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音箱摆位的声音走向 [打印本页]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09:46 AM
标题: 音箱摆位的声音走向
玩摆位几乎有一年多时间,来来回回不知折腾过多少次,又请高手来听过,感觉这次摆位算是确定了。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有一点体会说出来,仅供各位参考,不对之处也请各位指正。

[ 本帖最后由 LG 于 2016-4-15 09:48 AM 编辑 ]

psb.jpg (72.08 KB, 下载次数: 284)

psb.jpg

psb1.jpg (81.5 KB, 下载次数: 284)

psb1.jpg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09:52 AM
图片中的位置,又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主要两箱又拉开了至目前的2.16米,音箱内拗了一点,前后脚钉相差4厘米,音箱前面板距离后墙96厘米,前后墙3.75米)。
玩音响这么多年,感觉最重要的是一是电源,电源中最重要的是电源相位;二是在电源相位搞准的基础上,摆位是第二重要。其它都算是次要的了。

[ 本帖最后由 LG 于 2016-4-15 10:21 AM 编辑 ]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10:04 AM
第一音箱与后墙距离的声音走向。
这个估计大家都很清楚,主要是低频。但是,通过实践,并不是越靠后墙低频量感就越多,有时反而距离后墙一定距离后,低频量感反而更多。印象中看过介绍说“低频传输波长如果与音箱离后墙距离到一定程度时,低频反射与音箱的低频会产生相互抵消。
到底音箱距后墙多少呢,我的观点是:作为客厅党,能远则远,最好能1/3的前后墙长度,不行也得1/4。声音标准是:低频扎实、量感多。
作者: q13867    时间: 2016-4-15 10:09 AM
搬板凳坐下等着听。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10:13 AM
第二两箱之间距离的声音走向。
以前杂志都介绍说”最好是1.8—2.1米“。这种介绍是不对的,我也吃过亏。我现在的观点是”1.8至3米“均可以。
两箱之间到底多少为宜呢?主要根据声音的分离度(清晰度)有关,太短,中部声音过浓,造成声音化不开,交响齐奏时,层次不够,大动态声音会糊,拉开就会清晰一点。但是,也不能无限度的拉开,要视中部声音情况。标准是:中部声音既饱满、整体声音分离度又好。还有两箱之间距离最好不能超过皇帝位距音箱的距离,最多等于。

