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音乐情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为有序曲,音乐更显缤纷多彩—序曲介绍第二辑(9月18日最新更新。本帖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7:45: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20 09:00 PM 发表

是这张吗?

这是2CD,CD编号:DG  4742052   曲目如下:
CD1
1.
维瓦尔第: 四季之《春》之快板
2. 阿尔比诺尼: G大调柔板》
3. 柴可夫斯基: 《弦乐小夜曲》之华尔兹
4. 莫扎特:嬉游曲》之小步舞曲
5. 格里格: 《皮尔.金特》组曲之“晨曦”
6. 西贝柳斯: 《悲伤圆舞曲》
7. 莫扎特: 《第40交响曲》之快板
8. 德沃夏克: 《第9交响曲“自新大陆”》之广板
9. 施密特: 《巴黎圣母院》之间奏曲
10. 比才: 《卡门》序曲
11. 拉威尔: 《波列罗》
12. 柴可夫斯基: 《睡美人》之华尔兹
13. 威尔第: 《茶花女》第3幕之序曲
14. 圣桑: 《第3交响曲》之终乐章
CD2
1. 理查.斯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引子
2. 马斯卡尼: 《乡村骑士》之间奏曲
3. 莫扎特: 《小夜曲》(13号弦乐小夜曲)之快板
4. 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之第1场景音乐
5. 约翰斯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
6. 巴赫: 《勃兰登堡协奏曲》之急板
7. 马斯涅: 《泰伊斯》之《沉思》
8. 巴赫: 《第2乐队组曲之》
9. 奥芬巴赫: 《霍夫曼的故事》之“船歌”
10. 柴可夫斯基: 《第1钢琴协奏曲》之引子
11. 普罗科菲耶夫: 《第1“古典”交响曲》第4乐章
12. 马勒: 《第5交响曲之》
13. 格鲁克: 《亡灵之舞》
14. 柴可夫斯基: 《胡桃夹子》之“糖李子仙子圆舞曲”
15. 柴可夫斯基: 《胡桃夹子》之“花之圆舞曲”

看看曲目,确实是首首动听的好组合。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25 05:46 PM 编辑 ]
12#
发表于 2011-7-25 18:38:03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音版,应该是这张《卡拉扬经典序曲集锦(2CD)/474 275-2》
《卡拉扬经典序曲集锦》音乐史上最著名序曲,包括: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瓦格纳《帕西法尔序曲》,维尔第《茶花女间奏曲》,苏佩《轻骑兵序曲》等名曲,马斯卡里尼《乡村骑士序曲》等名曲。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这张双CD唱片是DG公司2003年为纪念卡拉杨诞辰95周年重新数码制作的精选唱片中一张,这次选择的版本大都是企鹅唱片三星评价及《留声机》杂志推荐的版本,无论从演绎上还是录音效果上都是非常精彩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9:5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1-7-25 06:38 PM 发表
不好意思,音版,应该是这张《卡拉扬经典序曲集锦(2CD)/474 275-2》
《卡拉扬经典序曲集锦》音乐史上最著名序曲,包括: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瓦格纳《帕西法尔序曲》,维尔第《茶花女间奏曲》,苏佩《轻骑兵序曲 ...

应该是这个封面了:

谢谢路上兄
14#
发表于 2011-7-25 20:20:06 | 只看该作者
曾在“唯美天空”听过,可谓是首首悦耳。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20:5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1-7-25 08 PM 发表
曾在“唯美天空”听过,可谓是首首悦耳。

这套2CD的目录应该是这样:(序曲与间奏曲)
卡拉扬经典序曲集锦(2CD)/474 275-2
CD 1
1
莫扎特《魔笛》
2贝多芬《科利奥兰》
3贝多芬《艾格蒙特》
4韦伯《自由射手》
5韦伯《欧丽安特》
6 韦伯《奥伯龙》
7.门德尔松《芬格尔山洞》
8瓦格纳:《帕西法尔》
CD 2
1
罗西尼《威廉.退尔》
2罗西尼《贼鹊》
3威尔第《茶花女》间奏曲
4威尔第《命运的力量》
5奥芬巴赫《地狱中的奥菲欧》
6 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
7苏佩《轻骑兵》
8.莱翁卡弗洛《羞角》
9马斯卡尼《乡村骑士》
10约翰.斯特劳斯《蝙蝠》
11约翰.斯特劳斯《吉普赛男爵》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25 08 PM 编辑 ]
16#
发表于 2011-7-25 22:48:33 | 只看该作者
共分享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12:21:16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序曲集
(莫索尔斯基《戈凡西奇娜》序曲、肖斯塔科维奇《节庆序曲》、普罗科菲耶夫《谢苗·科特科》序曲、卡巴列夫斯基《柯拉斯·布勒伊农》序曲)
莫索尔斯基《戈凡西奇娜》序曲  Modest Mussorgsky – Khovanshchina

