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数码潮流先锋——广州“剑如虹”的数字影、音系统 [打印本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3 12:05 PM
标题: 数码潮流先锋——广州“剑如虹”的数字影、音系统
我多次提到:这是发烧友可选择多元化产品的最好时代!特别是在讯源上,为什么?

目前市场上的讯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小众的模拟音源为代表的黑胶LP、同兄弟的还有开盘带与磁带。后两前者理论上开盘带最保真,但由于年代久远,开盘带产品多难寻找到,加上开盘带容易老化掉磁,即使能找到一些也难保证状态,黑胶在保存上要比开盘带有优越多了,也助长了它的生命期;磁带嘛没那么高保真,耗损更大,不在挑剔的发烧友的菜单里。模拟的代表基本集中在发行量比较庞大、跨度时间最长的黑胶LP身上,试想数码诞生以来才多少年?!

二是以数码阵营的CD,一度曾经革了模拟的命!CD发展到目前,又延伸出更高信息量的PC-HIFICAS、多声道的高清蓝光、在线播放等各类数码类产品,特别是后者,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行业发展趋势,厂家也在产品做足够卖点,推陈出新,新技术也可谓日新月异。与模拟产品比较起来,无疑数码阵营占据更大的优势与庞大的市场!

这些年一直见到一些论坛在见到CAS是否会逐渐取代CD的讨论,先也别说谁取代谁的结论,我们得看到CD盘还在继续的发行,还有那么多的相关产品存在与市场,想让它一夜之间消失,不太可能吧。再回过头来看,模拟时代的黑胶也还在市场上并存着。但这些讨论也并非空穴来凤,如果模拟与数码有着载体本质的区别,那CDCAS也同属数码阵营啊,而且后者的还以高格式的,应该会有“技术性”的优势啊?观望的发烧友还是不少的。问题出在那里?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3 03:41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3 01:33 PM
我认为有两大因数:
其一是高格式CAS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虽然细看每家推出的产品都号称着能播高清格式,但解码、传输方式还有与播放器的写入或者与第三方配合、兼容等等都各走路线,并且在操作搭配都比简单的CD放入盘片要复杂很多;再者,我们知道多一个连接环节多一步就多一个变数,操作调教的方式也就变得相对烦琐;数码的格式繁多,播放软件繁多、搭配组合繁多,变数也就更多;数码技术也是日新月异,需要发烧友也需如电脑那般及时升级,对软、硬件技术性的PC复杂化操作这对老一代的发烧友也是一个挑战,至少目前是很难标准与简单化。

其二:唱片公司的开放时间?
有一个比较好的硬件载体,需要有唱片公司的跟进,唱片公司特别是发烧友推崇的黄金模拟时代古典大师的经典唱片上。对不起,他们仅发行实体产品。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一旦开放更高容量格式的数字文件,被不可控制的复制恐怕连CD塑料盘的利润都没有了,在目前唱片公司还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利润点目前,短时间是难以完全开放。这是指在高清音乐方面,我们得清楚的看到,目前的古典音乐基本都还是CD盘抓轨与一些小型唱片公司开放。起码与硬件的配置是极不相称的,而硬件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与数字音乐形成强烈对比的是AV影音多声道产品,为什么能快速的带动多声道影音产品的发展,就是因为软件容易找到,而且影、音数据容量方面与主流推广是匹配得上的,1080P蓝光风还没过,更更高的4K也正在按步骤普及,甚至还可以让大家展望到8K的新时代。

这些种种迹象,我们可以分析到:传统的发烧友在坚持或者在观望着,但是数码确是实实在在的吸引了一批相对年轻的发烧友加入到发烧队伍上来,哪怕是从CAS、多声道甚至耳机这些点切入开始。不要忘了,数码时代录制了许多的多声道的古典音乐与现场演唱会的,这些更直观的声、画具备,让我们更直觉的感受到现场音乐厅的魅力,我们说去录音的目的是还原现场,多声道与大屏幕就是为我们更形象的还原一个“现场”,不得不说,比我们靠想象的立体声直观。我也越来越发现身边的HIFI发烧友的变化,陆续在HIFI的基础上加入多声道,双修(HIFIAV),三修(模拟HIFIAVCAS)也不奇怪!与其抵触纠结、不如包容,更取所需、百花齐放,是否是发烧友最好的时代!

而这次我们走访的“剑如虹”兄,就是属于数码阵营的先行者了……。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3 03:36 PM 编辑 ]

IMG_9806.jpg (94.71 KB, 下载次数: 201)

IMG_9806.jpg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4-1-13 02:35 PM
好整洁大方的环境,期待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3 02:40 PM
咱们论坛上的KK版主、YSJ等都是数码方面的高手,YSJ热衷于CAS、KK版主更是在CAS的基础上把玩多声道,他们都有一个特征,对计算机很熟悉,并且平常工作也与计算机有着关联。论坛上剑如虹兄也是如此,长需要在计算机前办公,加上他提到这个兴趣一直陪伴他多年,组建系统时也免不了往这方面靠。剑兄这套房是新装修,在之前的老房是玩着一套以AE箱组成的影院系统,搬入这套新房,自然也是如愿升级了。一般发烧友都喜在独立空间发烧,而剑兄觉得在客厅里组建更方面与家日共享成果,如看平常看电影,还是电视,都可以使用100多寸大屏幕投影,特别是现在的电视节目,基本也可以达到标清甚至高清效果,看一些综艺与晚会节目是有如亲身临场的感受,一些新拍的电视剧也是画质了得,一旦习惯了大屏幕,是很难再习惯在主流的电视屏幕的小尺寸了。特别是小孩子,看着动画片是很兴奋的,我女儿在家看习惯了投影播电视,然后去外公外婆家看那台60寸的电视就直说太小,就是这个理。


有了第一次的多声道搭配经验,剑兄这次新房的装修上也直接融合着兴趣,器材也是定位于高端。从装修上尽量保持着家的温馨,起码我没有看到很发烧风格的装修痕迹,在一些细节上是做了干净利索的:两组专线,一组六平方、一组四平方;窗帘使用了加厚的材料,再加上一层遮光的布料,这样对投影的黑位及声音都有正面的帮助;沙发上也有一张三位及一张单位的芝华士功能沙发,这种功能能调整角度,全放开趟下就是一张舒服的小床,我很是欣赏,只怪我的听音室比较小,能容纳那么大的功能沙发,要不我早想买了。坐着舒服光顾着欣赏,一时忘了给这套沙发留个影了。剑兄的这个房间在广州来说确实是不小,在摆下多声道的箱子及一大堆器材竟然也不觉得拥挤。据剑兄说,这房子目前的价值已经比买时涨了差不多一倍,我问了问每平米的价格,吐了吐舌头,在广州生活可真不容易……。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3 02:57 PM 编辑 ]

IMG_9820.jpg (85.01 KB, 下载次数: 212)

IMG_9820.jpg

IMG_9826.jpg (109.95 KB, 下载次数: 190)

IMG_9826.jpg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4-1-13 03:03 PM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3 03:19 PM
使用美国瑰宝组建多声道家庭影院的之前我介绍过一家在别墅地下室的案例,那个环境比剑兄的稍大,除了主箱比剑兄的大一号FOCUS 外,其它箱子都是一致的,在剑兄着个环境,SIGNATURE SE足够了.有兴趣的可以转到这里看看: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37717&highlight=

中置是AV多声道的灵魂,有能力的话,在规划时候应该把它的地位提升到与主箱同一个档次,剑兄选择这个型号是瑰宝SILVERSCREEN,双8寸的低音单元在这个环境很给力,由于箱体比较大,承放的机架是特别委托声美力定制的.

