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穷烧之特价CD与刘汉盛推崇的最佳测试碟 [打印本页]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5:56 AM
标题: 穷烧之特价CD与刘汉盛推崇的最佳测试碟
.
穷烧之特价碟与

刘汉盛推崇的最佳测试碟

.

  近期在某网店浏览,发现有西曼国际(HNH)NAXOS旗下的马可波罗(MARCO POLO)和黄河唱片出版的特价CD,每张售价为28元,遂按自己的偏好淘了几张。
  注:二楼的《开篇:从朱践耳作品的标题说起》及《李焕之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前的“听音有感”为本人自创,其它资料来源于网络。为更好地了解中华56个民族,《中华五十六朵花》(1 - 3)以网上的多篇资料重新编辑而予以充实。感谢原作者。

  目录
  01 朱践耳作品集Ⅰ(MARCO POLO 8.223940)
  02 朱践耳作品集Ⅱ(MARCO POLO 8.223941)
  03 白毛女组曲·瞿维作品集(黄河 YEC-82080)
  04 管弦乐组曲·红色娘子军(黄河 82011)
  05 交响组曲·沙家浜(黄河 82029)
  06 李焕之管弦乐作品 春节组曲(黄河 YEC-82079)
  07 西湖十景(黄河 82010)
  08 中国交响诗:穆桂英挂帅(黄河 YEC-82075)
  09 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1(黄河 82015)
  10 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2(黄河 82016)
  11 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3(黄河 82017)
  +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5CD(DG 463 088-2)——刘汉盛推崇的最佳测试碟(P5)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5-7-12 06:43 P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5:57 AM
.
  开篇语:从朱践耳作品的标题说起


  《朱践耳作品集》(1、2)刚到手时,看到作品的标题很让我诧异:难道管弦乐作品的标题也能这么起的啊?
  例如,朱践耳的《第一交响曲》的四个乐章标题分别为:“?”、“?!”、“……”、“!”。
  但当看到《第一交响曲》所要表现的内容时,我才恍然大悟:四个乐章的标题起得确实非常贴切,因为这部作品描写的是上世纪的那场运动。我对四个乐章标题的理解是:
  第一乐章所表达的是“为什么?”的疑问;
  第二乐章所表达的是“为什么要这样啊?!”的质疑;
  第三乐章所表达的是“对暴行的痛心与悼念周总理无语的泪水”,反映了当时的无奈;
  第四乐章所表达的是“‘终于结束了’和对‘大快人心事’的庆贺”。
  又如,朱践耳的第四交响曲的标题为《6. 4. 2 - 1》。详见《朱践耳作品集Ⅱ》的资料,不再另作说明。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5:58 AM
  朱践耳简介
  朱践耳(1922 - ),中国作曲家。朱践耳原名朱荣实,安徽泾县人。朱践耳1922年10月18日生于天津,在上海长大。中学时代曾自学钢琴、作曲。少年时学习音乐,1945 年加入新四军苏中军区前线剧团。1947年担任华东军区文工团乐队队长兼指挥。建国后在上海、北京等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49年起担任过上影、北影、新影、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处专职作曲1955年赴苏联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60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实验歌剧院任作曲。1975年调入上海交响乐团从事作曲。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朱践耳从60岁开始创作交响曲,在短短22年间雕琢出了10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交响乐作品。这些数字,可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朱践耳的作品有:管弦乐《节日序曲》、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弦乐四重奏两部(其中1部与施咏康合作)、双簧管与钢琴《春天的歌》、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无伴奏合唱套曲《绿油油的水乡》、独唱曲《远航》和《清晰的记忆》以及影片《烈火中永生》的配乐等。歌曲《打得好》、《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清晰的记忆》等;民乐合奏《翻身的日子》,钢琴曲《序曲第一号“告诉你”》、《序曲第二号“流水”》等;管弦乐曲《节日序曲》,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交响组曲《黔岭素描》,管弦乐音诗《纳西一奇》、《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等。
  朱践耳的代表作品:电影创作音乐《和平万岁》、《龙须沟》、《伟大的土地改革》;管弦乐《节日序曲》、交响大合唱《英雄的诗篇》、交响幻想曲《血染的红花》等。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6:01 AM
  1、朱践耳作品集Ⅰ

  名称:朱践耳作品集Ⅰ
  指挥:曹鹏
  演奏:上海乐团管弦乐队
  公司:MARCO POLO
  编号:8.223940
  系列:中国作曲家

  简介
  朱践耳《第一交响曲》作品27号,创作于1986 - 1987年。
  1966 - 1976年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过去已十年了,但给人们留下的思考却是深远的。由于人类自身的弱点,真、善、美异化为假、恶、丑,人性异化为兽性。这是人类的不幸,这是人类命运的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以四个标点符号作为标题:“?”、“?!”、“……”、“!”,意味着当年人们的心理轨迹。
  朱践耳的《第一交响曲》,1986年5月18日首演于第十二届《上海之春》音乐节。由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

  曲目
  01 节日序曲(1958)
  第一交响曲(1986)
  02 Ⅰ 第一乐章 ?
  03 Ⅱ 第二乐章 ?!
  04 Ⅲ 第三乐章 ……、Ⅳ 第四乐章 !(三、四乐章连奏,无间断)

  朱践耳《节日序曲》管弦乐经典

  一首激动人心,其气势磅礴的管弦乐《节日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1958年创作的。
  最早听这首乐曲是1999年,是一个作曲系的好朋友介绍给我的,说是中国管弦乐的杰出代表。我听了以后很快被这首乐曲所营造的画面所感染,那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以及结构上的变换让人百听不厌。
  我认为这首乐曲比起现在的一些现代派作品好多了。现在的都是概念派,让你想象,想出什么是什么,基本脱离了正常的曲式结构和和声走向。当然,现在正常的曲式和和声已经吃不开了。
  说起这首管弦乐,我认为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落伍,他运用了最先进的作曲手法,把中西结合演绎的完美。那优美的民间调性结合交响乐纵向的和声交织,让人百听不厌。
  这首乐曲从开始就展现出辉煌大气的场面,铜管乐声部以凶猛的力量迸发出出号角般的雄壮。而中间那段绝美的弦乐,旋律太动听了,是我听过最好的弦乐旋律之一。
  好了。不多说了,就来听听吧。
  ——shijiangyuan的和讯博客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5-6-10 07:17 PM 编辑 ]

朱践耳作品集Ⅰ(封套).jpg (40.78 KB, 下载次数: 284)

朱践耳作品集Ⅰ(封套).jpg

朱践耳作品集Ⅰ.jpg (36.95 KB, 下载次数: 303)

朱践耳作品集Ⅰ.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6:03 AM
  2、朱践耳作品集Ⅱ

  名称:朱践耳作品集Ⅱ
  指挥:曹鹏
  演奏:上海乐团管弦乐队
  公司:MARCO POLO
  编号:8.223941
  系列:中国作曲家

  曲目
  01 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1980)
  黔岭素描(1982)
  02 Ⅰ 赛芦笙
  03 Ⅱ 吹直箫的老人
  04 Ⅲ 月色情歌
  05 Ⅳ 节日
  06 第四交响曲 “6. 4. 2 - 1”(1990)

