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成败皆萧何——从实例看声学处理的重要性 [打印本页]

作者: jp    时间: 2013-9-25 11:31 AM
标题: 成败皆萧何——从实例看声学处理的重要性
玩音响要注重声学处理,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知易行难,在我接触到众多实例中,有极少数发烧友是下了功夫的,并取得可观的效果;但没有做声学处理、或者做得不彻底的仍占了大多数,从而使器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水准。所以说,声学处理这东西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051003_0013.jpg (67.54 KB, 下载次数: 288)

20051003_0013.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25 11:39 AM
一般发烧友都是将器材摆在客厅里,但以我国目前商品房的设计模式,不做声学处理就能获得好声音基本只能靠碰运气了。


因为:首先,整个环境是由水泥墙、地板砖、玻璃构成,完全偏“硬调”,高频、中频的反射偏强,如果不加以处理,会使声音偏亮、偏硬,而且散乱的反射声还使声音背景变得“苍白”、凌乱,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声像定位也会模糊、不凝聚;


其次,客厅两侧通常一边是阳台一边是饭厅,这就使音箱没有适当的侧墙反射,容易产生空虚、软弱的感觉;


第三,一般的客厅的长、宽、高比例都不会考虑到声学的需要,因此产生低频驻波的机率极大,使低频听起来混浊、缓慢、发散,缺乏质感和速度感,可以说,在一般发烧友家里要听到好的低频其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4128.jpg (61.67 KB, 下载次数: 293)

-4128.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25 11:39 AM
综上所述,我们所处的居住环境其实在整个频段都存在问题,如果不做声学处理的话,将会对器材的音质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按照我个人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最多只发挥了六成的水平,也使使用者低估了自己器材的素质。
作者: 臭熊    时间: 2013-9-25 11:58 AM
标题: 可否免费指点?
最近正在摸索自己的听音环境,刚好是JP版主所说的一边客厅阳台、一边餐厅的环境,有一定的低频驻波很难处理,不知能否将图纸上传来给与指点一二?如果可以的话我再上传图纸,在此先行谢过!
作者: jp    时间: 2013-9-25 12:06 PM
我曾专门发过帖子《侧墙的重要性》,没有侧墙的帮助,想获得理想的效果有一定难度。可通过在两边加声美力B1泛音调节器改善。另外,驻波可通过加B5吸音柱来改善。
作者: 空山鸟语    时间: 2013-9-25 12:19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9-25 12:06 PM 发表
我曾专门发过帖子《侧墙的重要性》,没有侧墙的帮助,想获得理想的效果有一定难度。可通过在两边加声美力B1泛音调节器改善。另外,驻波可通过加B5吸音柱来改善。

的确如此,没有好的听音环境,最好的器材,也未必出理想的声音。
作者: x.l    时间: 2013-9-25 01:30 PM
呵呵,我的听音室搞到现在,也还未搞到自己心目中的声音。业余条件下,真的很难。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处理,靠撞。
作者: jp    时间: 2013-9-25 02:04 PM
原帖由 x.l 于 2013-9-25 01:30 PM 发表
呵呵,我的听音室搞到现在,也还未搞到自己心目中的声音。业余条件下,真的很难。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处理,靠撞。

能否上个图大伙一起解决?
作者: x.l    时间: 2013-9-25 02:1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9-25 02:04 PM 发表

能否上个图大伙一起解决?
听音室非常凌乱,有奈视线啊。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9-25 05:42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9-25 02:04 PM 发表

能否上个图大伙一起解决?

真是个好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
作者: jp    时间: 2013-9-26 11:58 AM
在我接触的发烧友当中,广州的温先生是声学处理做得较好的一位。但我最初接触温先生的契机并不是因为他的声学处理做得好,而是由于他的搭配手法独辟蹊径。当时有朋友介绍温先生只用输出功率仅为70W/声道的“音乐之旅”ECI-3就搞定AE Reference 2(参考二号),我第一反应就是非常惊讶,因为ECI-3音色固然是美,但本身并非以驱动力著称,所以我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及至去到温先生家里,却真的发现ECI-3是搞定了AE Reference 2:系统的声音优美动听,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基本已达到“既真实又感人”的境界。