  莫索尔斯基的歌剧《戈凡西奇娜》Khovanshchina这不是一个女人的名字,而是指戈凡斯基事件”(Khovansky Affair)。戈凡斯基(Ivan Khovansky)是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1672-1725)时代的重要人物,由他所引发的权力斗争史称戈凡斯基事件,故事描写近卫军首领戈凡斯基企图政变(1682-1689)之事。1682年彼得与同父异母兄弟伊凡共同登基,实际上由同父异母的姊姊索菲亚摄政。歌剧中以戈凡斯基影射。他企图使其子登上皇位。所幸有一女子向彼得密报其阴谋。某日,正当戈凡斯基欲出门,就在家门口遭埋伏的刺客刺杀,这位刺客是戈凡斯基的部下,他向沙皇彼得效忠。

    而莫索尔斯基的这部歌剧就是根据这次事件而写成的历史剧。歌剧《戈凡西奇娜》当然不是平铺直叙地演出这段历史,而是把事件浓缩,减少一些次要人物,创造一对男女爱侣,构成了一部情节紧张、矛盾突出、感情浓郁的戏剧。这出歌剧的序曲很有名,常常和作曲家的其他作品出现在同一张CD中。

肖斯塔科维奇《节庆序曲》Dimitri Shostakovich - Festive Overture

    《节庆序曲》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形式多样性,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作品以及清唱剧、歌剧等。他甚至还为三十多部电影谱写配乐,可谓是个多产而具表现力的作曲家;他作曲的一贯信条是苏联作曲家的主要责任就是为同胞而创作。而从他的作品中,也可看出这种特质。这首节庆序曲充份表现着肖斯塔科维奇的作曲美学,气质卓越又不失平易近人的特质,一开始铜管雄壮的信号曲光辉灿烂的效果和接着由单簧管带出活泼的木管及弦乐轻快乐段,创造了极为华丽的音响和清晰的对比;本曲从头到尾洋溢着节庆的热烈、欢愉的气氛,强烈的节奏性和变化无穷的管弦乐色彩,壮丽的交响乐世界,可说是管弦乐曲中的精品。

普罗科菲耶夫《谢苗·科特科》序曲  Serge Prokofiev - Semyon Kotko

    《谢苗·科特科》改编自瓦伦廷·卡塔耶夫的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脚本由普罗科菲耶夫和卡塔耶夫共同完成。1940123日由米哈伊尔·祖科夫指挥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院首演。

    该剧的基本剧情为:20世纪初叶,乌克兰青年农民谢苗?科特科与同村姑娘苏妮娅相爱,但遭到了苏妮娅父亲泰钦科的坚决反对,理由是谢苗太贫穷。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谢苗应征入伍。没有想到他入伍后恰巧被分配到了当司务长的泰钦科手下当兵,在此期间谢苗受尽了泰钦科的粗暴虐待。不久,前线士兵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举行了反战起义,泰钦科作为军官被起义士兵所监禁。为了逃命,泰钦科乞求谢苗将他放走,其交换条件是同意女儿嫁给谢苗。在婚姻的诱惑下,谢苗同意将泰钦科偷偷放走。战争结束后,谢苗回到家乡。这时一切权利都归由苏维埃掌管,谢苗作为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牲畜。许多年过去了,谢苗重又鼓起勇气来找到已经变成为富农的泰钦科提起过去允诺的婚事。泰钦科虽然表面应允,但内心中却极不情愿,因为此时他正在与地主克伦伯相互勾结准备搞暴乱推翻苏维埃政权。为了能够达到目的,泰钦科只能以女儿的美貌为诱饵。不久,泰钦科与克伦伯借助一支德国小分队和乌克兰反动派的势力发起了武装暴动,在叛乱中他们杀死了村支书,烧毁了村庄,谢苗幸亏得人相助才幸免于难,从此谢苗便加入了抵抗组织与敌人作着顽强的斗争。在反动势力统治期间,泰钦科在地主克伦伯的扶持下出任了伪村长。为了感谢克伦伯,泰钦科强迫女儿嫁给克伦伯。就在婚礼即将举行之时,谢苗带领着游击队与红军赶来全歼了敌人并救出苏妮娅。最后村中又重建了苏维埃政权,从此人们过起了幸福与美满的生活。

