、指法。指挥泰斗托斯卡尼尼对海菲兹的这种卓绝超凡的才能赞不绝口,称他是自己见过的小提琴家中唯一能演奏得完美无缺的艺术家。向来文笔犀利,出语辛辣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先生对此耿耿于怀,终于有一次忍不住给海菲兹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海菲兹先生,请问你能否拉错一个音以表明你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位神呢?
    这位生前曾在乐坛掀起惊涛骇浪的伟大小提琴家就这样平静的归于永道;正如时代周刊在纪念他的文章中所说如果海菲兹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话,小提琴演奏艺术将永远不会达到今日的高度和如此完美的水准......作为个人,他给世界留下了扑朔迷离的问号;所谓小提琴演奏家,他将在今后的几个世纪中引起无可估量的反响。19871210日,一代琴圣病逝于洛杉矶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10-28 01:35 PM 编辑 ]

海菲兹操琴的姿势 .jpg (25.44 KB, 下载次数: 331)

海菲兹特有的操琴姿势

海菲兹特有的操琴姿势

小提琴泰斗海菲兹 .jpg (21.22 KB, 下载次数: 342)

小提琴泰斗海菲兹 .jpg

海菲兹 圣桑引子与回旋.jpg (22.5 KB, 下载次数: 322)

海菲兹 圣桑引子与回旋.jpg

海菲兹的拉罗圣桑作品 .jpg (18.6 KB, 下载次数: 317)

海菲兹的拉罗圣桑作品 .jpg

海菲兹的老柴、勃拉姆斯小协.jpg (25.81 KB, 下载次数: 302)

海菲兹的老柴、勃拉姆斯小协.jpg

海菲兹的莫扎特、巴赫作品.jpg (19.65 KB, 下载次数: 334)

海菲兹的莫扎特、巴赫作品.jpg

海菲兹的维厄当小协 .jpg (26.4 KB, 下载次数: 335)

海菲兹的维厄当小协 .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09: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ncool 于 2010-10-28 10:23 PM 发表
不用列举太多,光是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梅纽因三位犹太人后裔,几乎可以代表20世纪的小提琴界了


甚是,上述三位,谁与争锋?还有后来的帕尔曼、朱克曼,也可堪称小提琴演奏的枭雄。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0 20: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沙克·帕尔曼1945年8月31日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父母是波兰人。三岁半的时候,开始拉小提琴。可一年以后,他的双腿因小儿麻痹症瘫痪了。没有人知道,疾病在多大的程度上阻碍或是激发了他的音乐天赋。人们只是看到,九岁的帕尔曼已经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出。尽管如此,还是有人认为,对帕尔曼来说,在这个竞争激烈、荆棘丛生的行业中,开独奏音乐会实在是太难了。
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阻碍帕尔曼演奏水平的提高。他更多的参加音乐会,人们也开始注意到这颗乐坛新星。但是举行完全意义上的独奏音乐会对帕尔曼来说,似乎还是难以完成的。
多年的磨练没有白费。帕尔曼在卡内基音乐厅的首演大获成功。他轻松地完成了在朱丽亚特学校的学业,并获得利文特里特奖。
他很喜欢做教学方面的工作,因为在音乐会上演出时,在听自己的演奏时,就会默默地跟自己说话。他会问自己,为什么有的地方拉得不是太好呢?然后,心里又说,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教导学生的,现在照着做吧,事实证明确实挺有帮助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帮助别人、帮助年轻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他认为,如果演奏时没有激情,演奏效果是不会好的。如果在浴室、厨房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演奏时,自己感觉非常兴奋,那就会演奏得很好……
获奥斯卡金像奖的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曲正是帕尔曼配乐的,整部电影配乐以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为主,管弦乐协奏,表现人性尊严、人道精神和对法西斯的控诉。

著名犹太籍小提琴家帕尔曼.jpg (30.27 KB, 下载次数: 185)

著名犹太籍小提琴家帕尔曼.jpg

炫技大师帕尔曼.jpg (24.46 KB, 下载次数: 180)

炫技大师帕尔曼.jpg

帕尔曼 本海姆.保尔的小协.jpg (21.31 KB, 下载次数: 164)

帕尔曼 本海姆.保尔的小协.jpg

帕尔曼 的圣桑引子与回旋.jpg (21.16 KB, 下载次数: 183)