DSC00968.JPG (97.81 KB, 下载次数: 170)

DSC00968.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26 12:01 PM
特别是最考人的低频,在这小小的空间里,竟然没有可闻性的低频混浊、拖尾的现象,要知道即使在更大的环境里,低频出现不干净的现象还是很常见的。在不大的音量下,我已经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层由大提琴和圆号、大号形成的厚实铺垫了。我接着将ECI-3的音量拧至1点钟,这时Reference 2已经发出很大的声压了,但低频仍旧没有混浊、轰鸣的现象,这个仅有12平方米的房间似乎给了低频以很大的“呼吸空间”。

DSC00972.JPG (86.27 KB, 下载次数: 152)

DSC00972.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26 12:03 PM
原来,这里温先生是预先做了声学处理的:他首先在音箱后面的两个墙角都做了低频陷阱,然后在两侧墙面的音箱第一反射点分别做上软包来吸收中、高频。

DSC00969.JPG (93.02 KB, 下载次数: 145)

DSC00969.JPG

DSC00983.JPG (55.06 KB, 下载次数: 158)

DSC00983.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26 12:05 PM
全部材料只花了几百元,但出来的效果却是相当显著的。对此,温先生自豪地说到:“在没做低频陷阱之前,ECI-3的音量在7点钟的位置,房间里的低频就已经多得装不下了;做了低频陷阱之后,ECI-3的音量即使开到12点以上也完全没有问题……”。

DSC00973.JPG (85.24 KB, 下载次数: 168)

DSC00973.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26 12:09 PM
通过这个事例,我可以初步得出这么两个结论:1ECI-3 AE Reference 2搭配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2、在经过有针对性声学处理的环境里,实际上是可以降低对功放的要求的,这里ECI-3有出人意料的表现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作者: 我木呆    时间: 2013-9-26 02:47 PM
我的试听室是4x7米的长方形,前1/3的侧、顶面都贴了金字塔形吸音海绵,第二1/3处海绵成三角形向后下延伸,后墙贴一块1.5x1.5同型海绵。地下中间1.8x4米地毯,室内除了后侧一扇门,没有任何窗户,全水泥墙面墙顶。没法听音乐,低音轰鸣,堂音重,听音位置敏感!郁闷死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9-26 03:09 PM
你的环境还是不错的,面积够大,比例合适,密闭性好并作了一定声学处理。低音轰鸣主要是来自低频驻波的影响,可在聆听位置的后墙放置木质有门的衣柜或书柜。想简单的话,在房间四个角放声美力B5吸音柱就行。
作者: 我木呆    时间: 2013-9-26 03:32 PM
这么简单!试试,谢谢!
作者: jp    时间: 2013-9-26 03:47 PM
就是这个DD。


作者: jp    时间: 2013-9-27 11:42 AM
近期,我又听闻一位广州番禺区的发烧友梁先生用ECI-3推好了AE Reference系列的音箱,不过这次是轮到Reference 1(参考一号)。ECI-3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于是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梁先生。
作者: jp    时间: 2013-9-27 11:43 AM
见面后,我才发现梁先生比我想象的要年轻许多,三十多岁的年纪在当今的发烧友群体中已不多见了。原来梁先生受家里人的影响,读中学的时候就喜欢音乐,从SONY MD机、AIWA耳机玩起,逐渐过渡到发烧器材,还记得他第一套系统是:“发友”音箱+“天逸”功放+CEC 891 CD机。
作者: jp    时间: 2013-9-27 11:45 AM
几经升级,目前的系统是:AE Reference 1音箱、ELECTROCOMPANIET ECI-3合并式功放、CEC 3300R CD机(做转盘)、DIY解码器。线材主要为来自英国的ECOSSE(艺康斯),电源经过MS HD POWER(万成) CY-9500滤波器作净化处理。

IMG_9950-2.jpg (55.07 KB, 下载次数: 174)

