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曼海姆乐派的精英代表——卡尔.施塔米茨(6 月27 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0:39 AM
标题: 曼海姆乐派的精英代表——卡尔.施塔米茨(6 月27 日更新)
从两张《单簧管协奏曲》入手,认识卡尔.施塔米茨。捷克德国作曲家卡尔.施塔米茨是曼海姆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尽管他的作品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他的音乐作品仍然以不可抵御的魅力进入人们的聆听范围,体别是他的器乐协奏曲。之前我曾拜听过他的《大提琴协奏曲》,特有的古典时期的结构精致,节奏明快令我印象深刻。最近我在搜寻相关长笛作品时,施塔米茨的作品再次进入我的视野,除了他的《长笛协奏曲》,他的《单簧管协奏曲》成了我的“囊中之物”。又是NAXOS的出品,因为这些近乎“冷门”的作品通常可以在NAXOS里找到,而且物廉价美。那只好订购,几经周折,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昨天终于拿到了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专辑NO.1&NO.2(两张CD,欧洲版),这是NAXOS的一个“十八世纪协奏曲”系列中的两张CD。
莫扎特和韦伯的《单簧管协奏曲》理所当然地成为单簧管作品的上乘之作,但施塔米茨的《单簧管协奏曲》也是非常值得聆听的单簧管杰作之一。特别是他的协奏曲作品NO.7的第三乐章“回旋曲”,孤陋寡闻的我很少听过这样美妙的旋律,明快的旋律仿佛是一首热情的舞曲,这在其他音乐作品很难能找到如此精美动听的“回旋曲”。
这两张CD的单簧管录音完全重现单簧管的音色,自然而又平衡,这可能是“便宜没好货”的对应观点的现实体现吧。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5-6-27 07:47 PM 编辑 ]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A (1).jpg (77.81 KB, 下载次数: 429)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A  (1).jpg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A (2).jpg (76.64 KB, 下载次数: 414)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A  (2).jpg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 (1).jpg (78.28 KB, 下载次数: 412)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  (1).jpg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 (2).jpg (99.83 KB, 下载次数: 414)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  (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0:40 AM
卡尔·斯塔米茨德语:Karl Philipp Stamitz,1745年5月7日-1801年11月90日),捷克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家。约翰·斯塔米茨之子,安东·斯塔米茨之兄。早年从父学习,1762年入曼海姆管弦乐团,1770移居巴黎,1779或1780年移居海牙,晚年定居耶拿,任那里的乐团的指挥。其作品为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作有歌剧、交响曲40多首,交响协奏曲26首(用小提琴与中提琴的组合形成),多种乐器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抒情维奥尔琴、大管、单簧管、长笛、羽管键琴)以及室内乐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0:42 AM
关于曼海姆乐派: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属于初期古典主义乐派,曼海姆乐派其实有许多捷克的音乐家,在交响乐的发展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乐派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施塔米茨(Johhan·Wenzel·Anton·Stamitz,1717年——1757年)和他的儿子卡尔·施塔米茨(Karl·Stamitz,1745年——1801年)里赫特尔(F·X·Richter,1709年——1789年)卡那比赫(Ch·Cannabich)他们当时都在曼海姆选侯公理查·提沃多的乐队中工作。这支乐队以他们精湛的演奏水品而闻名。这支乐队演奏的时候特别强调力度的对比,特别在渐强和渐弱的使用上开创了先河。这些演奏时候的细节处理在之前的器乐作品中是不被重视的,但曼海姆乐派将它发扬了起来,显示了当时这些音乐家独特的美学见解。曼海姆乐派开创了经典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并大力促进了主调音乐的发展,另外在对作品中的音乐主题形象的展开与对比以及配器的色彩性上也作出了不少的尝试。
德国的曼海姆乐队最先采用了单簧管。1751年,曼海姆乐派的杰出人物约翰·施塔米茨为单簧管写了第一首协奏曲《降B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这一乐器,也是在曼海姆听到他们的乐队的演奏之后学来的.此外,曼海姆乐派在演奏中运用了非常有效果的力度,采用了由最弱至最强的极大的力度变化,这就被称为"曼海姆式的渐强"。
施塔密茨去世时,年仅四十岁,由他的后代和弟子们所继承的曼海姆乐队,由于选侯发生了财政困难而被解散,以后,交响乐音乐便以维也纳为中心,获得了辉煌的发展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0:50 AM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NO.1
NAXOS 编号:8.553584
1-3. 《F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4-6. 《降B大调两支单簧管协奏曲》
7-9. 《降B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匈牙利单簧管演奏家卡尔曼贝克斯主单簧管, 高岛智子(第二单簧管),冈崎浩二(巴松管),
贝拉·德拉霍斯指挥匈牙利尼古拉·艾什泰哈齐小交响乐团协奏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A (1).jpg (77.81 KB, 下载次数: 405)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A  (1).jpg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A (2).jpg (76.64 KB, 下载次数: 419)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A  (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0:55 AM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NO.2
编号:NAXOS 8.554339

