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HEGEL 金乐 黑胶
楼主: J-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引人入胜的五大钢琴协奏曲---入门必备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4:37:29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NO.1

李斯特共作有两首钢琴协奏曲,第一号,降E大调,作于1839年,1855年2月17日在魏玛的宫廷演奏会上,由李斯特演奏钢琴,柏辽兹指挥首演。共4个乐章


第一乐章
庄严的快板,降E大调,自由的奏鸣曲式。一开始就由乐队的华彩强有力地奏第一主题,钢琴以富于华丽的乐句承接。自颤音起以音阶方式急速上升而结束华彩后,小提琴又重现第一主题,钢琴承接。单簧管优美的旋律引出第二主题,双簧管承接,接着是钢琴与小提琴对话展开主题。发展部,乐队强有力地奏第一主题,钢琴以这个主题动机作华丽而有效的半音阶性下降。主题在管乐器有一段华彩后,改由弦乐又有一段华彩。再现部钢琴以琶音纠缠,不再现第二主题,直接以钢琴半音阶性上升而结束。

第二乐章
稍似慢板,B大调,低音弦乐装上弱音器,充满表情地表现这个乐章的主要旋律片断,装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予以反复。钢琴展开夜曲型的旋律,发展成华彩,弦乐然后又是大提琴接替,钢琴与大提琴有应答。然后钢琴华彩,长笛吹出优美的副主题,由单簧管、双簧管、大提琴、单簧管传递

第三乐章
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相当于谐谑乐章。这一乐章巧妙地使用了三角铃,所以有“三角铃协奏曲”的名声,先是三角铃与弦乐应对,钢琴以谐谑的随想加进来,长笛以颤音动机纠缠。然后钢琴华彩,转为生气勃勃的快板

第四乐章
生气勃勃、雄壮的快板,降E大调,以木管乐器为主体,雄壮地奏出这个乐章的主题,铜管有力地奏第二乐章的大提琴动机,钢琴给予华丽的应对。双簧管在钢琴动态上奏长笛在第二乐章中展示的主题。木管乐器重新发展这个乐章的主题,钢琴以谐谑方式加入后提高速度,进入更快再进入急板而结束。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9-19 04:43 AM 编辑 ]
6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4:44:39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NO.2

“钢琴之王”李斯特的两首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是华丽、辉煌的,第二号是抒情而充满诗意的,狂想曲型的。

这首协奏曲,A大调,作于1839年,此曲献给李斯特的弟子布隆沙特(Hans Von Bronsart,1830-1913),1857年1月7日在魏玛宫廷剧院,由李斯特指挥首演,布隆沙特钢琴

1.确实始终不变的慢板,A大凋  ,由木管乐器先柔和又带神秘地奏第一主题,钢琴给予优雅的琶音,弦乐和长笛给予变奏,钢琴继续给予变奏并增加华丽色彩。圆号与双簧管奏新的旋律片断后,钢琴呈示D小调第二主题。这个主题由管弦乐变奏处理,钢琴精彩地发展到极端,半音阶急速下降。
2.确实激动的快板,降D大调,  弦乐强有力音型为伴奏,钢琴奏出有力的新主题,管弦乐有力地奏另一个新的主题。由降B小调转为E大调,加入钢琴,乐队与钢琴融合在一起激动地发展这个主题,最后只剩下钢琴的琶音华彩。
3.中庸的快板,E大调  ,弦乐柔和,表情十足地呈示新主题,它其实是第二部分那个新主题的变形,低音弦乐以对位加入。钢琴以华丽的华彩,在大提琴陪衬下,又奏出富有憧憬性的新主题,与大提琴优美地纠缠。双簧管在钢琴的优美动态上奏出这个部分新主题的变形,长笛承接后,变成钢琴的华彩而结束。
4.断然的快板,降D大调。  在钢琴的强奏下,低音管与圆号,然后是中提琴与大提琴、小提琴,发展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形成高潮后钢琴介入,边暗示进行曲的节奏,边愈加增强,以迈向下一部分。
5.雄壮而不太快的快板,A大调  ,类似于进行曲。铜管为旋律主体,钢琴的加入增添了华丽气氛,速度逐渐加快,最后是钢琴单独的华彩。
6.生气勃勃的快板,A大调,  是全曲的顶峰。先是木管乐器与钢琴纠缠,经过短笛的活泼与钢琴以急速上行下行之后,双簧管紧密进行,再传递给各乐器,钢琴进入,最后以回想第五部分进行曲的节奏而告终。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9-19 04:47 AM 编辑 ]
6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4:49:22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李赫特