IMG_9950-2.jpg

作者: 我木呆    时间: 2013-9-27 05:10 PM
温先生的低频陷阱是前面的两块木栅栏吗?栅栏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
作者: 我木呆    时间: 2013-9-27 05:21 PM
另外不理解,书柜为什么要有门,门有反射作用啊?
作者: x.l    时间: 2013-9-28 09:24 AM
原帖由 我木呆 于 2013-9-27 05:21 PM 发表
另外不理解,书柜为什么要有门,门有反射作用啊?
有门就可以把低频“关”起来,低频就不会乱串了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3-9-28 11:22 AM
原帖由 x.l 于 2013-9-28 09:24 AM 发表
有门就可以把低频“关”起来,低频就不会乱串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9-29 09:52 AM
原帖由 我木呆 于 2013-9-27 05:10 PM 发表
温先生的低频陷阱是前面的两块木栅栏吗?栅栏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

具体请看这里:http://www.changye.com.cn/bbs/viewthread.php?tid=43765&highlight=%CE%C2%CF%C8%C9%FA
作者: jp    时间: 2013-9-29 09:56 AM
原帖由 我木呆 于 2013-9-27 05:21 PM 发表
另外不理解,书柜为什么要有门,门有反射作用啊?

利用空腔吸收低频。
作者: jp    时间: 2013-9-29 11:10 AM
先生的器材虽不昂贵,但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他有一个独立的聆听空间,大约有22平方米。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里,音箱后方是坚硬的砖墙,而非会使低频软弱无力的大面积落地玻璃(窗);两边也有宝贵的侧墙反射,对增加声音的力度和音场的形体感都有帮助;

IMG_9949-1.jpg (56.85 KB, 下载次数: 180)

IMG_9949-1.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29 11:14 AM
聆听位置后面虽然有玻璃窗,但也有棉质窗帘覆盖,对中、高频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而大块的玻璃对低频同样有吸收作用,有利于减少驻波的不良影响;房间摆了不少真皮沙发,对吸收中、高频也有效果。

IMG_9993-37.jpg (60.36 KB, 下载次数: 162)

IMG_9993-37.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29 11:16 AM
梁先生对AE一向钟情,这对早年玩的AE 100一直舍不得出掉。

IMG_9969-17.jpg (43.28 KB, 下载次数: 155)

IMG_9969-17.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9-29 11:46 AM
原帖由 jp 于 2013-9-29 11:10 AM 发表
梁先生的器材虽不昂贵,但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他有一个独立的聆听空间,大约有22平方米。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里,音箱后方是坚硬的砖墙,而非会使低频软弱无力的大面积落地玻璃(窗);两边也有宝贵的侧墙反射 ...

这个环境还是蛮适合欣赏音乐的,房间比例不错!
作者: jp    时间: 2013-9-30 11:33 AM
先生喜欢人声,先后给我们播放了邓丽君、王菲、张学友、小娟等人演唱的歌曲。我发现这套系统出来的声音和我上次听过的温先生的系统颇有相似之处,以甜美、湿润并兼具一定的厚度为特色。

IMG_9975-23.jpg (67.78 KB, 下载次数: 155)

IMG_9975-23.jpg

IMG_9979-25.jpg (58.91 KB, 下载次数: 159)

IMG_9979-25.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30 11:34 AM
仔细想想有这样的结果也很正常,因为AE Reference系列音箱在保留AE 1力量充沛、场面开扬的基础上,更注重中频的厚润度,使声音的音乐感染力进一步提升。
ECI-3本身具备浓郁的EC声底,被誉为“有胆味”的晶体管机,音色甜美多汁。两者融合,声音怎么会不好听?

IMG_9951-3.jpg (56.11 KB, 下载次数: 139)

IMG_9951-3.jpg

IMG_9953-5.jpg (48.8 KB, 下载次数: 133)

IMG_9953-5.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30 11:36 AM
接着我又测试了这套系统在低频方面的表现,播放了《鼓动心弦》等曲目。也许得益于较合理房间的三维比例,在没有特别对低频做处理的情况下,房间竟然没有明显的驻波,这需要相当的运气,要知道许多发烧友都为驱赶不散的低频而头疼。

IMG_9980-26.jpg (58.22 KB, 下载次数: 148)

