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819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友友之后是王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2 19: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星期六烧友聚会,大家不约而同的提议听一下大提琴音乐作品,我提议聆听我国的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的演奏,手头上有两张王健的演绎,都是DG公司的出品。以往,我们习惯聆听亚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的演奏。当然,马友友是实至名归的大师级大提琴家,这是无容置疑的。后来马友友逐渐跳出“纯古典”圈子,不断与流行歌手、电影音乐联手,形成新的走向。慢慢地我的注意力也在寻找新的大提琴家的足迹。我开始注意王健是由一张有王健参与演出的VCD开始的,节目显示是萨尔斯堡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525,王健就在这个乐团担任大提琴首席。一付亚洲人的脸孔引起我的注意,当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后来从一些音乐资料中才了解到他叫王健,而且来自中国上海,后来去了美国修读音乐专业并取得演奏事业上的成功,现在王健是国际古典乐坛的风云人物。王健为人风格低调,演奏功底扎实,琴音发声优雅,到处赢得喝彩。王健值得中国人为之骄傲。
     第一张是——DG 474 136-21-3 博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NO.94-8库普兰《音乐会曲》9弗雷斯多巴尔迪《托卡塔》10-12蒙恩《G大调大提琴弦乐协奏曲》   大提琴∕王健∕ 萨尔斯堡乐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8-12 08:05 PM 编辑 ]

王健 协奏曲.jpg (23.07 KB, 下载次数: 330)

王健 协奏曲.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健四岁开始学习大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著名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讲述了他的故事。在斯特恩的鼓励与支持下,王健踏上赴美学习之路。1985年,王健进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大提琴家奥尔多?帕瑞索。
王健和世界很多顶尖乐团进行过合作,其中包括克林夫兰管弦乐团、费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BBC交响乐团、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马勒室内乐团、法国国家管弦乐团和日本NHK交响乐团。在这些音乐会上执棒的大师级指挥家包括阿巴多、萨瓦利什、雅尔维、夏伊、迪图瓦、艾森巴赫和郑明勋。
王健录制过很多唱片,最近一张是名为《梦幻曲》(Reverie)的大提琴与吉他小品集。此外他录制过的唱片还包括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萨尔茨堡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巴罗克作品辑、和柏林爱乐乐团、克劳迪奥?阿巴多、吉尔?沙汉姆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和古本江交响乐团合作由汤沐海指挥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集、和郑明勋、吉尔?沙汉姆与保罗?梅耶合作录制的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以及与皮雷丝、杜梅合作演奏的勃拉姆斯、莫扎特和舒曼室内乐集。王健使用的大提琴由已故林寿荣先生的家人慷慨借予。
08年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奏会。

王健 C .jpg (20.47 KB, 下载次数: 291)

王健 C .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9: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张是——DG 477 460-2《梦幻曲》1.德沃夏克《浪漫曲》2.法雅《西班牙舞曲》3埃尔加《爱的致敬》4福雷《摇篮曲》5刘荣发《牧歌》(田园曲)6.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名曲《回忆》7.皮亚佐拉《天使米隆加》8.舒伯特《蜜蜂》9.舒曼《梦幻曲》10西贝柳斯《练习曲》11.柴可夫斯基《秋之歌》12.传统的苏格兰巴桑提 13.罗伯斯《巴西风格的巴赫组曲第五号“咏叹调”》
大提琴∕王健
吉他∕索尔切
    《音乐爱好者》推荐——熟悉古典音乐的朋友一定对DG公司1993年前推出的”Pagallrlfor Two和2003年出品的“schuben for Two’还记忆犹新小提琴和吉他的奇妙搭配加上顶级的录音成了发烧友们的试音碟。时至2007年6月DG公司再次推出一张名为’梦幻曲集的二重奏,只是此次的主角由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换成了来自中国的大提琴家王健,吉他依然是DG旗下的吉他大家瑞典人戈兰索切尔。

    王健醇厚.沁人心肺的琴音加上索谢尔空灵悠远的吉他.这种难得一见的乐器搭配创造出一种舒缓、放松的亲密氛围.堪称大提琴与吉他的天作之合.曲目则全部是王健和索切尔挑选并精心改编的小品.从舒曼舒伯特、柴科夫斯基到中国的民歌改编曲乃至安德鲁劳埃德一韦伯的作品,首首悦耳动听.再加上DG的发烧录音,称之为。梦幻曲集”.真是再台适不过。

