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中国历史文化古村——南海松塘村 [打印本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8 09:15 AM
标题: 中国历史文化古村——南海松塘村
广州近来连续下了十来天的雨,而且几乎每天都有一场瓢泼大雨。难得昨天天气放晴,虽然不是晴空万里,也不至于烈日当空,虽然不是烈日当空,但也闷热难耐。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执意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海松塘村。
从广州到南海松塘村不到60公里,来回可走海八路在谢边上高速(沈海高速转广明高速)在西樵出口下高速,右转大概十分钟车程就到达松塘村。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8 09:16 AM
松塘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村委会。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位于西樵镇之西端,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间,始祖区世来公(宋朝儒士区桂林之子)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此,开村已近八百年。2010年12月成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

村口 (1)_conew1.JPG (198.19 KB, 下载次数: 385)

村口  (1)_conew1.JPG

村口 (2)_conew1.JPG (176.11 KB, 下载次数: 353)

村口  (2)_conew1.JPG

村 景观 (11)_conew1.JPG (239.27 KB, 下载次数: 367)

村 景观  (11)_conew1.JPG

村口 (4)_conew1.JPG (239.79 KB, 下载次数: 355)

村口  (4)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8 09:21 AM
    松塘村内有一座翰林门,正面书有“翰林门”,另一面书有“承先启后”。两侧对联书写着:“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可谓字字珠玑,是松塘村第二位进士区谔良所著,也是松塘村历代重视文化氛围的真实写照。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7-8 11:18 AM 编辑 ]

牌坊 (4)_conew1.jpg (238.87 KB, 下载次数: 356)

牌坊  (4)_conew1.jpg

牌坊 (2)_conew1.JPG (200.57 KB, 下载次数: 320)

牌坊  (2)_conew1.JPG

牌坊 (1)_conew1.JPG (230.75 KB, 下载次数: 359)

牌坊  (1)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8 09:24 AM
因为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松塘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摄影创作基地自然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24日,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松塘村召开。
  松塘村,位于西樵镇上金瓯村委会。宋代开村,至今近八百年。松塘全村1500余人,其中90%都姓“区”。据传,松塘区氏列祖始居桂阳郡(今浙江省吴兴县),本为会稽人。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间,为避兵乱,松塘村始祖区世来,偕弟兄区世从、区泰来,自南雄珠玑巷南迁,定居广州府南海县江浦司鼎安都金瓯堡九图乡,以姓名村,名曰“区村”。  

村 景观 (1)_conew1.JPG (297.19 KB, 下载次数: 356)

村 景观  (1)_conew1.JPG

村 景观 (2)_conew1.JPG (281.38 KB, 下载次数: 346)

村 景观  (2)_conew1.JPG

村 景观 (3)_conew1.JPG (267.57 KB, 下载次数: 353)

村 景观  (3)_conew1.JPG

村 景观 (5)_conew1.JPG (274.96 KB, 下载次数: 334)

村 景观  (5)_conew1.JPG

村 景观 (6)_conew1.JPG (284.57 KB, 下载次数: 338)

村 景观  (6)_conew1.JPG

村 景观 (8)_conew1.JPG (264.72 KB, 下载次数: 361)

村 景观  (8)_conew1.JPG

村 景观 (9)_conew1.JPG (232.4 KB, 下载次数: 373)

村 景观  (9)_conew1.JPG

村 景观 (10)_conew1.JPG (247.52 KB, 下载次数: 379)

村 景观  (10)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8 05:53 PM
说到松塘村,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上了年纪的广东人都会认识的,就是中国妇女运动创立者之一、老一辈革命家区梦觉。区梦觉正是南海松塘村人。



区梦觉 .jpg (14.41 KB, 下载次数: 330)

区梦觉 .jpg

区梦觉故居 (2).JPG (245.77 KB, 下载次数: 351)

区梦觉故居  (2).JPG

区梦觉故居 (3).JPG (225.83 KB, 下载次数: 361)

