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查看: 12346|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昌业代理Squeezebox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1 21:4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屈指一算,接触音响已经20个年头了。当年萌芽的山水,狮龙组合,到盛极一时的百花齐放,再到现在........去海印看看,卖手机的,人头涌涌,卖相机的,人头涌涌,甚至连卖遥控玩具的生意也不错。再看看卖音响的,门可罗雀,心里不是滋味。究竟是什么出了问题?市场自有他的运行规律,我辈无资格指点江山。但是,当一切都以绩效为王,我们是不是可以放低姿态,卖一些市场需要的产品呢?

大家如果担心我是该产品的托,大可不必,因为该产品大陆并未上市,甚至连香港都没有代理,即使你要买一台水货,最近的就是澳洲了。我一开始以为它并没有打算卖给中国人,后来发现它居然有中文菜单。它在港台已经很多人玩,大陆也开始多人玩,甚至连著名的摄影网站“色影无忌”都有讨论它专门帖子。

它就是Squeezebox牌子播放机,该品牌现在已经被罗技收购,官方网站是http://www.logitechsqueezebox.com
因为我不是经销,也不是代理,所以我并不打算详细介绍它,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上网搜索一下,我只介绍一下它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下图,他支持有线/无线Wifi连接,本身不带存储,所有歌曲都从你家的网络取得,你必须有一个集线器/交换机/宽带路由器和一台带网卡的电脑,装一个免费软件,把mp3/ape/flac/wav放到你电脑合适的地方。如果你需要无线连接,你必须购买一台无线路由器(市场1xx-4xx元人民币不等),之后你可以把它放在你房间任何一个角落。其实,你家如果有超过一台上网的电脑或者笔记本,90%的都会有一台无线宽带路由器,基本没有什么额外费用了。


建议你有最基础的网络知识,懂一点点英文(初中水平即可)。

看完这些,大家应该知道这台设备干嘛了吧?

这个牌子有很多型号,我用最便宜的,大概1800人民币(水货),最贵的不超15000人民币,国外写手说轻松胜过超3倍价格的CD机,我没有试过,不置可否。我对我的1800元的播放机是如此评价的:“不敢说超越谁谁谁,我只知道,只要我下载20张我原本打算购买的唱片,我就等于免费获得这台机器了。”

有人说这样等于提倡盗版,对唱片公司不公平。在此,我建议大家去买正版唱片,然后把声轨抓取下来听,这样就没有盗版问题了。不过在此,我需要替广大发烧友问唱片公司一句话:“各大唱片公司在大叫被盗版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您是怎么对待付您正版许可证费用的客户的?当他们购买的正版唱片出现人为/非人为的损坏或者遗失,您是否有遵循国际惯例只让他们补上媒体的费用就奉上新唱片一张?还是让他们反复,重复付他们已经早就付过的家庭播放许可,直至他们无奈,愤怒,忍无可忍地下载盗版音乐为止呢?”

在网络和计算机知识不断普及的今天,在我们打工一族还背着房子,教育和医疗三座大山的今天,在大家无论做什么都要利益来驱动的今天,我写了这一篇跟我利益完全没有关系的文章,希望昌业能够确切考虑一下。

如果说我还有什么私心,那就将来如果我升级到15000的播放机,我希望本地有个代理,否则坏了我都不知道谁懂得修理。

[ 本帖最后由 jitter 于 2009-11-21 09:43 PM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1-22 02:10:3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看起来还不错。。。。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10:06: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malan 于 2009-11-22 02:10 AM 发表
这个看起来还不错。。。。

所以希望买到行货,而且香港也没有代理,比较适合昌业这种香港和大陆都有商务往来的公司。
4#
发表于 2009-11-22 11:40:27 | 只看该作者
是否有遵循国际惯例只让他们补上媒体的费用就奉上新唱片一张?

