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业音响主论坛

标题: “若到江南遇到春,千万同春住”——周庄往事 [打印本页]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7 10:27 PM
标题: “若到江南遇到春,千万同春住”——周庄往事


我是自认为有着些许古典情怀的心结,常被那些极优雅又哀愁的文字感动。我任何时期的心情与表叙,都能在古诗词中寻觅到,且极简极深刻,省得我去刻意的思与想,常想静观古人是在怎样的心情下赋吟出这些佳句,想必细腻的情绪与观物的闲情是主导。

都市那冰冷建筑与机械的生活,充满了压抑感,我很难在大都市彻底的安享那一份基本的静谧。于是我喜欢背上背包,拿着相机,去穿行、去感受被时光沉淀的纯粹、去寻找一些流失的纯美,忘却那无休止欲望,去过舒缓节奏的简单生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遇到春,千万同春住。

“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色,一定要同它住在一起,我认为我到现在还在后悔!有些良辰美景,错过了时间与季节的交汇而相望着。如同我遇见了这醉美的一季周庄风情,却又不得踏上匆匆的脚步离去。

如今脑海里弥漫着的水乡印象:岸旁轻飘着的朵朵柳絮在阳光的照射下,随风自由的飞舞着,在找寻着它的家吧;涓涓流淌的春水难闻声响,是那么的轻柔又坚韧;古老的石拱桥不时向我诉说着岁月的流失,身上却爬满了最幸福的一季春绿;桥头婆娑的老树逢春嫣然的一笑如绽放着的串串花朵,与路过的行人一唱一和着;船夫哼着小调,摇曳着古老的船浆划过水面游走,船上坐着满是如我那般被融化了的他乡之客;若窄巷小楼浅斟茗香定能怡我唇、沁我心,闻听着古戏台那六百年前的昆曲,诉说一幕幕的姹紫嫣红……。

忆那周庄往事画卷,缘来时无需彷徨尘世茫茫,冉冉春花飘香透过心窗,岁月心事我了然,
若生命中能享有的心灵契合,都怀遇上了么?一切都是天然画师的杰作,挥毫着水墨与增色的丹青,周庄若没有这一季,将不知春色如许!尘缘亦然。

为今生能预见的遇见而伏笔。

再遇春,同春住!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11 01:30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7 10:47 PM
在上海周边能有“周庄”、“乌镇”、“苏州园林”,这样大美的后花园是何等的荣耀。
出了上海,明显的感到空气变得清新,天空变得蔚蓝,还碰上一个和暖的艳阳天!这是在路途中,司机停车让我们看这个大湖,真的好大,水质清澈,也看着养殖些水产,我们有同行首先想到了这样的水养出来的鱼应该很好吃 但**,一直流趟着的水养出来的鱼才是最好吃的,因为水流鱼儿也跟着运动,这样的鱼肉才紧实爽口甚至有弹牙感。

IMG_9032-308.jpg (642.07 KB, 下载次数: 337)

IMG_9032-30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7 10:53 PM
水里养了很多的鱼,上海人有口福。

IMG_9031-307.jpg (399.96 KB, 下载次数: 343)

IMG_9031-30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7 11:02 PM
周庄的入口处两旁的建筑后期商业化了些,我更喜欢周庄里面朴素的感受!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7 11:10 PM 编辑 ]

IMG_9043-315.jpg (425.36 KB, 下载次数: 345)

IMG_9043-315.jpg

IMG_9055-323.jpg (484.77 KB, 下载次数: 338)

IMG_9055-323.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5-7 11:04 PM
周庄舒展春天画卷,表游子情怀。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7 11:08 PM
打着“沈万三”的酒楼,沈万三在周庄是个“神”,财富曾经“富可敌国”,后面会介绍到他的故居。

IMG_9041-313.jpg (458.61 KB, 下载次数: 357)

IMG_9041-31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7 11:17 PM
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由水分割着,傍水而居,路窄不便车辆通行,靠行走及船通行,这样的石桥很多。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7 11:21 PM 编辑 ]

IMG_9059-326.jpg (644 KB, 下载次数: 362)

IMG_9059-326.jpg

IMG_9061-327.jpg (666.37 KB, 下载次数: 323)

IMG_9061-32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7 11:24 PM
像这样穿行着,别样风情。

IMG_9063-329.jpg (766.56 KB, 下载次数: 350)

IMG_9063-329.jpg

作者: jp    时间: 2013-5-8 09:40 AM
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0:33 AM
临水客栈,下次与春住,是一个选择。看石青、石绿色点缀在枝头上。也许也能等到一位出现在石阶上的“临水照花人”……

IMG_9062-328.jpg (653.57 KB, 下载次数: 343)

IMG_9062-328.jpg

IMG_9064-330.jpg (643.23 KB, 下载次数: 346)

IMG_9064-33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0:43 AM
窄巷里是一间间小商铺,木韵温心,停停当当人人、事事风风韵韵。

IMG_9066-331.jpg (470.85 KB, 下载次数: 216)

IMG_9066-331.jpg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5-8 10:44 AM
好多年前曾去过周庄,游览了水乡的秀美,品尝了万山蹄的美味;现在读着版主的文字,欣赏着拍摄的美图,别有一番洞天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0:48 A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3-5-8 10:44 AM 发表
好多年前曾去过周庄,游览了水乡的秀美,品尝了万山蹄的美味;现在读着版主的文字,欣赏着拍摄的美图,别有一番洞天

