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请问版主我用电脑的输出接到HIFI功放能有好的声音吗? [打印本页]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5-28 10:48 AM
标题: 请问版主我用电脑的输出接到HIFI功放能有好的声音吗?
我有一台电脑装了创新的Sound Blaster Audigy2声卡,是24bit解码的,7.1声道解码,我想当AV中心用又可以听CD又可以放DVD,应该可以当HIFI音响了吧。不用花一大笔钱卖CD机和DVD机啦!
作者: jp    时间: 2004-5-28 11:09 AM
我试过听一下,声音虽然比预料中好些,但仍不敌MYRYAD Z110,主要表现在声音比较干硬、尖刺,不够柔和、圆润,一句话就是“数码味”较浓。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5-28 11:24 AM
不是吧,我有自己的土炮和土箱听起来动态大,声音也不会象你所说那样差,而且是24BIT解码,和近万元的器材指标一样。
作者: jp    时间: 2004-5-28 01:05 PM
目前,技术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器材声音的好坏,你用稍好一些的系统接上试试,就很容易听出两者的区别了。
作者: jp    时间: 2004-5-28 01:52 PM
目前,技术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器材声音的好坏,你用稍好一些的系统接上试试,就很容易听出两者的区别了。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6-1 09:54 AM
虽然电脑现在只是一个工具,影音是一个附属,但电脑家电化是一个趋势,现在已经有了影音家电PC(MMPC或Mini PC)。这些影音家电PC开机时是一台功能超强的电脑,关机是一台功能齐全的家电,实现不开电脑系统从而播放DVD,VCD影碟,听CD,MP3音乐,收听FM广播,收看电视以及预约录制节目并以MPEG4的格式保存到电脑硬盘上的功能,配以随机附送的遥控器之后,就可以跟操作普通DVD播放机一样操作所有家庭影院的功能。只要有厂家针对音频部分进行改进,音质达到HI-FI的要求还是有可能的。


作者: jp    时间: 2004-6-1 10:14 AM
这种想法确实很好,既可以当电脑又可以当音响,对一般的消费者挺有吸引力的。不过由于是新产品,要改进的地方还不少,例如D/A、前置放大部分还做得不够精细,还可以再润色一下,对一般的消费者就更有诱惑了。对于发烧友,还要配上优质的功放和音箱才行。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6-1 10:39 AM
现在电脑声卡数字部分已经有以下的高标准了:

支持模式7.1音箱输出

在5.1声道基础增加“后置中央声道”就是6.1声道输出,7.1声道是把单一的后置中央声道分为后左、后右两个声道,分开后来自后面的声音方位感更强,欣赏DVD时带来更逼真的音场感。


24-bit ADVANCED HD和108dBA SNR

在24-bit ADVANCED HD的协助下信噪比可以达到108dB。

24-Bit ADVANCED HD技术带来的另一项成果是THX认证,音频效果符合高品质影院音响效果标准。THX设置面板提供精确的音频校准能力,营造出一个真实听觉环境,在家里感受影院的“THX”音效。


支持DTS/DTS ES解码

DTS ES是数码影院增强环绕声系统,拥有完全独立录制的后中置声道,它分为现两种编码模式:第一种是DTS ES Discreate模式,后中置声道是非矩阵解码分离出来的,音质很好,但目前很少采用DTS ES Discrete录音;第二种是DTS ES Matrix模式,后中置声道通过矩阵编码分离出来,音质不如DTS ES Discrete。



支持ASIO 2.0,24bit/96KHz模式

ASIO 2.0是为了减低数字音频数据传输方面在计算机架构里出现时延的一个重要驱动程序标准,该规范由Steinberg开发,主要应用在高性能的录音及监控场合。ASIO驱动的配合下,平均时延缩短为10ms,最短时延可达2ms,对普通录音程序足矣。ASIO 2.0驱动程序能以24bit/96KHz采样率播放和录音,录音能捕捉到更丰富的声音细节(已经成为新的录音标准),录制声音的清晰度更高。