[ 本帖最后由 LG 于 2016-4-15 10:16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6-4-15 10:21 AM
长功力了。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10:30 AM
第三关于音箱是否一定要内拗和内拗的声音走向。
我的观点是:音箱能平摆就平摆。平摆的声音走向:空间感好,舒展度好,声音感觉象流水一样涌向你。但是,如果平摆你感觉声音音乐味差,平淡,寡,就可内拗,且逐步增加,直到满意为止。
内拗的声音走向:音乐味好,高音明亮,也可增加声音的分离度(清晰度)。但也有缺点,就是声音空间感差、舒展度差,感觉有一点焗在里面的味道,有时可妥协内拗少一点。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10:31 AM
原帖由 jp 于 2016-4-15 10:21 AM 发表
长功力了。
在高手面前班门弄斧了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10:36 AM
最后,通过这次玩摆位,还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音箱水平的重要性。以前,调好的“居中”,有时听其它碟时,“居中”会飘忽不定,声音定位模糊。一次,我用水平尺量一下脚架底板的前后左右水平,完全是颠三倒四的。认真调整水平后,一开声,哗声音的定位是“铁板钉钉”的。
作者: jp    时间: 2016-4-15 11:05 AM
有没有试过在音箱与脚架之间垫挪威钉呢?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11:17 AM
原帖由 jp 于 2016-4-15 11:05 AM 发表
有没有试过在音箱与脚架之间垫挪威钉呢?
以前玩小乐琴就试过,感觉不垫声音细节更多,垫了反而有点损失(不过,当时垫的是3个,估计垫4个情况又不一样)。这个中乐琴就不想垫了,本身就超高了。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6-4-15 11:50 AM
因地制宜  不错的经验分享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6-4-15 11:54 AM
书架箱与脚架间我自己认为没必要垫钉了  三个钉和四个钉都是减少接触面  接触面少了 音色变化趋向是收 (细节和宽松)  这个位置不应该收  ……
作者: jp    时间: 2016-4-15 12:08 PM
我在音箱与脚架之间加了挪威钉,效果还是明显的,可以进一步外界振动对音箱的影响。
作者: 文员一个    时间: 2016-4-15 02:11 PM
我觉得不同器材,不同环境都会有不同效果,自己多做尝试,这才是音响好“玩”之处啊
作者: ttww007    时间: 2016-4-15 02:57 PM
标题: 标题
好好听音乐,一切折腾都是然并卵,世外高人都是剑在心中:-D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6-4-15 03:08 PM
调整方面没有绝对的对错  每位烧友的认识 感受(组合规划)肯定会不同  调出好音色范畴就非常不错了  然后多听唱片 感受音乐
作者: jp    时间: 2016-4-15 03:08 PM
精确的摆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音乐重播效果,否则听收音机或耳机就行了。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03:09 PM
原帖由 jp 于 2016-4-15 03:08 PM 发表
精确的摆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音乐重播效果,否则听收音机或耳机就行了。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03:19 PM
原帖由 米其林 于 2016-4-15 03:08 PM 发表
调整方面没有绝对的对错  每位烧友的认识 感受(组合规划)肯定会不同  调出好音色范畴就非常不错了  然后多听唱片 感受音乐
是的。不同摆位,有不同风格。比如,我自己当时已基本定下摆好位了,感觉良好,当时两箱距离已达到2.07米,内拗一点,正好有一云浮烧友出差广州在168发帖。于是,我邀请他家访。他一听,感觉其它方面都可以,就是交响齐奏时有一点糊。他一说,我就明白怎么回事了,我当场就把音箱拉开至我认为的极限2.1米了,当场听,他说效果好一点。后面他走时,说“还可以拉,建议2.2米”。他走后,我也逐步拉,当拉到2.18时就感觉张学友的歌没有那么厚实了。于是,就缩到现在的2.16米。但是,听人声就是没有我当时2.07时候的好。现在,我就要考虑换音箱线了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6-4-15 03:28 PM
LG兄好感受。 如有机会,脚架下面的脚钉改用挪威钉,不妨试一试。
作者: LG    时间: 2016-4-15 04:42 PM
总结一下摆位心得和一些模凌两可的问题。
一、作为客厅党,音箱离后墙能远则远,音箱并不是离后墙越近,低频量感就越多。最好能1/3或1/4。
二、两箱之间距离,作为一般的书架箱,一般定在1.8至3米。拉宽两箱之间距离可调整声音的分离度(清晰度),但也要防止中部声音变薄,找一个平衡点吧。
三、音箱最好平摆。如果感觉声音音乐味差、高音暗,可内拗一点角度。客厅党由于都是不规则的空间或无侧墙,还是建议内拗一丁点。
作者: 文员一个    时间: 2016-4-15 04:48 PM
原帖由 LG 于 2016-4-15 04:42 PM 发表
总结一下摆位心得和一些模凌两可的问题。
一、作为客厅党,音箱离后墙能远则远,音箱并不是离后墙越近,低频量感就越多。最好能1/3或1/4。
二、两箱之间距离,作为一般的书架箱,一般定在1.8至3米。拉宽两箱之间距 ...

