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原创)天使在歌唱 – 浅记3月12号晚邓泰山钢琴独奏音乐会 [打印本页]

作者: 嘉贤    时间: 2016-3-13 02:05 PM
标题: (原创)天使在歌唱 – 浅记3月12号晚邓泰山钢琴独奏音乐会
昨晚乘着绵绵细雨来到星海音乐厅,观赏一场大师级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不仅作为第十届国际肖邦钢琴大赛的金牌得主,第一个亚洲人拿到冠军,还囊括当年的马祖卡奖,波兰舞曲奖和协奏曲奖,邓泰山Dang Thai Son(又译为邓泰松,邓泰新)毫无疑问成为当晚的主角。现场的邓泰山看上去比图片要苍老些,头发发白了不少,但是精神显得不错,每一次出场步速飞快,自信感满载着一代宗师的范儿。


上半场是法国作品,除了第一首的福雷FaureF大调叙事曲,基本上就是另一位法国拉威尔Ravel专场。开篇的福雷叙事曲是作曲家早期作品,题献给老师兼作曲家圣桑。大家常听到改编后的钢琴和乐队作品,而原作钢琴独奏并不常见,不久前听到王羽佳的2015年新专辑里面正好有这首曲目,但似乎觉得平常无奇,甚至让人有摸不清路数,而现场听到邓泰山的演绎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只见大师挺直腰板,把双手放置于钢琴盖板上沉吟片刻,缓缓地从一连串弱音带出这次音乐之旅的第一站,原本以为漫不经心的段落却如同讲故事般吸引着你,处处留有悬念,总有方法让你静心坐下来细听,而且你听到这个故事不但是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跟你诉说,而且故事的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充满美不胜收的层次感. 不知道是否这个吸引力的缘故,就连上面两旁的两个小孩子也听得专心致志,津津有味,丝毫没有影响他人,实在大赞。另外值得一赞的是,不知道是否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在下半场听完第16号夜曲后居然没人鼓掌,让美好的音乐继续延续到第13号夜曲结束,效果却出奇地动容。
随后的拉威尔作品更是惊喜不断。从第二首的小奏鸣曲到第三首《水之嬉戏》,邓泰山都弹得相当有味道,华丽而不滥情,音色醇厚丰润,触键清晰准确,成功地结合了法国钢琴学派的手指清晰和俄国钢琴学派的音色控制,对各种力度的施展都能做出高度精准的示范。个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技巧上只用音色去突显取悦某一种场面,就会有种很炫技的感觉,而且会容易忽略对内声部的控制力,听感上有会变得不耐听。特别在表现《水之嬉戏》这种场面感强的曲目,演奏家需将‘响度强弱’以及‘音色层次控制得宜’,才能将如何把舞动中的水花飞溅与缤纷尽收眼底,而且让你身临其境,这个相当考功力的,这也许就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家’的风采展现吧(艾萨克
. 斯特恩语)

上半场压轴的拉威尔的圆舞曲,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听到这个曲目,而在一般的唱片也甚少出现。开篇那一阵慑人而不安的琴声,仿佛让人走进阴森的树林里,随着一步步深入,欢快的圆舞曲时隐时现,但更多的是伴随无穷无尽的变数,绚丽而光辉交织纠缠,充满一股璀璨夺目的强大力量,简直不相信是一台钢琴发出的声响,完完全全就是交响团的表现,让人听得目瞪口呆,过耳不忘。

下半场的是大师成名已久的肖邦作品,其中有两首夜曲,一首谐谑曲,三首圆舞曲和一首波兰舞曲,限于篇幅,只能简单谈谈夜曲和波兰舞曲,如果说上半场的拉威尔的圆舞曲的刚烈的弹性速度的表现,那么下半场的肖邦第16号夜曲就是较为舒缓的弹性速度的体现。弹性速度多指演奏者即兴运用的速度,以避免音乐表现中的生硬与机械,使之变得圆润和"合理"。刚开始以为平平无常,但慢慢随着悠扬的乐韵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让人回味无穷。而第13号夜曲有种凄美悲壮的语调,被认为是最波澜壮阔的一首,说到夜曲,不由得想起鲁宾斯坦的经典演绎,这几天一直听这他们的录音,发现两者都会有惊人的相似度,首先表明在肖邦的音乐里面个人是不喜欢过于阴柔,而带有宝玉那种无力残缺感,而这两人不仅仅拥有健康充满正能量的音色,拥有发自内心满满人情味的温暖。鲁宾斯坦的演绎更像是一杯无比纯净山泉水,而邓泰山的演绎更像一杯带有轻微回甘的普洱茶。


节目单最后一首是第6号波兰舞曲‘英雄’,前段时间在网上买下邓泰山的肖邦作品准全集(主要缺少了他弹的叙事曲,练习曲,圆舞曲,即兴曲等),其中这首波兰舞曲最为印象深刻而深得我心,大胆运用低音烘托出庄严而肃穆的这首舞曲,不仅仅用技巧用纯粹表现华丽之风,更是在结构上严谨地张弛有度,听过众多版本后仍铭记于心。尽管在现场听到有一两个错音,但依然是一气呵成的演绎,豪气万分的英雄凯歌。