以上是现在声卡性能指标。只要厂家下大力气在模拟音频方面进行完善的电路设计,应该完全可以达到HI—FI的要求的。
作者: dajiahao12    时间: 2004-6-1 07:58 PM
标题: haha
我的电脑也是audigy2zs加惠威a200,算顶级了吧,但我听了好的cd加功放加上4000的音箱后就放弃了在电脑上追求音乐的想法,不过电脑上听音乐的好处是省地方,网上资源比较廉价,我又是也在电脑上听,但绝对是不同参差的。就音乐性,气势而言,你听了好的cd+功放+音箱自己就明白了,争辩是没用的,我也是过来人,所以回了这个贴!
作者: yy030303    时间: 2004-6-1 08:33 PM
CD和DVD及电脑等都是数码处理设备,概念和标准都是很清晰.电脑作为多媒体处理器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现在也有不少的朋友,用电脑来播放CD和VCD、VCD以及接收电视台电视节目.但可以肯定,用电脑来播放CD唱片,绝对比不上CD机的效果好,因为所用的电子零部件的品质不同,线路设计不同,成本不同.请您多听多比较,您就有感受了.
作者: jp    时间: 2004-6-1 09:24 PM
是的,用电脑听音乐和用发烧器材听音乐,完全是两码事,彼此的着眼点和追求不同,设计理念和手段也不一样.有时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作者: 双虎龙跃    时间: 2004-6-1 09:33 PM
不用担心!
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现在天天都在听电脑音响,等到有一天有幸听到那些发烧音响器材时,他们会分辨出高低差别的。
应该说,现在的电脑音响爱好者,就是明天发烧音响的潜在消费者。

只要有这些听音响音乐的人在,发烧音响这颗火种就不会熄灭。
怕就怕连音乐都不听了......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6-2 10:00 AM
做成电脑CD音频不如CD机音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SRC问题
SRC,全称为“Sample Rate Converter”,意为采样频率转换器。声卡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个东西是因为当年Intel在制定AC’97标准时,为了解决单CODEC解码多音频流问题而规定了输入输出的采样频率都必须是48kHz。所以,如果CODEC接收到其他采样频率的音频流(比如CD标准的44.1kHz),便要经过SRC处理,将频率转换到统一的48kHz。而符合AC’97规范的音频解决方案是使用24.576MHz的晶振来为CODEC及主芯片提供同步脉冲,但是24.576MHz的晶振无法为回放44.1kHz的音频信号提供整数倍的同步脉冲(24.576MHz/44.1kHz=557.2879…),在这种情况下声卡无法为回放44.1kHz的声音提供高保真必要的硬件环境,转换过程中音质劣化导致声音变调失真,就造成了SRC问题。

延迟问题

以往的Direct Sound输出将会产生几十甚至上百毫秒的延迟,这对于音频编辑来说简直是不可接受。ASIO等API的出现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可惜的是,毫无延迟的音频编辑和回放至今无法实现。就算是ASIO/WDM Kernel Streaming配合最为顶级的RME HarmmerFall DSP声卡也还是会产生几毫秒的延迟。

从硬件角度来看,要实现对ASIO、GSIF等标准的支持且在这些应用中取得更佳的性能,声卡的I/O控制器的设计将会更为复杂。这也就成了娱乐声卡与民用声卡的分野。娱乐声卡如Creative SB Audigy等产品需要更为强大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在I/O控制器方面不能耗费过多的晶体管。而专业音频芯片如Envy24系列则为了获得更好的延迟和对ASIO、GSIF的支持干脆舍去了DSP,把所有的晶体管都用做音频I/O控制。这样一来娱乐声卡和专业声卡的鸿沟再次被拉大。

Jitter

  Jitter的意思为抖动,在电子学中被定义为“对于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正确位置有重大影响的短时间的改变。”这也是导致数字信号失真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对Jitter加以控制,最终结果是回放出来的模拟音频低频会松散,中频会模糊,高频会丢失许多细节,整体定位感差许多,结像力大幅下降。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Jitter是如何产生的,众所周知在数字音频中声音以二进制编码被储存。在对声音进行回放的时候,这些数字信号被送入DAC然后DAC将这些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在我们录制数字信号的时候,除了音频信号之外,还有一个参考时钟被一起送进ADC,最终被记录。这些信号的参考时钟往往由各种不同的元器件产生。

  数字音频需要非常非常高的时钟精确度,因为我们的耳朵对于声音的质量似乎异常敏感。如你所知,世界上没有任何元件能够产生绝对精确的时钟。而这些误差将会导致整个数模转换时间发生错误,最后导致模拟输出结果的错误。尽管有些晶振的Jitter值已经达到了皮秒级,但Jitter依然存在并影响音质,这些由元件精确度造成的抖动我们称为时基抖动(Clock Jitter)。