  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
  完成于1980年的《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是朱践耳在张志新烈士悲剧性事件的激发下,经过两年的酝酿而写成的。此曲在1981年的全国第一届交响音乐作品评奖中获优秀奖。

  交响组曲:黔岭素描
  朱践耳创作的《黔岭素描》交响组曲,于1982年在第十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组曲含“赛芦笙”、“吹直箫的老人”、“月色情歌”和“节日”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的创作受侗族民间赛芦笙时几个芦笙队在不同调性上重叠演奏的热烈场景的启发,以木管、铜管和弦乐3个乐器组分别代表不同芦笙队。同时演奏不同调性和模仿各种芦笙音色的音乐,气势粗犷宏大,极富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第二乐章由小提琴、中提琴以颤音弱奏反向级进不协和和弦,以长笛和低音单簧管模仿直箫音色,表现出民间老艺人飘逸若仙、怡然自得的吹箫情景。
  第三乐章以双簧管恬美如歌的主题和大提琴热情洋溢的对比性音乐,描绘青年男女倾心相爱、互诉衷肠的景象。
  第四乐章展现人们由远而近、逐渐聚集而欢歌狂舞的热烈场面。乐曲将绚丽多姿的民俗内容、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素材与各种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巧妙结合,是中国当代管弦乐作品中以传统的、现代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的成功之作。

  第四交响曲 “6. 4. 2 - 1”,作品31号
  这是为竹笛和22件弦乐而作的室内交响曲,应瑞士“玛丽·何赛皇后”国际作曲比赛而作,单乐章。
  比赛条例所规定有乐器编制数(弦乐最多22件:第一、第二小提琴各6把,中提琴和大提琴各4把,低音提琴2把,另加一件独奏管乐器)。条例激发了朱践耳的创作灵感,由此标题为“6. 4. 2 - 1”。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5-5-25 07:45 PM 编辑 ]

朱践耳作品集Ⅱ(封套).jpg (52.87 KB, 下载次数: 349)

朱践耳作品集Ⅱ(封套).jpg

朱践耳作品集Ⅱ.jpg (38.37 KB, 下载次数: 308)

朱践耳作品集Ⅱ.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6:04 AM
  3、白毛女组曲·瞿维作品集

  名称:白毛女组曲·瞿维作品集
  指挥:曹鹏
  演奏:上海乐团
  公司:黄河唱片
  编号:YEC-82080

  曲目
  白毛女组曲
  01 第一乐章 压不住的怒火
  02 第二乐章 北风吹
  03 第三乐章 扎红头绳
  04 第四乐章 深仇大恨
  05 第五乐章 冲出虎口
  06 第六乐章 欢庆解放
  07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
  08五指山随想曲

  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人民英雄纪念碑》,全曲用奏鸣曲式写成。缓慢的引子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齐奏深沉严肃的低音曲调,表现人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悼念和沉思;然后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清澈明朗的和弦进行,表现对人民英雄的敬仰心情。
  主部是一首英勇果断的战斗进行曲,运用了模仿复调的手法。各声部此起彼落,表现英雄们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的斗争形象。副部是一个民歌风格的主题,表现英雄们宽广的胸怀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副部通过变奏发展表现热情激动的形象,随后情绪逐渐平静下来,音乐进入了展开部。
  在展开部中,主部的斗争形象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变得气势奔腾,锐不可当。作者在发展主部时用了“赋格段”的手法。展开部的最后一段用扩大了的节奏发展主题,在定音鼓和低音弦乐器的伴奏下,四个吹着阻塞音的圆号互相模仿,一步步走向高潮,描写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再接再厉。再现部就在高潮上开始,其中主部和副部互相渗透,都有了新的发展。
  当主部进入最高潮时,小号和长号用激昂慷慨的音调,吹出副部的旋律,伴随着一声锣鸣,描写人民英雄的壮烈牺牲;然后音乐转入慢板,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引子的主题,和圆号互相对答,表现出无限悲痛的心情。
  这是再现部中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转折。再现部中副部的音乐形象,由回忆变为景仰,中间加进了主部的音型,表现出踏着烈士血迹继续前进的思想。尾声是主部主题的变形,变成了大调的庄严快板,表现广场上人民群众对英雄们的歌颂。

白毛女组曲·瞿维作品集.jpg (48.91 KB, 下载次数: 289)

白毛女组曲·瞿维作品集.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6:05 AM
  4、管弦乐组曲·红色娘子军

  名称:管弦乐组曲·红色娘子军
  指挥:林友声
  演奏:上海芭蕾舞剧团管弦乐队
  公司:黄河
  编号:82011
  录音:1990年10月·吴天池

  简介
  该碟录于1990年10月,可能是文革后样板戏音乐之首录。选取了该剧中25段音乐,加以连贯演奏,使之成为组曲,全长59分钟。
  红色娘子军是1964年诞生的中国最著名的芭蕾舞剧。由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共同完成作曲,李承祥(70年电影版中演南霸天)、蒋祖慧、王希贤编舞。
  目前市场上的几个音乐录音多是基于1970年版本,就是跟电影版一样的,其中的特点就是有很多民族乐器。对这个观点,很多老艺术家认为那是江青要求强加进去的,所以90年代中央芭蕾舞团复排时全部删去。倒是我们这些外行,觉得民乐器融于西乐管弦,很是优美动听。
  这张CD基本按照70年代文革版录制,有以下几个亮点:
  1、曲目2b中军民联欢里的柳琴,一左一右,录得很好。而且锣鼓声音不是很响,使乐队部分非常清楚。
  2、3b中的黎族舞,芦笙和琵琶也是一左一右,形成呼应。这种效果在雨果单声道历史录音里是听不出来的;陈佐湟指挥中国交响乐团的组曲里则根本没有芦笙与琵琶。
  3、第五场里大部分选曲,如红旗舞、战斗舞蹈,立体声录音,声音比1970年的单声道丰满很多。
  4、唱片封面是经典剧照,洪常青指路。
  总的来说,乐队声音还不错。但这张CD的缺点也是很明显:
  1、合唱部分全部删除,成为最大遗憾。
  2、选曲中遗漏了不少优秀片断。比如常青指路、赤卫队员五寸刀舞等等。
  3、整张碟按场次分成6个大段,虽然小册子里很详细地列出全部选曲,但无法自己选,只能快进。
  4、每一曲之间没有停顿,剪接时连得过近,甚至头一曲余音未了,下一曲已经开始。
  5、本碟虽是按70年样板戏版本演奏,但有几样民乐器被省略了,如3e“常青号召,开仓分粮”中明亮的海笛;6a“南贼老四垂死挣扎”中的三弦。
  6、小册子内容不少,但相当粗糙,文字前后不搭配(如录音时间)等错误等很多。比如前面写第一幕、第二幕,后面就写成第一场、第二场。还有曲目介绍中有些画蛇添足之举。英文介绍里关于乐队部分竟然把舞剧唐吉柯德写成“Tang Ji Ge De”……有趣吧?还有一个错误,介绍民族乐器时把“小堂鼓”写成“小童鼓”。