期待再同行,同春住十日八日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0:50 AM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8 12:25 PM 编辑 ]

IMG_9067-332.jpg (568.42 KB, 下载次数: 225)

IMG_9067-332.jpg

IMG_9076-341.jpg (760.35 KB, 下载次数: 237)

IMG_9076-341.jpg

IMG_9073-338.jpg (650.41 KB, 下载次数: 215)

IMG_9073-338.jpg

IMG_9118-371.jpg (546.9 KB, 下载次数: 221)

IMG_9118-371.jpg

IMG_9121-373.jpg (499.53 KB, 下载次数: 223)

IMG_9121-37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0:58 AM
1984年,陈逸飞以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其他37幅作品,在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的画展中展出,引起了轰动,尤其是那些运用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手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之后哈默访华时,将陈逸飞的那幅《故乡的回忆》高价买下,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被各界传为佳话。也让陈逸飞的名字为全世界所熟知。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这是陈逸飞画笔下的主要题材。经过他的上海式改造,这些画面都蕴涵着一种美丽的怀旧,以其沉静与静寂的东方韵味感动着观众,也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1574908_1310617607vwg9.jpg (91.76 KB, 下载次数: 234)

1574908_1310617607vwg9.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1:00 AM
醉春

IMG_9072-337.jpg (676.29 KB, 下载次数: 223)

IMG_9072-33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1:13 AM
站在“双桥”上看风景。

IMG_9070-335.jpg (459.13 KB, 下载次数: 236)

IMG_9070-33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1:14 AM
游玩周庄,有两条“财道”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沈万三藏银子的银子浜,称之为“水上财道”;一条就是位于沈厅的“万三财道”。

小桥、流水、人家,古镇平静的水面因船更具动感,因船更生美感。如果坐在船上穿梭于古镇水道,满眼看到的除了水乡美景,还有个性主题的景点,那一定是令人难忘的魅力之旅。以“水上财道”为主的水上万三财运之旅就是这样的,线路结合了沈万三对外贸易的水上线路,以及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特色而开发。线路从古戏台廊棚坐船出发,途经双桥、银子浜、金钩钓月、沈万三水底墓、富贵桥、富贵广场、田园风光带等,最后到达目的地沈万三故居。故居边上,一座巨大的万三雕像金光闪闪。整条线路囊括了水乡、田园、财运等文化符号。坐在乌篷船上,一边听老船工讲述400年前的历史故事,一边悠闲地边品茗边欣赏两岸绿树红花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一路上流水悠悠,小船摇曳,鸟语花香,恍若世外桃源。沿路除可以尽情欣赏到旖旎的小桥流水,还可以寻觅巨富沈万三神话发财致富历史传说,感受沈万三商业文化的现实意义。

IMG_9078-342.jpg (419.32 KB, 下载次数: 205)

IMG_9078-342.jpg

IMG_9080-343.jpg (280.22 KB, 下载次数: 216)

IMG_9080-34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1:18 AM
下次再来想住这里。

IMG_9081-344.jpg (647.97 KB, 下载次数: 231)

IMG_9081-34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1:23 AM
续说着那600年的姹紫嫣红、春色如许……

IMG_9083-346.jpg (453.93 KB, 下载次数: 200)

IMG_9083-346.jpg

IMG_9097-358.jpg (332.6 KB, 下载次数: 233)

IMG_9097-358.jpg

IMG_9085-348.jpg (546.93 KB, 下载次数: 229)

IMG_9085-348.jpg

IMG_9095-357.jpg (445.51 KB, 下载次数: 216)

IMG_9095-357.jpg

IMG_9088-351.jpg (328.84 KB, 下载次数: 230)

IMG_9088-351.jpg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3-5-8 11:26 AM
景随心生。。。。。。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1:26 AM
唱不尽的人间沧桑……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8 11:30 AM 编辑 ]

IMG_9092-355.jpg (419.8 KB, 下载次数: 232)

IMG_9092-355.jpg

IMG_9090-353.jpg (410.16 KB, 下载次数: 231)

IMG_9090-353.jpg

IMG_9091-354.jpg (357.66 KB, 下载次数: 237)

IMG_9091-35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2:19 PM
周庄传奇人物沈万三

沈万三(1296年~1376年),男,名进,字勋条,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南浔镇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沈万三从江南巨富到家破人亡,大起大落,也是宿命。

水底墓
相传在沈万三水冢在周庄镇北银子浜底,人们传说银子浜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早年不枯。水下有一古墓,非常坚固。这里埋着沈万三的灵柩。那是一条逶迤清冽的小浜。萍红藻绿,芦茭茂密。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酷似无数碎银在闪烁,笼罩着神秘色彩。

IMG_9104-364.jpg (612.81 KB, 下载次数: 236)

IMG_9104-364.jpg

IMG_9114-368.jpg (471.34 KB, 下载次数: 233)

IMG_9114-368.jpg

IMG_9110-367.jpg (545.8 KB, 下载次数: 229)

IMG_9110-367.jpg

IMG_9109-366.jpg (542.01 KB, 下载次数: 230)

IMG_9109-36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12:22 PM
悠闲的狗,平静的看着人来人往……

IMG_9107-365.jpg (342.43 KB, 下载次数: 213)

IMG_9107-36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1:46 PM
有理由这是艺术家赖着不走的缘由。

IMG_9117-370.jpg (348.77 KB, 下载次数: 199)

IMG_9117-37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1:50 PM
门前有座桥、桥旁有棵树,树下开着花、花下淌着水、水里游着鱼……

