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大部分的cd都在打酱油 [打印本页]

作者: vinson    时间: 2014-6-4 08:43 AM
标题: 大部分的cd都在打酱油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遇到一样的状况,cd在柜子里躺着,每到柜子前面就有选择困难症,除非事先想好挑那张,否则就是纠结。后来做过统计,一年下来未听过一次的cd占了六成以上,我勒个去呀。我还在不断地买碟,空置率还有上升之势。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6-4 08:59 AM
每个人情况不尽相同,楼主的这种情况私下里我也听说不少,确有“空置”之说。现在很多人工作很忙,无暇停下来静心聆听音乐。除非工作自由或者是退休状态,且有足够的聆听音乐心理动力,CD的发挥才会有可能。另一个原因是购买CD时往往出于冲动或者乐评推介,有时买回来听过一次觉得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符合自己的口味而“雪藏”之。我现在购买CD慎之又慎,把握好自己的口味定位,事先尽量做足功课才去购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作者: q13867    时间: 2014-6-4 09:34 AM
确如LZ所说,我想这样的烧友不在少数。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4-6-4 10:27 AM
这跟买书有点类似
作者: jp    时间: 2014-6-4 10:31 AM
先拥有,后欣赏。


作者: q13867    时间: 2014-6-4 11:21 AM
J版照片中就有小1000张了哦,以100元每张计算就是10RMB啊,打土豪!
作者: jp    时间: 2014-6-4 11:51 AM
这是五年前的旧照,现在早已远超这个数目了,柜子已装不下,多块层板已出现弯曲现象,准备再买一个2米高、1.5米的CD架安排后面的收藏,留待退休时慢慢品尝!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6-4 04:01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6-4 10:31 AM 发表
先拥有,后欣赏。

这个厉害,一笔物质精神财富。。。。。。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6-4 07:42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6-4 10:31 AM 发表
先拥有,后欣赏。

这倒是好办法!
作者: vinson    时间: 2014-6-4 07:49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6-4 08:59 AM 发表 每个人情况不尽相同,楼主的这种情况私下里我也听说不少,确有“空置”之说。现在很多人工作很忙,无暇停下来静心聆听音乐。除非工作自由或者是退休状态,且有足够的聆听音乐心理动力,CD的发挥才会有可能。另一个原 ...

版主说得极是,买碟不能麻木迷信推介,不能冲动,多看音乐家背后故事的资料。我决定,我将柜里的古典按照作曲家年份排,爵士按照风格排,发烧按照人声乐器排,另分pop和摇滚,那纠结可能就会少一点。买碟的话是否有网站提供比较全的试听呢,还看各位大神推荐,呵呵
作者: vinson    时间: 2014-6-4 07:56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6-4 10:31 AM 发表 先拥有,后欣赏。

哈哈,jp版的珍藏片布各个领域,好招人口水呀~我的只是黄色两行,红色、蓝红、橙色各一行,杂色一行,超单调滴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6-4 08:17 PM
原帖由 vinson 于 2014-6-4 08:43 AM 发表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遇到一样的状况,cd在柜子里躺着,每到柜子前面就有选择困难症,除非事先想好挑那张,否则就是纠结。后来做过统计,一年下来未听过一次的cd占了六成以上,我勒个去呀。我还在不断地买碟,空置率还 ...
就当是收藏,等到年老空闲时,那可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6-4 09:01 PM
原帖由 vinson 于 2014-6-4 07:49 PM 发表

版主说得极是,买碟不能麻木迷信推介,不能冲动,多看音乐家背后故事的资料。我决定,我将柜里的古典按照作曲家年份排,爵士按照风格排,发烧按照人声乐器排,另分pop和摇滚,那纠结可能就会少一点。买碟的话是否有 ...
       我现在停留在按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年份,搜索那些比较冷门作品的录音,特别是器乐协奏曲作品,而很少再去追寻那些“顶级大师”的作品的不同演绎,因为CD昂贵,我没有能力广泛拥有,只能精挑细拣,宁少不滥。这只是个人喜好而已,不足为鉴。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6-5 08:46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6-4 09:01 PM 发表
        我现在停留在按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年份,搜索那些比较冷门作品的录音,特别是器乐协奏曲作品,而很少再去追寻那些“顶级大师”的作品的不同演绎,因为CD昂贵,我没有能力广泛拥有,只能精挑细拣,宁少不滥。 ...
冷静,睿智。。。。。。。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6-6 02:57 P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6-5 08:46 PM 发表
冷静,睿智。。。。。。。

逐渐地,聆听的方向的指向有所调整,但爱好仍然停留在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对于由斯特拉文斯基时代及后期的现代作品就还要费点时间慢慢接触和消化,但愿能涉及其中并找到乐趣。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6-6 04:26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6-6 02:57 PM 发表