  曲目
  01 序曲 序幕:满腔仇恨,冲出虎口
  第一场常青指路,奔向红区(6:53)
  a 老四与团丁们的舞蹈
  b 清华独舞
  02 第二场 清华控诉,参加红军(10:18)
  a 娘子军操练
  b 军民联欢
  c 清华参军
  03 第三场 里应外合,夜袭匪巢(8:14)
  a 丫头们的舞蹈
  b 黎族舞
  c 团丁大刀舞,老四拳术舞
  d 红军攻占匪巢
  e 常青号召,开仓分粮
  f 常青关切地询问情况
  04 第四场 党育英雄,军民一家(14:17)
  a 政治课
  b 清华独舞
  c 清华,连长打靶双人舞
  d 红军连队欣欣向荣
  e 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
  f 军民联欢
  05 第五场 山口阻击,英勇杀敌(7:43)
  a 清华和战士们的阻击舞
  b 红旗舞
  c 常青,二战友的战斗舞蹈
  d 常青巍然屹立,怒视群匪
  e 排山倒海,乘胜追击
  6第六场: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前进!(11:14)
  a 南贼、老四垂死挣扎
  b 洪常青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c 解放
  d 化悲痛为力量
  e 向前进,向前进!胜利向前进!

管弦乐组曲·红色娘子军.jpg (37.14 KB, 下载次数: 296)

管弦乐组曲·红色娘子军.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6:07 AM
  5、京剧交响组曲·沙家浜

  名称:京剧交响组曲·沙家浜
  指挥:王永吉
  演奏: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队
  公司:黄河唱片
  编号:82029
  录音:1992年6月·上海

  简介
  拿索斯旗下的黄河唱片(Yellow River)推出了一系列根据“样板戏”改编的京剧交响组曲。组曲舍弃了人声,而是用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演绎这些经典唱段。如《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唢呐,模仿的笑声惟妙惟肖;《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的小提琴代替郭建光;《智斗》中小提琴代替阿庆嫂;《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中大提琴代替沙奶奶,都十分具有戏剧性。
  “样板戏”将西洋音乐的手法跟传统京剧结合。既有交响乐的庞大气势,又保持着京剧的基本风格,让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是中国音乐中一朵奇葩。
  这次参与重新录音的乐队是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队,指挥王永吉。而这次配器的龚国泰也曾参与过《智取威虎山》等现代京剧的音乐创作。

  曲目
  01 序曲
  02 共产党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
  03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
  04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05 智斗
  06 远走高飞难找寻
  07 引诱敌人来打枪
  08 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
  09 盼望着胜利归来的侦察员
  10 十八棵青松
  11 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
  12 病情不重休惦念
  13 借题目入虎穴观察动静
  14 沙家浜总有一天会解放
  15 飞兵奇袭沙家浜

交响组曲·沙家浜.jpg (35.83 KB, 下载次数: 314)

交响组曲·沙家浜.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6:25 AM
  6、李焕之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

  听音有感: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春节序曲”,国人耳熟能详,是春节期间爱乐者必听的曲目之一。但多年来,我仍在一直寻觅《春节组曲》,如今终于如愿以偿。特别是《组曲》第三乐章“盘歌”中,那第一乐章“序曲”中的“家庭主题”展开的三拍子圆舞曲式的丰富变奏与复奏,承载着我童年时的美好记忆,让我爱不释耳。听着“盘歌”,时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拿起遥控器,按下“重复播放”键……
  当然,《组曲》中的其它的乐章也同样出色,让人喜爱(详见“简介”)。自此,从2015年的春节起,每年的春节终于可以听到《春节组曲》的全曲了。也就是说,有了一张完整的《春节组曲》,就有了一个完美的春节假期。
  如果有与我一样喜欢《春节组曲》的朋友,在没找到更好的《春节组曲》的版本前,西曼国际旗下,28元价格的“黄河”版本,你还等什么呢?
  ——sunwz5057

  名称:李焕之管弦乐作品 春节组曲
  指挥:曹鹏
  演奏:上海乐团
  公司:黄河唱片
  编号:YEC-82079

  简介
  本专辑收录了两部李焕之创作的交响作品。
  一、天风海涛交响曲
  交响曲《天风海涛》创作于1958 - 1960年,是一部典型的传统结构交响曲。
  李焕之早年在厦门读书。厦门原来是个有很多白鹭的小岛,风景秀丽的鼓浪屿,更被宋代理学宗师朱熹称为“天风海涛”,作曲家就以“天风海涛”为立意,汲取了闽南“南曲”等古老音乐素材创作了这部交响曲。人们往往更多地从这部作品中读出了对于民间音乐形式和体裁的创造性使用,其次体会的是李焕之对生活环境细致入微的体会和表现。
  而更让我(资料作者,下同)欣喜的是,管乐在这部交响曲中的表现是十分地出色。管乐使李焕之充分地描绘了音乐形象和戏剧性的发展。不论是作品创作初衷本身,还是上海乐团管弦乐队的演绎,都让我充分体会到管乐组每件乐器独特的、让人难忘的个性。
  第一乐章大海的呼唤 引子部分,让我感到不安。甚至我会在想,难道他在讲述鼓浪屿的大风浪?可是不安的情绪又很快地在管乐声部交错出现的时候让我平静了下来。它们在描写海上渔船的笛鸣。这笛鸣或者是轮渡的,因为每个乐器独特的音色都在告诉我海面上不同的情境。管乐的出色表现就在这里,很到位。
  当然,弦乐声部固定节奏型的伴奏也很有个性(这种节奏型在以后的乐章重复出现,并且根据情绪的需要发展)。涌动的和弦分解伴奏,我相信这是一直在模仿海浪声,而且一定是风浪来临之前的海浪声。因为它们曾经不止一次地一波推起一波,并且果然在后面与打击乐、管乐交织在一起,掀起了暴风骤雨般的巨大波涛。
  是的,弦乐扮演的海浪卷起了管乐扮演的船只,甚至这画面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不过最后,大海一定要恢复平静。
  第二乐章骏马与少年 我喜欢打击乐在这里的表现。不论是开始时定音鼓强有力的节奏点,还是作为固定节奏出现的小鼓,很有年轻的气魄和情绪。管乐声部又出现的时候,各具特色的乐器交替演奏着第一乐章已经出现的进行曲节奏的主题。只不过在这里,这个年轻的主体更意气风发,更有活力。管乐吹奏得很有弹性,弦乐的一唱一和也很轻巧,丝毫不拖沓,果然是年轻的情绪、富有朝气的表现。要提出的是,主题来自于南曲“八骏马”,发展得很得体,少年的音乐形象十分清晰。
  第三乐章梅花情操 南曲“梅花操”的主题发展,如果你从第一乐章听到这里,一定觉得心情放松下来许多。小提琴和大提琴对答的旋律,把弦乐的细腻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们是那样的闲适、轻松,我感觉美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安逸的人们生活在海边……
  第一乐章中的固定节奏型又在这里唱了主角。弦乐演奏很有弹性,我似乎听到了民族管乐(亦或是双簧管的模仿)还是勾勒这幅美丽画卷产生的幻觉。
  第四乐章赞歌 “赞歌”情绪热烈,甚至有胜利凯旋的味道。前三个乐章出现的精华都在这里面反复、变化:不论是主题、固定节奏型,还是音乐形象描写的手法……只是我感觉戏剧性更浓烈一些了。
  二、春节组曲
  交响曲《春节组曲》,相信只要一开始播放你就会想起“春节联欢晚会”。
  没错,这正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春节组曲》,它可以说是李焕之最为大众熟知的一部作品。尤其是“序曲”,中国人提到春节就会想到它。它是一部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民族音调的运用(陕北民歌、秧歌),西洋管弦乐对民族乐器的模仿(管乐组),都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最能代表春节特色的大型作品。
  第一乐章序曲 在听它的时候,我甚至都不想多余地分析它的手法、配器等等。我只感到愉快、举国欢庆的节日浓烈气氛,仿佛秧歌队或是锣鼓舞狮队在欢腾、跳跃。尤其中段最为著名的由双簧管演奏的“家庭主题”,让我姑且这么叫它。它是那么温馨、幸福,是人们最喜爱的主题之一。
  第二乐章情歌 黑管带出的陕北民歌主题,仿佛在月光如水的延河边,质朴的男女互诉衷肠。虽然这段并不如序曲欢快热烈,可是它在像诉说久别离家的恋人再次重逢。长旋律线的弦乐齐奏,描写这种纯粹的情感十分到位。后段出现的弦乐与管乐对答式的安排,我们将弦乐想象成温柔的女性形象。而管乐则代表男性,正是情侣间温馨浪漫情境的写照。
  第三乐章盘歌 三拍子的圆舞曲。第一乐章的“家庭主题”这里重复并展开丰富的变奏。我想将它作为春节聚会时,交谊舞的伴奏曲目可能会非常合适。舒缓的长旋律线在上方歌唱,下方弦乐组和管乐组短小、有弹性的固定节奏型伴奏,使得整个乐章极具律动感,轻松、惬意。
  第四乐章终曲:灯会 在这个乐章里,管乐的表现最出色。李焕之用整个管乐组的每一样乐器,按照顺序吹奏出唢呐曲“大摆队”的音调。从木管组的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到最后铜管组的圆号、长号,此起彼伏、充分模仿着唢呐演奏的特点,尤其是陕北唢呐连续呼吸换气的技巧。