单簧管∕卡尔曼.贝尔克斯
贝拉·德拉霍斯指挥匈牙利尼古拉·艾什泰哈齐小交响乐团协奏曲
01-3. Clarinet Concerto No. 7 in E flat major: I Allegro molto
02 Clarinet Concerto No. 7 in E flat major: II Adagio
03 Clarinet Concerto No. 7 in E flat major: III Rondo
04-6. Clarinet Concerto No. 8 in B flat major: I Allegro
05 Clarinet Concerto No. 8 in B flat major: II Andante moderato
06 Clarinet Concerto No. 8 in B flat major: III Rondo - Tempo di minuetto
07-9. Clarinet Concerto No. 11 in E flat major: I Allegro
08 Clarinet Concerto No. 11 in E flat major: II Aria - Andante moderato
09 Clarinet Concerto No. 11 in E flat major: III Rondo alla Schas - Allegro moderato
10-12. Clarinet Concerto No. 10 in B flat major: I Allegro
11 Clarinet Concerto No. 10 in B flat major: II Andante sostenuto
12 Clarinet Concerto No. 10 in B flat major: III Rondo - Poco allegro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 (1).jpg (78.28 KB, 下载次数: 385)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  (1).jpg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 (2).jpg (99.83 KB, 下载次数: 387)

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  (2).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0:56 AM
匈牙利单簧管演奏家卡尔曼·贝克斯(Kálmán Berkes)早年毕业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曾获日内瓦国际音乐大赛(Genev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第二名,身兼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布达佩斯爱乐乐团、布达佩斯节日乐团等匈牙利主要乐团的首席单簧管,也是目前乐坛最重要的单簧管演奏家之一。卡尔曼·贝克斯(Kálmán Berkes)对巴托克《对比(Contrasts)》三重奏的精彩演绎,一直是权威乐评 Gramaphone 音乐杂志极力推崇的首选版本。在本片,他的单簧管超技流畅,清新自然。至于匈牙利尼古拉·艾什泰哈齐小交响乐团(Nicolaus Esterházy Sinfonia)创立于1992年,是由匈牙利交响乐团中的最优秀团员所组成。而卡尔曼·贝克斯(Kálmán Berkes)特具细致歌唱表情的指挥,更是将三首作品演得神气活现、高贵凝炼,足可让人沈醉在无尽天籁。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0:59 AM
其他关于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的资料:
梅耶演奏的施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艾奥娜·布朗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梅耶单簧管
音乐史上斯塔米茨是一个显赫的姓,在巴洛克向古典主义的过渡时期,德国(奥地利)有三个音乐学派:柏林学派、维也纳学派和曼海姆学派,其中曼海姆学派的最重要代表就是斯塔米茨家族,包括父亲约翰·斯塔米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小儿子安东·斯塔米茨(Anton Stamitz,1750-1809)以及我们重点介绍的大儿子卡尔·斯塔米茨(Carl Stamitz,1745-1801)。安东的名气要小一些,他主要是个小提琴家,作有约20部小协。父亲约翰和儿子卡尔两人的名气都很大,约翰是曼海姆学派的创始人,对交响曲发展的贡献巨大,可能是仅次于海顿的对交响曲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作曲家。他写有58部交响曲,如果加上儿子卡尔的交响曲,数量上就超过海顿了。最重要的是约翰被许多音乐学者认定应该是创立四乐章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尽管在他之前偶然有四乐章交响曲,但是他把小步舞曲引入交响曲作为第三乐章,而且写有多部四乐章交响曲,当然他写的大部分还是三乐章交响曲。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即使是海顿甚至包括莫扎特都写有三乐章交响曲,最晚的例子是莫扎特的第38(布拉格),最重要的是:显然约翰的交响曲创作的年代要早于海顿,这样一来,恐怕海顿的交响乐之父的名头是要大打折扣的,何况不止是在确立四乐章交响曲的形式、引入小步舞曲这一件事上,约翰还对奏鸣曲式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与海顿可以比肩的贡献。
    卡尔.施塔米茨除了和父亲写了几乎一样多的交响曲外,还写了40部交响协奏曲(为两件或两件以上独奏乐器)和至少40部独奏乐器协奏曲!吓人吧?对单簧管爱好者来说,更为可喜的他至少有11部单簧管协奏曲!这样的数量我想不出来还有哪位作曲家可与之匹敌。这里我们先上传三部,并加一部约翰写的以作比较。