IMG_9791.jpg (68.25 KB, 下载次数: 202)

IMG_979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3 03:51 PM
环绕是瑰宝的STUDIO HD,具有8寸的中低音单元,即使是做为环绕来用,也不失礼,架子也是加高定制的的声美力脚架。环绕旁边还有一个黑色小抽屉,里面装满了其收集的高清蓝光节目,并编写上号,然后打印出来,想看什么节目可以对应找到编号,我问他为什么不把节目装到硬盘里,他说蓝光一个节目都有几十G的容量,使用硬盘读取那么大的数据,容易损坏硬盘。剑兄的CAS里的4个大容量硬盘基本以音乐节目为主。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3 03:57 PM 编辑 ]

IMG_9776.jpg (65.92 KB, 下载次数: 197)

IMG_9776.jpg

IMG_9778.jpg (55.92 KB, 下载次数: 190)

IMG_977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3 04:13 PM
瑰宝的双十五寸超低音我在之前介绍过的别墅地下室那里就领教过,当时还揣测一个超低音在他那里够不够,要不要再加一个玩双炮?后来听到已经够震撼了!
这款充满雄性气味的大炮又被慧眼相中,又找到了他的新主人。写到这里,我才发现瑰宝在这里与地板的颜色搭配得太和谐了,这地板也是实木的。在铺的时候架空了一些高度,形成了一些空腔,对吸收低音有一些作用,来后我们在听音时候并没有明显驻波的感受,低频也比较干净。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3 04:19 PM 编辑 ]

IMG_9781.jpg (90.35 KB, 下载次数: 197)

IMG_9781.jpg

IMG_9782.jpg (84.98 KB, 下载次数: 199)

IMG_978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3 04:29 PM
目前的音源上是比较丰富的,有高清电视机定盒连接投影组成的投影电视;硬盘阵列组成的CAS播放,修改成WIN系统的苹果MAC MINI处理,无线控制界面,OPPO 103D蓝光播放机,看得眼花缭乱!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3 04:31 PM 编辑 ]

IMG_9799.jpg (75.6 KB, 下载次数: 188)

IMG_9799.jpg

IMG_9797.jpg (46.23 KB, 下载次数: 204)

IMG_9797.jpg

IMG_9796.jpg (56.08 KB, 下载次数: 193)

IMG_9796.jpg

IMG_9827.jpg (79.67 KB, 下载次数: 200)

IMG_982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3 04:38 PM
CAS的高清解码器是加拿大的MEITNER  ma1 DAC

IMG_9788.jpg (37.55 KB, 下载次数: 185)

IMG_9788.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1-13 08:36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1-13 01:33 PM 发表
我认为有两大因数:
其一是高格式CAS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虽然细看每家推出的产品都号称着能播高清格式,但解码、传输方式还有与播放器的写入或者与第三方配合、兼容等等都各走路线,并且在操作搭配都比简单的C ...
好温馨的听音空间,看来楼主乃儒雅之人啊。。。。。。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4 10:38 AM
前、后级是美国的CODA,这套前后级走的是柔顺温暖路线,高频稍暗,舒缓粘稠,有胆机的久听不累特点,听动态大些的音乐感受比EC搭配时候还“温柔”不少,可能少点激情。倒是能把CAS的“数码味道”消灭很多。而加入一台CODA四声道的后级可以快速的组成多声道系统。

IMG_9787.jpg (32.71 KB, 下载次数: 108)

IMG_9787.jpg

IMG_9790.jpg (59.93 KB, 下载次数: 133)

IMG_9790.jpg

IMG_9794.jpg (64.31 KB, 下载次数: 123)

IMG_979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4 10:45 AM
在播放多声道音乐与电影时候,前级使用了这台不常见的澳洲Halcro的HI-END多声道处理前级SSP220,这个品牌的HIFI器材是非常名贵的。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4 10:46 AM 编辑 ]

IMG_9792.jpg (51.63 KB, 下载次数: 112)

IMG_979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4 11:07 AM
panasonic AE4000高清投影机与幕,剑兄说是在老屋时使用的,一并带了过来,与前端比较起来,视频部分稍微弱了一些。看来4K是毒人啊!

IMG_9780.jpg (41.88 KB, 下载次数: 120)

IMG_978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4 11:17 AM
这么多的音、视频组合,使用的连接线是恐怖的,虽然剑兄使用了两组专线,但远远还是不够分配的。分别从墙插上再引出两个MS万成电业的滤波器,线我已经看得崩溃了!已经没有列表的勇气了,看看这“毒蛇窝线阵”吧。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4 03:40 PM 编辑 ]

IMG_9808.jpg (91.9 KB, 下载次数: 126)

IMG_9808.jpg

IMG_9810.jpg (74.89 KB, 下载次数: 136)

IMG_9810.jpg

IMG_9815.jpg (76.43 KB, 下载次数: 120)

IMG_9815.jpg

IMG_9817.jpg (50.12 KB, 下载次数: 147)

IMG_9817.jpg

IMG_9813.jpg (46.81 KB, 下载次数: 116)

IMG_981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4 02:54 PM
提到正在进行的2014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松下宣布停产等离子电视,令人不胜唏嘘,那么松下的使用什么产品替代等离子电视产品,答案有有了:正是关键词“4K”
松下此次发布了最新基于弧形屏幕技术的4K OLED电视,今年将会推出58英寸至65英寸的4K电视产品。
还有就是为家庭影院推出了4K投影机。

1.png (166.03 KB, 下载次数: 127)

1.pn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4 03:21 PM
为什么提一下松下在CES新发布的产品呢?正因为松下的产品走消费市场,以中端产品为市场定位,意味着价格更接近大众的消费,4K的价格不再是高高在上,其他厂家很快就会加入4K的战争,我下一台投影机,有望是4K了。在展望着今后使用4K投影观看高画质、高清音乐格式的情景,数码的发展,有时候想逃避,很难了!