帕尔曼 的圣桑引子与回旋.jpg

帕尔曼 莫扎特三、五小协.jpg (15.99 KB, 下载次数: 188)

帕尔曼 莫扎特三、五小协.jpg

帕尔曼 犹太音乐.jpg (22.37 KB, 下载次数: 177)

帕尔曼 犹太音乐.jpg

帕尔曼 与指挥家李云.jpg (20.18 KB, 下载次数: 188)

帕尔曼 与指挥家李云.jpg

帕尔曼的贝多芬奏鸣曲.jpg (24.34 KB, 下载次数: 177)

帕尔曼的贝多芬奏鸣曲.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9: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搜来一张有关小提琴流派的图表,分享!

小提琴流派.JPG (41.32 KB, 下载次数: 181)

小提琴流派.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比派的优秀代表——弗兰西斯卡蒂
    齐诺·弗朗西斯卡蒂(Zino Francescatti1905—1991),法国小提琴演奏家,一位在艺术上富有独特魅力和影响的人物。其一生在小提琴演奏事业上赢得的巨大的荣誉,从一个完美的小提琴家的角度上来看,始终是广大听众心目中最为崇拜和喜爱的偶像之一
     190289日出生于马赛的弗朗西斯卡的出身于音乐世家,父母均为音乐演奏家。五岁时,弗朗西斯卡蒂便展示了出众的音乐才华,由双亲亲自教导。1918年在马赛首度登台演出,此后便前往巴黎演奏,与作曲家拉威尔建立了友谊。拉威尔曾写过几首小提琴曲,并与他一同演出。在欧洲成名后,弗朗西斯卡蒂前往美国发展,此后便长期留在纽约。由于他与大部分当代作曲家交好,因此许多作曲家的作品均有他首演,包括伯恩斯坦、米尧、雷斯毕基、齐玛诺夫斯基,当然还有拉威尔。弗朗西斯卡蒂使用一把1727年的斯特拉迪瓦里琴"雄鹰",琴音温暖优美。他被认为是四十至六十年代法国小提琴家的顶尖人物,承袭了提博(Jacques Thibaud)的地位,他也曾写下几首作品,均为小提琴演奏曲。
   
齐诺·弗朗西斯卡蒂是二十世纪中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之一,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着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真谛,晚年还积极地从事着小提琴教育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后备人才。他一生中曾经赢得了颇为广泛的世界声誉,在二十世纪的小提琴演奏史册中,他的名字占据着无可争议的重要位置,正像二十世纪的小提琴艺术泰斗克莱斯勒所说的那样“齐诺·弗朗西斯卡蒂是现代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人物。”

弗朗西斯卡蒂 .jpg (20.22 KB, 下载次数: 195)

弗朗西斯卡蒂 .jpg

弗朗西斯卡蒂的现场录音 .jpg (20.84 KB, 下载次数: 175)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录于1943年)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录于1945年) 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录于1943年)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录于1945年) 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

弗朗西斯卡蒂的勃拉姆斯小协.jpg (19.63 KB, 下载次数: 184)

弗朗西斯卡蒂的勃拉姆斯小协.jpg

弗朗西斯卡蒂的贝多芬小协.jpg (28.37 KB, 下载次数: 186)