李焕之管弦乐作品 春节组曲.jpg (39.5 KB, 下载次数: 320)

李焕之管弦乐作品 春节组曲.jpg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5-5-24 06:30 AM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6:32 AM
原帖由 陈先生 于 2015-5-24 06:30 AM 发表
陈先生早啊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8:19 AM
  7、西湖十景

  名称:西湖十景
  笛子:蒋国基
  指挥:杨敏
  伴奏:中国浙江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
  公司:黄河
  编号:82010
  录音:1991年6 - 10月于中国杭州

  简介
  西曼国际(Hnh)旗下的黄河唱片出版的《西湖十景》,由蒋国基笛子独奏,杨敏指挥中国浙江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伴奏。
  蒋国基,男,1950年7月出生,上海市人。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浙江省学会副会长、浙江歌舞团笛子演奏家。
  1976年全国大赛中,蒋国基以一曲《水乡船歌》崭露头角,自此连获首奖,被国内外报刊誉为“不可多得的神笛”、“充满魅力的笛子演奏家”。蒋国基成功地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笛曲,其代表作有《水乡船歌》、《采桑曲》、《阿拉伯的夏天》等曲。《笛曲选》(专集)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近10年来,蒋国基曾多次随中国歌舞团、浙江艺术团到日本、美国、西德、芬兰、埃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在国内外的一些专业音乐报刊杂志上发表《赵松庭笛曲赏析七篇》、《笛子演奏五讲》等论文。同时海内外唱片公司还录制了专辑录音卡带《吴越之音》、《鹧鸪飞》等。CD唱片有《西湖十景》、《蒋国基笛曲选》、《赵松庭笛曲精选》等畅销国内外。
  蒋国基的演奏,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既取北派之长、又继承和发展南派的笛子精华,形成自己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的艺术风格。

  曲目
  01 引子:西湖山水(姜学尚曲)
  02 一、苏堤春晓(林梦曲)
  03 二、曲院风荷(顾生安曲)
  04 三、平湖秋月(姜学尚曲)
  05 四、断桥残雪(詹永明曲)
  06 五、双峰插云(姜学尚、蒋国基曲)
  07 六、三潭印月(姜学尚、顾生安、詹永明曲)
  08 七、花港观鱼(朱良楷、顾生安曲)
  09 八、柳浪闻莺(顾生安曲)
  10 九、南屏晚钟(沈铁候曲)
  11 十、雷峰夕照(蒋国基曲)

西湖十景.jpg (38.75 KB, 下载次数: 190)

西湖十景.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8:20 AM
  8、中国交响诗专辑:穆桂英挂帅

  名称:中国交响诗专辑 穆桂英挂帅
  指挥:曹鹏、王永吉
  演奏:上海乐团
  公司:黄河唱片
  编号:YEC-82075

  简介
  西曼国际(Hnh)旗下的黄河唱片出版的中国交响诗专辑《穆桂英挂帅》,收录了陈培勋的《黄鹤楼》、刘敦南的《幻想音诗》和《穆桂英挂帅》三首交响诗,由上海乐团演奏,指挥分别是曹鹏和王永吉。
  《黄鹤楼》和《穆桂英挂帅》的唱片比较常见,而刘敦南的《幻想音诗》则比较少见。

  曲目
  01穆桂英挂帅(中国中央乐团创作组作曲)
  02 黄鹤楼(陈培勋作曲)
  幻想音诗(刘敦南作曲)
  03 第一乐章 沙场醉歌
  04 第二乐章 深宫乐舞
  05 第三乐章 丝路铃声

穆桂英挂帅.jpg (36.73 KB, 下载次数: 187)

穆桂英挂帅.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8:22 AM
  9 – 11 中华五十六朵花

  民族音乐三张碟。三张一套的《中华五十六朵花》,囊括了中国的56个民族的音乐。虽是管中窥豹,但我以为作为收藏还是值得的。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8:23 AM
  9、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1

  名称: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1
  指挥:曹鹏
  演奏:上海乐团管弦乐队
  公司:黄河
  编号:82015
  录音:吴天池 1991年8月 - 1992年1月于上海

  简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华五十六朵花》是一组根据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歌曲改编的管弦乐曲,赵光、秦文琛、叶国辉、周湘林、吕黄等编曲。乐曲充分利用西洋管弦乐丰富音色及强大的表现力,将极富民族特色的民歌更深的音乐内涵充分发掘出来。本专辑由曹鹏指挥,上海乐团管弦乐队演奏。西曼国际(Hnh)旗下的黄河唱片分三张CD一次出齐。

