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深度测评】数字的终点不仅仅是模拟—HEGEL HD30旗舰解码器综合评测(恢复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6 10:16 AM
标题: 【深度测评】数字的终点不仅仅是模拟—HEGEL HD30旗舰解码器综合评测(恢复更新。。)
    2010年开始玩数字音源至今已6年多,在此过程中,各大论坛对于数字音源和模拟音源的争议也由来已久,对比以往CD和LP,随身听和磁带,再到现在的转盘、数播、解码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永远都存在两种倾向:对于传统的固守和新生力量的希冀,它们总是不断在碰撞,导致的各种争论,这本身其实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让我想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走着同样的轨迹。每一次人类面临变革和变化,走到每一个十字路口:How to choose?Which one  is better?,诸如此类的选择总会在脑海不断重复。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7-1-3 03:12 AM 编辑 ]

IMG_3734 2.jpg (153.31 KB, 下载次数: 420)

IMG_3734 2.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6 10:19 AM
     6年来,我一直通过家访或交流,不断征询意见,想给这些争论找一些适合的答案,但一直确没有明确的答复。回顾数字音源诞生之初,就给带上了“追赶”模拟的帽子,例如CD的发展,削弱了模拟转盘市场的同时,也获得了普遍的认可,但离不开实体介质的CD,貌似看来也是占了“模拟”的光,走不出LP辉煌的余荫。

     但也如同实体商店和网络商店一样,从纸质书籍到电子书籍,从信笺到刷朋友圈,从赵云到马云,当科技堂而皇之、施施然的走入生活,再回头和抬头去看现代数字音源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会发现:数字的终点已远远不是模拟所能概括,在数字和模拟最终相交成一个点之后,他们不会真正分道扬镳,而是始终保持交融而又碰撞的“热恋”状态,并且拥有各自领域的独特性。数字模拟双修,在近几年,已经成为不少音响发烧友的选择,鱼与熊掌兼得,谁又能说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乐事呢?


     在我聆听了HEGEL 公司新推出的旗舰解码器HD30之后,我更加确定了这个答案:数字的终点肯定不仅仅是模拟。因为,当我们推开了另一扇门,除了声音之外,数字技术能给予的只会更多,而且会越来越多。因此,在JP版主以及各大媒体对HD30的评测珠玉在前,这次对于HD30的评测和以往一样会更加注重一些功能性运用和实战操作,以期给烧友们更多的参考。

华丽的传送门:————————————————————————————————————————————————————分割线


1.HD30的变化:低调中的奢华,不仅仅是外壳了大了一倍----从里到外,华丽转身,全新电路设计亮点频频。(点我:P1页)

  2.HD30的重点关注:正确的DSD设置,数字战胜模拟不再是神话---软硬兼施才是王道,STEP BY STEP,一步一步教你“点亮”DSD,法国播放软件A+新版本雄起,搭载遥控APP如虎添翼。点我:P3页


3.HD30的初试啼声:惊艳,还是惊艳,仅仅是USB已经可以收货---有录音,有录音,有录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现场直播,操作演示,前所未有,更直观感受HD30的声音。


4.HD30的潜力:还可以更好一些,It  can be better---八度HP前级、小白羊数播、NBS、卡玛。。有木有,有木有?HD30到底能多好?深度把玩才是真。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12 12:34 PM 编辑 ]

HEGEL H30 TEST.jpg (97.93 KB, 下载次数: 404)

HEGEL H30 TEST.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6 10:24 AM
HD30的变化:低调中的奢华,不仅仅是外壳了大了一倍。


   HEGEL继HD25之后,推出的旗舰型号解码器HD 30近期成了热点,获奖不断,刚刚拿了欧洲HIEN DAC大奖,让这台大尺寸的解码器,关注度远远超过往年的新产品发布,不少网站和媒体,拍摄了大量的写真照,所拍摄的角度和内容也丰富了不少,这也让我这个懒人减少了不少工作量。


   HEGEL的产品自诞生之初,外形就一直中性低调,产品线从上到下,外观上始终秉承北欧内敛而不张扬的风格,但对于产品的声音,则追求极致,如同设计师BENT先生强调的,HEGEL更多关注的是声音,而不是时装:P。越来越多的厂商,选择HEGEL的器材作为展示御用器材,或许,就是对BENT先生这种低调中的张扬,内敛中的内秀的认可吧。


   HEGEL的解码器产品也不例外,从HD2到HD25,全是清一色的小黑盒子。这次,HD 30终于“长大”了,让不少HEGEL用户觉得惊喜又感觉意料之中。我也不例外,打开硕大的双层包装,心里自然有了更多的期待。仅仅是外壳变大了一倍吗?

Hegel HD upgrade.jpg (74.69 KB, 下载次数: 399)

Hegel HD upgrade.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6 10:45 AM
1、前面板
    首先,对于黑色和银色,我更喜欢黑色。黑色给予人稳重厚实的感觉,更加贴切HEGEL的品牌特色,尤其是和我风骚红色器材架一起,黑红配,永远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前面板,保留了HEGEL产品线的统一风格,这个弯曲的弧度,在灯光下尤其漂亮,在深色的背景映衬下,这一抹靓丽的弧度,或者可以称之为性感。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6 12:06 PM 编辑 ]

HD30 OWW.jpg (66.54 KB, 下载次数: 390)

HD30 OWW.jpg

IMG_3591.jpg (40.29 KB, 下载次数: 380)

IMG_3591.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6 10:50 AM
2、前面板的“101”音量

    前面板,两个硕大的旋钮,分别控制音量(右)和切换输入源(左),采用阻尼结构,手感很舒适。中间的蓝色液晶面板,无论是银色还是黑色,搭配起来都不难看。这个是信息窗口,分别显示音量、输入源信息(如果USB,还会显示采样率和格式),字体非常大,5、6米开外,看的也很清楚,对于视力不好的烧友也不是很困难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HD 30的音量,出现了“101”的显示。
    这在以往的产品是没有的。我们知道HD30是一台带有数码前级的解码器,本身可以当做前级调整音量,并可直推后级功放的。为了安全起见,HEGEL的前几代产品,都采取了保护措施:如果使用它的前级功能,并调节了音量后,开机默认音量会回到30这个安全值(静音),防止用户疏忽,造成误操作播放时音量过大。但如果有时,你忘记这个功能,也会因为没有声音而误认为接线哪里出错了。因此,考虑到这点,HD30提供了101的音量显示,这会比100更直观,同时,音量提升到“101”,也能让数码前级处于“旁路屏蔽”,这点很重要,尤其和前级配合的时候,这个旁路能屏蔽掉数码前级的对后一级的影响,让前级充分发挥作用。