总结得很好,受益匪浅啊
作者: Flylite    时间: 2016-4-15 06:05 PM
好感受  的确1. 角度内拗声音聚焦良好,但声音表现常常会太亮。没有角度内拗,高音较平顺,但音像定位感较模糊。这些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
另外2.视听室宽度不足时,角度内调是有明显的益处,因为侧墙的反射音会因角度内调而大大减少。相反的,减少角度内调,利用反射音,增强空间感和空气感。

[ 本帖最后由 Flylite 于 2016-4-15 06:10 PM 编辑 ]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6-4-15 07:46 PM
好感悟,好分享!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6-4-17 07:42 PM
出好声,空间第一,摆位第二。感谢分享经验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6-4-18 09:37 AM
还是拉出来了,呵呵。电源相位是基础,不是重不重要,是必须要正确,调好后,大部分情况是不会变了。
但摆位就不同了,找到适合器材的摆位,一两次肯定不行。
此外有不少误区。
1、音箱摆位不仅仅是2个箱子的位置,还要考虑整体环境,尤其6个面反射点的问题。脱离了这些谈摆位毫无意义。因此,LG同志,你摆在客厅,不仅仅要动箱子的位置,也要考虑你左边的大玻璃门还有右边的不对称空间。

2、音箱摆位,不是所有箱子都拉出来就可以。尤其是小箱体的书架单元,多数情况下,空间太大、功放推力不足,如果把箱子拉出太多,反而会造成声音不够饱满,单薄。所以,要因地制宜,适可而止。对于1/3、1/4等摆位,要注意,这是相对密闭空间而言。对于开放和不规则的客厅,我的建议是:长边摆,永远比短边更合理。
作者: q13867    时间: 2016-4-18 01:36 PM
长边摆位时,缺少两边侧墙的反射,是否会造成音场偏低呢?
作者: jp    时间: 2016-4-18 01:56 PM
我主张摆短边。
作者: LG    时间: 2016-4-18 03:21 PM
原帖由 kkman2002 于 2016-4-18 09:37 AM 发表
还是拉出来了,呵呵。电源相位是基础,不是重不重要,是必须要正确,调好后,大部分情况是不会变了。
但摆位就不同了,找到适合器材的摆位,一两次肯定不行。
此外有不少误区。
1、音箱摆位不仅仅是2个箱子的位置 ...
非常感谢你的参与。回答你2点问题。一、环境问题是天生的,无法改变,只能修修补补,特别是客厅党,更要结合家具摆设和美观,所以,左侧落地玻璃门更是没有办法修补了。我发这个帖,主要是告诉大家一些摆位的声音走向,因为,在这之前“关于两箱之间距离多少的声音变化”我也是最近才悟出来的,我想估计大多数烧友特别是初哥都不清楚。
二、如果我的客厅左侧不是阳台而是半截子窗户的话(有一半截子是实墙),我肯定会摆在短边,不会摆在长边。
离后墙近的摆位,我摆的时间较长,感觉声音韵味好一点,但低频量感少,没有拉出来多。这也是我最近悟出来的结果。所以,象我总结的那样“客厅党能远则远,并不是离后墙越近,低频量感就越多”。

[ 本帖最后由 LG 于 2016-4-18 04:14 PM 编辑 ]
作者: qingping1953    时间: 2016-4-19 03:24 PM
根据我的体会基本同意楼主的意见,确实是经验之谈。不过我是用挪威钉的,用比不用好,特别是放动态大的音乐时。
作者: chinson312    时间: 2016-4-20 11:46 AM
感谢楼主分享的经验,根据你的说法,我重新摆放了家里的音箱,还真的有所改善!
作者: LG    时间: 2016-4-21 05:18 PM
由于云浮来的烧友目前在广州出差3个月,前天晚上又邀请他来。听完我的调整后,总体评价不错。但又提出了一个左右声部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左侧是阳台落地玻璃窗,左侧有40厘米宽的侧墙,右边音箱没有侧墙,连接餐厅),平时,我感觉不出来,但是,他的耳朵灵,感觉出来,当时是听一张李云迪现场录音的碟,有现场观众鼓掌的声音,听音响时,左边的掌声饱满一点,右边就弱一点。他一建议,我就知道如何处理了,当场马上用环保袋装满一叠旧报纸,放置在左侧侧墙地下(侧放,靠墙吸音),一听马上有效果,移前移后,量感又不同。现在,左右声部基本平衡了,右边音箱的内拗角度也作了相应调整。