2.jpg (16.77 KB, 下载次数: 151)

2.jpg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4-1-14 04:02 PM

作者: 邦尼    时间: 2014-1-14 04:34 PM
器材太牛了。这得多少才能搞定。
作者: jp    时间: 2014-1-14 04:50 PM
原帖由 邦尼 于 2014-1-14 04:34 PM 发表
器材太牛了。这得多少才能搞定。

其实不必太在意器材的身价,正确的搭配方向才是重要的。比如LEGACY SIGNATURE SE用HEGEL H300驱动同样也好听,但投资就少了很多。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4 04:57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1-13 03 PM 发表
环绕是瑰宝的STUDIO HD,具有8寸的中低音单元,即使是做为环绕来用,也不失礼,架子也是加高定制的的声美力脚架。环绕旁边还有一个黑色小抽屉,里面装满了其收集的高清蓝光节目,并编写上号,然后打印出来,想看什么 ...


多谢芍药版的美图和介绍。
补充说明一下,我以前也试过用硬盘存高清片,后来发现几个问题:1,容量不够的问题,主流的2t硬盘存个几十部就不行了;2,是对硬盘损伤的问题,尤其是如果看片是经常快进快退,是比较伤硬盘的;3,在使用体验上,比不上看碟来的流畅简单,所以放弃了硬盘放蓝光片源的方案。
现在硬盘被我拿来主要放音乐资源,4个2T硬盘放在一个网络磁盘阵列中,家庭组个小局域网,不仅仅是客厅的cas系统可以访问,连我的书房、卧房的小听音系统都能访问同样的音乐资源,客厅的另一台信源oppo 103d同样能访问,用来播放多声道音乐,非常方便!我现在对音乐资源管理的功能和方便性已经很满意,剩下的就是如何通过调整,尽量“榨取”客厅主系统的潜力了。

我的蓝光影片现在基本都是碟片了。我对自己喜欢的影片不喜欢删掉或扔掉,经常买的速度快于看的速度,所以就越积越多(以前DVD时代应该有近千张,现在还放在角落)。管理方法是把外包装全部扔掉,只留碟片放在碟盒里。也挺好,不太占地方,而且找起来也方便。

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06:23 PM 编辑 ]

蓝光碟目录.png (96.55 KB, 下载次数: 134)

蓝光碟目录.png

蓝光碟目录2.png (48.79 KB, 下载次数: 145)

蓝光碟目录2.png

作者: jp    时间: 2014-1-14 05:01 PM
剑兄的碟片资源太丰富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4 05:03 PM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04:57 PM 发表


多谢芍药版的美图的介绍。
补充说明一下,我以前也试过用硬盘存高清片,后来发现几个问题:1,容量不够的问题,主流的2t硬盘存个几十部就不行了;2,是对硬盘损伤的问题,尤其是如果看片是经常快进快退,是比较 ...


剑兄经验之谈。DVD时代我也收了近千张DVD,很多是当时很强的D版红龙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4 05:05 PM 编辑 ]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4 05:44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1-14 05:03 PM 发表


剑兄经验之谈。DVD时代我也收了近千张DVD,很多是当时很强的D版红龙



芍药兄,讲讲缺点吧。有什么能调整提高的地方?正如你说的“烧友都是吹毛求疵的”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4 06:08 PM
标题: 回复 24# 的帖子
补充一下其它信源的情况。那天时间赶,没来得及让2位展示和提意见。
有线电视机顶盒。
音频部分,光纤输出到MA1解码器,经coda前后级后,声音从legacy signature SE主音箱主来。声音效果比电视机的喇叭好很多,尤其是看《我是歌手》这种节目的时候。现在有些节目据说是有5.1输出的,但是我试过把光纤输出到AV解码器,仍然只有2声道的输出,没有5.1的。不知道是否广东有线电视台节目转播的原因,还是机顶盒的原因?如果广州的哪位兄弟调了5.1出来,请赐教。

视频部分,HDMI输出到投影机输出。现在我喜欢看的大部台都已经有了高清台,以后应该越来越多了。明年世界杯应该也是全程高清了。很好

手机随便拍的,将就着看吧!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06:14 PM 编辑 ]

IMG_2169_v2.jpg (203.44 KB, 下载次数: 147)

IMG_2169_v2.jpg

IMG_2171_v2.jpg (154.63 KB, 下载次数: 143)

IMG_2171_v2.jpg

IMG_2172_v2.jpg (133.2 KB, 下载次数: 142)

IMG_2172_v2.jpg

作者: 邦尼    时间: 2014-1-14 06:10 PM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05:44 PM 发表



芍药兄,讲讲缺点吧。有什么能调整提高的地方?正如你说的“烧友都是吹毛求疵的”

佩服大烧,能知道大概投资多少?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4 06:29 PM
另一个信源:apple TV。
一个很小的盒子,apple出的,类似于小米、乐视等出的机顶盒;放在AV功放旁边,apple TV下面那个是mini PC的线性电源。
apple TV本来在国内派不上大用场,因为节目源基本上都在国外,无法订阅。但是经国内的高手越狱处理后,变成极其强大的“网络高清机顶盒”,参考下面的图。
音频部分,同样光纤输出,经coda,从signature SE出声。
视频部分,HDMI输出到投影机。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10:41 PM 编辑 ]

IMG_2179_v2.jpg (202.63 KB, 下载次数: 129)

IMG_2179_v2.jpg

IMG_2174_v2.jpg (121.29 KB, 下载次数: 140)

IMG_2174_v2.jpg

IMG_2175_v2.jpg (161.28 KB, 下载次数: 151)

IMG_2175_v2.jpg

IMG_2176_v2.jpg (196.11 KB, 下载次数: 139)

IMG_2176_v2.jpg

IMG_2178_v2.jpg (126.29 KB, 下载次数: 147)

IMG_2178_v2.jpg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4 06:44 PM
标题: 回复 27# 的帖子
通过apple TV,基本能看国内所有的视频网站。资源极其丰富,但是问题也有,一是网上资源有的不太稳定,二是质量参差不齐。
我基本上是用来搜一些想看的内容,不追求音画质;另一个目的就是看美剧,其它的节目很少看;还有,我小孩偶尔拿来看海量的各种动画片(时间被我限制)
美剧的制作通常比较精美。画面基本上都是720p以上,有的还有5.1声道,很棒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10:45 PM 编辑 ]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1-14 08:51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1-14 03:21 PM 发表
为什么提一下松下在CES新发布的产品呢?正因为松下的产品走消费市场,以中端产品为市场定位,意味着价格更接近大众的消费,4K的价格不再是高高在上,其他厂家很快就会加入4K的战争,我下一台投影机,有望是4K了。在展 ...
喜欢就能拥有——4k投影机!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1-14 08:53 PM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04:57 PM 发表


多谢芍药版的美图和介绍。
补充说明一下,我以前也试过用硬盘存高清片,后来发现几个问题:1,容量不够的问题,主流的2t硬盘存个几十部就不行了;2,是对硬盘损伤的问题,尤其是如果看片是经常快进快退,是比较 ...
厉害,一不小心成了收藏家了。。。。。。。。。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4 10:23 PM
原帖由 邦尼 于 2014-1-14 06:10 PM 发表

佩服大烧,能知道大概投资多少?


