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 转贴:《管弦上的哲理 -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浅析》 [打印本页]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6 07:23 PM
标题: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 转贴:《管弦上的哲理 -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浅析》
.
  “阳刚之气表示刚健、进攻、进取与建功立业,它是男人之气。它被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它是阳光、正义与和祥和的化身。可是一旦失去控制,它就变成暴戾、凶残、毁灭的力量,能摧毁一切,也包括它本身。
  “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每一次战争,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是阳刚之气的恶性发展。帝王建功立业的思想极度膨胀的时候,毁灭之神就站在门口,他们摧毁了国家的同时也摧毁了自己……阳刚之气的过度发展和变异,是人类发展的噩梦,是健康机体中的毒瘤。”


  近日在网络上寻找肖斯塔科维奇的《c小调第八交响曲》资料时,无意间看到一篇《管弦上的哲理——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浅析》。认真阅读全文,不禁拍案叫好。作者以哲学的角度,诠释了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中的阳刚与邪恶、阴柔与正义的相互关系,以及正义战胜邪恶的必然结果。
  二读本文,让我又联想到目前中日间的紧张关系。安倍所在的、历史上代表邪恶势力的国家,当前的无耻政客,目前又不遗余力地为恢复邪恶的军国主义势力而推波助澜,并将曾在二战中深受军国主义这一邪恶势力之害的中国暗喻为战前的德国,心中十分愤然。为此,特转贴这篇文章。
  感谢原作者:你在“浅析”《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的同时,也间接地对当前安倍将善良的中国人民比喻为纳粹的污言秽语、颠倒历史的恶行作出了深刻地批判。《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这部伟大的作品,不也正是中国抗战历史的真实写照和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宏伟诗篇吗?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注:文章较长,时间紧的朋友可直接阅读粗体字的部分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4-2-8 08:37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6 07:28 PM
管弦上的哲理
——肖斯塔科维奇《第八交响曲》浅析

  中学时代,听老师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当局为鼓舞士气,在被德寇围困数月的列宁格勒演奏交响曲。苏军用飞机运送交响曲总谱,从前线士兵中抽调演奏人员,用密集的炮火作掩护,使列宁格勒免受徳寇炮火干扰,保证了交响曲的正常演出。同时还作了实况转播,借以鼓舞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
  当时,听了老师的叙述,内心惊撼于这是什么样的交响曲呀!能起到鼓舞将士奋勇杀敌的作用吗?后来,从有关的文章中得知,在列宁格勒演奏的交响曲是苏联著名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所作,曲名是《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
  前不久,孩子带回来一张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CD盘,我反反复复听了几遍,心灵所受的震撼自不待言,解除了几十年前的疑问。我觉得在那个严峻的时刻,演出这样的一部交响曲确实能起到鼓舞士气的效果,演出本身就是必胜信心的最好宣证,遑论那激动人心的音乐篇章。
  自此,我开始关注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先后听了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五交响曲》,但在心中留下的印象不太深刻。有人拿这部交响曲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比较,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层次的作品(也许当时我未能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立意),心中对肖斯塔科维奇在音乐上的成就产生了怀疑,认为光凭一部《C大调第七交响曲》,还不能和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大师比肩。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6 07:28 PM
  前一阵子,一次我在收拾CD盘时发现有一张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第八交响曲》,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安德烈•普列文指挥。
  一般情况,买了光碟我肯定会听,可是这个CD盘却没一点印象,说明听了没留下印象或者没听完就放下了。联想到令人血脉膨胀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于是就在诸事完毕后的深夜,躺下来静静地欣赏这部音乐。
  哪知道听完肖斯塔科维奇的《c小调第八交响曲》之后,乐曲中那怪异玄妙的独奏、那海啸般的喧嚣、那春雨冲洗后的清新宁静反反复复地在脑子折腾了大半宿,一直到第二天耳际都余音袅袅。之后的三、四天,我都在夜深人静时独自聆听这张来自异域的旋律,渐渐地读懂了流淌在管弦上曼妙哲理。
  我说我读懂了,可能是管见,也许是再创作(自诩?),说出来甚至会令人哂笑。但我还是要一吐为快,与诸位同仁漫聊,以期抛砖引玉的效果。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形式之一。它和舞蹈、绘画、雕塑与文字一起奠定了人类的文化生活基础。音乐源于生活和巫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需要表达。同样地,生活中焦虑与困惑也需要引导。巫的出现,起到了解惑的作用,巫师通过舞蹈和歌唱来帮助人们完成了精神的寄托。
  当巫师用歌声祈求神灵护佑的时候,音乐便显示了启蒙与探索的作用。在五线谱尚未成熟以前,音乐特别是器乐乐谱难以传承下来。巫师的歌唱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之间存在一大段空白,无从详细了解这期间音乐的沿袭和变革。
  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里,特别是巴赫的宗教音乐中,沉思和祈祷是常见的主题,但缺乏深度和宽度。往往是即兴式的单主题,和唐诗中绝句和律诗表达的范围差不多,精准优美但狭窄。
  我认为音乐自贝多芬始,交响曲变成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书,记述和表达了音乐家就某一问题或人生哲理大问题的见解。听过《英雄》、《田园》、《命运》、《合唱》,没人会认为我这样说是危言耸听。之后,又有许多音乐大师,为我们奉献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柴可夫斯基、马勒和柏辽兹等。
  在这些作品里,大师们以娴熟的技巧和深邃的哲理向人们阐述了真知灼见。肖斯塔科维奇的《c小调第八交响曲》就是这样的一部辉煌作品。
  有人把第八交响曲看成是第七交响曲的姐妹篇,理由是它们都是以战争为题材,我认为这样看就狭隘了。实际上,第八交响曲表达的是极为宏大宽广的哲学问题。就凭这部作品,肖斯塔科维奇就能当之无愧地站在世界顶级大师的行列。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4-2-7 03:41 P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6 07:29 PM
  第八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实际上是两大部分。第一乐章是一部分,后四个乐章是另一部分。第一乐章仿佛是论文的导言和概论,后四乐章是具体的论述。
  第一乐章以低沉、严峻的宣述调开始,营造出沉重悲壮的气氛。这个引子主题,把听众带进一个刚进入就会凝神屏气、侧耳倾听的历史氛围中,展现的是旌旗飘扬、金戈挥舞与铁马奔腾、杀声阵阵的壮烈场景。
  接着,在极其细弱的弦乐背景上,小提琴奏出了第一主题(阳刚)。这个主题开始是平静、和缓与坚定,其中不乏奔放的热情。但是,在发展部渐渐地变得尖细,甚至有些怪诞。平静坚定的情绪被焦躁与暴戾的情绪取代,时而又有沉重的引子主题作背景音乐出现,更把这种焦躁与暴戾衬托得令人揪心不安,似乎将有灾难发生。
  第二主题(阴柔)的出现,中和了第一主题中的焦躁与暴戾的气氛。她以宁静祥和的优美旋律展现了一个安谧梦境般的田园境地。
  在接下来的发展部中,这两个主轮番交替地出现,最终阳刚战胜阴柔。阳刚的第一主题发展成不祥的刺耳的令人心痛的尖啸。很快,这刺耳的尖啸又转换成粗野凶恶的进行曲。
  这之后,整个乐队演奏出排山倒海的音响,形成了第一个高潮,没有合适的语言来形容这音响的强烈程度。山崩不能比,海啸不能比,雷霆不能比。它淹没一切,包括第一主体本身。这强烈的音响高潮在整个乐曲中出现了二次(另一次在第五乐章),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第一个高潮谢幕后,在弦乐器微弱颤音的背景上。木管以柔和、圆润的音质做出感人肺腑的倾诉。这段长达近五分钟的独奏略带伤感,即使人心醉,也使人忧伤。仿佛让人看到一个青春少女面对家园被毁灭时的那种情态:回忆美好,述说痛苦历程,抚摸被痛创的身心。
  之后的乐章传承了木管独奏的基调,以柔和悲伤的气氛回顾了前面的几个主题。其中一段的演奏近似于葬礼进行曲,在催人泪下的同时,反思油然而生于心田。当尖利颤抖的铜管号吹出第一主题时,这阳刚的主题不再焦躁和怪诞,而是近于悲鸣,令人断肠的悲鸣,也是忏悔的悲鸣。之后,乐曲在一片柔和轻缓迷人的气氛中结束,像看得揪心的历史老人带着遗憾远去。
  如果用文字来表达第一乐章所要表达的意蕴那就是引子主题表明历史的沉重;第一主题代表阳刚之气;第二主题代表阴柔之气。
  阳刚之气表示刚健、进攻、进取与建功立业,它是男人之气。它被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它是阳光、正义与和祥和的化身。可是一旦失去控制,它就变成暴戾、凶残、毁灭的力量,能摧毁一切,也包括它本身。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4-2-7 10:40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6 07:29 PM
  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每一次战争,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是阳刚之气的恶性发展。帝王建功立业的思想极度膨胀的时候,毁灭之神就站在门口,他们摧毁了国家的同时也摧毁了自己。就像第一主题在经过几次发展,变成了刺耳的尖啸和山崩海啸般咆哮一样,阳刚之气的过度发展和变异,是人类发展的噩梦,是健康机体中的毒瘤。
  作为抑制力量的第二主题,她是阴柔之气,安详而宁静。
在这一乐章中,第二主题是和平的力量、平民的力量和善良的力量。
  