区梦觉故居  (3).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8 05:54 PM
    区梦觉(1906-1992) 女。又名区润燕,化名周爱霞、苏云。广东南海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委员、广东省济难会文书、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兼共青团广东区委妇委书记,参与组织广东省妇女运动,领导建立各县妇女解放协会。1927年4月赴汉口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广州市委秘书兼交通员,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潜往香港。1928年起任中共广东省委秘书处分配科科长、省委组织部干事。1930年到女子中学任教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参与组织成立香港反帝大同盟,任中共党团书记。1932年先后两次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严守机密,坚持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到澳门、广州、韶关等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参与领导发动广东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底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随广东代表团步行赴延安,1941年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至6月间出席中共七大。6月成立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任常务委员兼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被分配到东北工作,历任中共辽源地委组织部部长,辽源中心县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勃力地委委员、中共松江省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等职。组织开办妇女工作训练班,参与领导土地改革,动员发动妇女参加恢复生产,支援东北解放战争。曾参加第二次国际妇女代表会议。1949年到北平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广东革命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广东中级党校校长,广东省政府监察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务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委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常务委员,广东省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主任等职。被选为广东省贫协主席,第一、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共十二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文革期间,她被关押在广东韶关的“31号办公室”。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8 05:58 PM
有钱人的房子都是“水磨青砖石脚”屋,但区梦觉的故居算是很简朴的,青砖不是“水磨”的,更没有石脚。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6-7-8 08:33 PM
环境好干净!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6-7-8 09:11 P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6-7-8 08:33 PM 发表
环境好干净!
应该是好清静。。。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6-7-9 08:12 AM
建筑物保护得相当完好!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6-7-9 10:14 AM
原帖由 陈先生 于 2016-7-8 09:11 PM 发表
应该是好清静。。。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09:13 AM
央视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之松塘村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首播。纪录片充分展现了松塘村“明理养德”的翰林文化,让南海更坚定保护古村落、增强开发古村旅游的信心。
30分钟的纪录片,讲述了松塘村“读书积德”的古训,浓浓劝学之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行善之德进驻每家每户,提炼出松塘村“明理养德”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广东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岭南屋语》也在松塘村开机,使得松塘村名声远播。

村 景观 (7)_conew1.JPG (305.65 KB, 下载次数: 246)

村 景观  (7)_conew1.JPG

村 景观 (13)_conew1.JPG (278.42 KB, 下载次数: 252)

村 景观  (13)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09:16 AM
相传池塘边曾有一棵参天古松,松塘也因之而得名。历经时代的沧桑,松树已了无踪影,或者已经枯萎而死,或者是被砍伐为木材了。唯独池塘却得以留存,而且比以往修整得更好。南方人对水总是情有独钟,被赋予风水内涵的水塘总能得到特别的呵护。
现在虽然古松树不存在了,村里却有一棵十多人才能环抱的大榕树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村 景观大榕树 _conew1.jpg (273.6 KB, 下载次数: 230)

村 景观大榕树 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09:30 AM
松塘村的村训是“读书积德”,央视百集纪录片推介的松塘村片名《明理养德》,看来松塘村是因崇尚读书而知名,至今这里的民风朴素,村容整洁就印证了这一点。明理养德成了松塘村人养育后代的关键大事,村中修建了规模不大的孔圣庙,每年还有专门仪式拜祭,以立孔圣人之威望,推崇养德积德的风尚。
孔圣庙位于松塘村的中心位置,地位堪比家族的祠堂,一般的村落民居大都以祠堂为中心,然而,在松塘村无论是祠堂、书社、民居,都以村中最大的水塘月池为中心。月池则位于孔圣庙旁边,好比孔圣庙的泮池,形成村中百巷朝塘、巷巷归源的规划格局,这也体现了对文化的一种尊重。
  松塘村崇文尚学、尊师重教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这点在孔圣庙可以看到。孔圣庙是村中香火最旺的庙宇,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此祭拜,教育孩子尊重道,勤而向学。松塘村文风兴盛,不仅依赖村里各种教育场所,更重要的是松塘村人代代相传的读书重要性。(文字引用改编自网上)

孔圣庙 (1).JPG (297.25 KB, 下载次数: 252)

孔圣庙  (1).JPG

孔圣庙 (3).JPG (277.73 KB, 下载次数: 237)

