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总编开讲——我还是喜欢实体唱片 文/赖英智
[打印本页]
作者:
jp
时间:
2019-10-14 03:00 PM
标题:
总编开讲——我还是喜欢实体唱片 文/赖英智
对玩高清
Hi-Fi
流媒体的发烧友来说,国外流行的
Tidal
、
Spotify
、
Apple Music
等等,在国内按照合法途径是不容易连接的。被视为流媒体未来希望的
MQA
编码,
在国内下载途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来自挪威的
2L
、一个是索尼精选
Hi-Res
音乐
。
2L
官网出品的音乐由一群来自挪威本土的作曲和演奏家录制,这些录音曾获得
23
次格莱美提名
,内容比较冷门但他们
提供一些免费
MQA
资源的下载。
可惜
目前
2L
已经停止音乐商场的运营,从前录制的音乐可以在索尼精选购买下载
,
直接在索尼精选
MQA
即可
,
简单粗暴
快速,只不过
这些高清无损资源都是要收费的。
MQA
于
2014
年
12
月
4
日在伦敦正式发布,并于
2015
年
1
月在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上向参观者展示。一些下载
/
流媒体服务,播放系统制造商和唱片公司随后宣布支持该技术,包括先锋
、
安桥
、
英国之宝
、
7digital
、
挪威
2L
、
Mytek
、
华纳音乐集团
等等,相信陆续会有更公司加入。由
Meridian
主导研发的
MQA
采用一种折叠技术,巧妙的将高频部分隐藏到低频部分(
A
)的不可闻区域(
<-120dB
)
,
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
能
将
192kHz/24bit
母带音频
体积
缩小至
CD
级别。由于编码后的数据是兼容
PCM
的,所以可以方便的用各种无损格式来封装,包括
WAV
、
APE
、
FLAC
、
ALAC/M4A
等,并不需要专有封装格式,从而易于传播。
其实
MQA
更是一套完整的母带音频质量保证体系,从录音设备到录音处理、传输、回放(解码、渲染)等环节都有严格的限定,甚至对
解码
器的
DAC
参数设置都有要求。
譬如解码蕊片
内部滤波器被锁定不能改变,更不用说均衡器,
MSEB
等处理了
,
所以
MQA
也保证了播放端能听到原始母带的声音。
现阶段使用
MQA
最大的问题在于
播放环境(包含软件和硬件)
有
没有译码
MQA
的能力,
老的解码器
一样能播放
MQA
档案,不过只能辨识成最低规格。
透过认证的解码器,则可以把
MQA
摺叠的文件展开再展开,完整播放
192kHz/24bit
或更高格式的音乐。
在
目前
母带音源少而混乱的状况下,
MQA
最大的意义在于
能够提供一整套母带质量保证体系
,你不用担心听到的所谓
Hi-Res
音乐居然是从
CD
升频而来。
我们
当然希望
在网络上花钱买了一个
192kHz/24bit
的档案,
能使用
所有装置播放,无论是
PC
、
NAS
、手机、
USB
随身碟
…
等统统都可以播,爱怎幺听就怎幺听,有最大的利用率。然而现实的状况常常有困难,
但
MQA
不同,无论你的设备条件如何,它统统都可以播放
,所以我对
MQA
的前景看好。在索尼精选的片单中,还能看到
DSD2.8MHz
、
DSD5.6MHz
、
DSD11.2MHz
、
DXD352.8kHz
、
DXD384kHz
等其他高清文件,售价并不低。
DXD384kHz
格式的专辑卖
278
元,
DSD11.2MHz
与
DXD352.8kHz
格式卖
238
元。有偿消费是合理的,但买了这些专辑只能存在硬盘中,而硬盘并非万年保证,在这几年间我不知道已经报废多少硬盘。对于我来说,物理的实体唱片更为稳妥,起码把一整排唱片在书房中叠落起来,看着都有一种收藏的满足感,而你无法拿着一块硬盘到处去炫耀吧
?
只不过该用哪一种光盘,才能储存
DSD11.2MHz
之类的音乐,又是个伤脑筋的问题。幸运的是,
DXD384kHz
等
PCM
格式,是可以利用
MQA
技术存放在
CD
或
DVD
光盘中的,实体唱片仍有无限可能啊。
h390-1.jpg
(121.08 KB, 下载次数: 180)
下载附件
2019-10-14 03:00 PM 上传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9-10-14 03:34 PM
MQA给CD带来的是革命性的!
作者:
acmecn
时间:
2019-10-17 01:54 PM
MQA的解码器部分以后会不会集成到CD机上呢?
作者:
jp
时间:
2019-10-17 01:57 PM
也有可能的,或者推出能解MQA CD的解码器。H390的最大好处就在于你不用换原先的CD机就能领略MQA CD的乐趣。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