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一部可以安静听音乐的数字播放器—GOLD NOTE DS-1000评测 [打印本页]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 11:13 AM
标题: 一部可以安静听音乐的数字播放器—GOLD NOTE DS-1000评测
    很多发烧友前辈指点后辈,通常都会说出这么一段话:如果你听的烦躁,听的郁闷,听的没有共鸣,听的不知所云,听的恨不得砸了机器,那么,说明:要不你就是一个木耳朵,可以洗洗睡了,要不,你就需要一场真正的顿悟,等待解脱。--这尼玛太高深了,感觉到了严重的挫折感!


   然后,又有前辈会说类似这样的话:多听音乐吧,才会知道器材的真正秉性,这样才能真正脱离玩器材或被器材玩的漩涡,进入更高的境界,翻来覆去听那几张发烧碟,你永远都是初烧;多听现场吧,才知道器材重播的声音是否准确,有了对比,才知道自己是否走了弯路,实际上很多老烧都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声音中而不自知。---找到点感觉了,但还是听不懂,初烧、老烧感觉都是渣啊!


   最后,有人说了句:所以啊,兄DIE,别折腾了,你只要能坐下来安静的听音乐,就OK了,别想太多了---这个中听啊!但真的这么简单?


    能安静的听?太简单了,但其实,能安静的听,其中的奥妙却又远远超过你的想象。GOLDNOTE DS-1000,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部即简单又超出你想象的数字播放器,它能让你安静的听音乐,而不用耗费身心去折腾。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3 05:21 PM 编辑 ]

IMG_5660.jpg (329.06 KB, 下载次数: 438)

IMG_5660.jpg

IMG_5668.jpg (171.9 KB, 下载次数: 400)

IMG_5668.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 11:19 AM
    上个月,去了趟厦门,抽空去闽南大戏院听了一场音乐会-“安妮-索菲·穆特与波兰华沙交响乐团致敬大师潘德列茨基85岁生日音乐会”。安妮穆特,对于发烧友来说,肯定不陌生。时下流行的“冻龄女神”,感觉更适合作为这位音乐界常青树的标签。在这个建成不久的音乐厅,最闪耀的无疑是那一抹优雅的墨绿色,还有那把著名的斯特拉迪瓦里琴,这是近两年来,听到的音色最美的一把琴。
   这次来华演出,穆特带来的还是1710年那把“Lord Dunn-Raven”,而非更古老的“Emiliani””。这场演出让这把琴的声音特质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就如同穆特对斯氏琴的评价:相比瓜奈里琴,声音更理想化,音色更华美,更适合女性演奏。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1 12:14 PM 编辑 ]

IMG_1394.JPG (162.86 KB, 下载次数: 379)

IMG_1394.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 11:27 AM
  非常庆幸,选择了15排的中间位置,类似自己听音室的第二皇帝位,根据我的经验,听交响或大型乐队来说,远场的皇帝位距离上比靠近乐池的位置更适合聆听,听的会比较均衡和更加完整。虽然票价不菲,但一场演出下来,感觉物有超值。
  一开始还担心“大戏院”这个比较通俗的名字上演古典音乐会有点儿戏,实际上踏进这个容纳1497个座位的剧场,眼前一亮,就有了期待。超大的舞台,甚至大过观众席数倍,新建的缘故,在设计规划起步上就是对标国家大剧院、广州剧院,剧场内部的设计、用材、舞台机械、灯光、音响系统等设备均按照国内顶尖剧院的标准配置,并且充分考虑到了全新理念的建筑声学,美观而实用,据说混响时间已完全达到国际标准的1.6秒。


   在中场休息后,穆特手持一把琴,独自SOLO时,小提琴的声音得到完美诠释,弱音展示细微而扣人心弦,高把位时悠扬婉转,青云直上又唯美徜徉,没有丝毫的压迫感,让人听的畅汗淋漓,很是过瘾,毛绒感、松香味、木头味、琴腔共鸣、音色华美、润泽等等,发烧友耳熟能详的形容,在现场仿佛逐一验证,甚至犹有过之。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1 11:29 AM 编辑 ]

(183.37 KB, 下载次数: 360)

IMG_1393.JPG (138.21 KB, 下载次数: 397)

IMG_1393.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 12:08 PM
    整场演出下来,却发现,不仅仅是小提琴好听,铜管也很出彩,声音饱满、充满光泽又不刺耳,大鼓的低频从舞台最后端出来,不突兀不沉闷,质感逼人,仿佛从心底敲出一般。随着德沃夏克第七交响华美乐章的铺开,所有人都给潘老头的这支华沙乐队征服了。我前排的女士甚至不停的落泪,擦拭,再落泪,久久不能自拔。这是一场顶级乐队、顶级乐器、顶级技巧和顶级声效的盛宴,所有人都沉浸其中,全场结束后,甚至穆特和潘老头破天荒的做了5次返场,这是对演出成功的最大回馈,是对观众共鸣的最大敬意。

IMG_1391.JPG (43.58 KB, 下载次数: 379)

IMG_1391.JPG

IMG_1390.JPG (51.01 KB, 下载次数: 391)

IMG_1390.JPG

IMG_1389.JPG (76.03 KB, 下载次数: 395)

IMG_1389.JPG

IMG_1392.JPG (185.58 KB, 下载次数: 402)

IMG_1392.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 02:16 PM
  演出结束后,忍不住也加入排队的行列。于是就有了一张自己CD碟柜里不多的签名版CD,这是DG公司120周年之际,今年8月刚出版发行的新录音:Anne-Sophie Mutter - Hommage à Penderecki(安妮-索菲·穆特:致敬潘德列茨基)。
    里面收录了潘老头的作品辑:《弗利亚舞曲》、《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和《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二重奏》。专辑的小提琴部分由安妮-索菲·穆特演奏。