IMG_9980-26.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9-30 11:37 AM
对于这样的重播效果,梁先生是满意的。确实,这套系统的声音悦耳动听,有一种能将人按在座位上的力量,从实践上再次证明了ECI-3和AE Reference系列音箱搭配的合理性。
作者: yamahavmax    时间: 2013-10-1 05:44 PM
近期想装修客厅,一切只为好声,J版加个扣扣 有些问题想咨询,希望不吝赐教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0-1 08:03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9-30 11:37 AM 发表
对于这样的重播效果,梁先生是满意的。确实,这套系统的声音悦耳动听,有一种能将人按在座位上的力量,从实践上再次证明了ECI-3和AE Reference系列音箱搭配的合理性。
这样的配置,的确音乐性较好。。。。。。恭喜!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 11:19 PM
原帖由 yamahavmax 于 2013-10-1 05:44 PM 发表
近期想装修客厅,一切只为好声,J版加个扣扣 有些问题想咨询,希望不吝赐教

可在论坛上交流,集思广益嘛。
作者: jsmoove    时间: 2013-10-4 09:30 AM
版主你好,我的AE前线3摆在客厅,左边是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用落地窗帘覆盖,左音箱离落地玻璃40cm左右;然后在左箱后面的墙角贴上海绵低频陷阱。
客厅右边是饭厅,右箱离右侧墙4米的样子,右墙角是一扇门,听音的时候稍微打开一点。

目前感觉驻波不算太明显(客厅+饭厅面积30平米左右),听人声的话,也不会明显觉得左右不对称(类似三七一的摆位方法);

现在想再做一些声学处理,比如在第一反射点做吸音,想请问一下,是左右都做,还是只做左边?
如果做左边的话,是直接在落地窗上贴上吸音棉,还是用移动式吸音板?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3-10-4 01:26 PM
应该在第一反射点做扩散。。。两边都要做(饭厅处可以做成活动的)。。。
作者: jp    时间: 2013-10-5 01:29 PM
原帖由 jsmoove 于 2013-10-4 09:30 AM 发表
版主你好,我的AE前线3摆在客厅,左边是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用落地窗帘覆盖,左音箱离落地玻璃40cm左右;然后在左箱后面的墙角贴上海绵低频陷阱。
客厅右边是饭厅,右箱离右侧墙4米的样子,右墙角是一扇门,听音的 ...

暂时将左边落地窗的窗帘换成丝绒的即可。
作者: kszbc    时间: 2013-10-5 01:37 PM
请教版主,第一反射点是做吸收好还是扩散好
作者: jp    时间: 2013-10-5 01:44 PM
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你的房间当时的中、高频吸音是否足够。若够就扩散,若觉得还不太够就吸音。
作者: kszbc    时间: 2013-10-5 01:50 PM
那越吸不是越不够了吗?
作者: jp    时间: 2013-10-7 09:45 AM
原帖由 kszbc 于 2013-10-5 01:50 PM 发表
那越吸不是越不够了吗?

这个“够”是指中、高频的“吸音量”是否足够。在吸音不够的情况下,声音会有毛糙、光辉、生硬、模糊等情况出现;在吸音足够的情况下,声音会显得比较宁静、柔和,有“漆黑感”。
作者: jp    时间: 2013-10-8 11:34 AM
不过由于没有针对性做声学处理,梁先生这个聆听空间的中、高频的反射能量仍是有些偏强,反映在听感上就是声音的背景还不够“漆黑”;

IMG_9951-3.jpg (56.11 KB, 下载次数: 159)

IMG_9951-3.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8 11:34 AM
另一方面,低频的凝聚程度显得不够扎实,显得有些“散”。可以说,这套系统的音场、声音的清晰度和线条感仍未达到ECI-3和Reference 1本身应有的水平。

IMG_9972-20.jpg (39.58 KB, 下载次数: 134)

IMG_9972-20.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8 11:37 AM
因为我上次在温先生里听ECI-3Reference 2,声音是细致而带有高贵感的;低频的量感丰富,同时又有着良好的弹跳力和节奏感;宁静的背景犹如漆黑的天幕,而声像又有着良好的凝聚度,玲珑浮凸地显得特别鲜活,会像一颗颗星星似的错落有致、高低深浅地“悬浮”在聆听空间之中……