在乐曲中,她作为柔和缓慢的力量和雄健、坚定的力量对应着。这两个主题和谐的时候,乐曲悦耳动听,呈祥和之美。它们失去平衡的时候,音乐便出现乖张。
  乖张产生暴戾,暴戾导致毁灭。毁灭之后,阴柔便成为主旋律。这相当于人类社会,决定历史瞬间冲动而导致翻天覆地的是变异的阳刚力量,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它,
就像那段音响高潮一样势不可挡。可是当社会被这个邪恶势力摧毁后,承担反省、鼓励、修复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和平力量的身上。
  听了乐章中那段木管的伤情独白,谁都能从中获得抚慰、滋润和鼓舞,毕竟,自由生活是如此令人向往。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一边抚摸伤痕一边在废墟上重新建立一个家园。
  建立新家园——和谐一段时间——阳刚力量逐渐变异成暴戾——暴戾摧毁一切——人类痛定思痛,反思、抚慰、鼓舞、重建。如此循环不已,这就是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是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要告诉我们的哲理。
  第二乐章是全曲的关键所在。多数人对此乐章的看法相同,认为此乐章和第三乐章都是揭示敌人的丑恶形象。我不这样看,我认为应当用哲理眼光欣赏、阅读这个乐章。试想,一个音乐家怎可能用二个乐章的篇幅来描写敌人的凶残,有这种必要么?
  实际上,第二乐章是描写阳刚之气的变异,同时也描写了阴柔之气被阳刚之气绑架、胁迫和腐蚀的过程。
  这乐章的第一主题的凶残形象不用赘述,关键是在第二主题出现前第一主题发生了变化。它为第二主题变异做了铺垫,它不再那么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而是变得柔和。在这个基础上,第二主题出现了。
  第一主题前面的凶恶表示它在胁迫绑架第二主题,而它后面的柔和却是腐蚀。被腐蚀后的第二主题变得怪诞,旋律不再祥和。先是节奏上的随意起伏和抽搐,继而是类似于妖魔的舞蹈,这舞蹈最终达到邪恶的高潮。
  这一段音乐的描述和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中的魔鬼舞宴是何等地相似。当邪恶达到高潮之后,毁灭结局的出现势在必然。无怪乎乐章结束时出现一段田园风味的独奏以及和弦,那是历史的老人在哀叹,感慨于这些不肖子孙。
  听这段音乐,自然而然地令人回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中叙事人的情调。它是真切的,感人的,也是伤心地。
  《第八交响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完全能证实我这一分析。纳粹集团的崛起就是这样,它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开始就露出凶恶的本质,而是巧妙地掩饰了这一本质。或者说它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异了:进取变成了扩张,功业变成了讨伐。它用胁迫和腐蚀的两手绑架了德意志人民,使整个民族陷入狂热之中(第二乐章的第二主题不就是这样写的吗),继而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深重的苦难,同时也摧残了德意志民族本身。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4-2-8 06:50 P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6 07:29 PM
  第三乐章是第二乐章的合理延伸。柔和之气被腐蚀后,阳刚之气失去了制约,露出了凶恶的本质。钢铁一般的强硬旋律时而伴有刺耳的尖啸,再加上震耳的大鼓敲击,把侵略者的刚愎自用和凶残面目描写得淋漓尽致。
  特别要提出的是中间独奏小号那一段倔强的旋律。有人认为也是描写敌人的,我认为这样分析不对。这段小号独奏带有祥和之气,是正义的化身,是对恶的反抗(她的背景音乐也是祥和的)。但由于她的力量不足以抑制强大的邪恶势力,最终慢慢地减弱隐退。她的减弱隐退,预示着邪恶势力的罪恶欲望得逞,进而毁灭了现存的一切。
  第三乐章最后的强烈音响,那刺耳的尖啸是邪恶势力得逞一时的表现,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随着一个炸雷落地般的震响,世界被毁灭了。一切现存的美好全部被摧毁,又随着沉重的音符出现,乐曲无间隙地过渡到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展现的是一副凄凉的景象。有人做过这样的描述:“这个主题在大提琴、低音提琴上重复出现了十二次。在这个背景上,独奏法国号、独奏长笛、独奏单簧管、相继以凄凉的旋律展开了关于人的最深切的悲痛,关于由繁荣的城市和乡村变为黑暗、冒烟的废墟,关于被战争毁了容的土地等等的悲伤陈述。”(见扬民望:世界名曲欣赏)
  我认为这是感性理解这一乐章的最精彩的评述。但我还要说,理性地理解这一乐章也有必要。是否可以这样看,这十二次重复出现的低缓旋律,是对这一阶段历史进程的反思。反思是多方面的,因为造成灾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个人的,也有团体的,更有民族的。
  为什么有的人能对历史的进程形成巨大的影响,给大多数人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他们造成巨大的伤害?为什么会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而这个集团能在很长的时间胁迫绑架整个民族?为什么有的民族一而再地侵略其它民族,一而再地制造灾难,它的根源在什么地方?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当我们带着反思的心情来聆听这一乐章,伴随旋律而展现的在我们脑际的那冒烟的废墟,被毁了容的土地,衣衫褴褛面呈菜色的灾民以及四肢伤残的士兵,像一副副场面巨大的令人肝胆俱碎的油画展现在我们面前。音乐在这里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的神经也会跟着旋律一起颤抖。进而使我们更加憎恨邪恶,加深对邪恶如何产生的深刻认识,进而发誓要用全部的精力来铲除它。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4-2-7 10:48 AM 编辑 ]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6 07:30 PM
  在对邪恶造成的灾难进行反思后,人们清醒了。什么是最美好的生活?人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家园?这一系列哲学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在第五乐章,大师用管弦上流畅的音符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没有花里胡哨的渲染,也没有庄严的宣叙,而是通过独奏大管向我们营造了这一理想天地:
  阳光驱散了乌云照耀在原野上,被战争蹂躏的土地开始苏醒,暖风徐徐吹拂,鸟儿窃窃私语,虫儿唧唧嘶鸣,天地像被雷雨洗涤过一样,空气中弥漫着清新之气。
  在独奏大管的背景音乐中,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和大提琴都轮番奏出最优美的旋律。在欢庆胜利的同时也表达了人类最美好的心声——尊重自然,关爱自然、自由和睦地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
  通过一系列的器乐独白和协奏后,第一乐章的排山倒海的音响高潮再次出现。但它已不再被用来描述敌人的凶恶,而是用来斩钉截铁地表示正义的决心:决不能让悲剧重演!
  之后,又出现了一段怪诞的音响,像来自天上的声音,又像是神祗的造访,神秘而诡异。似乎告诉人们,邪恶被消灭只是暂时的,它仍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善良的人们啊,不可掉以轻心。
  但是,这神秘的提示已不能阻止人们胜利心情的表达,他们仍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主题音乐再次缓慢地响起,像一阵瑟瑟清风掠过安谧恬静的原野,在人们的心中培植出无限向往之情。这细弱却清晰的曼妙之音渐行渐远,像春风飘向天涯。她一边远去一边向我们挥手,似乎告诉我们:自由、和平、宁静、美好的社会就在等前方不远的地方等待我们。
  每当我听完这一乐章,我的思绪很长时间都沉浸在肖斯塔科维奇描写的意境中,久久不能走出也不愿走出。那简洁恬适的令人心醉的声响,一遍又一遍地在胸间回荡,我一遍又一遍的咀嚼它,有时会热泪盈眶。
  我渴望着肖斯塔科维奇的理想境界能在人类出现。我知道这是幻想,因为近年来人类发展的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整个社会被浮躁的海洋淹没了,毁灭似乎是不太遥远的事。因此我常常把幻想借过来,躲进肖斯塔科维奇描绘的理想天地,暂且享受一把虚幻美好的田园生活,它像一杯醇香美酒,每每陶醉我的心灵,这几乎成了不可离弃的精神需求。
  理想是这样的迷人,如果能用生命来换取,我将毫不犹豫。
  ——转自“百度文库”