IMG_9123-374.jpg (575.65 KB, 下载次数: 232)

IMG_9123-37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2:13 PM
玉燕堂,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

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精心维修,恢复了原有的风貌。

IMG_9155-399.jpg (437.66 KB, 下载次数: 229)

IMG_9155-399.jpg

IMG_9124-375.jpg (356.42 KB, 下载次数: 236)

IMG_9124-375.jpg

IMG_9126-376.jpg (516.42 KB, 下载次数: 231)

IMG_9126-37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2:16 PM
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

IMG_9127-377.jpg (589.29 KB, 下载次数: 216)

IMG_9127-377.jpg

IMG_9129-378.jpg (454.38 KB, 下载次数: 219)

IMG_9129-378.jpg

IMG_9154-398.jpg (688.36 KB, 下载次数: 209)

IMG_9154-398.jpg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5-8 02:59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5-8 10:48 AM 发表

期待再同行,同春住十日八日



能与芍药版主一起同往,真是“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3:13 PM
哈哈,客气客气,俺俗人一个而已!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3:16 PM
在张厅里看到了很久没看到石磨了,小时候,奶奶用来为我磨过米浆。
这里也有一些特产销售。

IMG_9131-379.jpg (418.97 KB, 下载次数: 258)

IMG_9131-379.jpg

IMG_9132-380.jpg (470.46 KB, 下载次数: 248)

IMG_9132-38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3:19 PM
在专心做纯手工的老艺人

IMG_9133-381.jpg (459.26 KB, 下载次数: 259)

IMG_9133-38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3:24 PM
后院花木扶疏,春色如画,一条小河奇妙地闪现在弄底,贴着墙根流来,又穿越水阁而去,仿佛文章高潮处的神来之笔,出乎人的意料。小河有一个优雅的名字“箸泾”。由于它与南湖相通,河水清洌。箸泾中段拓一丈见方水池,即是船儿交会和调头的地方。

IMG_9134-382.jpg (594.02 KB, 下载次数: 236)

IMG_9134-382.jpg

IMG_9149-394.jpg (529.58 KB, 下载次数: 263)

IMG_9149-394.jpg

IMG_9145-392.jpg (577.29 KB, 下载次数: 249)

IMG_9145-392.jpg

IMG_9148-393.jpg (685.67 KB, 下载次数: 267)

IMG_9148-39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3:27 PM
张厅的后院,是—个闲静素洁的小花园,四周围拥着粉墙黛瓦的民居。高高的风火墙下,翠竹摇曳,月季吐艳,书带草点缀着曲径。引人注目的是一柱太湖石,高峰处有一峦状如飞燕,于是人们将它称之为玉燕峰。它为这个小巧的花园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

IMG_9137-384.jpg (745.15 KB, 下载次数: 253)

IMG_9137-384.jpg

IMG_9135-383.jpg (812.77 KB, 下载次数: 228)

IMG_9135-383.jpg

IMG_9139-386.jpg (667.2 KB, 下载次数: 254)

IMG_9139-38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3:40 PM
大户人家的私塾,供奉着先师孔子。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8 04:08 PM 编辑 ]

IMG_9141-388.jpg (353.4 KB, 下载次数: 241)

IMG_9141-388.jpg

IMG_9140-387.jpg (413.97 KB, 下载次数: 261)

IMG_9140-387.jpg

IMG_9143-390.jpg (436.46 KB, 下载次数: 257)

IMG_9143-39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4:12 PM
这是款特别的茶壶及青花瓷盖碗,随便摆着的,也推想到不是珍品。

IMG_9150-395.jpg (357.41 KB, 下载次数: 248)

IMG_9150-395.jpg

IMG_9151-396.jpg (364.51 KB, 下载次数: 260)

IMG_9151-39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4:25 PM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苏杭一带常出才子佳人墨客,像这样的文人与商业之间就找到了一个交汇点,舞墨挥毫与生活两不误,我看到周庄里面有好几家这样的书画店,与一些旅游景点老板购买书画家的作品来卖不同,他们是亲自下笔卖字,作为书法家来说,双方能交流几句,更有共鸣感,也算很畅意了。

IMG_9156-400.jpg (473.26 KB, 下载次数: 259)

IMG_9156-400.jpg

IMG_9158-401.jpg (493.31 KB, 下载次数: 256)

IMG_9158-401.jpg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5-8 04:26 PM
婉若一座大观园,美不胜收!

[ 本帖最后由 王白石 于 2013-5-8 04:52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8 04:57 PM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IMG_9161-403.jpg (582.52 KB, 下载次数: 241)

IMG_9161-403.jpg

IMG_9163-405.jpg (446.29 KB, 下载次数: 262)

IMG_9163-405.jpg

IMG_9164-406.jpg (399.33 KB, 下载次数: 275)