在模拟示波器上含有少量Jitter的SPDIF信号

Clock Jitter只是来源于元件本身的误差,事实上Jitter更多的是来自于电源供电部分产生的电压波动,这些波动对于DA转换器是很致命的,它会导致转换点在逻辑上发生时间变化,从而显著增加Jitter值。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顶级的发烧CD转盘或者是器材在电源供电方面不惜工本的原因所在。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输数字信号的导线和光纤都也会造成更多的Jitter,更好的线材拥有更好的传导特性能够降低Jitter的产生,所以发烧友们喜欢那些更贵的发烧线材。在本节的两张图中你能够明显的看到因为有jitter的存在下图波形显得很不规则,两条垂直的细线间表示抖动的振幅大约在3纳秒。而上图的抖动的振幅大约在3 皮秒的范围。这些都是拜Jitter所赐。


普通CD机含有大量JitterSPDIF输出信号在模拟示波器上的波形

让我们再次回到声卡上面,不要以为声卡上有晶振就能获得较低的Jitter,事实上你说看到的晶振是给声卡的DSP或者I/O控制器用的。声卡声卡因为要多采样情况下都能工作,不可能利用特定频率的时钟做发生器。声卡的时钟发生器往往是利用声卡I/O控制器或者DSP内部的RC振荡电路产生。去掉电源和机箱内电磁辐射的原因不谈,光是这些RC振荡电路产生的Jitter就已经非常可观(大部分达到ns级)。

  当然,在顶级声卡上面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使用CS8412芯片做数字输出的,这款芯片的Jitter能够控制在200PS,不过这个数据只是个有效值,其Jitter峰值还要除以0.707。反观最为发烧的音响器材,有的公司甚至宣称其旗下产品Jitter被控制在了20皮秒以下。我们经常提到的XRCD/XRCD2/XRCD24和一些发烧级CD其声音的美妙之处也在于厂商对Jitter的有效控制。

  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数字信号在音频系统并不是很多人宣称的那样绝对无损的,因为有Jitter所以造成了D版CD和正版CD的听感不同,各种CD播放设备的音质不同,甚至是各种线材的听感不同。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6-2 10:16 AM
用真空管做的声卡——USB真空管外置声卡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6-2 10:51 AM
电脑数字方式播放

  一般认为,直接用音频线连接CD-ROM到声卡的方式是一种模拟的方式,肯定不如“数字方式”。其实这个模拟的过程用软件“数字播放”也要经过的,软件数字播放也要走声卡CODEC混合>前置放大>AMP>音箱的路,只不过是软件通道代替了CD-ROM内置DAC,但是PC机受到自身条件限制,软件数字播放的素质仍不高,达不到廉价硬件DAC的水平,这是目前WINDOWS 的DirectSound本身的编码不太好造成的。

  CD-ROM内置的DAC虽然比不上高档声卡的DAC,但却比软件+廉价声卡的DAC要好,廉价声卡的DAC和CD-ROM内置的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要以为数字播放就是直接把音轨扔给声卡的DAC,其实是软件重编码再通过DirectSound交给声卡,CD-ROM并不能通过简单的软件传输就可以跨平台用ATAPI输出音频,去交织码后是不能直接送ATAPI的,需要驱动程序的译码,不通过专门的驱动,音频流无法实时处理,这是PC软件的最大问题。数字处理真的没失真么?其实软件程序注定了这些数字信号是要进行格式转换重编码的,否则PC识别不了也播放不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也要影响到音源素质,例如音量控制,DirectSound是走WAVE通道的,用软件控制音量,转换精度和播放软件的算法有关。

  当然,话也不能绝对,CD机的核心是数字滤波器,它决定着CD机档次的高低,软件数字播放正是把这一部分软件化了,通过编写良好的播放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达到高档CD机的效果的。声卡的CODEC只有一路数模转换器,他只把经系统处理的总的PWM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软件数字播放是不需在这里混合的,如果你的声卡够好,音质是比模拟方式好。

  数字滤波器是实现高质量的关键,目前的软件播放非实时处理带来的失真比硬件实时处理大的多,因为软件设计者并不都是音响发烧友,他们只讲究功能和噱头,并不理会附带的失真,他们自做主张加入的修饰以及DirectSound本身的限制使音质劣化。CD-ROM驱动器的音频输出是不经光驱耳机放大和音量控制的,滤波后直接做阻抗匹配输出,直送声卡硬件混音和功放;而数字软件播放由于软件混合的重编码过程损失了音质,何况也要走声卡的混音(WAVE通道)、数模转换和功放,在模拟的路程中两者几乎相等,还要多绕一圈。有些声卡还不止一路DAC,例如Live!,Audigy。更讨厌的是,当CD-ROM以全速(比如40倍速)CAV模式进行断断续续的音轨抓取时带来的误码和时基抖晃(jitter)失真是以1倍速CLV模式读取下的数倍,因为CD-AUDIO音轨本来设计就是以CLV数据流方式读取的,没有考虑以CAV方式断续狂读的需要。