我不知道这个国际惯例是哪里来的,还是楼主为了理直气壮自己想出来的
国外的唱片,以美国为例,多见于7美金到15美金的区间,实体店铺为了促销,有时还会有更低的价格,收藏者之间还有交流收藏相互买卖的,价格可能还要低,以外人的收入,一张唱片几乎占不到工资收入的多少百分比,只不过“方便”、“便捷”的生活习惯和一些似坏非坏的初衷,让非受保护版权的音乐流行开了而已,大家都是人,无论是国人还是外人,贪点小便宜的心态大家都有,这点来说就不分国内国外了,大家都一样。我只讨论前者,在花费占不到收入百分之几的情况下,至少人家的版权意识还是强的,因为没太大的个人经济制约因素在里面。反观我们,有三座甚至n座大山,就是我们可以在利益驱使下,去做错事坏事的理由了?
替广大烧友质问,有征询广大烧友的意见么?获得同意么?这不就等于某某媒体总是一副“受害者目前情绪稳定”“受访群众纷纷表示支持”这类弓虽女干民意的一面之词了?

想怎么玩,想自己怎么玩,都是自己的事。何况有些半遮半掩的事本就不该挑明地说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12:26: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lash737 于 2009-11-22 11:40 AM 发表
是否有遵循国际惯例只让他们补上媒体的费用就奉上新唱片一张?

我不知道这个国际惯例是哪里来的,还是楼主为了理直气壮自己想出来的
国外的唱片,以美国为例,多见于7美金到15美金的区间,实体店铺为了促销,有时 ...

这个国际惯例就是,如果你购买了微软/Adobe/Autodesk等等等等任何正版软件产品,如果你光盘坏了,丢了,就算你发脾气扔了,你要补回也是那张Media费用,那些许可证是不用付的,也就是一些工本费。其他的问题不属于音响范围,所以不在昌业论坛讨论和回应。如果觉得我那句话无视发烧友利益,我道歉,我承认考虑得不够周详,我收回。请把注意力集中回到题目上面。
6#
发表于 2009-11-22 12:44:52 | 只看该作者
IT界的国际惯例对音乐界可能无效。我们知道CD的压制对音质有很大的影响。而电脑光盘哪怕是再差的盗版,对程序的影响却很小。大家有见过CD是用24K金镀膜,很少见哪怕再贵的软件都没有压制金光碟的习惯。
7#
发表于 2009-11-22 12:49:51 | 只看该作者
Squeezebox这个无线播放器。其实等于一个无线音乐桥。如果用无线桥的标准看。那他的价格就太高了。当然几年前就有传闻说效果不错。不过获奖的不是这款,而是老大哪款。这款音质如何好。还要看实际听过才知道。另外他好像不支持24/192. 还有一点。昌业如果代理了。还能保持网上这个价格吗?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12:57:52 | 只看该作者
获奖的是15000这款,15000应该是淘宝最高的价格,要是昌业代理,17000-18000也是合理的,毕竟有税点和清关费用,公司经营不能和个人行为相比。我用1800这款,不是我要买水货,而是确实没有行货买。确实不支持24/192,但是除了2L之外,这些高音质的文件又有多少呢?

[ 本帖最后由 jitter 于 2009-11-22 01:03 PM 编辑 ]
9#
发表于 2009-11-22 13:09:45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产品现在很多数字媒体厂商都在做,传统的厂商也有转型的,问题在于,如果发烧是种小众行为,这类行为就更小众了,或者说是自娱自乐都不为过。
我之前说怎么玩,或者自己怎么玩,只是一种玩法的实现,不过这样的玩法还是有一个不算是规定的规定,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同一个框架下玩,比如机械式运动读取音源的唱机、唱盘/唱片、放大电路、喇叭/耳机等。每一个环节都相对于其领域遵循着自身的一种规范,比如唱片灌录有灌录的规范,而cd则还多一重cd白皮书规范等等。那为什么数字媒体终端(暂时给这类产品一个这样的名字吧)属于是更小众的呢?先看看它所支持的音源吧,多是基于pc或者相应介质的数字格式媒体,也就是说,现阶段都是靠个人制作而得到的,那个人制作是什么概念?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标准的不统一和不唯一性。这是什么概念?我打个比方,以个人行为来说,常见的如把cd压制mp3或者ape这样的制作数字格式媒体的过程,取决于压制软件(这类软件就很众多)、相应的编码程序(压缩编码参数又众多)、可工作的硬件(不同品牌的光盘驱动器),仅以这3个因素来说,排列组合得到的结果就很多了,试问,除了个人用途外,如果要扩展开去在一定的范围或者说烧友小圈子里让大家都接受你所采用的那种制作数字格式媒体的方法,有多少人会站在你这一边?如果这个圈子里大家正好各有各的方法,那以谁的方法作为标准来推广实施?再扩大出去,在一个圈子里得到公认了,如何再把这个小圈子的标准推广到整个业界?