  第一张CD主要是穆特的提琴SOLO,还有与低音提琴演奏家Roman Patkoló合作的 Duo Concertante for violin and double-bass (2010) 小提琴与低音提琴二重奏,还有首次录制的Sonata No. 2 for violin and piano (1999)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CD则是穆特多次录制和演出的Metamorphosen, Violin Concerto No. 2 (1992-95)变形,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专辑曲目单 Track List
CD 1
La Follia for violin solo (2013) 弗利亚舞曲
[1] Andante
[2] Var. I Tempo I
[3] Var. II Allegro giocoso alla polacca
[4] Var. III Adagio, ma non troppo
[5] Var. IV Tempo I
[6] Var. V Allegro con brio
[7] Var. VI Tempo I
[8] Var. VII Allegretto
[9] Var. VIII Adagio tanquillo
[10] Var. IX Tempo I - più mosso - poco pesante - Tempo I
[11] Duo Concertante for violin and double-bass (2010) 小提琴与低音提琴二重奏
- With Roman Patkoló, Double bass -
Sonata No. 2 for violin and piano (1999)
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首次录制
- With Lambert Orkis, piano -
[12] 1. Larghetto
[13] 2. Allegretto scherzando
[14] 3. Notturno – Adagio
[15] 4. Allegro
[16] 5. Andante
CD 2
Metamorphosen, Violin Concerto No. 2 (1992-95)
变形,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 With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and Krzysztof Penderecki -
[1] 1. Allegro ma non troppo
[2] 2. Allegretto
[3] 3. Molto
[4] 4. Vivace
[5] 5. Scherzando
[6] 6. Andante con moto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1 02:19 PM 编辑 ]

(148.25 KB, 下载次数: 341)

(164.49 KB, 下载次数: 343)

(96.48 KB, 下载次数: 325)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 02:25 PM
   回到家,我第一时间将这张CD进行RIP抓轨后,读入GOLD NOTE DS1000播放,于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待续







IMG_5643.jpg (240.99 KB, 下载次数: 389)

IMG_5643.jpg

作者: 爱乐之人    时间: 2018-12-1 02:26 PM

作者: jp    时间: 2018-12-3 10:43 AM
静待下文。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3 02:18 PM
    当弗利亚舞曲第一轨的提琴声从DS1000里传出来,我就惊讶的发现,一个月前的穆特又回来了,那把音色最美的“Lord Dunn-Raven”又回来了


    由于小提琴的独特音色,我习惯用小提琴独奏对器材进行比较测试,因为单个乐器更容易辨别不同器材的差异。最首要的一点,小提琴的声音必须是健康的。什么是健康?我的理解是该是什么声音就是声音,可以对这个声音的重播有自己的想法,但小提琴就是小提琴,不会是中提琴,也不会为了音色,为了讨好耳朵,过于油腻,千人一面,让人无法或者很难区分不同的琴的特征和不同演奏者的演奏风格。这就是我强调的,好的器材,好的重播,“辨识度”才是最关键的,否则,画虎成猫,终究离“高保真”和“传真度”愈行愈远,离正确的声音愈行愈偏,掉进了美丽的“陷阱”而不自知,而恰恰“美丽的失真”正是不少发烧友喜欢挂在嘴边的。

IMG_5622.jpg (70.11 KB, 下载次数: 362)

IMG_5622.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3 02:20 PM
    我们再回来看,这张CD的录音,小提琴的音色非常美,同时,细节非常多,揉弦的声音过渡,力度的轻重缓急,拨弦的肉感和震动的细微变化,如放大镜一般呈现,不用闭着眼睛,就能“看到”舞台,看到那把琴,看到那一抹墨绿色的长裙在舞动摇曳。堂音非常丰富,几乎重现了闽南大戏院的舞台和空间声效。如现场听到的一样,这把斯特拉迪瓦里琴音色丰满,高把位时声音不会尖劈刺耳,因为丰富的细节和连绵不断的揉弦变化丰富了声音,让尖细的声音变得丰润而连绵不绝,泛音和尾音的延伸,让高频的延伸不会是一条直线显得突兀和硬邦邦,而是变得婉转、悠长、充满张力和韧劲。

IMG_2313.PNG (477.07 KB, 下载次数: 400)

IMG_2313.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3 02:25 PM
  当切换到第11Duo Concertante for violin and double-bass (2010) Roman Patkoló的低音提琴加入了进来,低音提琴的庞大音像和声音一下子充满了听音室的前半段。和小提琴的弹拨明显不同,小提琴听到的是拇指与琴弦接触的肉感、紧绷感,而低音提琴听到的是一种手指与琴弦更长时间的摩擦,弹跳起来后的余音和细节更多,声音厚重又带着强烈弥散的蓬松感,声音高度一下子沉了下去,与高站位的小提琴形成鲜明的对比和结像高度差。这一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无论低音提琴多么弥散、厚重,小提琴的声音始终清晰并且灵动,二者的互动和呼应更为自然而生动。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4 01:26 AM 编辑 ]

IMG_2314.PNG (477.35 KB, 下载次数: 165)

IMG_2314.PNG

IMG_2315.PNG (476.48 KB, 下载次数: 178)

IMG_2315.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3 02:29 PM
    音乐切换到了首次录音的第二小提琴奏鸣曲Sonata No. 2 for violin and piano (1999)开场的小提琴弹拨一下子就抓住了耳朵,连续的三连拨,从轻到重,可以明显听到力度不同带来的变化和身体摇摆带来的位置的变化,弹拨的余音丰富绵长,毛绒绒的感觉十分逼真,因此,紧接在后面的揉弦,连接的流畅而自然,显得从容和优雅。


    当1分38秒,钢琴声响起来的时候,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还是那个脸上总是带着谦逊的笑容,表情有点搞笑,秃顶并且身材佝偻猥琐的Lambert Orkis(兰伯特·奥尔基斯)吗?这分明是一个充满活力、自信并且温文尔雅、知性和理性、颜值和智慧并存的小鲜肉!钢琴声极其的透明,如水一般清澈,传说中与穆特心有灵犀的小老头,开场的触键温柔到极点,仿佛微风一般拂过键盘,与从大门外走近,一袭长裙,轻摆腰肢,缓缓前行的穆特款款而谈,轻语呢喃,暗送秋波。但即使这么温柔的触键,也能清晰的听到琴键的小木槌敲打钢丝弦的尾音弥散在空中,在1分53秒的重击,让钢丝弦的尾音持续长达将近10秒钟,这样的声音是扣人心弦和抓人心扉的。


    随后,钢琴仿佛给撩拨到了神经,一串串琶音,如珍珠一般洒落,泛音又如妙语连珠,叮咚不绝,听的怦然心动。这是示范级数的钢琴录音,如果没有那种透明度下的张力和节奏,没有那种泛音下的丰富细节和水润感,没有那种钢琴丰富音域的丰满度和音像体型的实体感,没有让老迈的Lambert Orkis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和激情,那么这张CD的重播就没有成功。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4 01:27 AM 编辑 ]