另外,光驱高速读取噪音也是大问题。本来用数字播放就是想提高信噪比,可惜,光驱间断地呼呼的读盘声直接导致了噪音,而且比正常渗入模拟通道的电子噪音大得多。后面这个问题,在最近的电脑刊物上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大家可以借鉴,不过还是没有治本。不管怎么样,软件无法完全取代硬件,因为硬件是实时处理数据流的,单任务的。软件要受到操作系统的限制,特别是WINDOWS这种抢先多任务操作系统,不可能独占资源实时处理数据流,只能一段一段地进行。这也是依赖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民用声卡在普通驱动程序下无法进行实时专业录音的原因之一。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6-2 11:20 AM
更适合听音乐的声卡

(一)低价位

上海岛谷BlackGold II 5.1 Value Fine


国产精品黑金2 VF

BlackGold II 5.1 Value Fine使用CS4630主芯片,具有硬件SRC功能。从数字内录的结果来看,硬件SRC的效果效果相当理想,可以保证高质量的数字输出。

这块声卡所使用的Codec芯片是STAC9766T,这块芯片的D/A指标是采样率20bit、信噪比95db,只能算是一般。

承启CT-AV710



承启CT-AV710使用Envy24ht-S芯片,它没有遵循AC97标准,而是使用两块晶振分别对应48k和44.1k(及其整数倍)的音频信号,避免了SRC问题,保证了高质量的数字信号。

承启CT-AV710有一块Codec芯片和一块DAC芯片,Codec芯片是VIA1616,对应前面的6个声道,DAC芯片是WM8728,对应最后的两个声道。在2声道的模式下,这块卡前面的六个声道被屏蔽,只通过WM8728来做两声道的模拟输出。Wm8728是一块支持24bit、192k的DAC,信噪比为106db,属于较高档的DAC芯片。

高价位

M-AUDIO revolution 7.1



M-AUDIO revolution 7.1使用Envy24ht芯片。Envy24ht和Envy24ht-S一样都是Envy24的衍生版本,只是Envy24ht市场定位和价格都比Envy24ht-S要高的多。和承启的CT-AV710一样,它同样没有遵循AC97标准,而是使用两块晶振分别对应48k和44.1k(及其整数倍)的音频信号,避免了SRC问题,保证高质量数字信号。

M-AUDIO revolution 7.1的设计也很有特色,它除了Codec芯片以外还在主声道使用了单独的DAC芯片做D/A转换。它所使用的AKM4381支持24bit、192k的采样率,信噪比高达108db,其指标在娱乐用声卡中属于顶级产品。

TerraTec DMX 6 Fire LT



数字信号部分

这块卡和M-AUDIO revolution 7.1非常类似,它同样使用了Envy24ht主芯片,同样没有遵循AC97标准,同样使用了对应48k和44.1k(及其整数倍)的音频信号的两块晶振。

DMX 6 Fire LT使用了AKM4524VF的Codec芯片,这块芯片的DAC指标为支持24bit、96k的采样率,信噪为100db,属于较高档的DAC芯片。

Audigy2 ZS Platinum Pro



Audigy2 ZS Platinum Pro继承了创新自Creative SB Live!以来的经典问题,在44.1k下的表现因为SRC问题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相对于创新以前的几块声卡。这块卡已经算做的最好的了。

Audigy2 ZS Platinum Pro使用Cirrus Logic公司8声道的DAC芯片CS4382,CS4382是一块支持24bit、192k的DAC芯片,信噪比高达114db,Audigy2 ZS Platinum Pro的DAC档次在娱乐声卡中首屈一指,和入门级别的专业卡相比也毫不逊色
作者: LokLok    时间: 2004-6-2 11:44 AM
最初由 wwb_wu 发布
[B]不是吧,我有自己的土炮和土箱听起来动态大,声音也不会象你所说那样差,而且是24BIT解码,和近万元的器材指标一样。 [/B]



电脑的干扰太大了(电源、信号源、CDROM转盘等~),所以出现“干硬、尖刺,不够柔和、圆润、背景杂”等的问题...