梅耶 _conew1.jpg (52.15 KB, 下载次数: 397)

梅耶 _conew1.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1:00 AM

曼海姆乐派是早期古典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流派,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由当时聚集在德国曼海姆(Mannheim)地区的艺术家们构成。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Johan Stamitz,1717-1757)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他们成立了最早的交响乐团“曼海姆管弦乐队”,并在J.W.斯塔米茨(Stamitz,1717-1757)指导下,成为技术高超、素质优良、闻名全欧的交响乐团。这支乐队以他们精湛的演奏水品而闻名。这支乐队演奏的时候特别强调力度的对比,特别在渐强和渐弱的使用上开创了先河。这些演奏时候的细节处理在之前的器乐作品中是不被重视的,但曼海姆乐派将它发扬了起来,显示了当时这些音乐家独特的美学见解。这加强并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因此“曼海姆管弦乐队”从客观上为交响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1:05 AM
施塔米茨的《大提琴协奏曲》


NAXOS 8.550865

卡尔•斯塔米茨:大提琴协奏曲
乐团:布拉格室内乐团
指挥及大提琴∕克里斯蒂安 本达
1 -3.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4-6. 《第二大提琴协奏曲》
7-9 《第三大提琴协奏曲》


施塔米茨《第1&2大提琴协奏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1:08 AM

斯塔米茨长笛四重奏、共济会之歌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1:10 AM

卡尔.施塔米茨:四首交响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8 11:10 AM
曼海姆音乐作品的特点  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音乐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以优美的旋律,活泼轻快的风格、鲜明的对比著称。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表现出它特有的力量和灵活多变的潜能。
曼海姆乐派的影响远大,他们发展出了渐强与渐弱的音乐符号,将乐团编制由20人增至40多人,成了古典乐派的标准规格;第一小提琴手作为乐团首席的传统,也是由曼海姆乐派流传下来的;现今许多不朽的交响曲作品,也是曼海姆乐派将交响曲独立于歌剧之外。曼海姆乐派的音乐作品,以优美的旋律,活泼轻快的风格、鲜明的对比著称。曼海姆乐派的音乐作品,也是第一次自觉地把力度作为重要的因素。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8-10 07:46 PM
感谢音乐情迷兄的介绍,我又学习到了好素材。。。。。。。。。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10 08:21 P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3-8-10 07:46 PM 发表
感谢音乐情迷兄的介绍,我又学习到了好素材。。。。。。。。。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15 08:57 PM

斯塔米茨《双簧管四重奏》、海顿《C大调嬉游曲》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15 08:59 PM

施塔米茨 四首交响曲、兰德勒舞曲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8-15 09:19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8-15 08:59 PM 发表
56448
施塔米茨 四首交响曲、兰德勒舞曲
喜欢颤抖死这张!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16 08:07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3-8-15 09:19 PM 发表
喜欢颤抖死这张!

