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Legacy Classic HD新箱初期详细使用报告:怎会这样......令人动容! [打印本页]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1:04 AM
标题: Legacy Classic HD新箱初期详细使用报告:怎会这样......令人动容!
元旦假期开始一有空就上网在各种品牌型号中兜兜转转,泡论坛、发贴求教...感谢JP版主等众位大师的指导意见...在GamuT Phi7与Legacy Classic HD之间纠结一段时间后,最终按照自己喜好的听音风格选取了Classic HD。一直太忙,让HD到家后呆在角落差不多2周后才开始接线、开声。

下面的报告可能存在对新欢的欣喜与期望而带有一定个人感情色彩,而且整体调整还远未到位,希望让有意了解Classic HD的烧友从中能找到一点点有用的东西吧。

顺便把这次的调整经历也罗列出来供各位参考、指正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1:20 AM
为什么选择Legacy Classic HD?

市面喇叭多如牛毛,风格各异。如果听音范围仅限于小制作和特定的几种乐器,或对某些娇媚清甜等音色情有独钟的人,似乎不会选择Legacy。
有钱人也大多不会选择Legacy Audio,至少会认为Legacy品牌不及某些品牌那么高贵响亮,摆在家里也确实不够美艳不够Hi-tech。
当时在昌业试听就觉得Legacy是为喜欢音乐,喜欢音乐本身的神韵,喜欢真实客观之中又略带厚润的人而准备的。

我的唱片大部分是DDG、DECCA、BMG、EMI、PHILIPS、RCA、拿索斯等大公司,以及香港HUGO(雨果)、瑞典OPUS 3等众多小公司的作品,剩下的就是流行等杂七杂八的唱片。可见我是古典、爵士、流行、AGE、POP、粤曲、京剧等样样都爱。
我既要铿锵的钢琴、肃穆的教堂弥撒、弦乐的海洋、激昂的贝多芬和肖斯塔科维奇、浩瀚多变的马勒和布鲁克纳,也要委婉动人的《六月船歌》、《蓝色的爱》,还要让人随曲沉思的《泰山游》、《夜深沉》。
所有这些听音喜好都需要一对声音相对真实传神,三段均衡,准确大气,能收能放,低频基础好、中频饱满、能量受控不会烦躁,素质高而且较易驱动,略偏向监听风格的音箱作最后把关。显然,在用的丹拿小落地箱是有点勉为其难了。

兜兜转转之后,发现在一定价格范围内,Legacy Audio是能满足我要求的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重要的是声音风格符合我喜好。
最喜欢的是其中的Signature SE,因为是密闭箱设计,先天就有低频更准确快捷的优势,而且多了个带式中高音单元,中高音的素质更好,可惜体积实在太大了。
入门级Studio书架箱也是个好选择,不过她解不开我的落地箱情结。
比Studio书架高一级的Expression虽然是落地箱,但少了个中音单元,心中总觉得好象缺少些什么而不敢选择。不过事后在家里仔细聆听HD才发现Legacy的8寸低音其实有不错的中频表现,厂家既然这样设计就无需担心高低频衔接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Legacy Classic HD。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1:27 AM
上面的三幅图中,第一副的是8寸橡皮边低音,其相位锥采用了与磁钢连体的一体化结构,也就是相位锥不会和振膜一起运动。第二幅是海尔试高音,我其中一只音箱的高音右上角螺丝上方有被腐蚀的花痕。是不是在昌业的仓库放久了被潮气腐蚀了呀?第三幅的面网和我的不一样,后面有我买的HD图,大家一看就能看出来。是不是昌业给我的是旧版本?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2:14 AM
一个不到15平方的专用空间(3.1×4.3-5.6 音箱后面是弧型落地厚玻璃外墙),当中的丹拿已经跟了我大概10年了,其他器材的时间就更长得多,近6、7年来,所有器材都曾经多次打包放在角落里长期封尘,1年多前才重新开封,但开声的机会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左侧低柜全部用来放唱片,中间的3/4提琴让自己不忘正确的声音(请朋友来拉)


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开封后不久Threshold后级右声道有一只电压驱动管玩完,维修后无论怎么调左右声道就是不一样,唯有先购入一台Krell合并机做后备。




Threshold前后、Esoteric转盘、Wadia解码,完全无固定的厚实木象搭积一样搭出来的木机架,仅靠重量企稳,好处是随时可拆可改




丹拿移到约38平方的客厅,在客厅用每边21W的D类功放推丹拿,居然也有板有眼




现在的HD系统 中间的床垫吸收中低频和累了休息一物两用,音箱上压4件瓦铃铁饼及音响杂志。床垫的内部结构对中低频到上低频有良好的吸收效果,本身的重量抑制了木地板的振动,间接改善了低频。


为什么反而把Classic HD放在小空间里?


我能够用来听音乐的地方有2个选择:一个是L型的客厅,主客厅约30平方,主客厅紧连的是约8平方的饭厅,构成了一个L型空间。另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不到15平方的专用房间,房间为3.1m×4.3m-5.6m,音箱后面的是半弧型落地厚玻璃外墙,所以才出现了这个奇怪的“3.1m×4.3m-5.6m”。


虽然大音量播放的机会不多,但放客厅始终会影响邻居和家人,在摆位调整上也会因配合家居而有诸多限制。毕竟,听音乐还是件很私人的事,“做人要厚道”嘛
我清楚HD在小空间里难以发挥优点,调整的难度极大,但仍选择了她,而且还决定放在小空间里。原来,藏在骨子里那份对诠释音乐的追求,并没有因为十多年的器材打包而磨灭!
让HD在小空间里受委屈实属无奈,我要是有个大的地下室就好咯




鬼佬在同样带有半弧形的小空间玩大音箱(老JBL?)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2:32 AM
戏肉来了!开始分步调整

接上Classic HD,开声,哇,脸色即时发青。怎么会这样,高频灿烂,中频萎缩,低频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给你一大片,含混无力,总之就是一团糟!
惊慌中,知道空间太小容纳不了HD!但转念一想,以前玩的最大音箱也有10寸(密闭箱),而且也是中低频有名饱满的,那时候的环境比现在还要小了1分3,但调整出来的效果不也让好友们惊愕吗

于是抖擞精神,取下橡胶脚换上原厂钉脚,紧张地调整钉脚高度和音箱仰角,再在音箱上面加重,还未来得及摆正位置就迫不及待开声,马上笑容满面,低频含混无力和影响中频的问题大幅改善,这可是好声音的基础呀!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摆位等慢慢调整求取心目中的声音。

第一步:音箱加钉脚、加重。

前面说过安装上原厂钉脚后,低频含混无力和影响中频的问题即时有了大幅改善,但远未解决问题。于是在音箱顶部压上以前的厚重音响杂志和几件锻炼身体的哑铃铁饼,HD每只音箱自重83斤,加重后每边的总重量已经超过100斤了。此时感觉木地板的跳动减弱了,低频、中低频清晰度和力度又有所改善。