接近40w。
不过我不是什么“大烧”。我觉得“发烧”首先是种精神,然后是水平和能力;我还真差的远了,需要多跟各位版主和玩家多学习和感悟。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10:36 PM 编辑 ]
作者: 365fjtt    时间: 2014-1-15 09:26 AM
我从看你这系统开始唯一纠结的是,你的空间会不会太小,限制音箱的潜力!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5 10:14 AM
这个环境实在已不算小了,开放的环境还有侧面大面积的玻璃,反而容易使能量消耗不少.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5 10:16 AM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06:44 PM 发表
通过apple TV,基本能看国内所有的视频网站。资源极其丰富,但是问题也有,一是网上资源有的不太稳定,二是质量参差不齐。
我基本上是用来搜一些想看的内容,不追求音画质;另一个目的就是看美剧,其它的节目很少看 ...


当年追得很厉害的美剧是《越狱》与《24小时》,制作得像电影一样!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5 10:22 AM
USB原本是不发烧的设计,但支持的PC厂家多,反而使这个原本仅是传输数据的设计成了目前CAS的主流接口,经过不断的发展,USB已经能传输大容量数据了,但声音也是不是好也还待考证?!陆续也有音响厂商为之设计一些发烧产品,这个应该是一款USB供电处理分流器。

IMG_9809.jpg (39.24 KB, 下载次数: 145)

IMG_9809.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5 10:37 AM
剑兄在线材上的投入也是巨大的,连不少USB线都是发烧级别的,我大概估计了一下,应该接近十万了吧?!

IMG_9800.jpg (43.77 KB, 下载次数: 137)

IMG_9800.jpg

IMG_9816.jpg (55.54 KB, 下载次数: 147)

IMG_9816.jpg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5 10:58 AM
原帖由 365fjtt 于 2014-1-15 09:26 AM 发表
我从看你这系统开始唯一纠结的是,你的空间会不会太小,限制音箱的潜力!


365fjtt兄,
其实我最早组建系统的时候有同样的纠结。客厅党有太多的限制和无奈,器材要兼顾“家具”的功能,无法随意拉线等等,而legacy的音箱从资料上看对摆位是比较敏感,为此我还专门发了个帖子请教。幸运的是买回来后的效果基本上出来了我所期望的声音的感觉,加上jp和芍药帮忙进行摆位调整后,从2声道hifi的角度我比较满意了,先前的担心不成为问题。
当然,我也有些问题和疑虑,比如感觉声场拉得不够开,不知道是否我客观环境所限,靠墙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后面希望能进一步挖掘音箱潜力,再看看pc-hifi能否有提升空间。

多声道系统需要进一步的调试。从我前期大致听的情况看,我不太担心无法发挥出应有的能量。

附带说一句,我买了legacy音箱和声美力的机架、脚架后,发现它们竟然和我家的地板、环境等出奇地和谐,注重外观的LD也觉得很合拍。嘿嘿!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5 11:03 AM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4-1-15 10:58 AM 发表
附带说一句,我买了legacy音箱和声美力的机架、脚架后,发现它们竟然和我家的地板、环境等出奇地和谐,注重外观的LD也觉得很合拍。嘿嘿! ...


这也是我进去的第一感受,很和谐顺眼整洁,既有家的感受,也有玩物的情趣。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5 11:16 AM 编辑 ]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5 11:41 AM
[quote]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1-15 10:37 AM 发表
剑兄在线材上的投入也是巨大的,连不少USB线都是发烧级别的。

瞎玩而已。其实我的整个系统组建起来比较仓促,又在不断调整变化当中,很多东西都是看资料、听行家的推荐就买回来了,大部分的都无法有A/B对比。只有主箱legacy signature se是反复搭配对比和听得最认真。幸好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另外请教药版和各位专家一个问题,我环境的硬伤是左右边不对称,左边开阔而右边是窗帘,这是没办法的。我的前级功放可以单独调节左右声道的增益,这样调能提升听音效果吗?或者市面上也有DSP,如果加上有帮助吗?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5 11:53 AM
一般聚焦没有严重的偏离问题是没问题的,多声道也可以在前级上校准每个声道的声压。
作者: YSJ    时间: 2014-1-15 12:11 PM
不知剑如虹兄所用的网络硬盘阵列是否使用NAS架构?用外置硬盘阵列播放音乐与机内硬盘播放音乐的效果对比如何?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5 01:27 PM
原帖由 YSJ 于 2014-1-15 12:11 PM 发表
不知剑如虹兄所用的网络硬盘阵列是否使用NAS架构?用外置硬盘阵列播放音乐与机内硬盘播放音乐的效果对比如何?


是NAS(Network Access Server),型号是群晖的DS412+,我自己未曾试过AB对比。
很多pc hifi的玩家总结说内置SSD>内置机械硬盘>网络播放>USB硬盘,据说linn推出网播时也研究过认为网播是最优的方式。我自己的使用经验看,不要用无线wifi,直接用好的7类网线连路由器或者网络交换机,非常稳定。而且,从长期来看,机内硬盘的容量肯定是不够的,NAS的方式才能完全发挥出pc hifi的优势,播放软件也会越来越针对网播进行优化处理。个人观点。

数码产品和hifi产品的价格真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些杂七杂八的音源前端加起来,还顶不上2条hifi发烧线!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5 02:51 PM
这些年陆续走访了一些发烧友,可说99%都是可以轻松友好交流,本人也同是发烧队伍里平凡的一员,也就难免有着自己的一套观点与自身带着的癖性。面对主观性强、敏感的烧友,难免还是容易引起一些误解,甚至可说并非本意,实在是遗憾!因而本人在后面的采访中,尽量的本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只要主人不主动开口要求,不以自己的观点去评价主人声音表现还有摆位与建议。报告也尽量的还原发烧友的原意与喜好。我并不是属于在语言上滔滔不绝、很能善于表达的人,与没见过的人交流甚至有些内敛与词穷。相反与自己使用诎笔涂鸦写写相比,自我感觉还好些,也许把自己摆在一个记录者的身份,就够了……