HD30Front (1).jpg (45.33 KB, 下载次数: 392)

HD30Front (1).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6 10:52 AM
3、后面板


    从后面板,我们看到了HD30相对HD25等前代产品的更多的变化,足足7组数字输入,还没包括网络接口和红外线IR接口。


    模拟输出,依旧是1组XLR(2.6Vrms真平衡),1组RCA,并且是改善了电源供给的模拟输出。
    数字输入部分,增加很多。AES和BNC的增加,能为更多前端数字设备提供兼容性。
    同轴减少了1个,这个同轴,依然是HEGEL专门修正和优化过的接口,能确保稳定在75欧,并且提供高精度数字传输。
    光纤,一下子3个,国内烧友或许不清楚。其实,在欧美,光纤的低损耗和长距离传输,是最为常用的接口,对于声音和喜好来说,欧美烧友选择光纤的也不会比同轴更少,并且数字设备通常都有这个接口。多房间模式,在AV器材中已经普及,在不同房间,使用同一个播放源聆听音乐,在当前网络和智能化家居趋势中,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和流行,平板和手机就能控制,遥控已经不成问题。因此,增加的光纤口应该就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
    USB输入,通常USB对于大多数解码器来说,就是附加赠送的。但随着DSD等高码率数字音频的普及,受限的同轴和光纤无法传输DSD信号。这就给万能的USB带来了希望。并且,对于HEGEL产品来说,这个USB是导致内部电路最大变动的原因(后面详述)。总之,你再也不能忽视对HEGEL解码器的USB。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6 11:30 AM 编辑 ]

HegelHD30-02w.jpg (97.19 KB, 下载次数: 371)

HegelHD30-02w.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9-6 10:53 AM
好帖登场!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6 11:10 AM
4.其他细节
  我们从国外各大网站的照片看到,对于HEGEL的材质,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局部的大特写,能看到,HD30的金属外壳不仅具有强烈的质感和手感,在转角处的加工也是精益求精。
  看看底部,有什么不同?由于体积和重量的增大,内部电源的强化,避震钉,也改变了以往小盒子简易结构,可以看到两层复合结构,更加牢固并且更有效率。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6 12:08 PM 编辑 ]

HegelHD30-06w.jpg (83.63 KB, 下载次数: 397)

HegelHD30-06w.jpg

HegelHD30-11w.jpg (52.61 KB, 下载次数: 406)

HegelHD30-11w.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6 11:20 AM
   接着看看遥控器,相比原来的蓝色RC2,整体金属材质的新遥控器,要厚重的多,握在手里,磨砂的表面,手感相对一般的塑料遥控器要好的多。
   可以看到遥控器上控制按钮,上排3个,可以控制支持的电脑播放软件。下面12个,分别是控制信息显示,音量,输入源切换,静音等操作。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遥控器,无论是手感和操作,都很舒适。小黄人,表示也很赞同




IMG_3706.jpg (58.72 KB, 下载次数: 389)

IMG_3706.jpg

IMG_3708.jpg (58.43 KB, 下载次数: 401)

IMG_3708.jpg

IMG_3725.jpg (71.17 KB, 下载次数: 398)

IMG_372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6-9-6 01:19 PM
H30是HEGEL年度重量级解码,国际知名度非常高,期待KK版主的深入测试!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7 05:59 PM
    5.看内部--相比低调的外形,HD30的内部堪称“奢华”

    从官网公布的参数看,HD30相比HD25,会发现有几个参数发生了变化,数字不直观,还是用图片来说话。

    首先是重量,从3.5公斤提高到6.5公斤,重了足足3公斤的重量,难道仅仅是外壳的重量?我想,看过很多品牌内部的老烧友,都会有这样的“担忧”。但打开盖子,立马知道答案了。没有想象中的大壳装小板的情况,里面塞的满满当当。再来对比HD25,就能发现。HD30做了多么大的改动,而这些改动,没办法用一个小机箱来容纳,因此,就有了HD30的大机箱。原因,就这么简单,因为需要,所以才去做。这不得不说,HEGEL的设计师真的很实在,也给出了足够的的诚意。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7 06:01 PM 编辑 ]

hd25-hd30.jpg (99.49 KB, 下载次数: 276)

hd25-hd30.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7 06:04 PM
  其次,是双牛布局。2个环形牛,分别给数字(小)和模拟(大)部分供电。用两个牛的意图很明显,隔绝数字杂讯对信号传输和处理的影响,这是十分HIFI又有效率的设计,USB电源的处理,相对数字音源来说,现在已是重中之重,外置线电,专用电源等配套产品不断抢人眼球,这点HEGEL显然已经注意到。我们也可以看到2个牛,用加厚和足够高度的金属片,做了屏蔽处理。这个双牛方案同样使用在最新的旗舰合并H360上,它的数字解码部分,同样有一只小环牛单独负责。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7 06:43 P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7 06:42 PM
   最后,是几组数字的变化。电容总容量从 30,000 uF提升到54000 uF,底噪降低到-150db,失真降低到惊人的0.0005% (这个直接导致HEGEL公司现有的测试仪器精度不足,不得不再购买一台足够精度的仪器进行最终的产品测试,低失真一直是HEGEL追求并且坚持的产品特性)。这些参数的变化,其实从HD30的线路设计和布局,就能看出端倪:从USB处理,到DA数模转换,再到电源配置,再到整个线路板布局,相比HD25来说,改动的不是一丁半点,几乎是重新设计了,这对于已经有成熟生产线的HEGEL来说,HD30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升级换代了。


   如图,分别对照,可以看到绿色(usb)、蓝色(DA数模转换及时钟)、红色(模拟输出)三大块的设计变动,三部分面积都增大了,并做了有针对的优化和调整,其中,USB部分占的比重大幅度提升,数据排线从一条增加到3条(另外较长的一条白色排线是液晶板显示,也做了整合调整),DSD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强化;DA部分,不仅增加了处理芯片,时钟电路也做了较大的改动,并且更换更好的晶振,电容部分电路和供电进行了整合,以便更契合增加的数字输入;模拟输出XRL其实做了微调,输出提高了1VRMSUSBDACPCB分离,并增强了关键部分的屏蔽,整体HD30布局走线,更加流畅和高效。我们也看到,即使增大了体积,但在关键部位HD30都加上更多厚厚的金属散热片,这会更有利于散热和机器稳定工作。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8 01:11 PM 编辑 ]

HegelHD30-20w.jpg (171.17 KB, 下载次数: 362)

HegelHD30-20w.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10:55 AM
    HD30,采用的USB DOP处理芯片是C-Media公司产品,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USB DOP处理方案,很多厂商都在使用,而HEGEL依靠强悍的电子电路设计实力,总能出陈创新:大家还记得HEGEL有个独门绝技DAC-LOOP,外置解码器通过这个环路连接,一进一出,即可优化USB信号,并且获得更加“纯净”的数字信号,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音质的效果(这点,即使在身价高高的DCS解码上也得到了验证)。而HD30USB处理会更加厉害(这在后面的测试中会知道对于USB的处理,HD30有多厉害).