为解决中低频清晰度问题,在厚地毯上再放上床垫,吸收中低频和累了休息一物两用。由于结构原因,床垫对中低频到上低频的吸收效果要明显好于同样体积的海绵等其他东西,但对低频无效。不过床垫本身的重量抑制了木地板的振动,间接改善了低频。
这时,雨果的祥林嫂收起了血盆大口,MIT和殷承宗的钢琴由庞大的宇宙飞船变回了“大”大三角......尽管还远未如意,但终于可以坐下来忍受了。





HD原厂钉脚



准备安装钉脚




20年前的丹拿老书架。前面是新西兰的P字头前后级,sony LD影碟机仅作为CD转盘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2:39 AM
第二步:音箱摆位、角度调整

这是粗调阶段。按照以往经验,音箱摆位在小空间里显得尤为重要,每移动几公分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先大范围移动音箱寻找低频和中低频的最佳位置,然后再以1cm为单位做短距离8向移动、调整音箱内拗角度(Top in)以减少两侧墙对中频及以上频率的影响,改善低频、音场和解像力,最后以2-3mm和以“度”为单位慢慢调整位置和角度,寻找三段的均衡,改善音场和结像力。
捧着100斤带钉的大木头精细地移来移去,还要顾忌不要弄花木地面,不断用笔划下记号......折腾得那个累呀

为提高工作效率,边播放着低频较多的软件,边在摆放音箱的半区游荡认真聆听,记下低频特别丰富和特别单薄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房间低频驻波的谐振点。一般来说,音箱摆放位置越靠近这两种区域越能明显改善低频驻波问题。

不懈努力后终于暂时找到了一个比较平衡的位置,不敢说是最好的位置,可能最好的位置为还未找出来。
此时音箱的内拗角度已超过了33度,基本能呈现出比较靠谱的平衡度、音场、凝聚力和结像力,一般音量下居然能呈现出小书架箱般的精致感
初战告捷,开心哦



面网与获奖图片不同,我的是旧版?




原来客厅中用来听电视的小书架,5寸中低音采用了与HD同样的相位锥磁钢连体结构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2:51 AM
第三步:更改仰角、拨弄衰减开关

现在进入对声音的细调阶段。HD的说明书说聆听距离要距音箱3m以上,我的聆听位置距音箱只有约2.4m,但距身后的墙壁只剩下约1m,不可能再靠后了。小空间就是小空间,没办法。

与音箱距离近,首先就是高频太直接,齿音严重,严重摊薄中频厚度。于是把音箱后面的钉脚调整为最低,尽量调高音箱前面2个钉脚,让音箱向后仰(约有6度),减少高频直线辐射,不时拨弄音箱背面的高频和低频衰减开关,再配合音箱位置和角度的微细调整,不但高频过分璀璨的问题又有大幅改善,中频厚度增加,低频也更加干净有力。
虽说HD为配合使用环境设有分别衰减高低频的开关,设计相当专业,但我的目标是不依赖衰减开关而能得到想要的大致效果,这恐怕要轮到线材环节来解决了。

调整过程中发现,泡沫边的中音单元在大音压下与低音一起疯狂吞吐,看来中音单元涵盖了较大的频率范围,而且分音器有可能是低阶分音设计(6dB?),真担心它是否能承受得了,同时也暗暗担心它的泡沫边使用寿命。
忽然有个念头闪过:泡沫边的中音单元、音箱面罩与获奖图片的差别,难道昌业给我的Classic HD是老版本?


钉脚特意调整为前高后低,音箱后仰约6度




颇具专业味的高低音衰减开关




7寸泡沫边中音(还是有点担心泡沫边的寿命)。相位锥与磁钢连体的一体化结构,大音压时与低音一起疯狂吞吐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2:55 AM
第四步:更换线材,堵塞/释放反相孔

最后进入微调阶段。所有线材都跟了我十多二十年,现在是发挥它们作用的时候了。
在用的古河电源线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优缺点,整体均衡淡定,其实这才是好线呢。但古河控制不了HD的低频,于是用美国小公司Eosterc Audio的电源线替换了古河接合并机,结果低频即时干净有力了许多,而且其他频段变化不大。

准备了英国鲨鱼银包铜信号线和XLO信号线,平衡和RCA都各有2对。英国鲨鱼银包铜信号线特点是声音饱满,高低频两头延伸好。XLO信号线中频更凝聚,中低以下稍稍单薄了些,中高频控制得好些,高低两头延伸相比鲨鱼差了那么一点点。
针对HD在小环境里可能遇到的问题,原本打算用XLO信号线作主打,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后,反而觉得鲨鱼更配合,同时把鲨鱼平衡线和鲨鱼同轴线接解码到合并机,可以在不同音色走向之间切换。
只有1条XLO同轴数码线和1条光纤线,同时接CD转盘到解码器,可以在不同音色走向之间切换。

音箱线有美国Esoteric Audio及AQ当时顶班各1对,他们的结构类似,但Esoteric Audio的每股线芯都采用粗细不一的纯铜构成,导体总截面积很粗大。声音特点上,Esoteric Audio音箱线与鲨鱼银包铜信号线风格相似,高低频量及延伸感明显好过AQ音箱线。AQ的中频比Esoteric Audio更醇些聚些,中高频也收敛些,结像力和音场深度就差些,音场宽度两者差不多。
经过反复对比,最后确定以AQ作主打。


简单的机背接线




十多年前的AQ顶班喇叭线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2:57 AM
小空间对HD的低频的确构成了很大麻烦,说明书说音箱背面的低频衰减开关可以把60Hz衰减2dB,但60Hz多么珍贵呀,怎舍得长期衰减?!仔细观察背面并排的2个倒相孔,每个的直径只有4.8cm,而且深度才11cm不到,根据倒相管计算公式估计其谐振频率应该较高,估计是补充低频上段的,即增加低频冲击力和丰富中低频色彩。
打开低频衰减开关,低频的确减少,但对中频基本没影响,这个设计真神奇。

再试着在堵塞/释放反相孔和切换衰减开关之间作比较,在不衰减低频的情况下,堵塞/释放反相孔对低频及中频都有影响,堵塞反相孔后低频变干净,弹性减弱,但对54Hz及以下的频率响度影响不大,中频会变干些。
最后决定暂时堵塞靠侧墙一侧的倒相孔,目标是以后慢慢调整到无需堵塞反相孔。

调整音箱时顺便测了一下房间的低频响应下限,发现低于40Hz的半波长已经大于房间最长的对角线长度(前上角至左/右后下角),也就是说在我房间里40Hz以下的低频已经没了响应,可惜了Classic HD那32Hz(-2dB)的下限!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02:58 AM
结论:精心调整下,Classic HD即使委屈在约15平方的小空间里依然能够提供高素质的声音。如果有大些的空间,那么Classic HD肯定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快乐享受。
以现在的初步结果来看,在客观性、高级感、真实感与音色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距离我的目标还有不少差别,特别是摆位调整时老在几个点和内拗角度之间来来回回,虽然这些点之间的距离其实就在几厘米和2-3度之间,但就是出现摆这个位置时播放低频丰富的唱片感觉能控制了,但播放其他软件时又发现中频太厉害音场变浅,再换另一个位置后又轮到高频太多音场变窄。这些问题都有待日后慢慢处理。

经过一系列前戏铺垫,高潮即将到来(第五步):播放大量不同类型软件来检验这一路来的调整是否能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 lxqc    时间: 2013-4-7 09:16 AM
强烈关注!!!!
作者: YSJ    时间: 2013-4-7 09:56 AM
艺高人胆大,佩服
作者: altaymann    时间: 2013-4-7 11:15 AM
楼主把玩精细,用心整理成文字,尤其难得!
作者: yummy    时间: 2013-4-7 11:20 AM
写得非常详细,给发烧友作个参考
作者: jp    时间: 2013-4-7 11:35 AM
原帖由 smike11 于 2013-4-6 12:56 AM 发表
精彩的搭配,发烧捷径!