IMG_9164-406.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8 07:22 PM
早年到过周庄。今天随着芍药版的带领温故知新;沈厅、双桥、青年旅舍、万三蹄,历历在目。那时的游船并不是现在所见的花顶游船那么“规范”,许多是江浙一带的乌蓬船形式,划船的大嫂边划边唱,多了一份地道风韵。离开周庄时还带上5只“万三蹄”回广州,当时售卖的“万三蹄”(有称“肘子”的)用锡纸包装,便于游客带走。至今对万三蹄还是垂涎三尺,想念啊!周庄是一个值得去了又想去的好地方。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5-8 08:39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5-8 04:57 PM 发表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这几幅画面与桐乡乌镇非常相似。。。。。。。。。芍药兄的摄影技术越来越棒!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10:16 A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8 07 PM 发表
早年到过周庄。今天随着芍药版的带领温故知新;沈厅、双桥、青年旅舍、万三蹄,历历在目。那时的游船并不是现在所见的花顶游船那么“规范”,许多是江浙一带的乌蓬船形式,划船的大嫂边划边唱,多了一份地道风韵。离开周庄时还带上5只“万三蹄”回广州,当时售卖的“万三蹄”(有称“肘子”的)用锡纸包装,便于游客带走。至今对万三蹄还是垂涎三尺,想念啊!周庄是一个值得去了又想去的好地方


“万三蹄”分别尝过两种,味道有些区别,不过是挺好吃的。

IMG_9039-311.jpg (564.51 KB, 下载次数: 281)

IMG_9039-31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10:17 AM
原帖由 只有情永在 于 2013-5-8 08:39 PM 发表

这几幅画面与桐乡乌镇非常相似。。。。。。。。。


“乌镇”以后要找一个机会去走走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10:59 AM
沈厅就是周庄传奇人物沈万三家族的住宅了,看资料是沈万三曾经的住所,生意做大后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等地都留下了足迹,后为兄弟所居住。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

据《周庄镇志》记载:“沈本仁早岁喜欢邪游,所交者皆匪类。及父殁,人有‘不出三年,必倾家者’。本仁闻之,仍置酒,召诸匪类饮,各赠以钱,而告之曰:‘我今当为支持门户,计不能与诸君游也!’由是,闭门谢客经营农业,于所居大业堂侧拓敬业堂宅,广厦百馀椽,良田千亩,遂成一镇巨室。”看来沈本仁是属于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物,他没有把上辈人遗传的家产挥霍殆尽,在父亲死后发愤耕耘,拓展家业,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沈厅。

IMG_9165-407.jpg (593.87 KB, 下载次数: 256)

IMG_9165-40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11:02 AM
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

IMG_9169-410.jpg (447.86 KB, 下载次数: 242)

IMG_9169-410.jpg

IMG_9170-411.jpg (564.03 KB, 下载次数: 240)

IMG_9170-41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11:07 AM
这个在高处开了窗口处是古时大家闺秀相亲观人之用,只能悄悄的看,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了。

IMG_9171-412.jpg (446.28 KB, 下载次数: 255)

IMG_9171-41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11:11 AM
过道里有介绍“沈万三”的生平介绍铜雕。

IMG_9175-415.jpg (650.05 KB, 下载次数: 236)

IMG_9175-415.jpg

IMG_9173-413.jpg (627.67 KB, 下载次数: 235)

IMG_9173-41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11:26 AM
介绍里带着一些传说。

IMG_9174-414.jpg (639.44 KB, 下载次数: 249)

IMG_9174-41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11:29 AM
沈厅的第五进中,安放着江南豪富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人们总要用硬币砸一下沈万山的金元宝,据说砸中了,就能招财进宝。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们,审视着这位六百年前的吴中巨富,或是为了得到某些启迪和借鉴,或是为了满足祈福的望。不管是什么身份,走进沈厅的每一个人,都会对沈万三这个传奇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IMG_9178-418.jpg (515.64 KB, 下载次数: 267)

IMG_9178-418.jpg

IMG_9180-419.jpg (495.23 KB, 下载次数: 258)

IMG_9180-419.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11:30 AM

IMG_9182-421.jpg (451.97 KB, 下载次数: 234)

IMG_9182-421.jpg

IMG_9181-420.jpg (379.24 KB, 下载次数: 250)

IMG_9181-42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03:22 PM
关于“万三蹄”的由来的资料

明初,相传当时朱元璋当了皇帝,于是全国都避讳说猪(朱)。有个有钱人叫沈万三,因为沈万三的富可敌国,朱元璋很是嫉妒,所以到沈万三家坐客,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后故意为难沈万三,问他这个怎么吃啊,因为是整个蹄膀,没有切开,如果沈万三用刀,那朱元璋就可治他的罪了(古时不可在皇上面前动凶器),而沈万三却灵机一动,从蹄膀中抽出一根细的骨头来,以骨切肉,保了自己的一条小命。也有了万三蹄膀的传统吃法.朱元璋吃了觉得很好吃,就问沈万三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啊,沈万三一想总不能说是叫猪蹄膀呀,于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说,这是万三蹄,于是万三蹄由此得名。

万三蹄、万三肉、焐熟藕、腌菜苋,万三野鸭等已成为周庄美食的代表。它起源于明代沈万三家,是用来招待贵宾的必备菜肴,当地叫万三肘子和万三蹄。尤以“万三蹄”为最,相传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随着时间的推移,酥蹄成为苏州特产,而万三蹄则成为周庄本土特产。万三蹄以猪腿为原料,佐以调料,做法是用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极为讲究,要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煨煮熟烂要适度,过烂了易碎,破坏原形,经过蒸焖,皮润肉酥,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适中,入口即化。煨煮好后皮色酱红,它的吃法更是特别,在两根贯穿整只猪蹄的长骨中,将一细骨轻抽而出,蹄形纹丝不动。以骨为刀,蹄膀被顺顺当当地剖开,让人们分而食之。