DSC00973.JPG (85.24 KB, 下载次数: 139)

DSC00973.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9 10:41 AM
因此,我们建议梁先生要加强对整个频段反射能量的吸收,比如在音箱后面加上一张厚实的羊毛挂毯,窗帘换成厚实的丝绒窗帘、并离开墙面至少5厘米,硕大的大理石茶几铺上软布以减少反射,墙角放置低频陷阱等等。

IMG_9949-1.jpg (56.85 KB, 下载次数: 142)

IMG_9949-1.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9 10:44 AM
对于我们的建议,梁先生既有兴趣又有些许疑虑:一方面他对目前的音效已经颇为满意,听说还能有进一步的提升,当然是跃跃欲试了;另一方面他以前没有搞过声学处理,平时接触的发烧友也少,对做声学处理的效果心里没底。
作者: jp    时间: 2013-10-9 10:44 AM
如何能让梁先生实地感受一下在良好听音环境下的重播效果呢?我脑海中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也住在番禺的余先生。余先生是切实从声学处理中尝到甜头的,而且住得离这里也不远,让梁先生上门取取经、交流一下不是正合适吗?梁先生听说后大喜,于是一行人立即出发前往余府。
作者: kkman2002    时间: 2013-10-9 10:57 AM
国庆家访了2个玩影院的烧友,对于环境和声学处理的重视程度,除了对声音的质量有影响之外,通过专业设备波形观察,也能看出调试难易度的区别。可以说,一个良好的声学空间,可以提供给玩好声音更大的空间。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0 11:54 AM
关于余先生,在两年多前我曾采访过,并以《PC遨游音乐的海洋》为题发表了这次访谈的感想。余先生是一位当地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他习惯在电脑前边听音乐边工作,因此采取了PC-HIFI这种方式来播放音乐。在两年多前,余先生已有5T的音乐硬盘储量,光是马勒的《第五交响乐》他就收藏了72个版本,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更是多达97个版本!按其每天24小时不停下载的速度,现在的音乐储量应该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目了。


下面是余先生在客厅中的系统。

IMG_0009-9.jpg (61.76 KB, 下载次数: 140)

IMG_0009-9.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0 12:09 PM
客厅内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IMG_0004-4.jpg (38.66 KB, 下载次数: 155)

IMG_0004-4.jpg

IMG_0014-13.jpg (54.6 KB, 下载次数: 145)

IMG_0014-13.jpg

IMG_0008-8.jpg (77.86 KB, 下载次数: 138)

IMG_0008-8.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1 12:00 PM
先生有独立的聆听空间,不过不大,仅为15平方米,两年多前我去的时候并没有做特别的声学处理,但由于里面的木质书柜较多、藏书又丰富,不期然对整个频段都有一定的吸收和扩散作用,对音质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IMG_0015-14.jpg (80.24 KB, 下载次数: 141)

IMG_0015-14.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1 12:03 PM
当年余先生的系统组成是:Diapason Karis音箱,ELECTROCOMPANIET ECI-3合并式功放,讯源当然是PC了,再加有“小三强”之称的Lavry DA11解码器。

DSC_0003.JPG (47.17 KB, 下载次数: 149)

DSC_0003.JPG

LAVRY DA11解码器兼作耳放之用.JPG (49.6 KB, 下载次数: 152)

LAVRY DA11解码器兼作耳放之用.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1 12:04 PM
我当时听了这套系统之后,已觉声音颇为不俗,光是听不出电脑音源的“数码味”就可看出主人的功力所在。之后又和余先生畅谈对音乐的理解,我对他的敬佩之情不禁又添了一层。

余工推荐的好书.JPG (75.01 KB, 下载次数: 143)

余工推荐的好书.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1 12:05 PM
临行前,出于对余先生的敬意,我建议他再做一些针对性的声学处理,例如加强音箱后方和前方墙面的吸音,换上丝绒窗帘,在墙角设置低频陷阱等。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10-11 07:08 PM
原帖由 jp 于 2013-10-11 12:05 PM 发表
临行前,出于对余先生的敬意,我建议他再做一些针对性的声学处理,例如加强音箱后方和前方墙面的吸音,换上丝绒窗帘,在墙角设置低频陷阱等。