  曲目及资料(统计数据为2011年)
  01 独龙族(赵光编曲):独龙族分布于云南,人口约0.5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良好社会风尚。民族特色:织独龙毯、烤烙饼。
  02 傣族(秦文琛编曲):傣族分布于云南,人口约102万,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的建筑艺术。民族特色: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03 鄂伦春族(叶国辉编曲):鄂伦春族分布于内蒙古与黑龙江,人口约0.6万,狩猎、农业。民族特色: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04 畲族(秦文琛编曲):畲族分布于福建与浙江,人口约63万,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
  05 哈尼族(秦文琛编曲):哈尼族分布于云南,人口约125万,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06 裕固族(周湘林编曲):裕固族分布于甘肃,人口约1.2万,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07 土家族(吕黄编曲):土家族分布于湖南与湖北,人口约570万。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民族特色:摆手堂。
  08 俄罗斯族(叶国辉编曲):俄罗斯族分布于内蒙古与黑龙江,人口约1.3万,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民族特色:拉手风琴、烤面包。
  09 仫佬族(吕黄编曲):仫佬族分布于广西,人口约15万,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10 塔吉克族(周湘林编曲):塔吉克族分布于新疆,人口约3.3万,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11 藏族(叶国辉编曲):藏族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与甘肃,人口约459万,畜牧业,兼营农业。民族特色:藏舞,布达拉宫。
  12 朝鲜族(叶国辉编曲):朝鲜族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与辽宁,人口约192万,农业,善种水稻闻名。民族特色:跳板、长鼓舞。
  13 壮族(秦文琛编曲):壮族分布于广西与云南,人口约1555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
  14 阿昌族(叶国辉编曲):阿昌族分布于云南,人口约2.7万,农业、手工业,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民族特色:采茶。
  15 门巴族(秦文琛编曲):门巴族分布于西藏,人口约0.7万,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
  16 塔塔尔族(周湘林编曲):塔塔尔族分布于新疆,人口约0.4万,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
  17 京族(秦文琛编曲):京族分布于广西,人口约1.8万,沿海渔业、农业和盐业。民族特色: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18 保安族(叶国辉编曲):保安族分布于云南与青海,人口约1.2万,农业、手工业,手工“保安刀”著名。民族特色:羊皮袄、保安刀。
  19 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吕黄编曲):德昂族分布于云南,人口约1.5万,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民族特色:象脚鼓舞。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5-5-26 06:19 AM 编辑 ]

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1.jpg (39.12 KB, 下载次数: 197)

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1.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8:25 AM
  10、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 2

  名称: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 2
  指挥:曹鹏
  演奏:上海乐团管弦乐队
  公司:黄河
  编号:82016
  录音:1991年8月 - 1992年1月于上海

  简介:同《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1》。

  曲目及资料(统计数据为2011年)
  01 维吾尔族(秦文琛编曲):维吾尔族分布于新疆,人口约721万,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民族特色:手鼓舞。
  02 锡伯族(秦文琛编曲):锡伯族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与新疆,人口约17万,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
  03 土族(吕黄编曲):土族分布于青海与甘肃,人口约19万,农业,兼营畜牧业。民族特色:太平洋舞、高台会。
  04 撤拉族(叶国辉编曲):撤拉族分布于青海与甘肃,人口约8.7万,农业,编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05 布朗族(叶国辉编曲):布朗族分布于云南,人口约8.2万,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民族特色:弹唱。
  06 景颇族(吕黄编曲):景颇族分布于云南省,人口约11万,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民族特色: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07 普米族(叶国辉编曲):普米族分布于云南与四川,人口约2.9万,农业,兼营畜牧业。民族特色: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08 满族(周湘林编曲):满族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与辽宁,人口约982万,农业、渔牧业。民族特色: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09 水族(赵光编曲):水族分布于贵州与广西,人口约34万,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10 哈萨克族(秦文琛编曲):哈萨克族分布于新疆,人口约1万,畜牧业,善刺绣。民族特色:剪羊毛、弹唱、刺绣。
  11 瑶族(叶国辉编曲):瑶族分布于广西、湖南、云南与广东,人口约17万,山地农业。民族特色:盘王节、长鼓舞。
  12 怒族(叶国辉编曲):怒族分布于云南省,人口约2.7万,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民族特色:织怒毯、努寨。
  13 鄂温克族(吕黄编曲):鄂温克族分布于内蒙古与黑龙江,人口约2.6万,畜牧业。民族特色:驯鹿、爬犁。
  14 僳僳族(叶国辉编曲):僳僳族分布于云南与四川,人口约57万,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民族特色:上刀杆。
  15 仡佬族(吕黄编曲):仡佬族分布于贵州、广西与云南,人口约43万,农业。民族特色:制作糯米团,地戏。
  16 汉族(吕黄编曲):汉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人口约10.4亿,经济、文化发达。民族特色:庙会,舞龙。
  17 柯尔克孜族(周湘林编曲):柯尔克孜族分布于新疆和黑龙江,人口约14万,畜牧业、农业。民族特色:吹奏和握手礼。
  18 布依族(叶国辉编曲):布依族分布于贵族与云南,人口约254万,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民族特色: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19 回族(叶国辉编曲):回族分布于宁夏、甘肃与新疆,散居全国各地,人口约860万。民族特色:摔牛,炸油香。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5-5-24 08:47 AM 编辑 ]

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2.jpg (35.08 KB, 下载次数: 191)

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2.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8:27 AM
  11、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 3

  名称: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 3
  指挥:曹鹏
  演奏:上海乐团管弦乐队
  公司:黄河
  编号:82017
  录音:1991年8月 - 1992年1月于上海

  简介:同《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1》。

  曲目及资料(统计数据为2011年)
  01 蒙古族(秦文琛编曲):蒙古族分布于内蒙古与新疆,人口约480万,畜牧业、农业。民族特色: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02 白族(赵光编曲):白族分布于云南、贵族与四川,人口约159万,农业。民族特色: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03 毛难族(八十年代根据本民族意见改为“毛南族”)(秦文琛编曲):毛南族分布于广西,人口约7.1万,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民族特色:分龙节舞龙。
  04 乌兹别克族(叶国辉编曲):乌兹别克族分布于新疆,人口约1.4万,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05 东乡族(叶国辉编曲):东乡族分布于甘肃、宁夏与新疆,人口约37万。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06 达斡尔族(吕黄编曲):达斡尔族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与新疆,人口约12万,农业、畜牧业。民族特色:剪纸、打曲棍球。
  07 高山族(周湘林编曲):高山族分布于台湾省、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万,农业、渔猎业。民族特色:竿球、龙舟、编织。
  08 苗族(秦文琛编曲):苗族分布于贵州、湖南与湖北,人口约739万,刺绣、桃花织、锦蜡染、银饰。民族特色:吹芦笙、吊角楼。
  09 彝族(秦文琛编曲):彝族分布于云南与四川,人口约657万,喜食“砣砣肉”与“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民族特色:虎节。
  10 黎族(吕黄编曲):黎族分布于海南省,人口约111万,农业。黎族妇女精于纺织,“黎锦”与“黎单”闻名于世。民族特色:打柴舞。
  11 佤族(叶国辉编曲):佤族分布于云南,人口约35万,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获奖。民族特色:甩发舞。
  12 珞巴族(秦文琛编曲):珞巴族分布于西藏,人口约0.2万,农业、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13 羌族(秦文琛编曲):羌族分布于四川,人口约19万,农业。羌族的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民族特色:羌寨。
  14 基诺族(秦文琛编曲):基诺族分布于云南省,人口约1.8万,农业、种茶。民族特色:乐器迪他、跳鼓舞。
  15 赫哲族(赵光编曲):赫哲族分布于黑龙江省,人口约0.4万,捕鱼。民族特色: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16 侗族(吕黄编曲):侗族分布于贵州与湖南,人口约251万,农业、林业,鼓楼、风雨亭。民族特色: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7 拉祜族(吕黄编曲):拉祜族分布于云南省,人口约41万,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8 纳西族(秦文琛编曲):纳西族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约27万,山地农业、畜牧业。民族特色:东巴舞、腊染。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5-5-26 06:27 AM 编辑 ]