剑兄也是话不多的人,从交谈中,我们看着剑兄比较实在坦城,还是流露出希望我们能有一些建议,不管对否,应该不会怪罪我们。所以JP版主也在试听了一些音乐后,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一行人就爬在地上摆的摆、移的移,实木地板也是新铺的,瑰宝的箱体很大,又是尖钉,加了钉垫后移动确实是不易,JP版主稍胖,蹲下去对准钉垫显吃力、跷起臀部也滑稽,要不是我也在扶着,就想拿起相机把这个场景给拍下来……


剑兄的环境是开放式环境,连着餐厅,再加上旁边的大面积玻璃,虽然有厚实的窗帘可以解决一些强反射,却是能吸掉一些能量的,器材搭配真的是需要看环境的,拿这对美国瑰宝箱来说,我在不同的场合分别都感受过:印象比较深的几次,一是是在苏州一位发烧友家里,因环境比较小,环境又稍微显硬,虽然他使用了很多的办法与推力比较强劲的美国某强悍的功放来把低频收得干净,使用干净高频柔和价值不菲的线来改善高频、再由各种钉垫与垫板架子来增加微动态与细节,但始终还是觉得在昌业的陈列室与音展时搭配EC时候的轻松与音乐感;在剑兄这里,我前面也提到,CODA前后级别甚至比EC还有柔顺斯文不少,加上环境再损失到一些能量,总感受到器材还没有喂饱的样子,缺些低频能量与线条感,像在这种情况下,正好与苏州那位烧友的情况反了过来,也许需要推力强悍、能量充沛、线条与细节更丰富的功放更适合些,这些是后话;剑兄的大局已定,我们是不会把这些建议强加与其的,剑兄前面已经授权,就效果而论而已。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提升,于是就有了前面我们仨那滑稽吃力的摆弄这对大个子!JP版主建议的大挪移,在摆位上,经过主人与我们的先后试听后,最后觉得把箱子在原来的基础上往后墙靠了一些,角度再内倾了些,低频的线条与能量,活声感、层次细节上都有一定的改善,CAS部分基本没那么软脚了。这样的摆位在客厅也觉正好,起码比箱需拉出来阻碍家居生活强。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5 02:57 PM 编辑 ]

IMG_9820.jpg (85.01 KB, 下载次数: 130)

IMG_9820.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1-15 08:44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1-15 02 PM 发表
这些年陆续走访了一些发烧友,可说99%都是可以轻松友好交流,本人也同是发烧队伍里平凡的一员,也就难免有着自己的一套观点与自身带着的癖性。面对主观性强、敏感的烧友,难免还是容易引起一些误解,甚至可说并非本意 ...
好感悟,好分享,好情谊。。。。。。。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4-1-15 10:55 PM
恭喜如虹兄修得正果!。。。又看到了熟悉的线材,银彩、音乐丝带、NBS等等。。。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6 09:05 A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1-15 02 PM 发表
这些年陆续走访了一些发烧友,可说99%都是可以轻松友好交流,本人也同是发烧队伍里平凡的一员,也就难免有着自己的一套观点与自身带着的癖性。面对主观性强、敏感的烧友,难免还是容易引起一些误解,甚至可说并非本意 ...


多谢芍药兄中肯的建议。
我个人平时也愿意听自己信赖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对于关注的问题本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错并不要紧,最终还是要自己做决定,一个人固步自封是没什么意思的。
其实弄这个一个完全的影音的系统,整个思维判断决策的过程跟一个项目差不多。个人清楚自己要什么东西,判断其中可能的风险点,尽量获取各种有关的信息,最后自己对自己的钱包负责。我原来就考虑到自己的时间和经验都有限,Legacy和coda也属于比较“小众”的东西,所以基本上都采取对保守的策略,比如coda的搭配是参考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也请教过狐e刀兄。最终结合自己的情况、个人喜好来定。
所以芍药兄大可不必有心理压力 以后欢迎继续提意见和建议。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1-16 09:15 AM 编辑 ]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1-16 09:11 AM
原帖由 狐e刀 于 2014-1-15 10:55 PM 发表
恭喜如虹兄修得正果!。。。又看到了熟悉的线材,银彩、音乐丝带、NBS等等。。。



多谢狐兄
西湖玩得很开心吧?从你那获益不少,以后多多交流。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6 10:46 AM
调整完双声道的CAS后,时间已经过了大半,连剑兄的小孩也放学了,一进来,我们刚打开视频不久,小朋友就跟兴奋的看着片,我想平常里小孩做完作业后,着也是他的“大玩具”了,必定以后会影响着他,说不定也是下一批的“准发烧友”?!小朋友回来了,也在告诉我们这次发烧的时间不多了。

剑兄为我们演示了多声道的效果,讯源是OPPO的103D,也是这个型号的最新版本,后缀带“D”的型号是在原来103的基础上,加入了“DARBEE”功能,这个功能针对视频处理,在原来视频原文件的基础上进行运算处理,可获得充满惊喜的画质提升,这个功能可用可不用,并在遥控上设立了专用切换按键。相比105的价格,103这个型号是便宜了不少,AV机器换代快,只要不是“骨灰级”的发烧友,也基本够用了。剑兄这台103D是磨过机的,从OPPO 9X型号开始,在香港及国外就对这些机器进行磨改,磨改的普遍思路是OPPO在视频上做得不错,但在音频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不知剑兄的磨改是否也是这个环节上下功夫?

首先点播的是现场演唱会的曲子,很火的格莱美歌手英国阿黛勒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唱会,然后是马勒交响曲的现场演唱会、最后是速度与激情的示范片段,有了上次在番愚别墅那家别墅里的表现标准比较参考,那家是SONY的稍高型号3D高清投影,全套EC前端搭配瑰宝。剑兄这套瑰宝与CODA搭配的音频风格显得更温柔内敛,另外我们之前重摆过了主箱,因而与没动之前调好了的声压与距离延时肯定是乱了的,各声道之间的连贯性就不是那么的协调,包围感梢不够密实,动态还有些出不来,需要剑兄有时间再进行调整了。另外在超低音炮的调整上,如果觉得前面的组合风格比较温柔而显得速度有些慢,跟不上独立超低音炮的速度,可尝试把超低音炮的分频调得低些,我们知道低频周数越低,单元的运动速度就越慢。低频的范围是60Hz-250Hz,而超低频的范围是16Hz-60Hz之间。主箱比较小可把超低音分得高些,瑰宝主箱够大,看目前的情况尽量分到后面这个范围数值之间,以与多声道感觉融合得最舒服为佳。声压的量感控制也与主箱一致,能有仪器配合较准更好。这套器材的潜力还很大,再有个半年一年的调教,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4-1-16 11:10 AM 编辑 ]

IMG_9836.jpg (47.14 KB, 下载次数: 139)