也想听听你的发烧经呀,怎么总是“琵琶半遮面”呢?
作者: Tigtail    时间: 2013-4-7 04:21 PM
前些天看了"左右为难?左拥右抱?初试Phi7和Classic hd",一直在观注您如何选择,选择Classic HD,以后系统升级调整的空间大,效果会越来越好.
但以您现在的空间,和KRILL 300i, 我猜测Phi7表现的应该更胜一筹.
作者: jp    时间: 2013-4-7 04:48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7 01:27 AM 发表
上面的三幅图中,第一副的是8寸橡皮边低音,其相位锥采用了与磁钢连体的一体化结构,也就是相位锥不会和振膜一起运动。第二幅是海尔试高音,我其中一只音箱的高音右上角螺丝上方有被腐蚀的花痕。是不是在昌业的仓库放 ...

现在新版本都是用平网的,那个CLASSIC HD获奖图片是旧版网罩。鼓起的网罩在运输时容易损坏,所以厂家现在都用平网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4-7 05:13 PM
顶一下楼主的好文,很用心!从房间声学环境的布置、音箱摆位、线材微调都可以看出深厚功力所在,特别是——“记下低频特别丰富和特别单薄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房间低频驻波的谐振点。”这个认识,更非普通人所能知晓,是摆位方面的宝贵经验呀!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0:31 PM
过奖 过奖,惭愧 惭愧
J版、芍版等众版主才是见多识广的大师级人马,这里藏龙卧虎,我这是不自量力班门弄斧呀!谢鼓励
功课才完成了一半,下半截还是得弄下去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0:38 PM
第五步:正式测试验收

本来想用黑胶唱片进行测试,可惜就在我选择音箱那段时间老友正式认购了Threshold Fet9/550前后级,没有了Fet9前级的唱头放大,只好弃用LP测试。现在想起来这套Threshold跟了我约有20年啦,没有了以后才知道什么叫不舍,什么叫思念...

LP的自然、高频延伸、感情表达能力、乐器分离度以及人声和乐器的密度等优势,我认为即使今天的CD系统仍然无法相比(SACD除外),无法用LP做验收是个很大的遗憾。

CD唱片基本上都是10多年前买的,现在很多都已经再找不到了,以前的唱片动辄卖140元1张,比现在贵多了(按当时的人均收入计算),所以唱片的投入比器材还要命。南方的天气对唱片保存是个大威胁,好些唱片已经发霉毁掉,心痛得在滴血

言归正传,是骡是马,就看现在了,我要看看HD能否满足我“准确、传神、饱满”风格的基本要求。

从什么类型的软件试起?我这里是小空间,当然要先过小编制这关。
随手找了一堆小编制软件,包括DGG公司沙函的《帕格尼尼 吉他与小提琴》等几只4D录音、DGG公的帕尔曼《卡门组曲》、FIM版小提琴《The Artistry of Linda Rosenthal》、OPUS 3的几只名盘、DECCA上世纪60年代伟坚逊操刀录制的罗西尼孖碟《String sonatas 1-6》、DECCA的《Warlock Britten》及《Vivaldi》、EMI公司的帕尔曼小提琴普罗哥飞夫《The two violin concertos》、HUGO公司的《祥林嫂》及《十面埋伏》、蔡琴《机遇》......测试内容涵盖独奏与组曲、室内乐、声乐、民族音乐、民谣、爵士、流行等等。

钢琴独奏不能算小编制,应该列入后面的大编制测试行列。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0:48 PM
在一般音量下聆听小编制软件,Classic HD居然能呈现出小书架箱般的精致感和透明感,线条清晰,音场很深,宽度也很客观合理,凝聚力和结像力稳定坚实。HD随不同的音乐软件时而高贵、时而甜滑、时而直接、时而火爆。

不同于小书架的是,HD精致得来声音更显饱满厚实,低频就更加是天壤之别,HD略偏监听的特点把音乐要表达的精气神客观地传递了出来:
同样是帕尔曼拉的小提琴,为EMI公司录制的琴声显得高贵些,为DGG录制的琴声更显理性,超高延伸也多些。

无论是DGG、DECCA还是OPUS 3等,只要是为古乐器团录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古提琴组的音色无一例外地比现代提琴更华丽更丝滑,欧洲宫廷的古典华美感扑面而来,而现代提琴组的音域又明显比古提琴组要宽阔有力得多。

Classic HD能正确反映DGG、DECCA、BMG这些大唱片公司的各自风格,DECCA总体会文雅些,有种英伦味渗透在骨子里,DGG相对直接、光辉和饱满些,德意志风格暗藏其中,BMG相对又厚重些......
FIM版小提琴《The Artistry of Linda Rosenthal》有着DGG沙函4D小提琴录音一样的饱满真实感,但FIM版却能在此基础上处理得更细致、更甜润、更有文化气息。

琴姐在《机遇》中的声音很甜润饱满,既亲切又健康,钢琴伴奏清晰、醇厚而且带点圆滑的甜味。不过HD也清楚交代了录音师在唱片混音时加入了许多味精,比如琴姐歌声在录音现场后方的回响应该是后期制作加上的,这样会使歌声更加甜润迷人,空间感更足。

当人声或主奏乐器有回响,而其他乐器没有相应回响的话,说明后期加工痕迹明显。我们可以对比一下《Mary Black》专辑的录音,在这录音当中的人声、钢琴、提琴乃至打击乐器,都有着相同的现场回响,你就像处身于Mary Black跟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犹太妹Esther的录音比Mary Black又好了一大步。

陈果《有空来坐坐》这曲子里把酒吧现场声音作为乐曲细细的背景声,HD能让我隐隐知道远处吧台的几个女孩当时交谈用的是熟悉的粤语。

HUGO的陈玲玉粤曲弹唱乐队伴奏的《祥林嫂》中,HD让南方古老戏曲中利用咽部运气颤动发声的歌唱技巧表露无遗,深情的演绎很让人产生代入感而后感动。

Aoi Teshima近乎清唱的爵士《Beauty and Beast》,那种似在身旁低声耳语的强烈亲切感和依赖感令人怜爱,一股想充当护花使者的男儿气概顿生。

一句话,HD准确传达了唱片里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传神!