SOLO版
50周年纪念版
首版

这是飞利普唱片目录上的最佳类比录音之一,于1961年的伦敦,由鬼才罗伯特·范恩(Robert Fine)用三咪式摆位,35mm胶片的录音。这同时也是里赫特最出色的演奏之一,音乐的力量,势若万马千军;无敌的指法,快如闪光、劲若电殛。听者肯定会震慑于大师之神威。指挥康德拉辛把乐谱视为最具艺术价值的巨作般处理,至今亦未听过第二位指挥家有如此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演出。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出亦是光采耀目,成果斐然。录音像近距离特写,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听者眼前。堪称李斯特钢琴协奏曲中的皇牌唱片。最接近他们的是马舒尔 (Kurt Masur)与贝罗夫(Michel Beroef)的EMI版本,但独奏者贝罗夫与里赫特始终不是同一等级的演出。

李斯特 (1811~1886)是当时最有魅力的演奏家,也是最复杂、最世故的人物,被当代人士视为浮士德与魔鬼的化身。他终其一生未婚,但曾与许多女人同居,包括达古尔特伯爵夫人(Countess Marie d’Agoult)、莎恩薇根丝坦公主、杜普蕾西丝(Marie Duplessis)。他终身信仰天主教,在1865年接受教会的四项圣职,从此便被众人称为李斯特神父。

李斯特的【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他许多作品一样,都经过一段漫长时日的酝酿发展,才告定型。这首作品从1830年开始动笔,李斯特当时还不到20岁,1839年至1840年,李斯特为乐曲添加了一些素材,然而直到1849年,李斯特从公开演奏生涯隐退后,此曲初稿才化成一部形式宛然的作品;在这之后,他又将此曲搁置了四年,到 1853年才动手修订,又再过两年才首演,1856年总谱付印之前,李斯特又作了进一步的修订。

意外的是:李斯特如此不厌其烦地惨淡经营,却成就了一部惊世骇俗之作。独奏部分出色之处,不仅在于它热力四射、纵横于八度音程与旋风似的分解和弦之中,也在于较不炫技的片段的特色与表情变化里。此曲空前独创的结构,值得大书特写,李斯特一定是经过一番苦功才琢磨出来的。

首先,李斯特将四乐章的设计压缩成三乐章的格局。谐谑曲直接连结慢板乐章(并且师法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直贯终乐章),其间处处有主题上的连贯。谐谑曲与终乐章都回顾前面乐章的素材,因此整部作品看起来像首大规模的奏鸣曲,表现出单一乐章主题上的统一。李斯特对形式革命性的循环式处理,最淋漓尽致的表现是在【b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钢琴协奏曲虽然没有那么严丝合缝,但作为钢琴炫技曲的典范,在主题的探索上,以及在大规模结构上,此曲都很成功。

开场的小节堂皇富丽,极尽排场而不逾矩,而且活力充沛,令人确信:等这几小节过去后,管弦乐与钢琴都还有话要说——这几小节也会使人误以为管弦乐与钢琴之间会互别苗头,彼此对立。结果,钢琴在第十小节处以一段装饰奏将管弦乐团收服,双方从此密切合作,相得益彰。第一乐章其余部分时而戏剧性十足,时而充满狂想风味,独奏钢琴则大展身手,精神抖擞,精致细腻,兼而有之。

B大调慢板乐章随后登场,以柔和的、咏叹调似的旋律开场,钢琴配合弦乐颤音突如其来的宣叙调,打破沉思的气氛,但乐章这时已渐入佳境,结尾较开头更美,遥启李斯特晚期风格,和其钢琴独奏曲【艾斯特山庄的喷泉】(Les jeux d’eau a la villa d’Este)的细致效果。第二乐章的谐谑曲部分在三角铁戏虚的叮当声中悄悄登场,带有几分装神弄鬼的意味,磷光四射的钢琴自始至终活跃参与。谐谑曲趋近结束之际,第一乐章宏伟的召唤再度出现。