孔圣庙  (3).JPG

孔圣庙 (2).JPG (314.21 KB, 下载次数: 251)

孔圣庙  (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09:41 AM
孔圣庙原名文昌庙,内奉文昌魁星。乾隆五十年重修了孔圣庙碑记;得知这个孔圣庙初建于宋代,乾隆年初重修,“庙建数百年,我里之人,春秋礼乐,冬夏诗书,户诵家弦,人文蔚起,科名仕官,彬彬相接”。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09:53 AM
村中尚存不少古井,有的在村道改造时填埋了,真可惜。尚存的华宁坊古井和逢源古井到现在还在使用中,井水清澈见底,可见这里的水环境保护的好不错。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7-11 09:54 AM 编辑 ]

华宁坊古井 (1).JPG (260.31 KB, 下载次数: 235)

华宁坊古井  (1).JPG

逢源古井 .JPG (319.21 KB, 下载次数: 260)

逢源古井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09:59 AM
松塘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礼义之乡”之称。自宋以来,科举仕宦名人辈出,计有进士5人(其中翰林4人),举人及贡士16人,还有通过科举以外途径而成为朝廷大员的职官。近年来,松塘村先后成功申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松塘村内与历史文物古建筑内涵有关的楹联、科举仕宦的功名碑、墨宝文章亦是翰林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村北连片的祠堂、书舍、家塾,是展示翰林文化的理想场地。以岭南特有亦唯松塘村独有的三圣一统的孔圣庙为背景和亮点,经常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如孔子诞辰庆典、樵山流彩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广东省摄影家创作基地揭幕、“出色”大巡游等。
  松塘村中邻次栉比的翰林府第、名人故居、文武圣庙和镬耳大屋、趟栊大厅、泥墙古舍,不论建筑材料、款色格局、雕饰类别,均林总万有,表现出各历史年代的不同风格,其中不乏杰作精品。在村中游览,便可充分体现岭南古村的历史建筑艺术和官宦儒商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再加上村中延绵数十亩的池塘,村居住所环塘而建,巷巷朝塘,百巷归源的布局,形成一个水陆兼备的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古村。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6-7-11 10:17 AM
南海居民有福气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10:39 AM
松塘村文风厚重在一些老建筑里得到答案;始建于明初的“明德社学”和建于光绪三年的“汇川家塾”以及“养正书舍”就是例证。“明德社学”建于乾隆四十六年,同治十二年先后重修。现在所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旅港松塘人区继从重修之状。学社原味村童启蒙之初地,现在奉祀社稷之神,经常香火鼎盛。“汇川家塾”取海纳百川之意。由汇川家塾至奉政第一带,皆为里人区伯翔家族原居住地。汇川家塾主人崇文尚学,致力作育英才。门匾由广东大埔人吴日升(光绪三年翰林)题匾。养正书舍主人区翰辉,因善德而成三水岗头村乡贤梁知鉴的妹夫(北洋政府总理梁仕诒的姑父)。清光绪年间,诰赠“徽仕郎”,成就了“福缘善庆”的传奇。属蛇匾由本村翰林公区大原题匾。

明德社学 (2).JPG (367.72 KB, 下载次数: 255)

明德社学  (2).JPG

汇川家塾 (2).JPG (255.36 KB, 下载次数: 232)

汇川家塾  (2).JPG

汇川家塾 A _conew1.jpg (247.6 KB, 下载次数: 262)

汇川家塾 A _conew1.jpg

养正书舍 (2)_conew1.jpg (199.28 KB, 下载次数: 227)