20年前的日本医疗级电源滤波器。左边网纹外皮的是美国Eosterc Audio,跟着3条黑色的是古河电源线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1:00 PM
过去听过许多系统在播放雨果甚至DGG的碟子时,或多或少地感觉声音单薄发硬,有些系统难以分辨吉他与纽特琴、曼陀林甚至我国民族乐器中阮的声音,也难以分辨电贝司和倍低音大提琴的声音。很多系统在大音压下有中低频及低频跟不上的感觉,在我这里幸好地都没有发生。

HD能够把千差万别不同特点的录音原原本本重现眼前,不会因过分修饰而歪曲掩盖了录音的本来面目,而且适应性非常广,是把人带进美妙音乐世界的好桥梁。

不过,在小空间里,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低频是Classic HD最难搞的,我从开始就是把低频段作为重点首要处理对象,可能我比较幸运,一路下来后的结果反而是中频和高频段最头痛。大概是为了配合低频的能量,HD的中频和高频段能量也不容忽视,由于聆听位置距HD未达到说明书要求的3m以上(才2.4m),一旦音量超过正常值,中高频和中低频仍然很理想,但中频和高频就太直接,饱满强劲的低频段并不能对冲那直接的中频和高频能量,音场深度变浅宽度变阔,有点类似较大音量听耳机的情况,对美感影响较大。

这说明了HD并没有象很多人以为的仅侧重于低频,也说明无论低频还是其他频段都需要给HD较大的空间舒展,估计起码要20来平方以上会好很多。如果非要在小空间里,那么就必须搞好隔音,外面传入的噪音小了,自然不需要较大的音量。
前面良好的效果就是在普通音量下获得的。

有2点必须交代:一是在我的HD后上方(也就是弧形部分),以前为了美观而做了个小范围的吊顶,现在刚好有效吸收了部分低频,这是我认为HD低频反而没有中、高频难搞的原因之一。类似的还有房间的木地板、唱片柜、身后的大储物柜等,都对低频有良好的吸收效果。
二是弧形后墙是把双刃剑,能有效减少低频驻波是好事,但对中频有聚焦效果却是坏事。我们在酒店弧形穹顶或弧形顶棚长廊下方说话就能明显感受到弧形对中频的聚焦效果,西方教堂的设计就很好地利用了这点。



弧形后墙是把双刃剑,能有效减少低频驻波是好事,但对中频有聚焦效果是坏事,注意,鬼佬在两个音箱之间的弧顶部位放置了大量海绵




17年前用过的另一对美国箱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1:09 PM
大编制软件测试环节。

测试大编制录音对Classic HD来说简直就正对胃口。DGG在上世纪60年代卡拉扬指挥柏林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5交响曲》、DECCA在60-70年代由苏提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马勒《第2交响乐》及《第5交响乐》、华格勒的《女神飞舞》...DGG帕瓦罗蒂主演的歌剧《茶花女》...发烧线MIT出的贝多芬钢琴独奏曲《皇帝奏鸣曲》......

先大音量播放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这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乐曲在Classic HD雄厚的低频及中频衬托下,圆号、长号的雄伟气势和宏大壮阔就象庞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一样遮天蔽日缓缓而来,让你体会到什么叫做大军压境!

卡拉扬在上世纪60年代指挥柏林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5命运交响乐》,乐队从跟前一直排到远处,左右扇形铺开,雄厚恢弘,弦乐组与管乐组互相呼应,充满张力,动态庞大,慷慨激昂,完美诠释了对命运痛苦的抗争和对胜利的向往,听着催人奋进努力赚钱!由DGG录制盛年时期的卡拉扬正好相得益彰。

DECCA出品的苏提爵士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马勒第2交响乐》又是另一番景象,乐队加上声乐演员人数庞大,在远处像航母一样铺开,阵容非同小可,动态凌厉,低频犹如火山喷发前洪流暗涌引而不发。难得的是各乐器组和声部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声像,女中音甜润酣畅抑扬顿挫,把马勒复杂矛盾又带有悲观和反叛的性格表露无遗,令人很理解马勒的心情和想要表达的意境

MIT出品的贝多芬钢琴曲集《Beethoven-Piano Sonata》第1首《皇帝奏鸣曲》,动态强横,微动态很出色,细节丰富,不但能清楚听到手指接触琴键刹那的声音,中、高音区域琴键的每一下音符都带有钢琴弦特有的超高频谐振声,钢琴的琴腔共鸣足够浑厚,已经不想描述什么平衡度啦、高频细致啦、中频厚啦、低频威力啦等等音响性怎么了得,只知道钢琴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好一架昂贵的史坦威大三角!

ECM出品的贝多芬钢琴曲集《The Piano Sonatas》第11首《英雄奏鸣曲》,特意用大音量播放,全频清晰透明而且始终保持饱满醇厚,中至高频晶莹剔透,真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中至低频清澈有力但保留应有的圆滑感和空气弹性,钢琴低音键区强劲的低频直落地板在脚下非常清劲地滚滚而来,录音现场后台人员走动和轻微咳嗽的声音历历在目,演奏家随双手飞舞而左右摇摆身体,使琴椅发出轻微“噶噶”的噪音也未能逃脱HD的捕捉。

还有,《秦皇点兵》中鼓槌双击的声音绝对不是许多系统那样的敲筷子声,录音现场的回响和后方人员的细细说话声清晰可闻,团队领鼓的轻声口令也没有错过,铜锣镲镲等强奏时尽管音压强大却并不刺耳。最可惜的是受限于小空间,最大最深沉的大堂鼓未能展现出应有的超低频远传千里的那种庞大空间感。
飞鹰乐队《加州酒店》开头的手鼓加脚鼓最狠劲的那几下的狠劲程度其实并不一样,颗颗吉他声其实还夹带着阵阵的空气弹跳感。

在我的小房间里大音量播放大编制时的效果要比小编制好些(可能与边播放边微调有关),中频和高频段的能量相对没有小编制时那么直接,所以整体上要和谐些。另外,HD的中高频本身就比较收敛,播放罗西尼序曲、多手仔等曲目时稍嫌不够火辣。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1:11 PM

大编制唱片




160G的iPod Classic HD 又懒又想听音乐的好主意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1:19 PM
Classic HD对空间有较大要求,对摆位的要求更是高得有点离谱,要调整好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很考验耐性和体力。

HD的声音取向显然没有中高频亮丽或音色甜滑柔美的音箱能第一时间吸引人,这种声音取向和外形设计与现在国内的流行趋势有一些差异,但如果仅从外观就怀疑她的透明度、线条感、音场和密度感的话就绝对怀疑错了。

高贵感不是HD声音的强项,她与其他突出娇柔甜美等音色特点的音箱有很大区别,以娇柔甜美等音色色彩为主的音箱是以迷人的音色来迷倒你,但HD带给你更多的似乎是音乐本身的内涵和现场的实际情境。如果播放的唱片录音是高贵柔美的,HD照样能反映出来,前面小编制唱片测试就证明了这点。


Legacy Classic HD---颇具性价比的音箱

单从HD的售价来说不算很低,现在一条好线都能卖10多万,比较起来性价比就非常高了。
首先,HD比大部分同价音箱的表现更全面,各方面更均衡,“从容不迫,宽松自然,暗流涌动,全频都比较厚实大气,较均衡的三段给人以音乐本来就是如此的感觉,这是我最欣赏的地方,也是最让人忘记评判其音响性的奇妙之处。”这是我当初到昌业试听时的第一感受。HD本身就很超值!
其次,HD比我曾经用过的所有音箱都更易推动和更易控制,这种平易近人的特点亲身试过后让我很意外。就是说,只要手头有台素质好些的合并机就能推出动人的声音,可节省不少功放开支。

