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不要忘了这条升级捷径——评ROKSAN K3双功放组合 [打印本页]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6 04:23 PM
标题: 不要忘了这条升级捷径——评ROKSAN K3双功放组合
                                            很有名气的ROKSAN双功放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AudiolabArcam等英国厂家大力推广双功放玩法之后,大家现在都知道这是一条系统升级的捷径——简单、经济、有效。从原理上说也确实如此,因为使用双功放之后至少有以下三个好处:1、减少单元之间的干扰,可以增加声音的清晰度;2、由于放大器的工作负担减少,有利于降低失真度、改善控制力;3、单元由于有独立的功放驱动,工作状态会更趋理想。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6 04:33 PM
在这方面,同样来自英国的ROKSAN“乐圣”更是不遗余力,它基本在每个系列都会推出可玩双功放的功率放大器,这些功率放大器均是针对同系列的合并式放大器来设计,在音色、增益方面配合得天衣无缝。现在,这些功率放大器背后还具有增益调整旋钮,以便灵活地和其它品牌的合并式放大器搭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Caspian power amp front_副本.jpg (20.35 KB, 下载次数: 291)

Caspian power amp front_副本.jpg

KMAL3aB&W.jpg (30.58 KB, 下载次数: 282)

KMAL3aB&W.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7 03:38 PM
ROKSAN一向非常推崇双功放。它家的放大器的功率都不大,通常为一百多瓦。ROKSAN并不是没有能力将功率做大,而是认为如果将功率一味加大,可能会增加失真度和影响声音的细腻度。如果要增加输出功率,ROKSAN认为采用双功放的方式就行,花费不大但效果明显。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7 03:44 PM
不过说起来,ROKSAN设计的双功放确实厉害,让人不得不服。记得几年前,ROKSAN的售后服务及出口业务总监Reuben Klein来广州做演示。首先,他用M2合并式功放驱动ROKSAN FR-5音箱。说真的,如果没有即时作AB对比的话,我相信一台M2合并机出来的声音已足以让许多人满意了,在丰润度、柔和度和宽松感方面无不流露出英式器材的动人之处。


不过,当M2后级一接上、以双功放方式驱动FR-5时,系统的鲜活度、透明度、密度、质感、低频、动态……,都要比刚才好上太多了!可以说,您听过用双功放推FR-5的效果后,是绝对听不回单功放的,那种感觉完全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IMG_0829.jpg (56.25 KB, 下载次数: 276)

IMG_0829.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7 03:45 PM
无独有偶,也有朋友反映用M2双功放推ATC SCM40的效果也让人信服,要知道SCM40是对很令人头疼的音箱,而一套M2双功放的售价仅为两万多元,如果以这样的代价就能搞定SCM40的话,确实是一个让ATC拥趸高兴的消息。


同样地,即使比M2系列便宜的K2系列在以双功放的形式驱动时,其效果依然不俗:K2双功放组合被认为是驱动ATC SCM19/11/7的佳配,这几乎是以最低的代价就能搞定这几款音箱的途径了,屡试不爽。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8 03:13 PM
                                                                K3双功放组合的表现


近日,ROKSAN最新推出了K3立体声功放(以下简称为K3后级),售价为8300元,输出功率为140W/声道(8Ω)。它除RCA输入之外,还新增加了平衡的XLR输入端子,这是在之前的K2系列中没见过的。此外,K3功放还新增加了线路输出端子,方便K3功放将讯号输给另一台K3功放以实行串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双功放,还可以实现三功放、四功放……,只要你的音箱输入端子有足够多组,你就可以任意增加K3功放的数量,实现N功放的玩法。

k3-poweramp-charcoal-front.jpg (38.49 KB, 下载次数: 297)

k3-poweramp-charcoal-front.jpg

k3-poweramp-back.jpg (68.8 KB, 下载次数: 274)

k3-poweramp-back.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8 03:23 PM
在此之前,我已经评测过K3合并式功放了。与上一代的K2系列相比,K3合并式功放的进步是显著的,在声音的透明度、细腻度以及驱动力方面的表现十分抢眼,甫一登场立即热卖,理由很简单——“在万元以下的进口功放中,K3也许就是最好的!”