除了舒曼的《梦幻曲》、埃尔加的《爱的致意》、维拉一罗伯斯的《巴西风格的巴赫组曲第五号》福雷的《梦后》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曲王健还挑选了一些对他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曲子.比如刘荣发的《牧歌》.专辑中这唯一的一首中国乐曲是王健九岁时初次登台演奏的作品——而且是在著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团面前。《西西里舞曲》对王健而言同样意义非凡。他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演奏过多坎这首作品。那是我父亲最喜欢的曲子,也是我老师阿尔多·派里索的最爱。我把这首曲子选八曲目单献给他们。。

    当然,这张古典专辑中出现安德鲁劳埃德一韦伯的名曲《回忆》f选自音乐剧《猫》)无疑是意外之喜。”我不在意。我只是喜欢它当我第一袭在纽约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王健说,”它打动了我。而我尤其钟爱它的大提琴版。”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8-12 08:04 PM 编辑 ]

王健 A.jpg (24.21 KB, 下载次数: 305)

王健 A.jpg

王健 1.jpg (53.78 KB, 下载次数: 298)

王健 1.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9: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视听前线》叶志超——大提琴与吉他之梦——王健新专辑《梦幻曲》来源: 07/08 ]
笔者不讳言是王健的“粉丝”,这并非出于民族情结——那位大红大紫的“青年钢琴大师”就让我不胜其烦,而是王健琴音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真诚每每将我深深打动。而且放眼当今乐坛的大提琴家,值得欣赏的实在已经不多:马友友现在象一位“跨界”音乐家多于古典大提琴家,麦斯基的过分“浪漫”早已让我没有好感……王健的每一个新录音我都保持着关注,在巴赫无伴奏之后,去年底在DG网站上看到他和吉他名家索尔舍 录制一张名为《梦幻曲》(Reverie)的小品集,觉得是个很新鲜的配搭。等了半年终于听到这张唱片,一点也没让我失望。
大提琴的小品集向来受欢迎,但由于大提琴的曲目比较有限,即使加上改编曲,不同的选集之间曲目重复得还是很多。而这张《梦幻曲》,选曲比较有心思,至少没有已经听腻的《天鹅》和《摩西主题变奏曲》。里面除了福莱《梦后》和《摇篮曲》、舒曼《梦幻曲》、帕拉迪斯《西西里舞曲》这几首,其他都是比较“新鲜”的曲子。特别是两首苏格兰民歌、两首皮亚佐拉、中国作曲家刘荣发的《牧歌》等,都是风味独特。维拉-劳伯斯《巴西巴赫风》第五曲那段动人的女高音旋律改用大提琴来奏,更加让人梦牵魂绕。最后一首大提琴版的Memory,则把非古典迷也“通杀”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19: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吉他演奏家——戈兰.索切尔,1955年出生于瑞典的瓦克斯约,成长于瑞典东海岸的卡尔马,七岁开始弹奏吉他,之后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先后在马尔莫音乐学院和哥本哈根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他的国际性演奏生涯是他1978年在巴黎获得了“国际吉他比赛”一等奖之后,开始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音乐会,井与一流乐团和指挥合作,如阿巴多、吉布森、尼尔森、萨洛宁等。索谢尔的演奏也常被电台和电视台播出。他的演出保留曲目广泛,从吉他独奏曲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吉他协奏曲,以及当代作曲家创作的吉他音乐。1979年起,由DG唱片公司推出了索谢尔的一张唱片,至今已出版了十余款。

索切尔同样也推出过多张个人专辑,与很多一流独奏家合作,比如小提琴家吉尔-沙汉姆和长笛演奏家帕特里克-加洛瓦。他对专辑上的大部分曲目做了编配工作。应该说,这些原曲的音域涵盖了钢琴到班多纽琴的广阔范围。他是怎么做到的?“改编一首钢琴曲可不是让吉他老是演奏同音反复那么简单。你要想办法把乐曲变得像是一首吉他曲。这很难,但很有趣。当然,有些东西实在不适合吉他去演奏。或许多年“后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比如说维拉一罗伯斯吧,他就是一位能把吉他发挥到极至的大师。你可以学习一些他的方法来解决这种问题。”为了增加这些改编曲的色彩,索切尔使用了六弦与十一弦两种吉他。关于后者,他这样说:“这种乐器听上去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琉特琴。我平时用它演奏古代音乐,但用在改编钢琴曲上也很有效果。”
6#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2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有关王健的CD:

王健 CD.jpg (73.48 KB, 下载次数: 313)

王健 CD.jpg

王健 CD.A jpg.jpg (66.99 KB, 下载次数: 284)

王健 CD.A  jpg.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2 2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0-8-12 08:01 PM 发表
一些有关王健的CD:

flightjinn :这两张很值的聆听!
DG 474 136-21-3 博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NO.94-8库普兰《音乐会曲》9弗雷斯多巴尔迪《托卡塔》10-12蒙恩《G大调大提琴弦乐协奏曲》   大提琴∕王健∕ 萨尔斯堡乐团
DG 477 460-2《梦幻曲》1.德沃夏克《浪漫曲》2.法雅《西班牙舞曲》3埃尔加《爱的致敬》4福雷《摇篮曲》5刘荣发《牧歌》(田园曲)6.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名曲《回忆》7.皮亚佐拉《天使米隆加》8.舒伯特《蜜蜂》9.舒曼《梦幻曲》10西贝柳斯《练习曲》11.柴可夫斯基《秋之歌》12.传统的苏格兰巴桑提 13.罗伯斯《巴西风格的巴赫组曲第五号“咏叹调”》
大提琴∕王健    吉他∕索尔切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9: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1013日《广州日报》娱乐资讯版刊登了记者对著名大提琴家王健的访问。言语间,深感王建的内敛谦虚,他始终低调而毫不张扬,在当今浮躁的经济社会,对于他个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在此转载该文,与大家分享这篇文章里王健的哲理人生。

谈知名度——拿马友友比是鼓励我
广州日报
在国际乐坛,您被誉为具有东方人文气质的太提琴家.您自己认为呢?东方文化最吸引您的是什幺,您从中汲取了哪些养分?
王健:我是中国人.当然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我的人生审美观基本上是中国式的,如朴实.含蓄、容忍。这些品质在古典音乐中也有.因为中国文化和古典音乐都是非常伟大的精神世界。音乐因为抽象,反而最具包容性,给所有有灵性的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此外,中国文化对精神世界的探求和对高尚的追求是非常深刻的,但从音乐上来说.还没有这样的习惯。中国老百姓听音乐习惯于追求娱乐.作为背景闹一闹,我觉得是挺可惜的。我们中国音乐家应该通过更多的演出让人们知道,通过音乐,也能寻到崇高的境界。
广州日报:您的音乐质朴、深沉、感人.在如今这么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您是怎样做到的?另外,您让人感觉到沉稳、内敛,但听说您的业余爱好是电子游戏和赛车.为什幺?这是您解压的方式?
王健我们演奏的特点取决于我们的审美观。我喜欢沉稳、内敛,所以演奏会有那样的倾向。喜欢开跑车是因为它们的驾驶特点有点像我们演奏乐器发挥好的时候——随心所欲。但我现在不爱开快车了.年纪大了就自然稳重些了。
广州日报也许因为同是华人,很多人拿您和马友友做比较,您自己觉得呢?
王健马友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提琴家。拿我和他比较是鼓励我。
广州日报:广州很多您的忠实乐迷.从很多网友留言看,他们喜欢您甚至超过马友友。但从名气或音乐会票价方面讲.您的音乐会可能不如马友友或郎朗.您会在意这些吗’
王健在音乐中追求感受的人不会太注意演奏家的名气。没有一个演奏家可以取悦所有听众,无论名气多大。我演奏向来是拉给自己听的,我有我的知音.他们能听懂我的演奏,我很开心。同时.我也期望有更多的知音,但我不会太努力击追求,因为我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大。这是我的短处,也是我的长处。
天才心声——大多数神童都没能成艺术家