[ 本帖最后由 sunwz5057 于 2014-2-7 10:23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6 08:31 PM
又见启凡兄上来,问个好!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7 06:35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2-6 08:31 PM 发表
又见启凡兄上来,问个好!   
音版新年好!很佩服本文作者的学识。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2-7 08:41 AM
5057兄带来的好文章!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7 09:30 A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4-2-7 08:41 AM 发表
5057兄带来的好文章!
向白石兄拜个晚年,新的一年跃马更上一台阶。
作者: jp    时间: 2014-2-7 09:53 AM
作者写得有深度!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7 10:24 AM
原帖由 jp 于 2014-2-7 09:53 AM 发表
作者写得有深度!
J管新年好!文章写地很有深度,佩服!
作者: jp    时间: 2014-2-7 10:38 AM
欢迎启凡兄多发好帖子呀!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7 10:53 AM
原帖由 jp 于 2014-2-7 10:38 AM 发表
欢迎启凡兄多发好帖子呀!
谢J管抬爱。只是转贴的文章,觉得惭愧呀。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2-7 11:01 A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2-7 09:30 AM 发表
向白石兄拜个晚年,新的一年跃马更上一台阶。
也给5057兄拜个晚年!祝马年万事胜意!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7 11:15 A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4-2-7 11:01 AM 发表
也给5057兄拜个晚年!祝马年万事胜意!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7 04:09 PM
启凡兄前段时间忙些什么?欢迎多上来分享!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7 05:59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2-7 04:09 PM 发表
启凡兄前段时间忙些什么?欢迎多上来分享!
年底、年初应付条条块块的事情实在太多,一年比一年烦,真想早些赋闲在家。待空时,来论坛介绍一些小双张的专辑。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2-7 06:17 PM
近代的交响音乐,老肖的作品很值得肯肯,马勒之后的庞大结构.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7 06:41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2-7 06:17 PM 发表
近代的交响音乐,老肖的作品很值得肯肯,马勒之后的庞大结构.
芍版新年好,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了吧?旅途辛苦啦。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2-7 09:00 PM
又见sunwz5057兄的好文,忍不住学习。。。。。。。。。。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8 06:11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2-7 09:00 PM 发表
又见sunwz5057兄的好文,忍不住学习。。。。。。。。。。
永在兄,新年好。原作者的文章写得好,我只是转贴后用粗体字“加工”一下,方便阅读。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9 10:42 AM
好文转到论坛上,网友喜阅齐分享,只是启凡辛劳了,阅后收获我鼓掌。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9 04:00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2-9 10:42 AM 发表
好文转到论坛上,网友喜阅齐分享,只是启凡辛劳了,阅后收获我鼓掌。
共同为不知名的原作者鼓掌。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2-9 08:06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2-8 06:11 AM 发表
永在兄,新年好。原作者的文章写得好,我只是转贴后用粗体字“加工”一下,方便阅读。
有收获就值得学习。。。。。。。。。。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10 09:07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2-9 08:06 PM 发表
有收获就值得学习。。。。。。。。。。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2-10 09:34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2-7 06:41 PM 发表
芍版新年好,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了吧?旅途辛苦啦。


谢谢关心,一切安好!
祝兄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11 06:41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2-10 09:34 PM 发表


谢谢关心,一切安好!
祝兄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14 10:15 AM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与1926年在列宁格勒首演,当时他还不满十二岁,但他已经先后修毕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钢琴和作曲两门专业课程,而且他已经成为了列宁格勒音乐界的知名人士。《第一交响曲》的首演后短短几年,他不仅在苏联月摊上享有盛誉,而且还获得国际声望。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体现了他独创和自成一体的写作手法,同时也察觉到他与俄罗斯古典音乐传统的联系。美籍俄罗斯音乐学家斯诺尼姆斯基说:这部作品基本上尊循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的音乐传统,同时也显示出对传统主义的背离。
和一般的交响曲一样,这部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但其中慢板乐章被安排在诙谐曲乐章后面,而且肖斯塔科维奇还在第二和第四月航中加上了钢琴,这些都是有别于其他交响曲的地方。肖斯塔科维奇的这不交响曲的戏剧性构思的轮廓大致是这样:第一乐章基本形象灾后三个乐章深刻化了;对置的因素冲突以对光明因素的肯定作为结束,《第一交响曲》具有鲜明的主题素材,新颖的音乐语言,合符逻辑的发展,以独特的管弦乐风格,都是他有别于苏联时代最初的一些交响曲创作的地方。(文字资料经整理编辑)

肖斯塔科维奇1&7交响曲635_conew1.jpg (127.87 KB, 下载次数: 180)

肖斯塔科维奇1&7交响曲635_conew1.jpg

作者: 老项    时间: 2014-2-14 10:22 AM
受益良多,谢谢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14 01:21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2-14 10:15 AM 发表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与1926年在列宁格勒首演,当时他还不满十二岁,但他已经先后修毕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钢琴和作曲两门专业课程,而且他已经成为了列宁格勒音乐界的知名人士。《第一交响曲》的首演后短短几 ...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坎坷,值得敬重。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14 01:22 PM
原帖由 老项 于 2014-2-14 10 AM 发表
受益良多,谢谢
多谢老项。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18 05:30 PM
1919年肖斯塔科维奇进入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学习成绩优异,特别是在作曲和钢琴两个方面获得很大的成功。他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在列宁格勒首演是他一跃成为列宁格勒作曲家中首屈一指的任务。1927年,他的《第二交响曲“献给十月革命”》完成。之后又写了《第三交响曲“五一节”》,这两部作品是反传统的单乐章形式,没有获得成功。1936年他又完成了被指责为“烦躁的、尖叫般的、神经质的”特点的《第四交响曲》。但他后来并不满意自己的这首交响曲,说这是一首“很不完美、冗长的作品”,犯了“雄伟病的毛病”。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18 05:36 PM
直到1937年,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写一部新的《第五交响曲》,同年11月首演获得很大的成功。1939年,他创作的《第六交响曲》创造了一种新颖的、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形式:一个延伸的、基本上是悲剧性的广板乐章,继之伊两个快板乐章、一个活泼的诙谐乐章和一个疾驰般的终曲乐章。二战时期,他又写了《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1941年)和《第八交响曲》(1943年)。这两部被称之为“战争交响曲”的作品。1945年,为庆祝战争的胜利,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五乐章但篇幅小的《第九交响曲》,这首交响曲被认为是他的交响曲作品中最少交响性的作品,但改感情丰富,,真实反映了当时苏联人民战后的愉悦心情。
1948年,肖斯塔科维奇和哈恰图良、普罗科菲夫被一个苏共中央的文件批评;针对这些作品“对无调性、不协和音和不和谐的狂热崇拜”。