指标一样~~但区别就大了
作者: 双虎龙跃    时间: 2004-6-2 01:03 PM
楼主讲得不错!
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能正常有效的工作,都必须借助一个完整协调的“系统”才能很好的运作。

数字音源是一块;功放是一块;音箱是一块;线材是一块;听音环境是一块;相互之间的搭配是一块;音色取向是一块;期望值是一块;等等。

电脑音响与发烧音响是两个概念,今后,无论数字技术怎样的发展和进步,“电脑音响”它都无法代替和超越“发烧音响”。因为这是两个根本不同诉求的行业。

“指标”是衡量技术高低的一个参考标准,在一些纯“技术”的领域需要的是绝对的“指标”,也可以说,“指标”是决定一切的。如:电脑领域、航空航天领域,等等,太多了。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纯技术”的领域是占统治地位的。

但在另外的一个小领域中,“指标”只是其中的一项元素,而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则是由思想、文化、宗教、品味、兴趣等元素所组成的。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歌剧、建筑,等等,
在书法领域,没有基本书法功底(指标)的人是进不了书法领域这个圈子的;但衡量“书法家”的标准并不是看他有多么精准的基本书法功底,关键是看他的书法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及独到的人文意境。

把视野放得远大一些,就会发现天原来是如此之大啊!
经常玩高级音响的发烧友都会常叹息:追求无止境啊!
那么玩电脑音响的朋友有一天也许会发现:“音响系统”原来会是这么得博大深奥啊!
作者: LokLok    时间: 2004-6-3 10:25 AM
把视野放得远大一些,就会发现天原来是如此之大啊!
经常玩高级音响的发烧友都会常叹息:追求无止境啊!
那么玩电脑音响的朋友有一天也许会发现:“音响系统”原来会是这么得博大深奥啊!



太深奥了~~


简单D讲~~心中有一种声音,一种自己追求的声音,而玩HIFI,就是锲而不舍地去追求那种自己喜欢的声音。
作者: yy030303    时间: 2004-6-4 11:35 PM
wwb_wu兄将问题分析得很好,可谓有根有据,我想,能够多一点这样的帖子,对提高大家的音响知识大有好处.音响知识真是博大精深呀!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或是什么器材来欣赏音乐,要量力而行,只要是感觉到舒服就行了,正是"中意就可以".世上没有完满的东西,追求完美是一种"痛苦".
作者: 斑竹    时间: 2004-6-6 05:14 PM
我认为,电脑作为音源,是一个方向,但现在的声卡,音质令人失望,我用到创新的顶级声卡,声音不如二千的CD机,后换用德国坦克的,声音就好多了,但要17XX,我跟MYRYAD Z110比,没有一块声卡可以到这个水平.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6-7 11:05 AM
未来电脑音响发烧不是梦?

取代AC97 集成声卡新规范 HD Audio

INTEL新的声卡规范--High Definition Audio(下文缩写成HD Audio,高保真音频),将在ICH6的下一代平台芯片组Alderwood/Grantsdale中推出。

集成在ICH6中的HD Audio控制器将采用全新的Azalia Link(以往AC’97使用的是AC-Link)与外部的诸多Codec(数据信号转换解码器)相连,连接带宽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仅仅单通道输入带宽就达到24MB/s,而AC-Link的总带宽仅仅为11.5MB/s。

由于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带宽,这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能传输更多的音频流信号,因此HD Audio内部音频编码精度提升至32bit、192kHz的采样率。

  采样的过程就是抽取某点的频率值,很明显,在一秒中内抽取的点越多,获取的频率信息就越丰富,转换后的音乐就越真实。为了复原波形,一次振动中,必须至少有2个点的采样,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

  44kHz采样率的声音就是要花费44000个数据来描述1秒钟声音的波形,192kHz则代表需要使用192000个数据来描述1秒钟的声音波形,原则上采样率越高,声音的质量越好。按照“采样率值×采样大小值×声道数=所需音频数据带宽”的公式计算。

  32bit、192kHz和双声道的音频数据带宽需求为192×32×2=12288Kbps=1536KB/s=1.5MB/s,可见更多声道的高音频数据带宽需求下,按照Azalia Link的理论带宽是完全能胜任的,这也是能提供多声道音频播放的前提。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转换后HD Audio输出的音频精度为192kHz、24bit,最多8声道。

由于音频信号在还没播放出来的时候都为数字信号,而我们的音箱、耳机等播放设备都只能使用模拟信号,因此使用Codec把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是每块声卡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一块性能良好的Codec能尽可能地把数字信号“翻译”成高精度的模拟信号。