IMG_9836.jpg

IMG_9853.jpg (57.88 KB, 下载次数: 138)

IMG_9853.jpg

IMG_9861.jpg (42.61 KB, 下载次数: 140)

IMG_9861.jpg

IMG_9865.jpg (40.36 KB, 下载次数: 128)

IMG_9865.jpg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4-1-16 12:23 PM
如虹兄的系统,瑰宝音箱与CODA前后级在搭配上,我认为音色正确的,功率上也没有什么问题,想糸统更出彩,建议兄弟在电源线上入手,即选用AE电源线(到力高音响店找,还有些存货),一组4平方,一组6平方,糸统更加 。。。没错的!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4-1-16 12:24 PM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4-1-16 09:11 AM 发表


多谢狐兄
西湖玩得很开心吧?从你那获益不少,以后多多交流。


给溺了一下,呛了几口。。。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1-16 08:12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1-16 10:46 AM 发表
调整完双声道的CAS后,时间已经过了大半,连剑兄的小孩也放学了,一进来,我们刚打开视频不久,小朋友就跟兴奋的看着片,我想平常里小孩做完作业后,着也是他的“大玩具”了,必定以后会影响着他,说不定也是下一批的 ...
玩投影,的确震撼。。。。。。人物的肤色偏黄,可从色调项目上进行调整。当然,视频制式在NTSC时有效!
作者: 邦尼    时间: 2014-1-16 08:35 PM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4-1-14 10:23 PM 发表 接近40w。不过我不是什么“大烧”。我觉得“发烧”首先是种精神,然后是水平和能力;我还真差的远了,需要多跟各位版主和玩家多学习和感悟。
开眼了,都40万了,还不大烧,我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自己的低档品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4-1-17 12:09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4-1-16 08:12 PM 发表
玩投影,的确震撼。。。。。。人物的肤色偏黄,可从色调项目上进行调整。当然,视频制式在NTSC时有效!


投影的色彩是正常的,拍照时手持的屏摄有些偏色.
作者: 老福    时间: 2014-1-19 03:59 PM
了不起的配置,拥有受益一生。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1-19 08:52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4-1-17 12:09 AM 发表


投影的色彩是正常的,拍照时手持的屏摄有些偏色.
原来如此,失敬失敬!
作者: jp    时间: 2014-3-7 01:56 PM
这里再作一些个人的补充:

剑如虹兄是经过多番比较、试听数款进口名箱之后,才最终选定LEGACY SIGNATURE SE作为家中多声道系统的主音箱的。



SIGNATURE SE有多好?我第一次聆听它的时候就被她迷住了,她在播放邓丽君的《甜蜜蜜》时,音符会像雪花、柳絮般纷纷扬扬地飘落,一下子就让我忘记了自己是评测者的身份,而更多以一种倾慕者的角度去欣赏她,器评的题目已然浮现在脑海中——《她有令您闭上眼睛聆听的魔力》……。只是由于家里的聆听距离不够而未能拥她入怀。


在去年底的东方宾馆音响展上,一位国内音响杂志的主编在感受SIGNATURE SE的美韵之后,当知道其仅售6万多元时,见多识广的他脸上不禁流露出惊诧的表情——以声论价,SIGNATURE SE卖得实在是太便宜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3-7 02:05 PM
剑兄本来最喜欢来自挪威的HEGEL,但由于HEGEL没有多声道功放,只好另作他想,最后选择了同样来自美国的CODA

IMG_9786.jpg (66.31 KB, 下载次数: 115)

IMG_9786.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3-7 02:07 PM
CODA的放大体系中,Evolution V12功率放大器是关键,它的输出可在4X100W400WX1/120WX2400WX2三种方式中自由切换,目前剑兄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将V12变成一台三声道后级,专门用来驱动中置和环绕音箱。

IMG_9794.jpg (64.31 KB, 下载次数: 125)

IMG_9794.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3-7 02:08 PM
而驱动主音箱SIGNATURE SE的任务则由Evolution 40.0功率放大器负责,它的输出功率为330W/声道(8Ω)、660W/声道(4Ω)。

IMG_9790.jpg (59.93 KB, 下载次数: 119)

IMG_9790.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3-7 02:12 PM
Evolution 40.0搭档的是同厂的07x立体声前置放大器,主要用于两声道播放。而在多声道状态时,则由HALCRO Logic SSP 220 AV前级负责解码并将讯号分配至各个声道(这时07x前级设于直通状态)。

IMG_9787.jpg (32.71 KB, 下载次数: 107)

IMG_9787.jpg

IMG_9792.jpg (51.63 KB, 下载次数: 107)

IMG_9792.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3-7 09:00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3-7 02:08 PM 发表
而驱动主音箱SIGNATURE SE的任务则由Evolution 40.0功率放大器负责,它的输出功率为330W/声道(8Ω)、660W/声道(4Ω)。
驱动力太强大了,温柔时柔情似水,激情时石破惊天。。。。。。。。。。
作者: kszbc    时间: 2014-3-8 07:00 PM
有钱就是好嘛
作者: anjing    时间: 2014-3-9 02:04 AM
有钱当然好。
作者: jp    时间: 2014-3-10 11:57 AM
和大多数发烧友一样,剑兄的系统是放在客厅中。不过,他的客厅有40平方米,这给SIGNATURE SE以足够的呼吸空间。而且客厅中的原木地板为架空铺设,形成一定的空腔,对低频也有吸收作用。系统位置的左侧没有侧墙、直接与饭厅相连,右侧为连着阳台的落地玻璃推拉门。大幅的玻璃对低频有吸收作用,同时对中高频有强烈的反射作用,不过剑兄通过悬挂厚实丝绒窗帘来抵消玻璃这种负面效果。

IMG_9826.jpg (109.95 KB, 下载次数: 113)

IMG_9826.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3-10 11:58 AM
由于丝绒窗帘对中高频的吸收作用,所以左侧这面悬挂了丝绒窗帘的玻璃门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块“全频带的强吸音体”,刚好与没有侧墙的左侧形成声学上的对称,从而有效地防止声像偏移的问题。剑兄的客厅布局应该在目前的商品房当中存在共性,他对声音的处理手法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IMG_9806.jpg (94.71 KB, 下载次数: 116)

IMG_9806.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3-10 09:16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3-10 11:58 AM 发表
由于丝绒窗帘对中高频的吸收作用,所以左侧这面悬挂了丝绒窗帘的玻璃门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块“全频带的强吸音体”,刚好与没有侧墙的左侧形成声学上的对称,从而有效地防止声像偏移的问题。刘先生的客厅布局应该在目前 ...
好方法,指的学习。。。。。。。。
作者: jp    时间: 2014-3-11 10:21 AM
有木地板空腔吸收低频,加上SIGNATURE SE为低频趋向快速的密闭式设计,所以在刘先生这里并没有什么令人烦恼的低频轰鸣问题;丝绒窗帘对中高频有吸收作用,可避免声音过亮的现象出现,并使音乐背景比较宁静。所以,刘先生这套系统我认为还是相当悦耳耐听的。