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3.jpg (42.19 KB, 下载次数: 183)

中华五十六朵花 Vol.3.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9:29 AM
  本贴结束语:在帖子结束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国各民族的美女与她们的服饰吧。图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各民族服饰 1:

1.jpg (110.44 KB, 下载次数: 182)

1.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9:30 AM
  各民族服饰 2:

2.jpg (124.24 KB, 下载次数: 197)

2.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9:32 AM
  各民族服饰 3:

3.jpg (104.78 KB, 下载次数: 194)

3.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9:33 AM
  各民族服饰 4:

4.jpg (109.87 KB, 下载次数: 213)

4.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9:33 AM
  各民族服饰 5:

5.jpg (110.9 KB, 下载次数: 211)

5.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9:33 AM
  各民族服饰 6:

6.jpg (122.51 KB, 下载次数: 252)

6.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9:34 AM
  各民族服饰 7:

7.jpg (106.91 KB, 下载次数: 227)

7.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4 09:45 AM
  锣鼓喧天的开场版。欣赏老外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是如何演奏《春节序曲》的。彭家鹏指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yMTA5Mjg4.html?from=s1.8-1-1.2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5-5-24 10:25 AM
好帖,辛苦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5 06:05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5-5-24 10:25 AM 发表
好帖,辛苦了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5-5-25 08:16 AM
精彩。。。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5-5-25 09:01 AM
5057兄好介绍!
作者: jp    时间: 2015-5-25 09:54 AM
好碟不少。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5 02:12 PM
原帖由 陈先生 于 2015-5-25 08:16 AM 发表
精彩。。。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5 02:13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5-5-25 09:01 AM 发表
5057兄好介绍!
白石兄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5 02:17 PM
原帖由 jp 于 2015-5-25 09:54 AM 发表
好碟不少。
J管,黄河的录音到没什么问题,就是音像还原上三维空间中乐队的前后层次好象稍欠些。
作者: jp    时间: 2015-5-25 03:17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5-5-25 02:17 PM 发表
J管,黄河的录音到没什么问题,就是音像还原上三维空间中乐队的前后层次好象稍欠些。

拿索斯的录音并非以音质见长,只能担待一二了。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6 05:33 AM
原帖由 jp 于 2015-5-25 03:17 PM 发表

拿索斯的录音并非以音质见长,只能担待一二了。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5-5-26 03:11 PM
很喜欢这种有特点的封面设计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6 06:50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5-5-26 03:11 PM 发表
很喜欢这种有特点的封面设计
凡兄说得极是。黄河唱片的《白毛女组曲》、《春节组曲》、《西湖十景》、《穆桂英挂帅》以及《中华五十六朵花》(1 - 3)等CD的封面设计得确实很有中国特色,也很养眼。我尤其喜欢《春节组曲》这张碟的封面,看着陕西窑洞的画面,心都醉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5-26 07:32 PM
又见启凡兄,真诚多谢启凡兄的分享!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5-27 07:17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5-5-26 07:32 PM 发表
又见启凡兄,真诚多谢启凡兄的分享!
音版,供朋友多点选择。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5-6-9 03:00 PM
新一期的论坛优秀帖公布了:

2015年近期论坛获奖名单推荐

主论坛昌业产品用家使用心得优秀帖
超高性价比的英国耳机—Goldring NS1000         作者:夜空留声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8332&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主论坛最佳人气帖
音箱到位了,求CD搭配         作者:胜利混凝土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7973&extra=page%3D2%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听音室建设记     作者:731564798lxw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7859&extra=page%3D3%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音乐大家谈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穷烧之特价CD         作者:sunwz5057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8231&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79488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不吐不快;关于格鲁米欧和哈丝姬尔的这张所谓名盘        作者:万川古城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7492&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79488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文艺杂苑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系列随笔    作者:zhaojianren1230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8289&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以上获奖者各奖励限量"昌业20周年纪念唱片CD"碟一张.如已拥有可由烧友在淘宝网自由选择100元以内碟片一张,由昌业代拍下寄出。请上述得奖者将个人所需要的碟片链接,真实姓名、邮寄地址和电话号码以短消息的形式发到"CY客服"的短消息信箱里以便统一选购尽早寄出奖品。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6-9 07:10 PM
祝贺启凡兄获奖!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5-6-10 11:18 AM
恭喜楼主获奖!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5-6-10 11:20 AM
5057兄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6-10 06:29 PM
谢谢!感谢各位版主抬爱,感谢朋友们关爱!
作者: hzggc    时间: 2015-6-12 04:05 PM
学习了,一步一步来。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6-12 07:13 PM
原帖由 hzggc 于 2015-6-12 04:05 PM 发表
学习了,一步一步来。
一起学习。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6-12 07:27 PM
  刘汉盛推崇的最佳测试片:转贴《什么样的音响才是好音响》。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6-12 07:57 PM
什么样的音响才是好音响