好建议,余先生获益匪浅啊。。。。。。。。。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2 10:54 AM
我当时只是顺带提一下,想不到余先生真的马上付诸于行动:他先是在网上定购了手工羊毛挂毯,下午到货,晚上立即就把它挂在后墙上。接着又把小孩房间的大毛绒狗放在听音位置后面。

IMG_0035-32.jpg (78.12 KB, 下载次数: 136)

IMG_0035-32.jpg

IMG_0034-31.jpg (65.51 KB, 下载次数: 125)

IMG_0034-31.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2 10:55 AM
光是做了这两项,余先生已经喜不自禁,且听他是怎么说的:“一放音乐,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欣喜若狂。原来一直都不很满意的交响乐已基本满意,情感张力也开始有了,《鼓诗》也可以听得下去,现在真的可以很舒畅地欣赏音乐了。”、“晚上,趁小孩回学校学习,听了名列‘三冠王’、由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绎的《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号交响曲》。不知不觉,一口气把三部交响乐连续听完了,这在我的古典音乐听音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一般听完一首交响乐后总要歇歇,换换其它音乐)。这一点我特别满意,小小的一个道具,竟有如斯变化,不高兴也不行了,值得喝一杯……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2 10:56 AM
在中、高频取得改善之后,余先生又购入“声美力”B5吸音柱放在墙角(这是低频驻波最集中的地方),以获得清晰、迅捷的低频重播效果。

IMG_0023-22.jpg (69.92 KB, 下载次数: 129)

IMG_0023-22.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2 11:00 AM
不仅如此,余先生后来又陆续购入“声美力”黑金避震层板(带有屏蔽、接地功能)、PX 5音箱化震层板、C100/C101白金避震钉、MC 88X避震钉、ABA垫板、MS HD POWER E-01电源滤波器等校声器件。这些校声器件主要是降低声波振动对器材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清除空气中电磁杂波的干扰,从广义上来说也可以算作是声学处理的范畴。

IMG_0024-23.jpg (61.73 KB, 下载次数: 126)

IMG_0024-23.jpg

IMG_0026-24.jpg (71.07 KB, 下载次数: 137)

IMG_0026-24.jpg

IMG_0020-19.jpg (75.81 KB, 下载次数: 140)

IMG_0020-19.jpg

IMG_0022-21.jpg (82.98 KB, 下载次数: 141)

IMG_0022-21.jpg

IMG_0029-26.jpg (64.98 KB, 下载次数: 136)

IMG_0029-26.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4 10:43 AM
经过上述的努力,余先生这套系统的声音是令人欣喜的。当时兴致最高的梁先生自然是稳坐“皇帝位”,我则坐在靠近左音箱的一侧。因环境狭小,我耳朵离音箱也就一米多的距离,基本上是呈“近场监听”的状态。

IMG_0032-29.jpg (72 KB, 下载次数: 133)

IMG_0032-29.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4 10:44 AM
在这种情况下,我虽然不能感受到良好的音场,但由于离音箱很近,所以还是能很深入地鉴别系统音质的。个人认为这套系统的声音是相当耐听的。试想,在这么近的距离听音,如果声音尖刺生硬、有侵略性的话,那就不是享受而是折磨了,余先生也不可能以和我相近的距离,每晚都坐在音箱旁连续听上几个小时了。

IMG_0036-33.jpg (79.4 KB, 下载次数: 138)

IMG_0036-33.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4 10:45 AM
这表明系统的失真较小、信噪比较高。而做过声学处理的聆听环境,使各频段的能量分布均匀,既有实在的量感又不会突兀抢耳,低频形成厚实的铺垫,中频敦实肉感,连带还磨滑了高频,这样的声音怎么会不好听?没有多余杂乱的反射声的干扰,对密度、质感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各种乐器、人声不仅让我感觉到它们是可以触摸的,而且没有刻意堆砌出来的痕迹。
作者: 火星人降临    时间: 2013-10-14 11:25 AM
小K听交响?……不可想象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4 11:31 AM
原帖由 火星人降临 于 2013-10-14 11:25 AM 发表
小K听交响?……不可想象