宏伟、喧闹而绝对炫技的终乐章,基本上是根据前几章的素材变形而来,其中有典型的李斯特式主题蜕变。木管所宣示的进行曲主题,是将第二乐章的咏叹调加速而成,而第一乐章与谐谑曲乐章的主题也陆续以新面貌再现。另外,李斯特又将节奏加快成到令人晕眩的急板,使作品最后两个八度带来惊诧与乐趣。
此曲于1855年2月17日在魏玛首演,李斯特亲自弹奏钢琴,指挥台上站的是五天前才拿到总谱的柏辽兹。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9-19 05:07 AM 编辑 ]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05:10:29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齐默尔曼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独奏音乐会的钢琴王子,以令人眩晕的演奏、
即兴式的创作和自由而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独具魅力。他的创作把钢琴的技巧发挥到极限。李斯特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实不为过。本专辑收录了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的精华之作: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以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死之舞。由齐默尔曼演奏钢琴,小泽征尔指挥。齐默尔曼的表现极其清刚矫健,富于古典气质。钢琴与指挥的合作把李斯特那种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所造成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小泽征尔忘我的投入,激发出炽热之情与齐默尔曼的化千斤力为绕指柔的演奏相互辉映,让人觉得这音乐不能再被演奏成其它样子——当然这就是伟大演奏的特征。这版录音在各方面都很出色,被企鹅评鉴三星带花,是当前这个曲目的首选版本。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9-19 05:22 AM 编辑 ]
6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5:23:47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鲁宾斯坦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9-21 05:26 AM 编辑 ]
6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5:35:44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范克莱本

很划算的一张唱片,除了有李斯特第一第二钢协,还有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9-21 05:38 AM 编辑 ]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5:41:17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

贾尼斯,水星唱片,现场,第一第二钢协

贝尔曼的DG画廊,第一第二钢协

比列特的李斯特

左尔坦 克西斯
1952年出生于布达佩斯,三岁开始弹奏钢琴,五岁正式拜师。1964年到68年间,柯西斯在布达佩斯巴尔托克音乐院学习钢琴与作曲,后来转到李斯特音乐院。1970年首次匈牙利境内巡回演出,同年鸁得匈牙利广播电台所举办的贝多芬大赛。柯西斯第一次到国外演出是在1971年,地点在德勒斯登,随后带着巴尔托克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到美国巡回演出。从此以后,柯西斯每年在欧美等地至少有六十场以上的演出,并曾和李特搭档演出双钢琴。柯西斯从1976年起任教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院,并定期与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合作〈有时候同时身兼钢琴独奏与指挥〉。他的唱片以巴尔托克的作品为大宗〈柯西斯被公认是诠释匈牙利音乐的大家〉,还有莫札特、李斯特、拉威尔与拉赫曼尼诺夫等人的作品。柯西斯相当重视仔细研读乐谱,而他带给乐迷最大的印象就是明亮的音乐动态以及杰出的演奏技巧。
追寻文化素养与政Z勇气
无论业余音乐爱好者或是职业音乐家常会有以下的困惑:芸芸众生里,为什么天才总是诞生在特殊的时间、地点与文化背景?这绝对不是偶发的巧合,而是某种神秘力量让这样的例子一再出现。当然,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会有许看似合理的答案,如:优秀教师的影响。但是城市的文化牵涉层面太广,因此父母常常无法找到同时适合自己与孩子成长的环境。这让我想起一则关于匈牙利小提琴家、指挥家魏格早年的轶事。为了进入李斯特音乐院,魏格在二0年代从家乡特兰夕法尼亚搬到布达佩斯时,几乎全部得*自己的能力谋生。
布达佩斯是一个大都市,而它在二十世纪更因三位钢琴天才而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们就是兰基、柯西斯与席夫。这三位天才都出身自李斯特音乐院,同样师从卡多萨,而在匈牙利现代钢琴家中,佐尔坦.柯西斯是最能感染人心并具多方才艺的一位。他的音乐具有高度的智性及解析力,少年时期就被公认是一位完美无缺的独奏家与室内乐演奏家,曾与李希特在奥地利弗拉尔伯格省搭档演出双钢琴并到法国巡回。李希特回到苏联后,柯西斯立刻成为匈牙利家喻户晓并引起热烈讨论的争议人物,而他在这样的环境却依然坚持自己的理念,八0年代更积极的与指挥家伊凡.费雪一同创办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这是一很勇敢的决定,为匈牙利及布达佩斯的音乐环境带来正面的影响。
第一次和柯西斯见面是在七0年代中期的布达佩斯。由于前一晚才刚结束录音工作,他不断抱怨录音室糟透了的设备与环境,但是对于最近在音乐上的新发现却显得兴致高昂,像个任性的孩子与无私的成年人。这是柯西斯时繁忙的工作情形,他不断地探索、筛选与整理归纳自己,同时扮演钢琴家、教师、编曲家、作曲家、指挥家、唱片制作人、评论家、音乐学者等各种角色的点点滴滴。感谢上帝,他能够把这些角色兼顾的很好;而更重要的是,他能把自己的信念带进音乐当中。