   对比HD25USB处理部分电路,我们已经看到了HD30的大不同: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8 01:12 PM 编辑 ]

HD 25-usb.jpg (125.96 KB, 下载次数: 302)

HD 25-usb.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10:57 AM
从图片可以看到,HD30相比HD25的数字处理要更复杂也更有效率,可以说是“既加料又加质”:C-Media 公司的USB 芯片负责处理USB接入信号初步处理,增加的优化信号处理电路(从增加的数据排线可以看出),则刻意藏在了封装的CM芯片下面,一对AKM4118EQ 数字接受芯片,分别负责PCMDSD信号的接入信号处理,一个AKM 4137EQ芯片做异步采样,而一对AKM4490EQ 数模转换芯片,则分别负责一个模拟声道的DA转换,通过XLRRCA输出模拟信号。这些“加料”设计,再加上电源上的优化处理,几乎将数字处理的手段发挥到极致。



HegelHD30-usb.jpg (144.74 KB, 下载次数: 320)

HegelHD30-usb.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11:03 AM
小充电:什么是DOP


要理解HEGELUSB处理上花费的苦心,不妨重温下DSD DOP技术。无论是PC还是MAC,只要是电脑,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就早早给PCM标准定义死了,USB协议除了PCM,一概不认,这让SONY公司等建立新标准发起者咬牙切齿,DSD足足给耽误了17年。直到2012年,SONY才半遮半掩放开数字传输权限,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DOPDSD OVER PCM)技术正式走上台面后,才让DSD发挥了第二春。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12 01:41 P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11:05 AM
    DOP技术,就是让DSD信号,打包“伪装”成PCM信号,通过USB接口传输(偷运)出去,然后,再通过USB处理芯片解包还原成DSD信号,提供给后面的DSD 解码DAC处理。下面2张图,很直观了。

    第一张,是DSD怎么伪装的,就是利用PCM24bit,其中8bitDSD标记,16bit装载DSD数据包,让1bit DSD摇身一变为24bitPCM,所以,DSDPCM起码要24bit位深。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8 11:06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11:05 AM
    第二张,就是DOP处理流程。先是利用播放源或封装程序(Xplayer),将DSD打包“伪装”(带插件的foobarJriver,还有MACAudirvana等支持DSD播放的软件都属于“打包”高手);其次通过USB处理芯片接受这些偷渡来的“伪装”包裹,进行拆包“实名验证”(unDOP),然后拆掉伪装,恢复本尊,还原成DSD信号(DSD RAW),接着由顺丰小哥(I2S)送到后续DAC处理,转成模拟信号输出。(需要注意DSD传输的3通道(LRC)信息,目前,SONY已开放SPDIF-3标准,可以通过3BNC传输DSD信号)

DOP DAC.jpg (34.39 KB, 下载次数: 341)

DOP DAC.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9-8 11:46 AM
现在USB端口也有传递原生态的DSD NATIVE技术了。
作者: 云中漫步    时间: 2016-9-8 11:49 AM
K版认为数码能全面赢CD吗?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12:23 PM
看似简单,其实难点在于,如何确保DSD OVER PCM环节数据完整?如何确保DSD解包后的DA转换有足够精度?如何解决传输过程中jitter(低抖动)?这些不单单靠几个芯片就能完成,需要设计相应的配套电路,这点对于HEGEL来说,更具挑战性,也是他们的专长。在HD25的基础上再次完善的HD30,无疑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功,一系列大奖就是HD30最好的成绩单,各媒体对于HD30的评价,JP的帖子里已经有不少转述,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HEGEL的BENT先生来说:HEGEL HD30IT IS THE  BEST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12:25 PM
    对于HD 30究竟如何的优秀?我赞同StereoLife网站资深评论员托马斯的意见:

        Take the HD30 home for one week, listen to it for a week as you would normally do, and then go back to the previous DAC you were using. I guarantee that at this moment you will have all the answers, and you'll be able to talk about the sound of the HD30 for at least fifteen minutes. That is, unless you have a DAC that costs ten or fifteen thousand dollars.

    把hd30带回家听一个礼拜后,然后,用回以前的DAC,保证你立马能得到需要的所有答案:除非你拥有超过1万或15000美元更高级的产品,那么对于HD30的声音来说,你可以对你们的朋友们(象我一样)讲述整整十五分钟。http://www.stereolifemagazine.com/reviews/item/1144-hegel-hd30


我和托马斯一样,听过HD30之后,同样的感觉,但我不是讲15分钟,这个帖子估计需要花整整一周的时间来更新,因为,HEGEL 这次真的有这么好。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8 03:53 P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12:41 PM
原帖由 jp 于 2016-9-8 11:46 AM 发表
现在USB端口也有传递原生态的DSD NATIVE技术了。

DSD NATIVE,SONY首先放开的就是HDMI,FIREWare,但有这类接口解码器材,稀有程度不亚于国宝,然后,SONY不得不进一步妥协放开更常用的S/PDIF-3,但遗憾的是,3组BNC,这对解码设计和成本来说也是挑战。至于USB 的NATIVE,在USB 3.0协议没有进一步普及和更新前,也是未知数,厂家不会贸然跟进。因此,选择USB DOP,其实更务实些。

对于USB DOP来说,打包和解包过程中,其实数据是无损耗的,和NATIVE传输实际上没有很大区别。可以用软件模拟DOP的,现在的CPU浮点计算,这点计算量真的是小KISS,难点不在于打包和解包,在于传输过程中的低抖动(jitter)处理,这点对于NATIVE方式,一样存在。

以适用性和便捷性来说,成熟的USB DOP会长期成为USB DSD解码的主流技术之一。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12:58 PM
原帖由 云中漫步 于 2016-9-8 11:49 AM 发表
K版认为数码能全面赢CD吗?