这一来二往,其良好的性价比离“穷人的劳斯莱斯”这称谓也不远了。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3-4-7 11:27 PM
兄台用心好文,弧形后墙总的来说有利有弊,弧形后墙空间对于吸音很重视,不然清晰度和细节会受到较大影响,这一点要多花心思,兄台精心调校细节的精神值得学习啊,小空间对大喇叭箱子来说,功放的控制力尤为重要,特别是前级要有抓住低频的能力。。。。。。期待兄台更多心得。。。。。。。 。。。。。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1:28 PM
除了前面提过的在几个摆位点之中无法找到最合适的点外,我现在还有另一个大问题,无论听小编制还是大编制,一般音量下的音场表现正常,宽深比例合理,音量越小,音场深度越深,而且可以达到很深的水平。随着音量旋钮不断向右,恶梦就开始了:虽然高中低三段平衡度始终变化不明显,但自己就好象从中后排观众席一直往前排挪位置一样,音像往前靠和往两侧伸展的感觉越来越明显,让人马上意识到空间不足的问题。这种音像前移的情况听流行还挺刺激,但听古典的话自己都快要变成指挥了。

这种情况虽然都比较普遍,特别是大音压下基本难逃,但我就是不喜欢。
面对这个问题,头痛呀,大家有药吗?难道要象鬼佬那样在音箱后方堆放大量的海绵来减少弧型后墙对中频的聚焦效果?或者音箱还远未煲熟(Run in)?

初步的成果还未算如意,希望以后可以多些时间陪陪新欢,逐步提高对她的驾驭能力,来日方长,继续耐心慢慢调整,相信比较满意的那天总会到来的

唉,终于完成!长这么大,除工作需要外还没做过这么长的功课。辛苦呀!工作有钱收,但这里什么都没有
不过能和大家分享更感快乐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1:36 PM
原帖由 zmalan 于 2013-4-7 11:27 PM 发表
兄台用心好文,弧形后墙总的来说有利有弊,弧形后墙空间对于吸音很重视,不然清晰度和细节会受到较大影响,这一点要多花心思,兄台精心调校细节的精神值得学习啊,小空间对大喇叭箱子来说,功放的控制力尤为重要,特 ...

所言甚是!
可能我习惯不好,对每一件器材从来都不敢未用透就言弃,一来对器材本身不公平,二来是感情问题

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7 11:42 PM
原帖由 Tigtail 于 2013-4-7 04:21 PM 发表
前些天看了"左右为难?左拥右抱?初试Phi7和Classic hd",一直在观注您如何选择,选择Classic HD,以后系统升级调整的空间大,效果会越来越好.
但以您现在的空间,和KRILL 300i, 我猜测Phi7表现的应该更胜一筹.

你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对这个问题,前面一开始“为什么选择Legacy Classic HD?”及结尾粗体字那段已经说得很清楚。

“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先不管价格,如果风格不对自己,想靠换器材去扭转是非常困难的,有时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我放弃丹拿的最根本原因,并不是说丹拿不好。以前的帖子已经说过Phi7与HD根本不存在谁更好的问题,她们仅仅风格不同而已。

选HD,在于我喜欢音乐更甚与音响,在于HD的风格适合我,所以我认为自己选对了。
如果风格不对就无法让我坐下来以听音响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是说可以回到器材打包状态,用Mp3、电视机、汽车音响欣赏音乐同样能让我其乐融融感动无限。
作者: lxqc    时间: 2013-4-8 08:59 A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7 11:28 PM 发表
除了前面提过的在几个摆位点之中无法找到最合适的点外,我现在还有另一个大问题,无论听小编制还是大编制,一般音量下的音场表现正常,宽深比例合理,音量越小,音场深度越深,而且可以达到很深的水平。随着音量旋钮 ...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我最担心的就是环境对HD的限制和影响!加之又没有楼主那样的摆位功力,犹豫啊..........
作者: jp    时间: 2013-4-8 11:28 AM
写得太好了,将CLASSIC HD的声音特点和把玩技巧描述得一清二楚,其它有兴趣的朋友基本上可以按图索骥。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8 01:19 PM
[quote]原帖由 lxqc 于 2013-4-8 08:59 AM 发表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我最担心的就是环境对HD的限制和影响!加之


即使是专用空间,个别情况下也难以单纯按面积衡量大小,涉及房间形状、比例、装修、家具等,有时较大的空间不一定就比较小的空间效果好,但如果兄台一时难以确定,建议还是慎重考虑,毕竟HD的确需要较大的空间来舒展。或者看看其他人的建议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4-8 02:53 PM
我的音房面积跟你的差不多,但我音箱后是实墙,听音位置后可打开窗户及大门。。。小音量听全关,大音量听全开。。。我要是你,会这样做:选用主攻中高频、贵气感好的线材如正品银彩、音乐丝带、威卓等,听音时把音箱后两个增益健打下,同时选用素质好的电源线及用一些低频吸音柱。。。多了,相信老兄也知道怎么做,功放、音源搭配是关键,但玩到最后,会觉得什么都关键。。。功放我感觉用瑟顿前后推会很好,味道力度规模在15平内不会有啥遗憾(低频表现量不大但鼓皮感明显!这就是真实的低频!!。。。个人认为哈)。。。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8 11:44 PM
胡兄的指教小弟先收下,等将来想转变方向搞搞音色的时候翻出来作为指导对症下药。谢过

对现在的系统,我最大的不满在合并机,Threshold的突然病故,再到现在的Krell合并机,就象由一位饱读诗书内功深厚的老者忽然变成一个毛躁小子一样,很不习惯,他们根本连比较的资格都没有。买入Krell本来只是作为后备,没想到就被推到主力位置。这台K家的东西与曾经用过小段时间的同是K家的前后级比,也同样不可比。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9 12:01 AM
本来当时买后备的时候就考虑过H200(H300还未出生),但听过一些流言,包括可靠性问题等。我最怕就是可靠性问题,现在后悔莫及了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4-9 12:09 AM
[media=ra,800,600,0][/media]


有条件上这个前级吧,与瑰宝脾气很搭

IMAG1852.jpg (664.7 KB, 下载次数: 185)

IMAG1852.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4-9 12:09 AM
极其详尽的文章!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3-4-9 12:10 AM 编辑 ]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4-9 12:12 A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9 12:01 AM 发表
本来当时买后备的时候就考虑过H200(H300还未出生),但听过一些流言,包括可靠性问题等。我最怕就是可靠性问题,现在后悔莫及了

以前与1UP相搭推过瑰宝台箱。。。出了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4-9 12:33 AM
[media=ra,800,600,0][/media]





ARC前级与尼夫后级推瑰宝,才是真真正正把瑰宝台箱的实力推出!音场牢牢固定前方,牢牢的!任凭`暴风骤雨'都不会摆摇!音箱全然消失!大音量是如此,小音量也是如此。。。这是真正的音场


我这台瑰宝箱很有`福气',尝过不少好东西。。。驯服它属实不易,否则。。。

兄弟咱多多交流

IMAG1857.jpg (432.01 KB, 下载次数: 182)

IMAG1857.jpg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9 12:37 AM
原帖由 狐e刀 于 2013-4-9 12:09 AM 发表
[media=ra,800,600,0][/media]


有条件上这个前级吧,与瑰宝脾气很搭

瑟顿与这个“哦滴尿落沙处”(广州话昵称)都是老牌子,特别是对后者,很有些好感。经历了合并机这件事后,再买就要多花些心思多做些比较了。反正才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先把整体调整这个基础打好再考虑升级问题,反正来日方长,而且对音响的时间也确实不多。现在等着开支的地方很多,要用就要把有限的弹药用在符合风格口味的靶心上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9 12:42 AM
原来遇到用瑰宝的前辈高人了,要多向老兄学习啦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4-9 01:02 A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9 12:37 AM 发表

瑟顿与这个“哦滴尿落沙处”(广州话昵称)都是老牌子,特别是对后者,很有些好感。经历了合并机这件事后,再买就要多花些心思多做些比较了。反正才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先把整体调整这个基础打好再考虑升级问题 ...