卡巴列夫斯基《柯拉斯·布勒伊农》序曲  Dimitri Kabalevsky - Colas Breugnon
    卡巴列夫斯基和其它在革命运动之后才开始训练和创作的苏联的作曲家一样,认同苏联的美学理论那就是艺术作品应该反映政治和社会思想体系,他的许多作品是赞颂苏联和人民的目标和志向、纪念苏联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三幕歌剧《柯拉斯·布勒伊农》(OP.24),改编自罗曼·罗兰191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由V. 布拉金撰脚本,卡巴列夫斯基作于1936-1937年。主人公柯拉斯·布勒伊农是一个木匠,其中描写了他幽默而机智的生活,卡巴列夫斯基后根据其中音乐编成一套组曲:1.序曲(全剧的序曲)2.民众的祝贺,第一幕第二场间奏曲,描写侯爵夺走柯拉斯·布勒伊农的女友,大家向他祝贺的舞曲。3.世间的灾祸,第二幕第二场,描述柯拉斯·布勒伊农身患黑死病,躺在病床上等死的情景。4.叛乱,歌剧的最后一幕,描写暴徒袭击侯爵住宅的场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28 12:23 PM 编辑 ]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12:25:21 | 只看该作者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潭》,《西班牙狂想曲》,《俄罗斯复活节序曲》企鹅评鉴三星。指挥大师基里尔·康德拉申指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马尔科维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企鹅评鉴三星。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复活节序曲》  这首序曲作于1888-1889年,原标题为星期日序曲《光辉的节日》,在俄国,复活节又称为光辉的节日。此曲从俄罗斯东正教圣歌《奥比霍德》中选取了一些旋律,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在自传中这样概括此曲:“从受难礼拜六傍晚幽郁神秘的气氛,转为复活节星期日早晨尽情欢乐聚会的气氛。在总谱上,有这样的前言:“愿上帝兴起,使他的仇敌四散,叫那恨他的人,在他面前逃跑。他们被驱逐,如烟被风吹散;恶人见上帝而被消灭,如蜡被火熔化。——《诗篇》第六十八篇
  过了安息日,抹大拉的玛利亚和雅各的母亲玛利亚及撒罗米,买了香膏,要去涂耶稣的身体。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出太阳时,他们来到坟墓那里。彼此说,谁给我们把石头从墓门撬开,那石头原来很大,他们抬头一看,却看见石头已经撬开了门。他们进了坟墓,看见一个少年人坐在右边,穿着白袍,就很惊恐。那少年人对他们说,不要惊恐,你们寻找那钉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稣,他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请看安放他的地方。——《马可福音》第十六章一至六节。喜讯传遍全球,曾憎恨过耶稣的人,将从他面前逃走,如烟一般消息。复活了!天使的歌声从天际响起,弥漫云霄。无数灯火点亮了,胜利的钟声响自教堂,僧侣们也歌唱着。
    此曲以木管齐奏《奥比霍德》中的《愿上帝兴起》的旋律,歌唱受难气氛。在竖琴独奏与小提琴分散和弦背景上,大提琴奏圣歌《天使的感叹》。进入小休止后,变成庄严气氛,长号奏《愿上帝兴起》旋律,以赋格方式展开,转悲伤的行板。然后是兴奋的快板,奏圣歌《叫那恨他的人,从他面前逃跑》主题,与《愿上帝兴起》旋律形成纠缠。高扬后,复活之歌响起,之后在钟声中,不断加强力度,宣告耶稣复活。在长号模仿僧侣的祈祷声中变成兴奋的快板,进入稍生气蓬勃的尾奏,以号角庄严地结束。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28 12:26 PM 编辑 ]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09:14:02 | 只看该作者
    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十八世纪下半叶。那时,德国歌剧作曲家格鲁克在进行歌剧改革时,曾为序曲定出一条划时代的准则——他在自己的歌剧《阿尔刻提斯》的绪言中写道:我认为,序曲应该暗示出作品的主旨,为观众即将观赏的戏剧先在情绪上做好准备。格鲁克的歌剧《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序曲,就是当时这种歌剧序曲的优秀范例之一。由格鲁克始创的这种古曲歌剧序曲,直到十八世纪末才最后定型,基本上采用奏鸣曲形式的结构,莫扎特的歌剧序曲多半属于这一类。