[ 本帖最后由 LG 于 2016-4-21 05:25 PM 编辑 ]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6-4-21 06:14 PM
难得的好知己   实在是lz之福。。。
作者: 马探长    时间: 2016-4-23 05:35 PM
羡慕LZ啊。作为客厅党,如果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很难做到“音箱离后墙能远则远”,毕竟客厅是招待客人及家人活动时间最多的地方,音箱太离墙摆放,对室内走动是有影响的。
作者: ty89    时间: 2016-4-26 11:01 PM
那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旧。楼主的这份坚持和执着令人敬佩。摆位和美观实用真是矛盾。。客厅党的无奈。。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6-4-27 08:03 AM
虽是无奈也是乐趣。。。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6-4-27 08:04 AM
原帖由 chinson312 于 2016-4-20 11:46 AM 发表
感谢楼主分享的经验,根据你的说法,我重新摆放了家里的音箱,还真的有所改善!
经验是慢慢总结积累的。。。
作者: jp    时间: 2016-4-27 10:46 AM
原帖由 ty89 于 2016-4-26 11:01 PM 发表
那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旧。楼主的这份坚持和执着令人敬佩。摆位和美观实用真是矛盾。。客厅党的无奈。。

好久不见,记得多来呀!
作者: 很好听    时间: 2016-5-2 07:57 AM
不错,这是经验的总结,实用,
作者: nironth    时间: 2016-5-27 12:51 AM
标题: 回复 33# 的帖子
您好,我现在和您一样,我是右边玻璃拉门,左边餐厅。中央结像一直偏右,不知道怎么解决,能否按照您的经验予以指点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6-5-27 09:49 AM
对于摆位问题,在下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实际环境情况现摆。以前的所谓刘汉盛摆位法也好,其他也罢,估计试过的人就知道,在自己家里基本是摆不出来的,只能有个大概的东西。龚兄的经验大家也可借鉴,我个人也补充几点。
    首先就得把低频调整正确,正确的低频,并非量感多就对,而是要清晰、干净、利索、有弹性,至少要能分清楚定音鼓用软锤和硬锤敲击的不同,低频正确了其它才能调整好,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其次是两箱间距的调整,这里涉及了声音的定位、密度、聚焦等问题。拉的太开,声音空洞发散;靠的太近会显得干涩刺耳,所以两箱的间距必须在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怎样才适合就得考究个人的声音辨识度了。一般情况下,声音不干涩、不发散、有良好的聚焦、细节丰富,定位基本清晰,基本就靠谱了。
    再次,关于内拗问题,这个主要涉及了音色的取向和定位,就我个人而言,不太建议大角度内拗,除非是有些音箱有特别要求,不然还是稍作内拗会比较适合,多少还得取决于个人的听音喜好和系统的风格问题。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测试的软件也别忽视。尽量别选用市场上的所谓发烧唱片,这些唱片大多是做了处理,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个性。选几张老版唱片尤为重要,因为老唱片较为自然无染的风格对测试器材会有较客观的反映,有利于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
作者: 小烧123    时间: 2016-5-27 01:43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6-5-27 09:49 AM 发表
对于摆位问题,在下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实际环境情况现摆。以前的所谓刘汉盛摆位法也好,其他也罢,估计试过的人就知道,在自己家里基本是摆不出来的,只能有个大概的东西。龚兄的经验大家也可借鉴,我个人 ...

感谢分享,让我对此有新的认识!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6-5-27 04:58 PM
原帖由 小烧123 于 2016-5-27 01:43 PM 发表

感谢分享,让我对此有新的认识!