IMG_2317.PNG (476.88 KB, 下载次数: 181)

IMG_2317.PNG

IMG_2318.PNG (477.22 KB, 下载次数: 179)

IMG_2318.PNG

record.jpg (37.26 KB, 下载次数: 147)

record.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3 02:34 PM
    相比Lambert Orkis的枯木逢春,穆特的表现和变化也是清晰可见的,相比以往的录音,我为了验证这一点,又拿出不同时期的穆特录音加以验证,我发现,自2000年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首演,跨度18年之后,对于这部首次进入录音棚进行录制的作品,穆特无疑是有充分准备和有想法的。


    这虽然是一部奏鸣曲,从演奏时长来看,一点不比后面的协奏曲简单。尤其是第三轨居然长达10分50秒,在这段悠长的柔板中,我们见证了不一样的穆特。相比从巴赫时代“恰空”入门的穆特,少了一份懵懂和亦步亦趋,多了一份自信和放纵,相比“莫扎特时代”的穆特,少了份憧憬和单纯,多了份沉淀和老练,相比“门德尔松时代”或“勃拉姆斯时代”的穆特,少了一份强赋说愁的青涩,多了一份看淡和平实,相比“贝多芬或卡门时代”的穆特,少了一份炫技和激情,多了一份凝练和冥想。最突出的是长时间的揉弦和拖弦,仿佛看到在钢丝上完成高难度动作的穆特,仿佛看到了在针尖上翩翩起舞的“袖珍版”穆特,听的让人全身发紧,又欲罢不能,不自禁地迷失其中,如痴如醉。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我当时的感觉,那么用“我的耳朵仿佛怀孕了”会非常贴切。

IMG_2324.PNG (475.31 KB, 下载次数: 164)

IMG_2324.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3 02:35 PM
  这种超长时长的微动态表现和声音的“按摩”感,让耳朵非常享受,从演奏技巧上看,这是完全用手腕的力度去控制声音的高难度技巧,从弱音的细微变化和表现能看到这种控制力的微动态和丰富表情。这里看到了斯图茨基的技巧,看到了谢林的工整端庄,看到了卡拉扬的严谨有序,也看到了穆特自己的追求。在穆特的眼里,音乐就是“纪律和激情”的综合体,纪律来自对音乐的理解和崇敬,激情来自对自身的欲望和把控,所以舞台上温文尔雅、光鲜耀人的穆特和跑车中享受速度和激情的穆特最终融为了一体。从这张CD能看到特征愈加鲜明、个性和技巧愈加成熟的穆特。正如穆特自己所说:对音乐方面的终极目标就是在音乐长廊中打上自己的烙印。对于这张CD来说,无疑达到了穆特的预期。

IMG_2328.JPG (63.71 KB, 下载次数: 165)

IMG_232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8-12-3 02:40 PM
又见K版大作。看来K版对穆特情有独钟!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3 04:13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8-12-3 02:40 PM 发表
又见K版大作。看来K版对穆特情有独钟!


哈哈,相对作品的艺术成就来说,更对穆特这个人感兴趣。一切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憧憬,何况是美女,熟女。
从小提琴演奏家来说,我更喜欢的是学院派的谢林,和犹太裔的另类帕尔曼。对于作品的解读来说,海爷太过张扬,走到哪里都是光芒四射仿佛大神降临,舍我其谁也;阿卡多太过注重技巧,惊艳之后还是惊艳,然后就忘了,只记得他的那把琴;米欧大叔太过书生气和谦逊,柯岗小正太则是太过完美的不真实,奥胖实在是身材和琴声极其的不和谐,一直奇怪为毛苏联人这么多情,看着一个大胖熊做“情圣”状怎么都觉得毛骨悚然,那是熊二啊,二啊
穆特师从来说,首先奥德派,根正苗红,少年老成,接着谢林大师级的调教,让她学会了自律和尊重,但也学会如何去读懂谱子,最后,与卡拉扬的邂逅,让她一度迷失了自我,还好,同样喜欢跑车和红酒的卡拉扬教会了穆特怎么去中和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和需求,纪律和激情,看似矛盾,却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自在,则进退无碍,心离烦恼!
所以,她平时更喜欢爵士和流行乐,喜欢开着跑车风中飘逸,还热心的成立了基金会,当起了大姐大和老板娘,提携了一棒子帅哥美女。爱上2个超过20或30岁的老头子,只能说她的心理年龄还很年轻。生活在童话中,她是个超级幸运的女人。而“女版梅纽因”,老卡貌似一辈子还没走过眼,权当等她长大吧。期待。。。。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4 06:34 PM 编辑 ]

(27.79 KB, 下载次数: 165)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4 01:31 AM
    而对于重播器材来说,GOLD NOTE DS-1000,无疑也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特征和烙印。正如著名评测网站6moons.com网站joel chevassus(乔尔·切瓦苏斯)先生对DS-1000的评价:

    我认为生动和清晰是它的两个主要特征,这个特征并不意味着它会强调高音或某个频段,而是全频段的线性和流畅,既具有紧凑和弹性的低频,又具有饱满和细节丰富的中频和延伸自然的高频,我非常喜欢这种清晰生动的声音。

6moons.jpg (131.57 KB, 下载次数: 156)

6moons.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4 01:33 AM
  而在随后的聆听中,乔尔先生发出了惊叹:这样的特征太明显了,那是惊人的清晰度、透明度和丰富的色调,组合起来的多样性特征。这样的特征,非常适合重播管弦乐器和交响乐录音,尤其对于小号,长号,或长笛和双簧管等乐器,能表现出非常精确的乐器特征、细节以及环境信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正的音乐厅。

6moons 2.jpg (134.55 KB, 下载次数: 176)