由于是近场监听,ECI-3不用输出很大功率就可以让聆听者获得足够大的声压了。这也是我经常推荐的一种摆位方法。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4 11:33 AM
将MS HD POWER电源滤波器摆在地砖、石板、玻璃上是厂家推荐的玩法。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5 10:45 AM
至于坐在皇帝位上、急于求证的梁先生只会比我收获更多,这回算是大开“耳”界了,只有惊喜和惊叹。他坦言完全没想到余先生这套系统的声音会那么棒,其音质甚至超过他那套花巨资改装、使用FOCAL铍高音的汽车音响!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5 10:46 AM
而和家里那套系统相比,两者的价格虽然相差不大,但余先生这套无疑在音乐感染力、音响表现力上更胜一筹,这种差距正是来自有无进行声学处理上。实际上,梁先生的空间更大,而且完全可由自己支配,这次系统对比的结果应该是给他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声学处理“现场课”,必定会成为他要彻底改善自己聆听环境的强大动力!
作者: qingping1953    时间: 2013-10-15 02:28 PM
余先生音箱脚架下面垫的什么板子?有兴趣。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5 02:33 PM
是声美力的PX 5化震层板,1250元一对,可放于落地箱或脚架下面,效果明显。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6 10:15 AM
通过这次温先生、梁先生、余先生三个真实的案例,相信大家对声学处理的效果及其重要性有一个直接的认识。而且温先生、余先生在声学处理上的花费极少,而收获之大却是不成比例的。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6 10:16 AM
不少发烧友也知道声学处理的好处,但却会摆出各种理由不付诸于行动。但以目前国内的居住环境来看,听音室不进行声学处理行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在这种环境下,高、中、低三个频段的反射都偏强,房间根本装不下这么多声音能量,须知“水满是会溢出来的”,这些多余的能量无处消化,就只能去“污染”系统的声音了。
作者: 温生    时间: 2013-10-16 11:34 AM
原帖由 jp 于 2013-10-16 10:16 AM 发表
不少发烧友也知道声学处理的好处,但却会摆出各种理由不付诸于行动。但以目前国内的居住环境来看,听音室不进行声学处理行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在这种环境下,高、中、低三个频段的反射都偏强,房间根本装不下这么 ...

JP版主所言 听音环境处理和不作处理是两回事,但要顾及家人感受、家居装修难、难、难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7 10:33 AM
不管您的器材多高级,都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在这种负面影响下,器材必然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如果这时仍是疏于声音处理的话,结局无非两个:要么以为自己系统的素质也就那样了,逐渐失去聆听的乐趣;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7 10:33 AM
要么是寄希望通过更换更高级的器材来达到自己想要的声音。这种方法看似简单、直接,但如果您不做声学处理的话,你房间的症结仍然存在,并不会因高级器材的到来而消失,系统的声音也许会漂亮一些,但完全与您的投入不成比例,实际上新来的器材仍然没有完全展现出它的实力,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浪费。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7 10:34 AM
相反,如果您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声学处理的话,也许只花了1000元,但所获得的改善却比您换一条10000元的线材要显著的多!
作者: 温生    时间: 2013-10-17 11:05 AM
JP版主,你讲的太好了 ,为何不作尝试呢?况且有的小改动是不须要多少钱的,也会有正面的提升,折磨一下自己当做运动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7 11:19 AM
原帖由 温生 于 2013-10-17 11:05 AM 发表
JP版主,你讲的太好了 ,为何不作尝试呢?况且有的小改动是不须要多少钱的,也会有正面的提升,折磨一下自己当做运动