广州日报您出身于音乐世家.是著名的古典音乐神童,年少成名对您而言是幸运还是负担?如果有了孩子,您会希望他(她)也走您的音乐之路吗?
王健:我小时候对这些称呼没有什么概念,那只是我一个积累的阶段。所谓神童指的是一个孩子有着和他或她年龄不相符的音乐敏感以及演奏技术.我们所有人看到这些孩子的演奏都会惊喜和爱护。但是话说回来,艺术的造诣衡量的是最终艺术家达到的高度和深度,而不是达到某个高度的速度。所以,大多数神童都没有成为艺术家。原因我们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都学过。要承认,在这个时代,速度比深度重要得多了。我如果有孩子,会把音乐介绍给他们.因为音乐会是他们精神最忠实的伴侣。做不做音乐家要顺其自然。
广州日报您4岁开始学琴,那时大捉琴对您而言是否一个庞然大物?听说您的第一耙琴是父亲甩中提琴改的.一路走采,惩和太提琴之间有没有过什幺趣事发生?
王健是啊,每次坐飞机我想,如果自己带的是中提琴那该多好啊……不过现在航空公司越来越不讲道理,中提琴,甚至小提琴都不愿意让你带。所以.还是长笛好……或者.干脆唱歌算了….不行,长得像我这拌,在中国只看不听的流行音乐世界,肯定活不了。
广州日报弦乐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比较艰难,您最初是如何跨过这第一个难关的?
王健要从小的时候开始学习.孩子们学得快,童子功很重要。就我的经验来说,必须培养孩子对演奏的追求。当他们认为音乐是自我的象征时,会自己努力的。我们满足自尊心的追求是克服枯燥的最大力量.自我追求、自我学习比外在因素重要得多.学习的能力远远重要于知识的积累。要知道,知识是死的,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创造知识。但这一点好像很多人都不明白。希望我们家长不要把孩子都培养成图书馆,最后才发现旨寨授有了写书韵人。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大提琴是一种怎样的乐器?它和更多人选择学习的钢琴和小提摹相比,对您有怎样独特的吸引力?您有柯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王健大提琴远远不如钢琴和小提琴流行.这个现实不会改变。但是.大提琴有别的乐器没有的气质。它的朴实、忠厚,温暖和忍让都非常出众,所以.往往很多乐迷最喜欢大提琴。每样乐器都有它的特点、个性.学习任何乐器都要注意到按乐器的长处来发挥,同样的音乐可以用不同的“口音”来演奏。辅导学生的时候,我主要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我也会努力避免使他们模仿我,所以一般不示范。
聊演奏曲目——我选择有战火硝烟味的
广州日报
您对这次2I)10广东亚洲音乐节有什么期待?
王健这次广东亚洲音乐节规模很大,阵容很惊人。一般来说,在任何地方都没可能请来这么多优秀的亚洲音乐家如此密集地演出。我被邀请觉得非常荣幸,我也和其中大多数音乐家们合作过。我觉得亚洲、中国的崛起是不可否认的,希望以后我们中国也可以在艺术人文方面,成为领军国家。
广州日报说说您这次的曲目吧,肖斯塔科维奇的《降E太调第一太提琴协奏曲》,我发现您最近不止一场音乐会选择了这首曲目,是情有独钟吗?
王健: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很有特点,非常刺激。他的音乐有点讽刺性,既动人又幽默和潇洒,所以很受欢迎。这首作品像许多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一样,很有战场的硝烟味道。第一乐章大提琴的演奏有如将军带善三军冲锋陷阵;第二慢乐章犹如在无边草原,乌云滚滚的战场上悲叹阵亡的战友;第三独奏乐章就像将军内心的忧伤和勇气的独白;而第四乐章讲述终于战胜。
广州日报:您录制的巴赫《无胖奏戈提琴组曲》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您好像很少现场演奏,为什幺7
王健:其实巴赫组曲比较难以接受,因为其娱乐性太差。演出的机会不多.因为演出主办方的压力太大了。我个人的看法是,现代人的生活比较安逸了,比较难以体会到巴赫时代的人们精神世界的敏感。巴赫的时代,人的生命很短暂脆弱,生活条件残酷。巴赫自己的20个孩子中,就有11个先于他去世,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生活是多么艰苦和没有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强烈而敏感的。所以巴赫才能写出这种音乐,在他的音乐里你可以听到对幸福的渴望。在现代社会中.
《广州日报》如是评论王健:相对于其他华人音乐巨星,大提琴家王健在普罗大众中不那么有名。然而,在音乐界,恐怕没有人认为他比马友友逊色,只会说他两风格不同。王健9岁便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中露面,2006年,他录制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专辑在英国流行榜拍到了第22位,这对古典类专辑而言简直是一个奇迹。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2-16 10:15 AM 编辑 ]

广州日报 王健.jpg (313.74 KB, 下载次数: 189)

广州日报 王健.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6-4 03:45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