  可以说,Codec的品质决定了声卡的音频播放和录音效果的优劣。而在一些高档独立声卡上,Codec往往只负责模拟数字转换(ADC),而数字模拟转换(播放前的转换)则由专门的DAC芯片来完成,其品质比普通Codec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高很多,这也是高档独立声卡输出音质比一般整合型声卡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这样的高标准,播放的效果如何,只有试听过才知道了。
作者: 斑竹    时间: 2004-6-7 11:25 AM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新的数字标准出来,到有好的音质,要有一个漫长的时间.
作者: dajiahao12    时间: 2004-6-7 12:20 PM
标题: 呵呵
hoho
你们谈了这么多,好像概念有点混淆,按你们的思路电脑最多最多也只能是个好的cd机,可好的cd机,和发烧音响,或者说你最后得到的好的音效还差的很远很远呢!!!cd机现在技术这么纯熟,干吗非要在电脑上听cd,电脑上的资源比较多,廉价,对,没错,但音乐格式注定他很难和真正的cd,hdcd,sacd,dvdaudio并论。mp3,ape,wav,真的能达到无损吗,不可能!!!即使真正你在电脑上达到的现在现在3000块的cd机的音源效果,那那块声卡的价格起码5000,因为电脑的声卡除了听音乐,还要有游戏,这会增加许多的专利费,而且这么强的声卡对系统的要求也会很高,势必会在系统上增加投入,这么多钱为什么不买个好的cd机呢,而且电脑和功放,好的音箱放在一起你不觉得不方便吗,电脑桌旁边放着发热量颇大的功放,而且到处是线,而且好的音箱的摆放,和听音位置电脑能满足吗!!!???
作者: dajiahao12    时间: 2004-6-7 12:38 PM
标题: hehe
而且,就像有位人兄说得,不能追求完美,关键自己听着舒服,这就说明大家在追求音乐的味道感觉上有很大的差异,可是声卡会给你这么多的可选性吗,cd机就不同了每个牌子,每个型号都有各自的特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而且好多厂家都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正因为这样音乐才被赋予了生命,情怀,感觉,像某人所说ac97后有了hd的新标准,你认为这种天下一通的标准对音乐有好处吗!!这种千篇一律的声音你觉得好吗!!!???
作者: jp    时间: 2004-6-7 01:09 PM
标题: Re: hehe
最初由 dajiahao12 发布
[B]而且,就像有位人兄说得,不能追求完美,关键自己听着舒服,这就说明大家在追求音乐的味道感觉上有很大的差异,可是声卡会给你这么多的可选性吗,cd机就不同了每个牌子,每个型号都有各自的特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而且好多厂家都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正因为这样音乐才被赋予了生命,情怀,感觉,像某人所说ac97后有了hd的新标准,你认为这种天下一通的标准对音乐有好处吗!!这种千篇一律的声音你觉得好吗!!!??? [/B]

说得好,甚有同感!至少我认为目前声卡的音质还不可与3000元级的CD机同日而语。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6-7 01:29 PM
由于AC97的标准不够好才使得现在电脑出来的声音干硬等现象。而HD的标准出来就是用一个高标准来改善电脑声卡的不足之处,但这个不是唯一的标准,有可能VIA、SIS对自己的蕊片组又出一个标准。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可能将来的音响的音源都是由电脑提供的。
作者: dajiahao12    时间: 2004-6-7 02:09 PM
标题: hehe
intel, via, sis 对音乐的理解有多少?如果,我是说如果,真像让你说的将来用他们的声卡来作音源的话,我可能会趁现在还有cd机市场的时候猛买一批cd机,以免以后进入一个灾难性的时代,哭着喊着,悔恨当初的不该。同时可以卖掉几个给喜欢音乐的同仁,让我们一起把酒言欢于cd机带给我们的美妙音乐中,一起陶醉于马来士的甜美,米格的轻柔、浪漫。说不定那时候我还能发一笔呢,哈哈哈!!^_^还有,仁兄还没回答我声卡价格,音箱摆位,还有和功放搭配的问题呢!你不能光一个对将来的猜测就完事了,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
作者: dajiahao12    时间: 2004-6-7 02:42 PM
标题: hihih
而且,仁兄所述的HDAdudio 只是集成声卡的标准,现在的单独声卡,甚至外置声卡都对好的音质望尘莫及之时,难道我们要将音质达到3000块CD机的重任放在板载集成声卡那幼小,娇嫩的肩膀上吗!!!??仁兄所述技术在发展一点都不错,但是集成板载声卡的技术在发展,难道CD机的技术不在发展吗!??有名的CD机厂家为了研制好的CD机一花就是几年的时间,你认为这些把毕生精力放在如何将音乐和技术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人,在吃干饭吗?? 所谓“术业有专攻”吗!仁兄的一番理论如果成立,那帮欧州的音响人才估计都会因为受辱而集体跳海!!(壮观!!)
作者: sammi    时间: 2004-6-7 04:35 PM
难道使用电脑听音乐的人就不是喜欢音乐的人吗?
现在的电脑声音不好听只是由于电脑声卡的标准有不足而做成的。我坚信有好的标准和适当的措施,电脑一定可以做音响的音源的。而且这种音源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技术发展的潮流是不断发展的,就好象CD代替LP,DVD、DVD Audio代替CD一样,现在有人留恋LP的声音,只不过是一小部分。听CD的人还是大多数。