花几百元做低频陷阱、软包的效果,相信温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8 11:17 AM
其实声学处理并不复杂麻烦。对于中、高频的吸收,羊毛挂毯、地毯、丝绒窗帘都是很好的材料,而且在家居环境中一点都不突兀,反而能增添一些温馨、艺术的气息;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8 11:18 AM
对于中、高频的扩散,可以在两侧墙的反射点处摆上一个不带们的书柜,里面错落有致地放上书籍、杂志即可;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8 11:19 AM
对于烦人的低频驻波,除了可在墙角摆放低频陷阱外,在聆听位置后方的前面摆一排有门的、可形成空腔的柜子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 jp    时间: 2013-10-18 11:19 AM
经过这些处理,您就可以“不露山水”地改善听音环境,前后音效的变化足以让不知情的同好啧啧称奇……。《劝学》中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那么请勇敢地迈出您声学处理的第一步,就从音箱后墙悬挂一张羊毛挂毯开始吧。
作者: jp    时间: 2013-10-21 12:06 PM
上了一些图片供大家参考。
作者: x.l    时间: 2013-10-21 03:13 PM
那块羊毛挂毯非常有美感,可惜,在我这边通街找不着。
作者: lxp5369    时间: 2013-10-21 11:01 PM
j版:声美力px5化震层板垫在瑰宝SE箱下不知是否箱子会太高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10-22 10:03 AM
原帖由 lxp5369 于 2013-10-21 11:01 PM 发表
j版:声美力px5化震层板垫在瑰宝SE箱下不知是否箱子会太高了?

主要看你坐下时高音单元是否和你的耳朵平齐。
作者: 兰江笠翁    时间: 2013-11-4 12:05 PM
请教版主,房间大小是:长8.3米,宽3米,高2.6米左右,地下,只有一个门,其他全封闭,兼顾AV投影,这样的结构作为专门的视听室能很理想吗?谢谢!
作者: 兰江笠翁    时间: 2013-11-4 12:07 PM
同时要做很多的木结构书架的,因为大量的唱片和书要放。
作者: jp    时间: 2013-11-4 01:20 PM
按照你的描述,你的环境是相当理想的。
作者: lxp5369    时间: 2013-11-4 01:55 PM
坐在沙发上耳朵肯定低于中高音的。看样是不行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11-4 01:57 PM
如果高得不太多其实问题也不大。
作者: 兰江笠翁    时间: 2013-11-4 03:02 PM
标题: 回复 93# 的帖子
哦那就好,我是担心长宽比例不是很协调,宽度不够,长度太长。版主的回答让我放心了,谢谢!这几天在看房子,交了意向金,看中的房子共2层其中半地下一层。这层中一个房间卫生间打通有将近7米长3.7米宽,但是背面有一大落地窗,做卧房是非常理想的。中间是一大客厅,有5米多宽8米多长,但是有5个门。还有就是可以两个房间打通的长8.3米、宽3米的房间,因为没有窗只有一个门,从功能上来说用于卧室书房活动间都不够通风通气,用于视听室是最好的,只要3米宽不会影响布局,那就很理想了。
作者: jp    时间: 2013-11-4 03:11 PM
宽一些当然好,但不可能样样如意,关键是要密闭性好、遮光好、玻璃窗少,音箱间距2米左右。书架主要在聆听位置后面的墙做,在靠近音箱的侧墙就尽量不要做了,要做宁愿离音箱远一些,以保留宝贵的宽度。
作者: 兰江笠翁    时间: 2013-11-4 03:26 PM
标题: 回复 93# 的帖子
为了发烧,跟老婆商定,决定换房子。换的房子已经初步意向,上班到单位距离从开车15分钟到40分钟,房子面积从98平米到280平米,换房资金不够还得借贷一部分。老婆同意半地下层一层120平方随便让我怎么用都可以.............因为前几天在昌业买了NUX2,这才是升级的第一步,等房子落地视听室搞好了再升级功放及周边。现在上班路远了,家里也要变欠债的主了,但是借用版主家访龚先生对NUX2的描述,那就是:为了她,一切也愿意......................
作者: jp    时间: 2013-11-4 04:16 PM
嗯,居住条件和发烧环境全面升级,值得庆贺!
作者: 陈先生    时间: 2013-11-4 08:21 PM
实在羡慕兰江兄。。。
原帖由 兰江笠翁 于 2013-11-4 03:26 PM 发表
为了发烧,跟老婆商定,决定换房子。换的房子已经初步意向,上班到单位距离从开车15分钟到40分钟,房子面积从98平米到280平米,换房资金不够还得借贷一部分。老婆同意半地下层一层120平方随便让我怎么用都可以...... ...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