弗朗西斯卡蒂的贝多芬小协.jpg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弗朗西斯卡蒂是一位具有典型风格和惊人技艺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是继蒂博之后又一位在全世界掀起巨大波澜的法国小提琴家。然而仅此还不够,由于他的父亲是帕格尼尼唯一的真传弟子卡米洛·西沃里的学生,而弗朗西斯卡蒂唯一真正的老师又是他的父亲,故此在现代小提琴演奏艺术中,弗朗西斯卡蒂便成为了帕格尼尼演奏技艺的正宗传人。也让弗兰塞斯卡蒂身上多了份丰富而迷人的传奇性色彩。
齐诺·弗朗塞斯卡蒂190589日生于法国马赛一个典型的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带有意大利血统的小提琴家,曾在马赛歌剧院中担任过多年的小提琴手,母亲是父亲的一个学生,也是一位职业小提琴家。弗朗西斯卡蒂从小生活在一个音乐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中,父亲作为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教师,每天都在家中从早到晚地给学生上课,这使得年幼的弗朗西斯卡蒂耳濡目染,逐渐对音乐发生了兴趣。五岁时,严厉的父亲便开始教他拉小提琴。
弗朗西斯卡蒂在幼年时就显示出了“神童”的本色。五岁时即开始登台演奏,那时,娴熟技艺已经使许多人感到异常的惊讶了。1918年,十三岁的弗朗西斯卡蒂在马赛交响乐团的协奏下,极其成功地演奏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从而在当地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本来,弗朗西斯卡蒂可以借着这次成功而开始更加广泛的演奏事业,但他的父亲却不愿让他走时髦的“神童道路”,父亲坚持要让他继续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深造,同时完成正规的普通教育,在这一点上,有远见的父亲确实为弗朗西斯卡蒂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弗朗西斯卡蒂从幼年开始一直到他二十岁为止,始经跟随着他的父亲学习,从父亲那里、他学到了小提琴演奏方面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所以他常说,只有父亲才是他唯一真正的老师。尽管如此,1924年他还是来到了巴黎去找著名的小提琴大师蒂博深造,蒂博满怀兴致地听了这个青年人的演奏,对他的才能表示出了由衷地欣赏。从此以后,两个人之间便开始了频繁的交往,蒂博不但在艺术上给他带来了帮助,而且还利用一些有利的时机来尽力地提携他,使他得以在巴黎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在一场经蒂博努力并由音乐家协会发起的音乐会上,弗朗西斯卡蒂在由菲利普·约伯特指挥的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的协奏下,非常出色地演奏了帕格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次演出使得巴黎的听众和舆论界一片哗然,年轻的弗朗西斯卡蒂由此而一举成名,他那超群的技艺和出众的表现力,获得了以苛刻挑剔著称的巴黎音乐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从此他便跨入了欧洲一流青年小提琴家的行列
 弗朗西斯卡蒂来到巴黎以后遇到的另一位知音和良师益友,就是当时已步入中年的著名作曲家拉威尔。这位比弗朗西斯卡蒂年长三十岁的现代作曲大师,与弗兰塞斯卡蒂之间有许多共同的艺术感受,两人相识后即成为忘年之交。1926年,弗朗西斯卡蒂随同拉威尔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马吉·泰特一起赴英国巡回演出,在英国的许多著名城市中,弗朗西斯卡蒂都以其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当地的观众。他在这次巡回演出中,极其精彩地向英国的各地听众演释了拉威尔的小提琴新作《茨冈狂想曲》。出神入化般的技艺,受到了英国听众的极大欢迎,从此以后《茨冈狂想曲》便成了他的终生保留曲目,而与此同时,他也从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首乐曲的权威诠释者。