只要电脑的声卡的标准制定的好,数码部分的损失和干扰减少,那么播CD的声音和播DVD、MP3、WMA等音乐一样会好听。那就是大众发烧了。
作者: dajiahao12    时间: 2004-6-7 05:24 PM
标题: haha
^_^哈哈,我不想再说了,明眼一点的人,应该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很高兴与你交谈,讨论!!hd audio 很快就要出来了!!哈哈哈
作者: dajiahao12    时间: 2004-6-7 05:38 PM
标题:
不过我想陈清一下,我的CD机的概念是包括可以播放SACD,DVD AUDIO的CD机,我不是CD格式的迷恋者。另外,我想用一块AUDIGY2 ZS差不多的钱去买一个CD机的话,CD机的效果觉不会比声卡差的,而且我也不用买电脑了,不必面对音箱摆放,功放搭配的种种问题了!请问电脑加声卡和一个1300块(说不定可以更低),声音又好的CD机那个性价比更高!哈嘎哼哈
作者: 斑竹    时间: 2004-6-8 07:38 AM
大家有没有发现音质达到5000元CD机的声卡?
作者: horsley    时间: 2004-7-7 10:15 AM
标题: 支持楼主
电脑作音源谁说不可以。
处理数字信号正是电脑的拿手好戏。
spdif+解码器+功放 难道就不能出好声吗?

高档cd机无非在转盘,D/A方面有独到之处。
转盘再好能有硬盘好吗。cd机的码率不超过300KBps(2倍速),
采用传统的机械装置。
可硬盘(不算SATA),光ATA133就可以达到100MBps以上,
采用磁悬浮技术,伺服电机驱动。
那谁更能提供持续稳定的数据流不是一目了然吗,更不要说使用
内存提供 ns 级的缓冲了。
一张CD盘片存放的是什么,在电脑眼里就是一串 0,1。
APE,WAV所能提供的数字信号是无损的,硬盘上的音乐你听一
万遍,信号也不会有1bit的错误,不然它靠什么混饭吃。
至于时钟晶震,jitter等拉。现在cpu主频至少已经在1GHZ以上,
而价钱不过几百元,这说明什么,只要声卡厂家拿出生产cpu的
劲头,他可以提供你想不到的精度,想不到的低价格。
至于D/A我完全可以使用外置解码器,我承认目前民用声卡达不到HIFI
的标准。

之所以电脑上没有HIFI完全是市场定位的原因。
传统HIFI已经十分成熟,而电脑方兴未艾。
相信没有人买台电脑仅仅为了听音乐。
而电脑繁琐复杂的操作也让仅仅为了听音乐的人望而却步。

如上,电脑不能HIFI,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作者: horsley    时间: 2004-7-7 10:29 AM
有时觉得迷恋HIFI的人有时的行为迹近老古董。
CD 刚刚推出时不是有人排斥吗,现在也有人说宁愿听黑胶。
那现在SACD也出来了,他们还听不听呢。
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你不能因为他今天的不能而否定他明天的可能。
不要因为你现在有了5K元的CD机就嘲笑500元的声卡。
单纯讨论技术的话,难道计算机不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吗。
毕竟我们听的是音乐。相信你就算有了50K元的CD机,也找
不会古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快乐。
作者: 斑竹    时间: 2004-7-7 11:09 AM
电脑是一个方向,但不知要等多久才会有好声的电脑出现.
作者: jp    时间: 2004-7-7 11:42 AM
最初由 horsley 发布
[B]有时觉得迷恋HIFI的人有时的行为迹近老古董。
CD 刚刚推出时不是有人排斥吗,现在也有人说宁愿听黑胶。
那现在SACD也出来了,他们还听不听呢。
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你不能因为他今天的不能而否定他明天的可能。
不要因为你现在有了5K元的CD机就嘲笑500元的声卡。
单纯讨论技术的话,难道计算机不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吗。
毕竟我们听的是音乐。相信你就算有了50K元的CD机,也找
不会古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快乐。 [/B]

很好的帖子!个人以为以目前电脑的发展速度,完全可以做出很好的声音,目前的声卡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电脑的技术水平。只是电脑巨头们并没有将精力完全放在这方面,毕竟电脑并不是只用来放音乐的,它有个功能兼顾的问题;而且即使出了这样的“好声电脑”,又有多少人会使用?由于它们是大资本运作,就必须考虑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
作者: 双虎龙跃    时间: 2004-7-7 12:38 PM
"而且即使出了这样的“好声电脑”,又有多少人会使用?由于它们是大资本运作,就必须考虑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
正是这个原因,我个人认为,“电脑音响”的音质永远不可能会超过“发烧音响”。这并不是技术上的因素,而是由产业结构、产品定位与市场营销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一句话说白了:电脑就是“电脑”,“电脑”不是音响!