肖斯塔科维奇 第5交响曲 罗斯卓波维奇指挥国家交响乐团 .jpg (73.71 KB, 下载次数: 157)

肖斯塔科维奇 第5交响曲 罗斯卓波维奇指挥国家交响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 5&9交响曲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jpg (75.1 KB, 下载次数: 160)

肖斯塔科维奇 5&9交响曲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团 .jpg (91.89 KB, 下载次数: 170)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 .jpg (73.54 KB, 下载次数: 164)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18 05:39 PM
1953年,肖斯塔科维奇中断了几乎八年的交响曲创作后,写出了悲剧性的《第十交响曲》,这首交响曲备受争议。  

肖斯塔科维奇 第10交响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jpg (82.33 KB, 下载次数: 165)

肖斯塔科维奇 第10交响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第10交响曲 彼得·弗洛指挥皇家大会堂乐团 .jpg (95.5 KB, 下载次数: 164)

肖斯塔科维奇第10交响曲 彼得·弗洛指挥皇家大会堂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第10交响曲 史拉特金指挥圣路易斯交响乐团 .jpg (86.4 KB, 下载次数: 155)

肖斯塔科维奇第10交响曲 史拉特金指挥圣路易斯交响乐团  .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18 06:06 PM
音版好介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18 06:16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2-18 06:06 PM 发表
音版好介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22 10:15 AM

1948
年,比较复杂和抽象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写成,同时完成的还有《第四弦乐四重奏》。

照片 2873莫扎特第五、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协 大卫 (1).jpg (68.68 KB, 下载次数: 154)

照片 2873莫扎特第五、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协 大卫  (1).jpg

照片 2873莫扎特第五、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协 大卫 (2).jpg (124.32 KB, 下载次数: 147)

照片 2873莫扎特第五、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协 大卫  (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25 08:00 PM
早在1951年,肖斯塔科维奇就尝试塑造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光辉形象,他一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革命诗人的诗词为基础,写出了十首合唱诗;1957年为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他又以《第十一交响曲》形象地再现充满紧张戏剧性的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历史画面。
《第十一交响曲》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20世纪初的一些俄国革命歌曲,以及他自己的《十首合唱诗》。肖斯塔科维奇不仅局限于重现历史事件或以艺术来概括历史事件,他是音乐的发展向前跨了一步,力图使音乐接近我们这一时代的思想感情,因此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现代的特征。
《第十一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一步富有明确标题的交响曲。全区共分四个乐章,各乐章连续演奏:第一乐章《冬宫广场》、第二乐章《19日》、第三乐章《永恒的纪念》、第四乐章《警钟》。
195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而写的《第十一交响曲》完成和1961年为纪念列宁写成的《第十二交响曲》被批评为自由主义的宣言和形式主义的倒退。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2-25 08:03 PM 编辑 ]

肖斯塔科维奇 第11交响曲 雅尔维指挥哥德堡交响乐团 .jpg (90.54 KB, 下载次数: 172)

肖斯塔科维奇 第11交响曲 雅尔维指挥哥德堡交响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6&11交响曲海丁克指挥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 .jpg (126.82 KB, 下载次数: 157)

肖斯塔科维奇6&11交响曲海丁克指挥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第11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jpg (51.9 KB, 下载次数: 166)

肖斯塔科维奇第11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jpg

肖斯塔科维奇7&12交响曲海丁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jpg (82.99 KB, 下载次数: 156)

肖斯塔科维奇7&12交响曲海丁克指挥伦敦爱乐乐团 .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2-25 08:27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2-18 05:39 PM 发表
1953年,肖斯塔科维奇中断了几乎八年的交响曲创作后,写出了悲剧性的《第十交响曲》,这首交响曲备受争议。   
音乐情迷兄,好分享,学习中。。。。。。。。。。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25 08:36 P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2-25 08:27 PM 发表
音乐情迷兄,好分享,学习中。。。。。。。。。。

只是接过话题,共同学习。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2-26 06:32 AM
为音版的介绍鼓掌!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2-26 10:47 A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2-26 06:32 AM 发表
为音版的介绍鼓掌!

多谢启凡兄提出话题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3 08:52 AM
1937年,肖斯塔科维奇写出了这部精辟而大气的《第五交响曲》,不但避免了发配西伯利亚之祸,而且作为本世纪交响乐大师的地位也由此真正确立起来。
《第五交响曲》仍然是四乐章传统形式,但乐思、结构、配器都相当新奇,并且寓精巧于他惯有的辛辣之中。第一乐章开头英雄性的气势和规模,唤起了我们对贝多芬的回忆。钢琴在这里成了乐队的一员,加强了低音声部的力度,接下来一段由小提琴带点轻佻却颇觉幽默的独奏,透出肖氏俏皮的一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4 09:32 AM 编辑 ]

肖斯塔科维奇 第五交响曲 .jpg (83.8 KB, 下载次数: 166)

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

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 第五交响曲 A.jpg (108.69 KB, 下载次数: 153)

穆蒂指挥爱乐乐团

穆蒂指挥爱乐乐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3 08:54 AM
一张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集合:
肖斯塔科维奇 《第1交响曲》 《钢协》 《小协》 《大协》 《爵士组曲》 《大溪地狐步四重奏》

照片 2609 肖斯塔科维奇 第1交响曲 钢协 小协 大协 爵士组曲 大溪地狐步四重奏 (1)_conew1.jpg (142.14 KB, 下载次数: 160)

照片 2609  肖斯塔科维奇 第1交响曲 钢协 小协 大协 爵士组曲 大溪地狐步四重奏  (1)_conew1.jpg

照片 2609 肖斯塔科维奇 第1交响曲 钢协 小协 大协 爵士组曲 大溪地狐步四重奏 (2)_conew1.jpg (59.74 KB, 下载次数: 155)

照片 2609  肖斯塔科维奇 第1交响曲 钢协 小协 大协 爵士组曲 大溪地狐步四重奏  (2)_conew1.jpg

照片 2609 肖斯塔科维奇 第1交响曲 钢协 小协 大协 爵士组曲 大溪地狐步四重奏 (3)_conew1.jpg (54.84 KB, 下载次数: 170)

照片 2609  肖斯塔科维奇 第1交响曲 钢协 小协 大协 爵士组曲 大溪地狐步四重奏  (3)_conew1.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3 09:45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3 08:54 AM 发表
一张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集合:
肖斯塔科维奇 《第1交响曲》 《钢协》 《小协》 《大协》 《爵士组曲》 《大溪地狐步四重奏》
肖斯塔科维奇光交响乐全集就有11张CD之多。谢音版的介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4 09:25 AM
19416月,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列宁格勒被围困了几个月,当时居住在列宁格勒的肖斯塔科维奇怀着使命感,写作了《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前三个乐章。后来肖斯塔科维奇随大军撤退,在古比雪夫完成了作品。关于《第七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这样说:“在这些日子里,我写作这部交响曲,许多人在紧张而迅速第工作,我要创作这部作品体现我们的这些日子里、我们的生活、我们那些英雄的人们、那些为战胜敌人而斗争、正成为英雄并庆祝胜利的人们。在写作这部作品时,我想这我们伟大的人民,想着他们的英雄气概,想着人类的美好理想,想着人民的优秀品质,想着我们的美丽山河,想着人道主义,想着美”。“《第七交响曲》是关于我们都整、关于我们未来的胜利诗篇”。
沿着肖斯塔科维奇的这些话,我们就可以在他的|《第七交响曲》里找到相关乐思的蛛丝马迹。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4 09:34 AM 编辑 ]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 .jpg (108.5 KB, 下载次数: 161)