山度士的录音不会使人失望。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19 08:59 PM

斯塔米茨:《管弦乐四重奏》
唐纳德·阿姆斯特朗指挥新西兰SO室内乐团
01-3. Orchestral Quartet in F major, Op.14, No.4: I.Allegro assai
04-5. Concertante Quartet in B flat major, Op.14, No.5: I.Allegreo poco moderato
06-8. Concertante Quartet in G major, Op.14, No.2: I.Allegro con spirito
09-11. Orchestral Quartet in C major, Op.14, No.1: I.Allegro assai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19 09:07 PM
曼海姆(Mannheim)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斯图加特之后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1万,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城市路得维希港隔莱茵河相望。曼海姆是一座大学城,这座曾经的普法尔茨皇城如今也是欧洲都市圈莱茵-内卡三角洲(Rhein-Neckar-Dreieck)的经济和文化中心。766年的中世纪文献《洛尔希手抄本》首次记载了曼海姆。但直到1607124日,腓特烈四世来到这里之后,曼海姆才开始行使城市的权利。这位普法尔茨的选帝侯在曼海姆修建了军事要塞腓特烈堡,为曼海姆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年的方格状的街道模式被保留至今,中心城区的方正布局犹如一面巨大的棋盘,成为了曼海姆独有的城市景观。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19 09:08 PM
曼海姆乐派
曼海姆乐派是早期古典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流派,由当时聚集在德国曼海姆(Mannheim)地区的艺术家们构成,他们成立了最早的交响乐团“曼海姆管弦乐队”,并在J.W.斯塔米茨(Stamitz,1717-1757)指导下,成为技术高超、素质优良、闻名全欧的交响乐团。J.W.斯塔米茨还使用渐强的方法,加强并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因此“曼海姆管弦乐队”从客观上为交响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曼海姆乐派在音乐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2)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3)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
(4)在乐队编制上,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其实有许多捷克的音乐家)在交响乐的发展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8-20 08:59 PM
曼海姆乐派的代表人物有:
约翰·施塔米茨(Johhan·Wenzel·Anton·Stamitz1717——1757年)和他的儿子卡尔·施塔米茨(Karl·Stamitz1745——1801年)
里赫特尔(F·X·Richter1709——1789年)
卡那比赫(Ch·Cannabich
他们当时都在曼海姆选侯公理查·提沃多的乐队中工作。这支乐队以他们精湛的演奏水品而闻名。这支乐队演奏的时候特别强调力度的对比,特别在渐强和渐弱的使用上开创了先河。这些演奏时候的细节处理在之前的器乐作品中是不被重视的,但曼海姆乐派将它发扬了起来,显示了当时这些音乐家独特的美学见解。
曼海姆乐派开创了经典的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结构,并大力促进了主调音乐的发展,另外在对作品中的音乐主题形象的展开与对比以及配器的色彩性上也作出了不少的尝试。

曼海姆乐派的影响远大,他们发展出了渐强与渐弱的音乐符号,将乐团编制由20人增至40多人,成了古典乐派的标准规格;第一小提琴手作为乐团首席的传统,也是由曼海姆乐派流传下来的;现今许多不朽的交响曲作品,也是曼海姆乐派将交响曲独立于歌剧之外。曼海姆乐派的音乐作品,以优美的旋律,活泼轻快的风格、鲜明的对比著称。也是第一次自觉地把力度作为重要的因素。
但是曼海姆乐派三乐章,四乐章的结构不定,配器色彩不够鲜明,展开主题动机不足,对比也不够强烈,内容不够深刻。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9-12 09:55 PM
       这是一张施塔米茨的《中提琴协奏曲》。中提琴协奏曲作品在器乐协奏曲中少之又少,其中以泰勒慢的《中提琴协奏曲》、柏辽兹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为中提琴和乐队而写的协奏曲)最为闻名。而施塔米茨的这首《中提琴协奏曲》版本很稀罕,因此尤为珍贵,值得聆听!