弗朗西斯卡蒂此次赴英国巡回演出使他获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回到法国以后,他受聘担任巴黎音乐师范学院教授。紧接着,他便开始以独奏家的身份,在欧洲及南北美洲的各个国家中进行了广泛的旅行演出,并由此进一步确立了他的国际声誉。1939年,弗朗塞斯卡蒂来到了美国,在11月份于纽约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弗朗西斯卡蒂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由西沃里经他父亲而真传下来的、原版的帕格尼尼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受到了纽约广大听众的极力赞赏。在这之后,纽约爱乐乐团就和他签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演出合同,而对于弗朗塞斯卡蒂本人来说,接下来的便是在美国各地所进行的巡回演出。弗朗塞斯卡蒂在美国各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他的名声便开始成倍地增长起来,美国的音乐评论界一致对他进行了褒奖,人们认为他是继蒂博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大师,并开始将他的名字与埃尔曼、津巴利斯特和海菲茨等人并列起来。1953年,弗朗西斯卡蒂来到了帕格尼尼的故乡、意大利的热那亚,在那里,他庄重地举行了帕格尼尼小提琴作品演奏会,一举轰动了这个曾经以诞生了十八世纪伟大的小提琴奇才帕格尼尼而闻名于世的城市。鉴于此次轰动效应,当时的热那亚市长立即邀请弗朗塞斯卡蒂于同年10月再赴热那亚。在当月12日举行的规模空前的音乐会上,弗朗塞斯卡蒂使用当年帕格尼尼所使用的“瓜乃里”名琴进行演奏,并将这次音乐会对全世界进行广播,这场音乐会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齐诺·弗朗西斯卡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来到了美国,后在纽约长期定居。在日后长达数十年的小提琴演奏生涯中,他一直作为法裔美国小提琴家而活跃在世界乐坛上,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长,他越来越受到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们的爱戴,并且通过自己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的小提琴艺术权威。
弗朗西斯卡蒂是一位气质十分高雅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演奏始终使人感到清澈、秀美和壮丽,体现出了极其华丽多彩的意境。他还对一些法国作曲家的作品的处理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灵巧、文雅和透明的自然境界,使人们从始至终感觉到一种亲切和甜蜜的美感。然而。他的这种尽情的美感多少使他的艺术表现范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他过分追求纯净、华丽和甜美,所以在演奏一些德奥作曲家及其他一些思想内在的作曲家的作品时,他的演释比起一些其他大师来,就明显地缺乏凝重感和深刻性,这也是他不太善于演奏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的主要原因。弗朗西斯卡蒂在演奏曲目上虽不如海菲茨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人多,但仍不失为一个演奏曲目广泛的小提琴家。在他的演奏生涯中,最擅长的作品就是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和意大利作曲家帕格尼尼的作品。对于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他的演奏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一招一式都可以被人们奉为典范。
  在众多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中,圣桑拉威尔拉罗肖松的作品是他最拿手的曲目,其中可以列入最为经典的有圣桑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这可以说是他最举世无双的演奏),肖松的《音诗》,拉威尔的《茨冈狂想曲》和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此外,弗朗克德彪西的小提琴奏鸣曲等作品,也同样属于这种经典的范例之中。至于帕格尼尼的作品,由于弗兰塞斯卡蒂与其具有的特殊传代关系,故而他的演释便带有着一种独一无二的权威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22: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DG唱片公司的古典唱片标志Archiv“Archiv Produktion”[档案馆]是德国DG唱片公司出版的一系列以历史乐器演绎古典音乐的唱片标志。过去50年来,“档案馆”量少质精的“早期音乐”录音不但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而且使这些音乐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档案馆”的成立,并非只是“历史意识”或是百科全书式的收藏,这里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的城市建设与文化设施破坏殆尽,慕尼黑、汉堡、魏玛、德累斯顿等城市的许多歌剧院和教堂毁于战火。许多著名的音乐人才不是流亡国外,就是死于纳粹之手。面对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困境,德国唱片公司开始考虑创立新品牌,从而打入国际市场。于是,“早期音乐”成了最理想的选择,它不需要擅长19世纪音乐的指挥大师和演奏名家,而且巴洛克音乐、管风琴音乐和“家庭音乐”也可以用知识的优势来弥补资源的匮乏。于是,DG公司委托汉诺威教会音乐学院教授哈默尔成立研究中心,一方面从事考证,一方面也负责演奏事务的开展。

        1946年10月,公司决定成立专攻古乐的新厂牌。第二年8 月,瓦尔哈在北德城市吕贝克,用小型管风琴录制了第一张巴赫管风琴音乐的唱片。1949年,DG公司把这些早期音乐正式以“Archiv”的标签对外发行,哈默尔博士自然成了第一任负责人。刚开始,“档案馆”是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德国音乐为重点。1951年当33又1/3转唱片开始取代78转老唱片,第一张到美国上市的DG集团33又1/3转唱片其实是挂“档案馆”商标。事实上,1956年DG集团 第一张上市的立体声1P唱片也是本自”Archiv”(管风琴家瓦尔哈演出巴赫作品)。次年,哈默尔博士因心脏病去世,后来由汉堡大学教授希克曼博士继任。此后数年,德国巴洛克器乐曲成为制作重点。1967年推出9 张LP的《西班牙音乐集》,开始扩张涵盖的领域。次年希克曼又因心脏病去世,改由DG集团公关总监督兹先生领军。1970年10月则又聘请汉堡大学音乐学教授霍施奈搪博士拿舵。在“档案馆”的成员中,一些可以称得上其奠基人的艺术家主要有:卡尔·李希特。他指挥慕尼黑巴赫合唱团和乐团演出的巴赫《b 小调弥撒》、《圣·马太受难曲》、《圣·约翰受难曲》、《圣诞节清唱剧》及全部宗教康塔塔和亨德尔的《弥赛亚》等作品令人心驰神往;管风琴演奏家瓦尔哈,他录制的巴赫及亨德尔的管风琴作品以其精妙的演奏令人折服。