6moons 2.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4 02:23 PM
   生动和清晰,这两个特征,同样在这套2CD的新专辑中,表现的十分突出,是一种细致入微、质感逼人、层次丰富、泛音和堂音丰富的声音,仿佛置身于音乐厅中,这种声音特质,也正是我在闽南大戏院的听感。
   这里,可以去对比AUDIOFON公司录制的《Hebraic Legacies希伯莱的遗产》,录音和乐器质感类似,丰富的堂音和不压缩处理的细节也正是AUDIOFON公司录音的特点。但经过DS-1000重播,依然能清晰辨别出两把小提琴不同的音质,不同的设计理念、物理材质、发声腔体以及弓弦的差异。在这张专辑里, Aaron Rosand (亚伦罗桑)使用的小提琴,是克莱斯勒曾使用过的包威尔弓弦和那把1741 年的瓜奈里名琴“Ex-Kochanski”,琴音充满松香味,饱满、温润,通过演奏者的技巧,让声音更加丝滑、更加甜美和丰润。钢琴同样也很出彩,低音键盘的弦震音如水波纹一般慢慢扩散,艺术处理上,没有走上前台,还是隐在身后,与小提琴应和、吟唱,带来的是一种类似宗教祷告的神圣氛围。录音效果和作品演绎高度契合,让这张CD也成了经典的小提琴测试专属。

IMG_1891.PNG (293.68 KB, 下载次数: 190)

IMG_1891.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4 02:24 PM
DG公司的录音一直以来给人感觉中规中矩,不轻易妥协或取悦听众,更忠实于真实的反映,尤其擅长对现场录音的把控,初听不出彩,但越听越有味道,越听越觉得对路数。其实,随着录音技术的科技进步和更新,DG也在变化,以适应更多场景和音乐题材的“真实还原”。这让我想起以前测评OPPO蓝光机时,提到的那张2015年的“The culbalbum Live from Yellow Lounge”蓝光碟。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录音效果最好的古典音乐现场多声道录音。


具体可参见帖子:[size=21.3333px]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50285&extra=page%3D2&page=6



BD.jpg (147.57 KB, 下载次数: 159)

BD.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4 02:31 PM
  于是,我也将这张蓝光碟的CD版本RIP到DS-1000里播放。与新录音对比,我们会发现,在这张碟里,由于空间和环境的不同,以及DG采用了特殊现场的3层拾音麦布局(高中低音分别拾取),以营造临场感更强的4D”录音效果,同样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效果,琴的形体大了不少,带有空间“染色”的特点,同时声音也唯美不少,相比新录音,这张碟表现的是稍显夸张的乐器音色衬托下的浓郁情感和氛围,非常适合“会所古典”的主题。同时,也能看到3年前的穆特,在这个酒吧现场,表现的更加感性和脆弱,多了一份情不自禁,少了一份控制力和坚定。


    其中代表性的就是第11轨: Camille Saint-Saëns: Introduction etRondo capriccioso, Op. 28,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和第16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后者与帕尔曼对比过,穆特更多表现的是忏悔、悲伤和细腻的情感世界,缺少了帕尔曼那种悲苦中的反思和融入其中、感同身受的刻骨铭心;而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对比帕尔曼,会发觉穆特的力度小了不少,衔接和转换的速度变慢了,强力拉弦时,少了狂野、奔放和速度,多了一份悲伤和凄美、忧伤与热情的交织,从演奏时长和段落处理可以感觉到这些差异。再去听谢林、海菲茨、奥伊斯特拉赫的录音。。。会发现每一把琴、每一个演奏者的音色、风格都清晰可闻、可辩,谢林的中正自律、海爷的犀利大气、奥胖的铁汉柔情等等,一一不再赘述。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4 06:40 PM 编辑 ]

IMG_2333.png (898.57 KB, 下载次数: 244)

IMG_2333.png

作者: 文员一个    时间: 2018-12-4 03:08 PM
精彩好文
作者: 爱乐之人    时间: 2018-12-4 03:18 PM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5 06:54 PM
    前段时间测评韩国的数播颇有感触数码音源技术的发展速度,并为此总结了三个好声音的特征:宁静、阳光、入境,发到隔壁论坛,引起不少共鸣。其实,背景的宁静,来源于空间声学处理、供电、避震、音源和软件的选择,阳光感则代表了音响器材发展的趋势,更低的失真率,更逼真的乐器质感,更准确的现场还原以及更丰富的大动态和微动态的表现,入境,则是空间环境、器材搭配以及声音素养和演绎的艺术水准、情感交织、互动共鸣化学反应后,带来的综合结果。那么,前三者,其实也就达到了一个目的:声音的“可辨识度”。

    背景的宁静,不是丢失信息,或刻意压缩信息,而是具备更丰富的信息表现,这是差异化的基础;健康的声底和阳光感,不是高音到顶,低频到底,而是全频段的丰满和均衡,不会为了突出某个频段或某个特定乐器的音色或某个题材的录音而妥协,体现真实的质感和特征,这是差异化的标尺,起码不能“失真”;入境,简单说就是能打动人,能引起共鸣,能有人机互动。否则再牛B的器材,没有人“赏识”也是白搭。


   而这部GOLD NOTE DS-1000,正具备了这三个特点和最可贵的可辨识度。生动和清晰,恰恰也是现场和音响的两个主要特征。现场肯定是生动的、丰富的,而好的音响器材也总是能清晰地重播出这些生动和丰富。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6 01:13 AM 编辑 ]

IMG_5650.jpg (207.45 KB, 下载次数: 229)

IMG_5650.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6 12:25 AM
    昨晚去台湾MYHIEND继续看7年前的讨论帖“音响和现场”,从“XXX是个屁”开始,经过7年,这个话题已经更加的理性。同样的话题在国内也是经久不衰,尤其越来越多的发烧友也开始频繁进出现场音乐会。其实,对于现场和音响的争议来说,就类似于模拟LP和数字CD或数字音源之争,一个是不插电的真实物理声效,一个是插了电然后数字化的模拟声效,这样的对比有时只能不了了之,因为后来会发现原来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如同拿着一张相片非要嚷嚷着比本人更像本人一样白痴。


    现场的优势在于“耳听为实,眼看为真”:真实。但真实就真的好听吗?这个恐怕,不少人会心虚;
    音响的优势在于比现场听的更加:“清晰”。例如我们在安静的小听音室里津津乐道的小提琴揉弦、擦弦的细节、细微动态,在环境更庞大的音乐厅,人潮涌动的脑壳海洋里,恐怕大多数位置未必能听的到,或者听的清楚。但听的清晰,就一定好听吗?这个恐怕好多人又要会支支吾吾了。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6 12:28 AM 编辑 ]

IMG_2421.PNG (277.76 KB, 下载次数: 224)

IMG_2421.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6 12:26 AM
    为什么音乐厅礼仪需要听众更文明、更安静些?甚至需要屏息专注,因为需要听的更真切、听不真切了就需要看的更专注,以获得最佳的现场体验。在现场,除了去争取到一个好位置之外,其他的我们还真没有太多的需求;


    为什么在我们自己的听音室里,总是躁动不安?为什么我们总要去辛苦的摆位、调整,不厌其烦的去矫正结像、定位、层次,因为我们想听到更多的细节,想听到更丰富、更自然、更逼真的声音表现,想在自己的小盒子里还原在现场听到的美妙声音,以期获得将音乐厅搬回家的美好愿望。但结果,往往都是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为什么现场就是那么的简单,而在家里听个小曲儿,就要那么地麻烦,这折腾人的玩意,何苦来哉?