数码和CD,其实单单从声音来说,类似LP和CD,各有胜场,不存在完胜这个概念,毕竟方式和介质都不同,例如用优秀的数码音源播放DSD和CD 16/44.1比,数码胜利的几率大于80%。
数码往往给人诟病的是所谓“音乐味”和“情感韵味”,实际上现在在音乐更发达的欧美反而不存在这种争议,更多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情结”在作怪,对于欣赏音乐来说数码、CD、LP都是同样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现在数码技术日趋完善,可以说在配置相当,价位相当的前提下,数码音源不会弱于CD,甚至LP,我身边的烧友,也有玩了很多年的老一辈,都开始玩数码了。技术上和操作上,相比前几年,数码更容易成为初烧的入门首选
Z版来过我家,听了后,他给我建议,别急着上LP,同价位的LP,或许声音还不如数码呢。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8 01:03 PM 编辑 ]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6-9-8 01:01 PM
好分享!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8 01:09 P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6-9-8 01:01 PM 发表
好分享!

下面会进入实战操作,更直观来感受HD 30的魅力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2 12:39 PM
HD30的重点关注:正确的DSD设置,数字战胜模拟不再是神话。


HD 30对于DSD的处理,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HEGEL做了很大的调整,而对于“强化”后的DSD解码能力,不少烧友也很关心。为便于刚接触解码的朋友们快速掌握DSD有关设置,下面就Setp  by  Setp,一步接一步详细演示一下。

Setp 1:硬件连接—拨动开关从A---.>B

Setp2:驱动安装—MAC系统驱动安装图示

Setp3:软件安装---法国软件Audirvana(A+)安装图示

Setp4:硬件选项和软件设置—声音设备选项和Audirvana(A+)相关设置

Setp5:如何播放DSD--新版本Audirvana(A+)使用及遥控器APP的联动设置,Amarra播放DSD分轨文件介绍。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2 12:40 PM
Setp 1:硬件连接

     最简单的连接就是:播放器或电脑USB输出-->解码器 HEGEL HD30的USB-->解码器的RCA或XLR模拟输出,连接功放-->功放音箱输出连接左右声道喇叭。
在连接USB后,需要将USB位置开关,从A-->B。USB位置开关处于A,可免驱动支持windows或mac系统,但最高只支持到24BIT/96KHZ;下拨到B的位置,才能支持24bit/192Khz更高格式包括DSD格式。其中,DSD需要安装专属驱动程序,以支持DOP信号接受和处理。


     这里需要注意:windows系统,最高可以支持DSD 128,而苹果系统由于CM芯片组的驱动支持问题,最高可以支持DSD 64。实际上,AKM4490 DAC芯片,最高可支持32bit/768Khz,和DSD256,这可以预见未来,HD 30通过程序更新,可以支持更高格式。而在这几天的测试中,我发现通过A+等软件,已经可以支持32bit格式输出。(上述,可以在后面的截图和测试中看到)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12 12:44 P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2 01:00 PM
Setp2:驱动安装—MAC系统驱动安装图示

1.登陆HEGEL公司官网:http://www.hegel.com/,如图选择产品(Products)--->DAC--->HD30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12 01:04 PM 编辑 ]

hegel drivers 01.jpg (101.57 KB, 下载次数: 260)

hegel drivers 01.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2 01:04 PM
2.下载驱动


选择右边的驱动,如果是苹果电脑MAC系统,选择:HD 30 DSD Drivers(Apple)。如果是PC电脑windows系统,选择HD 30 DSD Drivers(windows)

hegel drivers 02.jpg (97.87 KB, 下载次数: 235)

hegel drivers 02.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2 01:10 PM
3.双击安装--mac系统驱动程序为例


下载完成后,双击dmg执行文件,根据提示,一步接着一步安装即可。
如设置有开机密码,会有提示输入密码,输入即可,继续下一步安装。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12 01:11 PM 编辑 ]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05.png (116.56 KB, 下载次数: 298)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05.png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20.png (131.55 KB, 下载次数: 289)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20.png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33.png (130.14 KB, 下载次数: 296)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33.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2 01:13 PM
4.安装完毕,重启电脑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43.png (113.86 KB, 下载次数: 297)

屏幕快照 2016-08-15 下午11.32.43.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2 01:22 PM
5.验证驱动安装
确认HD30 USB和电脑USB通过数据线正常连接。

打开mac系统下方的小锯齿图标,打开系统偏好设置,点选小喇叭图标。


点选“输出”,可以看到"speaker" USB,就是系统辨识的HD30 USB设备(CM芯片),而上方两个是内置音频设备,最上方的M2Tech hiface是我的USB界面。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6-9-12 07:14 PM
前排就坐,洗耳恭听。数字与模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理论与实践总好像两条距离不长,但永不交汇的铁轨。我在北京与欧博的工程师探讨了一下:数字音乐数据很漂亮,但是不是水至清则无鱼的处境,在人耳的筛选后,那些光鲜亮丽的数据输给了乐感。目前是这样,其实这很有些诡吊,难不成CD就不用电子?或许是技术上的差异被人的大脑放大并误解了。回头要听听这台机器,是不是能改变我的观点。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3 05:09 PM
原帖由 老庄子 于 2016-9-12 07:14 PM 发表
前排就坐,洗耳恭听。数字与模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理论与实践总好像两条距离不长,但永不交汇的铁轨。我在北京与欧博的工程师探讨了一下:数字音乐数据很漂亮,但是不是水至清则无鱼的处境,在人耳的筛选后,那 ...