杨松斯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杨松斯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4 09:30 AM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六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6&9交响曲 .jpg (89.9 KB, 下载次数: 156)

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

杨松斯指挥奥斯陆爱乐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 第六交响曲 .jpg (71.91 KB, 下载次数: 149)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4 05:47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4 09:25 AM 发表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列宁格勒被围困了几个月,当时居住在列宁格勒的肖斯塔科维奇怀着使命感,写作了《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前三个乐章。后来肖斯塔科维奇随大军撤退,在古比雪夫完成 ...
正打算入肖斯塔科维奇 的第七交响曲。谢音版的介绍!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4 08:15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3-4 05:47 PM 发表
正打算入肖斯塔科维奇 的第七交响曲。谢音版的介绍!

建议下载相关音频试听后觉得可以接受才购入。因为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很多现代元素,不一定每个人都可以接受。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5 05:45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4 08:15 PM 发表

建议下载相关音频试听后觉得可以接受才购入。因为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很多现代元素,不一定每个人都可以接受。
买不到海丁克版的“肖八”,就来张海丁克版的“肖七”听听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7 05:49 PM
肖斯塔柯维奇《第八交响曲》表现那场反法西斯战争,以及与战争相关的苦难、饥馑、死亡和恐惧。不过比起姊妹篇——《第七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更显得内向,更具心里深度。首乐章不同寻常地安排了慢板,弦乐队在高音区长时间的合奏,发出尖锐。凄厉的呼啸,战争的恐怖气氛油然而生。此后是激烈却又无奈的一番抗争,音乐进展的方向很不明确,似乎每一个音符小节都为自己争得一个主题的地位,而这时肖氏交响曲惯常的手法。风雨过后,天地间沉静下来,单簧管出现了,飘逸而闲适,但并不是牧歌式,听起来更像一种孤独的自怜。即使是极优美的几句,也仿佛是是那个受尽了创伤的人。第二乐章开始更有意思;一开头很令人振奋,笛声活泼调皮。
穆拉文斯基曾经指挥过肖氏及重要的《第五交响曲》的首演,与作曲家有过亲密交往。这张《第八交响曲》的演绎极为出色,条理性极强,交代充分,乐队表现精致细密。(文字整理来自《唱片从圣经》)

肖斯塔科维奇 第八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国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jpg (105 KB, 下载次数: 137)

肖斯塔科维奇  第八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国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八交响曲 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jpg (80.62 KB, 下载次数: 145)

肖斯塔科维奇 第八交响曲 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7 06:02 PM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九交响曲》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版(DECCA430 505-2)和《第十一交响曲》 比奇科夫指挥柏林爱乐版 (PHILIPS 420 935-2)

肖斯塔科维奇 第九交响曲 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 .jpg (77.04 KB, 下载次数: 139)

肖斯塔科维奇 第九交响曲 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 .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11交响曲 比奇科夫指挥柏林爱乐 .jpg (70.47 KB, 下载次数: 136)

肖斯塔科维奇 第11交响曲 比奇科夫指挥柏林爱乐 .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8 06:17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7 06:02 PM 发表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九交响曲》索尔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版(DECCA430 505-2)和《第十一交响曲》 比奇科夫指挥柏林爱乐版 (PHILIPS 420 935-2)
音版介绍的肖斯塔科维奇作品这么多。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8 08:54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3-8 06:17 PM 发表
音版介绍的肖斯塔科维奇作品这么多。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真的不少,交响曲就有15首,还有协奏曲、室内乐,我尽量上传分享。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11 06:18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8 08:54 PM 发表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真的不少,交响曲就有15首,还有协奏曲、室内乐,我尽量上传分享。
  这两天听了由俄罗斯旋律公司出品、孔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演奏版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号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一乐章自5分37秒起的“侵略”主题对于我国的中老年朋友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有的青年朋友甚至用作手机的铃声。这就是如网友所说,我国的抗战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鬼子进村”的旋律正是改编自这一主题。
  该主题的创作手法,我认为与拉威尔的《波莱罗》有相似之处,先由一小段旋律重复演奏,力度逐渐加强。但不同的是,这段10余分钟的主题一开始在小军鼓微弱敲击伴奏下由小提琴到大提琴的微弱拨奏,经过主题的复奏与变奏,木管、铜管及木琴等打击乐器加入了进来。主题由原来稍具幽默诙谐、小心翼翼地试探开始变异成为无限制的、凶残的扩张和侵略:刚愎、乖戾,甚至目空和横扫一切。充分描写了纳粹集团想征服世界的侵略和扩张的野心……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11 09:07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3-11 06:18 PM 发表
  这两天听了由俄罗斯旋律公司出品、孔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演奏版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号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一乐章自5分37秒起的“侵略”主题对于我国的中老年朋友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有的青年朋友甚至用 ...

好注解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12 06:27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11 09:07 PM 发表

好注解!
我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对不对。肖八听了几遍,没感觉。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3-12 10:28 AM
喜欢马勒的话,基本也可以接受老肖。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12 01:31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3-12 10:28 AM 发表
喜欢马勒的话,基本也可以接受老肖。
相比与“肖八”,我还是更能接受“肖七”。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15 08:36 PM
1962年,他的《第十三交响曲》首演,这部交响曲是带有合唱部分的作品,但由于合唱歌词中带有对斯大林的批评,在压力下,不得不收回修改。

肖斯塔科维奇 第13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国家音乐厅管弦乐团.jpg (97.43 KB, 下载次数: 148)

肖斯塔科维奇 第13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国家音乐厅管弦乐团.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18 08:52 PM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这首式样很不一样的《第14交响曲》,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弦乐器与打击乐器为女高音和男低音伴奏的歌曲套曲,十一个乐章是为四位诗人的11篇诗歌谱曲而成,其共同主题就是死亡。弦乐队在高音区常作挣扎、战粟般的尖锐呼啸,而打击乐营造的气氛更是精彩而令人惊恐。

肖斯塔科维奇 第14交响曲 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 .jpg (93.3 KB, 下载次数: 139)

肖斯塔科维奇 第14交响曲 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 .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14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国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jpg (98.19 KB, 下载次数: 154)

