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发烧天碟”带给了我们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jp    时间: 2014-4-23 11:20 AM
标题: “发烧天碟”带给了我们什么?
我突然发现:“靓声”原来是可以“造”出来的,由此引发我对某些“发烧唱片”商业价值的质疑。


    事情缘于国内某音响杂志上一篇对发烧老厂DECCA历史回顾的文章。文章中特别提到DECCA经典录音――Phase 4 Stereo(四相位立体声)系列唱片。如文中所述,Phase 4 Stereo录音技术是DECCA独家开发的一剂“音响灵药”。它主要体现在刻意凸现的左右两侧极端音场定位距离与前、后方纵深感,是经过“美丽染色”后的产物。












作者: luhui    时间: 2014-4-23 03:32 PM
不错的录音
作者: jp    时间: 2014-4-23 03:33 PM
在录制时,DECCA将先前早已制作编辑好的录音母带经过“特别定制”的10路混音器以求得到“良好的”分离度与声音厚度。这样一来,强劲的低频效果就显现出来了,乐器的结像似乎“胖”了不少。后期又改用20路混音器以求达到声音表现的极致。
作者: jp    时间: 2014-4-23 03:34 PM
该系列的LP面市后,便立刻受到音响迷的欢迎。原因很简单:Phase  4  Stereo这种夸张的声音在大部分发烧友所拥有的低价音响系统播放时,四相位本身的肥厚的声音与播放系统的损耗、失真正好互相抵消,声音反而变得好听起来!
作者: cjbq    时间: 2014-4-23 04:42 PM
只要大家喜欢听,唱片公司用什么办法我看都行,摄影还讲究后期PS呢
作者: jp    时间: 2014-4-23 04:47 PM
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某些唱片商正是把握了发烧友这种追求效果的心理,在麦克风、调音台等方面大做手脚,“调配”出一张张蕴含Hi-Fi元素的“发烧天碟”来。
作者: jp    时间: 2014-4-23 04:50 PM
这调音台真的是厉害,它几乎可以弄出所有发烧友梦寐以求的东西――醇暖昏黄的音色?没问题!清晰浮凸的音像定位?小菜一碟!还需要什么?――具侵略性的动态?抑或纤毫毕现的细节?统统没有问题,只管提出要求好了……

CZ222268.jpg (81.57 KB, 下载次数: 245)

CZ222268.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4-23 04:51 PM
所以,如今在市面这种只重效果而不重内容的唱片相当不少,被冠以“发烧天碟”的美名卖个好价钱。问题是,部分发烧友对这类玩艺儿兴趣又颇浓,不惜破财以换回CD中那若干次的兴奋!
作者: LG    时间: 2014-4-23 05:09 PM
一些古典音乐、特别是现场录音的,也存在后期“加工”?
作者: jp    时间: 2014-4-23 05:20 PM
都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例如现场碟最终出来的版本通常是现场录音、彩排录音、练习录音的综合者。其实,这些是合理的,因为现场演奏、演唱很难十全十美,可以理解。本文是专指那些刻意追求夸张音效而对音乐美不太重视的所谓“发烧碟”。
作者: 空山鸟语    时间: 2014-4-23 05:34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3 05 PM 发表
都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例如现场碟最终出来的版本通常是现场录音、彩排录音、练习录音的综合者。其实,这些是合理的,因为现场演奏、演唱很难十全十美,可以理解。本文是专指那些刻意追求夸张音效而对音乐美不太 ...

我的观点,好听是硬道理。
当然,音乐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好听与否,标准因人而异,自己喜欢就行,没有必要拘泥于是否后期处理。
就我本人而言,真实的和稍加后期处理的唱片都能够接受,但是,有些听上去像在洗澡堂里或者一口大缸里面录音的唱片无法接受。

[ 本帖最后由 空山鸟语 于 2014-4-24 09:04 AM 编辑 ]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4-23 09:30 PM
能够讨好发烧友的耳朵,可能就是与时俱进吧。。。。。。。。。。。
作者: 知音漫客    时间: 2014-4-23 10:16 PM
我喜欢雨果公司录音,纯朴.自然,好不夸张,不知道广东版和香港版有没有区别
作者: bijun09    时间: 2014-4-23 10:39 PM
标题: 标题
过分夸张的后期加工就像美丽的谎言,一般人听着很开心,"聪明人"听了可能会觉得假,甚至感觉受到侮辱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4-23 11:03 PM
还是自然点好。。。。。。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4-4-23 11:10 PM 编辑 ]
作者: 知音漫客    时间: 2014-4-23 11:06 PM
虚假的都带有光环,讨好人们,真实的肯定有瑕疵,但大多数烧友还是认同真实的录音
作者: 老项    时间: 2014-4-23 11:16 PM
个人愚见:录音还是自然本色点儿好毕竟带给人感动和震撼的是那一串串包含情感的音符,而不是过分修饰、渲染的声音。怎么感觉象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一笑
作者: 老项    时间: 2014-4-23 11:16 PM
个人愚见:录音还是自然本色点儿好毕竟带给人感动和震撼的是那一串串包含情感的音符,而不是过分修饰、渲染的声音。怎么感觉象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一笑
作者: caich    时间: 2014-4-24 09:38 AM
刚收了两张DG的古典,感觉有比较明显的底噪。也许录音“发烧”一点也未尝不可。
作者: jp    时间: 2014-4-24 09:58 AM
如果母带是磁带,底噪通常比较明显,这是正常现象。DECCA、PHILIPS、EMI、DG等著名古典唱片品牌的录音虽然有一些修饰,但还有一个“度”,还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音乐表现力有损害。
本文所指的“发烧碟”是以夸张的音效为噱头而不怎么考虑音乐内容的制作,也可理解为“效果碟”,例如“打碎玻璃”、“火车头”、“人声低音炮”、童丽......。
作者: 老项    时间: 2014-4-24 09:59 AM
现在高科技日新月异,录音技术较过去可以说是不能同日而语。但为什么现在LP这样为众多烧友所推崇,不就是因为过去的录音那种韵味吗?早年的大师很多都是单声道的,音效果确实。。。,一样的有不少粉丝追捧、爱不释手。天籁之音固然可贵,但深刻、传神的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塑料花可能比鲜花更艳丽,但哪一个更为动人呢?
作者: LG    时间: 2014-4-24 10:30 A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4 09:58 AM 发表
本文所指的“发烧碟”是以夸张的音效为噱头而不怎么考虑音乐内容的制作,也可理解为“效果碟”,例如“打碎玻璃”、“火车头”、“人声低音炮”、童丽......。
这类碟只会带来一时兴起,不耐听。拿这类碟来试音,也不全面。
作者: jp    时间: 2014-4-24 10:54 AM
这类纯效果碟当时也是很有市场的,现在这种类型的碟片仍有,只不过没做得那么露骨了,许多烧友喜欢的某些录音“发烧”的碟片仍可发现有“效果碟”的特征。
作者: jp    时间: 2014-4-24 11:18 AM
什么是端正、均衡、真实的录音,建议大家找找这张SONY出品的唱片,以此为镜,相信大家以后对什么是好的录音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标准。