我们现在无法普及数字媒体,上面的问题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那些传统的发行商。他们会不会转型来发行数字媒质的媒体,用什么格式来发行,都是不确定因素。相比现在相对廉价且稳定易大量生产的cd光盘,那么多的不确定因素加上发烧友或玩家们还有自行确立的那些方法标准,反而制约了新型媒体的快速普及。这个问题以前的讨论里我就提出过我的观点和疑问了。这还不涉及到cd光盘时代就有的版权保护问题呢,因为数字媒体时代,从源头就是数字化了,更容易复制和传播,版权控制将变得更难。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字媒体要获得推广,长期和短期需要的解决的问题有以下
1。格式,发烧友是小圈子,为发烧友专门制定高规格的数字音频格式未必会成为主流,因此发行商有可能会忽略掉这一块。这样发烧友就很难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自行制作的话,各有各的方法,无法确立一个有效统一的标准,那样的结果将会把hifi这个行为推向更小众的自娱自乐。如果发烧友认可了随大流的压缩算法如wma、mp3等将来被作为数字格式推广,我想那时也不会再有hi-fi这个行为了吧
2。版权,上面我也说了,维护版权更加困难。而如果维护版权变成了限制消费者的版权行使,那更容易被消费者反弹,发行商的日子更难过
3。售价,以传统的音乐发行商发行数字媒体来说,如何定价也是个问题,如果维持目前的售价,那现在不会买cd的,将来还是不会买数字格式媒体,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永远大于商品的性质,这是不变的。那这样的话这种数字媒体等同于现在cd介质的下场,一样不会有好的前景

数字播放终端及数字格式媒体的方便性在于个人使用这个前提,排开了个人前提要在一个圈子里推广甚至作为一个大的标准,要走的路还太长了。cd生存了近30年,即便有衰亡迹象,却还是没有足够能挑战其存在的替代者,至少目前是

btw,数据型光盘的数字许可证问题和cd音频光盘是不同的,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媒体发行业的不同产品,根本不可能用同一个“国际惯例”来解释,更不可能用一个行业的“国际惯例”来解释适用到另一个行业

[ 本帖最后由 slash737 于 2009-11-22 01:15 PM 编辑 ]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17:02: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W 于 2009-11-22 12:44 PM 发表
IT界的国际惯例对音乐界可能无效。我们知道CD的压制对音质有很大的影响。而电脑光盘哪怕是再差的盗版,对程序的影响却很小。大家有见过CD是用24K金镀膜,很少见哪怕再贵的软件都没有压制金光碟的习惯。

其实大家有多少人思考过,一张唱片有多少费用是版权费,多少费用是媒体制作费用?一张24k金碟镀膜要用多少钱?我曾经看过一集香港无线综艺节目,其中谭咏麟说他最高峰一张CD可以分30-40港币,当时一张CD大约100-120元港币左右。大家如果不明白我说什么可以看看每年的音展,那些CD/SACD都不是垃圾吧?门票多少钱?那些CD都亏本了吗?那些就是因为唱片公司没有收版权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2-1 12:24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