肖斯塔科维奇 第14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国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18 08:54 PM
1969年写成的《第十四交响曲》带有合唱部分的,其中包括十一首诗的配乐。这使得肖斯塔科维奇已经经历了严重过的心脏病发作的煎熬,又不慎摔断了一条腿。这是她的作品更多的是忧郁的沉思和对死亡的预感。他说“这部交响曲是我对死亡的抗议”。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19 07:05 AM
音版介绍了这么多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创作背景以及所受到的不公正的遭遇,简直就是一部肖斯塔科维奇的生平史。音版辛苦啦!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1 08:19 PM
转一个对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的评论:
嘲讽并战栗着———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
  作品开头充满阴暗和苦涩,痉挛的、神经质般的弦乐声部流动背景下,庸俗与崇高在战栗中不可思议地水乳交融。
钟敲了十三下,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情节不仅出现在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的开篇,也真实地贯穿着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孤独挣扎于其中的那个带有卡夫卡面具风格的古拉格群岛时代始终,深嵌在这个时代漩涡中心的是一个挂有真理字样的、机械般冰冷的巨大蚁穴,力量和狡计从里面向四面八方蔓延,并抛撒出各种告密者的小字条和朝令夕改的委员会通知,惨淡灯光下的艺术家们被牢牢捆绑在各自座椅上,提心吊胆地填词吟诗、绘画谱曲———有什么比这更像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反讽话剧场景呢?
透过如此视域审视,肖斯塔科维奇不啻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作曲家,从歌剧《鼻子》和《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开始,他的每部重要作品演出后在全苏维埃作曲家协会会议桌和莫斯科报纸上按惯例掀起的热火朝天的辩论和批判同样可以被看作这种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在现实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延续,而且这种延续能够反过来促成对肖氏作品的理解。肖氏创作于1953年,曾成功连续掀起三次大辩论的《e小调第十交响曲》据说就是作曲家对官方裁决标在自己头衔上的形式主义错误道路恶名的冷嘲热讽和反理解。肖氏在这里运用了由DSCH四个音(作曲家本人名字的德语开头字母)组成的动机主题形成织锦式的复杂图案,传达着某种意义被架空的。作品开头充满阴暗和苦涩,痉挛的、神经质般的弦乐声部流动背景下,庸俗与崇高在战栗中不可思议地水乳交融,怪诞的木管组各声部轮番跳动出滑稽又呆板的节奏,透露出非比寻常的机智和世故,宣泄着肆无忌惮的讥讽,并在Scherzo乐章的幽默创意高潮爆发中达到巅峰,粗暴幼稚的乐思模仿中夹杂着略微麻木的恐惧感,以至于该乐章被后来的音乐史学界解释为这位苏维埃版的马勒故意用音响绘就的斯大林肖像
    没人知道当年一个个头发凌乱、面色铁青的作曲家协会委员端坐聆听肖氏的新作品时内心真正有何感触,但我总想象出顺着他们镜框边缘流淌下的汗水点点滴滴地编织成荒唐绝伦的注脚,仿佛恰好能与这音乐相映成趣,同样有趣的是从肖氏方正乾净脸庞上挂着的永远捉摸不透的镜片后方流露出的坚定目光,在猜忌、死寂的灵异空间恐惧气氛中使人感到一股来自信念的超脱力量,使存在者能够在这个变得陌生和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得以继续存在下去。

肖斯塔科维奇 第10交响曲 阿什肯纳齐指挥皇家爱乐 .jpg (90.33 KB, 下载次数: 149)

肖斯塔科维奇 第10交响曲 阿什肯纳齐指挥皇家爱乐 .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10交响曲 多纳伊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jpg (103.88 KB, 下载次数: 149)

肖斯塔科维奇 第10交响曲 多纳伊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10交响曲 西蒙 拉特尔指挥爱乐乐团 .jpg (110.5 KB, 下载次数: 136)

肖斯塔科维奇 第10交响曲 西蒙 拉特尔指挥爱乐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第10交响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jpg (22.44 KB, 下载次数: 142)

肖斯塔科维奇第10交响曲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  .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3-21 09:27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21 08:19 PM 发表
转一个对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的评论:
嘲讽并战栗着———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
  作品开头充满阴暗和苦涩,痉挛的、神经质般的弦乐声部流动背景下,庸俗与崇高在战栗中不可思议地水乳交融。
“钟 ...
好分享,学习中。。。。。。。。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3-21 10:26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3-11 06:18 PM 发表
  这两天听了由俄罗斯旋律公司出品、孔德拉辛指挥莫斯科爱乐乐团演奏版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号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一乐章自5分37秒起的“侵略”主题对于我国的中老年朋友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有的青年朋友甚至用 ...
有机会找来听听,看5057兄介绍是很过瘾的乐章。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22 06:49 A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4-3-21 10:26 PM 发表
有机会找来听听,看5057兄介绍是很过瘾的乐章。
白石兄,“肖七”的“侵略”还是比较容易懂的。我听的是“旋律”版的,可能和其它的版本有所不同:“七”的时间短,“八”与“十一”的动态也不大。白石兄可以先看看视频的“肖七”,这个演出的“侵略”是从6:34秒起的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5NjY5OTY0.html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4-3-22 09:17 AM
手上只有肖氏的大协小协,小提琴中提琴奏鸣曲乐队版 ,肖氏交响乐没听过,找机会补上这一缺憾。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2 12:18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4-3-22 09:17 AM 发表
手上只有肖氏的大协小协,小提琴中提琴奏鸣曲乐队版 ,肖氏交响乐没听过,找机会补上这一缺憾。

肖斯塔科维奇一共写了两部《大提琴协奏曲》,第一部完成于1959年,第二部完成于1966年。这两部作品均属于肖斯塔科维奇中期创作阶段中的重要之作,堪称杰作。《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题献给罗斯特罗波维奇并由其首演的。肖斯塔科维奇比罗斯特罗波维奇年长二十一岁,两人既是师生关系(罗氏曾随肖氏学习配器),又是志同道合的忘年知交。他俩的合作所产生的这部妙不可言的第一协奏曲,实乃音乐世界的幸运。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灵感,虽与普罗科菲耶夫的((大提琴交响曲》的诱发有关,但从结果来看,两曲风格迥异。肖氏的个性在此曲中表现得异常鲜明,是非他莫属的音乐。

肖斯塔科维奇 大协&钢协 普列文钢琴 罗斯卓波维奇大提琴 .jpg (109.08 KB, 下载次数: 116)

肖斯塔科维奇 大协&钢协 普列文钢琴 罗斯卓波维奇大提琴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2 12:20 PM
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协奏曲》其他两个版本:
肖斯塔科维奇  1&2大协 席夫大提琴 马克森 肖斯塔科维奇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 大协 古德曼大提琴 泰米卡诺夫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 第1&2大协 席夫大提琴 马克森 肖斯塔科维奇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jpg (60.33 KB, 下载次数: 146)

肖斯塔科维奇  第1&2大协 席夫大提琴 马克森 肖斯塔科维奇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jpg

肖斯塔科维奇 大协 古德曼大提琴 泰米卡诺夫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jpg (65.58 KB, 下载次数: 161)

肖斯塔科维奇 大协 古德曼大提琴 泰米卡诺夫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23 03:46 PM
原帖由 在路上 于 2014-3-22 09:17 AM 发表
手上只有肖氏的大协小协,小提琴中提琴奏鸣曲乐队版 ,肖氏交响乐没听过,找机会补上这一缺憾。
什么时候我找大协小协听听。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23 03:48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22 12 PM 发表
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协奏曲》其他两个版本:
肖斯塔科维奇  第1&2大协 席夫大提琴 马克森 肖斯塔科维奇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 大协 古德曼大提琴 泰米卡诺夫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这张肖斯塔科维奇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自己的第1 & 2大协应该不错吧。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3 10:40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3-23 03:48 PM 发表
这张肖斯塔科维奇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自己的第1 & 2大协应该不错吧。

这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儿子马克森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曲团的演绎,相信这是最权威的演绎了吧。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24 06:23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23 10:40 PM 发表

这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儿子马克森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曲团的演绎,相信这是最权威的演绎了吧。
应该是权威的版本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3-24 09:13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22 12 PM 发表
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协奏曲》其他两个版本:
肖斯塔科维奇  第1&2大协 席夫大提琴 马克森 肖斯塔科维奇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肖斯塔科维奇 大协 古德曼大提琴 泰米卡诺夫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好分享。。。。。。。。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5 12:05 PM
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无疑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全部作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部。这部作品完成于1947年,题献给他的挚友同时也是他的室内乐搭档、苏联小提琴大师奥伊斯特拉赫。据说,由于苏联当时的政治环境,在那段人心惶惶的岁月中,肖斯塔科维奇只能将手稿埋藏在抽屉的最底层,直到斯大林去世,该作品才于19551029日才由奥依斯特拉赫在列宁格勒正式首演并获得空前成功。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小协 a.jpg (103.22 KB, 下载次数: 126)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小协 a.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小协 莫诺娃 普列文指挥皇家爱乐 .jpg (63.74 KB, 下载次数: 125)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小协 莫诺娃 普列文指挥皇家爱乐 .jpg