《Edgar Meyer》这张唱片的音色平和,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味道,也不刻意强调什么,但却有宽阔的音场,乐器的质感够强烈。播放第五首《WHATEVER》时,虽然乐器不少,但背景异常通透纯净。那深沉的大提琴下潜实在太深了,低频量感呈现方式是一种富有扩张感的坚韧,一点都不软不蒙,真的没想到这张碟的大提琴声会这么美!随后出现的吉它声,既清晰又丰润,这两者不是有矛盾吗?在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但这张唱片很好地兼顾了这两方面,录音真的很棒,我能听到轻如蝉翼但又饱含润泽的弹拨。乐手在演奏时指甲刮擦到琴弦那些细微的响声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吉他琴腔共鸣不会很多,但胜在有韧劲、有坚定感,与真实的琴声非常相似!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4-4-24 05:36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4 11:18 AM 发表
什么是端正、均衡、真实的录音,建议大家找找这张SONY出品的唱片,以此为镜,相信大家以后对什么是好的录音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标准。

《Edgar Meyer》这张唱片的音色平和,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味道,也不刻意强调什么 ...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4-24 08:0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4 11:18 AM 发表
什么是端正、均衡、真实的录音,建议大家找找这张SONY出品的唱片,以此为镜,相信大家以后对什么是好的录音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标准。

《Edgar Meyer》这张唱片的音色平和,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味道,也不刻意强调什么 ...
好分享。。。。。。。。。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4-24 10:07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4 11:18 AM 发表
什么是端正、均衡、真实的录音,建议大家找找这张SONY出品的唱片,以此为镜,相信大家以后对什么是好的录音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标准。

《Edgar Meyer》这张唱片的音色平和,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味道,也不刻意强调什么 ...
好介绍!
作者: LG    时间: 2014-4-25 10:11 A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4 11:18 AM 发表
什么是端正、均衡、真实的录音,建议大家找找这张SONY出品的唱片,以此为镜,相信大家以后对什么是好的录音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标准。

《Edgar Meyer》这张唱片的音色平和,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味道,也不刻意强调什么 ...
JP:这张碟是新碟吗?市面有售?
作者: jp    时间: 2014-4-25 10:15 AM
原帖由 LG 于 2014-4-25 10:11 AM 发表
JP:这张碟是新碟吗?市面有售?

2006年出的,几年前在香港买的。相关介绍: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962170/
作者: wanglei1137    时间: 2014-4-25 12:52 PM
请问版主,欧美发行的CD是不是应该好点?一些像国内出的SACD之类的唱片,是不是所谓的“发烧天碟”?
作者: jp    时间: 2014-4-25 01:59 PM
欧美唱片制作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时间长,而且有良好的人力、技术资源做后盾,所以制作出来的唱片音质基本上都是有保证的,特别像古典领域的DECCA、PHILIPS、EMI,爵士领域的VERVE、GRP、BLUE NOTE、OJC,新世纪音乐的WINDHAM HILL、REAL MUSIC、NARADA等品牌制作的唱片,无论音质、演绎都可以信赖,只要曲目、演绎合适,基本都是无悔的选择。而国内在唱片制作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不如意的地方还不少,主要表现在声音不够宽松自然,有刻意强调的痕迹。
美国《发烧天书》每年都会搞“拼死以求”唱片榜,由各主笔推荐他们心目中最佳唱片,里面的推荐基本均为演、录俱佳的精品,值得大家留意。《发烧天书》1991年的初始榜单被视为最珍贵的榜单,兹录如下:

Larry Archibald
JOAN BAEZ:Joan Baez -Vanguard (LP) VSD -2077
布拉姆斯:德文安魂曲,克倫貝勒指揮愛樂管絃樂團暨合唱團 -Angel CDC-47238(科藝百代)
JUNIOR WELLS:Hoodoo Man Blues -Delmark (LP) DS -612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霍倫斯坦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Unicorn (LP) UN2 -75004X
THOMAS TALLIS:The Lamentations of Jeremiah,國王合唱團 -EMI (LP) CSD 3779
John Atkinson
史特拉汶斯基:火鳥組曲(1910年版),萊因斯朵夫指揮洛杉磯愛樂 -Sheffield Lab CD -24 (極光)
SWINGLE Ⅱ:英國與法國歌曲集 -RCA(LP)RL 25112
ANDREAS VOLLENWEIDER:Caverna Magica -CBS MK 37827 (新力哥倫比亞)
JIMI HENDRIX:Electric Ladyland -Reprise 6307 -2(環球)
Arnis Balgalvis
LAURINDO ALMEIDA/CHARLIE BYRD: Tango -Concord Picante(LP)CCD 4290
柯瑞里:第1 -6號大協奏曲組作品6,Nicholas McGegan, Philharmonia Baroque Orchestra -Harmonia Mundi HMU 907014(上揚)
德布西︰小提琴奏鳴曲,阿貝爾小提琴、史登柏格鋼琴 -Wilson Audiophile WCD -8722 (已停止進口)
STAN KENTON and His Orchestra:Birthday in Britain -GNP Crescendo STD -1065 (環球)
RONN McFARLANE:The Scottish Lute -Dorian DOR -90129(響韻)
Les Berkley
JONI MITCHELL: lue -Reprise(LP)MS 2038
STAN ROGERS:Between the Breaks...Live -Fogarty's Cove (LP) FCM 002
義大利小提琴1600 -1750 -Edition Open Window(LP)OW 002
文藝復興末期的義大利音樂( La Mantovana),倫敦古樂合奏團 -Nonesuch(LP)H -71392
古提琴音樂集,Wieland Kuijken古大提琴、Sigiswald Kuijken小提琴、 Robert Kohnen豎琴 -Accent ACC 68014D (上揚)
Martin Colloms
布列頓:諾亞方舟,Norman Del Mar指揮英國歌劇團 -Argo (LP) ZRG 2339
MILES DAVIS: Tutu,Warner 25490 -2(華納)
DAVE GRUSIN: Discovered Again -Sheffield Lab(極光)
拉赫曼尼諾夫:「死之島」等管絃樂曲集,阿敘肯納吉指揮大會堂管絃樂團 -London/Decca 410 124 -2 (環球)
詩集,Gary Woodward長笛,Brooks Smith鋼琴 -Stereophile STPH001 -2 (極光)
Kevin Conklin
1991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Lovro von Matacic指揮 -Quintessence (LP) PMC -7089
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CBS/SONY(LP) 20AC 1829
JOHN COLTRANE: A Love Supreme -MCA/Impulse(LP) 29017
艾伍士:英格蘭三處,韓森指揮伊斯特曼 -羅徹斯特管絃樂團 -Mercury(LP) SR90149
PINK FLOYD: Dark Side of the Moon -Mobile Fidelity UDCD 517 (科藝百代)
Larry Greenhill
BILLY JOEL: Songs in the Attic Columbia(LP) TC 37461
THE L.A. FOUR: Going Home Laurindo -East Wind 32JD-0043
WILLIE NELSON:Always on My Mind -CBS CK 37951(新力哥倫比亞)
華格納:管絃樂曲集,萊茵斯朵夫指揮洛杉磯愛樂 -Sheffield Lab (LP) 7
THE WEAVERS: Reunion at Carnegie Hall -Vanguard (LP) VSD 2150
Robert Harley
CHICK COREA: Akoustic Band -GRP 838 396 -2 (環球)
DIXIE DREGS: Dregs of the Earth -Arista ARCD 8116
韓德爾:水上音樂,Nicholas McGegan指揮Philharmonia Baroque Orchestra -Harmonia Mundi HMU 907010(上揚)
SCOTT KREITZER: Kick'n Off -Cexton Records CR11264
FLORA PURIM/AIRTO MOREIRA/JOE FARRELL: Three -Way MirrorReference Recordings RR -24CD (佳律)
Robert Hesson
貝多芬: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瓦爾哈四重奏 -Parliament(LP) PLPS 625
柯普蘭:阿怕拉契之春,科普蘭指揮哥倫比亞室內交響樂團 -Columbia/CBS MK-42431 (新力哥倫比亞)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霍倫斯坦指揮皇家愛樂 -Chesky CD 31 (環球)
韓德爾:水上音樂,Nicholas McGegan指揮Philharmonia Baroque Orchestra -Harmonia Mundi HMU 907010 (上揚)
史特拉汶斯基:士兵的故事,John Gielgud朗誦、波士頓交響樂團團員 -DG (LP)2530 609
J. Gordon Holt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CBS MYK 36720 (新力哥倫比亞)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畢勤爵士指揮法蘭克福廣播管絃樂團 -(科藝百代)
夏德維克:交響素描,韓森指揮伊斯特曼 -羅徹斯特管絃樂團 -Mercury 434 337 -2(環球)
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CBS MK 42031(新力哥倫比亞)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卡欽鋼琴、包爾特指揮倫敦愛樂 -Decca/London(環球)
雷史碧齊:古調與歌曲,杜拉第匈牙利愛樂 -Mercury 434 304 -2(環球)
雷史碧齊:羅馬之松、羅馬之泉,萊那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RCA RCD1-5407 (博德曼)
林姆斯基 -高沙可夫:天方夜譚,畢勤爵士指揮皇家愛樂 -Angel CDC-47717 (科藝百代)
聖桑: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魯賓斯坦鋼琴,RCA 09026-61496-2(博德曼)
佛漢威廉士:第二號交響曲「倫敦」,包爾特爵士指揮倫敦愛樂 -Angel CDC-47213 (科藝百代)
Beth Jacques
MARIANNE FAITHFULL: Broken English -Island 842 355-2 (環球)
MICHAEL JACKSON: Thriller -Epic EK-38112 (新力哥倫比亞)
PINK FLOYD: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Harvest CDP 7 460012(科藝百代)
ROLLING STONES:Get Yer Ya -Ya's Out! -London/Abkco 8005 -2 (環球)
STEELY DAN:Aja -MCAD -37214 (環球)
Barbara Jahn
班哲明:Antara,George Benjamin指揮倫敦小交響樂團 -Nimbus NI 5167 (響韻)
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K448,魯普、普萊亞雙鋼琴 -CBS MK -39511 (新力哥倫比亞)
普賽爾︰印度皇后,Argenta, Dawson, Daniels, Fouchecourt, Loonen, Randle, Lander, Deletre, Les Arts Florissants, William Christie -Harmonia Mundi HMC 1308.9 (上揚)
THERE IS SWEET MUSIC: English Choral Songs, 1890 -1950,John Rutter/The Cambridge Singers -Collegium COLCD 104 (韻順)
JOHN WILLIAMS:Spirit of the Guitarusic of the Americas -CBS MK 44898 (新力哥倫比亞)
Igor Kipnis
英國軍樂曲選粹 -EMI CDC 7 49608 2 (科藝百代)
霍洛維茲最後的錄音,霍洛維茲鋼琴 -SONY Classical SK 45818 (新力哥倫比亞)
THE LOS ANGELES GUITAR QUARTET -GHA CD 126.001(GHA)
拉威爾:管絃樂曲集,Julian Reynolds指揮European Chamber Orchestra Per Musica -Etcetera KTC 1040 (華納)
WELTE -PHILHARMONIE-ORGEL -Intercord INT 860.857
Richard Lehnert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霍倫斯坦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Chesky CD19 (環球)
柯普蘭:第三號交響曲,李維指揮亞特蘭大交響樂團,Telarc CD -80201 (上揚)
BOBBY KING & TERRY EVANS: Live and Let Live! -Rounder CD 2089
帕特:Arbos,克萊曼小提琴 -ECM 1325 831 959 -2(十月影視)
華格納:羅安格林,肯培指揮維也納愛樂 -EMI CDCC 49017 (科藝百代)
Guy Lemcoe
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克萊曼小提琴,Philips 416 651 -2 (環球)
BOB MARLEY & THE WAILERS: Exodus -Island Records ISL 90034 -2 (響韻) RADKA TONEFF/STEVE DOBROGOSZ: Fairytales,Odin CD -03 (文藝復興)
URUBAMBA: Urubamba (side 1),Warner Bros.(LP) BSK 3553
JENNIFER WARNES: Famous Blue Raincoat -Cypress Records Attic ACD -1227