万三蹄已经成为周庄人逢年过节、婚庆喜宴的主菜,意为团圆,游客则拎着真空包装的新鲜万三蹄走。

做法
[主料辅料]
带皮猪肘……1250克
酱油……………400克
葱段……………20克
精盐……………8克
姜………………15克
味精……………2克
花椒……………4克
白糖……………25克
大料……………3克
绍酒……………25克
桂皮……………2克
糖色……………5克
砂仁……………1克
湿淀粉…………20克
豆蔻……………1克
花椒油…………15克
丁香……………1克
清汤…………750克
草果……………1克
花生油………100克
小茴香…………2克

[万三蹄烹制方法]
1.将猪肘放开水锅内煮至五成熟后取出,擦干皮面的水,趁热抹上糖色,略凉后放入八九成热油中炸到微红,捞出控净油,用刀在肉面楔成核桃形的小块(深到肉皮)。
2.锅内加底油烧热,加白糖炒至深红色时加清汤、绍酒、酱油、精盐、葱姜、猪肘、用花椒、大料、桂皮、砂仁、豆蔻、丁香、草果、小茴香,制成一个药料袋放人锅内,用慢火炖至八成熟时,取出猪肘,皮面朝下,放大碗内加原汤、葱姜,上展蒸至酥烂,滗出汤,把猪肘扣在盘内。
3.将原汤放入勺内加味精烧开,用湿淀粉勾荧,淋上花椒油,浇在猪肘上即成。吃的时候是用蹄膀中的一根细骨代刀。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9 04:26 PM 编辑 ]

3.jpg (187.7 KB, 下载次数: 248)

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04:10 PM
关于沈万三的“聚宝盆”传说

聚宝盆,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宝物。传说明初沈万三致富原因是由于拥有聚宝盆。这个典故来自于周人龙的《挑灯集异》:“明初沈万三微时,见渔翁持青蛙百余,将事锉剞,以镪买之,纵于池中。嗣后喧鸣达旦,贴耳不能寐,晨往驱之,见蛙俱环踞一瓦盆,异之,将归以为浣手器。万三妻偶遗一银钗于盆中,银钗盈满,不可数计,以钱银试之亦如是,由是财雄天下。”

据传,明朝洪武年间,沈家村有个财主沈万三,家有土地九顷,雇用长短工10多人。有一年逢大旱,草木将要旱死,这时沈万山家中的割草佣人,每天都割一捆油绿鲜嫩的草,日子长了,沈万山感到很奇怪,就问割草人:“天这么旱,怎么割来这么多好青草”。当时,他没把割草的地方如实告诉东家。沈万山一连几天,跟随割草人后边,偷看着,见他每天都在沈家村北一华里处的沈家桥底睡觉,睡到中午无人时,才去村北牛蛋山上去割草。一天,沈万山强令割草人领他去割草的地方,一看岭上有一片圆形的草地上长着绿油油的草,于是就让割草人割,割后随即又出来了,割得快,长得快,沈万山感到很奇怪,左思右想明白了,此山西南靠凤凰山,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第二天带着两人到那里挖出了一个铁盆。后来沈万三买了一头猪用它喂猪,猪长的很快,把猪杀了以后,就用此盆洗手洗脸,一次沈万山的儿媳妇洗脸时,不慎把一戒指丢进盆中,越捞越多,沈万三知道后,认为此盆是件好东西,当时传说山上有个看宝洞,洞内有看宝的毛人住在里面,自从沈万山得宝后毛人就走了洞内三间屋大的空隙,至今尚存。沈万山得宝后,借助宝盆的财力。为村民打了72眼井,铺路架桥造福村民。数年后,长江决口,朝内推测某地方一定出现宝贝(据说一出现宝贝长江就要决口),皇帝下告示“谁若能堵住长江决口,就赐给谁高官厚禄”,沈万三知道后,揭回告示,带着聚宝来到南京与皇帝讲好条件,皇帝随口答应“四更借、五更还”。沈万山来到决口处,拿出“聚宝盆”往盆内放一把土,放到决口后,立即堵住决口。然后,沈万山去朝内讨取高官厚禄,并到五更去取“聚宝盆”,谁知道等到天明,才打四更鼓,据说这是皇上为了骗取宝物将五更改到四更,南四北五的说法以此说起。沈万山到朝内就被扣住,问他得宝的情况。并说他得宝不献,罪该万死,前辈该斩,后灭九族。把沈万三家的坟墓掘成了坑(今沈井村内的大水坑,就是原沈家的林地),沈井村的百姓听说沈万山得宝不献,犯了灭门之罪。有的外逃,有的改名换姓,沈家从此绝后,沈家村的水井也被填平。

后来,迁此定居的人们,为了不忘沈万三的恩义,流传后世,永不泯灭,又把该村易名为沈井村,但至今沈井村没有一家姓沈的。沈万三当时的住宅在沈井村东南角,在大跃进时期,沈井村的魏某在平整土地时,一镢揭开一眼神秘的井。井深12米,直径1.5米,水位2.1米,石砌结构完整,表层风化变黄,这眼古井就是当年沈万三用过的水井。

“聚宝盆”堵住长江决口后,成为大土原,后来就在上面搞建设,传说“聚宝盆”已落在南京中华门底下,民国时期,国民党当局听说沈万山的“聚宝盆”在中华门底下,就下令挖洞取宝,结果挖了能住一个连的大洞也没找到宝盆,据说宝盆又回了沈井村,后来做防空洞用(1985年人民画报以做过介绍)。
至今,沈井村北牛蛋山的小丘岭上还有个小坑,坑内直到现在还不长草。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04:49 PM
沈万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

