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纯粹HIFI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大家分享两张不花钱的碟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9-15 11:45:23 | 只看该作者
毫无疑问,《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是音乐史上不朽的杰作之一,也是吉他音乐最具说服力的代表作。众所周知,在罗德里戈写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之时,马德里皇家音乐院的吉他主任教授马撒(Regino Sainz de la Maza)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给他参考,而罗德里戈对吉他的认识与了解,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吉他家的介绍与解析。因此,在完成《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之后,罗德里戈便将作品题献给马撒。此曲于1939年在马德里完成,而在1940年的12月11日由阿南巴利(J.M.Arambarri)指挥马德里室内管弦乐团(马撒担任吉他独奏)做历史性的首演。

谈到这里,还有一则故事是关于吉他大师塞戈维亚(A.Segovia)何以终其一生不曾演奏《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典故。据说当塞戈维亚得知罗德里戈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题献给马撒之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因此尽管罗德里戈在1955年又完成了另一首吉他与管弦乐的杰作《贵绅幻想曲》题献给塞戈维亚,但他仍耿耿于怀罗德里戈未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题献给他……不知这个故事是否属实,不过塞歌维亚终其一生不曾演奏《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却是事实。


至于曲题中的「阿兰胡埃斯」,是距马德里南方约五十公里处,一个前往格拉那达(Granada)途中闻名的小城。这里原来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但由于接受了来自地中海温润的阳光与海风,故蕴育出一片繁茂的森林土地。此外西班牙王室卡洛斯一世与菲利普二世都曾在这里兴建行宫,其建筑甚为壮丽,故又有「小凡尔赛」之称。十八世纪之前,这里一直都是王室重要的渡假胜地。

三. 乐曲分析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是以D大调写成,全曲共由以下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旺盛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


乐曲开始由吉他在低音提琴持续弱音伴奏下,以轻快活泼的Rasqueado弹奏出布雷里亚斯(Bulerias)节奏的D大调和弦。而在这段导奏部份还有另外一个音型,这两个音型所组合而成的导奏基本上一直在第一乐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后,管弦乐登场重复了一次导奏,再由第一小提琴和双簧管唱出明朗的第一主题。主题之后,管弦乐立刻以升F大调奏出更强烈的动机音型。继而吉他再呈示出优美的第二主题,并以微妙的转调前进,令人联想起热情的佛拉明哥舞蹈。此时低音管奏出谐趣的音型,并由管弦乐再度奏出的音型,而吉他快速的音阶与三连音则巧妙地将乐曲带入属调(A大调)。在此大提琴重返第一主题,并顺势将乐曲带入发展部,此时吉他混合着Rasgueado与极为快速的音阶与管弦乐相互竞奏,其间繁复的转调呈现出华丽而独特的色彩。在此,提示部所使用的音型也一再出现。乐曲最后先返回D大调经由第二主题的重现,再由管弦乐依第一主题奏出华丽的终止部后,吉他再度以导奏部份的音型静静地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Adagio)


这一乐章即是全曲最撼人的心弦的著名乐章,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从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其中又以该乐章中悦耳动听的主题,最能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令人难以抗拒。事实上,这个乐章在结构上虽为A-B-A'-C'-A"-Coda所组成,但其中B、C的气氛却与A大同小异,因此整个乐章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变奏曲。A段(B小调)首先由吉他奏出悠扬而抒情的琶音(Arpeggio),接着由英国管吹出如梦似幻的主题,相同的主题在吉他与英国管的相互呼应下,乐曲进入E小调的B段,再回到B小调三连音符的A'段。继之双簧管以A小调弱奏导出C段,不久吉他独奏以E小调奏出与第一主题相同的旋律,吉他独奏之后,双簧管以谱例九呼应吉他,继之长笛、短笛及双簧管以轻快的三连音将管弦乐导入另一新的音型。于此,吉他继续其即兴式的演奏,而在进入Piu mosso后则交由管弦乐渐渐导引出全曲技巧最难、表情最浓的装饰奏(Cadenza)。此时吉他再度回到最初的动机,并奏出华丽且充满的想象的音型,在此演奏者若不具高超的技巧与音乐性,极有可能会将乐曲的情境意趣破坏殆尽。接着乐曲在三次强而有力的吉他Rasgueado后进入高潮,管弦乐除了以强音复示最初的主题,并乘势以升F小调带出A"。乐曲最后在B大调的上行分散和弦中,由吉他以织柔的拨弦及泛音(harmonic)幽静的结束。


第三乐章:雅致的快板(Allegro gentile)