約翰威廉士: The Missouri Breaks電影原聲帶 -United Artists (LP) UAS 29971
Robert Levine
巴托克:藍鬍子城堡,克爾提斯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London 414 167 -2 (環球)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千人」,鄧許泰特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EMI CDS 7 47905 8 (科藝百代)
帕特:Passio,The Hilliard Ensemble -ECM 1370 (十月影視)
華格納:尼布龍根的指環,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 -London 414 100 -2 (環球)
Lewis Lipnick
拜克斯:第三號交響曲,湯姆森指揮倫敦愛樂,Chandos CHAN 8454 (上揚)
佛瑞:安魂曲,蘿勃蕭指揮亞特藍大交響樂團 -Telarc CD -80135(上揚)
拉赫曼尼諾夫:交響曲全集,李頓指揮皇家愛樂 -Virgin Classics VC 7 90830 -2、Virgin Classics VC 7 90831 -2、Virgin Classics VC 7 90832 -2(科藝百代)
拉米雷茲:中南美洲彌撒,卡列拉斯男高音、Damian Sanchez指揮 -Philips 420 955 -2 (環球)
佛漢威廉士:假面之舞,Vernon Handley指揮倫敦愛樂,EMI Eminence CD -EMX 9506 (科藝百代)
Peter W. Mitchell
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杜普蕾大提琴、巴畢羅里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EMI CDC 7 47329 -2 (科藝百代)
韓德爾:水上音樂,平諾克指揮英國獨奏家合奏團,Archiv 410 525 -2 (環球)
Nojima演奏李斯特,Minoru Nojima鋼琴 -Reference Recordings RR -25CD(佳律)
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管風琴版本),Jean Guillou管風琴 -Dorian DOR -90117 (響韻)
普羅高菲夫:亞歷山大涅斯基,普烈文指揮洛杉磯愛樂 -Telarc CD -80143 (上揚)
Thomas J. Norton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卡隆指揮猶他交響樂團 -Reference Recordings RR -11CD(佳律)
LEO KOTTKE: A Shout Toward Noon -Private Music 2007-2-P
ESTHER OFARIM: Esther -ATR CD 001(喜樂音)
GREGORIO PANIAGU Aa Folia de la Spagna(愚人節),Gregorio Paniagua, Atrium Musicae de Madrid -Harmonia Mundi 90.1050 (上揚)
拉米雷茲:中南美洲彌撒,卡列拉斯男高音、Damian Sanchez指揮 -Philips 420 955 -2 (環球)
Dick Olsher
PEDRO ALEDO: Cantos Antiguos y Cantos Nuevos -Pierre Verany (LP) PV 12793
布魯赫:大提琴與管絃樂團的
BRUCH: Collected Works for Cello & Orchestra,Julius Berger大提琴、Antoni Wit指揮Polish National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ebs 6060 (韻順)
LAUDATE! Sacred vocal music,Anders Eby, Uppsala Akademiska Choir, Drottningholms Baroque Ensemble -Proprius (LP)PROP -7800
莫札特:魔笛,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 -London OSA -1397 (3 LPs, op).
華爾頓:Belshazzar's Feast,普烈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暨合唱團 -EMI SAN -324 (LP only, op)
Jon W. Poses
DEREK AND THE DOMINOS: Layla -Atco SD 2 -704 (LP)
ALBERT COLLINS, ROBERT CRAY, JOHNNY COPELAND: Showdown! -Alligator AL/ALCD 4743 (LP/CD)
THELONIOUS MONK & JOHN COLTRANE: Monk/Trane -Milestone ( LP) M47011
Michael Ross
BRYAN FERRY:Boys and Girls -Warner Brothers EG 9 25082-2 (華納)
BILL FRISELL:Is That You? -Elektra Musician 9 60956-2 (華納)
GRACE JONES: Nightclubbing -Island 7 90093-2(環球)
KING CRIMSON: Discipline -Warner Brothers/EG 3629-2 (華納)
JONI MITCHELL: Hissing of Summer Lawns -Asylum 7E -1051-2
Richard Schneider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 -DG 429 036-2 (環球)
拉威爾:達芬尼與克羅索,孟許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 -RCA LSC 1838 or Chesky RC 15 (LP)
蕭士塔高維契:第一、七號交響曲,伯恩斯坦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DG 427 632-2 (環球)
理查‧史特勞斯:歌劇精選,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RCA 5603-2-RC (博德曼)
佛漢威廉士:海洋交響曲,韓得利指揮皇家利物浦愛樂 -EMI CDM 7 69867 2 (科藝百代)
Allen St. John
COWBOY JUNKIES:The Trinity Session -RCA 8568-2-R (博德曼)
MICHAEL HURLEY/THE UNHOLY MODAL ROUNDERS/JEFFREY FREDERICKS AND THE CLAMTONES:Have Moicy!Rounder (LP)3010
KATE AND ANNA McGARRIGLE:Kate and Anna McGarrigle -Carthage CGLP 4401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There's a Riot Goin On -PET-30986
TALKING HEADS: '77 -Sire(LP)SR6036
Bill Sommerwerck
EQUALE BRASS:銅管樂選集 -Nimbus NI 5004 (響韻)
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穆提 -EMI CDC 7 47099 2 (科藝百代)
Robert Deutsch
42ND STREET: Original Broadway Cast -RCA (博德曼)
MAN OF LA MANCHA: Original Broadway Cast -MCA MCAD-1672 (環球)
LES MISERABLES: Original London Cast -REL 88561-8140 -2 (博德曼)
普契尼:波希米亞人,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London 421 049 -2 (環球)
小約翰史特勞斯:蝙蝠,包斯考夫斯基指揮維也納愛樂 -Angel CDMB-69354 (科藝百代)
Gordon Emerson
DAVID DIAMOND:Symphonies 2 and 4, Concerto for Small Orchestra,Gerard Schwarz指揮紐約室內交響樂團 -Delos DE 3093 (上揚)
HERBIE HANCOCK/CHICK COREA: An Evening with Herbie Hancock and Chick Corea -Columbia (LP) 35664
THE SINGERS UNLIMITED: Try to Remember -MPS (LP) 20903
瓦瑞斯:Arcana,馬地儂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RCA (LP) LSC -2914
威爾第:安魂曲,羅伯簫指揮亞特蘭大交響樂團暨合唱團 -Telarc CD -80152 (上揚)
Mortimer H. Frank
巴哈:清唱劇「 Gott der Herr, ist Sonn und Schild 」BWV 79(with Cantatas BWV 76 -78),雷翁哈爾特指揮 -Teldec 35362 EX (華納)
巴托克:管絃樂團協奏曲,萊那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RCA 5604-2 RC (博德曼)
貝多芬:第十號弦樂四重奏,史麥塔那四重奏 -Denon C37-7125 (歌林天龍)
莫札特:第40、41號交響曲,賽爾指揮克里夫蘭交響樂團 -CBS(LP)MS -6969
舒曼:交響曲全集,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 -DG 429 672-2(環球)
Gary A. Galo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霍倫斯坦指揮皇家愛樂 -Chesky CD-31 (環球)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殷巴爾指揮法蘭克福廣播管絃樂團 -Denon 33CO-1088 (歌林天龍)
雷史碧齊:羅馬三部曲,杜拉第指揮蒙特婁交響樂團 -London 410 145-2 (環球)
威爾第:阿伊達,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 -London 414 087-2(環球)
華格納:尼布龍根的指環,蕭提指揮維也納愛樂,London 414 100-2 (環球)■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4-25 04:30 PM
很好的参考资料!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4-26 03:40 PM
值得珍藏的参考资料。
作者: 365fjtt    时间: 2014-4-26 04:17 PM
真的很不错!
作者: zxs6168    时间: 2014-4-27 10:10 AM
标题: 请问:EMC1 UP有货没有?明天购买发货!
如题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4-4-27 12:07 PM
原帖由 zxs6168 于 2014-4-27 10:10 AM 发表
如题