现场的掌声不断,大师也兴致勃勃地加演了一首肖邦的马祖卡(第8号作品)和一首圆舞曲(第10号作品),已经令人觉得非常欢愉和满足。还不只是这样,和蔼可亲的大师还在表演后现场签名,十分幸运的是,我正好把CD带上,能够在小册子上签名留念和合照,不禁让我这个小小乐迷兴奋不已。

做梦时仿如看到天使在歌唱,伴随着耳边响起昨晚的美妙琴音,绵绵不绝……

[ 本帖最后由 嘉贤 于 2016-3-13 02:10 P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3-13 02:43 PM
感受现场,更多体会。
作者: jp    时间: 2016-3-14 09:46 AM
新鲜热辣,写得真好!
作者: 万川古城    时间: 2016-3-14 10:55 AM
老邓的夜曲不错。当年的肖邦大赛冠军人物,咱傅聪老爷子也只拿到55年的第三名。

[ 本帖最后由 万川古城 于 2016-3-14 11:01 AM 编辑 ]
作者: 万川古城    时间: 2016-3-14 10:59 AM
有这种现场听真是件好事啊,羡慕。不知道当晚提供的钢琴是什么品牌的钢琴?
作者: 米其林    时间: 2016-3-14 01:54 PM
27号晚的演出更加爆棚
作者: 嘉贤    时间: 2016-3-14 02:13 PM
原帖由 万川古城 于 2016-3-14 10:59 AM 发表
有这种现场听真是件好事啊,羡慕。不知道当晚提供的钢琴是什么品牌的钢琴?

应该是施坦威,据星海音乐厅称邓泰山选琴是与傅聪和李云迪一致的。
以我的观察,星海音乐厅众多的钢琴家演出一般都是用施坦威钢琴,除了上年普列特涅夫这一场: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9016&extra=page%3D2

[ 本帖最后由 嘉贤 于 2016-3-14 02:21 PM 编辑 ]
作者: 嘉贤    时间: 2016-3-14 02:14 PM
原帖由 米其林 于 2016-3-14 01:54 PM 发表
27号晚的演出更加爆棚

是哪一场演出呢?
作者: 嘉贤    时间: 2016-3-14 02:3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6-3-14 09:46 AM 发表
新鲜热辣,写得真好!

谢谢jp版主支持,听完现场第一时间写是最有感触的
作者: 万川古城    时间: 2016-3-16 04:15 PM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看来斯坦威的钢琴是大多数的名家首选啊。近来一直对名家使用的钢琴品牌感兴趣,特别是贝森朵夫的钢琴。大部分名家使用的是大威,少部份名家使用的是贝森朵夫钢琴,许多古典作品专辑都不说录音时使用的钢琴品牌,非常可惜,无从考究。
作者: 万川古城    时间: 2016-3-16 04:20 PM
据说这位斯柯达是使用贝森朵夫钢琴的死忠,这张和奥胖录的专辑所使用的钢琴就是贝森朵夫钢琴。

psb.jpg (70.04 KB, 下载次数: 176)

psb.jpg

作者: 万川古城    时间: 2016-3-16 04:30 PM
Bosendorfer(贝森朵夫)1828年于维也纳开厂,高音甜美、可人,但音量略小,低音厚实,基音和低泛音突出,被认为是演奏莫扎特、拉赫马尼诺夫作品的首选键盘乐器。
作者: 万川古城    时间: 2016-3-16 08:59 PM
无论如何,能去现场听真实的东西是最好的。
作者: 嘉贤    时间: 2016-3-17 11:35 AM
谢谢分享,关于邓泰山选琴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大师面对两台状态很好的钢琴也会纠结,一台音色特别好,尤其适合演奏上半场的法国作品;另一台则音色更加明亮,也许对于观众来说,声音会更加饱满(星海音乐厅语)
而一代名家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不仅仅对钢琴的音色有极致的追求,而且在技术层次表现力令力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同一钢琴会有不同音色呢?据法国钢琴家柯拉德(Jean-Philippe Collard)回忆,有一天霍洛维茨来到他的工作室,弹起里面小型河合钢琴(KAWAI),同样可以听到属于霍洛维茨自己独有千变万化的音色和排山倒海的音量,令到柯拉德不敢相信这是他的钢琴,膜拜霍洛维茨是钢琴之神。
个人觉得,作品应该会是决定钢琴的主要因素,而钢琴家的技艺也可以营造音色,当然如果想要尽善尽美,两者必然兼而有之。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6-5-26 11:15 AM
听现场比啥都好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6-5-26 11:39 AM
又见凡音兄,两个字;高兴!
作者: jp    时间: 2016-5-26 01:56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6-5-26 11:15 AM 发表
听现场比啥都好

是的,现场和录音制品完全是两回事。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6-5-27 09:20 AM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音版好,确实是好久没来了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6-5-27 09:25 AM
原帖由 jp 于 2016-5-26 01:56 PM 发表

是的,现场和录音制品完全是两回事。


确实如此,在这方面广州人比较有福,可以随时有机会到现场聆听,我现在尽量保持一年有这么一两次现场聆听的机会。聆听现场并非不听唱片不要器材,而是提高自己的声音辨识度和音乐欣赏水平,这对调整系统都有很大好处的。虽然音响再好也无法跟现场相提并论,但起码不容易让自己钻进死胡同,这是听现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作者: 嘉贤    时间: 2016-5-29 05:39 AM
十分同意jp和凡音兄的看法,有机会请多走进音乐厅吧!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