IMG_9183-422.jpg (473.42 KB, 下载次数: 259)

IMG_9183-42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04:53 PM
沈厅的厨房间有现蒸的点心。味道不错。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9 04:55 PM 编辑 ]

IMG_9186-425.jpg (461.61 KB, 下载次数: 259)

IMG_9186-425.jpg

IMG_9187-426.jpg (352.74 KB, 下载次数: 244)

IMG_9187-42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04:58 PM
走马楼要另外收费,估计是要控制人流上木楼,易损坏。就没有上去看。

IMG_9184-423.jpg (469.01 KB, 下载次数: 259)

IMG_9184-423.jpg

IMG_9185-424.jpg (445.21 KB, 下载次数: 245)

IMG_9185-42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05:01 PM
沾点江南巨富的“财气”

IMG_9188-427.jpg (409.95 KB, 下载次数: 284)

IMG_9188-42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05:33 PM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9 05:37 PM 编辑 ]

IMG_9191-430.jpg (700.43 KB, 下载次数: 262)

IMG_9191-43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9 05:41 PM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9 05:44 PM 编辑 ]

IMG_9195-434.jpg (558.98 KB, 下载次数: 273)

IMG_9195-434.jpg

IMG_9235-465.jpg (669.79 KB, 下载次数: 244)

IMG_9235-465.jpg

IMG_9302-522.jpg (663.61 KB, 下载次数: 235)

IMG_9302-522.jpg

IMG_9303-523.jpg (730.1 KB, 下载次数: 249)

IMG_9303-523.jpg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9 06:53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5-9 03 PM 发表
关于“万三蹄”的由来的资料

明初,相传当时朱元璋当了皇帝,于是全国都避讳说猪(朱)。有个有钱人叫沈万三,因为沈万三的富可敌国,朱元璋很是嫉妒,所以到沈万三家坐客,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 ...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9 06:59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5-9 10:16 AM 发表


“万三蹄”分别尝过两种,味道有些区别,不过是挺好吃的。

这张“万三蹄”照片更要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吃到万三蹄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2:39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9 06:59 PM 发表

这张“万三蹄”照片更要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吃到万三蹄了  

无所不能的"淘宝商城"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3:19 PM
这家周庄老百姓的民居.生活应该还比较贫苦.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10 03:27 PM 编辑 ]

IMG_9192-431.jpg (539.85 KB, 下载次数: 179)

IMG_9192-43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3:26 PM
卖干鱼的老奶奶,一路看到不少这样的摊位,看到一家用油炸过的卖,直接就可以吃了,以我在水质比较干净的地区生活的经验,鱼干是好吃的,我们这里的鱼干喜欢焖软后再与酸豆角、辣椒再炒一会,吃起来很香很下饭。
下面的是臭豆腐,比较清爽,没有湖南、湖北一带的闻来“臭”与重口味。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10 03:56 PM 编辑 ]

IMG_9193-432.jpg (562.38 KB, 下载次数: 189)

IMG_9193-432.jpg

IMG_9099-360.jpg (410.66 KB, 下载次数: 155)

IMG_9099-360.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3:36 PM
江年鱼米水乡,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IMG_9201-440.jpg (435.95 KB, 下载次数: 185)

IMG_9201-440.jpg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5-10 03:42 PM
原帖由 音乐情迷 于 2013-5-9 06:59 PM 发表

这张“万三蹄”照片更要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吃到万三蹄了  



按照芍药版主的的配方回去自己做不就完了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3:42 PM
末季的樱花还在留恋着春风拂过的和暖。

IMG_9202-441.jpg (797.15 KB, 下载次数: 197)

IMG_9202-44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3:51 PM
据说这样大的太湖石都价值不菲。

IMG_9203-442.jpg (621.07 KB, 下载次数: 190)

IMG_9203-44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4:08 PM
这棵银杏树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了。
银杏为落叶乔木,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号称活化石,出身在几亿年前,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果实就是我们常能吃到的“白果”。有趣的是银杏树是雌雄异株。秋天叶会变得金黄一片,又忽然一夜落光,很壮烈。

IMG_9204-443.jpg (690.74 KB, 下载次数: 180)

IMG_9204-44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4:37 PM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经寓居周庄。我们在小学的课本里就熟知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诗人文里的文人精神世界之富有,并不亚于物质的富裕,曾经作为过座右铭,放在花花世界也自我解嘲。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10 05 PM 编辑 ]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5:18 PM
资料说“全福寺”号称水中佛国,是一座建在湖里的寺庙,而且年代久远,人称先有全福寺,后有古周庄。

重建后的“全福寺”扩大了面积,矗立在湖中确实有特点,大多名刹居山,也应验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加上水为生意人所嗜好与好意头,也不难想像这里出了江南巨富“沈万三”这样的人物与富饶的周庄鱼米之乡了。

IMG_9199-438.jpg (674.13 KB, 下载次数: 203)

IMG_9199-438.jpg

IMG_9212-448.jpg (651.77 KB, 下载次数: 187)

IMG_9212-44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0 05:25 PM
前殿入口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IMG_9214-449.jpg (480.66 KB, 下载次数: 223)

IMG_9214-449.jpg

IMG_9215-450.jpg (737.17 KB, 下载次数: 217)