有货。
作者: jp    时间: 2014-4-28 11:05 AM
我忽然异想天开——“如果我掌握了发烧友的心理,自己也弄张唱片出街如何?”哈,如果真的要做,在这张唱片中必定得有若干噱头,确保能引起发烧友的兴趣。有噱头做基础,管它内容、演奏技巧怎样,照样能卖它个满堂红!以下暂且透露该唱片制作的六大噱头,各位看看可是好玩、过瘾?!
作者: jp    时间: 2014-4-28 11:20 AM
噱头一:开头几秒钟寂静无声,恍似全没开机一般,惟求制造悬念、迫使你竖起耳朵!接着来几声铙、钹,若隐若现,你的器材如“不够级数”,是肯定听不出的。希望由此在发烧友中引起有关这几声铙、钹的定位实际上有“多深”的争论,倘若能作为测试器材音场的“指定片断”,便已算成功了一大半。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4-4-28 11:31 AM
JP这个头开的好,期待更多朋友互动参与,薪火代传,经典总是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4-29 11:46 A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8 11 AM 发表
噱头一:开头几秒钟寂静无声,恍似全没开机一般,惟求制造悬念、迫使你竖起耳朵!接着来几声铙、钹,若隐若现,你的器材如“不够级数”,是肯定听不出的。希望由此在发烧友中引起有关这几声铙、钹的定位实际上有“多 ...