    比较悲剧的是:无数发烧友将线材、避震、器材、摆位来来回回折腾了个遍,甚至还求助于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神器”道具,将这一切做到极致之后,带着美好的期待等待“奇迹”降临,然后,摇摇头,又接着闷头从头开始,来而往复,不亦乐乎。我们其实都忽略了一个重点,我们忘记了:现场或录音室的录音,是在一个声学良好的空间,是在一个将近完美的底噪之下获得。既然渴望“重播现场”,那为什么不先将音乐厅或录音室声学设计和空间处理的种种考虑,“复制”到小盒子里呢?这也违背了你想“完美”地和“完整”地把音乐厅带回家的迫切愿望啊?如果,连霍洛维茨在开场前,都要反复移动钢琴在几近完美的舞台上寻找更好声音的位置?如果移动音箱2-3mm,你也坚信并都能听到声音的变化,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处理的你的空间,让你的器材的重播更完美一些呢?


    因此,是否完美?只是看你有多大的决心和信心而已。
    当完美只是一个又一个不得已的妥协之后,我们则需要有勇气承认它的不完美,放正心态,享受当下,而非钻入牛角尖,掉进:“非此即彼”的漩涡,而迷失了方向,徒增烦恼。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6 01:50 AM 编辑 ]

IMG_56271.jpg (243.6 KB, 下载次数: 216)

IMG_56271.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6 12:29 AM
    其实吧,说到这里,已经接近真相了。那就是,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这个烦恼就会少了不少,甚至也就解脱了:录音师,永远是在现场最好的位置,他所录制的就是现场最好的声音。所以,在家听音响,其实已经占了大便宜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对于重播现场的种种,其实录音师比你考虑的更多,对声音的判断比你更专业,更准确,你为什么还非要和他们去矫针儿呢?


    不信,你不妨用手机录一段重播听听,是不是手机没办法将更完整的低频和高频录下来?是不是除了音乐的声音,你还录下了平时不注意的很多噪声,并且一丁点动静,在录音里都给“放大”了,让你录音的时候,不得不小心翼翼,屏气凝神?试过了,你还有勇气去挑战录音师吗?没错,你在你的重播器材中听到的录音,比你想象的还要完美的多!不完美的器材,不完美的空间,并不妨碍你获得最完美的录音。同样,不完美的录音,即使你有完美重播的条件,也不会变的更好听,这就是真相。


    所以啊,现场和音响之间其实也就隔了几张纸:车票、机票、门票和钞票!前者购买现场演出,后者购买录音技术,仅此而已。你有完全自主的权利去消费,没人会逼你。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6 01:31 AM 编辑 ]

DECCA TREE C.jpg (257.91 KB, 下载次数: 229)

DECCA TREE C.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6 12:35 AM
   日本人先提出了“唱片演奏家”这个概念,其实,这本来就是一种绝大的误导,导致了玩音响的哥们姐们信心无限膨胀,人定胜天,导致了音响界数十年来无数大神、玄学家的诞生。乐器的现场演奏者,他可以对一首曲目,有自己的理解,可以控制时长、控制节奏、控制力度,但不能保证每一场演出,弓弦揉擦在同一个位置,不能保证手指敲击键盘能保持同等的力度,持续时间精确到秒,精确到人耳无法辨别的精度,或者在不同的音乐厅、不同的心境之下,让乐器发出完全相同如同“拷贝”一般,无一丁点错漏差别的声音。这些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都给录音保留了下来。(这样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乐趣,而非流水线上的茫然,不是吗?浩如烟海的历史录音里,数不清的版本间,不正是那些多样性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无数个美好的夜晚或者彼此神交的想念吗?)


    那么,重播这些录音,你能去控制时长、节奏、力度吗?你能改变那些不可控的差异性吗?结果是:不能!不能的话,你还“演奏”个P啊,把这些个唱片“演奏”出花儿来,声音调的仙气十足音飘万里,也没法说服别人,或者说服自己。所以,所谓的“唱片演奏家”纯属扯淡和自娱自乐罢了。


    而实际上,菅野沖彦老先生的原意,我更希望是:还原唱片录音的本来面目,而非是画蛇添足的“篡改”。更非是这样啼笑皆非的曲解:唱片演奏家的核心观点就是你不用去理会CD唱片本身或音响器材本身的本来面目为何物,你要去做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对音响器材以及周边设施的使用与调整,最终把你心目中想象与追求的声音给完全展现出来。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6 01:39 AM 编辑 ]

changpianyanzou.jpg (126.09 KB, 下载次数: 204)

changpianyanzou.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6 12:38 AM
    因此,音响只要重播好录音就OK了,就这么简单。我们能做的,就是确保有安静的环境、更低的底噪、更少的干扰,还原真实、健康、准确的声音,然后通过理解作品、理解演奏家、理解音乐的积累之后,心境和履历的锤炼之后,与音乐交互共鸣,让听觉、触觉、心灵和灵魂都达到真正的享受和升华,最终获得大愉快、大自在。


    而制作重播器材表现出色的设计者,往往自己也会去听现场,甚至会去玩乐器,玩录音,因为他们知道,电声模拟、声音重播始终需要一个可靠和正确的参照,才不会迷失方向,失真的参数远不如正确的音色和特征更有说服力。做音响好的设计师也是真的喜欢音乐,并且为此而获得另一种大愉快、大自在。而绝不会是那些个只会闷头在实验室、车间里“闭门造车”的技术宅,或者心比天高的造梦者。我们不妨回顾下药版造访[size=21.3333px]Rosso Fiorentino音乐古堡的帖子: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51480&extra=&highlight=&page=3


    有什么比,将器材搬到同一个现场,进行甄别和比较,更符合“还原现场”的愿景呢?