我觉得,在15平内用大落地箱,特别是在线材方面一定要选收敛低频的线材(如上述)。。。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狐e刀 于 2013-4-9 01:04 AM 编辑 ]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9 05:40 PM
“狐e刀”兄的瑰宝使用经验和指导意见看后受益匪浅,特意记下以备不时之需,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1、音场问题。小空间用大落地与书架箱,在大音量播放时,大落地更容易出现音场膨胀问题,也更难处理,解决办法包括更换器材与线材等,不过我觉得首先从环境吸音上下工夫似乎更能抓住重点。可惜一时之间我还未找到一个既有效又美观的办法。
2、鼓皮声。这东西很看所用的软件,一般发烧碟、流行、部分爵士和民乐唱片比较容易获得鼓皮声,其他种类的唱
片就比较难,特别是能明显听到鼓皮震荡和鼓槌落在鼓面位置也能清晰捕捉的唱片就更少有。我觉得兄说的真正意
思是低频的清晰实体感吧,现在的表现还算勉强可以吧。
3、扩音机与线材。现在用的K家入门合并机真不是一般的毛糙,真不知道它的设计师当初是怎么想的,花同样的钱
在市面上绝对能找到比它好得多的其他产品。这样的东西我认为不值得浪费大价钱去配置线材,线材应该等到将来
换机的时候综合考虑。
4、音色取向。我比较钟情于中性、活跃、有魄力但又有修养的声音,所以我觉得可能和兄的音色取向有些差异吧。
毛主席说要“百花齐放”,看来我们都执行得很好嚄
有时候我觉得也不必对音响性的东西太较真,器材就是听音乐的工具而已,不知兄可认同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4-9 06:58 PM
老兄这箱素质很不错,慢慢玩会很出彩的。。。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4-9 07:39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7 02:14 AM 发表
一个不到15平方的专用空间(3.1×4.3-5.6 音箱后面是弧型落地厚玻璃外墙),当中的丹拿已经跟了我大概10年了,其他器材的时间就更长得多,近6、7年来,所有器材都曾经多次打包放在角落里长期封尘,1年多前才重新开封, ...

中间平放的席梦思床垫绝对是一种好创意!
作者: zmalan    时间: 2013-4-9 08:29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9 12:37 AM 发表

瑟顿与这个“哦滴尿落沙处”(广州话昵称)都是老牌子,特别是对后者,很有些好感。经历了合并机这件事后,再买就要多花些心思多做些比较了。反正才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先把整体调整这个基础打好再考虑升级问题 ...


这个思路是很对的,也是许多人一直未能明白的地方,玩音响最忌讳的是急躁,倒不是钱多钱少,而是一种经历,在现有搭配下,调教出相对平衡的声底,以后对于换东西也是有所益处的,现在许多烧友动不动大换器材,而事实上误判和错怪器材特点者大有人在,此外,器材调校的完成程度还和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关系很大。。。。。。

所以看到兄台留言一时感叹,现在清晰者少亦!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0 08:35 PM
在商言商,追求销售利益最大化肯定是商家的终极目标,但论坛各版主却时有中肯之言,难得啊  确实令人佩服。
祝昌业及本论坛容易兴旺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0 08:36 PM
咦,打错字   应该是“日益兴旺”!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0 08:38 PM
前几次表露对在用的K家合并机毛糙,源于它的前级部分无力应付大信号输入,一旦输入信号过大就出现可闻的过载失真而有毛糙感,而同样的信号接到Threshold等其他器材上都没有出现问题。
作为一家享负盛名的名牌大厂,对入门级产品的设计如此掉以轻心不负责任,觉得很费解和不能接受。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0 08:43 PM
前面HD使用报告里有大量关于信息量的描述,有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并非较贵价的器材才能获得良好的信息量,虽然超高和超低频的信息确实与器材和房间有直接关系,但大量的信息基本落在广阔的中频段,在系统整体平衡的情况下,即使普通器材,这些信息同样能反映出来。
良好的信息量能真切地传达演奏家(歌手)当时的感情,听起来更吸引人,所以始终认为搞好系统平衡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4-10 08:45 PM
精神比较厚暖,推瑰宝没问题,跳线可以尝试换一下。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0 08:49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4-10 08:45 PM 发表
精神比较厚暖,推瑰宝没问题,跳线可以尝试换一下。

用什么跳线好些呢?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4-10 09:05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0 08:49 PM 发表

用什么跳线好些呢?

可以采用6N的纯银跳线试试!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4-11 01:59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0 08:49 PM 发表

用什么跳线好些呢?


我认为用纯银线作跳线很对。。。

老兄,推好、控制好,说白了就是制服这对大箱是前、后级的任务,与合并机无相关啦,管他什么旗舰级,要不那天你准挽。。。切记切记
作者: 中国爱乐人    时间: 2013-4-11 03:02 PM
楼主不愧是二十几年的资深发烧友,分享的调校详细感悟对其他朋友也很有参考价值。希望再看到楼主升级放大器后的听感。
作者: desklong    时间: 2013-4-11 05:15 PM
arc是胆前级吗 它的cd机很不错啊 口碑
作者: 狐e刀    时间: 2013-4-11 06:22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0 08:38 PM 发表
前几次表露对在用的K家合并机毛糙,源于它的前级部分无力应付大信号输入,一旦输入信号过大就出现可闻的过载失真而有毛糙感,而同样的信号接到Threshold等其他器材上都没有出现问题。
作为一家享负盛名的名牌大厂, ...