逐渐地,聆听的方向的指向有所调整,但爱好仍然停留在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对于由斯特拉文斯基时代及后期的现代作品就还要费点时间慢慢接触和消化,但愿能涉及其中并找到乐趣。
情迷版深有研究,学习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6-6 06:27 P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4-6-6 04:26 PM 发表
情迷版深有研究,学习了!
过奖了,在下还需要好好学习音乐知识呢。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4-6-7 10:11 AM
手上一二百张CD,一年下来,轮换着听,差不多都有听的时候。
作者: vinson    时间: 2014-6-7 10:36 AM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我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听千张碟不如觅音乐之源。到了萨尔斯堡就明白莫扎特音乐为何如此欢快,到了左岸就会明白拉威尔为何如此浪漫,踏在查理大桥的古老石板上就会明白斯美塔那的情怀。听音乐就如读人生,乐在当下,多走动才会有更多乐趣。许多发烧友在器材投入的预算够去欧美几个来回了。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6-7 04:05 PM
原帖由 vinson 于 2014-6-7 10:36 AM 发表
我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听千张碟不如觅音乐之源。到了萨尔斯堡就明白莫扎特音乐为何如此欢快,到了左岸就会明白拉威尔为何如此浪漫,踏在查理大桥的古老石板上就会明白斯美塔那的情怀。听音乐就如读人生,乐在 ...
       到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游一趟是我一直的梦想。
正如楼主所说,游一趟可能收获许多,想象中;置身于萨尔斯堡的城堡、教堂,耳边响起莫扎特的《嬉游曲》,一幅“3D”音画赫然出现在面前。
你会更加明了那些美妙的音乐为什么如此动人,或许更体会到作曲家为什么有如此源源不断的乐思。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6-7 04:07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6-8 09:08 AM
“音乐的朝圣”想必是每个乐友幻想过的憧憬,事实上很多的音乐、艺术作品都是在穷途潦倒、病痛折磨中诞生,甚至很早逝世,令人唏嘘感慨!我想他们都拥有一颗善良又纯真的心,对未来充满着希望,都寄望在作品当中……。

这两天一直在听着比利时作曲家GUILLAUME LEKEU的《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他年仅24岁就离世,这是人生中多么美好的岁月!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6-8 09:47 AM 编辑 ]

8 (1 - 1).jpg (73.71 KB, 下载次数: 195)

8 (1 - 1).jpg

作者: vinson    时间: 2014-6-9 06:07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6-8 09:08 AM 发表
“音乐的朝圣”想必是每个乐友幻想过的憧憬,事实上很多的音乐、艺术作品都是在穷途潦倒、病痛折磨中诞生,甚至很早逝世,令人唏嘘感慨!我想他们都拥有一颗善良又纯真的心,对未来充满着希望,都寄望在作品当中…… ...

药版淘到好东西啦,流口水呀~

艺术家的创作还是依照客观事实定律,就是主观能动总被客观条件所约束,无论音乐家是多么的辉煌还是多么的潦倒,但最终还是皈依自然和生活;
好像在萨尔斯堡看到的莫扎特故居、在维也纳美泉宫看到的莫扎特儿时画像、在布拉格的莫扎特故居,它们都呈现了不一样的莫扎特,一方水土一方人,就算同一个人在不同地方也会出现变化;

艺术要跟现实挂钩,音乐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还有更多的衍生价值,把这些价值融入到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的器材才会真正的襟听,我们的唱片才会更有味道。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6-10 12:15 PM
“伟大的天才是人类这颗果树上所结下的最好的、经常也是最脆弱的果子,他们总是悬挂在极易折断的最软弱的树枝上。”
作者: YSJ    时间: 2014-6-10 12:42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6-8 09:08 AM 发表
“音乐的朝圣”想必是每个乐友幻想过的憧憬,事实上很多的音乐、艺术作品都是在穷途潦倒、病痛折磨中诞生,甚至很早逝世,令人唏嘘感慨!我想他们都拥有一颗善良又纯真的心,对未来充满着希望,都寄望在作品当中…… ...
天妒英才!勒克(Guillaume Lekeu 1870–1894)是才华洋溢的比利时作曲家,也是法朗克的学生,其作品有法朗克的明显近似风格,常采用循环主题,以细腻优美而著称。

勒克四重奏作品集[德彪西四重奏团].jpg (49.43 KB, 下载次数: 180)

勒克四重奏作品集[德彪西四重奏团].jpg

勒克四重奏作品集[德彪西四重奏团]B.jpg (33.35 KB, 下载次数: 178)

勒克四重奏作品集[德彪西四重奏团]B.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6-10 01:36 PM
YSJ老师这张片子还无缘听过,想必是一样的精彩.
飞记那张片子还同时收录了比利时另两位作曲家的作品,小提琴由同样来自比利时格鲁米欧演奏,整张片活脱脱一个"比利时风"
作者: YSJ    时间: 2014-6-10 01:49 PM
药兄过誉了,老师不敢当。正好昨天在听这张碟,很受感动。勒克(Guillaume Lekeu)的音乐尤其适合夜深人静时的静静聆听,那种心灵上的美妙感受难于言语。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6-10 01:53 PM
正是这样,静谧而空灵,带着些忧郁的气质.
作者: acmecn    时间: 2014-8-23 02:03 PM
JP兄的投资好厉害啊
一旦升值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
作者: flightjinn    时间: 2014-10-12 10:28 PM
确实有这个现象。但不至于会说有某些cd完全不听,只是有的cd听得多,有的cd听得少。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4-10-13 03:42 PM
有时CD不听,拿出来欣赏都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一些早期的,设计装潢都相当精美,所以CD不但可以听,还可以看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10-13 07:36 P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4-10-13 03:42 PM 发表
有时CD不听,拿出来欣赏都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一些早期的,设计装潢都相当精美,所以CD不但可以听,还可以看
我想这也是音频一时难以取代CD的实体感原因之一。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10-15 07:46 PM
原帖由 vinson 于 2014-6-9 06:07 PM 发表

药版淘到好东西啦,流口水呀~

艺术家的创作还是依照客观事实定律,就是主观能动总被客观条件所约束,无论音乐家是多么的辉煌还是多么的潦倒,但最终还是皈依自然和生活;
好像在萨尔斯堡看到的莫扎特故居、在维 ...
好感悟,好见解!
作者: yamahavmax    时间: 2014-10-16 10:56 AM
J版如何防潮防霉的?
我们南方湿度大,准备上恒温恒湿保温柜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10-16 11:34 AM
没特别处理,其实只要关紧柜门,唱片尽量加塑料封套即可。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