其实无论是3年前在音展上听到的柏林之声数博系统,还是前几天的白云音展上的天价MSB数码系统,顶级配置下,数码音源的声音和模拟已经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于条件不是很好的音展环境,甚至还会有更好的反响。

看庄子兄的回复,颇有感触。思来想去,还是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模拟和数字之争,无外乎片源、播放方式、听感以及怀旧情结等几个原因:

1、片源的症结:无实体介质的数字音频,国内外两重天,相对来说,国内数字音频获得太容易,品质良莠混杂、层次不齐,模糊了“快餐”和“精品”的界限,这是数码给低看的一个原因。国外,在版权限制下,大多还是以收费下载为主(并且无损格式不多),DG等公司的试水,相对浩如烟海的LP和CD积累,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国外烧友对于现代音乐的喜好,对技术方式和智能生活的接纳度,让数字产品的市场日趋活跃,听感上也没有国内一边倒的现象。---这个症结,其实还是要看唱片公司的,和LP和CD一样,数字音频,没有好的软件源头,那么,也是无用武之地。如果版权开放,解决数字音频拷贝的技术和法律问题。数字音频以母带品质销售的话,那么可以说,起码CD市场会大面积萎缩,甚至退市的可能性都有。这与LP和CD二者之争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数字音频和数码播放就是脱胎于CD,并且比CD有更多的便捷性,更多的包容性,更多格式的支持,更多技术的支持,更多市场的需求,可以这么说,数播技术,其实就是专业领域民用化的直接体现,是CD音频播放技术的再进化。想象一下,CD,如果没有了那些历史录音和大师精品,那么CD还剩下什么?还有多少存在的价值?结论是很可怕的。可怕到现在唱片公司,都在畏畏缩缩,如履薄冰,就差一层纸了而已。

2、再来说LP。目前LP复苏,有很多原因。去除,更好的音质、宽松感还有技术上的东西先不说。怀旧情结、文化复古的趋势、原生态生活的追求,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因此,数字音频更多“隐形”又新潮的播放方式,会让这种感性的追求,没有了感觉,快餐、麦当劳、必胜客。。。永远没有法国菜精致,也永远没有英国腔调有品位,更没有满汉全席来的舒爽和满足,这也就让数字音频给打上了“没品位”的标签,听感上,理性,总是靠边的,感觉和心境是关键。因此,“没音乐味”、“寡水干煸”等等,自然而然就来了。但是,但是,欧美的LP复苏,除了翻出发霉的藏品之外,更多是音乐的多元化,播放形式的多元化,谁说迈克杰克逊不、麦当娜、斯威夫特、阿黛尔。。。不能用LP来播放?现代音乐,用一种复古的方式来播放,夜店“打碟”来一场不一样的“声响”盛宴,谁能说,这不会更“酷”。同时,LP留存下来的历史录音,比CD更有价值,这点CD又会是悲剧。----这个症结,其实,没有办法解决。感性的东西,从来就是跟着感觉走,喜欢LP,喜欢CD,还是喜欢数字播放,其实对于欣赏音乐来说,喜欢什么播放或欣赏方式,和音乐本身是没关系的。就这么简单

3、最后来再来说模拟和数字音频争议最大的--音质、听感和可玩性。基于上面2点的基础上,再从技术上说:LP的信息量,不会比DSD、SACD更多,无论是录音方式还是无数波形图来看;硬件组合上,也要看到,数播一体机和分体式的组合系统,也是有区别的,分体系统,不比LP的更简单,可玩性和复杂性也不弱,同时,数字一体机与CD机相比,同价位的产品,除了介质之外,区别也没有天上地上的差别;最后,说听感。在建立在资源、系统、技术等等对等的基础上,三者听感的确还是会有区别,但大多数情况下肯定不是质量上的技术上的,更多是感性上的偏差而已,音响群里有人说过,国外搞过蛋疼的测试,听LP和数字音频,盲听,有80%的人听不出区别,虽然不去考证什么(起码,没哟炒豆声的LP真的很罕见,难道鬼佬的LP是神迹?)。但这点怎么听起来都不会感到陌生,争议总是由“盲听”来终结。而,实际上的偏差真的有辣么大吗?大到需要脑放来甄别吗?,呵呵。总之,一样的好听,一样的细节丰富,一样的音色标准,欣赏音乐来说,足矣,但如果,要追求播放介质的实体化,手感,物理摩擦的“信息”,毛绒感,甚至观感上的满足等等,那么,就别扯上听感和“音乐味“这些东西了。


最后,HD30绝对值得一听的。在感触现代技术的发展和日新月异之余,对于,音乐的收获,不会少一点。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4 04:41 PM
Setp3:软件安装---法国软件Audirvana(A+)安装图示

  在windows平台使用foobar加载DSD插件,或者使用Jriver 设置DSD源码bit输出,均可播放DSD文件,前者有更多优化方案,使用者也比较多,后者在于界面相对友好,颜值高。法国软件Audirvana(A+),一直作为大名鼎鼎的Amarra+iTunes组合的陪衬,随着DSD数字音频的发展,这个软件比AI组合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播ISO文件,对于有大量SACD抓轨的ISO的烧友,这个软件更容易成为苹果平台的主力。Amarra虽然后续版本支持DFF,DSF等分轨DSD文件,但毕竟操作上还是相对繁琐。
   
  如果说老版本Audirvana(A+)的样子相比iTunes有点土不拉几,那么新版本的A+就有点让人惊艳了,iTunes的已经没有多少优势。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软件的安装和基本界面。

   1.安装过程,很简单,如图1-5,就OK了。下载了DMG文件后,直接打开,然后拖拉A+执行文件,到mac系统的应用程序就OK了。删除,就是再把它移动到废纸篓。就这么简单,相比,windows的安装卸载,mac系统的更方便简单。

stup1.png (871.31 KB, 下载次数: 307)

stup1.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4 04:46 PM
2.使用。
打开mac下方dock的应用程序图标,点击A+图标。即可进入界面。
可以点选下方A+的图标,右键,选择,将图标保留在dock,就建立最直观的快捷方式了,以后,直接点击,即可使用。

setup3.png (378.12 KB, 下载次数: 273)

setup3.png

stup2.png (380.51 KB, 下载次数: 274)

stup2.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4 04:54 PM
3.加载音乐库。
      A+采用了一个独特的方式。不再在界面直接添加。而是通过菜单栏的设置-->Audirvana preferences
打开设置窗口后,点选Librarys,再通过+和-符号,添加或删除文件夹。可以将不同格式或题材音乐,放在分类文件夹,更便于管理。在同一个文件夹里增减文件,A+都是实时刷新的。这个功能赞一个。相比iTunes,一股脑导入。这种方式,更人性化,管理文件,效率也高很多。例如,试听某个文件,如果不需要了,直接在Librarys里,点-号,删除这个文件夹,封面也及时刷新删除了,不需要另行操作,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这个实时刷新功能,同样在平板或手机APP里会有反应,并且支持DNS网络位置,只要局域网正常,文件访问速度都有保证。