兄弟,这种情况有,但概率并不大,想知道老兄的供电如何做,用啥电源线。。。互相学习下哈。 。。。器材`喂不饱'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1 11:42 PM
就是前面报告里说的用20年前的日本滤波电源排插、美国Eosterc Audio及古河电源线呀。不过“狐之刀”兄也提醒了我,有空真要好好检查检查电源相位等有没有出错的地方。谢“狐之刀”兄
不过,同样的接线,把300i抽出来,即使用平价D类功放原位代入都不会出现问题,用Threshold就更没问题,所以觉得300i自身问题机会更大。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1 11:47 PM
原帖由 中国爱乐人 于 2013-4-11 03:02 PM 发表
楼主不愧是二十几年的资深发烧友,分享的调校详细感悟对其他朋友也很有参考价值。希望再看到楼主升级放大器后的听感。


说来惭愧,记忆中20多年来专注于发烧的经历似乎没多少天,况且中间还有10多年基本没碰过器材,所以一直没觉得自己属于真正的发烧友行列。见到我ID下面由“初级发烧友”自动升格为“中级发烧友”就觉得惭愧和无辜

升级前后级的事目前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一来有太多不同的品牌和个性,比选音箱还要难选,二来既然不算发烧友,这事也不至于急着就办,在现有配置下先处理处理、调整调整......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3-4-11 11:48 PM
相当有深度的使用报告,细节考虑的很周到,有见识,有主见,有调音经验,有好声是必然的。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1 11:49 P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3-4-10 09:05 PM 发表

可以采用6N的纯银跳线试试!

请教版主个问题:从来未试过喇叭线双线分音的接法,把喇叭线改为双线分音与用纯银跳线在效果上会有什么区别?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3-4-12 12:31 AM
双线分音,目的是使用多个功放,分别推动高音和中低,能提供更好的推动力;
跳线,是改变物理连线的特征,只做声音上的微调,一般纯银材质,能提供更好的传输性,更快速和干净的声音特征。瑰宝使用纯银跳线,能挖掘更多细节,速度上也更有优势,感觉靠谱。
理论上,前者的改善会更大,但对前后级的匹配更考究,推动力永远不如平衡性更重要。因此,使用跳线微调,不妨也是个捷径。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2 11:53 PM
看来要先找纯银跳线试试效果了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4-13 07:41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1 11:49 PM 发表

请教版主个问题:从来未试过喇叭线双线分音的接法,把喇叭线改为双线分音与用纯银跳线在效果上会有什么区别?

我个人也曾玩过双线分音,感觉音乐的衔接不自然,不融洽。。。。。后来,用英国AUDIONOTE的4N纯银跳线和德国AG的6N的纯银跳线进行调整,结果,德国AG的纯银跳线就没有拔下来了!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5 04:20 PM
把喇叭线改为双线分音又考手工又麻烦,按版主们的经验看来改线的效果也未必会好,还是懒点买现成的算了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5 04:21 PM
玩音响犹如吸毒,常逛论坛,中毒越深
常劝人理性发烧,殊不知既然发烧,又何来理性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5 04:25 PM
有好器材远不如有好环境!先解决弧形中频聚焦效应和寻找价钱公道的纯银跳线这两个问题。
受多年前参观无音室的超恐怖经历启发,想到了一种低成本又美观、既灵活又容易搞卫生的吸音办法,计划调整2到3个月后再看看效果。
作者: jp    时间: 2013-4-16 02:20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0 08:38 PM 发表
前几次表露对在用的K家合并机毛糙,源于它的前级部分无力应付大信号输入,一旦输入信号过大就出现可闻的过载失真而有毛糙感,而同样的信号接到Threshold等其他器材上都没有出现问题。
作为一家享负盛名的名牌大厂, ...

这个很有必要更换呀,如果功放不给力,对系统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作者: jp    时间: 2013-4-16 02:23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5 04 PM 发表
把喇叭线改为双线分音又考手工又麻烦,按版主们的经验看来改线的效果也未必会好,还是懒点买现成的算了

ECOSSE的顶级音箱线SMS 2.4可做成跳线,效果明显,马店长那边可免费代为加工。
作者: jp    时间: 2013-4-16 02:25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5 04:25 PM 发表
有好器材远不如有好环境!先解决弧形中频聚焦效应和寻找价钱公道的纯银跳线这两个问题。
受多年前参观无音室的超恐怖经历启发,想到了一种低成本又美观、既灵活又容易搞卫生的吸音办法,计划调整2到3个月后再看看效 ...

如果房间有弧面的话,容易形成“声聚焦”,影响音质。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7 01:57 AM
原帖由 jp 于 2013-4-16 02 PM 发表

这个很有必要更换呀,如果功放不给力,对系统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Wadia解码说明书说XLR的最大输出为10V,但300i的说明书没有说明能接受的最大输入数值,从取出300i原位代入其他前级/功放都没问题的情况来看,300i设计过于妥协是造成大信号过载失真的主要原因(检查过全部电源插、电源线、墙插等一直都相位正确)。
但仅此就要求“fusheng”更换功放似乎理据还不足够


参考: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7 02:02 AM
原帖由 jp 于 2013-4-16 02:23 PM 发表

ECOSSE的顶级音箱线SMS 2.4可做成跳线,效果明显,马店长那边可免费代为加工。

ECOSSE的SMS 2.4 好象只说是超级单结晶材料而没有说是银嚄
作者: jp    时间: 2013-4-17 11:34 A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7 02:02 AM 发表

ECOSSE的SMS 2.4 好象只说是超级单结晶材料而没有说是银嚄

为什么非要用银质跳线呢?实地试试吧。
作者: jp    时间: 2013-4-17 11:38 A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7 01:57 AM 发表

Wadia解码说明书说XLR的最大输出为10V,但300i的说明书没有说明能接受的最大输入数值,从取出300i原位代入其他前级/功放都没问题的情况来看,300i设计过于妥协是造成大信号过载失真的主要原因(检查过全部电源插、 ...

估计只能自己处理了,当初是买得急了一点。
作者: 月魄    时间: 2013-4-18 09:09 AM
曾在朋友那里听AE1 CLASS搭欧博5.5 300B,12平方小房间效果是相当的靓丽。书架箱不下于小落地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8 11:37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4-17 11:34 AM 发表

为什么非要用银质跳线呢?实地试试吧。

以为跳线这么短需要特别的线才能较明显的改善

艺康斯sms2.4跳线1套就是图上显示的共有4根?

作者: jp    时间: 2013-4-18 11:57 PM
是的,具体可与马店长联系。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9 12:02 AM
谢谢jp版主
作者: jp    时间: 2013-4-19 12:04 AM
不客气呀,还等你功放换好、音箱煲透之后,也好交流交流。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9 12:08 AM
到时再上来汇报作业,望版主及众兄台多多指导
作者: jp    时间: 2013-4-19 12:11 AM
期待佳作,如果能到现场聆听更是美事一桩。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19 12:20 AM
主要是时间问题比较复杂,身不由己,到时电话联系jp兄吧
作者: jp    时间: 2013-4-19 12:33 AM
好的。
作者: reptide    时间: 2013-4-20 04:14 PM
标题: 换CD
建议换REVOX CD机, 如果对这种机器感兴趣,  可以换 STUDER D731, 带平衡牛输出的CD,  转盘为CD4MPRO, 声音很好. 性价比好点的就是STUDER D732. 不过,没有牛输出.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21 04:37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15 04:25 PM 发表
先解决弧形中频聚焦效应和寻找价钱公道的纯银跳线这两个问题。
计划调整2到3个月后再看看效 ...

