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名线探究】美国Stage III Concepts(银圣)线材 [打印本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11:57 AM
标题: 【名线探究】美国Stage III Concepts(银圣)线材
文:Leo Yeh

关于STAGE III CONCEPTS









美国Stage III成立于1996年,为音响线材设计的创新者,是第1家使用浮动纯银丝带结合空气为电介质技术来生产线材的厂商。所有Stage III的产品都是在美国纯手工打造,并使用美国最高质量的元件与原料,因此您可以发现Stage III的产品会有很多不同于市场上的地方,Stage III的线材是机器无法生产出来的,必须要靠非常高技巧的人力来实现Stage III对线材的设计理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12:04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4-10-8 02:19 PM 编辑

Stage III 的导体

所有Stage III的导体都使用高纯度的纯银,纯银的传导特性比纯铜好上许多。导体的形状也会影响到声音传输的准确性,Stage III的导体为独家AeroStrand的形状,平坦、单芯与纯银的组合进一步实现了以空气为电介质的可能性。平坦的导体设计也能让传输交叉的干扰降低,传输表面的增加也实现了全频段更能完美的传导,此外也降低了集肤效应所造成的失真。

Stage III A.S.P.参考级系列的导体AeroStrand Ultra更为精进,使用了最适比例银与钯的合金,钯虽然不是最好的传输导体,但其对电磁的低度敏感对信号的精确传输有大大的助益,声音更为纯净、自然、富有音乐性。





Stage III的极低温处理

所有Stage III的导体与端子都经过电脑控制逐级降到摄氏零下190度的低温,费时近48小时的处理,以让原始制造过程中的金属结晶分子排列成为相同的相位,让其更具一致性与减少不同方向性所带来的失真。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24-10-8 12:22 PM
好分享!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1:09 PM
Stage III的电介质

Stage III的一个设计目标就是要让来自线材本身所造成的失真达到最小,然而所有跟导体接触的任何材质几乎都会造成失真。因此Stage III所使用的AeroStrand导体设计可让其跟隔离层的接触面积低于3%,大部份都是跟绝缘隔离特性最好的空气所接触,并且是完全密封,不会跟外面的空气与湿气接触,所有的封口都是手工使用分子奈米液体所密封。这样的设计也让Stage III的线身富有弹性,使用上极为方便。Stage III A.S.P.参考级系列进一步更尽可能的将空气排出,以接近真空的状态达到最完美的电介质可能,失真进一步降到最低。AeroStrand导体安置在高等级的铁弗龙空气管(PTFE、PET或FEP)当中。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1:32 PM
Stage III的几合结构

Stage III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不让空气中的电磁干扰进到线材中影响到信号的传输,而不是事后用主动或被动的处理方式来解决这问题,这会对声音的质量造成影响,Stage III独家的多导体、正负各自组合的几合结构设计可让信号的传输达到非常纯净,不同的线材都有自己最佳的几合设计。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1:37 PM
Stage III的屏蔽

Stage III采用独家J-Level Trisilencer的屏蔽设计,几乎可隔绝所有对导体的干扰,屏蔽的材料包括镀镍的铜、密拉(一种聚酯薄膜)及具有传导性的含碳编织尼龙,为了拥有更好的屏蔽隔离EMI/RF,A.S.P.参考级系列更使用了军用及医疗级H.D.A.高密度排列的金属箔片,隔绝了所有可能的电磁干扰。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1:38 PM
Stage III的端子

所有的连接端子Stage III也非常讲究与重视,信号线的端子部份,主要使用美国XHADOW的产品,喇叭线的纯银Y插则是Stage III使用跟导体一样的规格所自己制作的。金属使用慢速挤压、并经过极冷与极热的分子重新排列,让其与Aero Strand导体一样拥有很好的特性,香蕉插则是使用纯铜镀上厚金。此外端子与导体的接合为无锡高压的方式,因为无论再好的锡都会让声音质量受到影响或劣化,只有在某些跟信号传导无关的地方才可能会使用锡焊。电源线的公母头则使用来自Furutech与Wattgate高等级经过低温处理的产品。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2:17 PM
一段真实的对话