摆位到最后就是毫米级的移动
作者: LG    时间: 2016-5-27 08:27 PM
原帖由 nironth 于 2016-5-27 12 AM 发表 您好,我现在和您一样,我是右边玻璃拉门,左边餐厅。中央结像一直偏右,不知道怎么解决,能否按照您的经验予以指点
简单调就是加大左箱的内拗角度。这样做可以使人声居中,如想使整个声音饱满度左右平衡,右边可先试堆放一叠旧报纸,如果感觉整个声音平衡了,我猜测人声又会偏左,又要减少左箱的内拗角了。
作者: nironth    时间: 2016-5-28 12:52 AM
标题: 回复 45# 的帖子
单纯调一边的内拗角度,结像会模糊不准了,人声居中了,到其他频段也偏了
作者: LG    时间: 2016-5-28 09:47 AM
原帖由 nironth 于 2016-5-28 12:52 AM 发表 单纯调一边的内拗角度,结像会模糊不准了,人声居中了,到其他频段也偏了
所以,还要加強右边的吸音,试着堆放一叠旧报纸。
作者: nironth    时间: 2016-5-29 12:14 AM
标题: 回复 47# 的帖子
在哪堆,具体位置是?
作者: LG    时间: 2016-5-29 08:10 AM
原帖由 nironth 于 2016-5-29 12:14 AM 发表 在哪堆,具体位置是?
我在33楼有介绍。我的方法不是堆放,而是用布的环保袋装一叠旧报纸,竖立靠侧墙放(靠阳台这边始终有一点侧墙的),报纸多少、移前移后都有变化,标准是:两箱内拗角度一样而整体声音左右饱满也一样。
作者: 老熊    时间: 2016-5-30 11:38 AM
又学到了不少东西
作者: hwlou    时间: 2016-6-1 03:55 PM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看得出楼主是用心玩透自己拥有的器材,并有能力玩出心得的“发烧友”。本人当过客厅党(6.8m*4.2m),现在有独立视听室(实际约4.3m*6.4m),以前长边摆放过,现在短边摆放,也试过。关键,以前客厅党净空高度足足3m,而现在的视听室由于加装了地暖,净空高只有2.63m。先交待一下环境,再来说说长边摆放时的感受,听人声,长边优势在于与歌者的亲密接触,宛若在PUB,懒懒的座沙发上,倾听歌者婉婉的歌唱,很惬意,很舒服。而现在的短边摆放,无疑更正确,但怎样听,都像在剧场,正襟危坐。哎,失去的,再找回来难啦!要是爵士,那种近距离的感受更是美妙,让人有起身共舞的冲动。交响,实话说,短边在纵深感强太多,根本没可比性。但长边,乐队明显大一号,气势上强太多。还有,以前的空间,功放刚开机,并不能将空间填满,而随着乐曲进入高潮,功放也热身完毕,逐渐进入状态,能量将整个空间填满,那种有缺陷的美让人难以割舍。反观现在,开机1分钟,开声功放的能量就能达到填满空间的感觉。完美,但感觉失落。说那么多长边的优点,短边是否不堪。不是,我要表达的真意还是,长边有长边的玩法,短边有短边的好处,如果暂时没法改变环境,那可以暂时改变自己。最后说点正经的,长边对于音箱的内凹,确实作用不大,你的见解是正确的,但到了短边,至少我现在的内凹度超过20度了。任何所谓规律,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作者: jp    时间: 2016-6-1 04:09 PM
原帖由 hwlou 于 2016-6-1 03:55 PM 发表
看得出楼主是用心玩透自己拥有的器材,并有能力玩出心得的“发烧友”。本人当过客厅党(6.8m*4.2m),现在有独立视听室(实际约4.3m*6.4m),以前长边摆放过,现在短边摆放,也试过。关键,以前客厅党净空高度足足3m ...

想在短边摆位下找回那种“贴身”的感觉,不妨采用近场监听的方法——聆听位置距离约2米左右。
作者: hwlou    时间: 2016-6-1 04:21 PM
是的,但沙发摆那儿了,JP的观点我在采用。加了一把电脑转椅,任我逍遥的转椅,哈哈。但只能独乐,没法分享。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