[ 本帖最后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9-12 09:56 PM 编辑 ]

照片 2625 A斯塔米茨中提琴协奏曲 .jpg (79.66 KB, 下载次数: 342)

照片 2625 A斯塔米茨中提琴协奏曲  .jpg

照片 2625.jpg (159.25 KB, 下载次数: 337)

照片 2625.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9-18 08:52 AM
       今天起床就听了这个施塔米茨的《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其中演奏者Demeterova是1993年第六届梅纽恩国际青年小提琴大赛中,在英国青年组获得第一名的捷克的美女小提琴家。施塔米茨的这个二重奏与之前我听过的莫扎特二重奏如出一撤,德奥时代的特征,畅快的旋律,十分动听。

1746 施塔米茨 双提琴 (1).jpg (76.29 KB, 下载次数: 338)

1746 施塔米茨 双提琴   (1).jpg

1746 施塔米茨 双提琴 (2).jpg (73.08 KB, 下载次数: 376)

1746 施塔米茨 双提琴   (2).jpg

莫扎特 二重奏_conew1.jpg (46.08 KB, 下载次数: 351)

莫扎特二重奏

莫扎特二重奏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6-27 07:21 PM
卡尔.斯塔米茨 单簧管协奏曲    单簧管∕布鲁纳   慕尼黑室內樂團∕汉斯.斯塔德马尔
埃德华-布鲁讷(Eduard Brunner)在瑞士巴塞尔出生和就学。以后在巴黎从师卡胡扎克(LouisCahuzac)。在由库贝里克(Rafael Kubelik) 指挥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中增多年任首席单簧管演奏家。目前为德国萨尔布吕克音乐学院教授。布鲁讷作为与乐队合作的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在世界范围巡演。
布鲁讷十分致力于当代音乐, 他让著名作曲家为他作曲。当代重要的单簧管作品正是在他的推动下而诞生。哈尔福特(C. Halffter)、麦耶尔(Meyer)、迪特里希(Dittrich)在受到布鲁讷启发下而创作的单簧管协奏曲 以及侯萨卡娃(Hosakawa)的单簧管五重奏在不久前得以首演。
布鲁讷在许多唱片公司如DGG,Philips, Tudor, ECM, Schwann, Orfeo, Life Classic 灌制了250部单簧管独奏和室内乐作品,其中与音乐家卡岗(O.Kagan)、克雷默(G.Kremer)、巴士密特(J.Bashmet)、卡施卡山(Kim Kashikashian)、齐莫曼(Tabea Zimmermann)、古特曼(N.Gutman)、鲍罗丁四重奏("Borodin-Quartette")、布兰德尔(A.Brendel)、施夫(Andreas Schiff)。最新出版的作品有与慕尼黑室内乐团合作的雷菲费尔(Lefevre)单簧管协奏曲及与卢巴努夫(W.Lobanov)和(B.Pergamenschikov)合作的贝多芬 (Beethoven) 、福雷(Faure)、贝尔格( Berg)的作品。2001年布鲁讷在萨尔布吕克担任萨尔兰州广播电台“二十一世纪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在萨尔兹堡、马尔波路、莫斯科、日本、韩国等地教授大师课。
慕尼黑室内乐团由克里斯托夫·斯蒂芬(ChristophStepper)创建于1950年,是欧洲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室内乐团之一。1956年,指挥家汉斯·斯塔德马尔(Hans Stadlmair)接掌乐团,在其后近四十年中,他一直担任着乐团的艺术总监。在他的带领下,乐团成功举办了四千余场音乐会,并出现在了电台及世界音乐舞台上。1995年起,指挥家克里斯托夫·波彭(Christoph Poppen)成为了乐团新的掌门人。他在植根传统的基础上为乐团勾勒出极富活力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兼容的曲目编排模式,还带领乐团首演了三十余部知名作曲家的新作。这些举措不光为乐团带来了诸多奖项:如2001年至2002年以及2005年至2006年德国音乐出版社的“最佳节目奖”、2000年的慕尼黑音乐奖、2002年的戛纳国际古典奖及克里斯托夫和斯特凡·卡斯克基金奖等,还为乐团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此,乐团频频受邀至世界各大音乐都市举办巡演。慕尼黑室内乐团由克里斯托夫·斯蒂芬(Christoph Stepper)创建于1950年,是欧洲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室内乐团之一。1956年,指挥家汉斯·斯塔德马尔(Hans Stadlmair)接掌乐团,在其后近四十年中,他一直担任着乐团的艺术总监。在他的带领下,乐团成功举办了四千余场音乐会,并出现在了电台及世界音乐舞台上。1995年起,指挥家克里斯托夫·波彭(Christoph Poppen)成为了乐团新的掌门人。他在植根传统的基础上为乐团勾勒出极富活力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兼容的曲目编排模式,还带领乐团首演了三十余部知名作曲家的新作。这些举措不光为乐团带来了诸多奖项:如2001年至2002年以及2005年至2006年德国音乐出版社的“最佳节目奖”、2000年的慕尼黑音乐奖、2002年的戛纳国际古典奖及克里斯托夫和斯特凡·卡斯克基金奖等,还为乐团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此,乐团频频受邀至世界各大音乐都市举办巡演。
十一年后,慕尼黑室内乐团迎来了第四任音乐总监——新一代指挥家中的杰出代表亚历山大·李布莱希(Alexander Liebereich)。这位极富时代感的继任者不仅完美地平衡着乐团的“传统”与“创新”,更以其独特的美学观点与乐团一起深入到探索新声音的工作中去。在他的带领下,乐团在2008年获得了当代音乐对话基金授予成功当代音乐团体的“新音乐奖”。现今,慕尼黑室内乐团每年在世界各地音乐厅举办演出超过六十场。同时,它还是梅纽因音乐节、莱茵地区音乐节、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音乐节、波兰贝多芬音乐节等欧洲著名音乐节及音乐中心的客席艺术团体。许多知名艺术家都与乐团有过良好合作,包括乔凡尼·安东尼尼(Giovanni Antonini))、安德列斯·肖尔(Andreas Scholl)、维多利亚·穆洛娃(Viktoria Mullova)、萨宾娜·梅耶(Sabine Meyer)、珍妮·杨森(Janine Jansen)等。