IMG_9784.jpg (82.32 KB, 下载次数: 121)

IMG_9784.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3-11 10:25 AM
当然,负责驱动的CODA放大器也功不可没,这表现在它的音色和对音箱的控制上。对于CODA我也算熟悉,在1999年时曾短期拥有过CODA FET PREAMPLIFIER 02/PRECISION BIAS CLASS A/AB AMPLIFIER 20。当时觉得这套前后级和我印象中的美式功放有所不同,它会少一些强悍而多一份温柔。想不到十多年过去了,CODA这种温润、甜美依旧不变,而LEGACY的音箱本身又属于饱满、厚实的声音类型,再加上Meitner MA1的解析力和线条感,这套系统怎么可能会不好听?





作者: jp    时间: 2014-3-11 10:33 AM
播放Marie CaryWithout You》,从SIGNATURE SE传出来的嗓音是略带沙哑,充满慵懒的意味。录音当中有所加强的齿音成份此刻并不会特别突出,反而增加了一些性感。及至高潮部分,Marie Cary高亢之中嗓音仍保持着丝绸一般的光滑,有一种像在听胆机的感觉。



作者: jp    时间: 2014-3-12 11:18 AM
接着再用周华健的《怕黑》来试低频。在这套系统当中,周华健的嗓音温暖、成熟、亲切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贯穿全曲的低频轰炸才是最令人激动的兴奋点!SIGNATURE SE的双10寸低音可以提供足够的低频量感,要知道它+/-2dB的情况下,低频已可潜至22Hz;同时两只10寸低音共同工作,速度又会比单只大口径低音来得更快;加上SIGNATURE SE的密闭式设计,就只会让低频的瞬态方面进一步加分。



作者: jp    时间: 2014-3-12 11:18 AM
在剑兄这里由于对低频已有吸收、加上面积较大,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将声压一再加大,所谓低频的“压胸感”自然不在话下,那种低频狠狠砸到地板上然后再“反弹”起来的爽快才真正让人目瞠口呆!这种能量的宣泄方式绝对是小型系统所无法企及的。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3-13 09:09 PM
[quote]原帖由 jp 于 2014-3-12 11:18 AM 发表
接着再用周华健的《怕黑》来试低频。在这套系统当中,周华健的嗓音温暖、成熟、亲切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贯穿全曲的低频轰炸才是最令人激动的兴奋点!SIGNATURE SE的双10寸低音可以提供足够的低频量感,要知道它+/-2 ... [/quote令人兴奋的系统!
作者: jp    时间: 2014-3-14 11:31 AM
来到阿卡多的《魔鬼的颤音》,系统马上回复风情万种的模样,小提琴的声音饱满、湿润、婉约,在宁静的音乐背景衬托下,正一点一点地沁入我的心田。这套系统对小提琴的刻画并不是典型的美式风格,虽然我能感受到其中的开扬,更多地它像一套英式系统,确实那份温柔和甜润在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全会认为是一套纯粹的英国器材在歌唱!用它来播小提琴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享受,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三月的西湖边,倚着树荫静看一汪碧绿,在鸟语的包围中任由缕缕馨风轻轻吹拂……



作者: jp    时间: 2014-3-14 11:36 AM
在《Tutti!》中我选的是最熟悉的track 1《丑角舞曲》和track 5《火鸟》组曲选段。对于《丑角舞曲》,这套系统依然有着柔润的特色,而不像许多系统那样会有多少的火花四溅、灼灼逼人。它的木管部分真的有着很鲜明“木”的味道,丰腴而略显暗调;弦乐强调“绵延感”,众多的小提琴交融在一起却没有突兀的棱角;铜管乐部分有着厚重的铺垫,再次显现出这套系统在低频方面的实力,而在高潮处镇定自若、没有嘶吼,则是另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在《火鸟》组曲选段,后面打鼓多次的猛击对很多中小型的系统都是一种考验,但对本系统来说并不算什么,从大鼓由上而下地砸下、然后一团能量在中央突然炸开、直至鼓声的余波向四周扩散,这一切的发生仿佛都是自然而然、信手拈来的结果。

tutti.jpg (54.34 KB, 下载次数: 119)

tutti.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4-3-14 09:08 PM
原帖由 jp 于 2014-3-14 11:36 AM 发表
在《Tutti!》中我选的是最熟悉的track 1《丑角舞曲》和track 5《火鸟》组曲选段。对于《丑角舞曲》,这套系统依然有着柔润的特色,而不像许多系统那样会有多少的火花四溅、灼灼逼人。它的木管部分真的有着很鲜明“木 ...
TUTTI  这张碟片在爆棚之处很考验音响的瞬态和爆发力。。。。。。。。瑰宝音箱对此可以说超控自如!
作者: jp    时间: 2014-3-17 11:20 AM
从系统的多个环节我们都可以看到剑兄毫不妥协、精益求精的态度,例如用到HALCRO Logic SSP 220这个级别的多声道前级,用LEGACY SIGNATURE SE做主音箱,中置音箱SILVERSCREEN的两只中低音单元口径竟达8英寸,在小型Hi-End系统中做主角的STUDIO HD只能屈尊做环绕箱等等。

IMG_9791.jpg (68.25 KB, 下载次数: 121)

IMG_9791.jpg

IMG_9775.jpg (67.08 KB, 下载次数: 132)

IMG_9775.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3-17 11:34 AM
现在这种幸福的影音生活就是他无悔付出的最好回报。想感受同样美妙的声音吗?其实不必把上述的LEGACY音箱通通收入,就从SIGNATURE SE开始已经足够——她有最亲切人性化的一面,又有君临天下的雄壮气势。在6万元这个价位当中,请恕我直言——“迄今为止,我还没找到比她更好的人选!”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1:16 PM
标题: 回复 77# 的帖子
近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和调整,主要在软件方面。

折腾的结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纯音乐,无论是2声道还是多声道,都通过磁盘阵列NAS存储和PC播放;视频类的节目,比如电影、音乐会等通过蓝光碟存储,通过蓝光播放机播放。

重点讲讲音乐方面。
作者: jp    时间: 2014-3-18 01:25 PM
期待。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1:30 PM
标题: 回复 78# 的帖子
pc hifi其中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播放高规格的音乐。但是现在市面上24bit/96k, 24bit/192k的音乐并不多,而且也没有太多的资源增加;反而是最近SACD的资源比较丰富。据说SACD的音乐有1500多张,数量上并不少,而且很多都已经制作成SACD-ISO的格式。
我收集了部分,通过pc专机的Jriver + jplay播放,然后Meitner MA1解码器解码(MA1支持原生的SACD),从2声道系统播放,效果的确比普通CD抓轨出来的16bit/44.1格式音乐好很多。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3-18 01:41 PM 编辑 ]