养正书舍  (2)_conew1.jpg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6-7-11 10:41 AM
标题: 回复 14# 的帖子
家里有小孩读书的,可以带上小朋友去参拜,也算是一次有意义的郊游哦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10:44 AM
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在明、清两代,考取进士者五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以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其中,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四人入职清代翰林院,故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誉。至近代,又有革命先驱区梦觉等。这些历史名人的府第、故居都保存完好。较著名的有区大原故居“司马第”、区大典故居“太史第”及区梦觉故居“光荣之家”。村内还保留了一大批文辞隽永、内涵丰富的精妙古联。门楼巷名、村训格言,历代公益善举之引文、碑铭,以及赋咏松塘古八景的《松塘古名胜纪》等古人的遗墨瑰宝,保存完好。
西樵松塘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首个省级摄影创作基地,村中镬耳大屋群落、夹板泥墙古屋等传统古建筑完好程度达到80%。宋以来,从南雄逃难迁至岭南水乡的区氏先人在松塘繁衍近800年。这个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庄,从明朝出了一位翰林院学士开始,在明清两代至少走出了4位进士、7位举人,其中3人进入翰林院,松塘因此被人誉为“翰林村”,闻名遐迩。
村里的房子围绕水塘布置,最重要的祠堂正对池塘的正面。祠堂门前的空地上,把村里的祠堂前的旗杆集中,修建了一排的旗杆石座,实为震撼,可见松塘村人才辈出,值得松塘村人自豪。

DSC09858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89.18 KB, 下载次数: 248)

DSC09858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61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18.64 KB, 下载次数: 215)

DSC09861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6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26.46 KB, 下载次数: 226)

DSC0986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10:55 AM
获授“三品官衔”的区湛森(1844——1902),字鹏宵,光绪三年丁羞科三甲进士,钦点内阁中书,授三品官衔。区湛森自幼好学能文,工骈俪赋,乐善不倦而受时人称道。当年,欧湛森为家乡奔波操劳,兄弟趋吉避凶的美谈,至今仍在乡里广为流传。

三品衔 区湛森 (2).JPG (305.46 KB, 下载次数: 252)

三品衔 区湛森  (2).JPG

三品衔 区湛森 (1).JPG (285.2 KB, 下载次数: 240)

三品衔 区湛森  (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10:56 AM
三品官衔:正三品: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武职外官,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武职外官,参将、指挥使、八旗城守尉。
  从三品: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外官,游击、宣慰使、指挥同知、八旗协领。
  “官至三品”就是官职到了三品,也就是在正三品和从三品当中,在九品官职中算是高职位了。

DSC09860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303.6 KB, 下载次数: 257)

DSC09860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56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67.52 KB, 下载次数: 217)

DSC09856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11:09 AM
原帖由 马生 于 2016-7-11 10:41 AM 发表
家里有小孩读书的,可以带上小朋友去参拜,也算是一次有意义的郊游哦
小小村落,竟然尚存多间“书社”、家塾、学舍,真是文风荡漾,人才辈出的好地方。趁着暑假,带小孩去哪里感受一下那里的历史文化气息,是一个不存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7-11 11:10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11:56 AM
拍了一张松塘村“全景幅”,试着上传:

DSC09907_conew1.jpg (386.83 KB, 下载次数: 254)

DSC09907_conew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6-7-11 01:17 PM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1 04:05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6-7-11 01:17 PM 发表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8 07:06 PM
位于松塘村的太史第,始建于清朝,占地面积169平方米,府第的总体结构和村内临街建筑的前厅后屋格局相同,门口右侧的一幅“自置墙”上,镶嵌有大典科举的功名碑。太史第是南海目前保存为数不多的官宦宅第之一,也是松塘文化历史的载体之一。

这个太史第是松塘翰林公区大典的故居,区大典就在这里出生,松塘人就把这间房子进行修复,将这里打造成松塘翰林文化博物馆,让游客来到松塘,体会得到松塘的翰林公是怎样生活的。

区大典是翰林院庶吉士,也是“香港开埠百年,提倡国学,教泽广被之第一人”。由于后来区大典居香港工作生活,家族亲人亦次第赴港,太史第就借予邻居使用。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一度作为生产队的“文化室”使用。直到八十年代后,太史第才归由居乡的亲属管理。

2013年,区大典的嫡孙区奇贞大姐,把自己在西樵的一间店铺,捐给了“松塘翰林文化基金会”,并以她爷爷的名义建立
“松塘村区大典奖学金”,将店铺的租金当作奖学金,奖给松塘学子。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7-18 07:07 PM 编辑 ]

太史第 (1).JPG (269.42 KB, 下载次数: 269)

太史第  (1).JPG

太史第 (2).JPG (266.28 KB, 下载次数: 275)