    序曲是最古老的器乐体裁之一,它对其它一些器乐体裁的发展,特别是交响曲和交响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序曲可以比作一部作品的序言或绪论,它在音乐中最初是指歌剧、清唱剧、大合唱、舞剧或其它戏剧作品演出之前的一段前奏式的器乐曲,即主要是一种闹场性质的音乐。但是,这种早期的闹场音乐非常简单,实际上只是几声响亮的号声而已,相当于现今剧场演出之前的三遍铃声。最古老的民间市集戏台或木偶戏演出就是这样,甚至到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歌剧中,像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有时也还是这样。

小约翰劳斯《吉普赛男爵序曲》作于1885年,为所作三幕歌剧《吉普赛男爵》的序曲。同年10月在维也纳剧场首演。乐曲充满匈牙利吉普赛民间音乐的元素,明朗热情,豪迈奔放,充满了活力和朝气。期间也不乏维也纳圆舞曲的富有情调的旋律。
    《吉普赛男爵》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Johann Strauß II1825—1899)1884年创作的歌剧作品,18851024日在安迪亚维恩剧院首演。和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蝙蝠》一样,它是世界各地歌剧院的标准戏码,受到许多人的亲近与热爱。1883年,为了作品的上演,约翰·斯特劳斯应邀前往布达佩斯,这时和匈牙利作家姚凯伊(Maurus Jokais)相识,于是委托他根据自作的小说《莎菲》改写成歌剧剧本,可是姚凯伊的剧本对轻歌剧来说并不适合。于是这个剧本又由施尼扎(Jgnaz schnitzer)彻底改写,最后成为《吉普赛男爵》的剧本。这部歌剧洋溢着维也纳风轻快的气氛,也飘散着匈牙利的异国气息,是多彩多姿的作品。不过,剧中的喜剧要素并不太多,在我们耳边回荡的几乎是充满哀愁感的曲调。特别是莎菲所唱的吉普赛之歌等,都扣人心弦。这部轻歌剧的另一特色是重唱曲特别美,如第一幕的终场合唱非常精彩,远远超过了轻歌剧的水准。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1-7-30 09:15 AM 编辑 ]

8.550941吉普赛男爵序曲.gif (30.49 KB, 下载次数: 200)

8.550941吉普赛男爵序曲.gif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8-4 16:16:07 | 只看该作者
  舒曼:《曼弗雷德》序曲(戏剧配乐)
《曼弗雷德》序曲
英国诗人拜伦的哲学诗剧《曼弗雷德》的主人公,是一个对人生和人类都感到失望的人。
他怀疑知识、科学,鄙视芸芸众生的命运;他远离爱情,宁愿忍受折磨和熬煎,独自过着高傲孤寂的幽居生活。与此同时,他也摒弃宗教,否定上帝,否定现存世界中的一切秩序,表现出一种任何反动势力都不能使之屈服的坚韧不拔的反抗精神。曼弗雷德的形象是对当时那种伪善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失望以及悲观哲学思想的混合体,他同舒曼的内心世界有着某些相近之处,因此对舒曼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舒曼为拜伦的这部诗剧写了十六段配乐,包括一首序曲和十五段合唱、重唱、朗诵伴奏和器乐间奏。其中最杰出的是它的序曲,可以说,这首序曲是舒曼最有才气的作品之一。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以其构思深刻、和声新颖以及如诗一般的形象和有力的心理刻划取胜。像舒曼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首序曲也有较多的主题,用以从不同的侧面去刻划曼弗雷德的性格。
  序曲开始时,全乐队奏出三个强有力的切分和弦,给音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段引子的主题描写曼弗雷德黯然的沉思,或者说绝望的神伤(片段1)。
  奏鸣曲形式的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体现出曼弗雷德激动、热情、苦恼、绝望等各种情绪和内心所受的折磨。序曲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声部奏出,表现出主人公温柔的一面,在情绪上不同于第一主题,但仍然笼罩着阴暗、忧郁的迷雾。
曼弗雷德的基本形象在这部序曲中有着真正的交响式发展,他愤世嫉俗的神态、慌乱不安的忧郁情绪、怀念恋人的忧愁、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都以磅礴的气势体现出来。曼弗雷德的结局是悲惨的,他竭力寻求的"忘怀"始终无法觅得,他在诗剧结束时终于平静地死去。经过序曲的引子主题再现,全曲结束。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陵网”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www.zg05.com/html/Article/560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3 06:36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