      如果音乐文件本来带有封面标记,例如ISO或者AIFF,会自动显示。如果没有的话,在同名文件夹,放一张JPG封面,就OK了。已经可以看到A+的新界面,非常的漂亮,而且图标可以缩放。APP支持苹果缩放手势,很快捷,也直观。相比iTunes的封面管理,A+又走到了前面。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14 06:11 PM 编辑 ]

setup4.png (462.36 KB, 下载次数: 275)

setup4.png

setup5.png (477.62 KB, 下载次数: 271)

setup5.png

作者: 老庄子    时间: 2016-9-15 06:11 PM
K版领会的深刻。引申讨论一下音乐玄学。
作古以来,作为审美活动音乐就不能脱离现场,击缶而歌,一定是有人、有发声的物件和演奏歌唱的环境,虽然是声音的艺术,但演奏者的表情、动作以及观众的呼应也有机成为音乐活动本身。所谓重播,说穿了是人无奈下对时间的拯救,可空间的还原始终是个问题。可能,发烧友对器材的热情,除了追求声音的质量外,还有就是对物件和环境的重构,通过一定的物理形式让音乐返回现场,隐含了人类对社会历史元素的回忆和再造。这个倾向可以映射到具体器材,作为物理属性的LP、CD、数字音源都包括了这种有情感和审美的主观映射,有人喜欢LP除了声音的原因外,可能还有小时候家里的那台留声机;有人喜欢CD除了收藏大量的软件外,可能还有在CD盛行时代留下的音乐训练……这时候探讨声音的选择就相当纠结于一个伪命题,因为它会根据每个人的经历以及审美修养而发生偏移。所以,当我看到那些喋喋不休的争论时,就不由自主会把各种观点放在这个背景下分辨,这时候再谈声音可能会有纠偏的效果。也可能是这个缘故,我到认为玩好自己认为最好的器材是不坏的选择,取舍的问题没有终极答案。
哈哈,你看看论坛,谁不是这样,相当于什么都没说?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9-16 09:41 PM
工程院士的语境,艺术家的视角......,我把K版想象成严谨的“德国佬”呢。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7 02:33 AM
原帖由 老庄子 于 2016-9-15 06:11 PM 发表
K版领会的深刻。引申讨论一下音乐玄学。
作古以来,作为审美活动音乐就不能脱离现场,击缶而歌,一定是有人、有发声的物件和演奏歌唱的环境,虽然是声音的艺术,但演奏者的表情、动作以及观众的呼应也有机成为音乐活 ...


庄兄三言两语,看似什么都没说,其实,却又是说到了点上,想来不少烧友或多或少都有所共鸣。

音乐玄学,自有发烧音响这档子事儿,争议就没停歇过。其实,一句话就能总结了:发烧或者爱好,是个求“真”的过程,你看是真,便是真,忠于本心,即可。
意思浅白点,就是:骗人可以,但千万不要骗自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能扪心自问:自己玩的就是“真”?自己听的就是“真”?自己看的就是“真”?
恐怕,很难。因为,“真”需要标准,而这个标准,随着阅历、经验、积累的变化,此一时的“真”,或许就成了彼一时的“假”。在“真”和“假”中摸索、磨砺、成熟和成长,其实一直伴随着我们,乃至纠缠一辈子。如果在“真”和“假”中迷失了,丧失了信心,丧失了标准,丧失了初心,那么,也就陷入了“玄学”陷阱了。通常表现也就是:以假为真,以玄为宝,偏听偏信,自欺欺人,只认死理,不讲道理,自说自话,闭门造车,偏执狂躁。。那么,其实发烧之路也就走到尽头,退烧也就是无奈的选择了。

为避免这个“玄学”陷阱,其实也很简单:多实践,多交流,多自省。道听途说不可为,说再多,听再多,不如自个去做一下,真知来自实践,恒古不变;三人行,必有我师,尺长寸短,答疑解惑,听君一席话,或可少读三年书,能少走弯路何乐而不为;勤于总结,找准症结和缺憾,善于否定自己,不用一日三省,其实也能到达彼岸。
实践是求真,问师是求证,自省才能得道。这不是玄学,是真知真理。其实,前面说的这些,都是古人牙慧,虽然绕口,用于说道说道“玄学”却倒很是切题。

回到音乐,同意庄兄对音乐的表述。音乐不仅仅是听到的信息,因此,声音不是音乐唯一的“真”。HIFI追求的是“高传真高保真”:一套HIFI系统,通常也就是两个喇叭对着耳朵,一间小屋装满音符,美酒空樽写寂寞,一杯清茶听古今,因此,最终更多人只会纠结于“声音”的传真和保真了,而实际上老生常谈的“还原现场”就否定了这个结论。

还原现场,现场仅仅只有声音吗?肯定不是。我在QQ讨论群里,曾下过一个结论:单单“还原现场”来说,AV系统声画合一,更有临场感,还原现场更完整。为什么,因为在现场,不仅仅听到声音,还看到乐队的布局,看到指挥的节奏,看到演奏者的表情,在听到不同乐器音色的变化,同时,也听到空间的物理声响效果,在看到乐手的临场表演,同时,也能看到观众互动的不同场景。这才是完整的现场。因此,没有哪一个负责任的乐评家,只通过聆听磁带、CD、黑胶唱片或者随身听,就能写出一个作品的评价,他必须亲临现场,去听,去看,去感受。

又回到HIFI系统,真的仅仅听到声音吗?不会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去过现场,有过印象,看过作品的背景,了解过作曲家的生平,知道乐队或大师们在哪个音乐厅表演,甚至使用什么牌子的乐器,哪个年代的,什么材质,现场用了几个拾音麦,采用什么方式录音,在哪里制作母带和压片,哪个公司出品,什么编号。。。。等等等等,这才是HIFI的全部,这些信息,汇总到两个喇叭,我们听到的也不会仅仅是虚拟的舞台,仿真的音场,拟真的乐器,而是一部部丰富的作品,声音通过空气的震动,传输的不再是干巴巴的音响术语,而是生动的灵魂共鸣。在流淌的音符之中,我们不仅能听到,也能看到,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才是HIFI的真正价值。因此,用心去玩,玩好手中的器材,善待任何一次感动和触动,给予足够的敬意和真心,谁都能收获自己的“高保真高传真”。

其实,HIFI系统,除了“声音”这个遮羞布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把玩。如何把握声音的“真”和声音之外的“真”,或许,是我们发烧友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和取舍了。如何去取舍,回归原点,问本心,即可。善否?