太史第  (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8 07:08 PM
庶吉士,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雍正以后,选官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18 07:11 PM
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以“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老坊巷为肌理,为数众多的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井古树等点缀其间,构成完整的历史风貌。村中传统建筑规模达20275平方米,代表性建筑有“区氏宗祠”、“六世祖祠”、“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明德社学”,“养正书舍”、“培元书舍”、“汇川家塾”、“孔圣庙”等。村中历史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的“三雕一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季房六世祖祠 (3).JPG (294.35 KB, 下载次数: 270)

季房六世祖祠   (3).JPG

季房六世祖祠 (2).JPG (240.89 KB, 下载次数: 250)

季房六世祖祠   (2).JPG

东山祖庙 (1).JPG (303.59 KB, 下载次数: 254)

东山祖庙  (1).JPG

东山祖庙 (2).JPG (285.3 KB, 下载次数: 272)

东山祖庙  (2).JPG

东山祖庙 (3).JPG (245.15 KB, 下载次数: 259)

东山祖庙  (3).JPG

见五大夫祠 (1).JPG (267.88 KB, 下载次数: 248)

见五大夫祠  (1).JPG

见五大夫祠 (2).JPG (226.78 KB, 下载次数: 248)

见五大夫祠  (2).JPG

僬侣祖庙 (1).JPG (318.3 KB, 下载次数: 281)

僬侣祖庙  (1).JPG

僬侣祖庙 (2).JPG (241.05 KB, 下载次数: 240)

僬侣祖庙  (2).JPG

世大夫家庙 (1).JPG (265.17 KB, 下载次数: 236)

世大夫家庙  (1).JPG

世大夫家庙 (2).JPG (289.37 KB, 下载次数: 239)

世大夫家庙  (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20 07:54 PM
    松塘村人崇文尚学,村内文武圣庙俱全,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共出了二十几位进士和举人,其中四人入选翰林,因此松塘村也有“翰林村”的美誉。松塘村的“培元书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20 07:56 PM
    松塘村是佛山历史较为悠久,保存历史文化遗产较丰富的岭南村落。村内有多处保留较好的明清民居、祠堂、青石板街巷以及传统窗花雕饰等,以青砖青瓦的基调为主,整体建筑风貌协调,具有岭南村落的典型特征。

DSC0983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82.69 KB, 下载次数: 342)

DSC09832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5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36.97 KB, 下载次数: 343)

DSC0985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6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64.88 KB, 下载次数: 354)

DSC0986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91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288.74 KB, 下载次数: 337)

DSC09915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20 07:59 PM
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名。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设置翰林院,主管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其长官为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统称为翰林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20 08:05 PM
松塘村村道整洁,石板街面没有垃圾随地,池塘里荷花绽放,村边的龙眼树果实累累,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大树下闲聊纳凉,一派祥和安静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7-20 08:08 PM 编辑 ]

DSC09878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404.02 KB, 下载次数: 339)

DSC09878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79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315.81 KB, 下载次数: 339)

DSC09879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7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178.89 KB, 下载次数: 317)

DSC09873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74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165.14 KB, 下载次数: 302)

DSC09874_调整大小_调整大小.JPG

DSC09836_调整大小_conew1.jpg (256.54 KB, 下载次数: 329)

DSC09836_调整大小_conew1.jpg

作者: jp    时间: 2016-7-21 09:39 AM
龙眼能摘不?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6-7-21 11:02 PM
文昌旺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23 10:01 AM
原帖由 jp 于 2016-7-21 09:39 AM 发表
龙眼能摘不?
龙眠还未到收成期。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7-23 10:02 A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6-7-21 11:02 PM 发表
文昌旺位!
松塘村文风蔚然。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6-7-23 02:07 PM 编辑 ]
作者: ziming    时间: 2016-10-22 10:42 PM
沿海一带的发达文化从其建筑便可窥见一斑,这是内地所不能比的啊!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10-24 10:00 PM
原帖由 ziming 于 2016-10-22 10:42 PM 发表
沿海一带的发达文化从其建筑便可窥见一斑,这是内地所不能比的啊!

同感。广东潮汕、南海及在广东的客家族群,推崇家族祖训,通过考取功名以期望封官进爵,日后衣锦还乡。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