silver-stack_副本.jpg (76.64 KB, 下载次数: 280)

silver-stack_副本.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8 03:24 PM
因此,当获悉要评测这台K3后级时,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迫不及待地想知道K3双功放组合究竟又有多厉害?!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8 03:28 PM
这次搭配音箱选的是来自美国LEGACY“瑰宝”的STUDIO HD音箱。STUDIO HD堪称是书架箱中的大家伙,因为它使用了8英寸口径的低音单元,要驯服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一旦推好了,STUDIO HD的气势和低频就会相当火爆,因此STUDIO HD堪称是放大器的试金石,这次用来检验K3后级以及K3双功放组合的功力就最合适了。测试软件包括《2010原音精选》和《冰封地狱》。

IMG_5684-1.jpg (84.96 KB, 下载次数: 286)

IMG_5684-1.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9 11:27 AM
先试试人声如何,我选的是《2010原音精选》track 8Sissel演唱的《Shenandoah》。在仅使用一台K3合并式功放的情况下系统已经有不错的表现,Sissel的嗓音亲切肉感,也不乏高亢嘹亮,而伴奏的小提琴和风笛则质感圆润,整套系统是有着标准的英伦韵味。

2010.jpg (38.92 KB, 下载次数: 294)

2010.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9 11:30 AM
当把K3后级接上去以双功放的形式驱动STUDIO HD时,我首先的感觉是背景变得更加宁静,声音很安定从容。而且Sissel的嗓音里有一种特别的“厚润成份”,这是在刚才没有听到过的;与此同时,小提琴与风笛的质感更加强烈,声像可以很清晰地凝聚在半空中。在安静的背景下,Sissel的嗓音更显甜美迷人,感情色彩要比刚才浓烈不少……

IMG_5688-4.jpg (82.7 KB, 下载次数: 181)

IMG_5688-4.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12-29 11:30 AM
后来我想想,有这样的改善其实是很自然的,因为使用双功放之后,功放的失真度降低了,对单元的控制也更好,并且能提供更充沛的驱动功率,这样肯定能更好地表现出单元中好的一面。例如感觉声音背景宁静了,就是功放失真度降低、控制力加强的结果。而Sissel本身的嗓音就是有那种特别的“厚润成份”的,而在单元之间有干扰的情况下就不容易听得出来,一旦把这层“薄雾”去除,原本的美丽就会浮现出来。

IMG_5692-7.jpg (63.57 KB, 下载次数: 154)

IMG_5692-7.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6-12-30 11:40 AM
升级便捷效果明显的途径!
作者: jp    时间: 2016-12-30 01:46 PM
K3双功放的方式播放《冰封地狱》track 6《加州旅馆》时,与只使用一台功放时相比,我最大的感觉有两点:一是整体的韵味显著加强:开头那把吉他弹奏时不仅线条感变得更加清晰,而且似乎散发出一种金黄的色泽,洋洋洒洒地弥漫在空气之中;在低频部分同样如此,手鼓在拍打时鼓皮也会有一层震荡的余韵笼罩着。

加州旅馆.jpg (48.31 KB, 下载次数: 176)

加州旅馆.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12-30 01:49 PM
二是低频表现全面提升:鼓声的能量感显著加强,很有震撼感,这时才真正显示出STUDIO HD那只8英寸低音单元的威力,如果您不知情的话,肯定会以为是一对落地箱在发声;另外,由于双功放对低音单元的掌控能力加强,因此鼓声也更加结实、凝聚,明显感觉到鼓的声像中央是致密、收紧的,从而导致“鼓眼”的产生。
作者: jp    时间: 2017-1-3 02:04 PM
播放《2010原音精选》track 9《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时,使用K3双功放后最大的改善来自两方面:一是音场,二是低频。
作者: jp    时间: 2017-1-3 02:06 PM
这时的音场相比只使用一台功放时,其深度和宽度起码提升了一个档次,音场完全达到了“脱箱”的境界,STUDIO HD则像消失了一般。其次,由铜管乐器和定音鼓形成的低频铺垫更加丰满,在能量分布方面形成明显的“三角形”,从而使重播效果更具规模感,也更接近于真实的现场效果。

IMG_5690-6.jpg (97.12 KB, 下载次数: 176)

IMG_5690-6.jpg

作者: jp    时间: 2017-1-3 02:06 PM
有些音箱播放交响乐不好听,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低频的能量不够,从而使高频听起来太多,一播大动态片断,就使声音显得尖刺、干涩,同时也缺乏规模感和冲击力。因此,选择双功放将是提升系统低频表现的一大利器。
作者: jp    时间: 2017-1-4 02:18 PM
                                                 结论