IMG_9215-450.jpg

作者: 只有情永在    时间: 2013-5-10 09:22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5-10 05:25 PM 发表
前殿入口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金色的弥勒佛,笑口常开。。。。。让人心情愉悦!
作者: Flylite    时间: 2013-5-11 12:54 PM
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佛颜长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作者: 王白石    时间: 2013-5-13 09:22 AM
诗情画意。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10:12 AM
一些警示励志名言,有一些已经与佛学相去甚远了,仍然有营养。

IMG_9216-451.jpg (413.23 KB, 下载次数: 235)

IMG_9216-451.jpg

IMG_9217-452.jpg (448.09 KB, 下载次数: 207)

IMG_9217-45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10:13 AM

IMG_9218-453.jpg (474.86 KB, 下载次数: 230)

IMG_9218-453.jpg

IMG_9219-454.jpg (424.28 KB, 下载次数: 234)

IMG_9219-454.jpg

IMG_9220-455.jpg (422.79 KB, 下载次数: 227)

IMG_9220-45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10:28 AM
放生池里的<。)#)))≦

IMG_9223-457.jpg (489.95 KB, 下载次数: 234)

IMG_9223-457.jpg

IMG_9222-456.jpg (572.37 KB, 下载次数: 232)

IMG_9222-45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11:55 AM
经过长桥廊,到达“指归阁”

IMG_9226-458.jpg (526.73 KB, 下载次数: 221)

IMG_9226-458.jpg

IMG_9228-459.jpg (709.08 KB, 下载次数: 229)

IMG_9228-459.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11:58 AM
沿中轴线行走下来的大雄宝殿和藏经楼。

IMG_9229-460.jpg (691.78 KB, 下载次数: 237)

IMG_9229-460.jpg

IMG_9230-461.jpg (543.7 KB, 下载次数: 257)

IMG_9230-461.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12:00 PM
飞檐高翘

IMG_9231-462.jpg (637.58 KB, 下载次数: 247)

IMG_9231-462.jpg

作者: 马生    时间: 2013-5-13 12:17 PM

作者: 音乐情迷    时间: 2013-5-13 02:30 PM
原帖由 芍药 于 2013-5-13 10:13 AM 发表

《知足常乐》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02:57 PM
出了这扇门,就游完了水中佛国"全福寺"了

IMG_9232-463.jpg (619.52 KB, 下载次数: 242)

IMG_9232-46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03:07 PM
白蚬湖长约5公里,俗称白蚬江,因江中盛产白蚬而得名。面积7.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5米。每晚渔船归来,在江畔抛锚泊船,晾网卖鱼,唱起小曲,一派“渔舟唱晚”的情调。
这里算是一个典型渔民的纪念馆“梅宅”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13 03:10 PM 编辑 ]

IMG_9239-467.jpg (472.41 KB, 下载次数: 236)

IMG_9239-467.jpg

IMG_9262-486.jpg (517.89 KB, 下载次数: 216)

IMG_9262-48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03:11 PM

IMG_9240-468.jpg (480.89 KB, 下载次数: 218)

IMG_9240-46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3 03:13 PM
渔民使用的渔具

IMG_9241-469.jpg (464.67 KB, 下载次数: 224)

IMG_9241-469.jpg

IMG_9242-470.jpg (504.02 KB, 下载次数: 222)

IMG_9242-470.jpg

作者: yudeanwu    时间: 2013-5-13 04:11 PM
芍药版主游得很精细,下次再去的话,看来自助游比较理想,免得走马观花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9:38 AM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3-5-13 04:11 PM 发表
芍药版主游得很精细,下次再去的话,看来自助游比较理想,免得走马观花

时间少就可以跟团,多些还是助游比较好,毕竟周庄不大,有些地方需要停驻方知其味.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4:51 PM
在屋内有这样的景,我不清楚是为了旅游目的还是本身就有,如是后者,这里估计用来养着打捞上来的活鱼.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14 04:54 PM 编辑 ]

IMG_9254-478.jpg (527.3 KB, 下载次数: 221)

IMG_9254-478.jpg

IMG_9251-477.jpg (418.7 KB, 下载次数: 314)

IMG_9251-47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4:56 PM
渔民供奉的禹王庙,也是设在家中.

IMG_9261-485.jpg (422.9 KB, 下载次数: 255)

IMG_9261-48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4:59 PM
周庄的村名最早是以打渔为生,于是就有了这个活。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14 05:01 PM 编辑 ]

IMG_9263-487.jpg (611.75 KB, 下载次数: 269)

IMG_9263-487.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5:05 PM
这些泥塑能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年代周庄的生活场景。

IMG_9243-471.jpg (335.55 KB, 下载次数: 255)

IMG_9243-471.jpg

IMG_9244-472.jpg (329.03 KB, 下载次数: 260)

IMG_9244-472.jpg

IMG_9245-473.jpg (241.59 KB, 下载次数: 259)

IMG_9245-47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5:06 PM

IMG_9246-474.jpg (281.57 KB, 下载次数: 245)

IMG_9246-474.jpg

IMG_9248-475.jpg (229.4 KB, 下载次数: 241)

IMG_9248-475.jpg

IMG_9250-476.jpg (258.43 KB, 下载次数: 263)

IMG_9250-476.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5:08 PM

IMG_9256-480.jpg (321.59 KB, 下载次数: 249)

IMG_9256-480.jpg

IMG_9257-481.jpg (250.79 KB, 下载次数: 262)

IMG_9257-481.jpg

IMG_9258-482.jpg (290.72 KB, 下载次数: 250)

IMG_9258-48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5:09 PM

IMG_9259-483.jpg (281.89 KB, 下载次数: 253)