SACD-目录.jpg (169.97 KB, 下载次数: 127)

SACD-目录.jpg

SACD-目录2.jpg (163.24 KB, 下载次数: 118)

SACD-目录2.jpg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1:33 PM
标题: 回复 80# 的帖子
注意这种SACD-ISO音乐的码率是352k,理论上比母带音乐24bit/192k的信息量更大,所以听感上密度更高、更活生是理所当然的。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3-18 01:40 PM 编辑 ]

sacd-4.jpg (134.36 KB, 下载次数: 119)

sacd-4.jpg

SACD-2.jpg (109.38 KB, 下载次数: 100)

SACD-2.jpg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1:53 PM
标题: 回复 81# 的帖子
从存储容量上看,1个SACD-ISO的镜像文件是3~4G,而1张CD的存储容量是650M,大概是4~5倍。我收集那几百张的SACD-ISO后,磁盘阵列被迫进行了容量扩充,从4个2T变成了4个4T。
SACD-ISO的容量虽然不小,不过仍然还算是能够用硬盘存储解决的问题,1个主流的2T硬盘已经可以放几百张了;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音频文件由于信息量的局限,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始终大不到哪里去,用硬盘/阵列来存放音乐是个比较省事和靠谱的方案。
但是视频文件就完全不同概念了,视觉上的高清追求无止境,对于存储容量的要求是惊人的!现在蓝光碟已经是25G/50G了,4k视频节目成为主流后容量将会翻几倍,到时2T的硬盘都可以去填海了。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3-18 01:55 PM 编辑 ]

sacd-6.jpg (128.91 KB, 下载次数: 122)

sacd-6.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3-18 02:00 PM
玩SACD-ISO是方向,我也有此冲动。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2:05 PM
标题: 回复 83# 的帖子
SACD-ISO还有一个惊喜。

有些SACD-ISO不单只有cd层、SACD层,还有multi-channel层,即多声道层,相当于ISO文件中还包含了多声道的音乐。比如黄红英的这张。
请注意碟片封面上有multichannel字样的,都应该包含有多声道音乐。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3-18 02:08 PM 编辑 ]

多声道-5.jpg (87.33 KB, 下载次数: 126)

多声道-5.jpg

作者: jp    时间: 2014-3-18 02:08 PM
是的,但可惜现在有多声道输出的DSD解码器还很罕见呀。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2:13 PM
标题: 回复 85# 的帖子
JP兄,的确如此。
权宜的办法是解码成pcm送到av前级功放来解决,虽然比不上原生的DSD那种高码率,但是信息量仍然远远大于传统的DTS音乐。我目前就是这么解决的。注意音乐原来的码率是6声道,每声道352k。要知道就算是次时代的高清音乐比如DTS-HDMA、Dobly TrueHD,其最大的信息量也就是每声道24bit/192k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3-18 02:30 PM 编辑 ]

多声道音乐2.PNG (423.92 KB, 下载次数: 132)

多声道音乐2.PNG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2:22 PM
标题: 回复 86# 的帖子
我的AV功放Halcro SSP220可以解LPCM(多声道的PCM),但是码率应该无法超过192k,所以只能在解码阶段降级重采样变成176k的音乐。
我是通过PC的Jriver直接解码播放多声道SACD-ISO,通过HDMI连接AV功放进行播放。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3-18 03:37 PM 编辑 ]

IMG_0015.PNG (253.01 KB, 下载次数: 126)

IMG_0015.PNG

多声道4.jpg (45.55 KB, 下载次数: 133)

多声道4.jpg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2:28 PM
标题: 回复 87# 的帖子
我的2声道音乐和多声道音乐都是在PC播放,播放软件是Jriver。
Jriver有个功能可以设置“区域播放”,相当于你可以设定播放规则,让不同的音乐从不同的区域或播放器出来。我目前设定的规则是2声道音乐通过后端的Jplay和MA1解码器,到2声道系统;多声道音乐通过HDMI连AV功放,到5.1系统,各得其所。
作者: jp    时间: 2014-3-18 02:28 PM
听SACD确实音质更好,会获得更流畅、圆润、鲜活的重播效果。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2:42 PM
标题: 回复 89# 的帖子
多声道音乐比2声道音乐更加震撼,真真正正是被音乐包围环绕的感觉。可惜,问题同样是资源太少了!从现状来看,只能够是尝鲜和试验性质,很多我们喜欢听的音乐都没有多声道版本。

不过SACD-ISO的2声道也非常好了。而且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和太复杂的设置!有点类似当年VCD升级到DVD,这种软件信息量增大所带来的听感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强烈支持JP兄加入SACD ISO的队伍

[ 本帖最后由 剑如虹 于 2014-3-18 03:15 PM 编辑 ]
作者: 剑如虹    时间: 2014-3-18 03:13 PM
标题: 回复 90# 的帖子
听自己的这套Legacy系统大半年时间了,最喜欢的是它的全面性。
这套系统无论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能让自己很舒服地听进去,并且沉浸在其中。我听的东西非常杂,人声、流行、提琴、交响、民乐都听;形式上,多声道、蓝光演唱会、SACD ISO、母带音乐、CD格式甚至普通的MP3我也会拿来放,而我的系统基本上很好地完成了干各种粗活、精细活、脏活累活的任务,其实这也是当初我挑选音箱的一个重要的考量条件:不希望受音乐类型和形式的限制。
从结果来看,很满意。以后多花时间好好听听各种音乐,看看影碟,不必要折腾硬件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3-18 03:30 PM
原帖由 剑如虹 于 2014-3-18 02:42 PM 发表
多声道音乐比2声道音乐更加震撼,真真正正是被音乐包围环绕的感觉。可惜,问题同样是资源太少了!从现状来看,只能够是尝鲜和试验性质,很多我们喜欢听的音乐都没有多声道版本。

不过SACD-ISO的2声道也非常好了。 ...

应该今年就会行动了,资金已准备好了。
作者: jp    时间: 2014-3-24 11:38 AM
玩DSD还是值得的,虽然纯DSD录音的软件比较少,但即使是PCM母带以DSD承载之后,其音质仍然会比CD好。因为PCM母带本身基本上都是高格式的,但压制成CD时被迫降低为16/44.1(为符合红皮书的要求,否则CD机会播放不出来)从而白白损失了母带的好音质。而DSD格式则基本可以保留高格式的优点。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现在某些高格式文件是可以由低格式伪造的,而SACD-ISO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