    我已经对这个小型音乐厅的声学处理和造型迥异于传统声学构造的几个部件感兴趣了。注意头顶的弧形扩散,木条之间的距离是经过计算的,宽窄不一,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样,用木板条弯曲成型的扩散体,也构思独特。这样的声学部件,更符合现场的家居装修风格,是可以借鉴和学习的。顶部悬挂式吸音,简单易于调整和安装,对于有一定层高的空间,是非常适合的,不少音乐厅也有类似的做法,例如阿黛尔献唱的艾尔伯特皇家音乐厅,天花就布局了更大规模的悬挂式蘑菇头弧形扩散板。此外,周边的三角柱扩散,使用一定吸音材质,也兼顾了小空间的需求。周边的吸音和扩散面积布局,相位设计以及局部弧形的造型,相信也是经过多次调整和测试的结果。看得出,这个小型音乐厅兼录音现场,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和药版私聊,他告诉我,就是在这个音乐厅的[size=21.3333px]Rosso Fiorentino旗舰音箱演示,他听到了和以往听音经验相比,不同寻常的、超过想象的声音,更庞大,更逼真,器乐和音像更有实体感,还原了音乐厅同等的规模和体量。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6 10:01 P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6 01:02 AM
     如果说这段时间把玩GOLD NOTE DS-1000,对器材的特点、对厂家的设计理念愈加认同的话,那么看到药版的对GOLD NOTE 生产车间的介绍,了解了厂家设计、组装的场所和各个测试环节,又想到到[size=21.3333px]Rosso Fiorentino的那个惊艳的音乐古堡和一群快乐的音乐人,再看看类似的一群执着于音乐和音响的人。那么,对于GOLD NOTE 品牌和产品,就有了更多的期待。我们也会发现:大凡好的器材,除了素质之外,总能提供一种代表音乐内涵的特征,这种内涵又通过声音来展示或表现,因此,好的品牌,从低端到高端,总能保持声音特征的一致性或相类似的声底。最后,到了一定级别之后,重播音乐大多都是是没有问题的,差别只是在于各自的内涵和倾向罢了。这又是一种让烧友们很乐意看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下面还是回到正题,按照惯例:STEP BY STEP,让我们来真正来认识这部能让人安静听音乐的数字播放器GOLD NOTE DS-1000:

    1.外观、面板,简单操作—-----------简洁和拓展的深度融合


    2.菜单介绍,网络连接设置—---------秒连的速度和丰富的Audio online在线


    3.手机APP安装和操作--------------- 不止一个,想用就用


    4.连接NAS是最好的选择,NAS设置—---音乐库可以这么玩


    5.高格式音频带来的惊喜-------------历史录音一样可以这么美


    6.我收集的数字录音—---------------必备的数字美食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6 10:00 PM 编辑 ]
作者: 飞鸣镝    时间: 2018-12-6 06:25 AM

作者: 文员一个    时间: 2018-12-6 11:35 AM
精彩评测
作者: Parcae    时间: 2018-12-6 01:29 PM
金乐带给我们好多惊喜
作者: 爱乐之人    时间: 2018-12-6 02:14 PM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6 10:32 PM
1.外观、面板,简单操作—-简洁和拓展的深度融合

    可以看到,GOLD NOTE的前面板非常的简洁。但你会奇怪为什么没有电源开关?
    神奇的小旋钮:奥妙就在右边的旋转按钮里,贯彻了简洁、实用的理念,让我这段把玩过程中,连接上手机或平板之后,就几乎忘记了遥控器的存在。一次都没用过。。这个已经破了纪录了。
    旋钮操作有点出人意料:分为三种。
    1)操作菜单,旋转是上下选择。然后轻按,进入菜单。
    2)在旋钮的左右上下,任何位置轻按超过2秒,退出菜单
    3)在旋钮的任何位置,长按超过5秒,则进入待机。
    这个旋钮,集合了一般器材前面板的上下键、翻页、返回、确定等功能键,操作菜单,习惯之后,非常顺畅。
    听完音乐,长按即可,待机状态,屏幕和电源灯全部关闭,也能听到开关闭合的声音,这个状态是非常安全的,也不用伸长手去频繁去关后面的开关键。第二次开机时,再长按直至电源灯和屏幕点亮为止。一个旋钮,即让你轻松操作,不需要用遥控器去找按键。听音室,一般为了氛围,听音乐时,一般光线都不会太亮,对于视力不好的烧友来说。这个小旋钮使用习惯后,基本可以盲操,这个设计是不是很贴心呢?
[size=21.3333px]    两个USB接口:可以外接U盘或移动硬盘,格式支持FAT和NTFS,不支持其他格式。GOLD NOTE,建议使用FAT模式,对于不同品牌和转速的硬盘,兼容性和稳定性更好。但是,建议你不要外挂太大的移动硬盘,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当连上NAS之后,你会想忘记遥控器一样,忘记外挂硬盘。[size=21.3333px]    显示面板:能显示专辑封面、数字文件的格式、深度和采样率,滚动显示的标题,便于显示长文件英文名。需要注意GOLD NOTE的语言只有德文和英文两种,不支持中文显示。因此中文会变成方框框。但是,如果你使用了支持中文的移动设备后,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size=21.3333px]    从以上设计来看,是不是GOLD NOTE已经把简洁发挥到极致了呢?多余的,一个都不要,你想要的,其实,什么都没有问题。后面更精彩。。。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6 10:40 PM 编辑 ]

IMG_5640.jpg (194.67 KB, 下载次数: 165)

IMG_564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8-12-7 09:29 AM
K版介绍得详细。便捷的显示屏可以直观明了的操作,是1000系列的特点,甚至于更传统的PH-10唱放,都受益了,喜欢这样的设计和使用方式。
作者: q13867    时间: 2018-12-11 09:34 AM
K版warmup的介绍实在精彩至极!期待正文部分能step by step的给我等数字盲们一个学习入门的Guide,帮助我等进入数码世界。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2 01:34 PM
原帖由 q13867 于 2018-12-11 09:34 AM 发表
K版warmup的介绍实在精彩至极!期待正文部分能step by step的给我等数字盲们一个学习入门的Guide,帮助我等进入数码世界。