IMG_9259-483.jpg

IMG_9260-484.jpg (335.39 KB, 下载次数: 256)

IMG_9260-484.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5:16 PM
可曾听过“周庄阿婆茶”的典故

俗话说:“未吃阿婆茶,不算到周庄。”在水乡周庄流传着吃阿婆茶的习俗。

吃阿婆茶是周庄妇女联络感情、消闲遣兴的传统社交形式。这种习俗,在周庄农村更为盛行,更有特色。每当田里农忙完工,村里的每家每户便要喊吃茶。阿婆们每家轮流做东,邀请四方邻里的几位老姐妹一起喝茶。今天这家,明天那户,一家家地挨着轮。那都是婆婆、婶婶妇女们的事,叔伯公公男人们是从不参加的。

周庄人喝“阿婆茶”源远流长,如今深宅大院里珍藏着的青花瓷盖茶碗、玲珑精巧的茶盅、古朴典雅的茶壶以及釉色光亮的茶盘,都足以证明“阿婆茶”的悠久历史。相传古时曾有位常发脾气口不择言的少妇,去澄虚道院求教一位道士,问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嘴,减少不必要的口舌之祸。那位道士立即送她一瓶药水,要她拿回去备用,当她自觉火上心头时,立即喝上一口含在嘴里,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少妇按照道士的话实行,果然心平气和。其实这少妇所喝的并不是仙丹妙药,乃是一种普通的茶而已,一口茶含在口里,自然可以清心,自然去烦安神。但周庄人吃阿婆茶历史到底起始于哪一年,却谁也说不清。

“阿婆茶”虽是民间习俗,但喝茶方式颇为讲究。周庄独特的饮茶方式———“炖茶”,既古老而又别具风味。吃阿婆茶十分讲究水质和茶点。水一定要用河里提起来的活水,并要盛放在大缸内,用明矾打过,让杂质沉淀,使水显得清澄。煮水要用陶器瓦罐或祖上传下来的铜吊。炉子是用烂泥稻草和稀后涂成的,叫风炉。据说可以省柴,烧起来又快。燃料要用竹片树枝,火烧得烈烈的,很旺,铜吊里热气直冒。一边吃、一边炖,这样那茶才酽、才香,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沏茶用密封性能较好的盖碗,并注意掌握沏茶的时间和水量。首次沏茶,一般只用少量的开水点茶,然后将盖子捂上,略等片刻,再冲入较多的开水,这样可以保证茶水的色、香、味俱佳。说也奇怪,按照这种步骤沏出来的茶,再逐一倾注在那小不点儿的杯子里,确实芳香异常。茶点往往是村里的“传统货”:咸菜苋、酥豆、酱瓜、菊红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阿婆茶也在逐步变化着。泥风炉被各种新型灶具取代了,茶点再也不仅是那些“传统货”了,增加了各种上海糖果、苏式蜜饯和点心。阿婆茶也不再是村里妇女的专利,在周庄街头的茶馆,喝一杯阿婆茶,多了些如这个城市般古朴的怀旧。

周庄的阿婆茶,比我们平时喝的茶要清淡,茶的香气不断地从面前的青瓷盖碗里飘出散开。茶味不似红茶浓酽,亦较绿茶醇厚。欲得阿婆茶真滋味,不可缺少周庄水。因此,“壶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是不无道理的。

IMG_9268-491.jpg (512.02 KB, 下载次数: 273)

IMG_9268-491.jpg

IMG_9269-492.jpg (581.51 KB, 下载次数: 260)

IMG_9269-492.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5:20 PM
如是需要点一小曲,可是要收点费用的。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14 05:21 PM 编辑 ]

IMG_9273-496.jpg (486.88 KB, 下载次数: 268)

IMG_9273-496.jpg

IMG_9270-493.jpg (469.39 KB, 下载次数: 247)

IMG_9270-493.jpg

IMG_9272-495.jpg (471.14 KB, 下载次数: 246)

IMG_9272-495.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5:29 PM
小桥人家

IMG_9264-488.jpg (501.04 KB, 下载次数: 256)

IMG_9264-488.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5:35 PM
周庄 花间堂 唯美人文客栈

季香院的前身是周庄当地有名的大宅子——戴宅,位于中市西街贞丰桥畔,始建于民国初年,由浙江商人戴氏三兄弟几经选址建设而成。坐北朝南,每幢四进二厢房,形成了前店有坊、下店上宅、深宅大院的水乡建筑格局。

周庄花间堂的前身是著名的戴宅,戴氏家族的孩子曾远赴法国留学,后将西方文化带回家中,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戴宅风貌。花间堂特别邀请了法国Dariel Studio的设计师团队来重塑当年戴宅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韵味,各种中西元素的互相混搭营造出现代与古典的别样完美结合。

[ 本帖最后由 芍药 于 2013-5-14 05:55 PM 编辑 ]

IMG_9267-490.jpg (477.05 KB, 下载次数: 249)

IMG_9267-490.jpg

IMG_9265-489.jpg (486.43 KB, 下载次数: 244)

IMG_9265-489.jpg

3.jpg (326.65 KB, 下载次数: 249)

3.jpg

作者: 芍药    时间: 2013-5-14 05:47 PM
晓镜但愁云鬓改,与之无关。

IMG_9275-498.jpg (524.02 KB, 下载次数: 227)

IMG_9275-498.jpg





欢迎光临 昌业音响主论坛 (http://changye.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