作者: x.l    时间: 2014-3-25 01:09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25 12:05 PM 发表
《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无疑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全部作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部。这部作品完成于1947年,题献给他的挚友同时也是他的室内乐搭档、苏联小提琴大师奥伊斯特拉赫。据说,由于苏联当时的政治环境,在那段人 ...
我有一张山度士出版的1,2小协。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5 03:17 PM
俄罗斯历史档案》——小提琴协奏曲 10CDCD2中就有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898468125760909675[1]_conew1.jpg (50.77 KB, 下载次数: 159)

898468125760909675[1]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5 03:20 PM
大卫. 奥依斯特拉赫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小协和罗斯卓波维奇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大协,按演绎讲大概应该是无出其二了吧。米特罗普洛斯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25 03:23 PM 编辑 ]

肖斯塔科维奇小协 大卫 肖氏大协 罗斯卓波维奇.jpg (69.17 KB, 下载次数: 149)

肖斯塔科维奇小协 大卫 肖氏大协  罗斯卓波维奇.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3-26 08:12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25 03 PM 发表
大卫. 奥依斯特拉赫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小协和罗斯卓波维奇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大协,按演绎讲大概应该是无出其二了吧。米特罗普洛斯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这张碟是什么公司录制的?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6 08:20 P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3-26 08:12 PM 发表
这张碟是什么公司录制的?

    最初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la Broadcasting Company,参见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的商标,注册于1927年,名为 Masterworks(名著),主要用于古典音乐作品。1929年,随着哥伦比亚更名为 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即 CBS),这一商标也被改为 CBS Masterworks(CBS 名著)。1989年 Sony 收购之后,仍使用 “CBS Masterworks”商标。1994年索尼古典成立后,停止了 “CBS Masterworks”,改用“Sony Classical”的商标。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8 08:13 PM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拥有我们对古典协奏曲所期待的一切:吸引人的旋律、辉煌的炫技写作、极快的华彩乐段。三个乐章的顺序(开始为奏鸣曲曲式的中板,接着是抒情的柔板以及生气勃勃的回旋曲式的终曲乐章)基本上与100年甚至200年前的协奏曲相同。首演后,在《真理报》臭名昭著的文章混乱取代了音乐和其他只能当作恭维的文章之后,苏联采访者发表了题为一如选定的主题的评论文章,认为这部作品在风格上没有新的东西亦无惊人之处
  如果这部作品没有惊人之处”(肯定没有打算令人惊奇),却有很多引人注意的主题素材和音乐结构。肖斯塔科维奇是一位采用逐渐演变手法的大师;在这部协奏曲中有许多例子,以一个简单的乐思开始,逐步发展,直至最终达到强烈的情感高潮。他的配器也极为简练并常常限制他自己仅使用最基本和声与乐队织体
  肖斯塔科维奇运用了相当一个缩减的乐队,双管制的木管乐器,没有小号和长号,除了定音鼓和锣之外没有其他打击乐器。但肖斯塔科维奇精妙地应用了这个缩减的乐队,在音乐达到高潮时获得极有力的声音效果,例如:尤其在第一乐章的戏剧性乐段,两支单簧管用其极少运用的尖声和穿透力强的高音音域演奏。这样戏剧性的乐段与更为嬉戏的插部交替进行,在第二主题中,它幽默的断音主题显然在这一刻出现了转机,使人联想起舒伯特的著名进行曲。这个进行曲的曲调用作第一乐章的结尾,在节奏性的弱音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再次回应并在弦乐的低音上中消失。(文字来自网络)

照片 4245_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小协 .jpg (130.23 KB, 下载次数: 146)

照片 4245_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小协  .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小协 帕尔曼小提琴 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 .jpg (107.21 KB, 下载次数: 151)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小协 帕尔曼小提琴 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9 10:46 AM
1971年,肖斯塔科维奇的最后一首交响曲《第十五交响曲》完成。这次他又回复到纯乐器的形式,又稍稍强调了打击乐器。在终曲总,钢片琴、三角琴、木琴、和钟琴精彩表演增添了色彩效果和节奏的渲染。
肖斯塔科维奇是主要以交响曲创作闻名的苏联作曲家。同时他也是苏联音乐教育家,先后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还获得诸多荣誉:“苏联人民音乐家”、两枚列宁勋章、一枚劳动红旗勋章、列宁奖金、斯大林奖金。在国际上,被授予瑞典皇家音乐研究院院士、罗马圣塞西利利学院名誉院士、牛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荣誉音乐博士。
197589,肖斯塔科维奇在莫斯科逝世。

15交响曲 .jpg (30.87 KB, 下载次数: 130)

15交响曲 .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15交响曲 (2).jpg (40.9 KB, 下载次数: 132)

肖斯塔科维奇 第15交响曲  (2).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15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伦敦爱乐 .jpg (25.84 KB, 下载次数: 144)

肖斯塔科维奇 第15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伦敦爱乐 .jpg

肖斯塔科维奇 第15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国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jpg (82.05 KB, 下载次数: 148)

肖斯塔科维奇 第15交响曲 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国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29 10:47 AM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 杨松斯版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 杨松斯.jpg (51.67 KB, 下载次数: 131)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 杨松斯.jpg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3-29 02:23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29 10:47 AM 发表
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 杨松斯版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3-29 09:00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3-26 08 PM 发表

    最初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la Broadcasting Company,参见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的商标,注册于1927年,名为 Masterworks(名著),主要用于古典音乐作品。1929年,随着哥伦比亚更名为 Columbia Broad ...
又学到知识了,谢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3-31 10:10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3-29 09:00 PM 发表
又学到知识了,谢谢!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4-2 08:52 AM



巴伯《大提琴协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著名犹太裔大提琴演奏家拉斐尔·沃费许(Raphael Wallfisch)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4-2 09:32 AM
  音版辛苦啦。来一张肖斯塔科维奇的舞曲专辑。