节日这两天,多与家人聚会,中午看北京录制的节目,晚上又和小朋友们看了一场电影,很是开心,兴奋之余,又看了一场,临至深夜,突然兴起,打下这些胡言乱语。祝兄,赏月听音,把玩尽兴,中秋玩的开心。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6-9-17 02:40 AM 编辑 ]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17 02:41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9-16 09:41 PM 发表
工程院士的语境,艺术家的视角......,我把K版想象成严谨的“德国佬”呢。


额,情迷兄,喝高了。。其实,我是很感性的人儿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9-18 08:02 AM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6-9-17 02:41 AM 发表


额,情迷兄,喝高了。。其实,我是很感性的人儿
实话也!看完您的帖子,感觉其中知识含量、技术含量、语境表述都酷得一塌糊涂,顿时忘了“服“字是怎么写了,还好;还记得“谁与争锋”这词使用您的帖子哦,忘了问您哪里有酒喝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9-18 08:05 A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6-9-26 03:08 PM
在KK版本的巧手之下,解决我苹果本系统太新版本不能兼容声卡驱动的症状,重新降级安装MAC系统,数码高格得以正常播放,看来太新的系统也只能观望而已,郁闷!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26 05:03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9-18 08:02 AM 发表
实话也!看完您的帖子,感觉其中知识含量、技术含量、语境表述都酷得一塌糊涂,顿时忘了“服“字是怎么写了,还好;还记得“谁与争锋”这词使用您的帖子。哦,忘了问您哪里有酒喝?

来北海,有美女看,有美酒喝!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26 05:20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6-9-26 03:08 PM 发表
在KK版本的巧手之下,解决我苹果本系统太新版本不能兼容声卡驱动的症状,重新降级安装MAC系统,数码高格得以正常播放,看来太新的系统也只能观望而已,郁闷!

苹果系统向来这样任性,最近7系列发布,悍然取消3.5耳机孔,接着对ISO10轻描淡写,桌面系统罕见的.6补丁,都说明苹果的“独创性”和“兼容性”是个无解的“双连体”,所以,对于ISO系统不用太追新,等它自己调整成熟后,再使用比较稳妥。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9-26 05:51 PM
上周一个同事突然去世,当晚刚通过微信联系,1小时后,他老婆就来电话了。生命真的太脆弱了,珍惜时光,活在当下,更关注身边的人,关注家庭和所爱的人,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让时间过的更慢一些。

上周没心情更新,这周继续吧。


先来看看新版本A+的完整界面。


安装完Audirvana(A+)后,界面如下,相比原来相对简陋的界面,这个界面要舒爽的多,这也得益于平板等移动设备的发展,直观和更易操作,已经成为趋势。


1.菜单栏,最常用的就是偏好设置。对于窗口也可以做风格上的调整,看个人喜好,个人觉得默认的界面已经很不错了。封面是自动添加的,如前面介绍的,是实时刷新的。取消了文件夹后,就会自动刷新删除,不用另行设置。


2.播放列表,可通过下方新增,可根据自己喜好,增设不同风格的播放列表。但不能通过封面来右键操作,这点不如iTunes全面。为便于管理,建议,提前将音乐进行分类,再通过增添文件夹添加封面,最后,统一放到一个播放列表。对于音乐文件较多的烧友来说,选择和查找文件会更快捷些。


3.在界面的上方,是控制区和信息显示。注意这个信息显示,右上方是音乐文件的格式(图中,是SACD的ISO格式),左边是解码器DAC转换播放的格式(图中,显示的是24/176,是软件转换PCM的结果)。因此,如果DAC支持DSD播放,那么就需要通过设置,直接播放DSD格式。这个信息也是检验:解码器的DSD支持功能。这就是下面要说的内容了。


Audirvana,老版本界面



Audirvana,新版本界面(保持1920x1080P分辨率,看的清楚些,打开稍慢)

屏幕快照 2016-09-08 上午7.53.19.png (1.88 MB, 下载次数: 274)

屏幕快照 2016-09-08 上午7.53.19.pn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6-9-27 11:32 AM
是呀,生老病死这个曾经离我们很远的词终会到来,人生这个爱好并不夸张,每月添几张唱片,开几次机,及时享乐!
作者: 跳舞的手指    时间: 2016-11-1 08:30 PM
静待下文 请K版说说30比25的提升有多大,具体声音的区别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6-11-2 05:06 PM
哈哈,不是一般的大呀,这个定位于HEGEL顶级,大版本设计,光电源就强了很多。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7-1-3 02:34 AM
3.APP 遥控安装---更直观的界面,更便捷的操作。

desk.png (581.33 KB, 下载次数: 263)

desk.png

IMG_0888.PNG (338.72 KB, 下载次数: 268)

IMG_0888.PNG

IMG_0890.PNG (116.94 KB, 下载次数: 257)

IMG_0890.PNG

IMG_0893.PNG (623.73 KB, 下载次数: 292)

IMG_0893.PNG

IMG_1004.PNG (36.41 KB, 下载次数: 264)

IMG_1004.PN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7-1-3 02:40 AM
3.HD30的初试啼声:惊艳,还是惊艳,仅仅是USB已经可以收货---有录音,有录音,有录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现场直播,操作演示,前所未有,更直观感受HD30的声音。


先上图,录音就来。。。

IMG_3727.jpg (90.28 KB, 下载次数: 232)

IMG_3727.jpg

img_2314.png (493.02 KB, 下载次数: 274)

img_2314.png

img_2317.png (497.2 KB, 下载次数: 264)

img_2317.png

hifi 录音.jpg (102.17 KB, 下载次数: 251)

hifi 录音.jpg

作者: 老袁    时间: 2017-1-27 10:34 AM
前几天在昌业购入hd30解码,还在摸索中。拜读了斑竹的帖子,受益匪浅。本人传统烧友,初次接触pchifi。机子快递到家,接上CD转盘,连上功放音箱。相比以前的声音大幅提升,各频段均衡,声音通透。人声甜美,弦乐丝滑,交响乐气势恢宏。简直是美不胜收。现在开始研究usb连接电脑方式欣赏音乐。因为初次接触,还有很多不明之处请教斑竹。第一,我习惯用windows系统,请教斑竹,对电脑的配置、操作系统有什么要求。第二、看版主的系统加了usb界面,是否有必要加,对音质是否有影响。如果需要加,请版主推荐几款。第三、windows系统用什么播放软件比较好。我用foobar2000,加了插件,但是配置是比较头痛的问题,很多都摸不着头脑,看了很多教程也是没太成功。现在只能播放24bit的flac文件,而且声音空洞,音质与cd转盘相去甚远。dsd音频播放只有沙沙声,播不出音乐。基于以上几点烦请版主解答。
如版主方便请详细讲解一下Windows系统下,设备的连接,软件的选择和设置,麻烦越详细越好。pchifi新人叩谢。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7-2-3 09:19 AM
原帖由 老袁 于 2017-1-27 10:34 AM 发表
前几天在昌业购入hd30解码,还在摸索中。拜读了斑竹的帖子,受益匪浅。本人传统烧友,初次接触pchifi。机子快递到家,接上CD转盘,连上功放音箱。相比以前的声音大幅提升,各频段均衡,声音通透。人声甜美,弦乐丝滑 ...