我家的标准测试曲目是KKV的Engleskyts(FXCD-136)中的第七曲(Til Fader Vor AT Ende)以及第八曲(Hos Gud Er Idel Glede)。第七曲是我老婆的最爱,我个人比较喜欢第八曲。若看过我家访或是我自己Post的照片应该知道我靠近右侧墙边有座躺椅,由于我家的环境是近场聆,可想而知那并不是什么好位置。听音色音场深度还勉强及格,但要听定位什么的就不可能了。

老婆一开始就坐在哪里,听了一分多钟,突然走过来坐在我身遗,我心里想:「应该是有囍出什么了!」囍完之后跟我说:「真的有差,管风琴声音变的很利落,管风琴定位在后面细节听得很清楚,以前的低频跟现在比起来就糊糊的了。」「女声听起来也更鲜活了。」「换条线差这么多,真神奇,难怪你这么爱听。」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2:22 PM
录音哲学的省思

不讳言,长久以来我对于何Reference Recordings的片子一直在烧友之间有好评颇感不解。对我而言,RR的片子,特别是古典类(非古典类反而没有这种情形),虽然音场很深,舞台层次规模感很好,但听来总是闷闷的,太通庄严肃穆。提及此点其中并不牵涉所谓的孰胜孰败,纯粹是个人喜好较活泼的声音。在我的后级Gryphon Antileon Signature换上Stage III Concepts Vortex Prime后,天心血来潮拿出Reference有一Recording的莫扎特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RR-68)与有相同曲目的新进品牌Transart(TR-154)做个比较。不比则以,一比,让我对RR改观。


关于音乐的诠释,乐器演奏的技巧我仅仅是门外汉,入门级的,不能吹牛但是藉由Stage III Concepts的电源线Vortex Prime的导入,透过我的系统,我感到两种不同的录音哲学,差异之大不需要特殊训练也能听出一二。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2:23 PM
Reference Recordings很明显意图塑造现场的感觉,透过系统播放出来的音乐,音像明颗在喇叭之后一段距离,听者可以「看」出乐团到麦克风有一小段距离。乐器排配一层一层仅然有序,形体大小适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钢琴本身的形体感对照乐团的比例大小适中,丝毫不突兀。

Transart是另外一种鲜明的风格,可以听出麦克风距离乐团非常近(纯猜测实际上近不近无法得知),我猜测应该是多支麦克风拾音再做混音(同样地不代表Reference Recordings不是这样做)。整个音场从喇叭后面-点点距离开始往两侧往后延伸,宽度十分宽,深度则较浅。钢琴的比例相较起来就「稍微」不合理(大),这也是为何我推断个别拾音的原因。虽然钢琴大了一点,但是丝毫不突兀,也不会盖过乐团。事实上这样的录音方式或许不比在音乐厅中对于乐围规模的直接感受但能听到更多细节·除了对录音哲学深刻的印象外,为何我说对RR改观呢?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2:27 PM
一开声时,RR这份录音对照之前的音量变得很小声,音量我必须在我Gryphon Mirage前级上增加3格左右才能回复到正常聆听的音量(高潮大约在95dB)。换线后的系统一扫RR给我的沉闷感。钢琴琴体的共鸣,弦乐器的泛音,空间的堂音,一切都变得很清晰录音播放的时候手边刚好有频谱分析仪Phonic PAA6,顺手拿起讯给淹没,容易囍起来感到闷·弦乐器的泛音,空间的堂音,一切都变得很清晰·来看频谱,RR的录音很明显,8KHz以上的量不多。这跟我对现场音乐的认知颇为接近,现场高频的量会因为人数以及距离等因素少一些,所以我才说RR的录音方式试图营造现场的感觉。换言之,RR的录音在整体系统噪讯比不够低的状况下,原本表现地含蓄的高频更容易被噪声给淹没,容易听起来感到闷。相反地,Transart因为录音方式的关像,高频的比例譲录音听起来很直接很活泼。在我的系统上Stage IIl Concepts Vortex Prime让小声的音乐变得更小声。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2:29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4-10-8 02:45 PM 编辑

我想就是导入这两条电源线譲系统噪讯比大幅降低,于是带出更多更多的细节,把原本被噪声掩盖的高频还原出来。或者该说是提高讯噪比后强弱之间的鲜明对比强化了人耳对高频的感知能力。

尽管相较之下,在个人喜好上,我还是比较喜欢Transart的录音。但很显然一套好的系统(在这个状况下是一对好的电源线)能够带我更亲近各种录音的特色,进而去欣赏它,而不是只爱某种类型某种厂牌的音乐。这两条电源线带来的差异之大,胜过我目前试过的所有线!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2:47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4-10-8 02:52 PM 编辑