这就像“傻瓜相机”它再好用、再方便,它也难以攻破和占领那些专业的摄影领域一样,尽管这个领域是属于小众群体。
并不是说“傻瓜相机”做不出与单反相机同等品质的可能性,而是说,如果“傻瓜相机”真得做到这一步了,那么,它的价格也就大大攀升上去了,自然地,也就失去了“傻瓜相机”市场定位的初衷了——因为它之所以叫“傻瓜相机”,其目的就是让它能有更为广泛的市场占有率和普及率。很显然,着重强调“占有率和普及率”的产品,自然地都不可能是最优、最精的产品。

我常说:如果真像有一些发烧友或专家所说的那样,AV产品的音质比发烧音响要好、是音响发展的方向并最终要取代发烧音响的话,我只能说那是世界音响文化的一种悲哀和无知!为什么???
不说别的,如果你有幸能分别去AV厂与Hi-Fi厂实地参观一下,什么事情你都清楚明白了。
两种产品的设计诉求、用料加工、校声方法、文化追求、审美情趣等等,那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去谈论两种完完全全不同的东西之谁代替谁,那岂不是可笑吗?!
作者: jp    时间: 2004-7-7 01:34 PM
电脑音响和发烧音响,看来还是一个“普及产品”和“精、专产品”的区别了。正如horsley朋友所说,也许电脑在数据读取方面有优势,但关键是声卡、D/A部分没有搞好,所以目前电脑音响和发烧音响还是没法比。不过,在将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厂家能以比较低的成本就生产出音质比较发烧的信源设备、数字放大器、数字音箱,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数字技术发展实在太快了、太神奇了,很多东西是我们现在所无法想象的。
作者: xly2004    时间: 2004-7-7 01:54 PM
标题: Re: 支持楼主
最初由 horsley 发布
[B]电脑作音源谁说不可以。
处理数字信号正是电脑的拿手好戏。
spdif+解码器+功放 难道就不能出好声吗?

高档cd机无非在转盘,D/A方面有独到之处。
转盘再好能有硬盘好吗。cd机的码率不超过300KBps(2倍速),
采用传统的机械装置。
可硬盘(不算SATA),光ATA133就可以达到100MBps以上,
采用磁悬浮技术,伺服电机驱动。
那谁更能提供持续稳定的数据流不是一目了然吗,更不要说使用
内存提供 ns 级的缓冲了。
一张CD盘片存放的是什么,在电脑眼里就是一串 0,1。
APE,WAV所能提供的数字信号是无损的,硬盘上的音乐你听一
万遍,信号也不会有1bit的错误,不然它靠什么混饭吃。
至于时钟晶震,jitter等拉。现在cpu主频至少已经在1GHZ以上,
而价钱不过几百元,这说明什么,只要声卡厂家拿出生产cpu的
劲头,他可以提供你想不到的精度,想不到的低价格。
至于D/A我完全可以使用外置解码器,我承认目前民用声卡达不到HIFI
的标准。

之所以电脑上没有HIFI完全是市场定位的原因。
传统HIFI已经十分成熟,而电脑方兴未艾。
相信没有人买台电脑仅仅为了听音乐。
而电脑繁琐复杂的操作也让仅仅为了听音乐的人望而却步。

如上,电脑不能HIFI,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B]


以上所述就算电脑读WAV等数据100%无误差,关键的问题是播放也要走声卡CODEC混合>前置放大>AMP>音箱的路,目前WINDOWS 的DirectSound本身的编码并不太好。 数据要经过软件重编码再通过DirectSound交给声卡。就算是使用声卡的数码输出, 接高品质的解码器,如果软件标准和声卡质素不好也难有好的表现。

曾经在某HIFI论坛见过一个贴子,说使用软件抓轨转为WAV,使用十万元的声卡放出来的音乐比HI-END的器材还要好,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没有十万元这么多钱,只算有也不会卖一个声卡,不如卖房子或汽车!
作者: 双虎龙跃    时间: 2004-7-7 02:12 PM
说的真好、真幽默!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