好创意。。。。
作者: jp    时间: 2014-4-29 11:50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4-29 11:46 AM 发表

好创意。。。。

哈,其中的奥妙......,知音何在?
作者: hifi特工    时间: 2014-4-30 11:39 PM
李小沛录音大师的录音非常好听,夸张,造作,小提琴录的比大提琴还大,特别是那张钟爱一生,非常发烧,他的录音就是高大上,一听就知道咱不差钱,录的声音够发烧,声音够大,动态够猛,比威京生的音效发烧多了,起码声音比威录的大
作者: jp    时间: 2014-5-1 10:22 PM
原帖由 hifi特工 于 2014-4-30 11:39 PM 发表
李小沛录音大师的录音非常好听,夸张,造作,小提琴录的比大提琴还大,特别是那张钟爱一生,非常发烧,他的录音就是高大上,一听就知道咱不差钱,录的声音够发烧,声音够大,动态够猛,比威京生的音效发烧多了,起码 ...

国内录音师的水平希望能不断提高。
作者: jp    时间: 2014-5-4 01:32 PM
噱头二:猛然间,一阵令人窒息的铜管齐奏铺天盖地涌出来,那辉煌的效果瞬间充满整个房间!该片断的炮制要点是电平过渡一定要大,如果有能吓出个心脏病的能耐,当是最高境界!然后,记得在唱片封套装模作样地注上一行蚊样小字——“动态庞大,谨防烧机!”如果真有那么几个倒霉蛋烧了机、烧了箱的话,我这张CD可算出了大名啦,成为众人争购的宝贝(不知是否与拼死吃河豚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 cws11104    时间: 2014-5-4 02:30 PM
雨果碟是这样写的。
作者: jp    时间: 2014-5-4 02:33 PM
原帖由 cws11104 于 2014-5-4 02:30 PM 发表
雨果碟是这样写的。

TELARC是这方面的高手,三十年前一张《1812序曲》不知弄坏了多少烧友的器材。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5-4 11:2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5 01:59 PM 发表
欧美唱片制作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时间长,而且有良好的人力、技术资源做后盾,所以制作出来的唱片音质基本上都是有保证的,特别像古典领域的DECCA、PHILIPS、EMI,爵士领域的VERVE、GRP、BLUE NOTE、OJC,新世纪音乐的 ...
最近有听“霍洛維茲最後的錄音,霍洛維茲鋼琴 -SONY Classical SK 45818 (新力哥倫比亞)”和“霍洛維茲最後的浪漫,霍洛維茲鋼琴 -DG”,都是好东西。
作者: jp    时间: 2014-5-5 09:28 A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4-5-4 11:23 PM 发表
最近有听“霍洛維茲最後的錄音,霍洛維茲鋼琴 -SONY Classical SK 45818 (新力哥倫比亞)”和“霍洛維茲最後的浪漫,霍洛維茲鋼琴 -DG”,都是好东西。

这可是演绎、录音的经典呀!
作者: jp    时间: 2014-5-6 11:16 AM
噱头三:人声是必不可少的,发烧友如今都喜欢女声,想必是异性相吸的缘故,就来段女声吧。这演唱者不必有太大的名气,也不必管唱什么(老歌新唱当然最好),关键是要弄出清亮、透明的效果,再加上一大堆齿音、吸气声、咳嗽声、口水吞咽声作铺垫,我这张“人声天碟”就算大功告成。注:此文创作于1999年,那时并无陈洁丽,更不用说童丽了。
作者: hifi特工    时间: 2014-5-7 09:10 AM
曾经去听过广州陈x录音大师搞的一场hifi之夜,声音极尽hifi,听到一半,耳朵受不了退场,高音那个穿透感明亮感让我感觉他的耳朵已经严重失真了,到后来还拿出来一个天价咪头,看来他真的不差钱了,但是他的调音台的eq水平真的太低,钱多人傻啊
作者: jp    时间: 2014-5-7 11:37 AM
原帖由 hifi特工 于 2014-5-7 09:10 AM 发表
曾经去听过广州陈x录音大师搞的一场hifi之夜,声音极尽hifi,听到一半,耳朵受不了退场,高音那个穿透感明亮感让我感觉他的耳朵已经严重失真了,到后来还拿出来一个天价咪头,看来他真的不差钱了,但是他的调音台的e ...

这位陈先生我也认识,01年白天鹅音响展他和昌业合作,在昌业的大房作RCA引进版唱片演示,我和他拍档做主持。陈生在这个行业的资历比较深,据说当年杨MM走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当然,对音乐审美因人而异,有一个不断完善进阶的过程,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陈先生的出品越来越好。陈先生近期的录音确实是有些夸张,不过以前他有些录音还是不错的,例如“雨林”出的《HI-FI管弦乐》(这是2000年推出的唱片,估计不好找了,当时国产的交响乐录音很少),音场、气势、乐器质感都有良好的表现,特别对像单簧管、双簧管、长笛这类乐器的再现,比不少外国唱片公司做得还好,曲目也好听。虽然总体音色还是偏亮一些、稍有生硬感,但瑕不掩瑜,陈先生这个出品还是可以肯定的。
作者: hifi特工    时间: 2014-5-8 04:51 PM
发烧友也在不断的进步,听感和水平也不断提高,对国际上的资讯也不断了解,见识也増长了很多,什么样的发烧器材也几乎听过了,现场古典音乐也听了不少,这不广州大剧院的迪图瓦刚演过精彩的柴五,和拉赫的帕想的钢协。所以
还抱着几十年前的老一套,什么一对35a听过世的鬼话,已经不灵了,现在的发烧友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忽悠了,这要求我们的录音要与时距今!不再以为搞几个发烧女声就可以发达,录音师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真正的录一些经得起考验的好作品,过多久都会让人怀念的好作品,威京生的录音,过了几十年现在还是金典名盘!好的录音是对音乐的崇拜式的再现现!希望我们的所谓的录音大师可以向他学习!不要再搞那些哗众取宠的发烧天碟了

[ 本帖最后由 hifi特工 于 2014-5-8 07:40 P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4-5-9 09:29 AM
原帖由 hifi特工 于 2014-5-8 04 PM 发表
发烧友也在不断的进步,听感和水平也不断提高,对国际上的资讯也不断了解,见识也増长了很多,什么样的发烧器材也几乎听过了,现场古典音乐也听了不少,这不广州大剧院的迪图瓦刚演过精彩的柴五,和拉赫的帕想的钢协 ...