过两天就要到周边地区出差2个月,趁外出前休几天假处理弧形玻璃幕墙的声聚焦问题。**捧回了几十公斤的厚丝绒布,奋战了2天多,重点处理弧形玻璃幕墙,顺带处理音箱两侧,完成后自个对着房间欣赏了一番,嗯~~又美观又整齐,和以前没什么大区别,但声音效果就大不一样

环境稍有变化,音箱摆位也需要重新调整,结象力明显改善,皇帝位没有以前那么明显,声音厚道增加,特别是中低频比以前更厚更清晰了许多。不枉这一番折腾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21 04:43 PM
《DORINA SAMPLER vol.II》是一家美国小公司DOR的第2张精选碟。这小公司的唱片一直都有很水准,可惜后来被TELARC公司收购后就慢慢低落。

《DORINA SAMPLER vol.II》可以说是“不是天碟的天碟”,当中收录了DOR录制的许多古典作品,包括女高音、钢琴独奏、小管乐团、合唱团等等。
说它是“不是天碟的天碟”,是因为它明显不同于常见的天碟,它没有突出某个频段,也没有特意增加线条感和锐利度,没有刻意营造庞大的动态和造作的通透感,没有特意的润色,没有那种一鸣惊人的感觉,但所有天碟应该具备的东西一样不少,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很容易就把人带入音乐当中而忘掉了是在听音响。

在类似吉他的8弦曼陀林轻声伴奏下,女高音由低到高直上云霄一气呵成,气量十足而平稳,宁静、优美、圣洁而慑人。
舒曼钢琴独奏曲采用远距录音方式,与我以前在歌剧院听现场演奏会坐在听众席的感觉很相似,重沐艺术的熏陶。
欧洲教堂最大的管风琴与RR的录音有很大区别,RR的录音太发烧,而DOR的录音依然那么自然真实,和曾经的教堂听音经历类似,难得的是RR有的优点DOR同样有。
合唱团各声部是那么的和谐,旋律是那么的优美......

Classic HD已经从思想中消失了,脑海里只有音乐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21 04:46 PM
说起RR公司,大家就想起发烧、爆棚等等,但这张《Vivaldi for diverse instruments》却是个例外,提琴组的声音非常华丽,有如上等丝绸般娟滑无比,非常享受。
听这张唱片不用时刻准备着迎接大动态,只需要闭起双眼放松心情,让思绪在静静的聆听中飞翔到17世纪的欧洲豪庭中...

当然,RR那种很现代的声音风格还依然包含在这唱片当中的。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21 04:49 PM
法国人常常调侃美国的爵士没文化没修养,正好这里有张美国读者文摘录制的法国爵士《ana caram maracana》,唱片收录的爵士乐一快一慢梅花间足,我喜欢慢的。
从这张唱片中可以领略到法国的爵士的确和美国的爵士有相当大区别,法国爵士确实受欧陆历史文化熏陶,文化气息要浓些。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21 04:50 PM
美国小公司ESS.A.Y的《GREATES HITS FOR STRING QUARTET》,面市当年在亚洲没怎么引人关注,但在美国却很受好评。虽然都是弦乐四重奏,但它的声音与RR的《Vivaldi for diverse instruments》给人的感受又有很大区别,小了华丽多了高贵......
作者: jhko    时间: 2013-4-21 04:52 PM
特意在唱盘与解码之间保留了数码同轴线和光纤线,也在解码与扩音机之间保留了平衡和同轴两种连接方式。光纤线在线条感、高低延伸、力度等方面优于数码同轴线,但音乐味数码同轴线占优。平衡连接在音场宽深度、音像锐利度和力度方面比同轴连接有优势,但音乐味上同轴连接占优。于是就构成了4种不同的声音组合来应对不同的录音,通过遥控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这4种方式之间转换,很好玩

Legacy Audio的Classic HD,越听越喜欢!
作者: orienzhang    时间: 2013-4-21 05:52 PM
歌剧小M不错的。
作者: fzglr    时间: 2013-4-21 10:39 PM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STUDER D731非常感兴趣,不过二手价2万多,考虑性价比.......不过现在瑞华上B226(带原装遥控)小按键版+PI-2能基本榨出世霸小协差不多了(这低档货也不抱过高期望),音乐信号细节多很多,唯一不满中频略薄,不知原因?首先考虑换音乐丝带喇叭线(1600元那款),这款喇叭线速度有点快,加上PI-2的清丽,估计需要调整一下?谢谢关注\指导.
作者: fzglr    时间: 2013-4-21 10:42 PM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歌剧小M,不错.已经关注.
作者: jp    时间: 2013-4-22 03:20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21 04:37 PM 发表

过两天就要到周边地区出差2个月,趁外出前休几天假处理弧形玻璃幕墙的声聚焦问题。**捧回了几十公斤的厚丝绒布,奋战了2天多,重点处理弧形玻璃幕墙,顺带处理音箱两侧,完成后自个对着房间欣赏了一番,嗯~~又美 ...

厚丝绒布是校声利器! 再次证明听音环境的重要性,每一次你的付出,花费不大,但系统音质的改善也许大得连你自己都不相信。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4-22 08:23 PM
原帖由 jhko 于 2013-4-21 04:37 PM 发表

过两天就要到周边地区出差2个月,趁外出前休几天假处理弧形玻璃幕墙的声聚焦问题。**捧回了几十公斤的厚丝绒布,奋战了2天多,重点处理弧形玻璃幕墙,顺带处理音箱两侧,完成后自个对着房间欣赏了一番,嗯~~又美 ...

重视听音环境,事半功倍。。。。。。值得学习!
作者: charlie2009    时间: 2013-5-2 12:39 AM
楼主有无难推之感?原想入的,但担心Hegel推不尽此箱。
作者: 在路上    时间: 2013-5-2 01:48 AM
这样的要求,不是合并机所能及。
作者: yummy    时间: 2013-5-2 06:05 PM
我记得JP说过推巅峰应该不止9成,事实上我也感觉推得还是比较到位的,并没有力道不足的感觉。前阶段听了很多箱子,如丹拿S5.4、C2、世霸中克雷、ADAM COLUM、金琅乐神6号、惠威M808等,比较下来巅峰放天下第一鼓的鼓诗,感觉低频也是很到位。还有就是原来一直以为巅峰中频部分稍薄了点,但好多次听月光小夜曲,巅峰的蔡琴人声很厚实,有的箱子反而还不如巅峰,不知什么原因。
作者: jp    时间: 2013-5-3 09:52 AM
H300是比较全面的、实力并存的合并式放大器,推多款音箱均有出色表现。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6 04:31 PM
2013年3、4月份获奖名单推荐
主论坛“昌业产品用家使用心得优秀帖

Legacy Classic HD
新箱初期详细使用报告:怎会这样......令人动容!     作者:jhko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2309&extra=page%3D4%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主论坛“最具影响力帖
求教    作者:思考的番茄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2096&extra=page%3D4%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page=1

数码与影音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暂缺

音乐大家谈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说说彭丽媛    作者:老庄子
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2049&extra=page%3D1%26amp%3Bfilter%3D259200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


文艺杂苑版块“最具影响力帖
暂缺

以上获奖者各奖励100元内CD碟一张,考虑到CD碟各人的喜好及收藏不同,可由烧友自由选择碟片,昌业代购寄出。请上述得奖者将个人真实姓名、邮寄地址和电话号码心仪CD的名称以短消息的形式发到我的信箱里,以便统一选购尽早寄出奖品。

CD
备选两张至三张,如第一选择没有货源将在备选里挑选。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