——作者:刘汉盛


  什么样的音响才是好音响?我的意思是:能够有什么表现的音响器材才是好音响器材?在此,我要摒除大部份好音响的复杂定义,将复杂的事情单纯化,而只取一种表现。那就是:能够随便唱就随便好听的音响才是真正的好音响器材。
  说得更明白些:如果您的音响系统很挑片,只有唱少数几张CD才好听,而唱大部份的CD都不好听时,那一定不是好音响系统,因为它偏(bias)得很厉害。
  反之,如果您的音响系统随便唱大部份的CD都觉得顺耳好听(严格挑出杰出的录音另当别论),那就代表着您的音响系统声音很平衡,对各种类型的音乐、各种的录音都能够接受,而且有相当水准的表现能力。
  只听片段音乐容易见树不见林
  很多音响迷在追求完美音响效果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自己而见树不见林。他们拼命去追求某个人的声音表现、三角铁的清脆或电贝斯的强烈冲击等等单一的音响效果。久而久之,就好像被遮住左右二边视线的马,只能听从马夫(可能是媒体或某些朋友)的鞭策、被人控制着往一定的方向走去。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一条窄窄的路,殊不知路两边竟然是无限宽阔的美景。
  老实说,大部份的音响迷在同好面前“秀”音响时,基于时间以及事实的需要,都会挑一些特殊的音响片段播放,以凸显其音响效果的惊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的音响文化也养成了音响迷忽略音乐“整体平衡性”的习惯,以至于造成我前面所说,只能唱几张他们所认为的好录音。
  没错,真正杰出的录音永远是少数,但是在一般水准之上的录音却很多。只要是在一般水准之上的录音,都已经足以让音响迷享受到非常美好的音响效果。
  以我自己为例,当在家为自己的享受而听音乐时,我很少会拿那些刺激的音乐片段来听,而是放一张CD从头到尾听完。此时,我不会刻意去听某些片段的音响表现,而是浸淫在音乐整体平衡感所带给我的感动中。
  例如我在写器材论时,很少会用贝多芬的交响乐来做佐证。事实上,贝多芬的交响乐却是音响迷测试音响的最佳测试片
  贝多芬交响曲是最佳测试片
  这话怎说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贝多芬是个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里充满着平衡对称的美感。听他的交响曲,无论是最底部的基础或最顶部的尖端,所有的乐器音响效果都充满平衡感,那是一种饱满稳重的平衡感,包括弦乐群亦然。
  再者,贝多芬音乐有一项特质,那就是“突强”的表现。在乐曲中,您经常会听到平和的音乐突然像峰值般地跳起来,制造出强弱对比。这种突强的特质考验着器材的暂态反应、强弱对比与速度感。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如果觉得死气沉沉,不是指挥、乐团差劲就是音响烂。
  最后,贝多芬交响曲的乐曲结构非常清晰有条理,您应该很有机会听到很好的定位感、层次感、解析力等等“音响二十要”的表现。假若您听到的是一团糊、而不是整体雄浑圆融的音乐中带着乐器清楚的个别特性,那当然是糟蹋了贝多芬的苦心。同时,我也可以说您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伟大。
  卡拉扬的1961、1962年版最好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说:你不要光说不练,干脆举几个清楚的例子让我们来验证。当然,我要举例来验证我的看法。我想,就以大家可能都会有的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为例。在此,我所选择的版本是卡拉扬1961、1962年间指挥柏林爱乐所录下的版本(我举例的是五张一套版)。
  卡拉扬一生总共录下四全套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分别在50年代为EMI录下一套,60、70、80年代为DG录下三套。其中1961、1962年间这套是在柏林耶稣基督教堂所录制的,由DG著名的录音师Gunter Hermanns 操刀。在这四套录音中,也就是这套被公认为是卡拉扬最好的一套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不论是诠释或录音皆然。
  以诠释的观点来看,这套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充满精力,动态幅度宽广,强弱对比鲜明,展现出既平衡又饱酝动力、既想挣脱束缚又制约于古典框框的特质,与贝多芬的性格极为契合。就音响效果而言,庞大厚实的弦乐群、温润的木管光泽、雄壮的铜管以及结实的定音鼓交织成极紧密又实体的音响块状移动。
  尤其是第九号交响曲“合唱”更是音响系统的极大考验。庞大的管弦乐驱动力以及合唱团的大音压往往摧毁了输出功率不够的扩大机以及体积不大的喇叭,使得贝多芬这首伟大的作品几乎很少在音迷家中再现原貌。
  在此我可以很不客气的说,除非曾经去过音响效果很好的音乐厅,聆听过高水准的指挥与乐团演奏,否则大部分音响迷对于《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感动仅止于“想像”而已。
  “命”无法改变,“运”却可以自已掌握
  基于这样的事实,以前LP时代,由于刻片技术的限制,唱片的沟纹无法做太大幅度的摆动,而对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做了极大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卡拉扬在晚年要以数位方式录下最后一次贝多芬九大的原因之一。进入CD时代,讯源动态范围的问题大致上解了,扩大机与喇叭有都有能够应付贝多芬九大的能力。
  问题是,不是每一个音响迷都买得起大功率后级与大体积喇叭。更要命的是,很多音响迷不了解古典时期交响乐音响效果的特质:高频段不会太亮,应该是稍暗;中频段与低频段要够饱满、够稳固;弦乐群的进行应该像潮水来,而不是单薄如纸。因为不了解音乐的特质,使得调整音响的大方向走偏了。
  富在天,我们不一定买得起大套的音响器材,这就是“命”。但是,我音响迷事实上有能力纠正自己的音响观,以自己对音乐的正确了解来调整音响系统,使得音响系统能够平衡的表现出各类音乐,这就是“运”。或许我们不能改变生下来的“命”,但是我们可以将后天的“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我们就可以藉由这套卡拉扬的贝多芬九大来改变我们的运。
  弦乐群要像潮水般湧来
  首先,我们来验证从第一号到第八号的交响曲。您就从第一号听起吧。
  弦乐群会不会太亮?会不会太薄?在此,弦乐群应该如我所言,像潮水般来,而且是稍暗的,不会亮。此外,到处都可以听到弦乐群的木头味以整群的擦弦质感。
  木管呢?木管有没有光彩,有没有形体?铜管是不是很含蓄地担任着增加声音厚度的角色?音乐的进行是否一直都很鲜活、充满朝气?强弱的对比反应是否够快,而不会死气沉沉?低频段是否扎实雄厚、一直担任管弦乐的良好基础?整个乐曲是否充满了堂音,尤其是定音鼓猛擂时堂音够清楚吗?
  假若您认为管弦乐不够扎实,低频太薄、弦乐又亮又尖又薄,小提琴群没有稍暗且适当的光泽,整体声音干干得没有水分、没有光彩,我认为这些都是错的。从第一号到第八号,您先不要说被贝多芬的音乐所感动(我相信这份功力的人比较少),您应该会先被它们的音响效果所感动才对。
  即令是最早完成的第一号交响曲,它的音响效果都很迷人。如果您所听到的音响效果是干干尖尖瘦瘦和剌耳的,我不相信您能了解贝多芬音乐的真正迷人之处。
  再说到第九号交响曲。对于音响器材与聆听空间而言,这实在是高难度的考验。它难在那里?难在要将音量开得够大声,否则庞大磅礴的气势出不来。您接受一个管弦乐团、一个庞大的合唱团以及四位歌手挤成小鼻子、小眼睛的音响效果吗?如果是这样,干脆把这首交响曲改为弦乐四重奏算了。再来,您听听整个音场,它是既宽广又深的音场。假若音场小小扁扁的,那也不对。
  《合唱交响曲》第一乐章就要您中箭落马
  其实不必说那么多,就光是第一乐章一开始几次由弱转强的乐段,其动态对比就很惊人。表现不好的器材在此就会中箭落马,根本无法熬到第四乐章。您觉得卡拉扬指挥够“凌厉”吗?如果不觉得,那就不对。
  您觉得合唱团够雄厚够有力够清楚吗?如果不觉得,那也不对。您觉得四位歌手的声音会薄而剌耳吗?如果会,当然也不对。
  听到最后,您没有被惊心动魄的音响效果所感动而意犹未尽吗?如果这些都没有,唉!您的音响系统恐怕从来就没有正确的响过。这么多年来,您都还没有享受过音乐真正迷人之处呢。
  这套CD的侧标上写着:“贝多芬,给我力量!”是的,贝多芬,如果真有在天之灵,您就给予凡间的音响迷力量,让他们改变自己听音乐的命运吧!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5-6-14 12:34 P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6-12 07:57 PM
  12、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名称: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经典的颜色)
  指挥:卡拉扬
  演出: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歌唱家合唱团
  录音:1963年(注:手册内为1961、1962年)
  公司:DG
  编号:463 088-2
  碟数:5CDs
  企鹅三星