我永远忘不了七0年代中期在萨尔兹堡的某次机会里,柯西斯在我家中那架老旧的直立钢琴上弹奏拉赫曼尼诺夫第四号钢琴协奏曲终乐章。这时,一连串不可思议的音符从破旧的键盘中流泄出来,柯西斯掌握了拉赫曼尼诺夫音乐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作曲家拉赫曼尼诺夫」与「钢琴家拉赫曼尼诺夫』。他还凭记忆弹出第二号交响曲片段,在所有人都对他的演奏吃惊不己。柯西斯对于研究作曲家如何演奏自己以及他人作品非常热中,因为他觉得自己也是个作曲家兼演奏家。柯西斯曾经成功地改编巴尔托克与德布西管弦乐曲,而华格纳或拉威尔应该也在他的改编曲目里。柯西斯勤于不漏细节的熟读总谱,他希望自己能以作曲家的角度来看待作品,并把心得融入钢琴演奏上,因此他的音乐中总有无穷的想象力以及各种不同的色彩。让人诧异的多样化与清澈音色再加上丰富的情感,这些特点理所当然让柯西斯诠释的德布西作品迭获好评。柯西斯能够深入的分析构成作品的各个要素,从而再把这些要素和己逝作曲家的概念结合起来。当然,柯西斯也经过审慎的研读各种数据,研究多首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创作背景。以德布西《钢琴与管弦乐团幻想曲》为例,多年来的考证与研究让柯西斯在表现乐曲上,比其它钢琴家更多了自己与作曲家互动后的感受。
这首幻想曲可分成三部份,而柯西斯认为,具有戏剧性的这三个部份又和梅特林克《佩利亚与梅丽桑》相吻合。和管弦乐团结合后,整部作品就像是一首「协奏曲兼歌剧」,是一部无歌词但是却有如歌唱般气质的杰出舞台作品。就这一点,柯西斯表示:「我把梅特林克《佩利亚与梅丽桑》和它结合在一起。如果我的联想前题正确无误,接下来就是我的理由。梅特林克《佩利亚与梅丽桑》在1892年出版,德布西《钢琴与管弦乐幻想曲》则创作于1889年,这要如何解释德布西的作品是引用三年后出版的《佩利亚与梅丽桑》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当年社会正弥漫着启发梅特林克创作灵感的气息,即《佩利亚与梅丽桑》的故事以及《崔斯坦与伊索德》的古老传说,所以把两部作品拿来比较对照也是很合理的事,也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钢琴与管弦乐团幻想曲》与德布西歌剧《佩利亚与梅丽桑》有许多相似之处。」
早年柯西斯最重要的曲目就是巴尔托克。演奏巴尔托克时,柯西斯特别强调以完美且明亮的方式来弹奏乐曲的节奏性,而且还要适度的加上弹性速度以使乐曲更活泼。柯西斯弹奏的葛利格钢琴小品就像钢琴色彩的速写,在严谨的演奏中显露出强烈的情感,以及对于自己艺术难以压抑的不满足。在柯西斯活泼的诠释下,李斯特《艾斯特庄园水的嬉戏》就像是一佪神秘难测的音响世界,也像法国印象派画家所绘制的喷泉。而在杜南忆《儿歌主题变奏》里,柯西斯的演出简直是一场精彩的脑力游戏。千变万化,有如声音万花筒般丰富艳丽的色彩,在在证明了每一个音符都是经过柯西斯缜密严谨的思考分析。
就在本世纪即将结束的这一刻,柯西斯无疑是能够代表本世纪的钢琴艺术的音乐家,他的文化素养既深且广,或许在同辈钢琴家中,很难找到像他一样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但是又虚怀若谷的人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9-21 05 AM 编辑 ]
6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05:52:52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

阿格里奇
米凯兰杰利的协奏曲合集

[ 本帖最后由 J-M 于 2010-9-21 05:56 AM 编辑 ]
69#
发表于 2010-9-21 13:27:21 | 只看该作者
本人最喜欢科赛尔维奇和肯普夫的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22:32:22 | 只看该作者
您是说喜欢这两个人的演奏是吗?
我个人比较喜欢米凯兰杰利和布伦德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昌业音响

GMT+8, 2024-11-23 12:39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