卡尔.斯塔米茨 单簧管协奏曲 .jpg (109.94 KB, 下载次数: 351)

卡尔.斯塔米茨 单簧管协奏曲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6-27 07:22 PM

卡尔.斯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jpg (95.07 KB, 下载次数: 312)

卡尔.斯塔米茨单簧管协奏曲 B.jpg

卡尔斯塔米茨 单簧管协奏曲 C .jpg (112.01 KB, 下载次数: 297)

卡尔斯塔米茨 单簧管协奏曲 C .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5-6-27 07:22 PM
tudor唱片公司
瑞士的唱片公司,以录制罕见的古典音乐为其特色·其旗下有一个"苏黎世管乐八重奏团"(La Gran Partita The Zurich Windocter), 该团成立于1975年,以极力推广管乐音乐为使命.除经常演奏通俗、知名的乐曲外,还挖掘一些冷门的作品以及改编一些名曲为管乐曲来演奏(如将莫扎特的《唐·璜》中的一些咏叹调改编成管乐曲),该团为Tudor录制了不少的唱片.另外,该公司还曾出版过著名作曲家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的作品,这足以看出其曲目的罕见.Tudor音译为"都铎",即英国历史上的"都铎王朝",时间为公元1485-1603年.由亨利·都铎取得王位后而创建.该王朝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确立了英国国教,使英国教会摆脱罗马教皇而隶属于英王统治);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和发展英国工商业,使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奠基时期。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