广西60周年大庆,又给了一个小长假,归途中,这两天就会更新,后面的更精彩
作者: 爱乐之人    时间: 2018-12-12 01:58 PM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3 10:17 PM
技术复兴,复古而时尚

    从背面板,可以再一次体会到GOLDNOTE “简洁而又一个都不能少,提供丰富的兼容性”的设计特征。
    这个特征,将简单的ALL IN ONE堆积,通过“绕开和隔离”的设计,变成一个个单独组装的功能性模块,这些模块单独一个都很厉害,组合在一起则更强大。这就是GOLD NOTE的设计思路,所以,你不用担心它的功能太多会影响音质,反而会因为它提供的强悍拓展,对它充满期待。同样,你也不会小看它简单的布局,因为,你知道它并不简单。

    正因为
GOLD NOTE曾经是不少大牌的OEM,所以BRYSTONMBL都曾不隐晦的宣称,他们最好的设备,就是来自于GOLD NOTE的帮助。这就是GOLD NOTE的底气。同时,通过几代USB数字模块的更迭,也能看到GOLD NOTE强悍的设计、改造及兼容并取的能力。所以在各大音展,GOLD NOTE也从不隐晦:“GOLD NOTE 在技术市场方面,始终能得到最好的助力,同时也具备最好的技术储备”

      如果,我们再注意到
GOLD NOTE 的金色LOGO所代表的一句话:The Renaissance of Technology,我的翻译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技术流。再来听听GOLD NOTE技术人员挂在嘴边的一句话:“Gold Note is a way of living!”(GOLD NOTE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不难理解GOLD NOTE的设计内涵了:技术复兴,复古而时尚,是我给它的定义,是不是很酷?下面我们就通过简单的背面板,来看看这个文艺复兴时代的技术流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13 10:18 P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3 10:20 PM
如图:分几个区域
          1.信号输出:
          1)模拟输出:XRLRCA输出,连接功放。
          2)数字输出:一个同轴可外接解码器,绕开机内解码。

           2.数字输入:提供USB、同轴、光纤三种输入方式,可给外接PC、数字转盘等音源,提供解码功能,这个时候DS-1000就是一台纯解码,甚至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台奉送播放功能的解码器。
          DS-1000的数字解码非常强悍。通过后面的线路布局图可以看到,解码线路板几乎占了整个机内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相比CD-1000,这个数字播放器的解码要强上一个档次,其实可以当做GOLDNOTE的一部专业解码器看待,可以作为CD转盘的拓展,以取得更佳音质。这块线路板,还有一个特点:可拆卸替换模块。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向GOLDNOTE提出针对某个模块的“可定制”服务。这个设计非常适合喜欢“打磨”机器并追求极致音质的发烧友。可以看到这个设计师是一个真正的“玩家”。这种可替换和拓展性在下面,你还会看到更多。  

         3.信号端子:一个是RF射频信号接收,这主要是作为流媒体播放功能机,提供RAIO服务,同时,也提供大量的网络电台,满足需要这些功能的烧友;一个有线网络接入,同时,也提供内置WIFI功能。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13 10:46 PM 编辑 ]

IMG_56292.jpg (261.46 KB, 下载次数: 184)

IMG_56292.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3 10:23 PM
4.兼容拓展端口:这个必须重点介绍。

1TUBE外接端口:通过这个端口,可以连接GOLD NOTE提供的2部胆前级10061012,从型号数字可以看出:一台是2个变压器6个胆管,一台是疯狂的8个变压器和12个胆管,在前级里面,已经属于非常发烧的配置。这个胆前级,能提供最接近模拟味道的声音,并且完全绕开机内电路,提供最纯净的前级信号。看右边的连接示意图可以看到,外接胆前级,通过一对特制的5针信号线连接,这个接口就在XRL的上部。通过内部连线可以看到,是完全绕过机内线路的,通过一组多针排线直接拾取信号。这再次证明,GOLD NOTE为什么把DS-1000的模拟部分做的这么小的缘故,因为,他们还能提供更好的顶级扩展。


    如果大家对GOLD NOTE的顶级CD 还有印象的话,当年售价超过20万、体重超过30KG、耗电高达188W的那台超级巨无霸旗舰 Favard Anniversary,就是这样的配置,国外测评甚至用上了“CRAZY”的评语。不过GOLD NOTE这次将他们分体化了,也就意味着,这样的拓展,通过连接和搭配,足以提供最顶级的GOLD NOTE设计和声音,这个分体化和功能组合,在GOLD NOTE的产品系列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特征。这个功能,也让不少玩家对这台仅仅售价5000欧元的数字播放机不敢再小视。


       2PSU外接电源端口:玩音响,就是玩电。从胆前级已经看出GOLD NOTEDE 的设计师也是个超级玩家,这个怎么会让他忽视呢。通过PSU拓展,GOLD NOTE 同样提供了两个型号PSU 11001250,同样从数字型号看出,一个提供110W,一个提供250W电力供应,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电力供应是个超级蓄电池,能源源不断提供最纯净和稳定的线性电力输入。我们还需要为DS-1000的电力供应发愁吗?我们还需要自己去改造电源吗?NO,NO,NOGOLD NOTE已经给你想好了。请注意下图的叠加电源供应,是不是很CRAZY![size=21.3333px]


3)还有更多:注意那个绿色方框没有。6MOON的测评样机比这台多了一组模拟输入,说明,这台DS-1000还可以扩展。再联想到CD-1000外部时钟选配,WOWWOW,还有两部外部时钟,等着呢:两个可选的外部主时钟是铯clk-1055和铷clk-1037,还能更爽和再爽一点吗,疯狂的玩家!正应了那句话:更精彩的还在后面,的确就在后面!