好的录音价值是永恒的,在这方面中国录音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似水流年    时间: 2014-5-9 10:34 AM
顶JP好帖。一路经历已心有体会!以前每每回家看到一大堆国产“发烧碟”都心烦,买一次失望一次!
作者: jp    时间: 2014-5-9 10:57 AM
是这样的,某些国产唱片制作人正是抓住了发烧友喜欢猎奇的心理,刻意制造出夸张的音响效果,例如曾流行一时的翻唱“口水歌”。初接触这类唱片可能会觉得新鲜好玩,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它的虚假、做作。随着发烧友欣赏水平越来越高,这类“效果碟”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
作者: solaris815    时间: 2014-5-11 12:51 PM
从来没买过也没信过那些“天碟”,后期处理加料的痕迹太明显,音响性大于音乐性。说一句很多人不愿意听的话,这些唱片就算音响性也就那样,比方说一些国内人声天碟,齿音多到心里发毛,就算用手机加原配耳塞听下载mp3都能听出来,这已经不能叫做评测器材解析力了,只能说是加料加多了,而且是不该加的料。用吃货的话说就是鸡汤和鸡精汤的区别,山葵和牙膏装芥末酱的区别。
作者: jp    时间: 2014-5-12 10:38 AM
现在唱片业不景气,香港的唱片公司就用所谓的“新格式”、“新手段”炒冷饭,说音质如何如何的好,想从旧唱片中再捞一把。对这类唱片我是从来不买,听来听去的,还是觉得老版好听。当年的老版虽然没新版那么“发烧”,但胜在更自然、流畅。
作者: jp    时间: 2014-5-14 11:07 AM
噱头四:该伴奏乐器上场了。这小提琴声得在麦克风上做些手脚,听得你是酥软难耐,谓之“松香味”够足!吉它声充满金属色彩、线条毕露的,谓之“质感”突出!当然,嗷嗷狂叫之大提琴“牛筋味”是必不可少的,萨克斯管以能听出口水哗哗作响、又持续往下滴者为佳!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4-5-14 04:51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5-14 11:07 AM 发表
噱头四:该伴奏乐器上场了。这小提琴声得在麦克风上做些手脚,听得你是酥软难耐,谓之“松香味”够足!吉它声充满金属色彩、线条毕露的,谓之“质感”突出!当然,嗷嗷狂叫之大提琴“牛筋味”是必不可少的,萨克斯管 ...
空气诱惑。。。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5-14 09:18 PM
原帖由 陈先生 于 2014-5-14 04 PM 发表
空气诱惑。。。

作者: hifi特工    时间: 2014-5-16 09:08 AM
今天偶然听了一张袙x的李一x的模仿邓丽君的碟片,一个感觉,这个录音师的耳朵有问题,
人声竟然录音出金属的钢线味道,佩服,怪不得国内的唱片越来越萧条,一句话,
水平低还自以为是什么录音大师,大家笑笑算了吧,他们混口饭不容易,还以为他们是搞艺术的吗?他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混了
作者: hardkiller    时间: 2014-5-18 08:10 PM
从黑毒开始,对此类唱片已经完全无感。国内最近出的什么人声低音炮什么古璇什么童丽一概无视。这些东西严格说已经不能称为唱片,只能是“音片”。再比如一些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也是如此,没有音乐,只有声音。这样下去,若干年后,大众都不知道音乐是什么了......
作者: ttww007    时间: 2014-5-18 10:41 PM
同感
作者: jp    时间: 2014-5-19 09:31 AM
原帖由 hardkiller 于 2014-5-18 08:10 PM 发表
从黑毒开始,对此类唱片已经完全无感。国内最近出的什么人声低音炮什么古璇什么童丽一概无视。这些东西严格说已经不能称为唱片,只能是“音片”。再比如一些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也是如此,没有音乐,只有声音。这 ...

“音片”?好,一针见血!确实,现在炫技的东西越来越多,有真正思想感情的越来越少了。
作者: west    时间: 2014-5-19 10:03 AM
"还抱着几十年前的老一套,什么一对35a听过世的鬼话,已经不灵了"---有些人就是希望通过对明器的打击显出自己价格,请问,哪对箱可以听过世啊?昌业卖这么多的箱子,哪个昌业的成员是只听一对箱的?有钱就可以说与时俱进,没钱,一对coda7也是可以听过世的。--只是钱的问题。
作者: west    时间: 2014-5-19 10:08 AM
西电,GEC的管子都是60年代的东西,大把人认为“可以听过世”,有本事向这些人打击下看看。
作者: west    时间: 2014-5-19 10:09 AM
LP也是几十年前的东西,是否也应该消失呢?
作者: jp    时间: 2014-5-19 10:15 AM
人各有所好,不能刻意强求。但为了商业目的,对某些古董器材、古董管作过分的吹捧,作为发烧友就要仔细明鉴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5-21 12:06 PM
噱头五:低频、还有低频,发烧友就喜欢这个,又怎能漏掉呢?!不管是鼓还是贝司,先让它震天动地在前后左右猛轰上一阵子,直听得在座的每一位都热血沸腾,心花怒放!以后试机这碟也必定一播再播——试机用它、SHOW QUALITY也用它。同时,记得加大100-250HZ频段的能量,让所有的发烧友都觉得自己对箱低频“够劲”,即使5寸低音单元的喇叭仔也能播得“似模似样”……。
忠告:能让大多数音箱出“低频”,是炮制“天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 ttww007    时间: 2014-5-21 01:12 PM
标题: 标题
这些噱头也是音响销售的卖点啊 除去了这些唱片卖不了 音响器材也到末路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5-21 01:38 PM
原帖由 ttww007 于 2014-5-21 01:12 PM 发表
这些噱头也是音响销售的卖点啊 除去了这些唱片卖不了 音响器材也到末路了

嗯,是有共通之处,某些器材的调音也可以做得比较夸张取宠。
作者: ttww007    时间: 2014-5-21 07:32 PM
标题: 标题
原帖由 jp 于 2014-5-21 01:38 PM 发表
嗯,是有共通之处,某些器材的调音也可以做得比较夸张取宠。

所以说所有的事情说穿了都是为了一个"钱"字,现在的中国 做文化的人也一身铜臭了何谈有好的作品承奉给大家呢 我现在都不买那些所谓的发烧碟了 太做作 太假了 没有情感的演唱就像是鸡肋 食之无味 弃也不可惜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5-21 10:08 PM
原帖由 ttww007 于 2014-5-21 07:32 PM 发表

所以说所有的事情说穿了都是为了一个"钱"字,现在的中国 做文化的人也一身铜臭了何谈有好的作品承奉给大家呢 我现在都不买那些所谓的发烧碟了 太做作 太假了 没有情感的演唱就像是鸡肋 食之无味 弃也不可惜了
感同身受。
作者: jp    时间: 2014-5-22 09:55 AM
原帖由 ttww007 于 2014-5-21 07:32 PM 发表