这是一首写作技巧相当高超的轮旋曲。乐曲一开始吉他独奏以二声部对位带出序奏,继而接着由管弦乐引回D大调并陆续展开吉他和乐团间的精彩对话。在这个乐章中,除了序奏中呈现的主题外,根据这个主题而导引出来的衍生句及插入句,不断的在转调与竞奏中推移前进。其中吉他独奏的技巧至为艰深,管弦乐的配器与音型也不断变化,例如其中有一段G大调的旋律,即是由弦乐拨奏(Pizzicato)与吉他的分散和弦交织而成。而在接下来的D大调部份,吉他与管乐间更是不同的音型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交错而不紊乱的美感。在终止部(Coda)之前出现的旋律经过两次转调前推,吉他和管弦乐再次的交替出现,并步步将乐曲带入华丽欢愉的气氛中。最后,管弦乐以活泼的D大调主和弦次序渐弱,就在吉他下降的分散和弦中宁静的结束全曲。在此一乐章中,罗德里戈运用了包括赋格(Fugue)、卡农(Canon)、变奏曲(Variation)等多种样式的创作手法,其间匠心独运的管弦乐配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来自网络)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2:18:41 | 只看该作者
音版的博学使我等受益匪浅。不怕大家见笑地老实说,听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是啥乐曲,只知道是吉他音乐,不知道作曲是谁、演奏是谁,有啥背景,只觉得越听越好听,为了发帖说明才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 这从而证明了好的音乐是不分国界、不分语言的。好的旋律、伟大的作品可以打动不懂音乐的人。听音乐也不一定要先知道它是谁作的、谁演奏的,这种“盲听”也许有种好处,不会受其他因素干扰,自己去领悟、感受,甚或与音乐作情感的交流。现在看到音版提供这么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作曲、演奏技巧和细节,回过头再听,或许有新的发现与感受,这也是一种除玩器材的乐趣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13#
发表于 2011-9-16 13:14: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纯粹HIFI人 于 2011-9-16 12:18 PM 发表
音版的博学使我等受益匪浅。不怕大家见笑地老实说,听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是啥乐曲,只知道是吉他音乐,不知道作曲是谁、演奏是谁,有啥背景,只觉得越听越好听,为了发帖说明才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 这从而证明了 ...

很贴切的体会:“盲听”。音乐是一种语言,旋律可以打动人,听音乐不必刨根问底。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1:06:0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是罗德里戈的一部竖琴协奏曲,由著名的竖琴演奏家萨巴莱塔(1907 - 1993)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同样非常精彩。乐曲比较轻快,个人觉得处理手法和《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好相似。
15#
发表于 2011-9-19 16:46:14 | 只看该作者
罗德里戈的西班牙风格音乐元素加上竖琴弹跳而清丽的声音特质,就是很值得聆听的音乐。 我就很喜欢迪特斯多夫和亨德尔的竖琴协奏曲。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12:03:5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Concerto in D op.99作曲 Castelnuovo-Tedesco是由于民族问题而被迫移居美国的犹太裔意大利作曲家,有“意大利的布拉姆斯”之称。1932 年与吉他大师西戈比亚相遇后,才开始为吉他作曲。而这首 Concerto in D op.99 更是与西戈比亚作了无数次的商讨,了解吉他的特性后,绞尽脑汁而成的作品。之后对吉他余情未了,1961 年也为I. Presti和A. Lagoya夫妇俩作了一首吉他二重奏。虽然身居美国,却在他的作品中,泄露了对祖国的怀乡之情。Concerto in D op.99的第二乐章Andantino alla romanz,就是以家乡的三首民谣所组成的。

第一、三部的演奏者是Siegfried Behrend(贝伦德)很多人并不熟悉,1933 年诞生于柏林,自幼随父习艺,18 岁开始演奏,为当代的德国代表性的吉他演奏家,不幸在1990年因为飞机失事而遇难。Siegfried Behrand是个可以胜任的演奏家,没有技巧的障碍,但音色上却较为淡薄,尤其是吉他的第一条弦,开始时误以为是用Folk Guiltar来演奏(Folk Guiltar 用的是钢弦)。虽然在音色上逊色,但他却胜在速度比别人快,Scale run 快而准,很刺激。在 Rodrigo 的作品的第一乐章里,有很出色的表现,与柏林爱乐合作无间,尤其是第三乐章的很多部分,与弦乐的齐奏是一致无误。相当完美,非常难得。 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们都清楚柏林爱乐在乐迷心目中的地位,而贝伦德就是唯一和柏林爱乐合作过的吉他演奏家,这张唱片就是一个宝贵的见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4 04:51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