听感整理

Vortex Prime虽然只是Stage III Concepts排行老三的电源线,但是已经十分了得。这一阵子的聆听我把几个特点整理如下:

身为银线,比起同价位的铜线来。得更为有力。对低频的诠释,这条线既阳刚也。阴柔,在代表Punch的频段拳拳到肉,在低频是铺陈一种氛围的时候又是那么宽松有弹性,低频铺天盖地而来但是却又只是轻轻地包围者你,在KKV那张Engleskyts中第八曲Hos GudErIdel Glede中特别能够感受。低频有一种说不出的弹感,说明了低频层次与细节纹理上的质感大幅增强。


这条线让大声变得更大声,小声变得更小声,对比一下拉的很开,而前级却没有调整·原厂在屏蔽、几何结构以及导体上下的功夫在这里都得到很正面的回馈,噪讯对于电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读者不能不重视啊!活生感,乐器人声仿佛都在空气中结像了,存在感十分强烈。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3:17 PM
细节!各种录音背景中微小的细节都被带出来了,在Live的录音中会感受的特别深刻。例如在酒吧中的录音、人与人的耳语、餐具酒杯碰撞的声音、以及后场的一些小噪音,许多原来听不到的细节都被还原了。这些细节确实原本不属于音乐的一部份,但它们却是现场的一部份。能够听到这些「不必要」的声音,我反而更能融入音乐当中。

音场寞度一下就被拉大,深度的次感也很高。或许在我的系统上因为空间上的物理限制并不感觉深度有特别变深,但是层次感大增,乐器与乐器之间既融合又独立。整体的和谐对比各自乐器在音场当中占有不重叠也不互相干扰的空间,一点也没有冲突。

本身银线,这条线并不会将声音度修饰,变得毫无毛刺,毫无火气。相反的声音是顺了,但是该粗的还是粗,该刺激的还是刺激。简言之,这条线只是忠实地还原声音而已。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5:13 PM
Run线!?

线要Run-in吗?其实我个人对于这个议题是比较保守的。线要Run-in吗?Run-in后有差异吗?我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要」,「有」。但是,我过往的认知是,如果一条未Run-in过的线接到系统上不好听或者听起来怪怪的,不搭。那Run-in过后恐怕还是不搭居多。线末Run-in与Run-in完后基本的特性不应该有改变,线Run-in后应该是以这基本调性为主而向上提升。而随着线材本身的潜质而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不可讳言,在我有限的经验中,提升的程度既使明确却有限居多。但Stage III Concepts的产品又让我再一次颠复了我的观念。买入这封电源线之前,我试听过代理商商借的Demo线。新线入手后,上机发现虽然声音还有些紧绷,但是是Stage III Concepts的声音。岂知……



在七、八个小时过去之后原本那平衡但略带点紧张感的声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潜不下去的低频,像是堆积在某个频段似地,整个臃肿到不行。隔了几天低频又变成像泄了气的汽球不知道跑哪里去了?!高频火气时而在时而不在,但是相对而言算小问题,十几二十小时过去高频就稳定了。但是低频可足足搞了我五时个小时以上啊!这期间代理商也饱受我抱怨的骚扰,这着实不在我的预料之中啊!原与代理商的建议都是Stage III Concepts的线材需要Run-in 100小时,确实所言不假。Run-in前后的差距说是地狱与天堂也不过,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会觉得我言过其实(连之前有人这么告诉我我也是会疑的!),但在此我可要跟各位严正声明我所言绝对不假啊!

作者: 芍药    时间: 2024-10-8 05:16 PM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24-10-8 05:27 PM 编辑

与原厂的问与答

这段期间中也与原厂有些互动,学习到不少观念。在此整理如下舆各位读者分享,也希望能够借此传达原厂的设计理念。



问:你认为让Stage III Concepts从竞争产品当中脱颖而出的是什么?

答:我相信我的扁平导体以及空气介电设计是者要让我们跟其他人做出区隔的主要元素。另外我们的线材不仅完全手工制作,而且在组装上大部分都用上了独有的元件,这些元件大部分都是我们在工厂内自行制造的。我们的线材绝对有独一无二的构造与外观。我特别对我们只有用在Stage III线材上的独家高效能的连接器感到骄傲。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