所以说所有的事情说穿了都是为了一个"钱"字,现在的中国 做文化的人也一身铜臭了何谈有好的作品承奉给大家呢 我现在都不买那些所谓的发烧碟了 太做作 太假了 没有情感的演唱就像是鸡肋 食之无味 弃也不可惜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烧友认识到这点,已经开始抵制这类“口水歌碟”、“发烧碟”了,炮制这类玩意的商家日子越来越难过,只能唬唬初哥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5-22 05:04 PM
应该是:如果录音师有功力并且有正确的鉴赏能力的话,不需要佷刻意的夸张也能作出好的录音。自然、平衡的声音并不代表不能获得好的音质。前面我提到的那张SONY出品的《Edgar Meye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曾聆听过一批24BIT/48KHZ的录音,这些录音没有很特殊的味道,甚至相比于“发烧碟”有些清淡,以小提琴为例,听不到我们喜欢的“松香味”,也不滑溜甜美,甚至还有些粗糙的感觉。但质感就非常真实、声音的密度很高、谐波的再现很丰富,细节以一种流畅的方式表现,就像好的镜头,无须靠夸张的锐度来吸引眼球,讲究的是衔接自然、灰阶丰富的过渡。
作者: hifi特工    时间: 2014-5-24 12:26 AM
不打击别人才是本事,不要动不动就拿本事说事,有本事的人不会那么的疑神疑鬼

[ 本帖最后由 hifi特工 于 2014-5-24 12:29 AM 编辑 ]
作者: jp    时间: 2014-5-26 09:38 AM
原帖由 hifi特工 于 2014-5-24 12:26 AM 发表
不打击别人才是本事,不要动不动就拿本事说事,有本事的人不会那么的疑神疑鬼

什么意思?
作者: hifi特工    时间: 2014-5-26 10:20 PM
标题: 回复 78# 的帖子
西电,GEC的管子都是60年代的东西,大把人认为“可以听过世”,有本事向这些人打击下看看。回复这个的帖子的话
作者: jp    时间: 2014-5-27 09:34 AM
原帖由 hifi特工 于 2014-5-26 10 PM 发表
西电,GEC的管子都是60年代的东西,大把人认为“可以听过世”,有本事向这些人打击下看看。回复这个的帖子的话

各有所爱,不可强求。
作者: jp    时间: 2014-5-27 05:00 PM
成都中唱出品的“天音老唱片”系列是较早面市的翻唱专辑。大约在1998年时已经推出。“天音老唱片”与后来出现的口水歌碟不同的是:1、所选的歌曲均为革命歌曲;2、演唱时赋予了更好的感情色彩;3、录音没那么“发烧”、夸张。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由99年开始先后购入该系列中《情归少年时》、《银屏笙歌》、《早春的音符》三张专辑。应该说,这三张专辑中歌手的感情处理还是到位的,演唱技巧也很不错,音色比较亲切自然。记得那时我还是用SPENDOR 7/1音箱、EC4.5/POLYFUSION 860前后级、MICROMEGA PREMIUM 20 CD机的系统。那天有位年龄相仿的朋友到访,我给他播放了《情归少年时》中的《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播着播着,我忽然看到朋友的眼睫毛上挂着泪花,我问他怎么啦?他说听着这首歌使他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其实对于我何尝不是这样?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一个人坐在音响前,当播放到《银屏笙歌》中的《毛主席话儿记心上》时,每当歌曲中段罗海英那略显沙哑、苍凉的嗓声出现的时候,不知怎地,我的心中总会泛起一种莫名的感动,鼻子酸酸的......。

可惜后来不少人听过后都爱借这几张唱片回家,几经辗转,《情归少年时》和《银屏笙歌》这两张唱片都不知去向,想再去买时才知道该系列的版权已归“雨林”所有,原来的版本早已没有了。于是就买了一张新版的《情归少年时》,发现人工化的倾向明显,电平调得太高了,再也没有以前老版本的宽松、自然。

(老版的《情归少年时》)


(新版的《情归少年时》)

u=3453816130,1617361949&fm=23&gp=0.jpg (19.07 KB, 下载次数: 178)

u=3453816130,1617361949&fm=23&gp=0.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27 05:22 PM
当然《天音老唱片》系列也不是十全十美,其中一个缺点就是编曲缺乏深度、配器简单,《早春的音符》中的一首歌的伴奏更是直接抄袭周华健&EASY BAND《小天堂》中《你现在还好吗?》的编曲,这是我不能容忍的,以致以后我每听到那抄袭的编曲一响起就立刻跳到下一首。


作者: jp    时间: 2014-5-27 05:41 PM
另外,“雨林”早期出品的《草原牧歌》、《聆极物语》、《青叶城之恋》,选曲、演唱不错,录音相对自然,因此我也收录了。

u=2395480162,683552425&fm=21&gp=0.jpg (12.22 KB, 下载次数: 177)

u=2395480162,683552425&fm=21&gp=0.jpg

20121004034843-313902900.jpg (41.6 KB, 下载次数: 170)

20121004034843-313902900.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5-30 10:46 AM
噱头六:制造高潮。在结尾处让乐队来个大合奏吧,声势一定要如滔滔大海,最大声压绝对要在110dB以上,而且最强音持续的时间不能太短,烧坏几只音箱后这一track必成经典之作!最后,突然在高潮处嘎然而止,一切归于平静。发烧友似有“意犹未尽”之感……。OK,这已足够——此乃高风亮节之招,吊住你瘾,就等你买我的第二张专辑吧!
作者: jp    时间: 2014-5-30 10:47 AM
由于商业上的原因,恕笔者不便再透露其它招数。不过,我想若是有唱片商即使只用上“六大噱头”的一半,恐怕在媒介的推波助澜之下,又是一个“天碟神话”从此诞生,引得众发烧友人手一张,让唱片商赚个盘满钵满。
作者: jp    时间: 2014-5-30 10:48 AM
到这时,我真的不知你听得是音响效果还是音乐内容!只是,对那些用很“鸡”器材也能品味音乐的朋友,敬佩之情又添了一分……。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