    如今活跃在“档案馆”旗下的艺术家主要包括:戈贝尔和科隆合奏乐团,这个现在看来规模不大的乐团,却以不寻常的演绎使得时光倒流了300余年,他们演奏的巴赫乐队序曲和大协奏曲、比贝尔的《祭坛音乐》、泰勒曼的《汉堡的潮汐》及库泊兰的组曲《国民》等,更加传神地再现了古老的风格。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演奏的巴赫《赋格的艺术》和《音乐的奉献》技巧精湛,使这两部最难被理解的作品变得动人心弦。平诺克指挥英国音乐会乐团以颇具世俗风情的演绎为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录有普赛尔《狄朵与伊尼斯》、维瓦尔第的,《四季》和《荣耀经》(4D录音)、巴赫的《乐队组曲》和《小提琴协奏曲(全集)》、亨德尔的《大协奏曲(全集)》和《水上音乐》及海登的《圣母悼歌》和《纳尔逊弥撒》等。普雷斯顿与威斯敏斯特教堂合唱团和乐团所录制的合唱作品充满美妙的和声,主要有:帕莱斯特里纳的《马尔采鲁教皇弥撒》、啊莱格里的《求主怜悯》、亨德尔的《德廷根感恩赞和赞美歌》和《Dixii Dominus HWV232》等。加德纳与蒙特威尔第合唱团和英国巴洛克独奏家乐团长期合作,并于1989年创立“革命与浪漫”乐团,指挥了从文艺复兴末至浪漫时期初期的大量作品;他指挥的蒙特威尔第的《圣母晚祷歌》和《奥菲欧》、许茨的《德意志教堂葬礼弥撤》、普赛尔的《仙后》及巴赫的受难曲和亨德尔的清唱剧,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梦幻;他指挥的莫扎特的歌剧和钢琴协奏曲全集及贝多芬的弥撒曲和最新以4D技术录制的贝多芬交响全集,以全新的演绎,教会我们以“新的耳朵”去欣赏两位早已熟知的大师;另外,加德纳还将自己的演出曲目扩展到了浪漫乐派作曲家舒曼的钢琴协奏曲等方面。此外,他们还在1972年推出5 张LP的《亚洲音乐传统》专辑,也获得评论界肯定。但从忠实于此厂牌消费者的反应出发,“档案馆”决定,今后仍以“欧洲传统的早期音乐”为制作重心。1975年推出99张LP(分装ll个盒子)的《巴赫决定版》;内容涵盖全部受难曲、清唱剧、弥撒、管弦乐曲、室内乐、管风琴曲、键盘音乐以及46部清唱剧,主要由卡尔·李布特和瓦尔哈担纲演出,此盛大举措轰动了全球的唱片收藏界。l980年l0 月,“Archiv首度采用数码录音(平诺克/吉尔伯特担纲的巴赫双大键琴协奏曲),1982年秋天推出第一张CD唱片(平诺克指挥的维瓦尔第《四季》)。1985年又推出由130张LP (12盒)组成的《新巴赫决定版》,李希特完成全部宗教清唱剧,许莱亚完成世俗清唱剧,其余曲自由新人承担。今天,恰有一群热情的音乐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呼吁,要以真正的方乐器来演奏巴洛克和早期音乐,因为在那时,巴赫和亨德尔仍旧被19世纪的交响乐队所装饰,而古钢琴作品仍被用斯坦韦钢琴来弹奏。他们还提出,不应仅仅在早期音乐中使用历史乐器,还应将其它时代的音乐用当时的乐器来演奏,如古典时期的海登、莫扎特和贝多芬,要尽最大可能以他们自己时代的方式,按原始乐谱,用当时的乐器、并以低于今天惯常音高的当时的标准音高去演奏。我们这个世纪音乐的重要变革大多不是新音乐的发现,而是古老音乐的再发现。当初为振兴德国文化而成立的“档案馆”,没想到歪打正着地成了“古乐器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今天的电子计算器时代里,在文化与历史的发展中,曾不太引人注意的文艺复兴时代和中世纪音乐已被大量录成唱片,实际上这些很可能是第一次的录音,恰恰被“档案馆”所推出。同时,也使得这一领域的音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争论。然而,尽管今天的审美观与当时相去甚远,但就整体而言,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即早期音乐在今天也可以以它们当初被创作时的方式去演奏,使今天的听众有了一种新的聆听方式和新的感受。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11-9 10:47 PM 编辑 ]

名厂标志.jpg (4.54 KB, 下载次数: 168)

名厂标志.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5 01:52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