不好意思。春节外出,刚看到。

1、windows系统。建议,使用windows 7系统。电脑配置符合win 7需求即可,建议使用SSD固态硬盘做系统盘。音乐文件放在传统3.5机械硬盘上或外接USB 一盘位 外置硬盘盒。如果听SACD 或高格式文件,建议内存配置8G左右,便于电脑读取完整缓存。电源对于任何HIFI设备都很关键,使用PC也不例外。建议,电源线使用美标,插驳稳固,为减少PC电脑杂讯的影响,建议配一个滤波插座更好。
对于电脑系统,我坚持,推荐苹果MAC系统,对比了这么多。苹果是好声和易玩取得平衡的系统,更适合刚入门者。系统架构上,其实MAC更适合聆听音乐。在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APP,人机互动上,ISO系统比安卓操控性更好,界面也更友好。

2、界面一般是为了便于连接电脑声卡输出和解码器输入。如果使用HD30,界面倒不是必须了。因为,HD 30的USB输入后的AD电路,本来就是一个界面(可以说是内置界面了)。同时,HD30的USB解码DSD声音非常好,有厚度,有细节,相比前代产品,声音更趋于“模拟”特征,听感上,安定感的增加,十分突出。
当然,如果您想尝试不同风格。那么,界面会是一个“神奇”的小玩具。不同的界面会提供不同的声音。这个意义上,PCHIFI玩法和可玩性也不错。

3、关于foobar。我的建议是,还是使用0.83版本,放弃花俏的界面设置,回归传统界面。这个版本是最简单,最好声的版本,没有之一。
相比foobar,我更推荐J-play和J-river,因为声音和界面能完美结合。类似苹果系统的Amarra+iTunes。

可参考,我以前介绍的帖子,那里有些播放软件的对比。祝节日玩的愉快!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6609&highlight=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9040&highlight=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7-2-3 09 AM 编辑 ]
作者: lsqy1234    时间: 2017-2-3 11:25 PM
楼主你好,我也购入了HD30,播放系统是WIN10。不知道这种系统下,用HQplayer 如何设置播放效果更好。我用的线性电源。主要播放SACD.iso文件。
作者: lsqy1234    时间: 2017-2-3 11:26 PM
现在播放SACD。ISO文件主要用JRIVER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7-2-6 10:18 AM
原帖由 lsqy1234 于 2017-2-3 11:25 PM 发表
楼主你好,我也购入了HD30,播放系统是WIN10。不知道这种系统下,用HQplayer 如何设置播放效果更好。我用的线性电源。主要播放SACD.iso文件。


PCHIFI使用线性电源会有可闻的改善,甚至硬盘盒也可以使用线电改善。

HQPLAY的设置比较多,可通过设置过滤器模式获得不同的效果。具体设置可参考: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6609&;extra=&highlight=&page=1

这个帖子也有JRiver与Jplay的组合设置,这套组合,基本可以播放所有格式了,国外使用JR比价多。HEGEL厂家演示也采用JR。界面上更加友好。播放SACD,驱动和缓冲时间上设置可关注下,可结合系统情况微调。



这个帖子59楼,有不同过滤器的对比测试。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6984&extra=page%3D2&page=6

[ 本帖最后由 kkman2002 于 2017-2-6 10 AM 编辑 ]
作者: 老袁    时间: 2017-2-6 06:40 PM
感谢版主不吝赐教,已经搭建了win专用电脑,JR软件也设置成功,能正常播放各种音频格式了。JR软件在播放DSD文件时会把高码流的重新编译为176或192千k的码流给解码器。如果设置不重新编译码流用原码流回放,软件会提示,硬件不支持、位深不够不能回放,不知这种情况是否正?细节的设置还在摸索中,感觉把音频文件放到机械硬盘上比放在固态硬盘上声音更好,更有音乐味。总体听感与传统CD转盘比较略显清瘦,音乐的情感略显不足,这也可能和软件未设置好有关。还想咨询版主一下,如果抛弃pc,上一个纯数字转盘,是否能有更好的表现?请问一下纯数字转盘有没有能和HD30比较搭配的选择,烦请版主推荐一下不同价位的数字转盘,最好性价比高一些的。再次感谢版主的赐教,谢谢。
作者: 老袁    时间: 2017-2-6 06:47 PM
原帖由 lsqy1234 于 2017-2-3 11:25 PM 发表
楼主你好,我也购入了HD30,播放系统是WIN10。不知道这种系统下,用HQplayer 如何设置播放效果更好。我用的线性电源。主要播放SACD.iso文件。

请问一电脑怎样用线性电源供电呢。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7-3-5 09:29 AM
原帖由 老袁 于 2017-2-6 06:47 PM 发表

请问一电脑怎样用线性电源供电呢。


性价比高一些的,可使用国内老虎鱼、少帅等线性电源,都有专门定置输出的线性电源,可搜索淘宝相关店铺
作者: lsqy1234    时间: 2017-3-20 01:21 PM
HQPLAYER3.5及3.6都出来了,KK主比较一下播放SACD的设置区别否?
作者: WOOW    时间: 2017-3-21 12:28 PM
标题: 回复 53# 的帖子
HD30有内置界面,不需要另外加界面了,FB推荐使用最新版和插件,对SACD支持好很多。音质也好很多,系统有条件上WIN10就可以。PC-HIFI和CD比相差还是不少的,当然唯一优势是省的软件的钱。
作者: 熊熊    时间: 2017-3-29 11:00 PM
学习了!
作者: 老袁    时间: 2017-4-30 08:09 PM
想给HD30搭配一款纯CD转盘,请问高手有什么推荐。现在器材世霸纪念版小名琴,维达斯RI100合并功放,hegelHD30解码器,苹果mini,飞利浦cd850做转盘。请指点,谢谢。
作者: jp    时间: 2017-5-2 10:23 AM
便宜的选CEC,贵的选ESOTERIC。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7-5-3 01:16 PM
纯转盘不多,韩国或日本有一些。JP版的推荐就OK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