  简介
  这套5CD低价版套装为“企鹅”评价三星。其录音堪称模拟时代的范本,是乐迷不可错过的超值选择。它是唱片史上第一次以全集的方式发行的贝多芬交响曲。40多年以来,这套唱片几乎成为了欣赏贝多芬9首交响曲的基准。唱片编号:DG 463 088-2。
  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而九部交响曲代表了他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贝多芬的交响乐不但体现了他坚强的性格,也充分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想变革和历史进程。贝多芬的作品构思宏大,内容深邃充满了英雄般的气势。他的音乐使人思索,永远给人以力量和鼓舞,是音乐史上的里程碑。
  卡拉扬在他显赫的一生当中先后四次录制了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集,其中第一次是50年代和爱乐乐团,其它三次都是和柏林爱乐乐团,时间分别是1963、1975和1982。而60年代的这一套尤为重要,它是唱片史上第一次以全集的方式发行的贝多芬交响曲。40多年以来,这套唱片几乎成为了欣赏贝多芬9首交响曲的基准。无论就其纪念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卡拉杨为我们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的聆听标准。

  目录
  CD 1:
  C大调第一交响乐 作品第21号
  01 第一乐章 极慢板、朝气蓬勃的快板
  02 第二乐章 如歌的行板
  03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板
  04 第四乐章 柔板、活泼的极快板
  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乐 作品第55号
  05 第一乐章 朝气蓬勃的快板
  06 第二乐章 葬礼进行曲、极快板
  07 第三乐章 谐谑曲、活泼的快板
  08第四乐章 终曲、极快板
  CD 2:
  D大调第二交响乐 作品第36号
  01 第一乐章 柔板、朝气蓬勃的快板
  02 第二乐章 小广板
  03 第三乐章 谐谑曲、快板
  04 第四乐章 极快板
  降E大调第四交响乐 作品第60号
  05 第一乐章 柔板、活泼的快板
  06 第二乐章 柔板
  07 第三乐章 活泼的快板
  08 第四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CD 3: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乐 作品第92号
  01 第一乐章 朝气蓬勃的快板
  02 第二乐章 行板
  03 第三乐章 快板、谐谑曲
  04 第四乐章 快板
  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乐 作品第68号
  05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 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
  06 第二乐章 极活泼的极快板 - 溪畔小景
  07 第三乐章 快板 - 乡民欢乐的聚会
  08 第四乐章 快板 - 暴风雨
  09 第五乐章 小快板 - 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CD 4:
  A大调第七交响乐 作品第92号
  01 第一乐章 稍慢速、活泼的
  02 第二乐章 小快板
  03 第三乐章 谐谑曲、急板
  04 第四乐章 朝气蓬勃的快板
  F大调第八交响乐 作品第93号
  05 第一乐章 活泼、朝气蓬勃的快板
  06 第二乐章 小快板
  07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速度
  08 第四乐章 活泼的快板、舞曲性
  CD 5:
  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乐 作品第125号
  01 第一乐章 不太庄严的行板
  02 第二乐章 极活泼的快板
  03 第三乐章 如歌的行板
  04 第四乐章 急板
  05 第五乐章 急板、合唱“欢乐颂”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5-6-13 06:02 PM 编辑 ]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jpg (33.07 KB, 下载次数: 215)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6-14 09:39 AM
卡拉扬63年的贝多芬交响曲录音,精品!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6-14 07:35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5-6-14 09:39 AM 发表
卡拉扬63年的贝多芬交响曲录音,精品!
这套廉价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确实是精品,但DG的碟不是太容易播放好。如果系统不平衡,就会有“冷”、“硬”、“干”、“涩”和“尖”等的感觉。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5-6-16 03:00 PM
红卡还是不错的,最为喜欢里面的第五交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6-17 06:36 A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5-6-16 03:00 PM 发表
红卡还是不错的,最为喜欢里面的第五交
凡兄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6-30 04:48 AM
德沃夏克著名音乐作品集

  名称:德沃夏克著名音乐作品集
  指挥:库贝利克
  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公司:DG
  编号:469 366-2
  碟数:3CDs
  企鹅三星
  
  简介
  可以说库贝利克是指挥德沃夏克音乐作品当之无愧的权威。他在DG公司录制的一系列德沃夏克作品,均被人们视为首选版本。这套3CD唱片,收录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序曲和交响诗等,非常超值。

  《企鹅古典音乐唱片指南》唱片评级:三星强烈推荐
  库贝利克对德沃夏克有一种特殊情感,这些演绎都是他最好的录音。他们出色的演奏,显示出色的技巧和华丽的斯拉夫舞曲。在“狂欢节”中他同样表现得出色的潇洒,和其它两首序曲,作品91号和93号,三者被重复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是比较成功的,充满了微妙的色彩。

  曲目
  CD 1:
  01 - 08 斯拉夫舞曲Ⅰ 作品46
  09 - 16 斯拉夫舞曲Ⅱ 作品72
  CD 2:
  01 我的祖国 序曲 作品62
  02 胡斯 序曲 作品67
  03 在大自然的领域 序曲 作品91
  04 狂欢节 序曲 作品92
  05 奥赛罗 序曲 作品93
  06 交响诗:水妖 作品107
  CD 3:
  01 正午的女巫 作品108
  02 金色的纺车 作品109
  03 交响诗:野鸽 作品110
  04 交响变奏曲 作品78

德沃夏克 管弦乐作品集.jpg (34.77 KB, 下载次数: 213)

德沃夏克 管弦乐作品集.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6-30 08:50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5-6-30 04:48 AM 发表
德沃夏克著名音乐作品集
  名称:德沃夏克著名音乐作品集
  指挥:库贝利克
  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公司:DG
  编号:469 366-2
  碟数:3CDs
  企鹅三星
  
  简介
  可以 ...
指挥和乐团都是鼎鼎有名,演绎自然非同一般,曲目更是耳熟能详,好碟!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5-7-1 06:33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5-6-30 08:50 PM 发表
指挥和乐团都是鼎鼎有名,演绎自然非同一般,曲目更是耳熟能详,好碟!
年初收的碟,听了几遍感觉还不错。分享一下。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