在开头部分我就强调过双功放的好处:可以减少干扰、降低失真、使单元获得较理想的工作状态,那么这套ROKSAN双功放同样不例外。随着K3后级的加入,系统音质的提升是显著的,而且比我的期望还要高,也许是因为ROKSAN特别喜欢双功放这种方式吧,因此就做得特别认真。
作者: jp    时间: 2017-1-4 02:40 PM
由于上述三方面的改善以及总体驱动功率的增加,就使音箱单元工作时降低了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样实际上是可以更完整地呈现出单元本身的美态。反映到声音上,您会听到中频部分那种水灵灵的“润泽感”浮现出来了;低音单元被控制更好,不仅量感增加、瞬态改善,而且对中频的干扰也减少了,这样总体的清晰度就会提升,这样您自然可以听到更多细节。

IMG_5686-3.jpg (91.62 KB, 下载次数: 191)

IMG_5686-3.jpg

作者: jp    时间: 2017-1-4 02:43 PM
当各个单元都被良好地驱动和控制时,就相当于一台运转得更精密、配合得更和谐的机械系统,因此音场定位、线条感、瞬态反应等方面的改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这次,ROKSANK3双功放组合的功力在驱动LEGACY STUDIO HD 已经颇令人信服,整套组合售价才18000元左右,性价比非常突出,我想下一步再用它和ATCProACSPENDORHarbeth等英国音箱搭配,希望能给予玩这些音箱的朋友以有益的启迪。

IMG_5694-8.jpg (57.69 KB, 下载次数: 169)

IMG_5694-8.jpg

作者: Parcae    时间: 2017-9-22 12:56 PM
我现在就是用K3一套+K2音箱。
如果入手K3后级,会有怎样的提升呢
我现在用的是大橙线,够力吗?
作者: jp    时间: 2017-9-22 01:32 PM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提升会是很大的,在低频、线条感、清晰度、细节等方面均是如此,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建议功放用大红电源线,能过更大的电流,声音更加有力。
作者: 飞斧    时间: 2017-9-26 08:45 AM
原帖由 jp 于 2017-9-22 01:32 PM 发表
提升会是很大的,在低频、线条感、清晰度、细节等方面均是如此,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建议功放用大红电源线,能过更大的电流,声音更加有力。

AE参考1号是不是没法这样玩?
作者: jp    时间: 2017-9-26 09:52 AM
标题: 回复 24# 的帖子
是的,因为它只有一组端子。
作者: CrazyWin    时间: 2017-9-26 06:21 PM
后面接线能看看么?
作者: jp    时间: 2017-9-26 11:18 PM
标题: 回复 26# 的帖子
明天找找看。
作者: jp    时间: 2017-9-27 10:11 AM
后面的接线。

IMG_5690-6.jpg (97.12 KB, 下载次数: 194)

IMG_5690-6.jpg

作者: CrazyWin    时间: 2017-9-27 08:08 PM
另外一台K3呢?
作者: jp    时间: 2017-9-27 08:33 PM
标题: 回复 29# 的帖子
下面那台就是K3后级。
作者: hardkiller    时间: 2017-9-30 12:18 AM
借问,K3双功放是不是还是不如Blak?
作者: jp    时间: 2017-9-30 09:48 AM
标题: 回复 31# 的帖子
嗯,BLAK功放较厉害,毕竟是旗舰。
作者: tonyzeng    时间: 2018-1-1 11:17 AM
标题: 回复 32# 的帖子
那买K3双功放还不如直接上BLAK了?价钱也差不了多少了
作者: juncool    时间: 2018-1-1 01:49 PM
如果预算够肯定直接上旗舰吧,双功放方案感觉应该是已经有一台时的升级
作者: jp    时间: 2018-1-2 10:27 AM
原帖由 juncool 于 2018-1-1 01:49 PM 发表
如果预算够肯定直接上旗舰吧,双功放方案感觉应该是已经有一台时的升级

确实如此。
作者: Parcae    时间: 2018-1-11 10:06 AM
一直在纠结玩不玩双功放
现在转投黑胶怀抱
迟些再入后级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8-1-11 10:17 AM
K3书架箱的话,一台K3功放够用了的。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