国外烧友的配置单: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13 11:02 PM 编辑 ]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8-12-15 09:11 PM
DS-1000的USB口支持FAT32是个遗憾,大容量的移动硬盘不好用了,一定得走NAS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5 10:58 PM
原帖由 juncool 于 2018-12-15 09:11 PM 发表
DS-1000的USB口支持FAT32是个遗憾,大容量的移动硬盘不好用了,一定得走NAS

NTFS服务器硬盘格式也支持,由于网络连接协议兼容性非常好,NAS连接速度很快,使用很便捷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5 11:01 PM
明天有空,就会更新网络设置和NAS连接,百闻不如一见,待续。。。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8-12-16 02:03 AM
我的意思是看资料上介绍USB口只支持fat,如果没有nas而有大容量的ntfs文件系统移动硬盘,就没法用了。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16 11:35 AM
原帖由 juncool 于 2018-12-16 02:03 AM 发表
我的意思是看资料上介绍USB口只支持fat,如果没有nas而有大容量的ntfs文件系统移动硬盘,就没法用了。


肯定可以用的,两个USB接口就是给移动硬盘使用的。同时,也可以使用NAS文件管理上更便捷。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23 03:13 PM
    2.
菜单介绍,网络连接设置—秒连的速度和丰富的Audio online在线

    开机显示简洁的LOGO之后,就能看到DS-1000同样简洁的菜单。这个菜单不会让“数码恐惧者”抓狂,没有深不见底的多级目录,也不用一次一次返回去操作。熟悉之后,会觉得这样的设计使用体验感会非常不错,因为,在连接好功放和音箱后,你只需要开机后,连接U盘就可以播放;设置好了网络后,连接NAS或网络电台,也可以快速播放。
    和CD一样方便----让菜单“隐形”回归简单的操作,或许就是DS-1000设计师给这台数字播放器的定位,除了和CD一样快捷的播放之外,我们还需要关心什么呢?    而熟悉这个简单的菜单之后,也会发现这个“简单”几乎到极致的菜单,其实一点不简单。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23 05:40 PM 编辑 ]

IMG_1743.png (1.27 MB, 下载次数: 243)

IMG_1743.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23 03:14 PM
    1.收藏夹:你可能会连接上一个大移动硬盘或在你的NAS里导入海量的资源,会有非常多的音乐专辑。但你最喜欢和最常播放的,或许并没有很多。那么遇到喜欢的音乐,就和抖音一样,在APP播放界面的专辑封面上,点选那颗“爱心”吧或者用你的遥控器,虽然有点LOW。以后,不用再去硬盘或NAS目录里去翻腾了,点开这个“收藏夹”,它们就在最常见的地方。滚动循环播放喜爱的音乐,会让你每天的热机环节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IMG_1895.png (890.79 KB, 下载次数: 232)

IMG_1895.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23 03:15 PM
    2.USB输入接口:前面板有2个。插入U盘或移动硬盘后,可从这两个输入接口进去,寻找你想播放的音乐。建议:一个USB口固定作为大容量移动硬盘的接口,不需要经常性的插拔,开机前就一直连着,热插拔对于很多大容量移动硬盘来说,并不是好事。另一个,则作为灵活的小容量U盘热插拔使用,便于聆听最新的音乐资源或朋友拿来分享的音乐。

    好习惯总能能更好的保护你的机器。建议,使用其他品牌的数播产品,也能有这个好习惯。热插拔,对于没有类似电脑那样的安全退出功能的数播器材来说,永远没有你想象那样的“简单”或“安全”!尤其对于海量珍贵的资源盘来说,杜绝“热插播”是最好的保护机制。
    从图可以看到,当音乐文件夹和资源较多,APP界面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搜索”功能,能快速找到你要的音乐文档。所以,APP永远是数播的好搭档。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23 05:41 PM 编辑 ]

IMG_19143.png (1.14 MB, 下载次数: 237)

IMG_19143.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23 03:19 PM
   3:USB、光纤或同轴输入:前面2个是播放器的功能。这三个就是解码器的功能的。前面介绍过,DS-1000可以作为一台独立解码,并提供强悍的解码能力,能有效提升你的PC、CD、BD或其他数字转盘、数播的输出音质。
     HOST USB:可作为USB解码。DS-1000目前USB数模模块,支持DSD128格式。前面的介绍,也看到它的异步USB数字模块是可以定制和更换的,通过定制和更新,可以支持更高格式的DSD音频。
    同轴和光纤 输入:是最常见的两个数字输入接口,如果您的CD、BD或数字播放器、随身听等等,支持同轴或光纤输出,就可以通过DS-1000解码后,提供更高音质的重播。这两个接口,提供最高24bit/196Khz高格式PCM播放。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23 03 PM 编辑 ]

IMG_19142.png (1.37 MB, 下载次数: 180)

IMG_19142.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8-12-23 05:32 PM
    需要注意的是:将DS-1000作为解码使用需要正确设置。
    1.在PC端或数播端,需要正确设置音频设备。这里以韩国数播为例,在USB音频输出设备里选择:GOLD NOTE USB-DAC。PC端则在播放软件的音频设置里选择。
    2.在DS-1000端,旋转控制旋钮,进入对应的输入端。例如,如果选择同轴端(数字音源同轴输出接DS-1000同轴输入),则进入“COAX IN”,可以看到正常连接,并显示文档的对应格式。如连接错误,或此端口无输入,则显示NOT AUDIO COLCK LOCK,无音频锁定。


    由此,可以看出,DS-1000硬件设计上遵循“相对独立性”,以提供模块之间相对独立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播放,从而能提供更纯净、无干扰的播放环境和音质。因此,在软件设计上,就体现在各个输入讯道的“准入”和“锁定”机制。
[size=21.3333px]在独立DAC模式,DS-1000无法进行其他模块的操作。其实,也就相当于“软开关”,每一路讯道,都能独立激活和运作,同时“切断”其他讯道。这样的设计,不能不说,的确考虑到了极致。
   这里专门对比了苹果MAC MINI、韩国数播以及歌匠 CD机,连接了DS-1000解码输出之后,音质以及信息量、层次、宁静度等都有可闻的显著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韩国数播和歌匠CD one都自带解码功能,相比之下,DS-1000的解码提升的幅度不是一丁半点,是全方位的提升。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8-12-23 05:48 PM 编辑 ]

IMG_2302.jpg (227.16 KB, 下载次数: 167)

IMG_2302.jpg

作者: 爱乐之人    时间: 2018-12-23 09:17 PM

作者: Flylite    时间: 2019-6-28 03:24 PM
好文 ,DS-1000的确素质非常高的数字播放器
作者: mu_fans    时间: 2019-7-4 04:15 PM
能支持tidal不?
作者: jp    时间: 2019-7-4 04:31 PM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支持。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