  名称:肖斯塔科维奇 霹雳、牛虻与可爱的稠李组曲
  指挥:里卡多·夏依
  乐团:费城交响乐团
  公司:DECCA
  编号:452 597-2
  企鹅四星

  简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大胆,其中大型作品,尤其是音乐构思和发展规模宏大的标题性交响曲,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这些作品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热烈,无论是什么样的主题形象,都内涵深刻、气势宏大,富有哲理性和实验性。
  事实上,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共创作了147部作品。其中除了15部交响曲,他还创作了大量戏剧音乐。其中包括两部歌剧、两部舞剧、8部话剧配乐以及五十多部电影音乐。并且,他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极为多样。除了一向热衷的讽刺性、怪诞性题材,他还是一位通俗音乐的高手。在通俗音乐的范畴里,肖斯塔科维奇在华尔兹、进行曲、波尔卡、快步舞,甚至爵士乐上大显身手。
  这张由里卡多•夏依指挥费城交响乐团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的《舞曲专辑》,收录的就是这一范畴的音乐。
  碟中第5 - 第10段,是芭蕾舞剧《螺丝钉》(霹雳)组曲,创作于1931年。这部舞剧是前苏联所谓的第一出“工业舞剧”,剧情将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作对比,对官僚主义进行了讽刺。它的剧情是这样的:苏联共青团的秘书长奥尔加、工作人员波里斯和生产经理科兹尔科夫,因为沉迷于狐步舞而被厂长解雇。他们被解雇以后,在一位牧师的支持下,计划破坏工厂。幸运的是,在厂里聪明的好员工意识到了这个情况,阴谋被识破,而参与者也一一被捕。之后,工厂在红军的领导下,举行了盛大庆祝会……
  肖斯塔科维奇在这部舞剧中写出令人“开心和满足的音乐”,同时又突出了漫画式的笔法,勾勒出各式反派人物的脸谱。为此,他运用夸张的配器手法,以少见的乐器,俚俗的小调、甚至爵士的风格……将音乐写得生动、幽默、辛辣、刺激,妙趣横生,而又不落俗套。
  但这样的作品却被当时的苏联官方以“丑化苏维埃人”、“旋律贫乏,节奏、音色、和声的效果过分夸张,怪诞”为理由,逐出公演剧目。耐人寻味的是,由这些芭蕾音乐中抽取出来的纯器乐组曲,在听众中仍然大受欢迎。
  肖斯塔科维奇在有声电影一问世便积极投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中,并终身不渝。其中,1955年为电影《牛虻》配写的电影音乐(第11 - 第23段),是最著名的。
  50年代初期,苏联电影因为二战的关系,有一阵子没恢复过元气来,于是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片大行其道。不管是俄国的还是外国的,拿来就是,完成年度生产指标就行。当然其中也不乏佳作,比如《奥赛罗》、《堂吉诃德》和《静静的顿河》。
  1955年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牛虻》,肯定不属于上一种,小说也没什么名气。虽然它被当作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的好教材,印数累计达百万,但据说作者伏尼契晚年在美国穷愁潦倒,多亏中文版的近万美元版税才维持了生活。
  不过这部电影的导演范齐美尔、主演斯特里仁诺夫都是当时苏联电影界的大腕,但是现在这部影片几乎也像伏尼契一样被很多年轻人遗忘了,剩下的肖斯塔科维奇的配乐却经久不衰。就连官方版本的苏联科学院《电影史纲》也这样说:“影片《牛虻》是不均衡的……肖斯塔科维奇谱写的充满紧张激情的,很有气魄的音乐是影片最优秀的亮点。”
  在这部《牛虻》的电影配乐中,有一段《浪漫曲》美得出奇。它出现在影片一开始。那就是,牛虻和蒙台利尼主教谈论热那亚的青年意大利党人的时候。随后,在父子狱中相会的一段戏中,这段旋律再次出现。这首《浪漫曲》竟然在西方风行了好一阵子,成为音乐会上热门的安可曲和小品唱片上必备的招牌曲,后来还被冠以“俄罗斯冥想曲”的雅号。
  的确,小提琴独奏和乐队的形式,和马斯奈的歌剧《泰伊丝》中的《冥想曲》十分相似,旋律非常的优美。这首曲子是如此的出色,以至于70年代被英国人引用到BBC一部描写东西方冷战时期间碟案的电视剧中,作为苏联主题出现,进而成了在西方流行的名曲。
  当然《牛虻》的配乐并非只有这首《浪漫曲》出挑,其它像《序曲》的大气磅礴,《民间节日》的轻快明丽和《夜曲》中浓得化不开的浪漫,都大大超越了它作为电影配乐的初衷,完全具备了独立欣赏的条件。
  可以说,这些配乐秉承了柴可夫斯基作品里独有的华丽浪漫,是肖斯塔科维奇对俄罗斯传统乐风的一次回归。

  曲目
  01 - 04 音乐喜剧:莫斯科 - 可爱的稠李 组曲(Moscow - Cheryomushki, Op.105)
  05 - 10 芭蕾音乐:霹雳 组曲(The Bolt, Op.27a)
  11 - 23 电影音乐:牛虻(The Gadfly, Op.97)

肖斯塔科维奇:牛虻、霹雳.jpg (40.07 KB, 下载次数: 158)

肖斯塔科维奇:牛虻、霹雳.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4-2 11:16 AM
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刚好遇上“牛虻”热,于是尝试接触一下:小说连播听了、连环画看了、小说翻了几页、甚至电影也硬撑着看了一会,但总是提不起兴趣,只记得主人公叫阿瑟,有个神父爸爸,还有他原是不应被捕的.....。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4-2 11:50 AM
原帖由 jp 于 2014-4-2 11:16 AM 发表
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刚好遇上“牛虻”热,于是尝试接触一下:小说连播听了、连环画看了、小说翻了几页、甚至电影也硬撑着看了一会,但总是提不起兴趣,只记得主人公叫阿瑟,有个神父爸爸,还有他原是不应被捕的.....。 ...
我小时候是偷偷地借来看小说《牛虻》的,感动得一塌糊涂。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4-2 09:19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4-2 11:50 AM 发表
我小时候是偷偷地借来看小说《牛虻》的,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也是,太有共鸣了。。。。。。。。。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4-4-2 09:48 PM
原帖由 sunwz5057 于 2014-4-2 09:32 AM 发表
  音版辛苦啦。来一张肖斯塔科维奇的舞曲专辑。

  名称:肖斯塔科维奇 霹雳、牛虻与可爱的稠李组曲
  指挥:里卡多·夏依
  乐团:费城交响乐团
  公司:DECCA
  编号:452 597-2
  企鹅四星
...
学习资料!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4-3 05:12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4-2 09:19 PM 发表
我也是,太有共鸣了。。。。。。。。。
牛虻(亚瑟)的爱情,生父(神父主教蒙太尼里)的欺骗与出卖……
作者: sunwz5057    时间: 2014-4-3 05:16 AM
原帖由 王白石 于 2014-4-2 09:48 PM 发表
学习资料!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4-21 09:58 AM

    有评论说:肖斯塔科维奇仅有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全无冷峻沉重,尤其是和他的交响乐作品相比。“全无冷峻沉重”?听过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感觉的是钢琴技巧地“晒冷”(炫耀),偶尔也感觉到一丝爵士的味道。
      1932年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c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为钢琴、独奏小号和弦乐队而写。第二乐章有一小段由小号与钢琴的竞奏显得有点新奇)。配器采用了小乐队编制,193310月首演,由斯蒂多里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本人演奏钢琴,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肖斯塔科维奇不止一次地说:他的这部作品“填补了苏维埃器乐协奏曲音乐创作的空白。不好理解,还需要好好了解苏联的音乐史才能明白他的意思。
       1957年,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F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是为他的儿子马克西姆即将毕业与莫斯科音乐学院而写的。同年由马克西姆逐走刚起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这不钢琴协奏曲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对困难挫折的抗争精神。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抗争的精神。无论是丰富的音乐内容,还是多样性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4-21 10:02 AM 编辑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4-4-21 10:00 AM
第一号创作于作者意气风发的年青时代,充满活力和憧憬;第二号创作于已经历尽了沧桑的年代。虽然其中仍然具备着作曲家特有的紧张和凝重,作品整体却是典雅明媚,其豁达意境令人感动。
两首作品完成的年份相差了二十几年。 
《第二钢琴协奏曲》遵循了古典钢琴协奏曲————三乐章的结构形式。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在风格上轻快明朗,充满朝气;第二乐章则完全相反,具有萨拉班德舞曲的肃穆庄重和夜曲的柔美,被称作现代音乐中最美丽的篇章。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当代舞台上颇受欢迎的一部钢琴协奏曲,也是我们全面了解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一部良好教材。

003Hl8d11S0DDA[1]_conew1.jpg (53.34 KB, 下载次数: 137)

003Hl8d11S0DDA[1]_conew1.jpg

肖斯塔科维奇 钢协 基臣钢琴 斯皮瓦科夫指挥Moscow Virtuosi.jpg (79.54 KB, 下载次数: 131)

肖斯塔科维奇 钢协 基臣钢琴 斯皮瓦科夫指挥Moscow Virtuosi.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4-22 08:36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4-4-21 09:58 AM 发表
63605
    有评论说:肖斯塔科维奇仅有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全无冷峻沉重,尤其是和他的交响乐作品相比。“全无冷峻沉重”?听过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感觉的是钢琴技巧地“晒冷”(炫耀),偶尔也感觉到一丝爵士的味 ...
EMI这张碟不错!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